• 1.56 MB
  • 2022-05-13 09:08:21 发布

商业步行街景观元素与行为特性的关系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商业步行街景观元素与行为特性的关系赵艳邵龙卞广萌【摘要】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我们认识到了一种全新的人性化经济,对于体验主体行为需求也发生了一些深层次的变化,即以创造难以忘怀的愉悦记忆为目的。在商业步行街景观环境的创造中也更多的体现出对体验主体的行为关怀。本文首先从固定、半固定、非固定景观元素三方面总结出商业步行街的景观构成元素,并通过实地调研量化出控制性景观元素;再次从必要、自发和社会行为三方面归纳商业步行街的行为模式及主导行为特性;最后通过对商业步行街景观元素与行为特性的深入剖析,得出两者具有积极、消极、图底和互动的关系,并以互动关系为基础,从发生机制、结构模型、和典型营造三个角度提出商业步行街景观元素与行为特性互动关系的理论设想,以期为我国商业步行街景观改造中提供科学有效的理论参照。【关键词】体验经济;景观元素;行为特性;互动关系1体验经济的时代背景1.1体验经济的兴起随着21世纪的来临,经济学家普遍认为体验经济已经逐渐成为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服务经济之后(图1),以“休闲者为中心”的“第四次经济浪潮”。它是一种注重提升行为心理需求与生活质量的新经济形态。2002年《哈佛商业评论》撰稿人、《体验经济》的作者约瑟夫·派恩二世(B.JosephPineⅡ)被美国CIO杂志称为“推动新经济观念的人物”。约瑟夫·派恩二世和西方另一位著名学者詹姆斯·吉尔摩(JamesH.Gilmore)指出了“体验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之后的人类经济生活发展的第四个阶段。体验(experience)通常被看成服务的一部分,但实际上体验是一种经济物品。派恩在其著名《体验经济》中将体验理解为:体验是使每个人以个性化的方式参与其中的事件。体验经济的最大特点,是突出人性化的经济。在体验经济中,企业是体验策划者,不再仅仅提供简单的商品或服务,而是提供最终的体验,给消费者留下难以忘怀的愉悦记忆。城市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定位不仅要满足各类体验主体的行为需求,特别是体验主体的购买目的和购买习惯,而且要满足其审美要求,如果能唤起体验主体的审美注意与兴趣,他们就会高兴地走进店。“逛街”不仅是一种单纯的购物行为,更是紧张工作的一种释放和调剂。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第四阶段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体验经济农业、牧业、矿业、商业、生产、个性化、林业、渔业制造业、大众化难忘的加工业图1经济形态的演变过程1.2体验经济的特点经济发展演进已从过去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走向现阶段的体验经济。这四种经济的最大区别在于,前三种经济的经济产出都停留在顾客之外,而在体验经济中顾客自始至终都参与其中。体验经济具有以下基本特征:非生产性、短周期性、互动性、不可替代性、深刻的烙印性、经济价值的高增进性。所以基于体验经济的时代背景城市商业步行街的景观改造也更加注重对体验者行为心理需求的满足,力求为其创造更加和谐的城市生活空间。1364\n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商业步行街景观元素与行为特性的基本构成饮食交往购物小坐娱乐行走其它其它必要活动自发活动社会活动图2.商业步行街中体验主体的行为特性(自绘)2.1商业步行街中行为特性解析为了满足一定的目的和欲望,而采取的活动状态就是行为,而通过观察这些看似毫无关系和规律的活动,能够发现人们的某些固有特性。如果用科学的手段加以量化分析,就可以找到其共同的规律性,称之为行为特性。既然商业步行街的景观环境是供人们完成某些行为而存在的,一系列的行为需求便在一定程度决定了景观环境。由此,我们可以尝试这样一条思路,人在空间中的行为特性是景观环境设计的依据,我们可以通过对商业步行街中人的行为特性进行分析,预测人的行为计划,来思考景观设计的途径和方法。丹麦著名建筑师扬·盖尔先生将公共环境中的户外活动分为以下三种类型: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商业步行街中的行为特性也可由以上三种类型构成(如图2)。人们来到步行街的主要目的是消遣购物并举,从中获得美的享受和生活的乐趣,实现人与环境的互动交流。在商业步行街中体验主体的行为方式可分为:购物、行走、小坐、娱乐、饮食、交往、人看人、摄影、其它等。与景观相关的主导行为:在商业步行街中发生的行为可以说是包罗万象,而这些行为中与步行街景观相关的行为并不是以其发生的频率多少来计算,通过研究发现:行走、小坐、娱乐、交往行为与景观元素最相关,而其中的主导行为——小坐行为和漫步行为是本文研究的重点。该行为特性分析引介于白小鹏老师的研究生李贵存所写硕论《现代城市社会行为与步行空间》中的实验结果。2.2商业步行街景观元素构成[1]本文对商业步行街景观的构成元素的理解取决于阿摩斯·拉普卜特对环境构成元素的理解,因而将商业步行街的景观元素分解为:固定景观元素、半固定景观元素、非固定景观元素。(表1)表1商业步行街景观构成元素(自绘)商尺度街道地形轮廓线建筑业固定景观元素平面型态、铺地、界标建筑第一次轮廓标志性建筑、立面造型、店D/H,W/D步活动场地线、第二次轮廓线面、商店招牌行景观街道家具营销展具雕塑小品绿化水体街照明半固定景观元素中座椅、导引牌、垃圾广告牌示、商店橱窗陈列、树木、草地、草坪、雕塑、标志物灯具景桶、电话亭等街道展板、露天咖啡座等水池、喷泉观历史文脉人文特色时间体验主体非构成地域风俗、视觉历史建筑、遗迹、建筑风格人元文化习惯动线固定景观元素素1365\n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46-55建筑14%20036-4518-2539%15016%轮廓线100绿化小品5026-35031%人群活动场地图3调查人群统计(自绘)控制性景观元素的提出:街具笔者于2006年10月、2006年12月、2007年1月、2007年5月对哈尔滨中央大街、北京王府井、济南泉城路进行了较全面的实地调查,主要运用系统的观察法、照片技术、发放问卷和数据统计分析4种方法。本次调研总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22份,有效率96.5%。174160建筑140127200120116106150100轮廓线100绿化小品8583805060040人群活动场地200建筑绿化小活动场街具人群轮廓线街具品地总计1741278583106116图4商业步行街中漫步行为时景观元素的注释率统计分析(自绘)通过研究发现(图4-5),当人们漫步时最为关注的景观元素次序是建筑立面1、绿化小品2、轮廓线3、人群4、活动场地5、街道家具6,而当人们小坐时最为关注的景观元素次序人群1、街道家具2、绿化小品3、建筑立面4、活动场地5、轮廓线6。非固定元素中的人群我们不做讨论,我们发现当人们漫步时,商业步行街中的控制性景观元素是建筑立面,而当人们小坐时,商业步行街中的控制性景观元素是街道家具。因此,我们将从行为学的角度重点探讨这两项控制性景观元素。建筑180200160150140120轮廓线100绿化小品10050800604020人群活动场地0绿化小活动场建筑街具人群轮廓线品地街具总计921147112717256图5商业步行街中小坐行为时景观元素的注释率统计分析(自绘)1366\n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3景观元素与行为特性的关系3.1积极关系芦原义信在《外部空间设计》著作中将积极空间定义为从周围边框向内收敛的空间。所谓空间的积极性,就意味着空间满足人的意图,或者说有计划性。积极空间的开辟要密切结合人的活动需要、心理需求和环境的特点而设。外部空间要成为积极空间,必须具备以下条件:空间是有计划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意图而营造的;空间有确定的边界,并向内侧聚合。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的最终目标是创造一处积极的空间供人们体验,因此其景观元素的设计要根据室外建筑空间的心理感受模式来定,应力求营造一个合围的,具有向心的、聚合力的“积极空间”,一处满足行人购物和休息需求的,能够驻足停图6哈尔滨中央大街留、感受与观赏景观的场所。在商业步行街的起始处与结尾处设置起到限定作用和入口处景观元素(自摄)标志作用的竖向景观元素,使步行街满足聚合要求的同时增添景观空间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图6)。3.2消极关系消极空间是指以中央为核心向外扩散的空间,通常是常见到一些无人使用或没有被利用的地方。所谓空间的消极性指空间是自然发生的,无计划性的。造成消极空间的主要原因在于这些地方缺乏归属感和所有感,或者说是缺乏一种潜在的领域感。消极空间多数出现在住宅与住宅之间的背面,或住宅背面与公共建筑的高墙之间,或两栋公共建筑的围墙之间。而本文所提到的消极空间主要指商业步行街中被人忽视的、不可留滞的空间,主要表现在:3.2.1商业步行街的子街景观缺失调查发现目前我国的商业步行街景观建设中过于注重主街空间的景观改造,相对忽视了子街的景观环境,造成了除交通需求外,基本无人愿意在此停留,成为消极空间,因而子街渐渐失去了其应有的活力。例如哈尔滨中央大街近年来创造出新旧结合的景观节点——欧罗巴购物广场,欧罗巴位于中央大街的一条副街上并连接子街两侧的商建,改造后的欧罗巴商场虽然吸引了不少游客,但也因此割断了这条子街与主街的联系,成为消极空间。(图7)图7.欧罗巴背后的子街已成为混乱的停车空间两侧的建筑基本无人问津(自摄)3.2.2景观元素的不合理设计一个好的设计一定要有利于满足人们的各种正当需求,引导人们形成良好的社会习惯,至少不能诱导不良行为的发生。景观元素的设计中也存在“消极空间”,一些设计不合理的景观元素会误导人的行为。例如哈尔滨中央大街上的中央商城附近的座椅高度和形式设计不合理,导致行为在休息时都坐在栏杆上,极不雅观。(图8)图8中央大街不合理的座椅设计(自摄)3.3图底关系在城市环境中,建筑形体的主导性作用使其成为人们知觉的对象,周围的空间则被忽视。成为对象的建筑被称为“图”,被模糊的事物被称之为“底”。像这样把建筑部分涂黑,把虚空间部分留白,形成的图就是图底关系图。反之,把虚空间部分涂黑,建筑部分留白,形成的图称为图底关系反转。在商业步行街景观环境中,设计的主角应是景观元素所围合的空间而不应是景观元素本身。街道景观空间组合1367\n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的关键是通过连续而又有变化的景观元素,界定出一个有“聚合感”的图形空间,也即芦原义信指出的积极空间。资料表明:现今的城市规划设计往往习惯于把建筑作为实体,处于‘图’的位置,而将街道作为‘底’来处理,这样就势必产生不良后果的消极空间。故要想取得积极的、舒适的景观环境,就必须把步行街景观环境当作“没有屋顶的建筑”来处理,即把景观空间作为“图”来处理,把景观元素作为“底”来处理,这一点在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中极为重要。只有把景观空间与景观元素的图底关系互换,才能体现出环境设计的主角地位。3.4互动关系3.4.1景观元素对行为特性的影响扬·盖尔与拉尔斯·吉姆松在其著作《公共空间与公共生活》中对哥本哈根市中心步行街的所有活动进行的统计表明,在1968年至1986年的18年中,步行街和广场数量增加了2倍,与这种物质环境的改善相适应,相应的停留与休息的人数也增加了2倍,由此可见,空间质量可以显著地影响城市公共空间的使用状况,并进而影响到空间中人们的各种行为活动。威廉·怀特在《城市小空间的社会生活》中也描述了城市空间质量与社会生活间的密切关系,并用以指导纽约等一系列城市空间环境的改善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他认为,通过改善空间环境,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共开放空间的人、活动的数量、活动持续的时间及活动产生的类型。商业步行街也是如此,当步行街中景观环境质量不高时,就只能满足人们必要性活动,而当景观元素有所改善时,比如有适于人们停留、交往和娱乐的条件时,大量的自发性活动就会随之发生,并进而形成良好的社会活动场所,促进各种社会性活动的发生,从而有效的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3.4.2行为特性对景观环境的需求在环境中时常出现的活动常常反映出人们对环境条件有潜在的需求,如目前许多商业街中,人们坐在马路边上和栏杆上,实际上就反映出人们对休息空间的需求没有满足。西德对32个城市的研究表明:相比一臣不变的景观元素,人们更加喜爱那些动态的、灵活多变的景观。例如慕尼黑步行街设置灵活可移动的座椅最受欢迎,在美国的萨[2]克拉门多大部分前来购物的人多反对那种沿街矗立很大的混凝土抽象雕塑。步行街上的人的行为模式极多,人们可以来此享受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乐趣、体验环境的乐趣等,所以现代城市步行商业街景观环境应通过各种景观元素的设计来促进人们的社会交往活动发生,消除现代社会人际隔阂,充分实现人对环境的参与,以此实现人在社会中的归属和认同。4商业步行街景观元素与行为的互动模式4.1发生机制4.1.1社会机制商业步行街与城市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现代经济学认为,城市经济的发展不仅要依靠新经济增长点所提供的利润,而且要依靠商业繁荣带来的土地、房产、[3]劳动力以及基础设施的普遍升值。”发展商业步行街理论背景不仅能够刺激消费,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也能够促视觉形象设计景观美学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商业步行街同时又是城市生活的理论背景基本元素,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客厅,为我们提供一景观生态种积极的生活方式。这种方式不断吸引着我们前来光理论背景互动顾,因此商业步行街的景观元素就成为让商业步行街行为心理充满活力的原动力。商业步行街中景观元素之所以会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成为人们喜爱的商业设施是因为它满足了人们的行为心理需求,也符合体验经济时代的发展需求。4.1.2思维机制图9景观规划设计三元素图示(来源:自绘)刘滨谊先生将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内涵高度1368\n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概括为三方面:视觉形象设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统称为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三元素(图9)。一个优秀的景观环境为人们带来的感受,必定包含着三元素的共同作用。这也是中国古典园林中三境一体——物镜、情景、意境的综合作用结果。商业步行街景观总的说来也应该同时具备三个层次:第一,景观形态,通过学习地理学中景观的地质成因及地形的演变规律,结合美学技能,掌握景观载体造型能力,使之合乎自然形态规律,达到与自然环境在“形体上”高度协调的初步目的。这是景观设计的技术部分;第二,景观生态,它的目的是使景观能够有序的可持续发展,使植物生长良好,天空水体纯净清澈,水土正常流失、风化和腐蚀,气候有规律的变化,从而达到自然生态环境的整体协调。这是景观设计的基础理论需求;第三,景观的人性化,创造人与人、人与自然、工作与生活、家庭与社会、历史与现代等等的交流所需要的理想场所。这是本文的出发点也是景观设计的最高层次。4.1.3心理机制美国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A.H.Maslow)曾在他的著作《人的动机理论》中将人的需求分为五种层次:①生理、安全、归属与爱、自尊和自我实现生理需求:保证个体生活的基本需要(如水、食物、衣服以及必要的休息和睡眠);②安全需求:提供安全的、有秩序的、可以预测的环境;③归属与爱的需要:保证个体之间或个体与团体的交往,有归属感;④尊敬的需要:通过在空间参与社会活动、进行人际交往而满足自信和自尊,希望得到别人的承认;⑤自我实现的需要:空间中存在促使个体潜在能力得以实现的机制。本文关注的是体验经济下的商业步行街景观建设,定位在景观元素与行为特性的关系上,商业步行街的景观改善不仅要满足人们基本的购物、休息、娱乐等的基本需求,更要创造一种新的体验环境、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一个展现城市公共空间的场所,因而是它是马斯洛动机理论中自我实现的需要的进一步体现。4.2结构模型4.2.1景观元素与行为特性的互动要素4.2.1.1环境张力的引入“张力”一词源于物理学,表示不同比重的液面对壁面的排斥与结合力。现代心理和美学的研究中,“张力”表示场所存在物间的行为关系。国内学者于正伦在其著作《城市环境艺术·景观与设施》一书中,提出环境张力的概念,认为“环境张力研究的是人对周围空间中一切存在物间互动关系的感官和意识效应,而不单纯是艺术的基本幻想和虚幻的力(苏珊朗格);它肯定这一过程是人对外部物理世界的精神绘图,而不仅是符号的反应(卡西尔);它把运动和变化的物质世界作为研究的重要部分,而没有把运动物排除于张力之外(阿恩海姆);作为非平衡的开放体系,环境[4]-1张力具有相当的包容性和渗透性,而绝非孤立,静止和封闭的。”我们将环境张力引入到商业步行街的景观环境中,以便通过人的行为特性来认识和体验景观元素,搭建商业步行街中景观元素和行为特性间的桥梁,建立和谐发展的生活空间。4.2.1.2行为空间张力的建立行为空间即场所,空间加上一定行为就称之为场所,是环境设计的基本单元,行为空间构成的最重要的要素是行为而不是空间。行为空间张力即以人的行为为主体的对景观环境的体验与意识过程。本文研究的行为空间是商业步行街中人体验景观元素时的主导行为——漫步与小坐,行为空间张力的充分感知主要靠人在漫步和小坐时对商业步行街景观元素的视觉感知,有待于适宜的生理、物理条件。人的心理是行为空间张力展开和深化的内在条件。诺伯格·舒尔兹认为“人体验环境……和空间知觉是一个复杂过程,已经证明其中组合了各种各样的变化,单纯的现实主义者认为世界对我们一切人来说都是共同的,但我们所知觉到的却不是那样的世界,而是我们的动机和过去[4]-2各种体验所产生的形形色色的世界”。我们把景观环境看作网络体系,人的行为体验是“由三个阶段和若干层次组成的,即表征(场视)阶段、外构(过[4]-3渡)阶段和内涵(感知)阶段。”它们构成景观环境体验的三向矢量,并随着步行的移动和视觉感知的深化,这个网络结构也不断扩张。(图10-11)1369\n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表征性质(内涵)领域群体个体局部1234关系(外构)物人境理心生环元境理单环意理体境个环潜识体境层整环意识域表征(特征)领内涵外构图11行为空间张力的网络模型(于正伦图10行为空间张力的内容层次著.城市环境艺术景观与设施:34)((于正伦著.城市环境艺术景观与设施:46)(1)表征阶段——人对景观元素由局部到整体的印象生成,比如高度、尺度、体量、位置、造型、密度、动势、平面与空间形态等等。人的视觉观察往往经过局部——个体——群体——领域等层次。(2)外构阶段——①人在穿越景观场所和元素的过程中对各层次行为空间张力作用以及整体景观的综合评价。②表征内容向心理的第一次过渡。(3)内涵阶段——人的视觉通过对行为空间张力的感知而引起自身意识的闭锁反应,又以前两项矢量为基础不断进行反馈和深化,使人对景观元素的深层次感知。综上所述,行为空间张力是三个矢量构成的网络系统,是经过人的视觉感知并被人的意识强化和调解的心理感应力。4.2.1.3行为空间张力的要素阿恩海姆在评价艺术品的“张力”时提出张力[4]-4的构成三要素是作用点、方向和强度。行为空间张力的构成要素也可以引用阿恩海姆的观点:(1)场心——景观场所中行为空间张力的交汇点。(2)场向——景观场所中行为空间张力的主要方向。(3)场度——景观行为空间的张力强度。4.2.2景观元素与行为特性的模型图示上文分析了商业步行街中景观元素与行为特行为空间性的互动要素——行为空间张力,是试图找到景实质空间观环境的“尺度”,建立步行街景观环境及进一步改善的因素。图12行为空间与实质空间的相互作关系图于正伦著.城我们将景观元素构成的空间定义为实质空市环境艺术景观与设施:34间,那么景观元素与行为特性的关系可以理解为:行为空间与实质空间的相互渗透(如图9)。1370\n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商业步行街中的景观元素只有经过人的行为感知才会形成为富有活力的行为场所,并具有其独特的内涵意向;另外,商业步行街中精心设置的景观元素可以吸引更多的人们前来体验,诱导和改变着人的行为模式,并随着时代的不断演化和发展,散发出独特的魅力与生机。4.3典型营造4.3.1街道中的表情语言建筑立面是商业步行街中非常重要的景观元素,它能给体验主体不同的视觉感受,象征商业步行街的性格。“在景观布局中转移人们注意的焦点,或者改变观察的位置,从而欣赏到全新的景色或构图,由此人们便可以从城[5]-1市环境的固有内容中选择不同的视学体验”。一个建筑立面中的元素控制在5-9种才会使达到一个丰富的效果,小于5种或大于9种都会削弱这种丰富性。商业步行街的建筑立面中重要的装饰部位就是地面一层,包括牌匾、门面、橱窗及立面细部装饰。例如,狭窄的建筑能把街巷变得更有趣,因为它强化了垂直的立面结构,在建筑高度与底层区域之间建立了有趣的关系,它拉近了人与人、人与建筑立面之间的距离,使得在街道中行走时更加惬意与愉快。哥本哈根的建筑有很多壁龛、台阶、石凳与凹进之处,这些小地方使人们有机会坐下来休息或驻足(图13)。整条街道的牌匾所构成的轮廓线被称为第二次轮廓线,是衡量街道的重要标准之一。建筑立面的装饰要重点考虑人的视觉需求,例如静态景观以20米内观看为最佳观赏距离;动态景观以30米内为最佳;应根据建筑立面的位置来设计体验主体的观赏角度、路线及座椅的位置和数量等等。4.3.2街道中的地域精灵街道家具对于商业步行街来说就像是客厅中的家具那样重要,一条成功的商业步行街不仅要满足体验者的行为需求,更要为其带来美的体验与感受。座椅、街灯、垃圾筒和引导牌尽管是商业步行街中的功能要素,也可以并应该设计为吸引人的街道雕塑。所有的街道家具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建立、支[5]-2持或强化一个地方的魂灵,即地域精灵”。佩夫斯纳(Pevsner,1995)认为地域精灵用现代语汇来理解就是一处场所的特征。通过为不同城市商业步行街挑选和设计独特的街道家具可以使体验主体对这些步行街产生不同的视觉印象进而了解这些充满活力与生机的城市。这些设施的设计要与街道整体环境相协调,各个细部要推敲。包括材料的选用,色彩的搭配,造型的设计等等,使其与街道的整体环境相协调,以强化步行商业街的整体个性形象。[丹麦]扬·盖尔与拉尔斯·吉姆松在1986年和1995年对哥本哈根的两次调查中发现,“城市里发生的休闲活动的数量与其能[6]提供的座位有重要关系”,在城市中提供合理分布的座位数越多,相应的人们也越愿意前往,坐下来体验景观的人也就越多(图14)。5结语作为城市经济、文化活动重要载体的商业步行街记载着城市的发展变化历程,是集中反映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城市综合体。近几年的国内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实践也表明,建设商业步行街景观具有许多现实意义。本课题立足于体验经济的时代背景下,深入研究商业步行街景观元素与行为特性之间积极、消极、图底和互动的关系,并以互动关系为基础抽象概括出理论模式以期为我国中小城市的商业步行街景观改造提供科学有效的理论参照,并推动城市综合效益的提高。社会效益——商业步行街为体验主体提供了富于人情味的高品质空间环境,增强了人与人、人与景观之间互动的乐趣。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培养体验主体自我约束力,从而增进社会凝聚力。此外,步行街通常是由传统商业街改建的,那些熟悉且具有独特魅力的历史文化景观环境最能激发人们对自己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为他们留下美好的记忆,从而引发对街道景观的深切热爱。1371\n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环境效益——商业步行街景观建设本身就是整体环境的再创造,是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的景观设计。它使每一个人以个性化的方式参与到商业步行街中,而这熙熙攘攘的人流也构成一种景观。街道上增添了富于人性化的服务设施,创造出一切为“人”服务的、和谐、优美的都市环境。经济效益——商业步行街建设由原来单纯的商业零售形式拓展为综合购物、休闲、娱乐一体化、全方位经营服务形式,创造了更多的经济价值。体验经济从消费者的角度来促进景观环境质量的改善,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值得回忆和体验的美好感受,从而带来高额的利润回报。注释①阿摩斯·拉普卜特在其著作《文化特性与建筑设计》中将环境理解为美国著名理论家阿摩斯·拉普卜特在《文化特性与建筑设计》一书中将环境理解为:A.一种对空间、时间、意义及沟通的组织。B.一种场景构成。C.一种文化景观。D.由固定、半固定和非固定元素构成。②引自李道增编著.环境行为学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3:120③引自戴志中,刘彦君,杨宇振,武晓勇编著.旧城改造非常视角丛书——国外步行商业街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3:15④-1-2-3-4于正伦著.城市环境艺术景观与设施[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6:45⑤-1[英]克利夫·芒福汀,泰纳·欧克,史蒂文·迪斯蒂尔著.韩冬青,李冬,屠苏南译.美化与装饰[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2:33⑤-2[英]克利夫·芒福汀,泰纳·欧克,史蒂文·迪斯蒂尔著.韩冬青,李冬,屠苏南译.美化与装饰[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2:136⑥引自[丹麦]扬·盖尔,拉尔斯·吉姆松著.汤羽扬,王兵,戚军译.何人可,欧阳文校.公共空间与公共生活[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4:60参考文献1[丹麦]扬·盖尔,拉尔斯·吉姆松著.汤羽扬,王兵,戚军译.何人可,欧阳文校.公共空间与公共生活[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42[日]芦原义信著,尹培桐译.街道的美学[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63于正伦著.城市环境艺术景观与设施[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64[英]克利夫·忙富汀,泰纳·欧克,史蒂文·蒂斯蒂尔著.韩冬青,李东,屠苏南译.美化与装饰[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2.5[丹麦]扬·盖尔著.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106戴志中,刘彦君,杨宇振,武晓勇编著.旧城改造非常视角丛书——国外步行商业街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3:7高峰.界面与人的行为关系研究[D].湖南: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作者简介:赵艳(1982.9-),女,在读硕士研究生,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环境设计研究所,成员。邵龙(1962.1-),男,在读博士,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环境设计研究所,所长。卞广萌(1981.1-),男,硕士研究生,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1372\n商业步行街景观元素与行为特性的关系作者:赵艳,邵龙,卞广萌作者单位:赵艳,邵龙(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卞广萌(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相似文献(0条)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Conference_6572742.aspx下载时间:2010年3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