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1.07 KB
- 2022-05-13 09:28:21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ICS65.020.20CCSB61DB11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T1942—2021银杏养护技术规程TechnicalregulationsofmaintenanceforGinkgobiloba2021-12-29发布2022-04-01实施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nDB11/T1942—2021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营养管理...........................................................................15水分管理...........................................................................26土壤管理...........................................................................37整形修剪...........................................................................38种实采收...........................................................................49密度管理...........................................................................510树体管理..........................................................................511复壮..............................................................................512常见病虫害防控....................................................................513档案管理..........................................................................5附录A(资料性)复壮沟和通气管的设置方法..........................................7附录B(资料性)银杏园林常见病害及防控方法........................................8附录C(资料性)银杏园林常见虫害及防控方法........................................9附录D(资料性)银杏日常养护作业台账.............................................11参考文献..........................................................................12I\nDB11/T1942—2021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组织实施。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林业大学、中共中央党校、上梅苑(北京)园林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市圆明园管理处、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北京市黄垡苗圃、景天下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笛东规划设计(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园林绿化工程管理事务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庆卫、肖毅、杨平、李进宇、相娜、钟原、李海燕、李迎春、乔转运、李艳、李镇耀、王香春、段美红、李悦、何立飞、宋振琪、曾郅涵、王静、耿红凯、任安琦、王秀军、李子航、杨希、袁松亭。II\nDB11/T1942—2021银杏养护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银杏的营养管理、水分管理、土壤管理、整形修剪、种实采收、密度管理、树体管理、复壮、常见病虫害防控、档案管理等技术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地区绿地、林地中银杏的养护管理。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8921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CJJ75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82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NY/T1121.22土壤检测第22部分:土壤田间持水量的测定一环刀法DB11/T213城镇绿地养护管理规范DB11/T632古树名木保护复壮技术规程DB11/T672再生水灌溉绿地技术规范DB11/T839行道树栽植与养护管理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4营养管理4.1一般规定4.1.1宜采用监测系统,观测土壤的养分,记录监测数据,有针对性的进行施肥。4.1.2应根据树龄、树木生长状况、天气、土壤条件、肥料种类等情况,确定施肥目的、施肥方式、施肥方法、施肥时间和施肥量。4.1.3施肥应与灌水协同进行。4.2施肥时间4.2.1宜在早春银杏萌芽前施氮肥或氮磷钾复合肥,适当施用菌肥;在9月下旬~10月上旬施腐熟有机肥。4.2.2叶面喷肥应选在晴朗、无风的上午10点前或下午4点后喷施,不应在雨前进行。1\nDB11/T1942—20214.3施肥方式4.3.1硬质铺装的人行道和广场上种植的植株,宜在种植池外沿穴施,施肥深度20cm~30cm,每次施肥宜在不同方向交替进行。4.3.2无铺装绿地或林地的植株,施肥应按下列方法进行:a)规则式种植片林采取行间条状沟施肥。条状沟长度为株距的1/2,宽度为50cm,深度为30cm~50cm,施腐熟有机肥;b)自然式种植片林采取放射状施肥或穴施。放射状施肥沿树冠垂直投影边缘向内挖2~3条放射状沟,沟宽度、深度各为30cm~50cm,沟长度为树冠半径的1/3,施入肥料,施后覆土;穴施在树冠投影外围均匀布点,挖深度30cm~50cm、直径40cm~50cm的穴,施入肥料,施后覆土,每次施肥宜选择不同位置交替进行;c)孤植树采取放射状施肥或打孔施肥。放射状施肥按照4.3.2b)方法进行;打孔施肥可在树冠垂直投影边缘两侧各50cm范围内,打孔深度为30cm~50cm、直径为5cm~10cm,孔间距100cm~150cm,将有机肥、氮磷钾复合肥放入后覆土,胸径小于10cm的植株施肥量为100g~200g,胸径大于等于10cm的植株每增加5cm则增加100g的施肥量。4.3.3不便于土壤施肥的植株,应在夏季进行叶面喷施0.2%~0.3%尿素和磷酸二氢钾。4.3.4有地被植物覆盖地面的植株,应结合地被植物需肥特性进行土壤施肥。4.3.5新栽植株或根系严重损伤的植株,宜采取叶面施肥、树干注射等根外施肥方式。4.3.6叶面喷肥应均匀、全面,尤其是吸收量大的叶背面。4.3.7施肥时宜结合草炭土及蛭石等可提高土壤通气性的材料进行回填,草炭土、蛭石与有机肥体积比为1:1:3。4.4施肥量4.4.1特级养护银杏,1年施肥1次;一级、二级养护的银杏,采取隔年施肥。绿地养护质量分级按照DB11/T213执行。4.4.2依据土壤监测结果和银杏生长状况合理确定施肥量。5水分管理5.1一般规定5.1.1宜监测土壤水分的含量,对节水灌溉的设施应进行灌水时间和灌水量的控制,提高水分管理的科学性和智能化。5.1.2应根据不同季节、气象特点、土壤墒情、银杏的生长发育特点、栽植年限、管理措施等情况,适时适量进行灌水。5.1.3当土壤含水量低于60%田间最大持水量时应及时灌水。土壤田间持水量的测定应按照NY/T1121.22执行。5.1.4应根据道路、绿地状况选择适宜的灌水方式,浇足浇透。5.1.5暴雨后积水24h内无法自动排出时,应及时检查种植地下部是否具有不透水层,并打破不透水层或埋设透水管向外抽水。5.1.6使用再生水进行灌溉时,水质应符合GB/T18921的规定,灌溉措施应按照DB11/T672执行,不应使用含融雪剂的积雪补充土壤水分。5.2灌水时间2\nDB11/T1942—20213月上中旬~4月上旬土壤昼化夜冻时浇返青水,至6月份土壤干旱时应及时充分灌水;11月中下旬入冬前浇封冻水。5.3灌水方式5.3.1穴灌:行道树、广场绿地、林地等有树穴栽植的植株,宜采取穴灌方式。5.3.2微喷:有地被植物覆盖,但没有明显树穴的片植银杏,宜采用微喷方式。5.3.3渗灌:对于土壤透气不良设有透气管装置的,干旱时期有条件的可采用渗灌方式。5.4灌水量与频率35.4.1穴灌:穴内一次灌水量宜在0.3m。在早春3~5月干旱时期,宜10d~15d浇1次水;在夏秋干旱时期,栽后5年的植株宜每15d~20d浇1次水,新栽树宜15d浇1次水,并结合叶面喷水;7~8月依据天气及土壤墒情适时进行灌水或排水。5.4.2微喷:灌水量以40cm土层深处的湿度传感器显示的田间持水量低于60%为临界值,开始喷灌。5.4.3渗灌:新栽树应在栽植后立即灌1次透水,水流应缓慢,可结合灌水加入适量生根剂,此后15d宜灌3次水;可用草绳或新型保温保湿带缠绕树干,用水喷湿,对树干进行保湿。5.5排水在雨季,可采用开沟、埋管、打孔等排水措施及时排水,绿地、林地和树池内积水不应超过24h。6土壤管理6.1覆盖6.1.1银杏树下地表覆盖物和覆盖方式应与整体环境相协调,不应影响树木生长、行人通行和游览;覆盖后应保持良好的透水、透气性能,且覆盖物对环境无害。6.1.2树穴宜采用经过高温杀菌后的有机质覆盖,覆盖厚度5cm~10cm。6.1.3银杏树冠下利用地被植物覆盖土壤时宜留出直径不小于150cm的树穴。6.1.4人流量大的道路两侧行道树树穴,宜采用耐踩踏且透气的树篦子或格栅进行覆盖。6.1.5风力大、且不适合有机质和植物覆盖的绿地,宜采用瓦砾、陶粒等无机质进行覆盖。6.2松土除草树木栽植成活期,灌水后应松土,松土深度3cm~5cm;树盘附近的杂草,特别是蔓藤植物,应结合松土进行除草,宜每隔20d~30d进行1次。6.3培土11月份林地中根系裸露的植株应及时培土,培土厚度宜在15cm以上。7修剪7.1一般规定7.1.1应根据栽培地的环境条件、银杏的用途、环境要求、不同品种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合理修剪。7.1.2同一道路的行道树树形和分枝点高度应基本一致,行道树的分枝点高度应大于2.8m。7.1.3规则式种植树阵的树形和分枝点高度宜基本一致。3\nDB11/T1942—20217.1.4交通路口30m范围内的树冠不应遮挡交通信号灯;路灯和变压设备附近的树枝应与其保留足够的安全距离,安全距离应符合CJJ75的规定。7.1.5作业人员应选择适当的工具、器械,并定期检查、消毒和保养。7.1.6高空作业的修剪应封闭工作区域,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树上作业时应采取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7.1.7应及时清运修剪下来的枝条,集中销毁带病虫害的枝条。7.1.8直径大于等于2cm的修剪伤口应涂伤口愈合剂。7.2修剪时间休眠季修剪宜在秋季落叶后至次年春季萌芽前进行。生长季修剪宜在6月份进行。7.3修剪方法7.3.1具有特殊造型的园景树,应随树造型、因枝修剪。7.3.2除平衡树势外,对主枝和侧枝不宜釆取中截和重截;银杏修剪以疏为主,不宜短截,对空间较大,需要抽枝弥补空间时,宜轻截;如无空间则不进行短截;在主枝和侧枝短截后,应对基部抽生的隐芽进行抹芽修剪。7.3.3宜选择留下健壮且生长方向、角度和位置较好的萌生隐芽,其余的及时抹除。7.3.4大树骨干枝出现老化现象时,应通过回缩修剪更新复壮。回缩剪口应在枝条的弯头最高点之前,且剪口下方应有一个强健的向上枝条作新的枝头,应将剪口之下的所有细弱枝疏除。7.3.5在土层深厚、根系生长空间充足的地方,枝条分枝角度开张的植株宜整形修剪成圆锥形、塔型等有中干的树形,分枝角度小的植株宜整形修剪成圆柱形、分层形等有中干的树形;当土层薄、根系生长空间不足时,宜整形修剪成开心形或桩景式无中干的树形。7.3.6培养有中干的树形,应通过及时回缩或疏除竞争枝的方式培养中干,疏掉过密枝、交叉枝、逆向枝、衰弱枝、萌蘖枝、枯死枝、病虫枝等。7.3.7培养开心形银杏树形,不剪主枝、侧枝的顶芽,使其按原来的方向、角度生长,保持树体的结构不变,疏掉竞争枝、逆向枝、徒长枝、病虫枝、结果衰弱枝和枯枝,其余枝条长放。7.3.8对于中干枯死的树,应回缩到最上方一个长势强的分枝处,并用铁丝或支撑杆辅助使其直立生长,同时疏除同一层的其他主枝。7.3.9新栽植株出现竞争枝时,应根据竞争枝与中干上枝条分布情况,选取方向和姿态较好的一个直立枝培养中干,回缩另一竞争枝,逐步控制竞争枝的长势。8种实采收8.1一般规定8.1.1行道树、园景树、庭荫树的种实宜在形态成熟前摘除;林地植株种实宜在形态成熟后采收。8.1.2因结果多导致树体长势衰弱的植株,宜尽早摘除。8.1.3植株种实用于繁殖时种质成熟后宜集中采收。8.2采收方法8.2.1在4月中旬花粉成熟散粉时,每隔1d用高压水枪打湿花粉,持续1周干扰传粉。8.2.2人工摘除种实。4\nDB11/T1942—20218.2.3如果8.2.1、8.2.2无法达到良好效果,在4月中旬至下旬使用生长抑制剂进行控果,应选择人流较少的时间段进行。9密度管理9.1一般规定9.1.1在树冠郁闭后依据设计密度,适时进行间移。9.1.2缺株银杏应及时补植。9.1.3间移、补植时间以深秋停止生长后至早春萌芽前为宜。9.2间移间移应符合DB11/T213的相关规定执行。9.3补植补植应符合DB11/T839的相关规定。10树体管理10.1树洞修补树洞修补应符合DB11/T632的相关规定。10.2支撑和扶正支撑和扶正应符合DB11/T632的相关规定。11复壮复壮应符合DB11/T632的相关规定。通气管的埋设、复壮沟的具体施工、通气孔的设置方法见附录A。12常见病虫害防控12.1常见病害防控常见病害的种类和防控方法见附录B。12.2常见虫害防控常见虫害的种类和防控方法见附录C。13档案管理13.1一般规定13.1.1档案资料应由专人负责收集,分类整理,装订成册,归档管理。5\nDB11/T1942—202113.1.2资料及动态数据应要用信息化管理。13.1.3宜实行动态管理和信息共享。13.2档案内容13.2.1基础资料,包括树木编号、绿地类型和绿地名称、规格、来源、栽植年份、死亡日期、死亡原因、土质、架空线性质、地下管线、周边建筑等。13.2.2单项技术资料,包含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应用的资料。13.2.3与银杏养护管理相关的各种文件,包括养护工作计划、技术方案、日常养护作业台帐、巡查结果等文字和图片资料。日常养护作业台帐见附录D。6\nDB11/T1942—2021附录A(资料性)复壮沟和通气管的设置方法A.1通气管宜用直径≥10cm的管材,管壁密布孔洞,在管外壁包裹防止土壤和基质渗入管内的透气材料,从地表层到地下竖埋,管高80cm~100cm,管口加带孔的盖或包裹尼龙纱布。管口的高度宜高于地平面3cm~5cm,必要时可加装无孔PVC套管防止下雨时地表水灌入。A.2复壮沟A.2.1复壮沟施工A.2.1.1规格和形状深度为0.8m~1.0m,宽度为0.6m~0.8m,长度和形状因植株周围环境而定。A.2.1.2位置外缘多在树冠垂直投影外侧50cm,内缘在距离主干外侧150cm外。A.2.2复壮沟填充A.2.2.1填充前,在复壮沟两端和中部均匀布点埋设通气管,埋设方法见A.1。A.2.2.2回填物质从底层往上应包括:直径1cm~2cm的陶粒,混合少量砂石;经过消毒的树枝和树3叶;复壮基质(基质满足容重小于1.1g/cm,有机质含量大于60g/kg;依据根系生长要求和土壤分析结果,在基质中添加适量氮、磷、钾、铁、锰、锌、硼、镁、钙等元素的有效成分和微生物菌剂配制而成);过筛后的壤土,掺入少量有机质。A.2.3渗水井设置复壮沟一端或中间常设渗水井。渗水井深120cm~150cm,直径120cm,井内壁用砖垒砌,井口加盖,井比复壮沟深30cm~50cm。7\nDB11/T1942—2021附录B(资料性)银杏园林常见病害及防控方法表B.1给出了银杏在北京市园林绿化中的常见病害特征及危害、发生时间和防控方法。表B.1银杏园林常见病害及防控方法序号病害名称主要特征及危害发生时间防控方法引发银杏叶枯病的病原真菌主要有:链格孢菌(Alternariaalternata)、围小丛6月中下壳(Glomerellacingulata)、盘多毛饱菌旬开始发70%甲基硫菌灵1000倍液、15%多氧(Pestalotiaginkgo)。沿叶缘按扇形或病,81叶枯病霉素1500倍液、40%多菌灵胶悬剂500楔形扩展,病健界限清晰,呈茶褐色或红月~9月倍液等喷施叶片。褐色,严重时导致全部叶片枯黄脱落。后发病最为期在病叶上出现黑色小点或暗褐色霉状严重。物,即病菌的子实体。病原物为菜豆壳球孢菌(Macrophominaphaseolina)。茎部变褐,顶叶变黄,顶芽病原菌适枯死。往后,下部叶片亦全部黄萎,茎基宜生长温以预防为主,主要是保护根系免受伤2干腐病皮层则肥肿皱缩而与木质部脱离。剥去受度为害,因此应积极采取措施防治地下害害皮层,木质部腐烂呈丝状或粉末状,皮30℃~虫,以及在施工过程中避免损伤根系。层与木质部之间,充满黑色的小菌核,严32℃重时,地下根系全部腐烂,植株死亡。生理性病害。表现为提前大量落叶,病害发生时,叶面先端边缘开始失绿呈现浅黄色,有光泽,然后逐步向叶基扩展,最后7月中增加土壤中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供3黄化病可导致整个叶片黄化。叶片颜色逐步转为旬~8月应;干旱时及时灌水,积水时注意排涝;褐色、灰色,呈枯死状,最后叶片大量脱下旬树体受到损伤时应及时修补。落。该病首先出现在树枝中部的叶片上,随后逐渐蔓延到整个树枝的叶片。8\nDB11/T1942—2021附录C(资料性)银杏园林常见虫害及防控方法表C.1给出了银杏在北京市园林绿化中的常见虫害特征及危害、发生时间和防控方法。表C.1银杏园林常见虫害及防控方法序号病虫害名称主要特征及危害发生时间防控方法初孵幼虫腹部呈黄色或灰白色,具人工防治:冬季摘除卵块,7月中下旬捕杀老熟黑线,头部与体背黑色。后逐渐转幼虫或采茧烧毁。为绿色,体背毛束由黄绿色转为白物理防治:利用其趋光性,于9月份雌蛾产卵前,银杏大蚕蛾色,老熟幼虫体长100mm~120mm,4月下用黑光灯、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诱杀成虫。1Dictyoploca宽10mm~15mm。1年1代,以卵旬~6月化学防治:卵期和幼虫期喷施50%灭幼脲胶悬剂japonica在树干上越冬。幼虫食叶量大,大中旬1000倍液;在2、3龄幼虫期喷喷施白僵菌粉剂。发生时可将整株银杏的叶片全部生物防治:产卵期后人工释放天敌,如赤眼蜂、吃光,造成树冠光秃,受害严重的柞蚕绒茧蜂等。植株全株死亡。老熟幼虫灰白或淡灰色,体长8mm~10mm。头部前胸背板及臀板为黑褐色或黄褐色臀节有刺5根~人工防治:在幼虫危害期进行人工捕杀;4月底银杏超小卷7根。幼虫多蛀入短枝和当年生长4月下至6月上旬,剪除明显枯萎的枝条,并集中烧掉。叶蛾2枝内危害,使短枝叶片和幼果全部旬~6月化学防治:4月初成虫羽化盛期,用植物源杀虫Pammene枯死脱落,长枝枯断。幼虫于5月中旬剂0.3%苦参碱(护林源)1000倍至1500倍液,对ginkgoicola中旬至6月中旬中旬由枝内转向枯受害树干进行喷雾防治。叶,将枯叶侧缘卷起,在叶内栖息取食,而后蛀入树皮。物理防治:每年6月份悬挂小线角木蠹蛾性诱捕器;4月~9月使用杀虫灯诱杀。化学防治:每年6月~8月,对受害区树木进行封干,可使用2%苦皮藤素500~600倍液、0.3%为蛀干害虫。幼虫体红色,腹部节印楝素300~500倍液、1.2%苦•烟乳油1000倍小线角木蠹间乳黄色,前胸背板黄褐色,其上液等;若发现排粪现象使用树木高压注射器,对蛾有斜B字形黑褐色斑。危害银杏主3月~11树木蛀孔注射1.2%烟碱·苦参碱10~50倍液、3Streltzov-i干和侧枝,受害后虫孔集中连片,月0.3%印楝素10~50倍液、25%灭幼脲50~100ella对木质部的损伤较重,常造成主梢倍液、20%除虫脲50~100倍液。insularis和大侧枝枯萎生物防治:在幼虫危害期,可从害虫新鲜排粪孔处,注入1000条/ML芜菁夜蛾斯氏线虫或白僵菌溶液;在5月~6月,释放周氏啮小蜂、赤眼蜂;4月~5月、8月~9月根据情况分2次释放蒲螨;天敌均释放在分枝点以上的树干上。9\nDB11/T1942—2021表C.1银杏园林常见虫害及防控方法(续)序号病虫害名称主要特征及危害发生时间防控方法为蛀干害虫。初孵幼虫粉红色,体长仅1人工防治:伐除被害严重的濒死木或枯死mm左右,老熟幼虫体长25mm~44mm,木,剪除被害树枯萎的大枝,集中销毁;柳干木蠹蛾头部、背板及体侧为紫黑色,有光泽,防止造成机械损伤,减少幼虫侵入。5月~74Holcocerus节间、足和体毛皆呈黄褐色。主要危害物理防治:在成虫期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月vicarious银杏主干上部及主枝基部,受害植株树化学防治:参照小线角木蠹蛾的化学防治势减弱,上部枝叶枯黄,其蛀干或主枝方法进行。横剖面与荷藕断面相似。生物防治:在5月中旬释放天敌蒲螨。10\nDB11/T1942—2021附录D(资料性)银杏日常养护作业台账表D.1给出了银杏日常养护作业记录表的内容及格式。表D.1银杏日常养护记录表日期养护内容养护绿地树木编号a记录照片编号养护人员签字备注修剪:不同类型枝条的修剪,如修剪病虫枝、下垂枝、枯死枝等。灌溉:水的来源、灌溉量、工具。施肥:肥料种类、施肥量、施肥方式。病虫害防治:化学防治(药物XXXX公园/广年.月.日(01)年.月.日名称、用药量、用药浓度、用场/校园/路/张三、李四、XXX特殊情况-年.月.日(0X)药部位等)、生物防治(天敌街种类和数量、生物制剂的具体使用情况等)、物理防治(诱虫灯、性激素、粘虫板等的类型、用量和放置位置等)、人工防治(具体做法)。………a树木编号命名由北京市地区代号(由6位阿拉伯数字组成)、养护绿地名称(公园/广场/街道等名称的首字母简称)、树木保护等级(A、B、C分别表示一级古树、二级古树、一般树木)、树木代号(00001、00002…)。11\nDB11/T1942—2021参考文献[1]CJJ/T91风景园林基本术语标准[2]LY/T2494古树名木复壮技术规程[3]DB11/T1184城市绿地土壤施肥技术规程[4]曹福亮.中国银杏[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南京,2002[5]周志权,黄泽余,廖咏梅.银杏叶枯病发生规律的探讨[J].广西科学,2001[6]周志权.银杏病害种类的调查研究初报[J].广西科学院学报,1996[7]方中达.银杏茎腐病的防治试验[J].植物病理学报,1956[8]洪丽芸,田大伦,李芳.不同灌溉方式对银杏水分生理的影响[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8[9]王莉,金飚,陆彦.银杏传粉生物学研究进展[J].西北植物学报,2009[10]白瑞霞,王广军,李晓君.小线角木蠹蛾综合防治技术规程[J].河北农业科学,2019[11]向星政,张东林.通气渗灌技术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园林,200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DB12∕T 938-2020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规程
- DB22-JT136-2015 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程
- DB37T5142-2019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程.pdf-2020-09-26-12-11-59-465
- DB37/T 5125-2018 城镇透水路面养护技术规程.pdf-2020-09-26-12-02-08-773
- 宁波市城市绿地养护技术规程完整
- 宁波市城市绿地养护技术规程
- 上海市园林植物养护技术规程
- 上海市园林植物养护技术规程
- LY∕T 3212-2020 金镶玉竹园林栽植养护技术规程(林业)
- DB11∕T 990-2013 榆叶梅繁殖与栽培养护技术规程(北京市)
- DB3302∕T200-2021 泥质海岸基干林带养护技术规程(宁波市)
- DB41∕T 2115-2021 普通干线公路混凝土梁桥预防养护技术规程(河南省)
- DB65∕T 3590-2014 沙区公路生物防沙体系养护技术规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DB12∕T 938-2020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规程(天津市)
- DB3306∕T 024-2019 古榧树养护技术规程(绍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