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5.18 KB
- 2022-05-13 09:28:18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GLB上海市公路行业标准sz-21-2002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程TechnicalCodeforMaintenanceofHighwayAsphaltPavement(报批稿)2002-7-1发布2002-7-1实施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发布2\n前言随着上海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公路建设也有了飞跃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高速公路、外环线等高等级公路相继建成,公路设施数量尤其是高等级公路设施量迅速增加;“建管并举,重在管理”,对公路设施养护管理包括沥青路面的养护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公路发展的需要,交通部已经将《公路养护技术规范》(JTJ073-96)分解为《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公路桥涵养护技术规范》、《公路养护安全操作技术规范》等规范,而其中的《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已编写完成并于2002年1月1日起实施,该规范的实施必将对公路沥青路面的养护管理工作发挥更大的作用。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不同,经济条件和社会需求也不尽相同,因此,针对上海地区的沥青路面养护情况,结合上海公路设施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编写《上海市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程》,使本地区的沥青路面养护能够规范化、科学化。本规程的发布和施行,必将提高上海沥青路面的养护技术水平。本规程分为8章,并附有5个附录。本规程在《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073.2)的基础上根据上海沥青路面的养护现状进行了细化充实和提高,如对养护工作的分类进行了细化、量化;根据上海软土地基的特点,增加了桥头沉降的测量、处理等内容;结合上海公路设施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对数据采集、路况评价方法、养护维修对策等进行了细化和调整;在编写过程中还结合了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情况,如SMA、沥青表面再生等。请各单位在规程施行过程所发现的问题和意见随时函告上海市公路管理处(武宁路915弄1号,邮编200063),以便下次修订时参考。主编单位:上海市公路管理处参编单位:上海沪宁高速实业有限公司、上海市公路管理处市管公路管理暑、上海市公路管理处高速公路管理暑主要起草人:李哲梁徐犇吴炜沈庆葵胡志祥冯旭文汪维恒2\n目录1总则…………………………………………………………………………………………………12术语、符号……………………………………………………………………………………………22.1术语……………………………………………………………………………………………22.2符号……………………………………………………………………………………………43养护内容和质量标准…………………………………………………………………………………53.1养护内容与要求………………………………………………………………………………53.2养护质量标准…………………………………………………………………………………63.3养护材料要求…………………………………………………………………………………83.4养护机具设备…………………………………………………………………………………84路况数据采集与评价………………………………………………………………………………94.1一般规定………………………………………………………………………………………94.2路面的破损类型………………………………………………………………………………94.3路况数据采集内容与频率……………………………………………………………………94.4路况数据的采集………………………………………………………………………………94.5使用品质的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144.6维修养护对策…………………………………………………………………………………185日常养护……………………………………………………………………………………………205.1一般公路沥青路面日常养护…………………………………………………………………205.2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日常养护…………………………………………………………………226常见病害与破损的维修……………………………………………………………………………256.1一般要求………………………………………………………………………………………256.2病害的分类……………………………………………………………………………………256.3裂缝类病害的维修……………………………………………………………………………256.4松散类病害的维修……………………………………………………………………………266.5变形类病害的维修……………………………………………………………………………276.6其他类病害的维修……………………………………………………………………………286.7桥头引道不均匀沉降处理……………………………………………………………………297罩面…………………………………………………………………………………………………317.1一般规定………………………………………………………………………………………317.2罩面施工………………………………………………………………………………………327.3施工质量管理与检查验收……………………………………………………………………322\n8翻修与再生利用…………………………………………………………………………………338.1一般规定……………………………………………………………………………………338.2路面翻修……………………………………………………………………………………338.3再生利用……………………………………………………………………………………338.4施工质量管理与检查验收…………………………………………………………………36附录A交通量观测…………………………………………………………………………………37附录B设备配置……………………………………………………………………………………40附录C沥青路面病害数据采集……………………………………………………………………42附录D公路的巡查…………………………………………………………………………………43附录E再生沥青混合料级配及技术标准…………………………………………………………44附件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程条文说明………………………………………………………451总则……………………………………………………………………………………………463养护内容与质量标准…………………………………………………………………………474路况数据采集与评价…………………………………………………………………………485日常养护………………………………………………………………………………………526常见病害与破损的维修………………………………………………………………………567罩面……………………………………………………………………………………………588翻修与再生利用………………………………………………………………………………602\n1总则1.0.1目的为提高上海市公路沥青路面的养护技术水平,保持路面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特制定本规程。1.0.2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上海市各级公路沥青路面的养护。1.0.3基本要求1对沥青路面必须进行预防性、经常性和周期性养护。必须加强路况日常巡视,随时掌握路面的使用状况,根据路面的实际情况制定日常小修保养以及经常性、预防性和周期性养护工程计划。对于较大范围路面严重病害的应及时安排大中修工程;对整线、整段需提高技术等级的应安排改建工程。2沥青路面的养护必须加强计划及施工管理,根据计划做好进度安排、人员组织、物资设备供应,确保养护工作按照计划实施。必须加强养护工程质量管理和监督;必须加强沥青路面的养护经济核算和成本分析。3沥青路面应采用机械化养护,提高养护工程质量和服务水平。4沥青路面的养护应依靠科技进步,加强养护技术管理,采用先进的检测仪器设备采集路况数据,应用路面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准确评价路况现状,预估路况发展趋势,提出科学的养护对策,为编制养护维修计划提供辅助决策。应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发展现代化沥青路面的养护技术。5沥青路面养护必须贯彻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方针,制定技术安全措施和文明施工方案。加强安全教育,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安全生产,文明施工。6沥青路面养护必须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积极推广废旧沥青混合料的再生利用技术。1.0.4相关标准沥青路面的养护,除按本规程的规定执行外,还应遵守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的规定。\n2术语、符号2.1术语2.1.1沥青路面asphaltpavement用沥青作结合料铺筑面层的路面。2.1.2沥青路面养护asphaltpavementmaintenance为保持沥青路面的正常使用而进行的小修保养、中修、大修、改建及专项工程等工作。2.1.3日常巡视routinepatrol公路养护管理过程中的一项日常巡回检查活动。2.1.4小修保养preventiveandcorrectivemaintenance(routinemaintenance)指对沥青路面进行的预防性维修保养和轻微损坏部分的维修工作,使之经常保持完好状态。2.1.5中修工程minorrepair指对沥青路面出现的一般性损坏和局部损坏进行定期的维修加固,以恢复其使用功能的工程项目。2.1.6大修工程majorrepair指对沥青路面产生的较大损坏进行周期性的综合修理,以全面恢复或局部提高原有设计标准的较大工程项目。2.1.7改建工程pavementrehabilitation指为了提高路面等级而进行的路面工程,或通过改善补强以及加宽、改线,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服务质量的较大工程项目。2.1.8专项工程specialprojectengineering指申请专款用于遇到自然灾害、路面遭严重损坏而进行的修复工程,或因其他重大政治、经济活动需要而进行的改善工程项目。2.1.9公路标准化美化工程highwaystandardizedandbeautifiedproject为改善和提高公路养护和管理水平、改善公路交通环境,构成流畅、安全、舒适、优美的公路路容路貌的标准化、美化工程。又称GBM(为汉语拼音的简化缩写)工程。2.1.10裂缝cracking沥青路面出现的规则或不规则开裂,有横向裂缝、纵向裂缝和不规则裂缝等。2.1.11横向裂缝transversecracking主要由于低温收缩或半刚性基层收缩裂缝引起的沥青路面表面与公路中线近于垂直的裂缝,有时伴有少量支缝。2.1.12纵向裂缝longitudinalcracking路基或基层出现不均匀沉降,或混合料摊铺质量不好,或旧面层纵向接缝的反射作用等原因引起的沥青路面表面与公路中线近于平行的裂缝,有时伴有少量支缝。2.1.13不规则裂缝randomcracking由于面层材料的低温收缩和沥青的老化引起的沥青路面表面横向和纵向裂缝交错而使路面分裂成多边形大块的裂缝。\n2.1.14龟裂alligatorcracking由于行车荷载的反复作用引起的沥青路面表面形成形如龟背花纹,由一系列多边形小块组成的相互交错的疲劳裂缝。2.1.15拥包shoving沥青面层或基层因受行车推挤而形成的局部隆起现象。2.1.16沉陷settlement路基松软或基层强度不足在行车荷载作用下产生竖向变形,从而导致路面出现均匀或不均匀的局部下沉现象。2.1.17车辙rutting由于长期行车作用而出现的沿行车方向而产生的纵向带状凹槽。2.1.18波浪、搓板corrugation在行车作用下,路面出现的有规则的纵向起伏形似搓衣板的变形。2.1.19翻浆frostboiling由于基层或土基含水量过大,强度降低,在行车作用下,路面出现不均匀起伏、松软并破裂冒浆的现象。2.1.20坑槽pothole沥青路面由于行车作用及气候等因素影响,致使骨料脱落、散失而形成的坑洞。2.1.21麻面、松散raveling路面表面细料散失而出现麻点现象为麻面。沥青路面骨料散失,表层剥落松动现象为松散。麻面为前期表现,松散则为后期表现。2.1.22泛油bleeding高温季节沥青路面表面出现的聚油现象。2.1.23脱皮stripping沥青路面罩面层与原路粘结不好,或上、下层结合不良致使路面表层片状脱离,形成浅坑。2.1.24啃边edgefailure因路肩松软或无路缘石而出现的路面边缘破损现象。2.1.25磨光polishing在行车作用下出现路面表层骨料磨损、光滑现象。2.1.26罩面overlay指在原有沥青路面上加铺薄沥青混合料面层,以恢复被磨耗的面层厚度,同时解决路面的一般破损,改善路面抗滑能力和平整度。2.1.27罩面周期overlayperiod路面罩面层需重铺的时间间隔。2.1.28稀浆封层slurryseal用适当级配的石屑或砂、填料与乳化沥青、外掺剂和水,按一定比例拌和而成的沥青混合料铺筑的路面薄层。\n2.1.29沥青玛蹄脂碎石(SMA)stonemasticasphalt由沥青、矿粉和纤维组成的沥青玛蹄脂填充碎石骨架中的空隙,是一种骨架嵌挤型密实结构沥青混合料。具有高粗集料、高沥青胶结料含量和高矿粉用量的间断级配的沥青混合料。2.1.30补强pavementstrengthening路面因强度下降而不符合使用要求,而采取的重铺路面结构层的措施,以恢复、提高路面的强度,满足使用品质的要求。2.1.31翻修pavementreconstruction将原路面面层大面积病害的结构层铣刨翻除,按要求重新铺筑沥青面层。2.1.32沥青路面平整度pavementroughness路表面纵向的凹凸量的偏差值。是评价路面工程质量、养护质量和行车舒适性的一项主要指标。2.1.33路面综合破损率damagerate路段内不同类型、程度和范围的损坏的折合面积与路段的路面总面积的比值。2.1.34路面状况指数pavementconditionindex表征路面完好程度的指数。2.1.35路面强度指数structuralstrengthindex为路面设计弯沉值与路段代表弯沉值之比,是表征路面结构整体强度的相对指标。2.1.36路面质量指数pavementqualityindex由路面的行驶质量指数、路面状况指数、路面强度指数和路面抗滑性能评价指标通过加权计算得出的综合评价指标。2.2符号编号符号意义2.2.1DR路面综合破损率(%)2.2.2PCI路面状况指数(分)2.2.3RQI行驶质量指数2.2.4SSI路面强度指数2.2.5SFC横向力系数2.2.6BPN摆式仪摆值2.2.7IRI国际平整度指数2.2.8PQI路面质量指数2.2.9K路面破损换算系数2.2.10D被评价路段内的折合破损面积(m2)2.2.11A被评价路段内的路面总面积(m2)2.2.12Dij第i类损坏,第j类严重程度的实际破损面积(m2)2.2.13Kij第i类损坏,第j类严重程度的换算系数2.2.14BI平整度测试设备的测试结果,对车载式颠簸累积仪的单位为mm/km2.2.15ls路面弯沉值2.2.16P1路况指数PCI的加权系数2.2.17P2行驶质量指数的加权系数2.2.18P3强度指数的加权系数2.2.19P4抗滑能力的加权系数\n3养护内容与质量标准3.1养护内容与要求3.1.1养护工作内容沥青路面养护工程可分为日常巡视与检查、小修保养、中修工程、大修工程、改建工程和专项养护工程。1日常巡视与检查是为及时掌握路面的技术状况而必须进行的经常性的巡视与检查。内容包括:1)路面上是否有明显的裂缝、坑槽、翻浆、啃边、沉陷、车辙、波浪、拥包、搓板、脱皮、磨光、松散、麻面、泛油等病害,其危害程度及趋势;2)路面上是否有可能损坏路面或妨碍交通的堆积物和其他情况。2小修保养是对沥青路面进行的预防性保养和修补其轻微损坏部分、保持其处于完好状态的工作。小修保养可分为日常保养和小修工程二项内容。1)日常保养的内容有:(1)清扫路面尘土、杂物,保持路面整洁;(2)清除路面积水、疏通边沟及下水道、清理泄水槽及进水口,保持排水系统畅通;(3)维修路缘石和拦水带;(4)清理路肩和边坡、培土、维修护坡道;(5)封填裂缝、铲除拥包、处理轻度泛油和轻度松散等;(6)修补坑槽等小面积松散类破损、较严重泛油(≤10m2)和各类轻微裂缝。2)小修工程的内容有:(1)修补坑槽、啃边等较大面积松散类破损(10m2<单块面积<1000m2)和各类严重裂缝(≥5mm);(2)修复沉陷、车辙、波浪等变形类病害;(3)处理轻度翻浆(指翻浆初始,路面尚未严重变形)和较大范围严重泛油等其他类病害(10m2<单块面积<1000m2);(4)接顺桥头错台部位;(5)修理护坡、挡土墙、泄水槽、进水口、雨水井等局部损坏;(6)小段开挖边沟、截水沟(≤1000m)和铺砌边沟等(连续长度≤200m)。3中修工程是对沥青路面的一般性磨损和局部损坏部分进行的维修加固、局部恢复其原状和使用功能的工程,内容包括:1)处理较大范围的严重病害(1000m2~50000m2);2)整段更换面层、调整横坡(1000m2~50000m2);3)整段封面(稀浆封层)或罩面(1000m2~50000m2);4)处理桥头引道的不均匀沉降;5)改善平交道口;6)整段更换路缘石、整段加固路肩(1000m~10000m);\n7)全面整修或局部增建挡土墙、护坡(100m2~1000m2);8)整段开挖边沟、截水沟(1000m~10000m)或铺砌边沟等(200m~5000m);9)较大面积翻修路面及补强(≤50000m2)。4大修工程是对沥青路面较大范围内的损坏部分进行的综合性修复、全面恢复或局部提高原设计技术标准的工程,内容包括:1)整段路面翻修(>50000m2);2)整段路面补强(>50000m2);3)局部路面加宽或改善线形(≤1000m);4)局部提高路面技术等级(≤1000m);5)局部水泥混凝土路面补强、改造为沥青混凝土路面(≤5000m);6)整段翻建或增建挡土墙、护坡等(>1000m2);7)较大面积水泥砼路面补强、改造为沥青混凝土路面(≤5000m)。5改建工程是改善路面的通行能力、承载能力和服务质量、提高路面技术等级的较大型工程,内容包括:1)整段(>1000m)或全线提高路面技术等级,以及因之而进行的补强;2)整段(>1000m)或全线路面加宽;3)整段(>1000m)改善公路线形;4)整段(>5000m)或全线水泥混凝土路面补强、改造为沥青混凝土路面等。6专项养护工程是因沥青路面遭受自然灾害,而需要申请专款修复受损害路段的工程项目,如水毁修复、防洪措施等;以及由于交通安全、各种重大政治、经济活动,需要对路面进行专项整治的工程,如召开大型运动会等。3.1.2养护工程要求1沥青路面的小修保养应符合下列要求:1)加强巡路检查,掌握路面情况,及时排除有损路面的各种不良因素,发现路面初期病害,并及早采取预防和维修措施;2)保证路面平整、横坡适度、线形顺直、路面整洁;3)加强路面排水设施的维修养护,保持良好的排水功能,及时修补路面破损,防止地表水渗入基层。2对路面较大范围的损坏,应根据损坏程度,及时安排大、中修或专项养护工程,进行维修和整治。3对承载能力不足、不适应交通要求或运行服务质量明显下降的路面,应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补强、加宽或改线,全面提高公路技术等级。4在安排路面改建工程、大修工程和中修工程时,应同时对路面的纵向线形和横坡进行调整;对已渗入基层的积水,应设置纵横向盲沟排水;地下水位较高的,应在排水沟下面设置腹式盲沟。3.2养护质量标准3.2.1养护标准规定值当沥青路面的平整度、抗滑性能、路面状况、强度、车辙深度和横坡达不到表3.2.1-1的养护标准规定值以及桥头引道沉降超过表3.2.1-2\n的养护标准规定值时,应采取适当的措施对其进行处治,以达到本规程规定的要求。\n沥青路面养护标准规定值表3.2.1-1序号项目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其他等级公路1路面状况指数PCI≥75≥70≥652路面强度系数SSI≥0.8≥0.7≥0.63平整度(mm)平整度仪(σ)≤3≤3.5≤4.23m直尺(h)≤6.7≤8≤9.5IRI(m/km)≤5.5≤5.8≤74抗滑性能横向力系数SFC≥40≥36≥30摆式仪摆值BPN≥42≥36≥325车辙深度(mm)3m直尺(h)≤15≤18―6路面横坡(%)≥1.0,≤2.3≥0.8,≤2.5≥0.6,≤2.8桥头引道养护标准规定值表3.2.1-2设计车速(km/h)错台型桥头引道沉降最大错台量(mm)马鞍型桥头引道沉降纵坡最大坡差(‰)120≤12≤5.0100≤15≤7.580≤20≤11.560≤26≤21.040≤34≤47.03.2.2小修工程的质量标准沥青路面的小修工程应按本规程的有关规定实施,并应达到表3.2.2规定的质量标准。沥青路面病害修补的质量标准表3.2.2项目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其他等级公路平整度(mm)3m直尺(h)≤5≤6≤7抗滑性能摆式仪摆值BPN≥48≥42―3.2.3改建工程、大修工程、中修工程和专项养护工程的质量标准沥青路面的改建工程、大修工程、中修工程和专项养护工程,应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033)和本规程的有关要求实施。改建工程应达到《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071)规定的质量标准;大修工程、中修工程和专项养护工程应达到《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071)和《上海市公路大中修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规定的质量标准。3.2.4桥头引道不均匀沉降处理的质量标准桥头引道不均匀沉降处理除应符合本规程第3.2.3条的规定之外,还应符合表3.2.4和本规程第6.7节的规定。\n桥头引道不均匀沉降处理标准表3.2.4设计计算车速(km/h)过渡性处理的纵坡坡差允许值(‰)恢复性处理120≤3.5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重新设置曲线和横坡100≤5.080≤7.560≤13.540≤31.0注:1.过渡性处理指桥头引道路堤尚未稳定时的处理,其中错台型桥台引道不均匀沉降处理应消除错台,并同时满足纵坡坡差要求。2.恢复性处理指桥头引道路堤已趋于相对稳定时的处理。3.3养护材料要求3.3.1基本要求沥青路面的养护维修材料主要有道路石油沥青、乳化石油沥青、液体石油沥青、改性沥青等沥青材料和各种规格的粗细集料、填料等砂石材料,以及由这些材料组成的混合料;土工格栅、土工织物、土工复合排水材料、玻纤网等土工合成材料。各种养护维修材料都必须按规定验收,并进行必要的试验,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使用。3.3.2技术要求沥青路面养护维修材料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和《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J/T019)规定的技术要求。这些材料的试验应遵照《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公路工程石料试验规程》(JTJ054)、《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J058)和《公路土工合成材料试验规程》(JTJ/T060)的规定。3.4养护机具设备3.4.1基本要求沥青路面的养护维修应以机械化作业为主,养护机具设备应按照高科技、高质量、多功能、一机多挂和国产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实现优化配置。根据各类养护工程的实际要求合理配置养护机具设备,是养护施工作业的必要条件。3.4.2机具设备配置要求1改建工程、大修工程和中修工程应按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的有关要求配置施工机具设备。2巡视检查和小修保养除需配备必要的手用工具和检测用具外,应按附录B(表B.0.1)的要求配置养护机具设备。3路面状况调查可参照附录B(表B.0.2)的要求配置调查和检测设备。4排障救援可参照附录B(表B.0.3)的要求配置有关设备。3.4.3操作和维修要求1各类养护机具设备均应制定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2应加强养护机具设备的操作技术培训,各类养护机具设备均应由具有相应上岗证书的人员操作。3应健全养护机具设备的管理和维修保养制度,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率,充分发挥各类养护机具设备效能。\n4路况数据采集与评价4.1一般规定4.1.1路况数据采集与评价目的是为了公路管理部门编制公路养护年度计划和维修对策提供依据。同时,为确定日常养护和维修工作内容也应进行路况数据采集和评价。4.1.2应按照本规程第4.3节规定的调查频率对路面状况各项评价标准进行调查,采集路况数据,充实完善路况数据库。4.1.3应对路面使用性能进行长期观测和调查,研究其变化规律,对路面现状进行评价并对发展趋势进行预估,分析路面产生病害的原因,拟定处治方案。4.1.4公路养护管理部门制定资金需求和资金分配计划、及制定公路养护工作计划和确定大、中、小修及保养对策和方案决策时,宜参照路面管理地理信息系统提供的辅助决策,以提高养护工作和管理决策的科学性。4.1.5为适应不同管理层次的需要,满足不同功能和任务,路面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分为网级管理系统和项目级管理系统,不同等级的管理系统对路况采集的数据项和采集频率有不同的要求,为建立具有广泛适应性的路况数据库,路况采集的数据项和采集频率应按照项目级的要求来实施。4.2路面的破损类型4.2.1沥青路面破损可分为裂缝类、松散类、变形类及其它类等四大类。4.2.2各类破损类型及其严重程度描述见表4.2.24.3路况数据采集内容与频率4.3.1路况数据采集内容路况数据采集主要包括路面破损状况、路面结构强度、路面平整度、路面抗滑性能及桥头、通道两侧、以及涵洞的不均匀沉降观测等各项内容。4.3.2路况数据采集频率路况数据采集采用全面调查的方式。采集频率应遵照表4.3.1的规定。4.4路况数据的采集4.4.1路况数据采集管理机构路况数据采集应由各级公路管理机构负责组织,采集本单位管养范围内的各级公路的沥青路面,路面破损状况数据的采集可结合养护质量评定工作进行,路面结构强度、路面平整度、路面抗滑能力及桥头、通道两侧、以及涵洞的不均匀沉降观测等内容应组织专门的采集小组进行采集,应有相对固定的采集人员和采集设备。也可委托专门的检测机构进行。参与数据采集的人员必须严肃认真,有较丰富的养护路面实践经验,并熟悉路面病害类型区分,确保数据真实、可靠。\n沥青路面破损分类分级表4.2.2破损类型分级外观描述分级指标计量单位裂缝类龟裂轻中重初期龟裂,缝细、无散落,裂区无变形裂块明显,缝较宽,无或轻散落或轻度变形裂块破碎,缝宽,散落重,变形明显,急待修理块度:20-50cm块度:<20cm块度:<20cmm2不规规裂缝轻重缝细,不散落或轻微散落,块度大缝宽,散落,裂块小块度:>100cm块度:50-100cmm2纵裂轻重缝壁无散落或轻微散落,无或少支缝缝壁散落重,支缝多缝宽:≤5mm缝宽:>5mmm2横裂轻重缝壁无散落或轻微散落,无或少支缝缝壁散落多,支缝多缝宽:≤5mm缝宽:>5mmm2松散类坑槽轻重坑浅,面积小(<1m2)坑深,面积较大(>1m2)坑深:≤20mm坑深:>20mmm2脱皮路面面层层状脱落m2麻面细小嵌缝料散失,出现粗麻表面m2啃边路面边缘破碎脱落,宽度10cm以上m2松散轻重细集料散失,路面磨损,路表粗麻粗集料散失,多量微坑,表面剥落m2变形类沉陷轻重深度浅,行车无明显不适感深度深,行车明显颠簸不适深度:≤20mm深度:>20mmm2车辙轻重变形较浅变形较深深度:≤20mm深度:>20mmm2搓板路面产生纵向连续起伏、似搓板状的变形m2波浪轻重波峰波谷高差小波峰波谷高差大高差:≤20mm高差:>20mmm2拥包轻重波峰波谷高差小波峰波谷高差大高差:≤20mm高差:>20mmm2其他类泛油路表呈现沥青膜,发亮,镜面,有轮印m2磨光路面原有粗构造衰退或丧失,路表光滑m2修补损坏面积因破损或病害而采取修复措施进行处治,路表外观上已修补的部分与未修补部分明显不同m2翻浆因基层或土基湿软,路面出现弹簧、破裂。冒浆的现象m2路况数据采集频率表4.3.1公路等级数据采集内容破损平整度结构强度抗滑性能桥头沉降国省干线每月一次每年一次每年一次每年一次按第4.4.7条规定执行县级公路一、二级每年一次两年一次两年一次三、四级两年一次重点调查重点调查采集季节4~5月或10~11月4~5月4~5月或10~11月注:乡村公路路况数据采集可参照县级公路路况数据采集执行。\n4.4.2数据校核各级公路管理机构应组织复核小组进行抽查,抽查比例应不低于国省干线外业数据的10%,内业数据的8%;县级公路外业数据的8%,内业数据的5%。偏差范围在±10%以内为合格,不合格应进行重新调查、校核,直至合格。乡道可参照上述要求进行校核。4.4.3路面破损数据采集1调查指标路面破损的调查指标为综合破损率(DR)。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路面破损数据调查,宜采用先进快速的调查方法。其它等级公路可采用人工调查的方法。路面破损数据采集应全路段、全路幅地进行采集。2人工调查1)仔细查看路面上存在的损坏状况,正确区分病害类型和严重程度,丈量其损坏面积,按病害类型及其严重程度,记入沥青路面损坏情况调查表,准确至平方米,不规则形状的损坏面积计算时先按矩形面积计算。对于各种单条裂缝,其损坏面积按裂缝长度乘以0.2m计算。车辙的损坏面积按车辙的长度乘以0.4m计算。对于车辙、拥包、波浪、坑槽、沉陷等类损坏,可用三米直尺测其最大垂直变形,以确定严重程度。破损数据采集时不分段,如实记录病害中心所处的桩号、上下行方向、车道编号、病害类型、面积及严重程度,记录在附录C表C.0.1中。若同一地点有两种或以上病害时,只记录其中的主导病害。2)路况评价时,采用实际病害面积,然后根据破损程度乘上系数(见表4.5.2-1)确定换算面积,评价段次根据评价的目的不同,采用任意分段组合的方法进行破损率的评价和分析,一般可以按1km或根据不同的面层结构类型进行分段。3)调查结果应按确定的路段汇总,填入沥青路面损坏情况汇总表,每一行为一个路段的合计记录,记录表格见附录C表C.0.2。3路况数据综合检测车调查路况数据综合检测车适用于大规模的路况数据采集,如全市或全区公路路况数据采集,它通过高速摄像系统在装载车正常行车速度下(车辆的允许速度范围为0~100km/h)实时采集路面图像,采集人员利用图像处理软件,通过人工方式对各种损坏进行鉴别、分析、分类和计算。系统提供分段处理的功能,采集人员可根据需要进行任意分段,并根据分段的情况进行分段统计、输出。采用路况数据综合检测车采集路况数据时,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双向采集,二级(含二级)以下公路可单向采集。4.4.4路面平整度调查路面平整度的调查指标为国际平整度指数(IRI)。路面平整度的全面定期调查,宜采用快速平整度检测设备进行快速检测;小范围的抽样调查,可采用三米直尺或精密水准仪检测。目前常用的快速平整度检测设备有车载式颠簸累积仪、激光断面仪等。各种快速平整度检测方法的测定结果应与国际平整度指数之间建立对应关系。\n平整度测定时,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双向测定,二级(含二级)以下公路可单向测定。1车载式颠簸累积仪测定车载式颠簸累积仪是一种高效反应类车载式仪器,通过测量车体与后轴的相对位移单向累积数值来间接计算路面平整度。测定时,车载式颠簸累积仪的传感器应垂直地安装在车身(或车架)与轴中心之间,同垂线的偏角在5°以内。测定车速通常为30~80km/h。测量时单向位移累积值每达到1英寸(25.4mm)计数器会自动记录一个数,由此来测定测量路段的路面平整度(BI)。此累积值通过标定试验可与IRI和标准差σ建立良好的对应关系,但标定和测定时必须采用同一辆牵引车,如变换牵引车,系统必须重新标定。2激光断面仪测定激光断面仪是断面类车载设备,也可以是路况数据综合检测车中的一个子系统,本系统可在20~100km/h的速度下采集测量断面,激光断面仪约每50mm测量和记录①平整度仪梁和路面之间的垂直位移;②平整度仪梁的垂直加速度;③数据记录的时间和距离等数据,利用处理软件系统能自动得出国际平整度指数(IRI)。4.4.5沥青路面结构强度调查沥青路面结构强度的调查指标为路面弯沉值(ls)。目前常采用贝克曼梁弯沉仪、自动弯沉仪和落锤式弯沉仪等三种测定系统进行测定。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路面弯沉值的调查,宜采用自动弯沉仪或落锤式弯沉仪进行调查,但应建立与贝克曼梁测定结果的对应关系。其它等级公路可采用贝克曼梁弯沉仪进行调查。路面弯沉值测定时,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双向测定,测点应相互交错,二级(含二级)以下公路可单向测定。1贝克曼梁弯沉仪测定测定时,测定梁的端头穿过测定车后轴双轮轮隙,放在车轮前方10cm左右的路面测点上,梁在后三分点处通过支点支承于支座上,梁的另一端处架设一百分表,以测定端头的升降量。车辆以爬行速度向前行驶,车辆经过端头时读取百分表的最大读数,车辆驶离后,再读取百分表的读数,两者差值的二倍即为路表面的回弹弯沉值。轮重、轮压是影响测定结果的主要因素,轴载应采用100kN(BZZ-100)黄河JN150(162)或60kN(BZZ-60)解放CA10B,轮压为黄河车0.7Mpa,解放车0.5Mpa。测点间距宜为50m(最少每公里不应少于10点)。2自动弯沉仪测定自动弯沉仪可连续进行弯沉测定,并自动记录测定结果。测定时,梁支于地面保持不动,车辆向前移动,当后轮驶近并通过梁端头时,弯沉被自动记录下来,达最大弯沉时梁被提起并拉到车辆底盘的前端,到下一测点处梁再被放下。自动弯沉仪测到的是最大总弯沉值和总弯沉曲线。轮重、轮压和加载时间是影响测定结果的主要因素,牵引车后轴重应为100kN,行驶速度为3~5km/h。行驶时梁每5m~7m移动一次。\n3落锤式弯沉仪测定落锤式弯沉仪测定时,以50~300kg质量的落锤从4~40cm的高度落下,作用于弹簧和橡胶垫,通过30cm直径的承载板传给路面半正弦脉冲力,通过改变质量和落高,可以施加不同级位的动荷载(从15kN到125kN)。脉冲力持续时间为约为30毫秒。利用速度传感器,可以测量到各级荷载下的路表动弯沉曲线。测点间距宜为50m(最少每公里不应少于10点)。4.4.6抗滑性能的调查路面抗滑性能的调查指标为横向力系数(SFC)和摆值(BPN)。调查设备可采用横向力测定车和摆式仪。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宜采用横向力系数测定车测定抗滑性能。抗滑性能测定时,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双向测定,应测定超车道或快速车道,二级(含二级)以下公路可单向测定。1摆式仪测定摆式仪测定方法简便,以摆值(BPN)表示。测定时,先用水冲洗干净测试表面,保证测试表面没有疏松颗粒,并在每次测试之间再次用水润湿。每一测试地点需测试4次以上,取平均值代表该测试表面的摩阻性质。摆式仪测定时单向每公里应不少于5个测点。2横向力测定车测定横向力系数测试仪是一种高效测试设备,测速可达50~90km/h,测定时,测试轮与车体构成20°偏角,在垂直荷载(2kN)作用下向前滚动时将产生一个横向力,记录仪不断记录横向力数据,通过横向力与路面摩擦系数成正比的假设计算横向力系数(SFC)。测定时需要在路面潮湿时测定,车上水罐给测定洒水提供水源。4.4.7桥头沉降的调查1高速公路、干线中的一级公路应定期进行桥头引道路面高程测量,掌握桥头引道不均匀沉降状况。1)测点的布设:从桥台靠背向台后方向,沿路面两侧,间隔5~20m,布设固定测点,沉降量较大的路段可适当加密;2)测量精度:1mm;3)测量频率:年沉降量>15mm的测点,每季度观测一次;年沉降量≤15mm的测点,每半年观测一次;连续三年的年沉降量<5mm的测点,每年观测一次。2其他等级公路可参照高速公路、干线中一级公路的测量方法,根据需要作重点调查。4.4.8交通量观测当调查与评价路段有交通量观测数据时,应直接采用;如交通量观测数据不能满足要求时,可按附录A的要求进行补测。\n4.5使用品质的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4.5.1路面现有使用质量评价的内容包括:路面破损状况、行驶质量、强度及抗滑性能。各项评价内容所用的指标及其关系如图4.5.1所示。抗滑性能强度破损综合指标评价指标调查内容指标PQIRQIIRI平整度SFC或BPNlsDRSFC或BPNSSIPCI图4.5.1评价指标关系图4.5.2路面破损状况1路面破损状况采用路面状况指数(PCI)进行评价,路面状况指数由沥青路面破损率(DR)计算得出。1)路面破损的具体种类及严重程度描述见本规程表4.2.2。2)路面破损换算系数(K):根据路面破损的严重程度和范围,按表4.5.2-1确定。3)路面综合破损率(DR)按下式计算:DR=D/A×100%=∑∑Dij·Kij/A×100%(4.5.2-1)式中:DR----路面综合破损率,以百分数计;D----调查路段内的折合破损面积(m2);D=∑∑Dij·KijA----调查路段的路面总面积(m2)Dij----第i类损坏、j类严重程度的实际破损面积(m2);如为纵、横向裂缝,其破损面积为:裂缝长度(m)×0.2;车辙破损面积为:长度(m)×0.4;Kij----第i类损坏、第j类严重程度的换算系数,可从表4.5.2-1查得。4)路面状况指数(PCI)路面状况指数(PCI)的数值范围为0~100。其值越大,路况越好。PCI的计算公式为:PCI=100-100*DR0.412(4.5.2-2)2路面破损状况的评价标准根据路面破损情况,可将路面质量分为优、良、中、次、差五个等级。评价标准应符合表4.5.2-2的规定。\n路面破损换算系数(K)表4.5.2-1破损类型严重程度换算系数(K)龟裂轻中重0.60.81.0不规则裂缝轻重0.20.4纵裂轻重0.40.6横裂轻重0.20.4坑槽轻重0.81.0脱皮0.6啃边0.8麻面0.1松散轻重0.20.4沉陷轻重0.41.0车辙轻重0.41.0搓板0.8波浪轻重0.40.8拥包轻重0.40.8泛油0.1磨光0.6修补损坏面积0.1翻浆1.0路面破损状况评价标准表4.5.2-2评价等级优良中次差公路等级评价指标高速一级其他等级高速一级其他等级高速一级其他等级高速一级其他等级高速一级其他等级路面状况指数(PCI)≥95≥90<95~≥80<90~≥75<80~≥65<75~≥60<65~≥45<60~≥40<45<40\n4.5.3行驶质量指数1路面的行驶质量采用行驶质量指数(RQI)作为评价指标,行驶质量指数由国际平整度指数(IRI)计算。1)国际平整度指数国际平整度指数IRI若由反应类设备测定,测定结果需经试验标定,标定关系式一般为:IRI=a+b×BI(4.5.3-1)式中:BI----平整度测试设备的测试结果;a,b----标定系数。在使用中,可根据实际的标定结果确定其取值。IRI----国际平整度指数(m/km)。2)行驶质量指数路面行驶质量指数(RQI)与国际平整度指数(IRI)的关系为:RQI=11.5-0.75×IRI(4.5.3-2)式中:RQI----行驶质量指数,数值范围为0~10。如出现负值,则RQI值取0;如计算结果大于10,RQI取值10。2路面行驶质量评价标准应符合表4.5.3的规定。路面行驶质量的评价标准表4.5.3评价等级优良中次差公路等级评价指标高速一级其他等级高速一级其他等级高速一级其他等级高速一级其他等级高速一级其他等级行驶质量指数(RQI)≥9.25≥8.5<9.25~≥8.5<8.5~≥7.0<8.5~≥7.75<7.0~≥5.5<7.75~≥7.0<5.5~≥4.0<7.0<4.04.5.4路面强度1路面强度系数(SSI)沥青路面强度采用强度系数作为评价指标。路面强度系数(SSI)按下式计算:SSI=路面设计弯沉值/路段代表弯沉值(4.5.4)路段代表弯沉值可依据现行《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的有关规定进行计算。2路面强度评价标准应符合表4.5.4的规定。路面强度的评价标准表4.5.4评价等级优良中次差公路等级评价指标高速一级其他等级高速一级其他等级高速一级其他等级高速一级其他等级高速一级其他等级强度系数SSI≥1.0≥0.83<1.0~≥0.83<0.83~≥0.66<0.83~≥0.66<0.6~≥0.5<0.6~≥0.5<0.5~≥0.3<0.5<0.34.5.5路面抗滑性能\n路面抗滑性能采用抗滑系数作为评价指标,抗滑系数以横向力系数(SFC)或摆式仪的摆值(BPN)表示。评价标准应符合表4.5.5的规定。路面抗滑能力评价标准表4.5.5评价等级评价指标优良中次差横向力系数SFC≥50≥40~<50≥30~<40≥20~<30<20摆值BPN≥42≥37~<42≥32~<37≥27~<32<274.5.6路面的综合评价1路面的综合评价指标路面的综合评价采用路面质量指数(PQI)作为评价指标,PQI用分项指标加权计算得出。PQI的数值范围为0~100。数值越大,路况越好。PQI=PCI’×P1+RQI’×P2+SSI’×P3+SFC’×P4(4.5.6)式中:P1、P2、P3、P4为相应指标的权重,按PCI、RQI、SSI、SFC(或BPN)的重要性确定。建议值见表4.5.6-1。PCI’、RQI’、SSI’、SFC’的赋值见表4.5.6-2。P1、P2、P3、P4权重建议值表4.5.6-1取值权重建议值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其他公路P10.250.3P20.350.25P30.10.25P40.30.2PCI’、RQI’、SSI’、SFC’的赋值表4.5.6-2评价等级优良中次差公路等级权值高速一级其他等级高速一级其他等级高速一级其他等级高速一级其他等级高速一级其他等级相应指标的赋值959290827267555035302路面综合评价的评价标准路面综合评价的评价标准宜符合表4.5.6-3的规定。路面综合评价标准表4.5.6-3评价等级优良中次差公路等级评价指标高速一级其他等级高速一级其他等级高速一级其他等级高速一级其他等级高速一级其他等级路面质量指数PQI≥95≥90<95~≥80<90~≥75<80~≥65<75~≥60<65~≥50<60~≥45<50<45\n4.6维修养护对策4.6.1沥青路面养护对策应根据公路等级、交通量、分项路况评价结果确定。分项路况评价包括:路面破损状况、行驶质量、路面强度和抗滑性能等方面。路面综合评价指标仅用于对路面质量的总体评价。4.6.2各公路养护管理部门应结合路面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的使用,根据路面分项评价结果和养护资金的情况,统筹安排本地区公路网的资金需求计划和资金分配方案,确定公路养护的优先次序。4.6.3公路养护管理部门可根据公路等级、交通量、分项路况的评价结果,结合养护资金情况,采取如下维修养护对策:1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前提下(路面的结构强度系数为中等以上时),当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的路面状况指数(PCI)评价为中及中以下,或者二级或二级以下公路的路面状况指数评价为次及次以下,应采取中修罩面措施。当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的路面状况指数(PCI)评价为优、良,或者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的路面状况指数评价为优、良、中时,则:1)当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的行驶质量指数(RQI)评价为中及中以下,或者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的行驶质量指数评价为次及次以下时,应采取罩面等措施改善路面的平整度。2)当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的行驶质量指数(RQI)评价为优、良,或者二级及二级以下的公路的行驶质量指数评价为优、良、中时,则:(1)当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的抗滑能力不足(SFC<40的路段,或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抗滑能力不足(SFC<30或BPN<32)的路段,应采取加铺罩面层等措施提高路表面的抗滑能力。(2)当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的抗滑能力足够(SFC≥40)的路段,或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抗滑能力足够(SFC≥30或BPN≥32)的路段,应采取日常养护。2在不满足强度要求的前提下(路面的结构强度系数为中等以下时),应采取大修补强措施以提高其承载能力。3因路面不适应现有交通量或载重的需要,应通过提高现有路面的等级,或通过加宽等改建措施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和服务质量。4养护维修对策决策树见表4.6.1。高速及一级公路养护维修对策决策树表4.6.1-1路面强度路面破损状况平整度抗滑性能对策类别对策措施优、良优、良优、良足够日常养护日常养护不足小修或中修稀浆封层中、次、差—中修A1中、次、差——中修A2中优、良优、良足够日常养护日常养护不足小修稀浆封层中、次、差—中修A3中、次、差——大修A4次、差———大修A4\n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养护维修对策决策树表4.6.1-2路面强度路面破损状况平整度抗滑性能对策类型对策措施优良优良优良足够日常养护日常养护不足小修或中修稀浆封层中足够日常养护日常养护不足中修B1次、差—中修B1中优良足够日常养护日常养护不足小修或中修稀浆封层中足够日常养护日常养护不足中修B2次、差—中修B2次、差——中修B3中优良良好足够日常养护日常养护不足小修或中修稀浆封层中足够日常养护日常养护不足中修B4次、差—中修B4中良好足够日常养护日常养护不足小修或中修稀浆封层中足够日常养护日常养护不足中修B5次、差—中修B5次、差——大修B6次、差———大修B6注:A1型指4cm防滑层;A2型指6cm粗粒式加4cm防滑层;A3型指8cm粗粒式加4cm防滑层;A4型指6cm粗粒式加5cm中粒式加4cm防滑层;B1型指3cm细粒式;B2型指5cm粗粒式加3cm细粒式;B3型指6cm粗粒式加3cm细粒式;B4型指8cm粗粒式加3cm细粒式;B5型指10cm粗粒式加3cm细粒式;B6型指6cm粗粒式加5cm中粒式加3cm细粒式。4.6.4大、中修及改建工程的结构类型和厚度,可根据公路等级、交通量、当地经济条件和已有经验,通过设计确定,具体要求应符合本规程第7、8章的规定。4.6.5对项目级的养护维修对策,可根据公路网的资金分配情况和养护工作计划安排,结合各路况分项评价结果和本地区成熟的养护经验,选择具体的养护维修措施。\n5日常养护5.1一般公路沥青路面日常养护5.1.1沥青路面的初期养护1摊铺、压实后的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应待摊铺层自然冷却,混合料表面温度低于50℃后方可开放交通。2乳化沥青稀浆封层的初期稳定性差,应按实际破乳情况和气温情况,适时封闭交通;在未破乳的路段上,严禁车辆、人、畜通过;开放交通初期,应控制行车速度不超过20km/h,并不得制动和调头。5.1.2沥青路面的日常养护1应加强路况巡查,及时发现各类路面病害,分析病害产生的原因、危害程度和发展趋势,并针对各种不同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性养护措施和维修措施。不同等级公路的路况巡查的内容、频率和方法可参照本规程附录D。2应定期进行路面破损、强度、平整度和抗滑性能检测以及其他必要的专项技术检测,具体按本规程表4.3.1的有关规定执行。3各项专项调查和技术检测的结果,应及时进行整理和初步分析,并输入公路路面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由该系统对路面的技术状况和使用品质进行评价,并采取相应的养护对策。4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机械或人工的方法经常清扫路面,保持路容整洁。路面清扫应按如下规定进行:1)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应以机械清扫为主,人工清扫为辅;2)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清扫每天至少一次,三级及三级以下公路每二天至少清扫一次,路面污染程度严重的应适当增加频率。清扫时间应尽量避开流量高峰时段;3)机械清扫和人工清扫均应按有关安全操作规程进行;4)在进行机械清扫作业前,应检查清扫车的机械状态和清扫工作装置的完好程度,保证机械清扫作业能正常进行;5)清扫机械必须配备洒水装置,清扫作业前应按作业量的需要加水,清扫作业时应根据路面的扬尘程度确定适当的洒水量;6)清扫车应装置黄色警示灯,车尾部应有明显的作业标志和活动导向标志,清扫作业时应开启黄色警示灯,并根据清扫车道位置正确安置活动导向标志;7)路面清扫后的垃圾不得随意倾倒,应运至指定地点或垃圾场妥善处理;5应及时按本规程第3章和第6章的有关规定处理各类路面病害。修补路面的上面层时,应按原路面结构层次,采用与原路面同级配或更高级别的材料,并修齐边缘,平整压实。6应及时排除路面积水,经常疏通泄水槽和边沟,清除路肩和边沟高草,保持排水畅通。多雨季节,应经常检查沥青路面的排水情况,检查时间一般以在雨间或雨后1~2小时为宜,发现路面明显积水的部位,应分析原因,分别采取下列不同措施:\n1)对虽未破损,但造成雨后明显积水的行车道路面局部沉陷部位,应及时清扫并予以整平;2)对设置了路侧拦水带及泄水槽的路段,如因拦水带开口及泄水槽的位置设置不当而造成路面积水时,应及时调整;3)对因横坡不适而造成积水的路段,应采取临时措施,尽量减少行车道部位的积水,并在罩面工程或翻修工程中彻底调整解决。7应每月一次疏通窨井、进水口及下水管道,保障其排水设施畅通。8应加强路肩和路缘带的养护,保持路肩和路缘带完好平整。1)路肩应保持适当的横坡,硬路肩横坡可与路面横坡相同或略大,植草路肩的横坡应比路面横坡大1~2%,当路肩的横坡过大或过小时,应及时整修;2)路肩应保持平整坚实,对出现的坑槽、缺口等破损应及时修补,硬路肩应按原结构修复,路肩上的积水、淤泥和杂物应及时排除和清理;3)对松动、破损的路缘带应及时修复或更换;4)堆料台应设置在路肩以外,料堆应距离适当、排列规整;5)宜结合GBM工程,排砌路缘石、硬化路肩;也可在路肩上种植或保留草皮,保护路肩不被冲刷,草的高度应不超过15cm,不能影响路面排水。9应加强路基边坡、护坡和挡土墙的养护。路基边坡的坡面应保持平顺、坚实、无冲沟,其坡度应符合设计规定;坡度陡于1:1.5处应按规定设置挡土墙;护坡和挡土墙应保持砌体完好,无明显裂缝和变形。1)对填土路堤边坡经雨水冲刷出现的冲沟或缺口,应及时用粘结性良好的土修补拍实;对于中间部分用粉煤灰填筑的路堤,一经发现缺损,应立即修补,防止粉煤灰流失;对较大的冲沟或缺口,修理时应将原边坡开挖成台阶形,然后分层填筑夯实,并注意与原坡面衔接平顺。2)对易受暴雨冲刷的路基边坡,高度在2m以下的宜采用种草、铺草皮、栽灌木丛等植被防护措施,高度在2m以上的或在河塘边的路基边坡应采用干砌或浆砌片石护坡、混凝土预制块护坡等防护措施。3)应定期检查各类护坡和挡土墙的完好程度。对砌体的轻度裂缝,应及时用水泥沙浆或环氧树脂等填补;对局部塌陷、变形,应去除变形部分,并按原结构修补。5.1.3沥青路面的季节性预防养护沥青路面应根据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水和温度变化规律,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针对如下所列不同季节主要的路面病害特征,按本规程有关规定,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及时做好季节性养护工作。1春季应及时处治坑槽、翻浆、松散等路面病害,并应在雨季节前对裂缝类病害进行封、填处理。2夏季应特别注意沥青在高温下的变形,应及时处治泛油、拥包、波浪、车辙等病害。3秋季应抓紧修复台、汛造成的各类路面损坏。4冬季应及时处治沥青路面的低温损坏,及时封填各类裂缝,并作好除雪防滑工作。5.1.4不同季节处理各种病害,应按照本规程第6章有关规定及时维修。\n5.2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日常养护5.2.1一般规定1对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应进行经常性、及时性和预防性的日常养护,使其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2高速公路路面日常养护的工作程序应符合下列要求:1)建立完善的巡视检查制度和技术检测系统,建立完整的信息网络。及时、准确地掌握路面状况及相关信息,科学地、客观地评定路面使用品质,有依据、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安排养护项目;2)树立高度的交通服务意识和安全意识,在路面养护作业中,应满足行车的需要,尽量避免完全封闭交通;3)严格按照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进行养护作业,宜采取机械化养护作业方式,迅速、优质、高效地处理各类路面损害和障碍,确保运行质量;4)不断探索和应用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提高养护作业的时效性、机动性、安全性和可靠性。3对于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上出现的各类病害,必须及时、快速处理,具体方法按本规程第6章有关规定执行。当发现可能直接危及正常交通和行车安全的病害时,应立即修复或采取临时过渡措施后再按本规程有关要求进行修复。4应按本规程附录B的有关要求配置适用的机具设备,建立适当的材料储备,并组织可靠的养护材料供应网络,确保养护作业正常进行。5在高速公路上进行路面养护作业的人员,必须事前接受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养护作业规程的培训。6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日常养护,除本节规定外,均应按本规程其他章、节有关规定执行。全封闭的一级公路的沥青路面日常养护应参照本节有关规定执行。5.2.2巡查和检测1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日常养护中应坚持巡视检查制度,及时发现路面及其附属设施的损坏情况和可能影响交通的路障,及时、合理地安排维修和清理,尽快恢复路面正常使用状态。1)巡视检查分为日常巡查、定期巡查、特殊巡查和专项巡查,各类巡查的内容、频率、方法、装备按附录D执行;2)巡查作业中,巡查人员应强化自身保护意识,按规定穿着安全标志服。巡查车速一般控制在40~50km/h,并按规定开启黄色警示灯。如遇到需要停车检查的情况,应停在紧急停车带上。如必须停在行车道上时,应开启巡查车的危险报警闪光灯,并在车后设置警示标志,巡查人员应在巡查车的前方迅速完成检查或测量作业;3)巡查作业中应由专人记录巡查情况,巡查结束后应尽快整理、汇总巡查记录;对于可能直接危及正常交通和行车安全的情况,应及时通知有关部门采取相应的养护措施。2应注意采集、利用气象信息和交通信息等相关信息。1)应每天记录当地的天气预报和实际天气情况。在台风、多雨、多雾季节,应随时注意天气的变化,必要时应与当地的气象台、站取得并保持联系,随时获取最新气象信息,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2)\n应按规定进行交通量调查,并收集、保存由道路监控系统自动生存的道路各区段特征横断面的每个特征流量时段的即时车流量、行驶速度和道路占有率;以及由收费监控系统自动生存的各进出口的年、月、日、时车流量及相应的流量组成。3应根据本规程第4.4.7条的规定定期进行桥头引道路面高程测量,掌握桥头引道不均匀沉降状况。测量结果应用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进行分析,并按本规程的有关规定,对桥头引道不均匀沉降的各种情况进行适当处治。5.2.3清扫和排水1对尘土、落叶、杂物等造成的路面污染,应进行日常清扫,保持高速公路良好的运行环境。1)日常清扫应采取机械作业方式,机械清扫沿路面右侧或左侧进行,对清扫机械无法扫及的死角,应进行人工辅助清扫;2)日常清扫的作业频率应根据路面污染程度、交通量大小及其组成、气候及环境条件等因素而定,应不少于每日一次全程清扫,右侧清扫次数应多于左侧,收费广场应适当加大清扫频率;3)机械清扫和人工辅助清扫均必须严格按有关安全操作规程进行,应尽量避免在中间行车道进行清扫作业或变换车道进行清扫作业。2除了日常清扫作业外,还应根据路面污染的特殊情况,及时进行不定期的特殊清扫保洁作业。1)当发现路面上有妨碍正常交通的杂物时,应立即清除;2)当意外事件、事故等因素造成路面污染时,应及时清扫;3)当沥青路面被油类物质或化学物品污染时,应先撒砂、撒木屑或用化学中和剂处理,然后进行清扫,必要时再用水冲洗干净。3高速公路应保持排水畅通,路面无积水。对中央分隔带集水井、横向排水管、路侧拦水缘石及泄水槽、桥面泄水孔等路面排水系统应经常进行清理和疏通,发现损坏部位应及时修复,并应特别加强雨季排水,尽量减轻水害:1)在雨季到来之前,应对全部路面排水系统及路堤边沟、涵管、泵站、集水井、沉淀池等所有排水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和疏通,修复损坏部位,处理水毁隐患,清除路肩和边坡高草,确保雨季排水畅通;2)在雨季前应按本规程第6.3节规定,对沥青路面的各类裂缝进行封、填处理,尽量减轻因路面渗水而造成的损害;3)在雨季中,应加强巡查,发现行车道有明显积水时应尽快排除,对路面较大的破损应立即填补,保障行车安全;4)雨季过后,应对沥青路面和排水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对水毁部位应尽快按规定修复。5.2.4排障和清理1为了及时处理并尽量减轻因不可抗拒因素和突发事件所造成的损害,高速公路管理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应急救援机制,全天候不间断的值班,随时掌握、分析各类有关信息,做好各种应急救援、抢险准备工作,一旦发生险情,快速作出反应,指挥应急救援、抢险工作。该机制的基本功能如图5.2.4所示。2\n应按规定合理设置应急排障救援作业点,根据实际需要、参照附录B配置必要的救援、抢险、排障设备和可靠的通讯指挥设施,对救援、抢险、排障人员应进行专门的业务培训,并预先制定救援、抢险、排障作业程序。一旦出现妨碍正常交通、危及行车安全的路面险情,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应立即通过交通监控系统向受影响的路段发布相关信息、调度交通,并立即组织人员、设备按程序实施救援、排除路面险情,恢复正常交通。上级指挥中心1.气象部门2.公安交警部门3.公安消防部门4.医疗急救中心5.其他有关部门1.气象预报2.养护巡查3.路政巡查4.交通巡查5.交通监控系统6.紧急电话系统7.收费监控系统8.其他有关途径汇报指令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指令汇报双方联系有效获取各类信息突发事件接警受理点指令快速出动1.保持通讯联络畅通2.预先制定应急救援方案3.保持有关设备完好4.储备各种所需器材汇报现场情况排障救援作业点,实施现场救援、排障、清理作业。图5.2.4应急救援机制及功能框图3救援、抢险、排障现场作业应按下列程序进行:1)排障救援作业队接到指令后,应快速赶赴现场,实施现场交通控制,并立即将现场具体情况向指挥中心汇报;2)有人员伤亡的,应首先进行现场处置,并尽快将伤员送往就近医院抢救;3)按有关规定设置排障作业区,必要时可请求指挥中心临时封闭区段交通,作业现场的闲杂人员应尽快疏散到安全地带;4)实施排障作业,清除妨碍交通的路障;5)在车辆失火等紧急情况下,上述程序应同时快速进行;6)对交通事故车辆,应在公安交警进行现场勘测后,牵引(装运)至指定地点,听候进一步处理;7)对故障抛锚车辆,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先牵引至紧急停车带,为其提供简易维修服务;对经简单维修后仍不能行驶的故障车,应尽快牵引(装运)离开高速公路;8)排障作业结束后,应按有关规定尽快清理现场,然后撤除作业区,恢复正常交通。4发现沥青路面及附属设施受到损害的,应通过指挥中心通知有关部门尽快按规定予以修复。\n6常见病害与破损的维修6.1一般要求6.1.1对沥青路面出现的裂缝、坑槽、松散、变形等常见病害,应针对病害的产生原因,并根据路面的结构类型、维修季节、气候条件等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维修措施及时进行处治。6.1.2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路面病害的维修应采用机械作业,其它等级的公路也应逐步提高维修作业的机械化水平。6.1.3路面病害的修补材料,大面积摊铺热拌沥青混合料时应集中厂拌,并采取保温与防雨措施。小面积或另星分散的路面病害可根据维修季节、气候以及破损的状况等采用热拌沥青混合料,或采用冷铺材料和其他修补材料。6.1.4对病害的维修应依据巡视和检测资料制定相应的维修方案,并根据维修的具体情况作好充分的施工准备工作。对坑槽、沉陷和路面局部松散等的维修宜当日开挖当日修补,做好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工作。6.1.5修补面积应大于病害的实际面积,修补范围的轮廓线应与路面中心线平行或垂直,并在病害面积范围以外10~15cm。应采取措施使修补部分密实平整,与原路面联接紧密。6.1.6对病害的处治,其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073.2)、《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和《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等的规定。6.2病害的分类6.2.1沥青路面的病害分为裂缝类、松散类、变形类、其他类和桥头引道不均匀沉降5种类型。6.2.2沥青路面裂缝类、松散类、变形类和其他类病害的分类见表4.2.2。6.3裂缝类病害的维修6.3.1沥青路面裂缝类病害分为龟裂,不规则裂缝,纵向裂缝和横向裂缝。6.3.2对于路面的纵向或横向裂缝,应根据裂缝的轻重按以下要求进行处治。1在高温季节全部或大部分可愈合的轻微裂缝,可不加处理。2轻微裂缝(缝宽≤5mm)的处理:1)将缝隙刷干净,并用压缩空气(气压500~700kPa)吹去缝隙中的堵塞物和裂缝周边路面的尘土。(喷咀形式为外径5mm,内径4mm,长度200mm的管状喷咀)。2)沿裂缝间隔1~1.5m设置灌注孔,直径φ5mm,深度大于50mm。3)采用灌缝机械将乳化沥青或其他灌缝材料灌满缝隙。4)裂缝表面匀洒干净石屑或粗砂。5)将溢出缝外的沥青及石屑、砂清除。6)待灌缝材料凝固后,即可开放交通。3严重裂缝(缝宽>5mm)的处理:\n1)采用切割机械对裂缝进行整修,应按切割段的裂缝宽度并对准中线切割出均匀的凹槽,深度大于20mm,并去除已松动的裂缝边缘。2)裂缝切缝后用压缩空气(气压500~700kPa)对裂缝周边和裂缝槽至少进行两遍高压喷气流清理,第一遍清除裂缝杂物时喷气咀应把持在距离裂缝不少于5cm的位置,第二遍距离可以较远些,以便清除裂缝中和裂缝周边的所有松散颗粒和杂物。3)采用灌缝机械将灌缝材料灌满缝隙,再匀洒干净石屑或粗砂,并随即将溢出缝外的灌缝材料和石屑、砂清除。或采用热拌沥青混合料填入缝中,并捣实。4)冷却后,即可开放交通。4、灌缝材料的性能:粘度低,易于灌入裂缝;具有一定的强度,与沥青路面的粘结力强;低温时不丧失其弹性和延性;灌入裂缝后即可开放交通。当裂缝宽度在10mm以上时,深度在2cm以下部分可使用廉价材料,2cm以上部分再使用满足上述性能要求的材料。6.3.3轻、中度龟裂或轻度不规则裂缝,若基层强度尚好时,可选用下列维修方法:1乳化沥青稀浆封层,封层厚度宜为5~10mm。2沥青混合料罩面处理,罩面厚度宜为3~4cm。3沥青表面处治。4改性沥青薄层罩面。6.3.4严重龟裂或严重不规则裂缝,若基层强度尚好时,视病害的破损情况使用铣刨机进行原路面的铣刨,然后进行铣刨面的整修和清扫,均匀喷洒乳化沥青,用量为0.3~0.6kg/m2,并采用与原路面结构基本相同的沥青混合料进行面层的摊铺施工,松铺系数为1.2~1.25;或采用挖补方法进行面层的修补处理。由于土基、基层强度不足等原因引起的严重龟裂或严重不规则裂缝,应先处治好基层或土基,然后再重铺面层。6.4松散类病害的维修6.4.1沥青路面松散类病害分为坑槽、脱皮、啃边、麻面与松散。6.4.2仅涉及到面层的坑槽、脱皮、啃边和松散等路面病害,按下述要求进行处治。1确定修补范围,其纵横边线应与路中心线平行或垂直。2当小面积的病害较多或密集时,应将多个病害合并确定修补范围。3使用铣刨机进行原路面的铣刨,其深度不小于原病害的深度,然后用切割机进行边线的整修,或用切割机开槽,使用小型机械凿除原路面。4清除修补面的施工废料,然后均匀喷洒乳化沥青,用量为0.3~0.6kg/m2。5采用与原路面结构基本相同的沥青混合料进行面层摊铺,松铺系数为1.2~1.25。如果摊铺厚度大于上面层结构时,应将沥青混合料分层摊铺和压实。6用压实机械对已摊铺的沥青混合料进行碾压,表面应平整、密实,并略高于原路面。如果病害面积较小且深度≥7cm\n,无法用压实机具一次成型时,应分层铺筑,下层可采用人工夯实,上层则应采用压实机具压实。7摊铺时应注意新老路面的接缝,做到线型顺直,接缝平整,联接紧密。8如在低温或多雨季节,不能采用热拌沥青混合料材料时,宜采用热修补养护车修补,用加热板加热病害处路面,翻松被加热软化的面层,喷洒乳化沥青,加入新的沥青混合料,然后搅拌摊铺,压实机械压实成型。也可用冷拌(铺)沥青混合料修补面层病害。施工时应充分压实,并与原路面联接紧密。9由于沥青面层与上封层之间粘结不好,或初期养护不良引起的脱皮,应清除已脱落和松动的部分,再重做封层,封层的沥青用量及矿料粒径规格应视封层的厚度而定。10路面的轻微松散病害可参照本规程第6.4.4条麻面的处治要求予以处治。6.4.3因基层或土基局部强度不足等原因引起的松散类路面病害,应先按下述要求处治好基层或土基病害,再参照本规程第6.3.4条的要求重铺面层。1挖除损坏的面层和基层,换填新料并压(夯)实。如土基中含有淤泥,还应将淤泥彻底挖除。2在地下水位较高的潮湿地段,应采取措施引出地下水并在基层下面加铺一层水稳性好的材料,厚度不得小于15cm。3新修补的基层应有足够强度和良好的水稳定性,坚实平整。如原为半刚性基层,可采用早期强度较高的水泥稳定碎石等修筑,但其层厚不得小于15cm,并应在新修补的基层上铺设土工合成材料,与周边基层搭接宽度不少于25cm。4面层结构修补时宜采用与原路面结构基本相同的材料。如受条件限制,可采用乳化沥青混合料或冷铺沥青混合料,但应严格控制矿料的级配和沥青用量。6.4.4沥青路面的麻面,按下述要求进行处治。1因嵌缝料散失出现轻微麻面,在沥青面层不贫油时,二级及二级以下的公路可在高温季节撒适当的嵌缝料,并用扫帚扫匀,使嵌缝料填充到石料的空隙中。2大面积麻面高速及一级公路可采用沥青混合料罩面或乳化沥青稀浆封层等方法予以处治,其他等级公路可喷洒稠度较高的沥青,并撒适当粒径的嵌缝料,应使麻面部分中部的嵌缝料稍厚,周围与原路面接口要稍薄,定型整齐,并碾压成型。6.4.5防止路面出现啃边,宜采用以下措施:1用砂石、工业废渣等改善、加固路肩或设硬路肩,使硬路肩平整、坚实。2可在路面边缘增设路缘石,或将路面基层加宽到其面层宽度外20~25cm处。3在平交道口或曲线半径较小的路面内侧,可适当加宽路面。6.5变形类病害的维修6.5.1沥青路面变形类病害分为沉陷、车辙、波浪、搓板和拥包。6.5.2沥青路面的沉陷,按下述要求进行处治:1路面轻微下沉,深度(H≤20mm),且无破损,可不加处理。2路面严重下沉,深度(H>20mm\n),但土基和基层密实稳定,可只修补面层,并根据路面的破损状况采取相应的处治措施。若路面下沉后,无破损或仅有少量轻微裂缝,可在沉陷处喷洒或涂刷粘层沥青,再用热沥青混合料将沉陷部分填补,并压实平整。若路面破损严重,矿料已松动、脱落形成坑槽的,应采用挖补的方法进行面层的修复处理。3因土基或基层结构遭到破坏而引起路面沉陷,应参照本规程第6.4.3条的要求处治好基层后再重铺面层。6.5.3沥青路面的车辙、波浪与搓板,按下述要求进行处治:1路面轻微变形,深度或高差(H≤10mm),使用铣刨机对原路面进行拉毛处理。高速及一级公路的轻微车撤可采用乳化沥青稀浆封层予以处治。2路面轻微变形,深度或高差(10<H≤20mm),高速及一级公路使用铣刨机对原路面进行铣刨后,参照本规程第6.3.4条的要求重铺面层。其他等级公路如凸出路面部分高度(h≤10mm),可使用铣刨机对原路面进行拉毛处理,或在波谷部分喷洒热沥青,并匀撒适当粒径的矿料,找平后压实。如凸出路面部分高度(h>10mm),可使用铣刨机对原路进行铣刨后,再重铺面层。或顺行车方向将凸出部分铣刨削平,并低于路表面约10mm。削除部分喷洒热沥青,再匀撒适当粒径的矿料,扫匀,找平,并压实。3路面严重变形,深度或高差(H>20mm),可参照本规程第6.3.4条的要求重铺面层。4因面层与基层之间存在不稳定的夹层而形成车辙、波浪与搓板,应将面层铣刨或挖除,清除不稳定的夹层后,喷洒粘层沥青,然后参照本规程第6.3.4条的要求重铺面层。5在高速及一级公路上宜采用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或其他改性沥青材料修补路面的车辙,波浪与搓板。6因土基或基层局部强度不足而造成的上述病害,应先处治土基或基层,再重铺面层,其处治方法可参照本规程第6.4.3条的要求。6.5.4沥青路面的拥包,按下述要求进行处治:1因施工时操作不慎将沥青漏洒在路面上形成的拥包,或已趋于稳定的轻微拥包,使用机械(具)将拥包刨削或挖除。如果除去拥包后,路面不够平整,应予以处治。2因面层沥青用量过多或细料集中而产生的拥包,或路面连续多处出现拥包,但路面基层仍较稳定,使用机械(具)将拥包全部除去,并低于路表面约10mm.。清扫修补表面并喷洒粘层沥青后,用与路面结构基本相同的热沥青混合料重铺面层。3因土基或基层局部含水量过大,使面层与基层间结合不良而被推移变形造成的拥包,应将拥包连同面层或基层挖除,将水分晾晒干,用水稳定性较好的材料更换已变形的土基或基层,再重铺面层。4因土基或基层局部强度不足等原因造成的拥包,应先处治土基或基层,再重铺面层,其处治方法可参照本规程第6.4.3条的要求。6.6其他类病害的维修6.6.1沥青路面其他类病害分为泛油、磨光和翻浆。6.6.2沥青路面的泛油,按下述要求进行处治。1轻微泛油未形成软层的路段,可用铣刨机对原路面进行拉毛处理。二级及二级以下的公路可分次撒5~10mm的碎石,3~5mm的石屑及粗砂,并用压路机或控制行车辗压。2严重泛油且已形成软层的路段,应将含油量过高的软层铣刨或挖除后,参照本规程第6.4.3\n条的要求重铺面层。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可先撒一层10~15mm的碎石,用压路机将其压入路面,待基本稳定后,再分次撒上5~10mm的碎石,并辗压成型。6.6.3沥青路面的磨光,按下述要求进行处治。沥青路面抗滑性能低于要求值,表面光滑的路段,可用铣刨机对原路面进行铣刨后,参照本规程第6.3.4条的要求重铺面层。也可加铺抗滑层或采用乳化沥青稀浆封层罩面。罩面前,应先处治好原路面上的各种病害。6.6.4沥青路面的翻浆,按下述要求进行处治:1因行车荷载、土基或基层水稳定性不良或含水量过大等造成的路面翻浆,应采取建立排水网络等措施,保持道路的排水畅通。然后先处治土基或基层,再参照本规程第6.3.4条的要求重铺面层。2小面积翻浆应挖去面层及土基或基层全部松软的部分,换填透水性良好的砂砾或工业废渣等作垫层,每层不超过15cm填补并压实。采用水稳定性好、强度高的材料加固土基或基层。设置沥青下封层,铺设土工合成材料且与原基层搭接宽度不少于25cm,然后采用与原路面结构基本相同的材料或改性沥青材料,重铺面层。3大面积翻浆路段应先采取临时修补的养护措施,然后分析病害的产生原因,再采取措施对病害予以处治。6.7桥头引道不均匀沉降处理6.7.1桥头引道不均匀沉降分为错台型和马鞍型两种。6.7.2当桥头引道的不均匀沉降超出表3.2.1-2的标准规定值时,应及时按本规程表3.2.4的标准要求进行桥头引道的过渡性或恢复性处理。6.7.3桥头引道的恢复性处理,按下述要求进行处理。1当桥头引道路堤趋于相对稳定,亦即桥头引道的沉降速率与桩结构的沉降速率趋于一致时,应对桥头引道不均匀沉降进行全面的恢复性处理,此时应按原设计技术标准重新设计道路的纵断面和横断面线型,并宜结合罩面工程同时进行。2桥头引道的恢复性处理,应按现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和《公路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标准》(JTJ071)等的规定,进行工程的施工与质量验收。6.7.4桥头引道的过渡性处理按下述要求进行处理。1对路堤尚未稳定的桥头引道的错台型不均匀沉降进行过渡性处理时,应拉直线纵坡消除错台,拉坡长度按表3.2.4规定的纵坡坡差允许值控制。2对路堤尚未稳定的桥头引道的马鞍型不均匀沉降进行过渡性处理时,应按下列方法拉直纵坡或折线纵坡。1)各段纵坡与原路面或桥面之间,以及各段折线纵坡之间的纵向坡差应符合表3.2.4的规定,并用小圆孤过渡。2)每段纵坡的长度不宜小于15m。3)同一桥头的折线纵坡应不超过3段。4\n)拉折线纵坡时,与桥面相接段同桥面之间的纵向坡差应尽量减少,可根据此段桥头引道的沉降速率进行适当的预抛高,但其两端的纵向坡差仍应符合表3.2.4的规定。6.7.5桥头引道不均匀沉降的过渡性处理应按表6.7.5的要求进行面层结构设计,处理路段的横坡应与两端原路面和桥面的横坡接顺。6.7.6桥头引道不均匀沉降的过渡性处理,按下述主要施工要求进行面层的摊铺。1放样,绘制路面铣刨大样图,并按图对原路面进行铣刨或拉毛。2对铣刨面进行检测与整修后应彻底清扫,并按规定喷洒粘层沥青。3面层结构采用与原路面结构基本相同的热拌沥青混合料,并采取保温与防雨措施。4应使用摊铺机械摊铺热拌沥青混合料面层,并按规定进行碾压。高速及一级公路抗滑面层宜全路幅摊铺。5处理路段与原路面或桥面的接缝部位,应先横向碾压接逢后,再进行纵向碾压。6.7.7桥头引道因填土不实出现的不均匀沉降,应按下述要求对土基进行处理后,再参照本规程第6.3.4的要求重铺面层。1对台背填土应重新进行压实处理,台背死角处的压实宜采用夯实机械。2采用注浆加固处理。3在沉陷的部分加铺基层。桥头引道不均匀沉降过渡性处理的面层结构标准表6.7.5路面设计提升量h摊铺厚度要求热拌沥青混合料要求h<δ上铣刨至δ上后,再摊铺上面层上面层级配同原设计。δ上≤h≤1.25δ上拉毛后直接摊铺上面层1.25δ上<h<δ上+δ中铣刨至δ上+δ中后,再按δ中和δ上分层摊铺中面层和上面层上面层级配同原设计;中面层材料同原设计或用粗粒式沥青混凝土(应满足规定的最小施工层厚度)δ上+δ中≤h≤δ上+δ中+δ下拉毛后按(h-δ上)和δ上分层摊铺上面层级配同原设计;其余部分用粗粒式沥青混凝土h>δ上+δ中+δ下清扫后直接按(h-δ上-δ中)、δ中和δ上分层摊铺上面层级配同原设计;中面层材料同原设计或用粗粒式沥青混凝土(应满足规定的最小施工层厚度);其余部分用粗粒式沥青混凝土或沥青碎石(每层应不超过规定的最大施工层厚度)注:δ上、δ中和δ下分别指原设计的上面层、中面层和下面层的厚度。\n7罩面7.1一般规定7.1.1罩面类型沥青路面罩面按其使用功能划分为普通型罩面(简称罩面)、防水型罩面(简称封层)和抗滑层罩面(简称抗滑层)三种。7.1.2适用范围罩面主要适用于消除破损,完全或部分恢复原有路面平整度,改善路面性能的修复工作。抗滑层主要适用于提高路面抗滑能力的修复工作。7.1.3材料要求1罩面1)罩面的结合料应使用性能较好的粘稠型道路石油沥青、改性乳化沥青、改性沥青。2)集料的选择应采用耐磨、强度高的石料。如采用沥青玛蹄脂结构,细集料宜采用坚硬的破碎人工砂,矿粉必须是磨细石灰石粉。3)罩面应采用中粒式、细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或改性的中粒式、细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结构,三级及三级以下公路可采用热拌沥青碎石混合料结构。4)所采用的结合料、集料、沥青混合料的规格,各项技术指标要求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6)等有关规范的规定。2封层1)封层的结合料宜采用改性乳化石油沥青。2)矿料宜选用耐磨、强度高的石料。3)各种结合料、集料、填料及乳化沥青混合料和各项技术指标要求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6)的规定。3抗滑层1)应选用适合铺筑抗滑面层的材料和沥青混合料。2)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采用抗滑层罩面且宜选用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改性石油沥青、改性乳化石油沥青作为结合料。3)集料应选用抗滑、耐磨的石料,磨光值应大于42。4)所用的各种材料和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指标要求应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6)中有关对抗滑层方面的要求执行。7.1.4厚度要求1罩面罩面厚度应根据所在路段的交通量、公路等级、路面状况、使用功能等综合确定。1)当路面状况指数、行驶质量指数在中、良等级,路面有轻度裂缝、坑槽、松散等病害时,可采用较薄的罩面厚度(3.0cm)。2)当路面破损、平整度、抗滑三项指标都在中等以下,要求恢复到优、良等级时,应采用较厚的罩面层厚度(3.0~5.0cm)。3)\n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罩面应采用4.0~5.0cm的厚度,其它公路可采用较薄的罩面厚度(3.0~5.0cm)。4)各级公路的罩面层厚度不得小于最小施工层厚度。2封层1)交通量大、重型车较多的路段宜采用厚约1.0cm封层。2)中等交通量路段宜采用厚约0.7cm封层。3)交通量小、重型车少的路段宜采用厚约束0.5cm封层。3抗滑层1)用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时宜采用不小于4.0cm的厚度。2)用于二级或二级以下公路宜用中粒式或细粒式沥青混凝土结构,也可采用热拌沥青碎石。厚度不得小于最小施工层厚度。7.2罩面施工7.2.1沥青路面罩面的施工沥青路面罩面的施工,除应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有关规定执行外,还应按下列要求进行:1在罩面前必须完成翻浆、坑槽、裂缝、沉陷、拥包、松散、车辙等病害的修复工作。2根据施工气温、原沥青路面状况等因素采用相应的施工工艺措施。应采用铣刨机打毛处理,无法用铣刨机打毛时,应用其他机具打毛处理,罩面前必须清除路面上的杂物、灰尘,有条件时用洒水车清洗铣刨后的路面,遇到裂缝或已处理的翻浆、坑槽、严重裂缝、沉陷、松散的接缝处,应用土工合成材料进行处理,土工合成材料应放置在面层4cm以下。3罩面前0.5~1小时应喷刷粘层沥青,沥青用量为0.3~0.5kg/m2,老化严重时宜为0.5~0.7kg/m2。4应将逐年加厚的软沥青层、与老面层即将脱皮的原罩面层铲除、整平后,再进行罩面。5当气温低于100C或路面潮湿时,不得进行罩面层施工。7.2.2采用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时,除应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有关规定执行外,还应按如下要求进行:采用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时,必须有固定的专业人员、固定的专业乳液生产和施工(撒布、摊铺)设备、专职的检测试验人员,并按有关规定标准进行检测和质量控制。稀浆封层撒布面在使用前,应根据稀浆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对骨料、乳液、填料、加水量、搅拌时间、施工速度进行认真试验和调试,试验和调试稳定后,方可正式摊铺。7.2.3抗滑层的施工抗滑层应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有关规定进行施工。采用沥青玛蹄脂结构罩面时,除应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有关规定执行外,还应按《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6)的有关规定执行。7.3施工质量管理与检查验收7.3.1沥青路面罩面的施工质量管理与检查验收,应遵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6)的有关规定执行。7.3.2沥青路面罩面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应按《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071)以及上海市有关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有关规定执行。\n8翻修与再生利用8.1一般规定8.1.1适用范围1路面破损严重,采用罩面等养护方法不能使路面恢复良好的工作状态时,为保证必要的服务功能,应进行翻修。2翻修的旧沥青混合料应满足再生利用的要求,并且认真做好沥青路面的再生利用。8.1.2设计要求1翻修前,应对需要翻修路段的路面结构、路基土特性和交通量等进行调查分析。并按《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的规定进行结构厚度设计。2再生利用前,应根据公路等级、交通量、再生路面结构、施工条件等进行调查分析确定再生混合料的类型,再按《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的规定进行结构厚度设计。3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原路面的利用和纵坡的顺适、周围的环境的适应因素。8.2路面翻修8.2.1翻修面层时可按下列步骤进行:1根据调查分析资料或厚度设计需要翻修部分或全部沥青层时,宜采用铣刨机进行铣刨作业,按预定翻修厚度正确铣刨,应避免损坏完好的下面层或基层。如局部翻修的面积较小,可采用小型机械或人工翻挖。2清扫碎屑、灰尘后,下层表面喷刷0.3~0.6kg/m2粘层沥青。3采用与原沥青层相同或按设计要求的材料和厚度进行铺筑。4用压路机进行碾压密实,新老路面接缝烫边压实。8.2.2面层、基层同时翻修时应按下列步骤进行:1采用合适的机具翻挖基层,沥青面层的翻挖范围应超出基层翻挖边缘线30cm,使基层、面层接缝错开,当采用双层面层时,接缝错开,间距应大于30cm。2整平路基表面并经碾压后,采用与原路段相同或设计要求的基层材料进行铺筑,每层压实厚度不得大于20cm;如采用小型振动压路机或振动夯板压实,每层压实厚度不得大于15cm。3当基层稳定并达到要求强度后,在接缝处应铺设土工合成材料,喷刷0.7~1.1kg/m2透层沥青,与不翻修路段接界的表面喷刷0.3kg/m2粘层沥青。8.2.3如路基软弱导致路面损坏时,应对软弱路基采取粉喷桩、翻挖换填等有效措施处理达到质量标准后再修筑基层、面层。8.3再生利用8.3.1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拌制一般分为热拌和冷拌两种。热拌再生沥青混合料是旧料、新矿料、再生剂与新沥青在热态下拌和而成;冷拌再生沥青混合料是旧料、新矿料、再生剂与乳化沥青在常温下拌和而成。热拌再生沥青混合料强度高,路用性能良好。冷拌再生沥青混合料成型期较长,强度相对较低。\n8.3.2热拌再生沥青混合料一般适用于翻修养护工程,可用于一、二、三级公路的中、下面层,以及四级公路的面层。对于一级、二级及三级公路的上面层,以及高速公路中、下面层,必须经试验、总结、评定合格后才能使用。冷拌再生沥青混合料一般适用于翻修养护的四级公路的路面。8.3.3旧料是沥青路面翻修时所得的面层材料。翻挖路面时可采用机械、人工或两种方式联合进行作业。其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1旧料必须洁净,不得混入有机垃圾。混入无沥青粘结的砂石料的比例不得大于10%,含泥量不得大于1%。2块状旧料可采用机械轧碎或人工敲碎。破碎后的旧料最大粒径按用途确定。用于粗粒式再生沥青混合料时,最大粒径为26.5mm或31.3mm(方孔筛);用于中粒式再生沥青混合料时,最大粒径为16mm或19mm(方孔筛);用于细粒式再生沥青混合料时,最大粒径为9.5mm或13.2mm(方孔筛)。3破碎后的旧料应将使用年限、路面结构、养护状况等大体相同的路段所翻挖的材料集中堆放。堆放场地应平整、坚实和排水良好,堆放高度以不结块为度,一般小于1.5m。8.3.4根据地区使用条件和公路等级与旧沥青性能可对旧料掺入适用的再生剂。适用的再生剂有:机油、润滑油、抽出油和玉米油。再生剂的性能和储放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具有较强的渗透和软化能力,以降低旧沥青粘度,达到要求的针入度。2能与旧沥青互溶,使之和新沥青均匀地混合成一体。3能调节旧沥青的成份,达到路用沥青的质量要求,有较好的抗老化性能。4再生剂应储存在有盖的容器中,防止水和垃圾等杂质混入。储存和使用必须满足防火要求。8.3.5用于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新沥青和乳化沥青的类型和标号可根据公路等级、用途和当地气候条件选定,它的质量应符合本规程第3章的规定。8.3.6用于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粗、细集料应具有足够强度,与沥青粘附性良好,并无风化和杂质,颗粒形状接近立方体,其他质量要求应符合本规程第3章的规定。8.3.7热拌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应按下列步骤进行设计1旧料分析与新旧沥青掺配1)将破碎后的旧料按《公路工程沥青与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规定的方法作抽提分析,计算旧沥青含量和旧矿料的颗粒组成。2)对被抽提出来的旧沥青溶液按《公路工程沥青与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规定的方法回收旧沥青,测定旧沥青的针入度、延度和软化点。3)当旧沥青老化严重、针入度较小时,须掺入再生剂,掺量以达到本地区要求的沥青稠度为准。4)将含有再生剂的旧沥青掺入符合质量要求的新沥青,测定针入度、延度和软化点等质量指标。5)按本规程第3章沥青材料质量的技术要求,确定新、旧沥青掺配比例。如经反复试验,调整新、旧沥青掺配比例仍达不到质量要求时,该旧沥青不能用于再生沥青。2根据第8.3.7条确定的新、旧沥青掺配比例,选定新矿料与旧料的配合比,并根据新矿料的颗粒组成,按附录E表E.0.1计算新矿料的用量。3\n对破碎的旧料先按第8.3.7条确定的再生剂用量进行喷洒拌和后按第8.3.7条确定的再生沥青混合料级配并根据本地区经验初定混合料的沥青用量,扣除旧料的旧沥青含量后作为新沥青用量的中值,每次增减0.5%新沥青用量制备混合料试件进行马歇尔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和附录E表E.0.2的马歇尔试验技术标准确定再生沥青混凝土的最佳沥青用量。在路面铺筑过程中,如材料发生变化,抽检的马歇尔试验结果未达到附录E表E.0.2的技术标准时,应调整新旧料比例或新沥青用量。8.3.8热拌再生沥青碎石的沥青用量可根据本地区经验或通过试验确定。8.3.9热拌再生沥青混合料可采用间歇式拌和机或连续式拌和机拌制,应按下列工艺进行拌和:1当旧沥青混合料需要掺入再生剂时,应先将破碎后的旧料按用量喷洒,并拌和均匀,堆放时间以再生剂充分渗透到旧沥青为度,堆放高度宜不超过1.5m,避免结块。2当采用间歇式拌和机拌制时,新集料加热温度应高于普通沥青混合料的集料加热温度,但不宜超过230℃。旧料不得进入烘干筒,按配合比设计用量经计量后直接进入拌缸,与新集料相混合,通过热交换使旧集料升温、旧沥青热融,干拌15s左右后,加入新沥青再拌和30~45s,拌和时间以新、旧料混合均匀,混合料颜色均匀、无花白为准。再生沥青混合料出厂温度为140~160℃。3当采用连续式拌和机拌和时,必须避免旧料被明火烧焦。宜在筒体中部进料口输入旧料,并设置挡板遮挡火焰;如旧料与新集料在筒体始端同一料口输入筒体时,可先对旧料喷洒适量水份,旧料总含水量宜不超过3%。拌和后的再生沥青混合料色泽应均匀一致,出厂温度为140~160℃。8.3.10冷拌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应按下列步骤进行设计1旧料和新矿料用量的确定根据旧料的技术性质、供料情况和再生经济效益等因素,选择2~3个旧料掺配率,如30%、50%、70%,并分别计算出相应的新矿料的用量比例。2试拌用残留沥青用量大致确定在计算冷拌沥青混合料沥青用量时以残留沥青为基准,然后再折算为乳化沥青用量。计算残留沥青用量采用公式8.3.10。1-PPC=0.035A+0.045B+mC+———(8.3.10)P2式中:PC—残留沥青重量百分率,%;A—大于2.5mm集料的重量百分率,%;B—0.074~2.5mm集料的重量百分率,%;C—小于0.074mm集料的重量百分率,%;M—与C有关的系数。C=11~15%,m=0.15;C=6~10%,m=0.18;C≤5%,m=0.20;P—旧料掺配率,%。3按裹覆性确定拌和用水量范围先测定新旧料的含水量(若旧路面材料未受潮时,其含水量忽略不计),然后按公式8.3.10计算残留沥青用量,计算乳化沥青中含水量,最后按拌和用水量为2~8%计算需增加的用水量。按不同的用水量试拌一系列冷拌再生沥青混合料,根据目测裹覆率大于50%为合格,据此确定拌和用水范围。4最佳压实用水量的确定\n在裹覆性试验确定的拌和用水量范围内,制备一系列试件,根据实验室试验结果确定最佳压实用水量。5最佳残留沥青用量的确定根据已确定的最佳压实用水量,变化残留沥青用量,制备一系列试件,根据实验室试验结果确定最佳残留沥青用量,并折算成乳化沥青用量。8.3.11冷拌再生沥青混合料宜采用机械拌和,受条件限制时也可采用人工拌和。拌和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地点应设在现场或现场附近。8.3.12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表面再生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表面再生适用于面层沥青混合料尚未老化、下层仍然坚实完好,只要在表面加以整修,就能恢复路面的使用性能的小面积的沥青路面修补。表面再生是一种就地修复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方法。目前较常用的有加热-整型-罩面类和加热-翻松-混合铺装类等二大类表面再生工艺。1加热-整型-罩面类再生工艺过程如下:首先加热软化路面,然后用翻松机等机械进行翻松路面,翻松的路面材料集中到路中后,用洒布机洒布一层液体沥青,采用拌和机进行拌和,再摊铺在经过整形的旧路面上,最后进行整平和压实,即形成了平整、密实的再生路面。2加热-翻松-混合铺装类再生工艺过程如下:该工艺过程与加热-整型-罩面类相似,不同的是除将旧路面材料加热、翻松、添加再生剂拌和再生外,还和新混合料按比例混合,然后再进行摊铺整平,压实成路面,并可使旧路面材料性能获得一定的改善。8.4施工质量管理与检查验收8.4.1路面翻修和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施工质量管理与检查验收,应遵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公路沥青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6)有关规定执行。8.4.2沥青路面翻修和再生沥青混合料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应按《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071)以及上海市有关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有关规定执行。\n附录A交通量观测A.0.1公路交通量观测应由县以上公路管理机构负责进行。公路交通量观测必须保证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各级公路管理机构应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数据准确可靠,并逐步开发应用先进的观测记录手段和数据加工处理软件。A.0.2公路交通量观测可分为下列两种:1间隙式观测:按预先确定的观测日期,对交通量进行定期统计观测。2连续式观测:全年分小时连续不断地对交通量进行统计观测,当用自动记录仪观测时,可结合轴载调查按轴重区别车辆类型。A.0.3交通量观测方法:用人工或仪器将通过规定观测断面的各种类型车辆分车型记录在表格或记数器具上,每小时终了,应将记录结果整理并登记在规定的表格上。高速公路的交通量观测可结合收费站或监控设施实施观测。A.0.4观测站(点)的设置原则应符合下列要求:1凡列入管养范围的路段,原则上都应进行交通量观测。观测站(点)的设置应从全局出发,根据公路网布局和所划定的调查区间,分别由市、区(县)级公路管理机构决定。各观测站(点)应进行统一编号,并确定其代码。观测站(点)代码结构为:G/S/X/Z/Y×××J××××××××路线编号观测站(点)编号行政区划代码观测站(点)位置一经设置,不得随意变动。连续式观测站应设在主要干线和重要旅游公路交通量有代表性的适当地点,并应注意分布均匀、合理。间隙式观测站应设在调查区间范围能代表所在路段交通量的地点。代表路段可参照表A.0.4选定。代表路段交通量等级表A.0.4分级一二三四交通量(辆/B)≤200201~500501~10001001~2000分级五六七八交通量(辆/B)2001~50005001~1000010001~20000>20000每个调查区只设一个观测站。当需要对特定地点,如交叉口、重要桥梁、渡口等进行交通量观测时,可根据使用目的,设立临时补充观测站(点),待完成观测任务后撤销。各观测站(点)应选择在视野开阔、且具备观测条件的地点,并应离开市区适当距离,以免受城市交通量的影响。2观测站(点)的数量可根据公路里程、路线交通量变化情况决定,并划定调查区间。应在国道上设立若干连续式观测站。3\n各观测站(点)均应配备固定的观测人员:连续式观测站每站或每一个观测断面配4~8人,间歇式观测站(点)每站配1人,具体人数可视交通量大小确定。补充观测站(点)人数可视观测断面的个数及交通量大小确定。4连续式观测站应设立固定的观测房,配备必要的观测设备和工具。间歇式观测站(点)和补充观测站(点)可设置简易观测房(棚)或流动观测车,配备必要的观测设备和工具。A.0.5观测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1连续式观测时间可从观测站建站开始,连续不断地长期进行。2间歇式观测次数因地区而异,一般情况下每月观测2~3次。每个观测日连续观测24h,观测时间一般定为观测日6时起至次日6时止。为减少观测资料的偶然性,在确定观测日时,应尽量避开法定节假日。3在间歇式观测中,观测日若遇地方性集会或一般的雨雪天气,仍应照常进行,但应在附注栏内说明。遇大雪、暴风雪等特殊气候,应改期观测。改期不应超过3日,3日内仍无法补测者,可取消本次观测。由于公路施工等原因阻断交通,短期内不能恢复通车的路段,可停止观测,直到恢复通车后再继续观测,但应在附注栏内说明。4夜间交通量稀少的路段,在充分积累资料取得昼夜交通量换算系数的情况下,可观测白天12h或16h的交通量。观测时间一般为6时至18时或6时至22时,但应计入推算的夜间交通量。A.0.6车辆分类及换算系数我国公路交通以中型载货汽车(解放CA-10B型)为标准车,其它类型的车辆均按表A.0.6规定换算为标准车的交通量(程当量交通量)。车辆分类和换算系数表A.0.6编号车辆种类换算系数编号车辆种类换算系数1小型载货汽车(载重小于2.5吨)1.07小型拖拉机(功率小于或等于8.8KW)1.02中型载货汽车(载重2.5~7吨)1.08大中型拖拉机(功率大于8.8KW)1.03大型载重汽车(载重大于7吨)1.09畜力车(单匹)(双匹及双匹以上)1.02.04小型客车(小轿车)、面包车、吉普车、摩托车0.510人力车0.55大中型客车(多于12座)1.011自行车0.16拖挂车(包括集装箱车)1.5A.0.7交通量观测站(点)对取得的原始观测资料,应及时进行整理、汇总、计算和分析,上报规定的各类报表和图表。观测记录整理表见表A.0.7。A.0.8路线(全线、路段)平均日交通量的计算公式为:N平均=(N1´L1+N2´L2+…+Ni´Li)/(L1+L2+…+Li)nn=SN´LI/SLi(辆/d)I=1I=1式中N1,2,…i——各观测站(点)的交通量(辆/d);\nL1,2,…i——各观测站(点)所对应的调查区间(代表路段)长度(km);n——观测站(点)的个数。A.0.9轴载调查1轴载调查目的是为了预测某一时期内行车对路面的破坏作用,以便科学地制定公路养护措施,合理分配公路养护和改造资金。2为确保轴载调查的质量,有效利用现有交通量调查资料,轴载调查的车辆分类可在现行交通量调查观察分类的基础上,对每类车辆再分成若干档次。调查时,应按分类分档记录。3对每档车辆选取一种车型为该档车的代表车型。根据该代表车型的轴载和作用次数,换算成标准的当量轴次。再根据每类车辆中若干档代表车型换算成标准轴载的当量轴次的总和,即可计算得各类车辆的当量轴载换算系数,然后利用现有的交通量调查资料,换算成标准轴载的当量轴次。不同路面类型的标准轴载换算系数,按现行的《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的相应规定办理。4轴载调查时宜同时进行客、货装载情况抽样调查。如无条件,则可利用交通量调查中现有的实载率资料。5轴载调查以每年一次为宜。每次调查天数可根据每类车辆的代表当量轴载换算系数的稳定性而定,每次不宜少于三天。调查时间应具有代表性。\n附录B设备配置每80万m2公路沥青路面巡视检查和小修保养机具设备配置表 表B.0.1序号设备名称规格数量备注高速公路一般公路1巡视检查车载重0.6~1.0t1~212中小型货车载重1.5~5.0t2~32其中1辆为自卸车3清扫车容积2.0~6.0m32~31~24综合养护车详见注2.115小型铣刨机铣刨宽度500mm1—6轻型压路机相当于静载6~8t1~217斗式装载机斗容量1.0~1.5m31~21~28发电车20kw以上1~219空压机0.9~1.5m32~31~210风镐或电镐与发电车、空压机配套4~52~311切缝机手推式1~2112夯实机械100~200kg1~21~2平板振动夯或冲击夯13排水泵排水能力视需要而定2~31~214洒水车5.0~10.0t1~2115路面划线机线宽80~300mm按需配置按需配置16车载式可变情况板自带电源2~3117割草机(背携式)30m2/s.1.84kw2~31~218汽车式起重机5~8t1—19拖拉机<37kw—按需配置20沥青路面热养护修补车PM-400-48TRK1按需配置注:1.封闭的一级公路和快速干道的各类机具设备的配置数量可参照高速公路的配置数量。2.综合养护车应具有开挖、除尘、加热、保温、摊铺、碾压等功能,这些功能可以由单机配置或多机共同配置。\n路面状况调查设备参考配置表表B.0.2序号调查内容调查设备备注1路面破损状况3m直尺、卷尺等可配备路况数据综合检测车2路面结构强度贝克曼梁弯沉仪宜配备自动弯沉仪或车载内置落锤式弯沉仪3路面平整度车载式颠簸累积仪可配备激光断面仪4路面抗滑能力摆式仪可配备横向力系数仪5路面车辙深度3m直尺可配备路况数据综合检测车排障救援设备参考配置表表B.0.3序号设备名称规格数量备注1牵引车5~40t2高速公路配置2汽车吊16~40t2高速公路配置,一般公路按需配置3平板车25~40t1高速公路配置4通信电台手提、车载1台/车高速公路配置5车载灭火器2台/车高速公路配置6金属切割机1台/车高速公路配置\n附录C沥青路面病害数据采集沥青路面病害数据采集表表C.0.1路线名称桩号方向车道病害类型病害程度病害面积备注:1、方向分为上行、下行;2、车道沿行车方向从公路中线向右分别为车道1、车道2…及慢车道;3、病害程度为轻、中、重或轻、重。沥青路面损坏情况换算汇总表表C.0.2线路编码:路面宽度:调查者:复查者:路线名称:路肩宽度:右:左:调查日期:计算者:起点桩号迄点桩号龟裂块裂纵裂横裂坑槽脱皮啃边麻面松散沉陷车辙搓板波浪隆起拥包泛油磨光修补损坏翻浆0.60.81.00.20.40.40.60.20.40.81.00.60.80.20.40.41.00.41.00.40.80.40.80.10.60.11.0\n附录D公路的巡查公路的巡查表D巡查种类巡查内容巡查频率巡查方法巡查装备日常巡查检查沥青路面及附属设施的完好程度,发现各类路面病害及可能诱发病害的因素,发现可能妨害交通的路障高速公路:每天一次,双向全程车行为主,人工观测、目测及手工计量,辅以摄影或摄像高速公路:有明显标识、装备黄色警示灯的巡查车,摄影或摄像器材,卷尺及检查锤等工具一、二级公路:每天一次一、二级公路及其他一般公路:有明显标识的巡查车,摄影或摄像器材,卷尺及检查锤等工具其他一般公路:每周二次定期巡查检查整个养护单元中包括沥青路面在内的全部养护项目每月一次,双向全程步行检查路段不少于双向1km,其余车行。定性与定量观测检查结合,重要情况应予摄影或摄像同日常巡查,参加人员较多时可再配备一辆普通车辆,但在行驶途中应位于巡查车之前方特殊巡查主要是在暴雨、台风、大雾及其他可能危及沥青路面正常状态或妨碍高速公路正常交通的灾害性气候时进行的巡查,包括防汛防台巡查、雾天巡查等在灾害天气到来之前进行预防性巡查;在灾害性天气中进行应急性巡查;在灾害性天气过后进行补救性巡查车行为主,巡查车速适当降低,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向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报告巡查车同上,并应配备可靠的通讯设备和摄影、摄像器材,夜间巡查时还应配备有效的照明设备专项巡查对某些数量较多且危害较大的路面病害,或路面状况发生异常变化的特殊路段进行较为细致的检查根据实际需要决定车行与步行结合,定位、定量观测,重要情况应予摄影或摄像。同日常巡查,并备以与检查内容相适应的测量仪器\n附录E再生沥青混合料级配及技术标准再生沥青混合料级配及沥青用量范围(方孔筛)表E.0.1级配类型通过下列筛孔(方孔筛:mm)的质量百分率(%)沥青用量(%)6337.531.520.5191613.29.54.752.361.180.60.30.150.075沥青混凝土粗粒AC-30Ⅰ10090-10079-9266-8259-7752-7243-6332-5225-4218-3213-258-185-133-74.0-6.0Ⅱ10090-10065-8552-7045-6538-5630-5018-3812-288-284-143-112-71-53.0-5.0AC-25Ⅰ10095-10075-9062-8053-7343-6332-5225-4218-3213-258-185-133-74.0-6.0Ⅱ10090-10065-8552-7042-6232-5220-4013-309-236-164-123-82-53.0-5.0中粒AC-20Ⅰ10095-10075-9062-8052-7238-5828-4620-3415-2710-206-144-84.0-6.0Ⅱ10090-10065-8552-7040-6026-4516-3311-257-184-133-92-53.5-5.5AC-16Ⅰ10095-10075-9058-7842-6332-5022-3716-2811-217-154-84.0-6.0Ⅱ10090-10065-8550-7030-5018-3512-267-194-143-92-53.6-5.5细粒AC-13Ⅰ10095-10070-8848-6836-5324-4118-3012-228-164-84.-6.6Ⅱ10090-10060-8034-5222-3814-288-206-143-102-64.0-6.0沥青碎石特粗AM-4010090-10060-8040-6530-5425-3020-4513-385-252-150-100-80-60-50-42.0-4.0粗粒AM-3010090-10050-8038-6532-5725-5017-428-302-200-150-100-80-50-42.5-4.0AM-2510090-10050-8043-7338-6525-5510-322-200-140-100-80-60-53.0-4.5中粒AM-2010090-10060-8550-7540-6515-405-222-161-120-100-80-53.0-4.5AM-1610090-10060-8545-6818-426-263-181-140-100-80-53.0-4.5细粒AM-1310090-10050-8020-458-284-202-160-100-80-63.0-4.5热拌再生沥青混凝土马歇尔试验技术标准表E.0.2试验项目一级公路其他等级公路混合料类型粗粒式中粒式粗粒式中粒式细粒式Ⅰ型Ⅱ型Ⅰ型Ⅱ型Ⅰ型Ⅱ型Ⅰ型Ⅱ型Ⅰ型Ⅱ型击实次数(两面)75次50次稳定度(kN)6.54.07.55.04.03.05.04.05.04.0流值(0.1mm)20-4020-45空隙率(%)3-64-103-64-103-64-103-64-103-64-10\n附件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程SZ—21—2002条文说明\n1总则1.0.1本条规定了制定本规程的目的。
随着公路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沥青路面的数量和质量也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由于交通量及车辆轴重的迅速增长,致使沥青路面出现早期破坏情况较为普遍。路面的缺陷和损坏,必然严重影响路面的正常使用功能和服务水平。因此,必须对公路沥青路面加强养护,提高技术水平,保持路面的完好、畅通。本规程基于上述目的,并根据上海市公路沥青路面的建设及养护技术实际情况,在部“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073.2)的基础上修订而成。
1.0.2本条规定了本规程的适用范围。
各级公路的沥青路面养护均可采用本规程,但考虑到高速公路的养护,交通部正在制定相应的规范,因此,本规程仅就对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日常养护做了规定。
1.0.3本条规定了沥青路面养护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技术政策、技术措施、计划管理和安全措施等。沥青路面的养护应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根据日常调查的路况资料及交通量、气候情况,进行分析,预作防范,加强预防性养护工作,特别是做好雨季、冬季的预防工作。
加强日常的巡视检查,这也是公路沥青路面养护中不可缺少的工作内容,通过巡视检查及时发现病害,及时采取措施,修复损坏部位,确保路面经常处于完好状态。
沥青路面使用到一定年限后,即使用到一定周期后,必须采取罩面或其他补强措施,以恢复其使用功能。即必须每年保证7%大修率,使路面得到周期性的养护,实现路面使用质量的良性循环。沥青路面的科学养护主要是必须推广应用路面管理地理信息系统,通过采用科学检测手段和仪器,采集路面状况性能数据,进行评价分析,提出科学的养护对策,提供大中修养护计划的辅助决策。沥青路面养护中采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是指能够提高路面养护质量,减轻劳动强度,降低成本的各项养护措施。养护工作中还必须注意穿着养护安全标志服,由于养护工程作业的原因,使现有公路不能正常通行时,应当实行作业交通安全控制,确保养护施工的交通安全。同时,采取安全措施,注意安全操作。1.0.4使用本规程时应与现行的《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6),《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071)和《上海市公路大中修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等规范互相协调对应。\n3养护内容与质量标准3.1养护内容与要求3.1.1本条主要是根据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及上海市公路沥青路面养护工作的实际情况,做了较大的修订,根据《上海市公路设施养护维修定额》中的有关规定对日常养护、小修工程、中修工程、大修工程、改建工程等养护工程进行了具体的量化,并结合上海市公路养护维修项目设立的一般要求加以确定。泛油作为沥青路面的常见病害,依据对其修补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一般泛油和严重泛油,一般泛油指低等级公路通过撒布石屑等手段加以解决的泛油现象;严重泛油指需要通过铣刨等手段将原泛油面层去除,重新铺筑新的沥青混凝土面层。专项养护工程主要是当路面遭受自然灾害,如因洪水引起的水毁,因地震、滑坡、崩塌、泥石流引起的公路损坏、病害等,都必须进行专项修复。同时,由于各种交通安全、重大政治、经济活动,如大型体育运动会的召开等,也需对路面进行整治。3.1.2此条主要是对沥青路面的养护工作提出的具体实施要求。3.2养护质量标准3.2.1根据《公路养护质量检查评定标准》(JTJ075)中评定标准的定义将原来的“评价标准值”改为“养护标准规定值”。为了便于操作使用,增加了二级公路的标准;与《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073.2)相比“养护标准规定值”标准有所提高。本技术规程还增加了路面横坡的养护质量标准,考虑到公路使用过程中路拱横披的变化,其养护质量标准应较新建公路的标准低,因此路面横披的养护质量标准比新建公路的设计值相应低0.5%。原来的养护规范没有提出车辙的养护技术标准,随着高等级公路里程的不断增加,渠化交通的加剧,重车数量不断增加,车辙将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因此,本技术规程提出了车辙的养护技术标准。结合国外对车辙标准的规定情况和上海的实际情况,将车辙深度按不同路面等级加以确定。本技术规程将桥头引道的不均匀沉降纳入养护质量标准,依据不同的设计车速对错台型桥头沉降和马鞍型桥头沉降的养护标准规定值加以确定。3.2.2由于现行规范中尚无小修工程的质量标准,本技术规程中增加了针对小修工程的质量标准,并适当提高了相应标准值。3.2.4针对桥头引道的不均匀沉降,本规程特制订了过渡性修复和恢复性修复的技术措施和相应的指标值。3.3养护材料要求3.3.1随着新型养护材料的不断出现,本规程特增加了土工合成材料要求,同时养护工程和新建工程一样,所用材料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耐久性和稳定性,因此,对各种材料均应按规定要求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3.4养护机械配备\n本节按照公路沥青路面养护必须提高养护机械化水平,走机械化养护道路的要求,并根据国内沥青路面养护机械生产的情况,提供了一个可参考选择采用的机械设备品种及规格表,可按具体情况选用。4路况数据采集与评价4.1一般规定4.1.1本条说明了路况调查数据采集的目的。4.1.2结合了上海市公路路面管理地理信息系统,明确了路况数据采集的频率。4.1.4路面管理系统为公路管理部门制定养护对策、提供养护资金的分配、确定养护优先次序和养护工作计划提供了决策依据,各部门应积极使用路面管理系统。数据库是路面管理系统的基础,在使用的过程中,各部门应重视并做好数据的采集和数据库的完善工作。4.1.5路面状况的调查根据用途的不同可以分为二类:一类是网级水平的路况调查,它主要是为省市公路管理部门宏观分配资金提供决策依据;另一类是为项目制定大、中修或改建方案对策提供依据,它属于项目级的水平。后者在项目的指标、方法上要求比前者要细。本规程结合上海市公路路面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的推广应用,将网级水平和项目级水平的路面状况调查有机地结合起来。4.2路面的破损类型4.2.1沥青路面的破损类型根据上海市的气候、路面破损的实际情况,在部规范的基础上减少了冻胀类。4.3路况数据采集内容和频率4.3.1采集的内容除常规的路面破损、结构强度、平整度及抗滑性能外,结合上海市地处水网软土地带的地质特点,增加了桥涵接坡不均匀沉降观测的内容。4.4路况数据的采集4.4.1根据上海市公路管理体制的特点,明确了路况数据采集的职能部门是各级公路管理机构,具体采集作业可由中标的养护企业承担,但公路管理机构必须对采集的数据进行质量抽查,保证数据的正确、及时。4.4.2明确了数据质量抽查的比例。4.4.3路面破损数据采集路面破损数据的人工采集应结合每月一次的公路养护质量评定进行。主要用于网级分析评价的路面破损数据,定期、大规模的采集宜采用路况数据综合检测车进行抽样采集,抽样率根据公路等级的不同而有所区别。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双向采集,每个方向一根主车道,采集间隔为每10m一幅图像;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可单向采集,上、下行可根据具体情况任选,每个方向一根主车道,采集间隔为每20m一幅图像。\n路况数据综合检测车是多功能、高效率的路况数据采集设备,检测车一般包含激光平整度仪、GPS定位仪、道路几何数据测定仪、距离测定仪以及路面损坏图像系统等测定系统。路面破损数据采集就是运用其中的路面损坏图像系统进行测定。路面损坏图像系统一般由装载车、同步高速摄像系统、图像处理软件和光源设备等四部分组成。损坏数据采集的原理是高速摄像系统在装载车正常行车速度下实时采集路面数字图像,利用图像处理软件,采集人员通过人工方式对各种损坏进行鉴别、分析、分类和计算。系统提供分段处理的功能,采集人员可根据需要进行任意分段,并根据分段的情况进行分段统计、输出。测定时,车辆的允许速度范围为0~100km/h,采集的图像包括三个通路视域(前视、左侧、右侧)和一个路面视域,能保证全路段、全路幅地进行采集,图像一经摄取,即存储在存储设备上(如硬盘、CD等),这些图像可在检测车上或办公室里浏览和处理。4.4.4路面平整度调查小范围或养护工程质量验收评定采用3m直尺检测。定期、大规模的采集宜采用路况数据综合检测车进行抽样采集,抽样率根据公路等级的不同而有所区别。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双向采集,每个方向一根主车道;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可单向采集,上、下行可根据具体情况任选,每个方向一根主车道。路况数据综合检测车中包含有激光断面仪,采集原理是通过间隔50mm的采样,得到检测路面的纵断面,该断面随后通过四分之一车辆模型来分析和估算国际平整度指数(IRI)。激光断面仪主要由装载车、激光器、处理软件、供电系统及信号电子系统等五部分组成,本系统可在20~100km/h的速度下采集测量断面,激光断面仪约每50mm测量和记录①平整度仪梁和路面之间的垂直位移;②平整度仪梁的垂直加速度;③数据记录的时间和距离等数据,利用处理软件系统能自动得出国际平整度指数(IRI)。国际平整度指数(IRI)与标准差(σ)之间有良好的对应关系。由于修建公路的技术水平、施工设备、施工工艺等的差别,IRI与σ之间的对应关系(回归方程)有一定的差异,但差异并不大,当用于网级水平的路况评价时可简单地采用σ=0.6*IRI的关系式。4.4.5路面结构强度调查路面弯沉值的测定可分为无破损测定和破损测定两类,一般应采用无破损测定的方法进行数据采集。小范围或养护工程质量验收评定采用贝克曼梁进行检测,定期、大规模的采集宜采用落锤式湾沉车进行抽样采集。抽样率根据公路等级的不同而有所区别。落锤式湾沉车测定的弯沉值与贝克曼梁测定的弯沉值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以丹麦PHONIX公司生产的FWD2100车载式落锤弯沉仪为例,与贝克曼梁做了对比试验,得到两者之间的换算关系为LBB=0.1327*LFWD+1.193(其中LBB为贝克曼梁测定的弯沉值,LFWD为落锤式湾沉车测定的弯沉值),该换算关系的相关系数达到0.973。\n4.5使用品质的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4.5.1路面现有使用质量的评价内容包括:路面破损状况、行驶质量、强度和抗滑性能四项。抗滑性能反映了路面上车辆行驶的安全性,采用横向力系数或摆值作评价指标,在调查时,相应的调查内容横向力系数SFC或摆值BPN。路面破损状况反映了路面的结构完好程度。强度反映了路面的结构承载能力。平整度表示路面表面使行驶出现振动的高程变化,它对车辆磨损、油耗、行驶舒适性、路面损坏和交通安全产生直接的影响,国际平整度是反映平整度的一项指标。四项内容采用了两级评价指标:即单项评价指标和综合评价指标。单项评价指标反映各单项内容的使用品质,适用于网级和项目级的路面评价和为编制养护工程计划提供辅助决策;综合评价指标则体现了整个路面使用品质的总体情况。4.5.2路面破损状况(PCI)1各类严重程度和类型的破损对车辆行驶的舒适性、安全性以及对路面的完好程度、使用性能的衰退有不同的影响,同时对养护处治的工作量的影响也不同,建立明确的定量关系是困难的。因此,本规程采取主客观相结合的办法来评价路面的使用性能。破损换算系数在部规范的基础上减少了冻胀类。其值见表4.5.2-1。式4.5.2-1应为破损的百分率,本规程对其进行了相应的修订。2PCI的评价标准根据上海的实际情况与部规范相比有了一定的提高,并区分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其他等级公路两类分别列出标准。4.5.3行驶质量指数(RQI)1国际平整度指数是一项通用性好,与各类测定方法的测定结果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指标。用反应类平整度测定设备采用国际平整度指数表征路面的平整度时,由于反应类平整度测定设备的时间稳定性差、转换性差,在进行路面平整度的测定时,首先应在选定的有代表性的路段上进行设备的标定(即建立IRI与平整度测试设备的相关关系),确定标定系数a与b。所选路段宜均匀平直,且包括优、中、差等不同的路面使用品质的路段。2行驶质量指数RQI也是一项主客观相结合的评价指标,它不仅与平整度有关,还同人的可接收能力及车辆的悬挂系统有关。式4.5.3-2即体现了这种主客观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表4.5.3-2的评价标准根据上海的实际情况与部规范相比有了一定的提高,并区分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其他等级公路两类分别列出标准。4.5.4因《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不再使用路面允许弯沉的概念,而改为路面设计弯沉值,本规程对式4.5.4也进行了相应的修改,即路面强度系数为路面设计弯沉值与路段代表弯沉的比值。《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中设计弯沉的计算公式是在对全国许多省市的公路调查实测的路面弯沉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得到的,同时对弯沉逐年变化曲线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弯沉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路面的设计弯沉与路段的代表弯沉的关系为Id=IR/1.2,按照本规程的强度系数的定义,对原强度系数进行了相应的修正,得到表4.5.4的强度系数评价标准。4.5.5\n路面抗滑性能可采用两种评价方法。对于高速、一级公路,宜采用横向力系数测定设备进行测试,对于其他公路,有条件的可采用横向力系数测定设备测试,无条件的采用摆式仪测定。4.5.6路面综合评价1路面综合评价采用PQI作为评价指标是对路面使用性能(包括PCI、RQI、SSI、SFC在内)加权平均后的综合评价,反映了路面在使用和养护过程中的总体情况。PCI、RQI、SSI、SFC的权重可能因公路等级、环境、交通量等因素的差异而不同。本规程表4.5.6.1-1将权重系数按公路等级分为二类:高速、一级公路和二级公路及二级以下公路,并通过专家调查咨询,总结得到不同情况的各指标的权重值。各指标因单位不同,无法实施加权处理,因此应先对各指标进行无量纲处理。无量纲处理方法即表4.5.6-2的换算。该换算标准根据上海市的实际情况作了一定的调整。2评价标准根据上海的实际情况与部规范相比有了一定的提高,并区分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其他等级公路两类分别列出标准。4.6维修养护对策4.6.1对沥青路面养护对策的选择除了考虑公路等级、交通量外,主要是依据各单项路况指标的评价结果。4.6.2网级路面管理的目的是通过路况调查,对路面状况进行评价,为省市级公路管理部门制定资金需求计划和资金分配方案、确定养护优先次序提供决策依据。4.6.3根据公路等级和分项路况的评价结果,对路面损坏状况与强度、路面的平整度、路面抗滑等指标分别制定相应的对策,这些对策参照了经专家咨询而形成的上海市路面地理信息系统的决策树,适用于网级管理,也可为编制大中修计划提供辅助决策。养护对策的制定体现了公路等级、交通量的差异。4.6.4大中修及改建工程应按规范的要求进行专门的设计。4.6.5按照网级管理的分析结果,根据路面的具体情况制定项目的具体养护、改建对策。\n5日常养护5.1一般公路沥青路面日常养护5.1.1初期养护应按下列规定进行。1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的初期养护1)在当天碾压的尚未冷却的沥青混合料面层上,不得停放任何机械设备或车辆,不得散落矿料、油料等杂物。2)混合料摊铺后路表温度低于50度时,才可开放交通,防止出现车辙等病害。3)双幅摊铺的沥青混合料路面,纵向接缝不平的现象在施工中很常见,可先用钢筒式压路机沿纵缝碾压数遍,其碾压宽度为15~20厘米。4)适用于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的沥青贯入式路面和适用于三级及三级以下公路的沥青表面处治路面的初期养护为在碾压结束后即可开放交通,在通车初期应设专人指挥交通或设置障碍物控制行车,使路面全部宽度均匀压实。2乳化沥青路面的初期养护沥青乳液有一个破乳的过程,即水从沥青混合料中分离出来。破乳之前沥青乳液不稳定,如不严格控制交通,路面成型后将出现严重车辙。5.1.2沥青路面日常养护应按下列规定进行。本条文内容包括:日常巡查、专项调查和技术检测的目的、路面清扫的规定、路面病害的及时养护、边坡养护、城市道路式公路排水设施的养护等六项内容。把路肩和边坡养护也列入沥青路面日常保养的工作内容,这是因为路肩和边坡养护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路基的稳定,进而影响路面的养护质量。1常养护中发现病害,按第6章路面常见病害维修的有关规定处理。3各项专项调查和技术检测的目的是为养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而简单地占有数据、资料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因此应及时进行相应的整理、分析工作。最有效的方法是运用上海市公路路面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将有关信息及时输入计算机管理系统,以便获得对管养路段沥青路面的技术状况和使用品质的最新评价,随时监测路面状况,实施动态管理。沥青路面的各分项评价指标和相应的维修养护对策分别见本规程第4章的规定。养护对策应根据各分项评价指标确定,路面综合评价指标仅适用于对路面质量的总体评价。4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必须配备清扫车进行路面清扫,而清扫车不能涉及的死角应辅以人工清扫。5巡查过程中,发现路面上有直接危及正常交通和行车安全的病害,要及时修补或简单处理(包括面层)。直接危及正常交通和行车安全的病害,主要指位于行车道上、可能导致行驶车辆剧烈颠簸、车轮打滑、制动失灵、方向瞬时失控的较大较深的坑槽、冻胀、翻浆、车辙等。这类破损危害极大,一旦发现,应立即修复。如果由于天气、材料、机具设备等施工条件暂不具备而无法完全按规范要求予以修复的,也必须先采取简易修复、现场设置有关标志等临时过渡性措施,待施工条件具备后,再按本规程要求重新予以修复。6边沟是排水设施中最常见的一种。\n1)土质边沟应经常保持原设计断面,及时清除淤塞和杂草,满足排水需要。沟底纵坡保持0.3~0.5%之间。沟长一般不超过于500m,多雨地区沟长不超过300m,应分段将水流引出路基以外。不使水积聚在边沟之内。通过养护开挖大边沟。几年来通过实践证明开挖公路两侧大边沟,对防洪排涝,切断地下水,稳定路基美化路容起到了一定的作用。2)石砌大边沟为矩形,其尺寸为深80cm,宽60cm,石砌底或碎石压底,纵坡一般可大于土质边沟的纵坡。3)土质边沟为梯形,深80cm以上,底宽60cm以上,边沟两侧坡度按当地土质而定。7城市式公路的排水设施在汛前、汛后要重点养护,保证排水畅通。5.1.3预防性季节性保养修沥青路面对气温比较敏感,应根据各地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水和温度变化规律,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针对如下所列不同季节病害根源,因地制宜,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做好预防性季节性养护工作。1春季气温较暖,路基内的水分开始转移,是各种病害集中暴露的季节。养护中应抓住时机,及时防治路面病害。1)路基含水量较大的路段,随着解冻路基强度减弱,在行车作用下面层容易出现裂缝病害含水量已达饱和、强度和稳定性差的路段,经车辆碾压容易出现翻浆。2)施工质量差的路面,在气温回升时容易变软,矿料经碾压产生松动,油层不稳定,容易出现油包、波浪等。3)秋末冬初低温施工路段,随着温度的上升,容易出现泛油。4)春融季节路面出现网裂后,如不及时处理,容易发展为坑槽。2夏季气候炎热,地面水分蒸发快,是油路面各种病害全面发展的季节。养护中要充分利用夏季气温高、操作方便的条件,及时消灭病害。1)新铺的油路面在高温作用下容易出现泛油。2)基层含水量较大或质量差的路段,在行车作用下容易造成路面发软产生车辙。3)沥青用量过多,矿料过细或沥青粘度差的沥青路面容易出现拥包、波浪、发软等病害。3秋季气温逐渐降低,而本市台、汛频繁,雨水较多。应及时处理病害,为冬季油路面的正常使用打下基础。1)秋季雨水较多,容易积水的路面,如果有裂缝和基层不密实,易出现坑槽。2)强度不够的路肩受雨水侵蚀或积水影响,在行车碾压下,易产生啃边。3)基层含水量较大、强度不够,或地基受水泡发软的路段,路面稳定受到影响,在行车碾压下易出现网裂。4冬季气候寒冷,是沥青路面比较稳定的季节,但要及时处治路面在低温下发生不同方向的收缩产生的横向、纵向裂缝。\n5.2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日常养护5.2.1一般规定1本条规定了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日常养护的目的。2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日常养护的具体作业内容,与一般公路没有质的区别,但由于高速公路是具有特别重要的政治和经济意义的、最高技术等级的公路,因此在及时掌握信息、合理安排项目、科学规范作业、安全快速操作以及作业过程中的交通服务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确保更充分地发挥高速公路的功用。3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上出现的各类病害,对于高速行驶车辆的危害性比其他等级公路更大,因此对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上出现的各类病害,必须尽快按本规程第6章的有关规定予以修复。对直接危及正常交通和行车安全的病害应按5.1.2.5条文说明处理。4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机械设备的配置,包括日常运行设备的配置,以中轻型常用设备为主,可参照本规程附录B,并结合本地区、本管养单元的具体情况来确定设备配置的种类和数量。养护机械设备的配置,是养护作业机械化、规范化的重要物质基础,应根据实际情况,加强设备规划,确定合适的投资比重,实现养护机械设备的优化配置。高速公路机械设备应向多功能、一机多挂和标准化方向发展。在逐步完善优化机械设备配置的同时,应健全优化机械设备的管理和维修制定,加强优化机械设备的操作技术培训,充分发挥机械效能,合理调整作业人员结构。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日常养护具有质量要求高、时效性强的特点,为了保证养护作业能及时按规范进行,对常用材料应建立适当的储备,具体种类及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和储备条件来确定。对于用量较大、储存较困难的养护材料,可与本地区或邻近地区的正规的材料生产厂商和供应商建立可靠的供需关系,以确保养护材料供应的质量、数量和速度。5高速公路的路面养护作业具有较高的危险性,因此,对从事高速公路路面养护作业的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养护作业规程的培训是必要的。培训内容除了作业规程和自身保护措施之外,还应包括高速公路交通规则、高速公路路面作业的交通控制方式、设置和撤除安全作业区的方法等方面的内容。5.2.2巡查和检测1各类巡视和检查是养护工作的基础。由于高速公路上车辆高速行驶的特点,由路面状况的不良变化所造成的后果往往具有突发性和严重性。为了保持高速公路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确保行驶车辆及其乘客的安全和舒适,必须及早发现一切可能危及正常安全运行的因素,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因此,对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各类巡视和检查必须形成制度,并认真坚持实行。2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的决策依据除了有关路面状况的直接信息之外,还有其他相关信息,主要指气象信息、交通信息等。采集各类相关信息时要注意结合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并注意利用高速公路的气象监测系统、收费监控系统和交通监控系统。\n3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养护质量标准和路面破损、平整度、强度、抗滑性能等分项技术检测要求见本规程第3章及第4章的规定。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高程测量指对路面高程变化特征点的实际高程的观测。尽管近年来对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日趋成熟,但是软基高路堤的工后沉降仍无法完全避免,特别是结构物两端路堤的不均匀沉陷所引起的桥头跳车,直接影响高速公路的运行质量,对行车安全构成极大危害。因此,对软土地基上修建的高速公路,此项检测指标是评价路面使用品质的首要指标。5.2.3清扫和排水1日常清扫是保持良好的路容路貌和运行环境的最基本的养护作业项目。由于路面横坡及高速旋转的车轮的作用,路面垃圾主要集中在路面右侧,因此一般情况下机械清扫应以路面右侧紧急停车带为主,同时可减少对行驶车辆的影响;但在设有反超高的弯道路段,应以左侧为主。2特殊清扫指除定期定时进行的日常清扫之外的清扫保洁作业,通常是根据需要而临时安排的。在两次日常清扫的间隔中,因过往车辆的滴、冒、抛、洒或车辆发生交通事故等各种意外情况,随时可能造成路面局部的严重污染,特别是油类物质及化学物品造成的污染还可能破坏路面结构。此类情况通常由养护巡查、路政巡查或道路监控系统发现,一般应及时安排特殊清扫,恢复路面整洁,当发现的路面异物足以妨碍正常交通时,则应立即予以清除。3路面排水系统是道路总体排水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为了保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排水畅通,应加强对整个排水系统的清理疏通和检查维修工作,并适时进行清理路肩边坡、修复局部沉陷、调整横坡等养护工作。在雨季前应采取预防措施,并对沥青路面的各类裂缝进行封、填处理,减少路面渗水,在雨季中应加强巡查,发现水毁部位及行车道明显积水时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保障行车安全;在雨季后应对道路排水系统进行全面检查,尽快修复水毁部位。5.2.4排障和清理1高速公路应急抢救的工作内容并不局限于路面日常养护,而是与高速公路运行管理工作交叉重叠的。由于路面是体现道路功能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本规程将此项内容纳入本章。图5.2.4给出了高速公路应急抢救体制的基本功能要求。由于高速公路应急抢救工作的复杂性和突发性,各地高速公路管理机构在实施此项工作时,应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予以调整完善。2高速公路的排障救援工作指排除、清理由自然灾害异常气候等不可抗拒因素和交通事故、故障车辆等突发事件所造成的交通障碍,并对因此滞留的随车人员提供救援,包括排除各种路障、牵引(吊运)故障车辆和事故车辆、消防和医疗急救等,应与路政管理和运行管理工作结合进行。高速公路的排障救援工作涉及面广,作业中随时可能遇到各种突发的复杂情况,因此应对作业人员进行全面的业务培训,以使其掌握应付各种情况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应根据管辖路线的长短、交通量的大小等具体情况配置必要的设备,以确保排障、清理和救援工作及时顺利进行。\n6常见病害与破损的维修6.3裂缝类病害的维修6.3.2沥青的物理性质受温度影响较大,因而沥青面层的温度稳定性较差,夏天易软,冬天易脆。例如沥青混凝土在正温度下是粘塑性材料,在负温度下它却是弹性材料。因此,即使基层无问题,在低温情况下,沥青路面也容易出现一些轻微的脆裂,而随着气温的升高,这种裂缝一般是可以愈合的。在干燥季节,土体因缺水会产生干缩,这种因基层温缩、干缩而使面层产生的裂缝一般间距较大,缝也较宽,即使在夏季高温时也不能愈合只能采用填补的方法予以处治。6.4松散类病害的维修6.4.2路面基层完好,仅面层有坑槽,其处治的关键在于新填补的沥青混合料应采用与原路面同结构的沥青混合料,且无论是底面,或是四周,均与原路面结合紧密,形成整体。因此,从放样开槽、清底到材料的拌和,以至最后的铺筑压实,每一环节均应严格掌握。在低温或多雨的季节,采用常规的方法补坑槽是难以保证修补质量的,反而会造成材料浪费。为防止坑槽面积扩大及雨、雪水渗入基层以致造成更为严重的病害,采用冷拌(铺)材料或就地取材,对坑槽作暂时性的修补,不失为权宜之计。但应注意的是,待天气好转,重新修补坑槽前,必须把暂时代用的材料彻底清除干净,并对坑槽的边缘、坑壁及坑底均应重新凿整齐,以保证修补质量。脱皮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封层与面层之间或面层与底层之间粘结不良,降低了层间的坑剪强度,在车轮荷载的水平作用力的作用下,所产生的剪应力使面层产生了推移。路面泛油期间未能及时撒养护料,一旦气温略回降,沥青的粘度增加,车辆通过时,容易将结合不好的层次粘起,也会形成脱皮病害。因此,排除影响层间粘结不良的因素,改善和提高层间的抗剪能力,是处治脱皮病害的关键。路面啃边应加强路肩养护工作,设置硬路肩或路缘石是处治啃边病害的有效措施。设置路缘石时,必须注意不得阻滞路表水和结构层中水的排出。6.4.4麻面与松散属于同一类病害,只不过麻面在松散程度上比较轻微。麻面不仅影响路面外观,也是造成路面松散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路面出现小麻面后,上层石料之间就有相互移动的余地,在汽车荷载的作用下也就容易被振动脱落而浮散在路表。这些石料在行车的作用下,搓动被沥青粘着的石料,促使后者脱落。此外,小麻面中常常积水,又会使石料表面沥青膜剥离,油石之间的粘结力减弱,石料松动脱出,导致路面松散破坏。松散是沥青路面中较为严重的一种病害。为了做到防微杜渐,尽量避免松散病害发生,当路面出现麻面时,就应及时予以处治。实践证明,对于麻面病害,重新封面,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效果。6.5变形类病害的维修6.5.2\n路面出现沉陷只是一种表面现象,根本原因是土基或基层强度不足。因重车荷载作用,密实度不够或路基位于稻田、水网区,地下水位较高等均可造成土基或基层的软弱,从而导致路面出现沉陷。因此,处治路面沉陷的关键在于增加土基或基层的强度和稳定性。6.5.3因基层原因而出现波浪或搓板,在处治上难度较大,薄沥青面层的平整度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基层的平整度。基层的波浪或搓板势必要反映到面层上。此时唯有将基层的缺陷处治好,面层的病害才能得以根除。6.5.4即使路面基层稳定,由于面层局部沥青混合料中细集料过多,含油量过大,在行车水平力作用下,逐渐推挤聚集而成拥包。这种拥包经过铲除处治后,一般均可恢复至原样。如果路面基层强度不足,结构内部抗剪强度不足以抵抗行车荷载产生的剪切应力的作用时,往往造成路面沉陷,沉陷处两侧路面面层向上挤出隆起。此外,如基层中含水量过大,停留在基层表面,与面层形成两张皮。在行车的来回碾压下,也会使路面面层推拥成包。这样形成的拥包,位置往往不固定,随行车的碾压而变化,因此也称为“活油包”。这类拥包的产生主要不是因为面层而是基层的问题。因此也称为“假油包”。只有处治好基层的病害,这类拥包才能根除。6.6其他类病类的维修6.6.4水、路面结构和行车荷载是造成路面翻浆的主要因素。因此,处治翻浆应采取加强路基排水、提高路基、设置隔离层、盲沟,改善路面结构等多种措施进行综合考虑。有时采用一种处理措施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时,可几种措施并用。6.7桥头引道不均匀沉降处理6.7.1桥头引道的错台型沉降主要发生于未设置桥头搭板的引道路段。由于桥台与台后的路基、路面在结构上的差异,使得在路桥结合处产生沉降突变,形成错台现象,造成纵坡线形突变。桥头引道的马鞍型沉降主要发生在设置桥头搭板的引道路段,在纵坡线形上具有如下特点:路桥结合处一般没有明显的错台现象,纵坡曲线变化比较缓和;距桥台一定距离的差异沉降逐渐增大,到达沉降“鞍底”后,差异沉降逐渐变小;有的引道路段存在转折点,其后沉降比较均匀;跳车感最强烈的区域发生在路桥结合处与鞍底之间。桥头引道不均匀沉降是较为普遍的现象,究其原因是桥台台后的路堤填土下沉所致。影响下沉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1台后填土较高,引起深层地基压缩变形。2施工中压实机械对紧靠台背部分的填土碾压困难,产生局部较大的路堤压缩变形。3路基与台背处的沉降缝,因施工及养护不善,雨水渗入,也会对路基的沉降产生影响。\n7罩面7.1一般规定7.1.1本规程中所指的沥青路面罩面是指:凡旧沥青路面强度指标符合要求情况下,在旧路面面层上加铺的沥青混合料薄处理层,统称为沥青路面罩面。其改善旧路面的使用质量,如减少网裂、松散、裂缝、改善平整度、提高抗滑性能、防水下渗都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铺筑厚度、采用的材料、施工工艺不同,所解决病害的功效程度也存在差别,有必要根据侧重不同把罩面大致又分成几个类型:普通型、防水型、抗滑型。1普通型:由于铺筑厚度较厚,对治理破损,恢复平整度,提高抗滑性能的能力就强一些,要求的质量标准应较高一些;2防水型:由于它使用的是稀浆乳液,石料也很细,可以把层做得很薄,所以对减少网裂,防水下渗有较好的作用,而对路面较严重破损及平整度的修复能力显然是很小的;3抗滑型:由于原路面抗滑性能满足不了要求,为单独满足这一项指标,或主要用于抗滑目的而铺筑的处理层。沥青罩面需结合进行补强时,应通过设计确定。7.1.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对乳化沥青仅列有“道路用乳化石油沥青技术要求”和“乳化沥青稀浆封层的矿料级配及沥青用量范围”两表。因此,具体使用时参见附表7.1.4-1和附表7.1.4-2。乳化沥青稀浆混合料指标要求附表7.1.4-1序号项目标准值检查频率检验方法1可拌和时间(s)(破乳时间)>1202次/d2稠度实验(mm)20~302次/d3湿轮磨耗值(g/m2)<8001次/dT0751-19934负荷车轮实验(g/m2)<6001次/dT0752-19935初凝时间(min)≤301次/d粘结力(N•m)≥1.26通车时间(min)≤601次/d粘结力(N•m)≥2.0注:改性乳化沥青稀浆混合料的技术要求项目与一般稀浆封层相同,只是初凝要求粘结力值应大于1.2N•m,且时间小于30min;通车粘结力应大于2.0N•m,且时间小于60min。湿轮磨耗值要求:浸水1h小于538g/m2,浸水6d小于807g/m2。\n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检验项目及标准附表7.1.4-2分类项目PKR-T型12粘度恩格拉粘度E251~10标准粘度C25.38~30筛上剩余量(1.2mm)小于%0.3粘附性(集料裹覆面积不小于)2/3沥青微粒离子电荷+蒸发残余物含量不小于(%)50蒸发残余物性质针入度(25℃)(1/10)mm60~100100~150延伸度(7℃)cm>100-(5℃)cm->100软化点℃>48>42粘韧性(25℃)N•m>0.3-(15℃)N•m->4.0韧性(25℃)N•m>1.5-(15℃)N•m->2.0灰分%<1贮存稳定性(1d)1低温贮存稳定性(-5℃)无粗颗粒与结块注:表中是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用做粘层油的检验标准,它比阳离子乳化沥青增加了低温延伸度、粘韧性、韧性、灰分等四项标准。作为其他喷洒与拌和用的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除应重视这四项检验标准外,还应重视改性乳化沥青的蒸发残留物含量与破乳速度符合施工要求,例如蒸发残留物含量,用于层铺贯入不得低于60%,用于拌和混合料不低于55%,用于稀浆封层不低于60%。7.2罩面施工7.2.3沥青玛蹄脂混合料(SMA)摊铺温度、压实机械的选用目前仅是根据试验确定。\n8翻修与再生利用
8.2路面翻修8.2.1当路面结构承载力不足、混合料质量差或基层用料不当、路基不稳定等造成路面损坏时,罩面养护的厚度一般较薄,不能根除病害,须进行翻修,以使路面适应交通要求,达到良好的服务功能。8.2.2为针对性进行翻修,应进行调研。一般是每50m或100m进行取样,对路面和基层的材料与路基土的工程特性作分析。同时,对路面强度(如回弹弯沉)进行测定,以确定路面的真实损坏原因。并根据交通量和道路等级进行厚度设计,以保证路面翻修后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8.2.3翻挖路面所用的机具较多,各地条件也不一。但如只翻修部分面层时,采用铣刨机较适宜,不仅效率高,且可控制翻挖深度,剩余层位表面也较平整,使铺筑厚度均一。如翻修整个沥青层时,除可采用铣刨机外,也可用十字镐、风镐、落锤式破碎机等机具。但这些机具容易损坏完好的下层结构,操作时须注意。翻修的沥青旧料应避免其他杂质混入,并及时运送到适宜场地,以便再生利用。当基层损坏引起面层破损时,面层翻修宽度应大于基层所需要翻修的宽度,使面层、基层接缝错开,根据日本道路协会1978年出版的“道路维修纲要”规定:沥青层的翻修宽度等于翻修基层宽度再加上基层厚度的1.0~1.7倍。本规程取1.0倍,即翻修面层的宽度需超出翻修基层宽度的边缘线30cm左右。8.2.4翻修后开放交通的初期养护工作是根据面层所用材料来决定。贯入式和表处须控制车速和合理调整行车带;稀浆封层须在破乳后才能开放交通,并控制车速和合理调整行车带;热拌热铺沥青混合料经碾压后,温度冷却至环境温度即可开放交通;冷拌冷铺沥青混合料经碾压后控制车速和调整行车带。
8.3沥青路面再生利用8.3.1对于再生沥青混合料,一般分为热拌再生沥青混合料和冷拌再生沥青混合料。对于热拌再生沥青混合料来说,又可分为工厂热拌和现场热拌两种。现场热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由专用机械完成,其集加热旧路面、翻松、加入新料、拌和、摊铺为一体,该种工艺在国外已有较成熟的经验,但国内目前未具备条件,所以本规程不列入这方面内容,而只对工厂热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工艺作了规定。1996年发布的《公路养护技术规范》(JTJ073)所规定的“重复利用”是不作再生处理,性能太差,适用范围很局限,所以本规程不将该内容列入。
8.3.2八十年代,有些省份对在再生沥青利用作过专题研究,取得一定成果,沥青路面的再生利用在工程上发挥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效益。根据国内外经验,再生沥青混合料一般用于面层的中、下层,上层仍是采用全为新料的沥青混合料封面,因此,本规程规定,热拌再生沥青混合料在翻修养护工作中可用于一级、二级和三级公路的中、下面层,对交通量不大、要求不高的四级公路才用于面层(包括上层)。冷拌再生沥青混合料成型期长、强度低,只能用于四级公路的养护工程。\n再生沥青混合料用于高速公路缺乏资料和经验,用于一、二、三级公路上面层也未作深入研究,因此,本规程不列入用于高速公路和上面层的内容。但在今后实践过程中,可在这方面进行试验研究,积累资料,当有成熟经验后,在今后修改时再补充。8.3.4本规程推荐用的再生剂类型是根据市政部门和公路部门的经验提出的。机油和润滑油作为再生剂在上海、天津、南京、苏州和武汉等地的城市道路养护工程中广泛使用,它能调节旧沥青组份,补充油分和树脂。为加快再生剂对旧沥青软化,再加一定比例柴抽稀释。工程使用效果证明,旧料掺入适量再生剂后,再加入一定比例新沥青和新矿料拌合成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性能与全为新料的沥青混合料相当。抽出油和玉米油是公路部门一些省份的研究成果,它也可以软化旧沥青,降低旧沥青粘度和调整旧沥青组份,具有再生功能。各部门亦可根据本部门货源条件,开发新的再生剂,经试用证明具有再生效果后再推广应用。8.3.7沥青路面经长期使用后,沥青受到阳光作用,产生老化,油份减少,低分子聚合成高分子。沥青质增加,针入度降低,脆性增加。有关资料表明,70号、60号沥青经过10多年使用后针入度一般为20左右,因此,对大量旧沥青来说,须掺入再生剂使之软化和改善性能,达到路用性能要求,再生剂掺入量根据试验确定,即以旧沥青掺入再生剂后,针入度、软化点达到本地区要求的针入度等级为准。当然,如沥青路面使用时间不长,老化轻微,旧沥青质量符合上海地区路面沥青质量要求时,亦可不掺入再生剂。8.3.9经过试验后,旧料需要掺入再生剂时,不能采用倾倒或喷射方法将再生剂掺入破碎后的旧料。这是由于再生剂用量少,一般占旧料的0.4~0.8%,须将再生剂放到容器中,以一定压力将再生剂喷洒到旧料中均匀拌和,拌和设备宜用强制式拌和机。拌有再生剂的旧料须堆放一定时间后使用,以便再生剂充分渗透到旧料内部,使旧沥青在拌制再生沥青混合料前,首先得到软化,以利保证再生沥青混合料质量。根据有关资料,堆放时间一般为1~3天,高温季节用低限,低温季节用高限。堆放高度宜不超过1.5m,否则容易结块。8.3.12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表面再生结合实际情况,增加了表面再生的内容。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表面再生适用于面层沥青混合料尚未老化、下层仍然坚实完好,只要在表面加以整修,就能恢复路面的使用性能的小面积的沥青路面修补。表面再生是一种就地修复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方法。目前较常用的有加热-整型-罩面类和加热-翻松-混合铺装类等二大类表面再生工艺。其中加热-翻松-混合铺装类表面再生工艺在高等级公路中也常有应用,对于小面积的修补在全天候、影响交通小等方面优势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