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2.96 KB
  • 2022-05-13 09:30:42 发布

DB52∕T 1382-2018 岩溶洼地 场地回填技术规范(贵州省)

  • 1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ICS93.020P13DB52贵州省地方标准DB52/T1382—2018岩溶洼地场地回填技术规范Karstdepression-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backfilling2018-12-28发布2019-05-28实施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n\nDB52/T1382—2018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勘测..............................................................................25设计..............................................................................26施工..............................................................................37质量要求..........................................................................48长期监测..........................................................................4I\n\nDB52/T1382—2018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编写。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贵州正业工程技术投资有限公司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贵州正业工程技术投资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贵州省标准化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沈志平、朱博勤、吴斌、李颀、姜鹏、潘高峰、李良懿、徐燕、陈卓、伍官灵、王晓、马静、折小荣。II\n\nDB52/T1382—2018岩溶洼地场地回填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岩溶洼地场地回填技术的术语和定义、勘测、设计、施工、质量要求、长期监测等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岩溶地区洼地场地的回填,也可为岩溶地区的高填方回填提供参考。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50330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1254高填方地基技术规范DB52/T571喀斯特(KST)地区灌木护坡施工技术规范DBJ52/T046贵州省建筑岩土工程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岩溶洼地karstdepression由岩溶作用形成的底部平缓,面积较大的封闭负地形。3.2时钟径向剖面clockradialprofile以洼地底部某点为时钟中点、正北方向为时钟零点,经过时钟中点、长度延伸至洼地分水岭的剖面。3.3溶塌巨石混合体collapselargerockmixture溶蚀崩塌或重力崩塌所形成的粒径大于1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的块石堆积体。3.4压实系数compactioncoefficient填料压实后的干密度与最大干密度之比。1\nDB52/T1382—20183.5夯填度degreeofdynamiccompaction填料夯实后的厚度与虚铺厚度之比。4勘测4.1基本要求工程测量和勘察应根据项目规划和设计、施工要求确定。4.2工程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a)工程测量应在岩土工程勘察前进行;b)工程测量范围应为已批准的工程建设项目总平面规划范围,环境复杂时宜扩大测量范围;c)对洼地宜进行比例尺不小于1:500的地形图测量。4.3工程勘察4.3.1应符合下列规定:a)应满足GB50021的规定;b)应重点查明下列内容:1)查明洼地回填区及其影响范围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2)查明洼地内斜坡地表各种危岩体的分布、结构特征、规模大小及其引发灾害的原因,提出预防治理方案;3)查明溶塌巨石混合体的厚度、范围,并评价其对工程的影响;4)查明洼地现有自然边坡的高度、物质组成、结构特征,分析评价边坡的稳定性,并评价其对工程稳定性的影响;5)查明场地的岩溶发育情况,包括:岩溶洞隙的规模大小、分布高程、充填情况、顶板和底板的岩体质量特征等。4.3.2勘察工作量布置4.3.2.1勘探工作应采用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测绘、物探、钻探、原位测试、取样及室内试验相结合的勘探手段,具体应满足4.3.1b)的要求。4.3.2.2地质剖面宜采用时钟径向实测剖面,剖面线条数不少于4条,具体布置根据洼地形态特征及地质要素确定。5设计5.1基本要求5.1.1填料粘土含量不应大于5%,不得使用淤泥、膨胀土以及有机质含量大于5%的土作填料。5.1.2填料应采用粒径不大于800mm的自然级配块石,其中粒径大于500mm的块石不宜大于总质量的30%。2\nDB52/T1382—20185.1.3回填前应对洼地底部铺填块石粒径不小于800mm的大块石作为暗渗排水结构层,铺填厚度不小于2m。5.1.4填方施工工艺应经现场试验分析确定。5.1.5填方边坡高度较高时应采用分级放坡:分级高度5m~8m,每级平台宽度1m~2.5m,边坡坡率由稳定性分析计算确定。当有可靠资料和工程经验时,边坡坡率可在1:1.25~1:2.25之间选择。5.1.6应在坡顶设置截水沟,每级平台及坡脚设置排水沟,将坡顶、坡底汇集的水集中排放。5.1.7回填后的填方边坡坡面应作好防护和美化。5.2验算原则5.2.1填方边坡的稳定性计算之前,应根据边坡可能的破坏模式及相应破坏方向、破坏范围、影响范围等做出判断。应同时考虑到受填方体强度控制的破坏和沿洼地坡面的破坏。5.2.2考虑受岩土体强度控制的破坏模式时,宜采用圆弧滑动法;考虑沿洼地坡面或岩土界面的破坏模式时,宜采用折线滑动法。剩余下滑力取较大值。边坡稳定性评价标准可按GB50330的规定。6施工6.1施工流程施工应自下而上分层进行,流程见图1。回填施工准备清表铺设底部盲沟自下而上分层回填施工回填质量检测否是否合格是进行下一层回填图1回填施工顺序流程图3\nDB52/T1382—20186.2施工要求6.2.1基本要求6.2.1.1回填施工应对填料进行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分析、粒径分析及击实试验等。6.2.1.2回填施工过程中应保证观测仪器埋设与监测工作的正常进行,保护埋设仪器和测量标志完好。6.2.2回填要求6.2.2.1回填前应清除洼地原有植被层,且清除的植被层不应作为填料回填,可统一堆放作为后期绿化及复垦使用。6.2.2.2回填前应在洼地内按设计要求做好暗渗排水结构层。6.2.2.3填料铺填宜采用渐进式法,使细粒填料能更好的充填粗粒填料之间的空隙,增加回填密实度。6.2.2.4填料应分层回填、分层处理,分层厚度可根据试验并结合当地工程经验确定,单次摊铺厚度不宜大于最大粒径的1.5倍。6.2.2.5分层填筑应堆填摊铺,不得抛填施工。对强夯工艺,单次摊铺厚度不得大于1.5m。6.2.2.6其他回填施工要求按DBJ52/T046的规定。6.2.3坡面防护6.2.3.1坡面拱形骨架施工完成后,窗孔内应进行绿化处理。6.2.3.2绿化植物宜采用适合岩溶山区生长的灌木或草木,具体要求按DB52/T571的规定。7质量要求填方体的质量要求见表1,其他要求按相关规定。表1填方体的质量要求表施工工艺质量要求碾压压实系数≥0.90c强夯夯填度≤0.90h8长期监测填方的长期监测根据工程特点和需要,其内容和要求对填方地基可按GB51254的规定;对填方边坡,可按GB50330的规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n\nDB52/T1382-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