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2 MB
  • 2022-05-13 09:08:21 发布

地域文化视角下的城市步行街景观设计研究

  • 5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目录第一章绪论........................................................11.1选题的背景和意义.............................................11.1.1选题的背景..............................................11.1.2研究目的.................................................11.1.3研究意义.................................................11.2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动态.........................................21.2.1国外研究现状及水平......................................21.2.2国内研究现状及水平......................................41.3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61.3.1国外相关领域研究综述....................................61.3.2国外相关领域研究综述....................................71.4研究方法及框架图.............................................8第二章地域文化视角下的城市步行街景观研究的相关理论...............102.1基本概念.....................................................102.1.1地域的涵义..............................................102.1.2文化....................................................102.1.3地域文化释义...........................................102.1.4步行街.................................................112.1.5景观....................................................112.2城市步行街景观的构成要素....................................122.2.1空间要素................................................122.2.2实体要素——户外设施、小品.............................132.2.3人文要素——地域文化、城市特色.........................132.3城市步行街的分类............................................142.3.1以商业为主要目的商业步行街.............................142.3.2以休闲、娱乐为主要目的的旅游休闲步行街................152.3.3居民小区中所形成的社区、生活步行街....................162.3.4其他特色步行街..........................................16第三章我国城市步行街景观中存在的问题..............................183.1深层次历史文化内涵挖掘与表达不强...........................183.2忽视时代文化精神............................................183.3文化经典的堆砌..............................................183.4人文关怀的缺失..............................................193.5表现形式单一.................................................19\n第四章地域文化与步行街景观的关系..................................214.1地域文化的历史演进..........................................214.2地域文化在城市步行街景观中的表现形式.......................214.2.1自然环境(地形与气候)................................214.2.2地域民俗(民族性与民俗性)............................234.2.3地域历史文脉(隐性秩序与精神)........................234.2.4地域场所(认同感与人文关怀)..........................244.3地域文化在城市步行街景观中的设计语言表达...................254.3.1单一与多元的空间整合...................................254.3.2传统元素与现代时尚的共存..............................254.3.3人的行为与环境的交叉互动..............................264.4地域文化对于步行街景观研究的价值............................264.4.1展示步行街景观特色,弘扬城市文化......................264.4.2符合人们的怀旧理念.....................................274.4.3为步行街景观提供素材...................................274.4.4增加城市的文化内涵.....................................28第五章地域文化视角下的城市步行街景观的整体性研究.................295.1地域文化视角下的城市步行街景观的设计原则...................295.1.1人文原则................................................295.1.2地域原则................................................295.1.3人文历史原则............................................295.1.4整体原则................................................305.1.5发展持续性原则..........................................305.2基于地域文化的街道景观设计思路..............................315.2.1建筑对地域文化的描述...................................315.2.2路面对地域文化的隐喻...................................325.2.3街道小品对地域文化的表达...............................335.2.4大众媒介对地域文化的衬托...............................335.3塑造地域文化视角下的城市步行街景观的设计手法..............345.3.1分析历史文化,寻求切入点...............................345.3.2主题空间的地域文化表达.................................355.3.3利用符号学隐喻和暗示地域文化...........................385.3.4现代技术对于地域文化的促进.............................395.4地域文化视角下的城市步行街景观的设计意义...................395.4.1促进城市形象的塑造.....................................405.4.2促进历史文化的保护与发展...............................40\n5.4.3促进高质量的城市生活环境的形成.........................405.4.4促进旅游资源开发.......................................405.5地域文化视角下的城市步行街景观的设计趋势...................415.5.1功能综合化趋势..........................................415.5.2交通立体化..............................................425.5.3人性化体验..............................................425.5.4空间的室内化............................................435.5.5形式风格的地域化.......................................43第六章实例分析.....................................................456.1上海市南京路步行街...........................................456.1.1建筑对地域文化的描述...................................456.1.2路面对地域文化的隐喻...................................456.1.3街道小品对地域文化的理解..............................466.1.4大众媒介对地域文化的衬托...............................476.1.5小结....................................................476.2苏州市平江路步行街...........................................486.2.1对场地的尊重............................................486.2.2特色空间与标志..........................................496.2.3街道界面与植被..........................................496.2.4小结....................................................506.3成都的宽窄巷子...............................................506.3.1文脉延续的城市肌理.....................................506.3.2强化保护区的历史文化...................................516.3.3空间秩序的重构..........................................526.3.4小结....................................................52第七章结语与展望...................................................53参考文献.............................................................54\n插图清单图1-1古希腊的Agora...............................................2图1-2古罗马的Forum...............................................2图1-3中世纪的Plaza..............................................2图1-4拥挤的城市街道..............................................3图1-5清明上河图局部..............................................5图2-1基础面要素.................................................12图2-2垂直面要素.................................................13图2-3实体要素...................................................13图2-4人文要素...................................................14图2-5上海南京路步行街...........................................14图2-6合肥市宁国路龙虾一条街.....................................15图2-7万达室内广场...............................................15图2-8碧桂园住宅小区.............................................16图2-9北京琉璃厂.................................................16图2-10上海田子坊................................................16图3-1姜子牙广场.................................................18图3-2平遥古城明清一条街.........................................18图3-3表现形式过于单一...........................................19图4-1自然地理环境...............................................22图4-2特殊地形造就了山东威海的刘公岛.............................22图4-3西藏大昭寺广场.............................................23图4-4室内商业步行场所...........................................24图4-5传统元素与现代时尚共存的成都宽窄巷子入口....................25图4-6长沙步行街上行人与雕塑互动.................................26图4-7成都宽窄巷子里恺庐的宅院...................................27图4-8宽窄巷子里的怀旧浮雕.......................................27图4-9上海船厂滨江路保留原有船舶元素.............................27图4-10沿河而建的凤凰古城........................................28图5-1浙江安化的茶马古道.........................................31图5-2苏州平江路.................................................32图5-3上海东方明珠...............................................32图5-4安徽西递宏村...............................................32图5-5长沙黄兴南路步行街炸擦皮鞋铜像雕塑..........................33图5-6长沙黄兴南路步行街打酱油铜像雕塑...........................33\n图5-7长沙黄兴南路步行街炸臭豆腐铜像.............................33图5-9上海南京路诺基亚旗舰店开业海报.............................33图5-8户外媒介...................................................34图5-10成都宽窄巷子里的自行车浮雕................................34图5-11法国卢浮宫入口2...........................................35图5-12法国卢浮宫入口1...........................................35图5-13南京夫子庙牌坊............................................36图5-14弗赖堡的水渠..............................................37图5-15重庆的解放碑..............................................37图5-16西班牙圣詹姆士朝圣者教堂平面图............................38图5-17上海恒隆广场室内步行街....................................43图5-18沿河而建的凤凰古城........................................44图6-1上海南京路建筑.............................................45图6-2上海南京路上的窨井盖.......................................45图6-3上海南京路“金带”.........................................46图6-4上海南京路世纪广场.........................................46图6-5南京路上的雕塑.............................................47图6-6南京路上的LED灯箱广告.....................................47图6-7苏州平江图.................................................48图6-8苏州平江路.................................................48图6-9苏州平江河................................................48图6-10苏州平江路入口............................................49图6-11苏州平江河两侧茂密的植被..................................49图6-12苏州平江路建筑形态........................................50图6-13宽窄巷子入口..............................................50图6-14成都宽窄巷子铺装..........................................51图6-15成都宽窄巷子植被..........................................51图6-16成都宽窄巷子形态各异的木门................................51图6-17成都宽窄巷子浮雕墙........................................52图6-18成都宽窄巷子小品设施......................................52\n第一章绪论1.1选题的背景和意义1.1.1选题的背景如今,全国各地正大力推进城市景观建设,美观大方的景观使人们的居住条件越发舒适,然而其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最显著的是各地景观趋于相同,失去了原本的特色。其根本原因是因为文化内涵逐渐流失,未经鉴别的拿来主义使得一座城市属于自己的、历经千百年沉淀下来的传统文化逐渐被抄袭而来的西方现代景观所替代,地域文化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用这种方法打造的景观没有足够的时间与文化沉淀,自然无法得到城市居民的肯定与认可,只会让他们感到陌生。所以,强化城市街道景观的研究工作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景观文化缺失所导致的一系列问题逐渐引起了广大专家学者的关注与注意,更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景观文化,强调历史、文化与场所在景观中的作用,而且开始探索景观和地域文化以及城市形象之间联系。1.1.2研究目的地域文化视角下的城市步行街景观研究受到当地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的影响,通过步行街的构成要素表现出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的沉淀,人在街道中的行为活动是街道空间地域性的“灵魂”。本文主要从自然、社会、人文等方面对步行街景观地域特色的影响、步行街景观的构成以及步行街景观的地域文化特色设计语言表达三方面入手,对一些城市的步行街道的地域文化作了一定的调查、研究、分析和探讨。目的在于:一是,以此唤起人们对城市步行街道地域文化的重视。二是,研究有效的实际方法,在步行街景观的设计中更好地体现现代化生活模式下的地域文化特征。三是,通过对城市步行街景观的建设及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以及对地域性表达基本规律的研究,寻找景观创作中地域文化的表达方法和模式,为我国城市的地域文化景观的营造提出建设性意见。1.1.3研究意义(1):地域文化视角下的城市步行街景观研究对城市形象、景观构成有较大影响,它从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角度重新审视整个城市的物质构成,从而达到街道景观的合理布局,自然与人工环境融合的目的,它是城市健康发展的前提。(2):地域文化视角下的城市步行街景观研究要求街道景观要素(建筑、绿化、铺装、小品等)的设计从环境的整体出发,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注重文脉的延续,正确地处理地域的和世界的、传统的与现代的之间的关系。步行街道景观受外界干扰较少、与自然环境更为紧密,它是地域特色的最佳表征,是时代的标志和历史的集合,是城市未来发展的基础。(3):地域文化视角下的城市步行街景观研究从景观艺术、视觉艺术的角度1\n去审视街道景观,通过艺术手段协调景观要素,揭示要素之间及与地域环境之间的深层联系。通过步行道路的改装,绿化、美化,并采用一定的审美图式或是用装置、陈设、城市雕塑、公共艺术小品等去提高小城市街道景观独特品质,以地方文脉等精神要素作用于物质要素,从而达到强化地方个性的目的。(4):地域文化视角下的城市步行街景观研究从当地环境入手,更贴近大自然的人工环境,自然环境较少遭破坏,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的风土民俗保存的相对完整,这为城市步行街景观地域性特色的展现提供了广泛的创作素材。同时,城市步行街景观要素结合地方特色,通过巧妙的设计,使其富有层次,意境幽远,进退有序,疏密得宣、富有韵律与节奏感、意蕴悠长的效果,同时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动力,对于拉动整个城市经济发展具有现实意义。1.2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动态1.2.1国外研究现状及水平古代欧洲,城市的骨架是由主干道以及中心广场构建而成的。比如古罗马帝国的“Forum”以及古希腊的“Agora”,直至中世纪的“Plaza”,这些城市广场即是大众祭祀神灵、庆祝节日、召开聚会的地方,也是重要的商业活动场所(如下图1-l,1-2,1-3)。在城市广场,民众可以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政治家可以进行演讲,从而使民众了解其政治主张,胜利而归的军队可以在这里向民众展示其战利品,除此之外,广场还是一个十分热闹的贸易场所,在这里有图1-1古罗马的Forum图1-3古希腊的Agora图1-2中世纪的Plaza图片来源:Internet图片来源:Internet图片来源:Internet着各种各样的交易和买卖,处处都显现着繁华的景象。14世纪中叶至17世纪初在欧洲发生的思想文化运动——“文艺复兴”的三百年时间里,随着人文精神的传播,经济得到了很大提高,在繁华城市的中心地段处产生了很多商业城。极具理想精神和观赏美学的城市广场此时随着时代的进步也大量出现。17世纪后,巴洛克时代悄然来临,在艺术的发展道路上,对城市模型的发展和变迁起了巨大影响,城市道路也被极大拓宽、道路节点增多,城市广场便成了各主要道路的集合点。而在欧洲城市广场刚发展起来的模型却受到了宗教以及城市纪念的形态意识的影响而极大束缚了其商业功能的发展。能够进行商贸的地点只仅仅局限在呈线形的道路两旁,使得街道变成了密集的商贸区。此即西欧早期2\n的步行街概念。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工业革命萌芽于欧洲,在蒸汽机的带动下,其经济发展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极快的提高了城市化进程,城市人口及面积急剧膨胀和扩张。而这种大马力动力机械的出现,也彻底改变了他们的生产方式,集中生产、规模发展在加工工业迅速普及,劳动力从农村汇集于城市。这种生产力极大的提高,为社会提供了丰富的消费品,人口众多,消费能力强的城市便成为了商贸核心地带。商品在各个地区的流通、科技文化的迅速发展以及产业链的初步形成为社会经济和城市发展带来了空前的促进作用。超级市场(俗称超市)以及百货店在商品席卷的浪潮中应运而生,而这也改变了人们步行商业的概念和城市商业布局。这两种新出现的商业模式促使了小型商店朝着专业化以及服务全面化方向转变。因此,慢慢形成了大型商场处在城市主道街口或拐角处,道路两边则鳞次栉比的分布着众多服务性或产品专业化商店的这种比较成熟的城市商业布局。这时期,商业场所的建筑风格慢慢在进化,使得其能进行商业活动的空间得到很大程度的扩展,而这些商业进化历程都暗示着城市商业活动的新方向。而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时,在德国,便开始了无交通区的规划。那时,由于埃森市工业集中分布,人口高度密集,对于过往人流量巨大的“林贝克”街道实行禁行机动车辆的规定。而1930年,开始绿化“林贝克”大街,使其成为城市中风景独特的林荫之道,以此环境基础的商业区建设得到了迅速发展,这就是现代商业步行街的开始。并同着城市化进程,城市居民人图1-4拥挤的城市街道图片来源:Internet口的迅速膨胀,使得设计时的理想模型捉襟见肘,步行街的每一寸土地上都站满了人,而同时汽车在中产阶级的普及,让步行街成为了汽车道。城市中心商业区受到了极大破坏,还有伴随着的环境污染、闹市区居住环境恶化及交通拥堵(如图1-4)种问题在城市发展中涌现,使得原本安逸生活在市中心的有钱人不断搬迁至市郊。而此前已成熟的商业区也因为街区狭小、空气质量差、停车场地不足、噪声过大、地价及租金过高等消极因素的影响使得曾经处在繁花似锦的闹市中心,也随着富人的转移到了市郊结合部。非常具有典型性的城市,比如巴尔的摩和费城等城市。在上世纪70年代,在西方爆发的能源危机和人们渐渐摒弃现代浮躁文化而转向寻根溯源的复古思想的时代潮流的出现,为传统意义上的商业中心的发展及复兴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这一历史背景下,新建的或修建的商业街3\n区,主要表现出三个特点:第一,维持原来的道路面貌的同时施行人车分流,以尊重人的购物体验;第二依然保持商业中心特有的热闹场景,同时凸显时代面貌;第三,完善公共设施,对购物街区的环境进行绿化美化。这一时期所产生的商业中心更凸显了人文主义精神关怀,强调了人的购物体验应该是一种享受的思想潮流。也重新考量了以往更注重商业气氛的商业街区在人生活当中应该扮演的角色。他们意识到人是社会的主体,再次评估了城市环境对人的影响。人对于城市建设及扩展起主导支配地位。一切的设计与建设应该围绕人为中心而展开,所以,对于城市中心商业区的环境、文化氛围、景致、设施、便利等以人体验为主题的规划以及设计成为当时建设新商业中心的基本思路。同时,商业中心亦不仅仅只是商业,而是融购物、艺术表演、游览、风景等等于一身的综合性场所,应该是能够满足人们N多需求的“步行天堂”。七十年代之后,很多美学者和社会学者对街区景观环境做了很多调查分析。学者简·雅各布斯为例,她于1961年在他的《美国大城市的生育死》书中,大量的采用了事例分析手法。他在研究城市空间以及景观环境时,大多以城市步行街以及城市广场组成的开放式空间体为主要基元。研究后,她指出对于现代城市的改造时首要考虑的因素是激活商业街区的“多样性”风格以及恢复街道。同年,凯文·林奇在他的《模式语言》一书中分析并整理了商业中心和城市的形态特点。1971年,杨·盖尔在《建成环境的意义》一书中从多维度分析了人和环境的关系。从以上举证,我们可以看出,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时,人们对于步行街的规划建设以及思考上已经摒弃了过去简单购物功能的思路,转而向人本思想以及环境文化的注重,同时也重视步行街对于整个城市活力激发的重要性。西方对于街景的研究很多,而日本同样在这方面做了许多创新性的研究,尤其是城市空间理论反面的研究特别突出。芦原义信学者在他论述外部环境以及城市空间的的著作《外部空间设计》中提出了许多具有启迪性意义的名词概念,比如“加法空间”、“减法空间”、“积极与消极空间”等等。而且由此发展了“外部模数理论”,也就是使用行程为20至25m的模数作为外部空间;还有“十分之一理论”,也就是用内部空间尺寸的8至10倍作为外部空间。他的这些研究理论对于现代建筑设计,尤其是开放式空间和外部环境的设计采用的非常广泛。1.2.2国内研究现状及水平自古以来,我国就形成了方九里、前朝后市、九经九纬的城市空间布局。《周礼》中记载着的“市”的概念很早就已经应用于商业空间的规划,形成了集中交易街区,即所谓的集市。直到宋朝的仁宗年代,贸易的繁荣突破了“前朝后市”布局的束缚,庙会集市、沿街开店、行业街等种类繁多的早期城市商业形式得到了很大发展。四大名著中的《水浒传》中有一节对于那时京城的繁4\n荣街市有着栩栩如生的描写。自北宋后,各条城市街道都充盈了各种市民活动,比如,水果布匹买卖、游街闲逛、卖艺、酒家饭馆,种类已相当齐全。从北宋张择端仅存的名画——清明上河图中,我们便可一睹那时江南水乡之城开放而发达的商业活动。如(图1-5)。这幅图栩栩如生并十分丰富的向我们展示了当时的街景。这里不仅有集市以及手图1-5清明上河图局部工作坊,还有酒楼、小饭店、茶馆、闲游卖图片来源:Internet艺等众多商业场所。从花轿花灯、卖艺卖茶、说书唱戏到小儿大爷等等众人物姿态神色演绎的生动故事,在我国北宋及其他大量的小说、古诗等文学作品中都有详细描写,文学作品和这画卷并构成了一幅描述古人们街市丰富生活的三维画卷。其实还有这画中未描绘完的古代商贸场面,比如庙会集市,其在我国古代商业格局占有重要地位,庙会集市以庙宇道观为吸引人的集合点,形成闭合式的空间集市。非常有名的庙会,比如,北京天桥、苏州观前街和南京夫子庙等等。这种类型的集市为人们的交流交往创造了更多的空间。鸦片战争于1840年爆发之后,中国国门被渐渐打破,英美法德等众多帝国主义列强纷纷在我国交通便利的沿海沿江城市强划了租借,虽然这些列强掠夺了中国不计其数的财宝,但他们的进入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商贸的发展。在商业设施比较齐全的街区逐渐演变成了规模宏大的商业广场,如上海南京路、武汉的江汉路。同时这些街区的商业特征带有明显的殖民味以及资本主义色彩。而未受到殖民影响的内陆城市依旧保持着我国古有的商业形态。新中国成立以后,内战结束,全心全意的发展经济。1978年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兼容并蓄的吸收国外成熟的经济发展模式。步行商业街也随着这个经济浪潮迅速发展起来,并同时对机能老化的旧商业街区进行翻新修整,比如广州玉石街,武汉民主商业街区等。到了八十年代,西方步行街购物模式被引入中国而且迅速的发展起来,比如长沙步行街和重庆南坪商业城等。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模式的强力推动下,处于历史文化名城的一些独具传统商业特点的商业中心也得到了新生,比如天津古文化街、北京琉璃厂等。形成了复古风潮一条街的热闹场景,同时这些独具传统特点的商业区在不断的迎合人们的喜好,形成了回味历史的城市景观,这些街区融体验历史、购物、游览于一体,极受欢迎,风靡一时。我国首条商业步行街——苏州观前街在1980年建成后,迅速成为了我国各大城市新建步行街区或翻新旧街区的参照样本。而随着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很多学者也对步行街开展了多方面的分析研究。赵5\n和生认为气候环境以及步行街区的公共设施以及公共活动气氛对人们在进行步行商业活动时有重要影响,并提出了步行商业的效率概念。吴明伟和孔令龙等学者也研究了商业空间里人的行为活动。这些有意义的研究对于解释步行街中人的心理活动,并依此对景观和设施进行设计和布置有重要作用。如今,商业街区的绿化、标识和休息座椅等环境类型已经受到专家和设计者的关注,也多见于景观类设计文章,但这些都基本是从功能、工艺和美学特点来设计,人本关怀精神极少的考虑进来。张迎星和刘文军等学者针对步行街中存在的绿化、座椅、标识等问题提出了批评和建议„„还有荆其敏、张丽安的《城市休闲空间设计》;张斌、杨北帆的《城市设计与环境艺术》等书籍探讨了步行街外部空间环境的设计。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在城市步行街的发展上滞后于西方国家很多,尤其是空间街景布置和对人的尊重上。不论是步行街数量还是已有步行街给人的体验都没有很好的满意度。过去,我国在步行街规划建设时,经常是优先考虑经济价值,而后才是社会效应。而且在步行街建设上很多都是照搬西方成果,很少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因而也在一方面吃着西方已经吃过的苦果。1.3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1.3.1国外相关领域研究综述1.从人的行为交往研究20世纪60年代,欧洲开始普遍关注人们公共空间和城市生活。从1962年开始,哥本哈根(Kopenhagen)开始建立步行街,到2000年时,哥本哈根的步行街区面积已达从前的7倍。丹麦建筑教育家杨·盖尔(JanGehl)对步行者在街道和广场上的生活行为进行研究,他对哥本哈根的公共空间和人们的城市生活开展了丰富详尽的研究。2.从人本主义的角度研究罗尔夫·蒙海穆教授(RolfMonheim)是德国著名的城市规划学者,他提出以步行化发展为核心的“人性化城市”的城市发展理念。70年代初,他开始对德国的各个城市中心步行区开展系统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步行区规划,步行区交通的可达性策略、停车等问题。他与其研究团队对城市中心的步行区研究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数据收集,并且做了客观详细的分析研究,例如:步行者的行为和步行距离、市中心的人们的交通方式等等。这些研究为其他各个国家的研究者提供了方法。1977年,克劳斯·乌利希(KlausUhlig)教授出版了《适宜步行的城市》这一著作,他认为步行区的发展应该被看成与整个城市规划统一来考虑,在该著作中他对步行区的功能、形式、要素进行了描述。罗纳德·韦德霍夫特(RonaldWiedenhoeft)在对人性化的城市研究中阐6\n述了许多重要理论,如:好的城市是少有的交通,街道是为人服务的等。并且通过实例来表述如何让城市环境得到改善的实际方法。3.从社会学角度研究简·雅各布斯(JaneJacobos)作为一位非城市规划专业人士,1989年修改完成的《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ThedeathandlifeofgreatAmericancities)中城市的特性指出:“城市中人行道——街道中行人走路的部分——除了承载行人走路外,也有其他的很多用途„„街道及其人行道,城市中的主要公共区域,是一个城市最重要的器官。”街道有生气,城市也有生气;相反,如果街道沉闷,城市也就显得沉闷。因此,雅各布斯认为城市街道中的步行空间成为分析评判城市空间和环境的主要基点和规模单元。同时,此本书也引发了规划界对城市多样性、复杂性、人性化等全方位价值判断进行深刻的反思,人本主义逐渐得到了重视。4.从美学角度研究1983年,芦原义信写成了他的著作《街道的美学》,他运用格式塔心理学中“图与底”关系理论,对欧洲国家如意大利、法国、德国等于本国建筑与街道环境、广场等外部空间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比较,从东西方的文化体系、哲学观念、美学观念、空间观念等归纳出外部空间环境设计中的视觉秩序规律,并且对如何吸收外来文化和继承本民族传统提出了独到的见解。1.3.2国外相关领域研究综述国内学者对城市步行空间的研究,主要是从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和商业步行街规划两个方面来探讨,也有少数学者对城市步行系统做出论述。唐勇的《城市开放空间规划与设计》(《规划师》.2002.10)一文中以城市开放空间作为研究对象,城市步行空间是城市开放空间的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对步行空间设计做出原则性的概述。杜佳等人发表的《新城市主义与城市公共空间品质》(《华中建筑》.2005.06)一文中解读新城市主义思潮阐述了城市公共空间中应该提倡可步行、混合功能以及重视环境等原则对城市公共空间品质的启迪和意义。《人性的回归——城市步行空间的创造》(《安徽建筑》.2000.06)梅小妹、苏剑鸣从步行空间中人的行为特征出发,探讨了现代城市步行空间的特征以及空间组织,提出“以人为本”设计思想。我国知名学者徐磊青通过问卷调查,研究步行者在城市中心区的广场与步行街等开敞空间中的活动,来探讨步行活动与空间环境之间的关系。陈志龙,王志刚和汤宇卿等人,对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的开放与利用等问题进行了探索性研究。东南大学夏祖华教授曾发表过《国外经验与我国城市商业中心及商业街规划》一文,文中认为城市步行空间应该包括“全步行街,公交步行街,步行广场、庭院,地下步行街,二层平台步道,停车站场等,联系以上部分的链接天桥、过街楼、地道以及交通信号,绿化、街道公用设施等”,对城市步行7\n空间做了全面的概括和分析。清华大学文国玮教授在他的《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一书中对步行系统曾经作过论述,认为“城市步行系统除了担负上下班出行交通外,还应考虑生活出行的功能需求。”他认为城市中的步行系统应该被考虑到统一规划中去,逐渐形成一个环境宜人的、连续的、功能多样的步行空间。通过这样的步行系统把城市的主要商业服务、观赏休憩、交通枢纽以及居住区有机的联系起来,可见城市步行系统的规划和城市步行空间的设计对城市生活的重要性。国内除了专家学者的研究外,还有学术期刊的专题报道。快城市,慢生活——城市慢行景观(景观设计学。2011.NO.1.02.20)被作为《景观设计学》学术期刊的一期专题报道。城市是高效率,高生产的代表,即又快又好。然而,在越来越快的城市节奏下,人们也不全然享受着速度的快感,反而更加想念基因中就带有的闲适与缓慢。作为城市流转带及相关的设计者们,逐渐认识到城市设计已不再单单是三维空间,更应该关注如何调整和分割第四维——时间,即让每个人都有权利争取能够支配自己时间的自由。在这样“慢生活”的理念提出后,城市中的慢行空间(包括了非机动车空间和步行空间)以及城市公共空间正在得到关注和重视。总体上,自20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国内城市规划领域早期对步行区的认识停留在商业街的层面,完全将其城市中心作为单一个体而进行研究。2005年之后的学术研究逐步由单一的步行街研究向多元步行空间的研究转移,探讨步行网络化和系统化,步行区和购物中心的关系,步行空间和步行交通与公共交通的关系等问题,同时已经开始认识到步行街以人为本的空间设计理念,这是一种进步,研究者更多地开始考虑步行空间的系统规划和设计,并同城市功能和交通等各方面紧密相关。1.4研究方法及框架图1.实况调查。拟采用资料普查、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和座谈讨论相结合的方法获取第一手的资料。2.归纳整理。对各个渠道获取的数据资料进行集中、分组、归纳,并运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资料进行整理研究,为后面的研究提供事实依据。3.比较分析。在归纳整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比较,例如国内各城市旧城更新之间的比较、国内同国外类似情况的比较等,归纳总结提出相应空间设计理论与方法。8\n论文框架图:9\n第二章地域文化视角下的城市步行街景观研究的相关理论2.1基本概念2.1.1地域的涵义地域是指某一范围内的地方,具有空间和时间的双重维度。地域特征是特定区域土地上自然和文化特征。它包括在这块土地上天然的,由自然成因构成的景观,也包括由于人类生产、生活对自然改造形成的大地景观。这些景观不仅是历史上园林风格形成的重要因素,也是当今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的重要依据和形式来源。12.1.2文化《辞海》里对文化的解释是: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一个社会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并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产生和发展,文化具有民族性,通过民族形式的发展,形成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发展具有连续性,社会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连续性是文化发展历史连续性的基础。文化因其特定的内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有偏重物质或精神的分别。从广义上讲,文化是指人类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说,文化则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22.1.3地域文化释义文化是以不同的地域为温床发展而来的,因而其具有地域性。人们在空间与时间的两个维度上世代经营、创造和演化发展而形成了地域文化。淮南橘子淮北枳,一方水土哺育一方人。所以各个地方的文化各具特色。例如:吴地民风是愉快的,越地的民风是悲怆的。苏州名酒“醇香酒味”甘如蜜,绍兴名酒“加饭"苦中带涩:苏州人做菜加把糖,绍兴人爱吃霉干菜,霉豆腐;苏州人爱看“店伯虎点秋香——三笑”;苏州人制苏绣鲜丽飘逸,为活人享受,绍兴人打锡箔,做冥币灰中带黑,为死人服务;越有尚黑的色彩观念„„3地域文化是一定地域的人们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通过脑力和体力劳动创造的,并不断得以积淀、发展和升华的物质和精神的全部成果与成就。它首先反应地域的自然环境本身,涉及当地的经济水平,科技成就,价值观念,宗教信仰,文化修养,艺术水平,社会风俗,生活方式,社会行为准则等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不同的地域因为自然地理环境差异以及人们利用、改造自然环境,4建设人类文明的方式、程度不同,产生了不同文化各具特色。异域的自然风情和人们生产方式的差别、文明程度和塑造文明的方式不同等因素又让不同区域1林菁王向荣地域特征与景观形式《中国园林》,2005-62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P15333朱光亚杨国烁城市特色与地域文化的挖掘,《建筑学报》,2001-114赵刚地域文化回归与地域建筑特色的再创造。《华中建筑》,2001-210\n文化各具特点。包容该地区的自然特色和人文特色的地域文化,使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形成了特有的行为习惯、生活风俗、思维观念等,进而又影响和发展了他们的地域文化。2.1.4步行街步行街的英文名称为(pedestrianstreet)步行街是指在交通集中的城市中心区域设置的行人专用道,在这里原则上排除汽车交通,外围设停车场,是行人优先活动区。徒步街与徒步购物街的意义是一样的可通称为步行街。步行街是城市步行系统一部分是为了振兴旧区、恢复城市中心区活力、保护传统街区而采用的一种城市建设方法。2.1.5景观对于景观这个词,我们无法给它一个精确的定义。毕竟每个人对于同一个景象都其独特的看法,就好比“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莫雷特”。美宁格对于景象也有这样全面的解读,她说每个景象都有它的十个特点。即:景观是人造艺术,景观是人赖以生存的生存家园,景观是人喜好的大自然,景观是可有缺陷的美,景观可以带来金钱财富,景观反映人的品味,景观是需经过科学研究才能让人们所通晓的生态物质体系,景观反映历史,景观是反映社会伦理、5道德和价值观念,景观是美的事物。在我国中国,景观一般认为是一特定地区以及特定种类的自然景色,当然也包括人为创造的景致。而景观翻译成英文即为“landscape”,从这个单词的构成分析,起始的“land”代表大地,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景观是人类赖以生存之地。在最初的英文中,景观意即“该地区留下了人类文明的足迹”。文艺复兴末期的17世纪,在荷兰通用于绘画艺术的“景观”被英语所吸收,定义为“关于内陆自然风景之画作”,以此术语区别开海景画和肖像画。随着时代的发展,“景观”这一词包含的意义也在逐渐扩充,十八世纪时,园艺景观的概念融入了进来,开始和设计行业有了联系。而其实,“景观”包含了人类的劳动和实践,发展到如今,景观可以定义为“自然和人共同的艺术品”。随着历史的发展,不同景观有不同的含义,而如今,在不同的专业领域对于“景观”也定义各异。旅游业中,人们将景观当成是一种美的观赏资源;地理学家将景观作为科学名词,定义为一种地表景象,或综合自然地理区,或是6一种类型单位的通称,如草原景观、森林景观等;也可表示某一地区的综合自然景色,比如黄山风景区,九寨沟等等;建筑或园林界则认为景观是人为的美观环境或建筑的配套绿色设施。但在本文中,我们认为景观是“景”和“观”的统一,代表了人类活动与自然风貌之和。当然这样定义,有一定的道理,一方面它着重于景的客观存在,指能被人感知的一面;另一方面,它肯定了人们5美宁格,Tenversionsofthesamescene,19766辞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099:104511\n对于客观景物的主观感受。这样一个定义是源于风景园林和建筑领域这两方面的融合,因而解开了了纯地理学意义上景观的定义的束缚,强调以观的景(客观)和景的观(主观)这两方面的结合来考量景观。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景观一词的含义随时代变而变,而且因人而异。但是随着人们对于自然探索的深入和文化研究的透彻,景观的含义越趋于全面而科学。景观是在一定的地域空间范围内,在一定的时间段里,自然、社会、文化三维一体形成的综合整体。对于人为景观,其必定花费了社会价值,也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会功能,遵守自然规则,符合生态要求,与该地域文化相结合。所以,景观是融合了艺术、自然、人文等多维一体的事物。由于本文中对于街景设计主要探讨和分析的是其文化层面上的问题,即更注重于主体人对于客体的主观感受,那么在设计规划街景时我们就要更加着重于其社会功能性、艺术性以及文化性。所以,景观并非单纯的代表客体事物,而是物体和人双方的融合,它体现了主体和客体的相互融合的情趣美。景观对于“景”与“观”二者缺一不可,假如只有客体物,那么也就在景中不存在参观者或使用者,即使是人造景,均无法被认为是景观,因为它没有融入人们的活动,只带有自然属性,没有人的思维和社会活动参与,此景发挥不了它的社会功能。假如只有主体人,而景空荡荡如也,人们只是意想“景”,那么他们也不能算是真正的观赏人或使用者,因为没有景,人便没有对象依附。所以,我们认为景观的概念就是人为创造并在其活动的一个场所。我们说指的这个场所是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客观存在,包括形态、大小、色彩等因素;二是主观需求或感受,包括观赏、休息、生活、艺术、赋予人的价值等。这两层面融合,达到了物尽其用,人于其中。2.2城市步行街景观的构成要素2.2.1空间要素直接影响并改善了街道氛围以及形象的景观要素是街道环境的组成部分,我们可以将其分成基础面构成要素和垂直面构成要素来研究。2.2.1.1基础面要素图2-1基础面要素图片来源:Internet基础面要素即我们所说的地平面水平方向的基面。在城市步行街景观设计12\n过程中的线性的和面状的各种要素,如路面、广场、铺装、水面、草地、停车场等等都属于基础面要素(图2-1)。在景观设计和景观效果的表现上,这些要素以及各种功能的满足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不仅从水平面的方向上界定了空间的外部环境,同时对于外部空间的便捷性和舒适性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基础面的设计与布局影响着整个步行街的外环境。2.2.1.2垂直面要素垂直面要素是指在为我们所用的空间中纵向设计要素,比如建筑的立面,建筑外的广告媒介,遮阳设备,橱窗,隔离带等等。这些要素从三位空间对外部空间环境做了界定。外环境垂直界面的通透还是封闭、尺度与材料、设计形图2-2垂直面要素图片来源:Internet式、广告媒介的种类与悬挂方式、色彩等对于城市步行街景观的构成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图2-2)2.2.2实体要素——户外设施、小品在城市步行街景观中,我们周围的各种景观要素如座椅、雕塑、灯具、水池以及周围的构筑物等等几乎都是通过我们的视觉,听觉,触觉去感受和感知的,我们称这些这些现实存在的,能被我们看得见,摸得到,能供我们感受和使用的为实体构成要素。(图2-3)图2-3实体要素图片来源:Internet2.2.3人文要素——地域文化、城市特色城市步行街景观的外部环境设计除了通过一系列物质要素来传达和表现设计目标实现设计需求以外,其文人要素,即一个城市的地域文化,城市特色,人文历史也是我们要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图2-4)。这是一种情感的反应,一13\n种整体的印象,受到人们的意思和观念的影响,并且与一座城市所在的特殊地域、历史文化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城市步行街景观设计所追求的目标便是在景观空间设计中将对于城市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的挖掘与分析,通过物质手法去表达,提炼出反应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状态和人文精神,而且可以强化人们对于生活场所街道景观的亲切感以及认同感。因此,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要素对于城市步行街景观设计有着重要的意义。城市步行街景观就是把这样一个图2-4人文要素图片来源:Internet具有韵律和美感的三维景观空间,通过不同的景观节点,组成了步行街景观的视线走廊。2.3城市步行街的分类步行街有两种类型:一是旧城市原有的中心商业街通过交通管理或改造而成的步行街;二是旧城市的新区或新城市的中心区,按人车分流原则设计的步行街。旧城市的中心商业街,往往吸引大量车流和人流,就地居住的人口少,流动人口多,交通量大,道路拥挤,车辆交通和步行活动混杂,环境质量下降。把这7类街区改造。而依据步行街功能注重点的不同,可以把步行街分成以商业社会功能的商业步行街、以休闲和娱乐功能为主的旅游休闲步行街、居民小区中所形成的社区、生活步行街、其他特色步行街等。2.3.1以商业为主要目的商业步行街追求商业利润的最大化是这类型不行街建立的主要原因。为了吸引消费者在步行街可以长时间的停留,通常在步行街中都有吸引目光的景观、有漂亮的瓷砖路面以及椅凳等公共设施。传统的商业步行街是经过长期的商业活动图2-5上海南京路步行街而形成,通常在城市中央地带,代表了图片来源:Internet一个城市的演变历程,具有丰厚的文化特性。同时传统步行街也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城市的繁荣程度,具有该城市的唯一性和不可再生性,是一个城市旅游、商业和文化资源等的重要名片。7步行街Buxingjie-城市与城市化-百科全书14\n(图2-5)特色商业步行街具备三大特点:a、突出专业商品特点,经营专业商品的店铺在特色商业街里能够占到50%;b、突出民族和民俗特色;c、具有休闲、风情8特点。如北京南城马连道的茶业一条街,合肥市宁国路的龙虾美食一条街(图2-6),武汉的家具一条街,杭州的丝绸城,以及散落在各地的很多美食酒吧一条街等。室内步行街由于其处于封闭的空间图2-6合肥市宁国路龙虾一条街图片来源:作者拍摄内,而避免了自然天气的影响,使得人们在这里有个安逸舒服的购物环境。室内步行街一般都是集合了玩乐、游览、休闲、购物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庞大建筑结构,里面饰以各种优美的景观和柔和的灯光,使身处其间的人们可以很舒心的享受里面的时光(图2-7)。室内步行街完善的设施以及巨大的空间为人们各种活动都提供了条件,比如百货商场、图2-7万达室内广场品牌专卖店、酒吧、健身房、电影院、图片来源:Internet肯德基等快餐店、商务活动室等等。大型商业中心以及地下商业街都在室内山野步行街的范围之内。室内步行街在今年来发展如此迅速,是有其独特的优势:第一,可以免受外面不良天气的侵扰;第二室内购物对于消费者有特殊的吸引力;第三,地下步行街拓展了原本就不足的城市空间;第四,为步行街购物模式增加了商业空间。2.3.2以休闲、娱乐为主要目的的旅游休闲步行街以休闲、娱乐为主要目的的旅游休闲步行街,购物功能就只占这类步行街功能的一小部分了。取而代之的是人们追求放松、娱乐休息的一个安逸之处,在这里人们可以自由自在的放松。旅游观光休闲街一般存在于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城市中,包括一些图2-8北京琉璃厂古城和古镇,如北京的琉璃厂(图2-8)、图片来源:作者拍摄:8商业街研究报告-107页-百度文库15图片来源:作者拍摄\n安徽省屯溪的老街、上海新天地等,或者是出于旅游目的专门修建的步行街,如:奥地利第二大城市萨尔茨堡的步行区、意大利的水城威尼斯、巴塞罗那著名的"兰波拉"大道等。这类步行街应融合其所在城市的历史文化资源来建立。所以此类步行街拥有先天独厚的旅游、观光和休闲等社会功能。2.3.3居民小区中所形成的社区、生活步行街这类步行街依据于这一小片区域居民的生活、娱乐以及购物等方面的需要而发展起来,所以它不和商业步行街一样处于城市中央地带。它可能出现在一居民小区内或若干个小区的交接点,其功能可多元化,休闲娱乐或购物,或两者的结合,依据人们的需求而发展。在上述几类步行街中,生活步行街是和人们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一种,它浓缩了人们生活中的消费和玩乐时光。(图2-9)图2-9碧桂园住宅小区图片来源:Internet社区步行街的目标人群基本上时不变的,就是小区内的居民,所以社区步行街的规模和居民人口要相符合。这类社区步行街的商店茶馆,通常都是简单朴素但不失特色,为这小区的固定消费者提供舒适安逸的购物或休憩场所。2.3.4其他特色步行街在步行街景观设计时,我们要充分考虑它作为唯一性的存在,需要突出形态上的艺术个性风格。对于构成步行街街景各个景观单元,要从其社会功能和自身特点为切入点,融入该地区的历史文化特色、审美情趣和生活风尚等元素,并充分展现出对图2-10上海田子坊人本的注重,比如上海的田子坊(图2-10)。。建图片来源:Internet立科学的步行街交通体系,同时开发新的空间形式,丰富其景观内容,充分考虑对人精神及感官上对于步行街的体验,把城市“名片”和“客厅”更好地展现给市民和游客。16\n图2-1根据活动特征的步行空间分类与景观影响元素关系对比表(作者自绘)步行空间景观行为受景观影人的活动特征景观影响元素类型举例响程度属于商业活动场所建筑立面南京路步行街以步行交通需求为主,道路铺装商业步行街汉正街中度满足人们购物需求。设施小品万达广场户外广告属于自发性活动北京琉璃厂街道特色旅游休闲步以满足组织游人游览合肥屯溪老街建筑形态中度行街休闲的行为需求。苏州平江路户外广告属于必要性活动植物居民社区生碧桂园小区以满足各功能间的日休憩设施轻度活步行街常活动步行交通需求。小品兼属自发性与社会性地域特征活动文化特色其他特色步上海田子坊以容纳行人交流散心、植物配置重度行街成都宽窄巷子游憩等多样性城市公建筑形态共生活为主满足人们公共设施丰富生活的精神需求。17\n第三章我国城市步行街景观中存在的问题现今,在规划步行街景观过程时,由于城市的文化和历史要素很好的展现了城市特色,甲方和设计师对它们表现了很大的关注,并努力的将它们挖掘出来,使其与街道景致的设计相融合。这其中出现了很多杰出的作品,然而很多问题也随之产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深层次历史文化内涵挖掘与表达不强在千城一面的现代城市规划中,步行街的景观设计也渐渐脱离了原有的规划蓝图,导致几乎所有城市的街道景观大同小异的后果。所以,设计师在对其进行设计和规划的过错中,有必要将每个成色的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进行深入的挖掘。目前大多数城市步行街的设计中,仅仅是通过雕塑,文化墙等表象的有形的可视的物体来去传达一个城市的地域特征,缺乏更深层次的历史表达和挖掘。比如安徽临泉县的姜子牙广场,就用了一个巨大的姜子图3-1姜子牙广场牙雕塑来去展现姜子牙的故里。(图3-1)图片来源:Internet3.2忽视时代文化精神城市街道是为现代民众而服务的,因此在设计景观时,要将特有的时代文化特征融入其中,使其顺应现阶段人们的审美视角,不仅要满足现代人对于物质的追求,也要满足人们的精神追求。眼下,为了展现当地历史文化,在规划城市街道景观的时候,部分设计师疏于展现时代精神,却受限于传统形式而固执地追逐历史感,但大多数的人并不会欣赏、接受这一类景观。就像多个地方兴起的“明清一条街”或是“唐宋一条街”,其实与当地人文、历史精神显得有很大的隔阂。图3-2平遥古城明清一条街(图3-2)图片来源:Internet3.3文化经典的堆砌一个城市的特征首先由它的历史和文化所展现,所以表达城市特征的主要方式是将景观设计与历史文化相融合。漫长的历史进程使得城市拥有源远流长的文化,总体来讲,越是古老的城市,就有越丰富的历史文化。为了展现城市18\n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文化,在面对它们的时候,很多的设计师认为必须将其完全囊括于城市景观里面。譬如设计师在设计德阳市的族湖滨水街道景观的时候,将孔子文化区、古蜀道、三星堆和蜀汉历史这四个文化景区分成36个景点,并且使用历史文化作为主题,但这样用历史文化堆积的方式使人感觉又多又乱。3.4人文关怀的缺失来自美国的社会学家马斯洛于1954年将人的需求划分为5个等级,把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分成五个层次,即生理的需耍、安全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9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他在著作《动机与个性》中提出的。人有以下基本生活需求:衣、食、住、行以及这些基本生活条件的保障需要和人身安全保障的需求。而除了这些物质和生活需求之外我们的心里需求也是必不可少的生活要素。比如我们的宗教信仰、社会地位、经济收入、文化程度、教育素质等等。此外,除了我们一般人群的需求外,我们还要考虑到老人、孩子、残障人群的生活和心理需求。人们建造城市,对城市街道加以利用和鉴赏,因此人同时也作为街道的主体往返于街道中,并在这里或聊天、或漫步、或休息,让街道富有活力。所以说街道伴随着人的存在而具有实际意义。例如古罗马庞贝古城,千年来无人定居,即使现今仍保存完好,但也仅仅是让人游玩的空城,去那里只能够旅行或考古而已。因此人才是街道存有实际意义的关键性因素。基于这一点考虑,欲建造出充满生机的城市,我们必须在设计规划街道空间的时候,将人类生活作为主导,重点考虑人的实际需要和感受,将人作为第一要素,最后将这些结合到一起。现代化的城市建设缺少对人们实际生活和心理需要等方面的思考,不把城市看作一个公共空间,反而更加看重城市交通的现代化,将其看作一个个实际的工程,造成城市街道沦落为一个人情冷淡的、没有生机和活力且难看的堆砌体。所以,设计街道景观的关键一点便是使其更加的人性化,体现出对人的关爱,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供最美好的空间,让人们可以进行各种社会交往活动。3.5表现形式单一城市步行街景观设计中,表现形式过于单图3-3表现形式过于单一一,很多设计师规划师在设计的时候只是一味图片来源:Internet9《动机与个性》,马斯洛,195419\n地融合传统文化的图样、要素或符号,并且仅仅表象的展示出来,而无法多样化的挖掘和利用深藏于不同文化中的精髓,同时缺少对地域文化的深入研究,导致一些城市街道景观的规划设计缺少文化底蕴,在设计细节上由于缺乏理性分析亦不能满足人们对地域文化的实际需求。(图3-3)20\n第四章地域文化与步行街景观的关系4.1地域文化的历史演进自从18世纪50年代以后在英国兴起的风景画造园活动以来,地域主义逐渐产生和发展。它有着深刻的历史意义,而不是一个新的思潮。地域主义在早期指的是浪漫地域主义,从文化层次映射出当时人们打破腐朽的贵族统治的政治潮流。此时的地域主义其实是对过去的、历史的建筑的发展,人们从中实现了一种幻想中的对历史的参与。虽然这类19世纪产生的以地域和民族为根基的地域主义已经成为历史,但以它为理念的建筑依然时常出现。除去表现手段略为散乱,这样的建筑价值观不失为争取和凸显个性、具有单一民族化的情感体现。21世纪的核心和敏感问题“全球化”形成了当代文化的强势语境。在建筑领域,全球化使得新的建筑方式、思想和派别流传开来,也为欠发达国家提供了高科技的建筑原料和技术,并且使得世界各地间的不同文化开始交融。全球化的结果是各地文化融合在一起,成为新的全球文化,并渐渐泯没不同的地域文化,最终使得“国际性”代替民族性。由地区文化所代表的城市地域特色和个性最终会消散在历史中。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建筑工作者和研究人员发现,城市中那种传统的、宜人的、具有个性体现的环境和理念正渐渐消亡,而城市面貌越来越走向千篇一律,历史文化出现了断层。传统的文化和审美已经不再是发展城市街景的重点,取而代之的是科学技术和经济状况。商业逐渐的代替了文化。人们逐渐陷入如同KFC之类的消费环境,造成过去幽静、闲适的生活逐渐被千篇一律的商业街景所取代。在这种情况下,地域性问题便重新树立在人们眼前,承担了新的历史使命。4.2地域文化在城市步行街景观中的表现形式4.2.1自然环境(地形与气候)因地制宜原本就是各地人民建设资金生活环境的普遍原则之一。每个建筑都要在其特定的地理环境上建造。所以建筑的一个重要特性即地域性。地域性在城市街道和建筑中首先指的是自然环境的地域性,即当地包括气候、地理条件、生态环境等在内的各种自然条件,而自然条件也极大的影响着城市街道的建造。总的来说,地域性就是最终产品的生产与产品的使用一般都在消费的地点上进行,房屋一经建造出来就不能移动,形成相对稳定的居住环境,这一环境又具有渐变和发展的特征。(图4-1)21\n图4-1自然地理环境图片来源:Internet步行街的一个最直接的作用即作为城市建设的基本载体存在的,因此必然要受到大自然的直接制约和影响。虽然科技进步,我们已经在某些方面获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不过,作为地球的孩子,我们无法使自然环境完全朝着预想的方向转变。人类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开始主动的对环境进行探索与改造,而不是像过去那样被动的接受或者对环境变化无动于衷。可是,一旦盲目的通过设计去改变原有的地理地貌,或者在设计过程中不去关注原有的地区特征,便会出现千城一面的后果。各个城市的街道、建筑、景观设施等等看起来越来越相似。因此,谨慎的参考当地的自然特征和文化差异就变的更为重要。比如上海北京深圳是属于沿海城市,经济相对比较发达,其步行街设计除了考虑到建筑景观之外还应该考虑到大都市的消费理念。还有一些城市比如青海、西藏、内蒙古等地属于少数民族或者宗教圣地,而且属于高原的地理环境。其步行街设计必须依照当地的地理地貌,风俗民情来去设计。因此,在城市步行街景观设计过程中,由于地域性等地区特有因素的存在,一个日益重要的问题便是如果利用各地不同的自然环境,探索出地域特色的设计方法或思想,使地域性更加有力的促进地区街道风格的发展。(图4-2)自然因素包括:地形、地貌、植被、气候、生态,海洋或河岸、平原或山区、沼泽或沙漠等等,在这些条图4-2特殊地形造就了山东威海的刘公岛件中,最为重要的是地理环境和气候图片来源:Internet特点这两方面因素。22\n4.2.2地域民俗(民族性与民俗性)地域民俗的意义是城市步行街道的民族特性和风俗特点。设计规划城市街道景观时,所谓民族性就是认同感和符号的表达,而恋乡请假和乡土情怀则是民俗性的体现。同时,步行街街道所在的民风民俗和人们的生活习惯也是地域民俗的一种体现。(图4-3)地域民俗是地方的,乡土的,宗教的,是一直神圣与民俗的交融,在现代城市步行街景观设计中,这样的地域性特点显得十分明显。地域民俗是指特定地区人们所幻想的渴望达到的生活模式,它受特定价值观所指导,是一种在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活动以获得实际需求的行为模式。不同的建筑形式、不同的空间设计,展现了人们多种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而这些又将反过来影响对空间及不同空间的联系。城市步行街是民族和地域特定人群对于街道、建筑、构筑物及景观等形式的认识和体现,体现着当地人们的文化、历史、信仰等等。自然与人文环境对和街道建设息息相关。不同的地域特色由其各自的建筑特点与街道景观设计所展现。因此,城市步行街景观设计代表着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意志图4-3西藏大昭寺广场理念,代表着当地的意识形态特点,物化的意识图片来源:Internet体现。民族性和民俗性已经融入到城市街道景观的设计之中,它们是最能展现地域特性的要素,其地域性不仅体现在建筑形式上,还包括其色彩、样式、材料及内涵,还有建造空间的外观与尺度等。4.2.3地域历史文脉(隐性秩序与精神)地域历史文脉的探讨和研究对相对于地域性又更深了一个层次,不仅仅是从时间上继承了地域性,更体现了一个地区的文化内涵,它是城市步行街景观设计中的隐性的秩序和精神。城市生活的种种演绎和过程我们称之为历史,而这种演绎在设计步行街景观时体现在对于传统东西的回忆和再现。另一方面,对城市街道景观进行总体和细节方面的设计时,文脉则起到了关联各要素的作用,实现整体和局部设计的沟通。而建筑与建筑之间、建筑与周边环境之间、建筑与街道之间以及街道与地区传统文化和历史之间的联系是这种内部关联的具体表现形式。它们相互作用,共同体现着一个城市的历史脉络。同时,地域历史文脉是一个城市赖以生存的背景,是与城市内在本质相辅相成。因此,对于地域历史文脉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的认识当地的地域民俗,促进建筑和步行街道以及周围景观设施的明确性,同时增强城市步行街景观的隐形地域23\n特征。地域历史文脉有显性和隐形两种形态存在,其中人、地、物为显性形态,而政治、历史、文化、风俗、心理行为等等对城市的形成于发展有着潜在的深刻影响的因素则为隐性形态。显性形态中的人是指人们在城市中的生活以及生活方式。地,是指人类活动的空间,也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公共场所,这种空间的存在是城市中最具特色和感染力的。物,是指空间的构成要素,比如建筑、路灯、树池等等每一个可见的元素。隐性形态则通过对人在社会环境中日常行为的研究,以人的文化素质和思想为起点,进行规划设计城市景观。诺伯格·舒尔茨有一句名言:建筑师的目的即设计建造出有意境的空间,帮助人生活居住。而设计城市街道景观亦然。在物质层面上,城市街道即特定的多个有内在联系的“空间”的有机组合,一旦其中的历史文化背景、社会环境、人的日常行为和地域性等因素相融合时,这种空间就有了实际的文脉意义,它同时也就代表了城市。因此说,任何的历史文脉,都透露出在设计规划城市街道景观时的地域特征。4.2.4地域场所(认同感与人文关怀)我们所指的场所是由具有物质的本质、形态、质感及颜色的具体的物所组成的一个整体。这些物的总和决定了一种“环境的特性”,亦即场所的本质。一般而言,场所都会具有一种特性或气氛。因此,场所是定性的、整体的现象,不能够约简其任何特质,诸如空间关系,而不丧失其具体的本性。日常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不同的行为需求是以令人满意的方式在不同的环境中发生的。因此城镇与住宅包含了大量的特殊场所,当前的建筑和规划理论很自然地便将此事实纳入图4-4室内商业步行场所图片来源:Internet考虑。不过到目前为止,对这个问题的处理都太抽象化。以历史的眼光看待,场所的结构有以下两个特征,即发展性和稳定性。它伴随场所发展而改变,同时又保持自身的稳定性。发展性源于历史的发展,由历史所推动。稳定性则维持了人们基本生活,也保障了场所顺利、健康的发展,并通过过去的空间和场所特征的发展而延续。站在历史的角度看,场所的变化存在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积极的变化是时代特征发展的体现,能够用新的手段去展现场所的精神;消极的变化却由于人们忘记了场所精神所导致,可能造成场所结构的损坏和精神的遗失。24\n场所精神同样体现在两个方面,即结构概念和意义概念,它们相辅相成。结构概念即有形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意义概念是指各事物之间内部关联。而我们所谓的“意义”,就是透过各种“事物”相互作用而体现。这里所谓的“事物”,则是聚集在一起并且能够为人所认识的物体,而不是某一类特定的可以用来消耗或者使用的物体。场所伴随着历史而诞生和发展进步。场所的发展可以使其结构和精神得到更好的充实,然而,并不是说历史的发展以及环境的改变就一定会导致场所的发展。但人的存在及意义却与场所发展的快慢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在新环境中展现与解释传统的场所精神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活动,也是在环境发展过程中一项具有创造力的行为。因此说,弘扬和尊重场所精神是积极参与历史精神的体现,而与固步自封和墨守陈规有着天壤之别。人们通过参与历史而体现了自身的价值,拥有了历史感,这才是场所最积极的意义和最终的目标。4.3地域文化在城市步行街景观中的设计语言表达4.3.1单一与多元的空间整合我们可以将被某一种类型的植物,按其不同的大小形状有机的结合起来而形成的单一植物的格局的变化,我们称这样的景观空间为单一景观空间。而多元景观则是指各个板块不同景观要素相互组合互动的一种多样性空间。在城市步行街景观设计过程中我们可以在挖掘地域文化的同时增强单一空间与多元空间的交叉互动,可使得整个街道空间更富有层次感,各个节点之间的关系也更频繁活跃。当一个街道空间的物质形态层次丰富具有地方特色时,其社交形态一般比较活跃,同时呈现出较为开放、积极的生活形态,而当一个街道空间的物质形态层次单一、无特色时,其社交形态就比较贫乏,同时生活形态也趋于封闭、单调。4.3.2传统元素与现代时尚的共存为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我们将传统文化的神韵融入到现代城市步行街景观设计中,并使得这一传统文化得以延续与传承,让传统活到现在。我国的传统空间是景致与情感相互融合的产物,包含着高度的审美情趣,体现出景观环境艺术的层次感。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的延续得益于现代城市与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包含古今又不图4-5成都宽窄巷子入口拘泥与过去,同时彰显个性。例如成都图片来源:Internet25\n的宽窄巷子入口采用现代时尚的连排景墙造型青灰色贴面砖简洁又大方,春节期间配合传统的彩色灯笼装饰,将现代时尚气息与传统的古典色彩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完美演绎了成都古城的历史肌理。(图4-5)在对现代商业空间进行规划设计的时候,可以从现代元素中融入传统文化。但我们不是要将呆板的、糟粕的东西融入进来,而是取其精华,并进行加工。我们不能一味地追寻传统而摒弃现代元素,而是要敢于去创新,敢于探索,重新对传统的东西进行整理、设计,继承其精华部分,使得创造出来的东西既充满现代气息,又含有传统风格,做到融会贯通,体现出中国特有的优良传统和文化特色。在设计过程中,要注重“神似”,而不能仅仅拘泥于外在的形象。同时必须以美学为基础,通过现代语言去延续传统历史文化,将现代与传统相结合,设计出高水准高质量的现代街道景观。4.3.3人的行为与环境的交叉互动城市步行街的建立是为了满足人的行为需求,因此步行街环境景观的设计也和人的行为模式有着必要的联系。人在步行街中除了最基本的购物行为外的其他行为模式还图4-6长沙步行街上行人与雕塑互动图片来源:Internet有休息、观赏、饮食、交往、娱乐等等。因此步行街景观环境设计的功能扩展就需要充分考虑到人的行为。比如平整是铺装路面宽阔通畅,便于人们徜徉其中,街道中的各种雕塑小品又可以丰富步行其间的“情趣”,零散的一些街头展览和演出,把步行与观赏的乐趣融为一体„„这些细节化的空间处理,只有这样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步行街景观的人性化设计。(图4-6)4.4地域文化对于步行街景观研究的价值4.4.1展示步行街景观特色,弘扬城市文化一个城市的文化代表着其历史沉淀,无时无刻的不影响着人们的日常行为和思想理念,它已经融合在整个社会之中。城市街道不但为人们的生活、娱乐提供了方便,并且由于它是面向社会的公共服务场所,它还代表着一个城市优秀的历史文化,展现了新时代的社会特征和文明风范。优秀的历史文化是一个城市宝贵的物质精神遗产,代表着城市悠久的历史,可以极大的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同时有助于人们陶冶情操,帮助整个社会文化素质及思想道德的提高,有着强大的感染力、凝聚力和号召力。同时,在很多城市都有各种来源于历史文化的景观,它们或铺在地面上,或立于墙上,有很多的表现26\n形式,对于现代人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弘扬了城市文化,是人们对传统优秀历史文化的合理利用,展现了历史要素的积极作用。例如成都宽窄巷子里恺庐的宅院其门头很有特色(图4-7)。恺庐早年的主人百年前留洋归来,把自家院门砌成了带有“洋味”的凸起的拱形宅门,据说蒋介石到成都时曾来过这里,1949年刘文辉就是在此宅给解放军发来降电。宅院一直保存至今,在弘扬成都历史文化的同时很好的保护了原有建筑,展示了宽窄巷子古朴的街道特征。4.4.2符合人们的怀旧理念工业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丰厚的物质财富,同时极大的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城市建设也迅速发展,各种现代化高楼林立,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人类社会从此迈向了新的发展时代。从此城图4-7宽窄巷子里恺庐的宅院市生活更加紧凑,人们对未来充满了期待。然而图片来源:作者拍摄回首过去,人们却感觉到历史在一步步的被遗忘。为了寻找曾经的精神财富,人们逐渐意识到历史积淀的作用,努力发掘和保存过去的历史遗迹。对城市街道的规划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社会各方面的现状,它囊括了整个社会的各种细节,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息息相关。例如温州市商业繁华的五马街,就寄托着人们对温州历史文化的怀念,它是人们重视历史、怀念过去传统文化的一个代表。成都宽窄巷子里的一些浮雕,在建筑成群的今天,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历史图4-8宽窄巷子里的怀旧浮雕一一被呈现在眼前,当曾经的记忆再次被勾图片来源:Internet起,彷如一部影片在身边慢慢放送。(图4-8)4.4.3为步行街景观提供素材城市拥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与文化,设计师可以在其中获得很多创作的灵感,同时能够得到很多设计的方案与材料。例如设计江阴市步行街景致的时候,设计师就从江阴市漫长的学政衙署历史中取得了设计灵感和创作理念。在设计上海船厂图4-9上海船厂滨江路保留原有船舶元素滨江路的景观时,设计师就把滑道、起重图片来源:作者拍摄27\n机、船坞和铁轨等元素从船厂丰富的历史文化要素中提取出来,使这个项目的景观具有独创性和标志性(图4-9)。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市拥有大片的森林,很多人移民至此,通过木材发展经济,美国人玛莎施瓦兹Mm-thaSchwaltz利用当地的花草树木作为素材,并在城市发展历程中得到灵感,从而实现了该市联邦法院街道节点的设计。4.4.4增加城市的文化内涵作为人类历史进程发展的产物,城市景观展示出人们对于文化内涵的探索,它是一种文化现象,同时也是千百年来人类智慧的结晶。为了使城市建设更好的体现文化与历史的内涵,可以将其历史文化要素融合到城市街道的规划设计之中,因为城市文化底蕴通过其历史展现出来。城市景观的文化内涵存图4-10沿河而建的凤凰古城图片来源:作者拍摄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城市景观可以模仿重建,但其蕴含的内涵却不可复制,城市的历史文化是特定地域唯一的产物,具有地域性。只有赋予景观以深刻的文化内涵,使其真正的从属于特定的城市历史文化,才能让景观真正的展现活力,带来心灵上的安慰。就如湖南湘西的凤凰古城(图4-10)。28\n第五章地域文化视角下的城市步行街景观的整体性研究5.1地域文化视角下的城市步行街景观的设计原则站在城市独特生活的视角上探究所在地的特有景观,主要是街道景观,出发点应该放在城市生活与实体景观是否和谐上。而树立代表当地特色的有明显区别于其他地方的街道形象,使城市居民在文化、认知与审美方面的诉求得到满足则是从行为心理方面进行的试探。经济学家对于富有城市特色的街道景观应该把塑造有时代特征的街道形象当做重点。现代的城市街道景观建设,面临着诸多的问题,主要是由商业性的城市建设造成的,所以抛开各种不应当的不良影响,结合实际,采用恰当的建设方案,推进城市街道景观的良性发展。5.1.1人本原则设计师不愧是城市建设的灵魂,以景观设计为依托,以他们的作品塑造一个城市的人文景观,影响着人们的文化价值取向。根据特定城市的生活群体,设计出大多数人感兴趣的景观是设计者的根本出发点,而这也恰恰是评定一个作品成不成功的关键。具体来说就是根据设计而建造的街道景观能否满足当地居民户外生活的需求。在对作品艺术性的追求方面,理应倾向于设计那种符合大众潮流的景观,而不能让个人的喜好凌驾于主流人群之上。依据上述观点,以人为本的设计符合人类思想行为的作品是各个城市景观设计师应该遵循的原则。5.1.2地域原则区别一个城市与其他城市的外在因素有两个,第一是地域性的,即城市所在地的自然环境造成的;第二就是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引起的,主要是由于城市设计理念与方案形成的差异。根据国家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与地方特色的政策,各个地方的城市特色必须予以保留,这些特色是融合了当地历史、人文以及气候背景的,集中反映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理念,所以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要高度重视这方面,这是一个城市特色的灵魂。一个城市街道景观建设直接折射出这个城市的很多内在东西,比如说该城市的文化氛围、城市居民的价值取向与人文情怀,集中体现着城市的那股精气神,当然也是地方特色的一个体现。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说,街道景观的设计也能反映当地的经济繁荣程度。由于城市街道景观是一个开放性的空间,与城市主道相联系,这又使得其成为了城市宣传的一个强大阵地。综上所述,对城市建设过程中城市特色的保护是非常重要的。5.1.3人文历史原则众所周知,但凡有点年代的城市都是具有一定的人文历史背景,当然凡事都有例外,现在正在进行的人工填海造城运动就是没有历史内涵的。一个城市29\n是众多街道景观的载体,如城市的总体格调、空间布局、特有的符号和居民的生活特色,这些透射出来的人文气息正是这个城市历史文化的积淀。这些外在的表象,从根本上来说是与当地居民的文化价值取向、地域文化特色相一致的,这也不难解释各个城市的居民对自己所在城市的高度认同感,因为这些景观正是他们的对已往的想念与对当地文化的习惯。从现实情况出发,在尊重人文历史遗产的前提下进行城市建设,并对当地的历史文化就行研究和传承。秉着扬善弃恶的原则,对城市的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研究,比如城市的变迁、传统文化、居民信仰与生活习惯,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适当的处理,并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作为宣称城市特色文化的元素,定能使得城市品位得到提升,让市民觉得更有历史底蕴更有历史文化气息,这是新型文化建设应该遵循的一个方向。5.1.4整体原则由于历史原因或其他原因,同一个城市的各种建筑呈现的杂乱无章,说到实处,这应该是多次规划、多次建设而造成的,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各个不同年代的建筑物形态。这一既定状态已经无法改变,对于现代的建设者来说,只有从整体出发,在各种形式建筑物并存的情况下,把握大局,使得各式建筑物相互协调,错落有致。这一过程中我们主要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一个城市街道景观的设计要有整体规划,即所谓的全盘考虑,因为城市是一个三维立体空间,所以对空间形态的变化要重视,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城市原有的个性和特征。目前,对于这方面的研究要朝着细致化的方向发展,努力打造一个井然有序的街道布局。第二,要突出城市的个性,使得街道景观建设落实到每一个小环境中,而同时这些小环境又有其相同的地方,都是以塑造个性化的城市形象为宗旨的。其实,在同一个城市的每条街道上体系出的景观特点都是有一定的相似性,城市居民有着同样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这也是城市整体样貌的体现。由以上分析可知,在街道景观建设中,我们应该处理好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处理好小品景观的设计;另外,变化的城市我们要有变化的建设方案与之相适应,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5.1.5发展持续性原则在可持续发展概念深入人心的今天,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也日益被重视,而步行街景观建设的可持续性则是城市发展可持续性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一个城市步行街景观建设的评价可以从很多方面进行考虑。譬如,建造和维护运行是否绿色环保高效、城市的整体功能是否得到延拓、对城市的布局以及城市的整体格调是否起到提升作用,另外还有对生态与生活环境是否有不良影响。为了提升城市的品味,使得城市景观能得到更多居民的认可和享受,在城市街道景观建设实施过程中,我们应该在规划与筹备过程中做足准备,这也是贯彻30\n落实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5.2基于地域文化的街道景观设计思路5.2.1建筑对地域文化的描述建筑对于地域文化的描述指基于不同的人文历史环境以及自然要素使得建筑风格多种多样,所以说文脉对建筑这一方面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西方学者对于这方面的理解也很深刻,法国的勒•柯布西耶在他的建筑学著作中提到:“构成我们现实生活的那些多方面的因素——经济的、社会的、工业的、政治的、文化的、宗教的等等都会强制我们去发展,不管愿意与否,都在表现我们自己的文化,恰恰因为我们是生活在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建筑师,我们的所作所为、或好或坏、或因循或创造,基本上都是文化的罗网对我们施加影响的结果。”10勒•柯布西耶这一观点的正确与否早已得到事实的验证,一些优秀的作品,当然包括国内和国外的,比如法国古典的圣母院、澳大利亚造型优美的悉尼歌剧院、中国苏州园林等作品,都是对当地的地域特征和历史文脉作出了很好的归纳和融合。其实,塑造城市独特的景观风貌,那些具有历史意义场所中的建筑语言,建筑中使用的符号,建筑的细部,建筑的材质,建筑的色彩等,恰恰与隐藏在全体市民心中的,驾驭其行为并产生地域文化认同的社会价值观相吻合。因此容易引起市民的共鸣,能唤起市民对过去的回忆,产生文化认同图5-1浙江安化的茶马古道11感。正因为这些细节之处体现图片来源:Internet着整座城市的精神风貌,所以建筑物本身的选材与配色都要以弘扬当地特色文化为基础,在建筑物造型一定的情况下,力求色彩同材料配给的完美结合。浙江安化的茶马古道,两侧建筑材质都是实木的,沐浴风雨的木质材料,传承古老的房屋结构,表达着它对历史的一种理解(图5—1)。苏州很多步行街道的一个特色是以青石砖铺路,青瓦白墙的建筑风格。直至现在苏州市区一些古老的街道仍然可以看到这种别具一格的建筑样式,当然时代的发展也赋予了这些建筑一些新的内涵。这些细节主要表现在屋顶的颜色、10勒.柯布希耶著,吴景祥译,走向新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8711粱雪,肖连望编著.城市空间设计.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3431\n白色墙体的装饰等等,这是在原有的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图5-2)。而在安徽南部的西递宏村,古老的马头墙,精致的木雕门,悠悠的水渠也将人带回到那个令人沉醉的年代„„对比之下,上海凭借着自身的地域特色,发展成为世界性的大城市,它潮流时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面缩影。地标性建筑,如大家熟悉的电视塔、经贸大厦,以及经济聚集地浦图5-2苏州平江路东陆家嘴,这些都是上海现代化的标图片来源:作者拍摄志(图5-3)。作为现代化的大都市,其景观设计必然体现这一前提。5.2.2路面对地域文化的隐喻虽然不同于街道建筑物那般让人能产生瞬时的感觉,街道路面的装饰与风格也体现了一个城市的文脉,尤其是人行路面。在安徽宏村,古镇上那古朴悠久的青石街道,透射出一种自然的祥和,与徽派建筑谐调一致(图5-4)。如果观察够仔细的话,我们会有意外的收获,这次我们看到了当地居民自己用石板雕琢图5-3上海东方明珠图片来源:Internet的所谓下水道井盖!正所谓,管中窥豹,一叶知秋,这些精致的小井盖是这个小镇文化的一个浓缩,充满着对历史的敬意。不止是古朴就能够相容这个小镇的,这个小镇水渠的设计可谓巧夺天工,设计不得不说精妙。镇上的每户村民在自家门口就能使用到干净的河水,提供家用,水渠和镇中心的大湖相贯通,水系与街道相辉映,让人感叹不已。当然,不同的场所,街道路面以及相应的配套装饰又有所不同了,比如靠近寺庙的地方,一些代表宗教信仰的标志会出现在路面上。(图5-4)由安徽宏村的情况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新的认识,即尽量把人工元素融合到街道的设计上来,这样有利于路面和街图5-4安徽西递宏村道附近地域特色的结合,这方面做的比图片来源:Internet32\n较成功的有上海的新天地街道。5.2.3街道小品对地域文化的表达街道小品作为特殊的景观类型,通过空间的合理组织反映出其各自不同的功能分区,另外,它们综合反映出的色彩、质感、尺度以及其使用材料的变化,以及空间的特定意境,常给公众留下深刻的感受。街道小品在连续的景观变化中,常常突出一些景观点的主题,产生跳动的韵律,把有限的空间内容处理得有声有图5-5长沙擦皮鞋铜像雕塑图片来源:Internet色。空间中的韵律节奏是由公共艺术设施自身的形状、色彩、质感等要素的连续、重复的运用,按照一定的规律安排适当的间隔、停顿所表现出来的。例如长沙黄兴步行街上的一连串铜像雕塑,再现一些过去古老的手工艺,将这些形象固化为雕塑,让人们在欣赏的时候也回忆下这些美好时光。著名的长沙步行街上的特色小雕塑特别生动传神,如“擦皮鞋”(图5-5),“打酱油”(图5-6),“炸臭豆腐”图5-8长沙打酱油铜像雕塑(图5-7),“磨剪枪刀”,“理发匠”,“修图片来源:Internet鞋”,这一组手工艺雕塑,这些都是老长沙文化的深刻积淀,当人们购物玩耍经过的时候总会对这些小景观留恋,尤其是那些个家长总会孜孜不倦的给孩子讲述雕塑后面的故事。当然,各种不同文化层次的人们都会接触到一些具有不同审美情情趣的审美观。虽然这种广泛需求并不能被有限的艺术形式所涵盖,但街道小品图5-7长沙炸臭豆腐铜像的选择,在一定意义上是公共艺术设施造型艺图片来源:Internet术对人们感染的结果。5.2.4大众媒介对地域文化的衬托每一条城市街道在城市生活中都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它是我们日常生活包括一系列的户外活动中充满活力的一个空间。而景观便是城市街道的必要构成要素,在我们的户外活动中提供便利。在城市步行街景观设计中,除了景观本身的设计之外,我们也一定要关注所在的步行街道的大众媒介。(图图5-6户外媒介33图片来源:Internet\n5-8)大众媒介包括书面杂志海报、广播电视、电子网络等等,当然在街道文化中广告海报以及电子类媒介是最为常见的。这些媒介广告的出现不仅仅是城市的经济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对于广告媒介而言,它在一座城市街道空间中充当“媒人”,满足不同文化层次以及不同生活群体的各种心理及生活需求。我国现在的城市发展还没有注意到大众媒介在城市建设和美化中的重要性,所以,对大众媒介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具体表现在户外广告做的不够细致,缺乏具体的统筹规划。因此,大众媒介在城市环境景观空间的营造是我国城图5-9上海南京路诺基亚旗舰市广告文化持续发店开业海报展的重要环节,是本图片来源:Internet地区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城市广告文化这一行业发展的基础。(图5-9)成都的宽窄巷子被称为是成都的文化名片和新老成都的情感记忆纽带。由成都本土雕塑家朱成创作的文化墙位于井巷子口,是黑白老照片展示的平面艺术浮雕立体艺术的完美结合,比如三轮车夫挑着土豆在巷子里穿行的照片,土豆被做成立体图5-10成都宽窄巷子里的浮雕的感觉,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同时又营造了具有土豆浮雕传统意义的氛围,很好的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景观文图片来源:Internet化墙当中。(图5-10)5.3塑造地域文化视角下的城市步行街景观的设计手法5.3.1分析历史文化,寻求切入点地域文化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演进过程,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沉淀发展形成了不同的历史文化,使得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历史特色和脉络,这种沉淀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一个城市的历史和时代风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一个城市的历史地位。所以,社会发展水平不会改变历史文化的积淀,只会越来越深刻,焕发新的生命力。许多设计师打着“以人文本”,“继承传统”等口号,但真正又有多少设计很好的体现了人性和历史传统呢。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记载了这座城市的发34\n展历程,是对于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是对历史的探索与研究。对于设计师而言,应该站在一个体现文化传承的高度,努力设计表现传统文化而又赋予街道本身时代的作品,这是时代的必然要求,这样才能避免因思想僵化而设计出一些不合时宜的作品。所以,设计师不能凭借自己个人喜好亦或是少部分人的片面想法来设计,而是应该结合地域人文特点,对于其他地方的一些文化倒是也可以适当借鉴,但绝不能生搬硬套。就整个国家和民族而言,这个就要注意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问题,个性反映了共性,而共性又限制着个性,这就需要设计师协调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考虑。法国著名的卢浮宫金字塔入口的设计是图5-11法国卢浮宫入口1一个成功的案例。(图5-11,图5-12)为图片来源:Internet了保护古典建筑,避免格调上的不一致,入口金字塔采用的材料全部是玻璃的,这种设计方法还融合了现代派的表达手法,使周围新式的建筑物充分的与拿破仑广场外围的当代都市化建筑完美搭配,古典文化与当代大城市形象显现无遗。通过各种手段,在古典与当代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使得人们在欣赏的同时,能感觉到一种自然的过渡,使图5-12法国卢浮宫入口2图片来源:Internet设计不再显得脱离现代城市而孤立,而是在新时代继续散发光芒。这一成功案例背后是设计师本人对设计作品本身的综合考虑,因为金字塔本身就是有着古典元素的一个事物,这与卢浮宫能够达到一个协调的效果。另外就是,新的现代建筑技术又使得这一设计有了时代特征。如此,在保持原有建筑古典神秘色彩的前提下,拉近了人们与卢浮宫这种建筑风格的距离。5.3.2主题空间的地域文化表达在空间布局上把握好整个造型与环境语言,给所需装饰的空间营造一种氛围,这也是使得空间有独特思想的必然选择,是空间设计的关键。确定了步行街景观空间的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后就应该在小处下手,注意中心思想的表达方式等细节性的东西。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考虑到人的心理方面,使得人们在这个步行空间里面能引发自己的某种感触,类似于身临处境的氛围。这就对设计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设计师要关注的不仅仅局限于挖掘和体会人的心理行为和人的生活体验,而且要能够有灵敏的思维,探究到地域文化的潜藏内容。有了这些之后,就应该对这些富含艺术的抽象思维进行整理加工,结合场所本35\n身特点以及这个场所的功能、主题,再次构思,使思想融入场所之中。用场所表达主题,而主题又增加了场所本身的艺术性。其实,地域文化是一个艺术宝库,不乏各种深刻的主题,我们应该加以利用,这些材料可以是上古传说、名人话题等等。5.3.2.1入口空间虽然没有必要为每条街道设置特别的东西来标志其起点和终点,但不可否认的是,较为明显和具有特色的起点和终点,可以使街道在城市中确定自己的位置,方便人们的寻找。作为步行街道的门户,入口空间的设计至关重要。它不仅仅是给步行街锦上添花的作用,也是步行街地域特色的体现,是步行街展示给前来购物的人群的门户和窗口,体现着步行街的开放性和吸引力。作为商业街的一部分,入口空间作为街道的形象有着很强的标志性和领域性。在步行商业街的设计中,常常以物理元素来标明其入口,它们表明了界限的所在,人们在哪里碰面、约会或以它为地标。传统商业步行街常常以牌坊、门楼、交通路障等作为入口标志界定标识。这样的步行街在东方城市多见。如沈阳的中街、南京的夫子庙(图5-13)等等。图5-13南京夫子庙牌坊牌坊的作用除了标志和分界,也成为街图片来源:Internet景的画框,有着我国造园艺术中框景的妙用。西方的商业街多以广场、花园作为其入口,其商业街的性质,标志、过渡借助于街饰要素如雕塑、钟塔、喷泉等来强化空间的意义。室内步行街则常以拱廊端部作为入口标识,通常是将其拱廊漏明形成明显的入口空间,有很强的诱导性。地下商业街的入口则以下沉的庭院或半开敞的下沉式广场作为入口空间的过渡,增加空间的开放性和层次感。入口空间对地域性的营造更多体现在一种标志和界定,也是对整条街区风格的暗示和引导。好的步行街通常有着与街道浑然一体的入口空间设计。5.3.2.2链接空间在城市步行街设计中,尤其是线型的商业步行街,通常会有停顿处。它们不只是交汇处,也可以是小广场或公园、宽敞处或开阔地。这些停顿处被称为街道的节点。在窄小的街道、长街以及曲折的街道上尤为重要。它们作为步行街的锚固点,在步行街的空间序列中起着重要的组织作用。链接空间通常以小型广场的形式在空间向导上起着承接转换的作用。一般位于街道的中部、拐角、道路交叉口等等,多与主要的功能建筑结合设计。从功能意义上讲,它们为人们提供购物,停留或标识的地方。并且为人们提供体36\n息、交谈、娱乐的场所,可使行人作出步行方向和去留的选择。链接空间是人们行进过程中的停驻点,对步行者识别商业环境极为重要。同时也是商业街中各种活动较为密集的区域,其空间形式越有力,给人的印象也越深刻。典型的例子便是弗赖堡步行商业中心区的特色小水渠,这些小水渠过去既是城市的水源,也是污水排放系统。现在它们被重新修整,成了这座城市街道中最具活力的景观。作为一种惯例,这些水渠在街道上呈不对称布置,界定和突出了线形的街道,不断提醒着人们水是这个城市的主题。同时,水增加了城市的乐感和动感,在许多街道它起着隔离人行道和轻轨的作用。弗赖堡的水渠对孩子们来说是一种诱惑和挑战。图5-14弗赖堡的水渠在每一条街上,孩子们都能尽情戏水,图片来源:Internet放小纸船,享受水带来的快乐。(图5-14)5.3.2.3核心空间核心空间是城市步行街景观中空间序列的高潮。一般表现为大型的广场或庭院,由步行街道中主要的功能建筑所围合。这里集中了大量的人流、视线景观与活动,是体憩、交往、观赏、购物、餐饮等融为一体的公共空间。在室内商业步行街中常常表现为垂直联系好几层楼面的垂直和中庭空间。这一公共活动的中心区,除了考虑功能上的分区——休息区、演出区、展示区、文化民俗区、观景区外,在环境设计上更应浓墨重彩地加以刻画。核心空间的个性与色彩直接决定着步行街道的地域性特征。在设计中,核心空间的地域性来自于对传统的继承和设计手法的创新。如重庆的解放碑步行街,其核心空间是位于两条主要的十字交叉的商业步行街民族路和邹容路的交点处的解放碑广场。广场中心为具有历史图5-15重庆的解放碑和纪念意义的重庆解放碑(图5-15)。虽图片来源:Internet然广场四周的建筑在新中国成立后经历了数次的改造和变迁,但位于广场核心的塔碑一直岿然屹立,成为整个步行街区甚至整座城市的标志。如果没有这样一座丰碑,也许今天的解放碑会让很多到这里购物的行人在林立的高层建筑群中迷失前进的方向。这样的核心空间成为整个街区地域性的代表。无论走到那个方位,只要看见了解放碑,你就能清楚地找到自己在整个商业街区中的坐标和方向。37\n除了建筑实体,广场作为核心空间的重要组成元素,也常常扮演着整合与包容的角色。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5.3.3利用符号学隐喻和暗示地域文化所谓符号化,是指我们将平时的经历和感受通过加工、抽象、概括、提取并给于新的意义特征,是我们将各种符号通过联系和归纳的方式,将其赋予新的意义来表述与生活感知相近的意义的过程。“各种有文化内涵的符号体系构成了人类的文明,从本质上来说,将历史文化抽象为符号是人类行为特有的现12象。”是德国著名哲学家恩斯特卡希尔在其学术中的表述。在地域文化视野下是城市步行街景观设计研究中,我们可以利用符号将城市的地域文化赋予一个潜在的意义,通过提取和归纳,将步行街景观看作是城市文化发展的一部分,整个应用过程中,对其所在的历史文脉和地域特色融会贯通,归纳提取,使之更好的为城市景观建设服务。5.3.3.1符号体现宗教文化符号作为宗教文化的载体和表现,反映的是一种虚无和纯粹。在地域性方面更多体现一种精神和隐喻。作为商业建筑,宗教的影响相对较弱,但是在教会盛行的时代,宗教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同宗教产生的商业街氛围明显是不一样的。宗教符号渗透到商业步行街的方方面面,既包含了建筑实体造型,细部构造和图案,也包括图5-16西班牙圣詹姆士朝圣者教堂平面图图片来源:Internet了城市空间的形态及秩序。较为特殊的如伊斯兰教的穹顶和高耸的邦克楼,基督教的十字平面和空间。中世纪的欧洲城镇,商业活动往往围绕教会广场展开,教堂往往成为商业街不同地域性的文化代码。(图5-16)5.3.3.2符号体现民族文化民族性作为地域主义的表现之一。在商业步行街的设计中更多体兰风皤触氍危楼现在对民族语汇和符号的使用上,这是一种较为显性的地域特征。就世界范围而言,首先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使用不同的语言和文字,这些符号对于商业街的地域性创作不言而喻。如果在中国建设一条日本风情街,首先想到的,除了建筑的形式,还有就是日本的文字。其次,符号的民族性还体现在民族的花饰图案中。日本传统商业建筑中,常常使用风车的轮状图案。可以很清晰地12地域文化在室内设计领域的应用研究许振中-《合肥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10-04-0138\n表达出日本的风情。此外,阿拉伯的火焰图腾,印度的曼陀罗,犹太人的大卫之星等等,都是可以在设计中加以考虑的符号。用以区别现代主义的国际风格,在商业街设计中创造地域色彩。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对于民族符号的把握和应用,也有利于步行商业街地域特征的形成。除了宗教和民族,更多的符号来自于不同社会和地区内的风土民情和场所精神。来自于传统生活和历史古迹。较为有代表性的如酒肆的幌子,书院的匾额,又或者拉斯维加斯闪烁的霓虹灯和密密麻麻的大型广告牌而这里我们所说的隐喻和暗示,则是指对城市步行街景观空间思想利用符号化观点的凝练和总结,把人们生活中的经历和体验通过符号化的语言来概括和表述。我们可以用系统的符号来表达文化在空间的具体内涵,依赖对建筑外形、空间结构、色彩等元素的归纳总结来去提取地域的符号元素。这就赋予了地域文化给于空间建筑的生命力。5.3.4现代技术对于地域文化的促进随着科技水平的高速发展,现代技术在城市景观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一些新的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完成以前无法想象的空间环境,使空间变得无限可能,同时也为地域文化的挖掘开辟了更多的可行性途径。以迪拜的“帆船”酒店为例,沙特阿拉伯王子投资将它修建在距离海岸不远的岛屿上面,成功的打造了一座世界级的建筑,也成为阿拉伯的象征性建筑,帆船的造型新颖而独特,突出了该地区的文化特色,而且使得整个酒店造型具有时尚气息。借鉴当代的一些新的观念,我们可以对已经存在很长时间的认识适当做一些新的突破,如果这些新的突破恰好又能和一个城市的历史文脉以及地域特征找到内在的联系,这便是新时代下的新的地域文化的形象表达。就像我们可以把现代设计中的点线面重新定义在地域文化中,可以将现代设计的几何重组与城市当地的地形特色进行有效的结合。这样既可以避免现代极简主义的平庸,又可区别于传统古典主义的繁琐。例如贝聿铭先生的苏州博物馆,用简洁的几个线面结合苏州传统的粉墙黛瓦,虽然方式不同,但却起到异曲同工的效果,使得苏州博物馆看起来既继承了苏州传统的地域风格,又具有时代的气息。总而言之,将现代元素,包括现代技术和现代的一些观念,融入到地域文化当中,这本身就是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5.4地域文化视角下的城市步行街景观的设计意义一条步行街道景观的探究应该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即内涵与外观,而我们视察的角度应该从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因为步行街景观不仅包含着人们在创造它们所体现出来的物质上的文明程度,更重要的是步行街景观是城市内在文化积淀的集中体现,这是从精神文明反面来考虑的。一个城市有没有文化底蕴、有没有精神层面的高度都能在城市街道景观中体现出来,打造地方特色的街道39\n景观具体的意义如下:5.4.1促进城市形象的塑造打造一个良好的城市的形象是现代城市提高城市品位的必然之路。而一个良好的城市形象包含两方面的含义,基于物质层面的以及基于精神层面的。综合来看,城市形象塑造的关键在于在考虑人性化的前提上结合自热环境。在良好的城市形象的熏陶下,城市居民会产生对自己生活城市高度认可,也能自觉加入到保护城市,树立城市形象的行动中来,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素质。一个城市的形象工程建设成功与否事关重大。物质性的的城市外观是一个城市地方特色历史文脉的充分体现,为市民的日常生活提供便捷。而内在的文化内涵则丰富了城市居民的精神需要。两者共同树立了城市的良好形象。硬性设施,如街道景观、功能性公共空间,以及令人舒适的环境都体现了城市的历史文化气息。城市建设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对城市的整体形象进行创新型建设,与时俱进,努力打造一个外观优美而内涵丰富的城市形象。5.4.2促进历史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代社会,一些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城,它们是我国古代文明的载体,而发展经济与保护历史文化在这一方面的形成了一对矛盾。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专家提出了将旧城与新城连贯为一体的发展模式。这一方案的关键环节在于过渡带的发展改造方式,现在的做法是在这一过渡带上投资建设一些公共活动场所,打造一个连接旧城与新城的经济纽带,激活这两个城区经济滞后地区的经济。城市街道的改造与重建很显然就是过渡地带的关键,对于城市街道的处理应该秉着保护加开发的并重的原则,两者兼顾才能达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5.4.3促进高质量的城市生活环境的形成对于街道空间对城市居民的重要意义,很多学者作了这方面的论述。日本学者芦原义信在他的著作《街道美学》中比较了住所与街道空间的关系,他说居民住所只是一个提供吃饭、睡觉、摆设东西的场所,而住所之外的空间才是人们生活的主要场所。由此可见,街道绝不仅仅具有交通层面的含义,它其实是我们日常生活很重要的一个场所。街道空间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能够激发人们的户外活动,同时由于道德的约束,使得人们在这个空间中的某些行为会自觉地进行收敛。所以说,将步行街道的含义拓展为人们生活空间的一部分是一种正确的说法。既然街道不只是作为交通的载体,它还是市民生活的一个场所,所以对街步行街景观空间进行合理的规划,使之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引起市民关注的空间是非常重要的。5.4.4促进旅游资源开发对于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的历史古都来说,旅游业是其支柱产业之一,在为当地居民创造更多工作岗位的同时,也满足了外地游客的旅游需求。尤其是40\n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各中小城市,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无疑是城市发展的一个引擎。而要想在旅游业这方面取得长足进展的话,步行街景观的合理设计规划要放在首要位置,当然步行街景观的内涵文化必须与当地特色文脉相结合,这样也是争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5.5地域文化视角下的城市步行街景观的设计趋势5.5.1功能综合化趋势尽管街道景观设计的形式对于一个城市的形象来说很重要,但是一定不能本末倒置,功能才是应该首先考虑的。时代的发展赋予了街道不一样的含义,街道的内涵也早已经从通道的意义得到进一步拓展,提供交通是一方面,与整个城市的和谐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城市街道景观在过去往往因为规划的不合理,因为那时候缺乏这种意识,造成空间的枯燥、危险,因此对空间的布局多样性应该加以特别重视。在这里,对空间的多样性含义加以说明下,真正意义上的多样性是一个包含多方面的,例如人文历史方面的考虑,还有功能方面的要求。当然功能的全面是一个关键,只有符合功能多样性的需求,城市街道也才能名副其实的成为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地方。另外,提高建筑功能的多样性能够提高建筑本身的效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建筑相对成本,减少了建筑空间,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空间。现在这种模式的大型建筑已经成为城市规划的主流选择,功能齐全,购物、饮食、游玩为一体,成为一个一站式服务中心是城市大型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对城市发展的一个完善,给人们提供了一种便携式的体验模式。这种模式提供便利的同时必然吸引了更多的顾客,但不可避免的是,这种大型化的商业建筑必定会在设计方面遇到更多的难题。建筑功能多样化的方式有很多类型,早期国内盛行商业铺面和市民居住搭配这种模式,之后随着建筑体的不断大型化以及交通设施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如地铁轻轨还有各种地下通道和过街天桥等配套设施,大型功能建筑与城市的联系更加紧密,也越来越满足城市繁荣市民生活充实的一种体现。有的商家为了吸引消费者,在商场内设置了很多的娱乐实施,比如各种健身设备、歌吧、影院等等,在带动商场内部商品销售的同时也促进了餐饮服务的繁荣。目前国内大型的典型的商业建筑航母很多,如上海商城、重庆大都会广场。以重庆大都会广场为例,该综合体总面积约十八万平方米。整体的开发摒弃了原来的内部主道,依赖于综合体内部的几个中厅,营造了热情洋溢的购物气氛。该综合体囊括了多种购物和娱乐设施、现场展览厅、影剧院,旱冰场等,此外写字楼、星级宾馆、车库、会议厅也都分布在大楼里面。融合了综合、多样、集约这三个特点,这种商业发展模式为其经济效益的获得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提高了自身的竞争力。41\n5.5.2交通立体化很明显,现在的城市规划布局已经将交通融入进去,因为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交通的发展。交通设计中必须考虑的是人的要素,即必须考虑人行系统的设计,而购物饮食的消费为主的商业步行街是要加以特别注意的地方。在步行街这种场所里,人与人这种近距离的接触会让他们有更多的交流机会,缓解了人们在这个快节奏生活时代的一些压力。地下铁道系统的完善促进了大城市地铁商业的繁荣,世界范围内都是这个情况。在多年的发展后,很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地下商业街道已经成为重要的商业组成。在这里,以蒙特利尔地下商城为例,由于自然条件极其恶劣,资源匮乏,土地供给也很紧张,这时候城市规划者想到了,把发展空间定位到地下。这一创造性的举动,从根本上解决了当地居民对商店、酒楼、影院数量不足以满足日常活动所需的抱怨。这是一个革命性的改变,简直是一个商业奇迹,这个地下世界无所不有,衣食住行,应有尽有,而且交通便利,严寒也不再成为人们出行的阻碍。很显然,开放程度高的大型建筑体的内部空间已经成为交通发展的必要地盘,是中心城区整体化的一个趋势。有的地区的步行街道体系非常完善,天桥遍布,把很多街区连成一片,对于中心地区来说已经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对于我国来说,保证交通及人行安全的配套天桥及系统已经建立了很多,但是这样一个不完善的系统只是解决了部分的疏散作用,仅仅是缓解了交通压力,整体的步行街道网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建设的发展,人们出行的交通工具数目也日渐增多,私家汽车数目是一个主要增长点,这些因素使得城市交通相对拥挤,中心城区主干道上车流密度增加。因此,在进行城市交通规划的时候必须这些因素考虑进来,交通对于城市形象与各种公共建筑的布局肯定也会带来很大的影响。一个可以预测的,并且在很多地方都已经得到验证的事实是,本世纪的城市将会成为人、车、轻轨、地铁、飞机混合一体的交通网络。5.5.3人性化体验不同于以往的单一追求人在生理上的满足,现在景观设计师的一种共同观点是,一个成功的设计作品要同时满足受众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双重要求。对于生理方面的要求,在科技水平如此发达的当代社会已经基本不存在了。而后者,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对设计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作品设计师要想达到满足人的心理方面的诉求的话,必须深入研究人们潜藏于心底的一些想法,知道受众所希望的一种环境,协调好心理生理双方面的要求。在充分重视人性化的现代社会,在满足人类生理需求的基础上充分关注人类心理上的一些需求已经成为当今时代人权主义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究根结底人才是现代文明社会的主体。故在现代步行街景观设计的优秀作品中,无处不体现着人性化这个元42\n素,这当然也是现代景观设计的一个指导方向。人性化强调宜人,那什么又叫宜人呢?比较全面的说法是把宜人这一概念从两方面来理解。其一,受众在使用方面感觉方便,这就要求对景观空间本身的功能性加以保证,包括一些具体的硬性设施,如空间的大小是否满足使用要求、空间与其他地方的交通是否便利等等。这主要是从空间的硬件方面进行考虑。其二,受众在参与到该空间时的舒适感,这要是是考虑空间所营造的氛围。这方面包括空间能否反映地方特色,是否顾及到人的感觉。在以人为本,一切以人中心的今天,设计师要根据当地居民的需求进行作品设计,体现出对人性的一种关怀,使得空间真正成为一个充满人性魅力的存在。5.5.4空间的室内化随着城市居民户外或出行的要求持续增长,开放大型商业建筑的局部空间渐渐成为步行街的另一种表现方式,因为这些商业建筑都是建在与城市交通联系紧密的关键位置。在保持城市中心区域建筑原貌的同时,对街道进行是室内化改造,各个功能建筑之间可以进行更好的补充与协调,这种模式可以激图5-17上海恒隆广场室内步行街发城市的活力。这种室内化发展模式早图片来源:Internet就存在了,如早期伊朗的伊斯法罕,城内几乎所有的建筑都是紧挨着的院落式构造,城区街道采用封闭式结构,称得上“街道空间室内化”的开山之作。类似的作品还有很多,如米兰的拱廊街,在街道之上覆盖拱项,非常独特而且优美。对于我们国家来说,同样可以在很多城区街道采用城市街道室内化这种手段,丰富建筑类型的同时,也有利于继承和弘扬城市的历史人文与城市特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如上海的恒隆广场(图5-17)。5.5.5形式风格的地域化所谓地域特色,说的具体点就是本地方的一些特有的风俗文化气息。而实际情况是地域、地方与民族的内涵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对于地域化的理解我们应该从广义上来看,它是在特定的地理、气候、人文、历史等环境下形成的与其他地域有区别的一些特点。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地域文化多种多样的国家来说,浓郁的乡土文化气息正是最好的体现。“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等谚语正是地域文化多样性的最好例证。总所周知,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北方广袤的平原、草原、戈壁、沙漠、高原,南方则是山水交融、小溪流水、阶阶梯田,自然环境的多种多样早就了多种多样的独43\n特地域文化,这些地域文化都很好的体现了当地人们在生存过程中的实践,同时也创造出了各种富有特色的建筑环境空间,如湘西南的“吊脚楼”、北京的“四合院”湖南湘西的凤凰古城(图5-18)等等。图5-18沿河而建的凤凰古城图片来源:Internet44\n第六章实例分析6.1上海市南京路步行街上海市南京路步行街位于上海市黄浦区,西起西藏中路,冬至河南中路,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南京路步行街因处在上海这座繁华大都市,其商业性质就变得更为突出是上海市繁荣繁华的标志性步行街区,充分展现了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的形象特色,继承和延续了南京路步行街的历史文脉,以人为本,用现代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促进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城市步行街景观环境。6.1.1建筑对地域文化的描述南京路步行街的两侧建筑是上海市重要的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之一,多年来南京路步行街已经形成其特有的历史风貌,从西藏中路至浙江中路,两侧建筑群是以上海第一百货‘华联商厦、华侨商店和床上用品公司为代表的近代西式商业建筑风貌区。该路段有巴洛克、古典主义、文艺复兴等形式的建筑风格,造型简洁大方,色调朴实,沿街立面基本是以人的尺度来进行设计的,整体建筑风貌统一和谐。浙江中路至河南中路的两侧则多是旧时里弄住宅沿街翻新而成,属于中国传统店面改造,在建筑风格上既保存了西方古典建筑样式,又融合了现代时尚元素,是古典建筑向现代建筑过渡的产物。该路段沿街建筑多为一些特色百年老店,既有丰富活跃的商业气氛,又有百年积淀的特色魅力(图6-1)。图6-1上海南京路建筑6.1.2路面对地域文化的隐喻图片来源:Internet从城市街道的空间构成来看,路面属于我们所研究的基础面空间构成,也就是街道的底面。比如路面、广场、铺装、水面、草地、停车场等等都属于我们研究的范畴。南京路步行街一期工程全长1033米,路宽18-28米,以4.2米的不对称布图6-2上海南京路上的窨井盖图片来源:Internet局形式的“金带”贯穿整条步行街中。整个路面通过“点、线、面”结合的方式,为游人营造出一个舒适、悠闲的路面环境。45\n“点”是指“金带”上的窨井盖(图6-2)。37个窨井盖均是合金铜浇铸,浓缩了上海百余年的城市发展历史。每个窨井盖上都刻有上海开埠以来各个时期代表性的建筑物和构筑物浮雕,而且标注有建造年份,使人民在逛街游览的闲暇之余还能体会到上海的历史文化。图6-3上海南京路“金带”“线”是指“金带”上的印度图片来源:Internet红花岗岩铺装路面。每当夜色降临,“金带”的两侧便会折射出霓虹灯光,流光溢彩(图6-3)。“面”是指“金带”上的广场。南京路步行街有世纪广场和河南路广场,广场中的大面积绿地和铺装,就是我们所指的面。位于南京路以南的世纪广场用地8404平方米广场西侧近400平方米的绿地,使整个空间豁然开朗,既丰富了城市景观,又为行人提供了开阔的绿化休闲场所。同时,世纪广场也是演出、商品展示、大型活动的理想场所(图6-4)。所以说南京路步行街的路面设计,通过点线面的组合,很好的将上海的文化和历史融入到街道空间当中,成为整个步行街景观设计的重要载体。6.1.3街道小品对地域文化的理解在城市步行街景观设计中,我们周围的各种你景观要素如绿地、座椅、雕塑、灯具、水池等等我们的视觉、听觉、触觉去感受和感知的现实存在图6-4上海南京路世纪广场图片来源:Internet都属于我们所研究的实体要素。而南京路步行街中“金带”两旁的景观小品,便是整条街道的灵魂所在。“金带”上的路灯、座椅、雕塑、花坛、服务厅、垃圾桶等等设施的材料和色彩都与“金带”的按铺装保持风格色调一致。另外,在“金带”入口部位的“南京路步行街”的题字碑,更是整个步行街的标志性构筑物。整块碑体为进口抛光意大利罗纳花岗岩,基座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夕阳红花岗岩贴面,正面六个鎏金大字是江泽民总书记题写,背面为中英文照的南京路步行街建设志。46\n此外,“金带”上有“三口之家”“少妇”“母与女”三组铜铸雕塑,均是真人比例写实手法创作,人物造型栩栩如生,更为步行街营造了祥和温馨的氛围。形成了该步行街独特的场所氛围(图6-5)。6.1.4大众媒介对地域文化的衬托上海南京路步行街大众媒介多指户外广告设施。既有传统的路牌、霓虹灯、店面招贴广告,也有现代的LED电子显示屏,这些丰富多彩的广告形式疏落有致,绚丽大气的排列在路的两旁,装点着南京路的流光溢彩与繁华多姿。大众媒介是城市重要的人文景观,是城市景观的特殊构成要素,也是城市精神建设和创新力的重要表现。一个富有创意的优秀广告本身就可以成为都市的一处独特景观吸引人们驻足观赏。比如南京路的可口可乐户外广告,就成为当时轰动一时的都图6-5南京路上的雕塑市景观。图片来源:作者拍摄南京路上国内外各种品牌的广告星罗棋布,从传统的匾牌、招牌、橱窗、竖旗到先到的LED显示屏,电子广告,各种媒体形式在这里共存共生。充分体现了上海“海纳百川”和“与时俱进”的都市精神(图6-6)。6.1.5小结综上所述,无论是建筑、路面还是街道小品、户外广告图6-6南京路上的LED灯箱广告图片来源:Internet都对上海的都市形象有着重要的建构。它们不仅仅体现了上海海纳百川、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都市精神,更塑造着上海的外在形象。上海市民的生活方式、价值取向都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它们引导者人们的观念和流行时尚,丰富着上海的内在精神。因此,城市步行街景观在发展的过程中,要进一步加强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的挖掘,重视地方特有的民俗文化,使其在城市发展中发挥着更积极的作用。47\n6.2苏州市平江路步行街南宋时期,苏州市的城市地图《平江图》上对平江路的标注显目而清晰(图6-7),平江路长一千六百多米,是当时苏州城里水巷的典型代表,也是交通要道。历经八百年风雨的洗礼,平江路依旧延续了之前的风格,河流、街道还是原汁原味,水上交通与街道交通并行,江南水乡的宁静古朴在这里得到很好的诠释。与一街之隔的观前街形成了鲜明对比,不同于观前街的繁华喧闹,这里仿佛一个世外桃源。近几年对平江路进行了部分的修葺,主要针对就老旧的牌坊。古老的苏州水巷,人们通常把住宅建在水道两岸,古朴的建筑风格处处图6-7苏州平江图能够观察到,如木质的窗户,上面雕刻了一些图片来源:Internet小花纹,还有白色的墙壁与青灰色的屋顶,各种颜色的搭配得当。由于年代久远,很多墙面的石灰开始剥落,小草顺势长出来,尤其是各种藤类植物攀爬在墙头,风吹草动,风情独特。这些小民宅与灵动的水道,通过各种色彩的和谐组合,走近小巷如同身临一幅山水画卷之前。图6-8苏州平江路(图6-8)图片来源:作者拍摄虽然在商业化浪潮的冲击下平江路很多房宅被用作歌吧、酒吧、养生会所等娱乐场所,但是古朴的外形却依然得到完好的保留,不仔细观察的话这些经过改造的娱乐场所与民宅没有什么区别。所以,平江路并没有像其他街道那样,没有被商业化气息所充斥。平江路在改造更新的过程中,有许多值得参考和借鉴的成功经验。6.2.1对场地的尊重苏州是个水乡,河道多,桥多,而图6-9苏州平江河平江路是最具苏州街巷特征的典型。他图片来源:作者拍摄中间是平江河,平江路紧傍河的东侧,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