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6.49 KB
  • 2022-05-13 10:11:13 发布

园林规划凸现社区环境的人文关怀和文化品位

  • 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广东建材2010年第7期综合论述园林规划凸现社区环境的人文关怀和文化品位张文莉(梅州市城乡建设园林有限公司)摘要:在园林规划设计中,要注重园林景观规划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并突出园林规划设计的前卫性和人文关怀气息,注意对园林景观规划的风格与植物配置及生态性设计,重视园林景观规划的长久性与可持续发展等基本理念。关键词:园林规划;传统文化:人文关怀:可持续发展引言:美丽的园林社区是体现社区环境文化的标志,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需要。新建的住宅小区也都以风景优美的园林作为卖点,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购买心理。景观设计已经不知不觉地走到了人们的周围,走进了人们的身边,并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营建一个风景优美的园林居住环境,一个良好的城市景观,为人们提供了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双重价值。城市园林是现代化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同时也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正经历着快速城市化发展的时期,在快速发展的需求下,需要有效地保证城市园林规划的人文关怀、文化品位,重视城市园林规划的园林风格与植物配置以及实现城市园林规划的可持续性发展等。本文分析了现在城市园林规划的不足,同时对城市园林的发展进行了探讨。1目前社区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1.1市容环境质量差社区绿化系统不健全,对缺损绿化修补不及时;沿街建筑形式杂乱,没有特色;围墙多为没有修饰的实墙,墙上广告随意乱贴;社区设施缺乏系列化、标准化设计,整体性较差。1.2环境建设缺乏个性“千楼一面,千街一面”的现象普遍存在,“方盒子”式的建筑使社区成了“水泥的森林”,缺乏绿化,变为“沥青的沙漠”,社区环境失去了个性。目前我国城市的园林规划建设,还没最大限度的从园林自身功能和人民需求出发,盲目追求园林的景观化,建设了一些功能不健全的园林绿化和不伦不类的景观工程,忽视城市园林绿化的实用性和生态效益;还有一些城市的园林规划设计一味追求高档次,在资金上高投入、用材上高规格,大量的堆砌作品和雕塑,贪大求洋,片面的强调大广场、大草坪,种树少、铺装多,缺乏高大乔木,这不但起不到环境绿化的效果,反而造成大幅度增加成本、浪费资源、破坏环境、造成污染。’1.3缺乏公共活动场所社区环境的设计很少考虑为居民交往提供场所,缺少人行空间,缺乏必要的环境景观建设。居住小区的空间按其功能要求一般划分为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用空间和私用空间四级。公共空间即居住小区的公共干道和集中的绿地或游园,供居民共同使用。1.4功能设施不健全,水平低下在我国许多城市社区建设仅仅考虑了住宅,而忽视与之相配套的各种设施建设,如道路、街巷和门栋的标志、照明、交通及公用设施的展示板,必要的休息空间等严重短缺。城市服务对象是人,综合发挥园林绿化多方面的功能,满足居民审美、游憩、休闲娱乐和生态保护等多层次、多方面活动的需求,既是城市园林规划设计的根本要求,也是以人为本价值理念的重要体现,这就需要在规划设计时充分考虑其服务对象的行为感受与需球,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城市园林的功能。2园林规划具有凸现社区环境的人文关怀和文化品位功能2.1园林规划设计中人文关怀的必要性2.1.1人口老龄化作为城市规划内容之一,城市绿化景观系统规划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越来越多的居民亲身感受到生活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在美好的社区环境中体会到与人交往的乐趣。可是,对于老年人和残疾人,目前的园林规划设计和建设还没能充分满足他们的使用要求,让他们与环境产生顺畅的交流。2.1.2老年人和残障人士对园林环境的特殊要求由于自身的特点,老年人和残疾人对园林环境有一——323——\n综合论述广东建材2010年第7期些特殊的要求。老年人和残疾人都有必要走出居所,扩大活动范围,参与社会活动,到自然环境中愉悦身心、与人交流、锻炼身体,感受社会关爱和生活美好。2.2园林规划设计中人文关怀的可行性20世纪初,由于人道主义的呼唤,建筑学界产生了一种新的建筑设计方法一无障碍设计。所谓无障碍设计就是将障碍取出的意思,在建筑上一般指为满足使用轮椅等的残疾人的生活需要而采取的关爱措施,它运用现代技术建设和改造环境,为广大残疾人提供行动方便和安全空间,创造一个‘平等、参与”的环境,增进社会对老年人和残疾人的关怀。2.3人文关怀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实现2.3.1园林空间(1)无障碍。在园林环境中不应该有对老年人和残疾人行动构成障碍或危险的障碍物。由于老年人和残疾人生理条件的限制,他们的行为范围要小于正常人,因此,在园林设计要设身处地为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着想,设计方便他们使用的各种设施,实现他们对设施的无障碍使用,而从通用设计的角度考虑,这些设施也应该同时满足其他使用者的要求。(2)易识别。园林环境中的标识要容易辨认。因为,标识的缺乏会给老年人和残疾人带来困难,不利于他们预知危险和辨别方向。所以,在园林环境设计时,不仅要求.标识色彩鲜艳醒目,还要尽可能运用听觉、触觉等感觉手段,将标识的作用充分发挥,避免危险的发生。(3)易到达。考虑到老年人和残疾人行动不便,设计者需要规划一条方便、舒适的无障碍道路,保证他们可以容易到达各个园林空间。(4)可聚集。园林环境要重视交往空间的营造。老年人和残疾人独处往往家中,当他们走出家门,就非常渴望通过与人交流消除一些孤独感和抑郁感。所以,一些便于交往的可停留空间的创造是非常必要的。2.3.2道路系统(1)道路。园路路面应该尽可能平坦,避免凹凸不平,并选用防滑材料,实施无障碍设计。道路的导向标志要明显,具有良好的照明设施,交叉路口的拐弯处应尽量圆滑,避免死角。绿地的入口与通路及休息凉亭等设施的平面应平缓防滑;地面有高差时,应设轮椅直行坡和扶手;绿地内的台阶、坡道和其他无障碍设施的位置应设提示盲道。小游园及儿童活动场的通路应符合轮椅通行要求;小游园及儿童活动场通路的入口应设提示盲道。(2)坡道与台阶。坡道是帮助老年人、残疾人克服地面高差、保证垂直移动的手段,对于轮椅要防滑而坡缓,—-324——坡长超过lOm时,应每隔lOm设置一个轮椅休息平台。台阶踏面宽度应该在30"--,35cm,踢面高度应在10"---,16cm,幅宽至少在lm左右,踏面材料要防滑。坡道和台阶的起点、终点及转弯处都应当设置水平休息平台,并具体情况设置扶手和夜间照明设备。3园林规划中文化品位的表达(1)园林的主题立意,即园林所要塑造的精神文化内涵,是园林的灵魂。其定位正确与否,关系到园林的存在与发展,也决定着园林本身的水平和地位。恰当的主题文化定位能使园林景观锦上添花。(2)不规则的,是自然和谐的。园林中假山叠石的峰峦洞谷或峭壁悬崖力求取自真山片段,理水的湖池泉瀑和石矶、驳岸也模仿自然水体的真实形态,地形高低起伏,道路蜿蜒弯曲,树木苍翠葱郁,亭台楼阁绰约多姿,表现了中华民族对自然美的执著追求和深刻理解。(3)园林建筑是园林的一个重要造景要素,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它的观赏性质已远远超过了它的使用要求,有着不容忽视的文化审美价值。它的文化因素,一直影响和制约着它的实用功能,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影响到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所以,它不仅仅是一种具有造型美的建筑,同时还包含着深刻的文化审美内容。(4)园林中树木的栽植,不仅是为了绿化,而且还要具有诗情画意。园林讲究诗意,诗文描绘风景,它们相互借鉴,相得益彰。因此在园林规划设计实践活动中,要深刻理解园林的文化属性,掌握各种园林文化的内涵,赋予园林建设及管理以浓厚的精神文化色彩。4凸现社区环境的人文关怀和文化品位的思考(1)更新观念,突出建设生态社区环境的园林规划理念。生态环境是影响小区居住条件的关键因素。所以,在规划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和地物的特点,在尽可能不破坏建设基地原有的河流、山坡、树木、绿地等地理条件的同时,加以利用,创造出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一致、相互依存,富有当地特色的居住环境。重视自然生态环境,少造景观、亮点,要多植树,重乔木,少建所谓的大广场、大草坪。二是要尽量减少自然环境的人为干预,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对于规划的绿化位置、面积,要尽可能保持原有的地形、地貌和生态特征,避免大规模盲目的地形改造,以免造成对原有生态环境的破坏。三是要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做好园林绿化。应充分把握植物的生态特征,在园林绿化中尽量种植适宜本地气候、土壤和环境条件的植物,最大限度的\n广东建材2010年第7期综合论述园林环境设计与人的行为规律王银群摘要:园林空间环境设计应该以人为本,对人的行为进行研究作为建筑及空间环境设计的基本依据。园林绿地的价值体现在生态、使用、审美等方面。要提高园林绿地的使用价值,园林设计师必须自觉地、全面地、系统地去思考和规划人的行为,这一点至关重要。关键词:园林环境设计;空间环境;人的行为规律城市是一个有机生命体,它随社会发展而不断更新;相应地,城市园林景观绿地系统的规划也须随城市的发展要求、具体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在城市的现代化进程中,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城市人口激增,各类经济活动过度集聚于城市,使用地结构变动很大;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和住房商品化的推进,园林景观设计也要加快变化。从某种意义上说,任何一项城市设计都是研究心理的结果,只有设计的作品吻合人们的行为心理需要,它才会受到欢迎,否则人们就不会买账。大到像旅游景区、奥运场馆、摩天大厦这样的庞然大物,小区景观绿化,小到像垃圾桶电话亭这样的小玩艺儿,都是一样的道理。园林的建设是以人为中心,因此在园林中应合理地满足人的行为方面的各种需求。如果我们注意在街道上会有不同的“人”在进行不同的活动:购物者在找商店,散步者在慢速的前进,上班者在急促行驶,外地的旅游者在观望,老人停留下来在看人和车⋯⋯他们都会在一定的空间中留下自己的速度和轨迹。在公园里也可以看至1]JL童在爬山,在捕捉昆虫,在踢球,在水池边戏水⋯⋯而在正规的儿童游戏场停留的时间并不多。有些年岁大的或是独自一人的他们往往希望看到热闹的人群与人群保持一定的距离,并不希望人们能看到他。对对情侣则窃窃私语于幽静的小天地之中⋯⋯如果把这些轨迹迭加、分析,就会发现各种人的行为规律。园林设计者往往不把这种研究作为本职工作,也没有把关于这方面的调查研究纳入设计程序之中。因而《大众行为与公园设啪一书的译者批评:“设计者往往一味倾心于主观的美感意识,追求神韵、风格和诗情画意,却往往对使用者的空间行为缺乏考虑。,,在设计者的头脑里,时间就是金钱⋯⋯,在设计中“研究”(指行为)几乎是就事论事⋯⋯,两者形成“同床异梦”。该书的译者建议:让行为科学家与设计者共同把设计过程当作一项科学实验来理解。因此,园林空间环境设计应该以人为本,对人的行为进行研究作为建筑及空间环境设计的基本依据。说明人的行为与空间环境的相互影响和制约,把对人的行为发挥其生态效益,适应当地的自然形态,保护利用好野风景园林是一项实践性的造型艺术,也是文化的载生植被、自然水系,创造有自然气息的原始景观。四是要体,它采用不同的物质材料构成不同的艺术形象。物质树立大园林思想,强调园林绿化的整体性,突出城市整表象传达着不同的人文精神和内涵,包括造园的宗旨、体环境观念,保护城区自然环境,以生态系统、环境质量意义、形式和形态的发展变化,建筑、绘画、诗词、书法等的提高为目标指导园林绿化的系统规划。其他艺术形式的渗透和影响,并从中折射出对自然、审(2)把握美化社区环境的各个要素,凸现社区环境的美等的不同认识和理解。人文关怀。居住小区是城市的组成部分,所以其规划也应该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历史人文环境及居民的生活模式,使整个小区有机地融入到所在城市的大环境中,满足人们对小区人文氛围和社区功能的要求。注重研究地域人文及自然特征,并作为景观形式或语言及内容创新的源泉。环境和人的舒适感依赖于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平衡,人性化的需求带来景观的多元化和空间个性化的差异,但它们也不是完全孤立的,设计时尽可能地融入景观的总体次序,整合为一体。(3)抓住切入点,结合社区环境的实际资源进行园林规划,提升文化品位。5结言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加速期,人们在追求宽敞、方便的建筑使用功能的同时,也追求舒适的建筑外部环境,对居住的需求也从基本的生理需求的满足逐步向心理与文化领域的更高层次推进,怡然自得的室外环境也成为思想与情感交流的地方,外部环境越来越受到重视。当一栋栋钢筋水泥的房子挤满了周围的每一寸土地时,人们便产生了对绿色自然的渴望,作为设计者,应该在建筑与环境这对矛盾中寻找平衡点,追求环境与建筑的统一。●——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