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31 KB
  • 2023-01-01 15:30:53 发布

滨水景观规划设计模式思索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1规划设计原则11空间尺度对于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通常对于宏观的框架进行规划设计,对于小尺度的偶有涉及。12生态这是当今社会比较关注的一个话题,缘由是污染严重。由于这是一个自然地理要素,极易受到人类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的影响,规划设计中应以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理论为指导。13多样性与异质性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应注重多样性和异质性的塑造,以满足环境具备生态功能高、景观稳定性好的特点。14原始地貌尽量保留滨水区原有湿地、大的植被斑块以及坡地等自然资源尽量不要破坏,设计中尽量顺应原有环境,而使自然协调发展。15整体与局部规划设计中要把滨水区作为一个整体考虑,不要把某一局部单独进行优化,不利于整体达到一个最佳状态。这种现象在分标进行中常见。16历史文化尽管滨水区是一个自然景观,但其与人类和社会的发展联系紧密,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滨水区的地域性特征,即历史文化痕迹应当在滨水区规划设计中予以体现或隐含。2设计模式21断面的处理第一种是自然原型驳岸这类驳岸常设置于地势坡度较为舒缓的滨水区,以尽量保持其原有状态;同时宜用一些耐湿性、深根性植物如芦苇、花菖蒲、垂柳、水杉等来达到加固、稳定河岸驳岸的目的。治河六柳法是我国比较经典、传统的做法。第二种是自然型驳岸这类做法是针对冲蚀较为严重、坡岸陡峭的\n滨水区的做法,除用植被配合外,还需要用木材、天然石材等进行底部保护。具体的做法如,利用浆砌石块或石笼木桩等进行护底,在坡脚上部修建一定倾斜度的土堤,斜坡上面再用植被进行覆盖[2]。在用植被覆盖时,最好是乔灌草结合,配置成复层混交形式。第三种是台阶式这种方式往往应用于对于防洪要求较高而且腹地较小的地段,必要时,还要考虑挡土墙修筑或者采用台阶式分层处理的方式。在自然型护堤的基础上,再用钢筋混凝土等材料,确保大的抗洪能力。22生态设计模式221建筑物或构筑物滨水区的建筑密度不宜太大。周围布置有建筑物或构筑物时,应考虑通风问题。适宜的做法是,在方案设计之初统筹考虑,如考虑建筑物的布局、当地的风向等等。222建立绿色廊道在对滨水区生物资源调查、评价的基础上,要尽量保护原有物种。沿岸绿带要保证有足够宽度,同时控制大体量的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兴建并与郊野基质连通。在保证滨水作为生物过程的廊道功能的同时,与其他城市绿地构成完整的绿地网络,这对于完善城市格局特色及绿化空间特色产生深刻影响。\n此外,关于滨水绿化方面,建议采取自然式布局,尽量避免规则式布局。自然式布局中,除考虑物种多样性外,还要关注景观的独特性,这些方面可以结合地域特征、乡土树种等因素,建设生态岛、亲水湖岸,保护生物的多样性,重视生态环境的重建,以形成城市滨水生态廊道。22人文设计模式人类历史文化景观是我国景观设计中不可忽略的一个内容。从城市的发展来看。往往城市中滨水区是发展最早的,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城市的滨水区找寻城市的历史文化;因此,对于滨水区规划设计,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应综合考虑设计区域的地理历史环境条件,充分挖掘当地传统历史人文景观资源,同时以美学为特征注重滨水区景观的观赏效果。23整体设计模式滨水区景观设计应该是成为一个体系,与城市空间是连续不间断的,如在交通和绿化系统上,滨水景观带可以和城市绿地空间、公园、广场等结合,使绿化带向城市扩散、渗透,与城市绿地元素构成完整的系统,营造出宜人的城市生态环境。24结语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要做到以人为本,考虑人对景观环境的需求,注重滨水区特有的自然规律和地域特征的开发和利用,在不损害滨水区环境的基础上,继承、保护和发挥已有的滨水区景观特色,创造出具有连续性、持久性的滨水景观[3],取得城市与滨水、人类\n与自然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