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规划艺术美学研究 7页

  • 74.00 KB
  • 2022-05-13 10:11:08 发布

园林规划艺术美学研究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园林规划艺术美学研究中国园林艺术美学研究曾庆婷(湖南城市学院)摘要:中国古典园林是仿自然山水格局的景观类型,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H的的艺术形态。不管是采取循序渐进的空间序列,还是小中见大的表现手法,都是要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意趣。这个自然情趣,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就是讲究人与H然的和谐统一,这恰恰与西方现代景观设计中生态设计思想的发展方向相吻合。这也是中国古典园林到现在仍然生机勃勃的原因。关键词:园林;美学;文学;色彩;意境AestheticsofChinesegardenartZengqingting(HunanCityUniversity)highestartforms.Whetherthespaceistakenorsmal1inthetechniqueofexpressigaretomake,sincethedaysofopen-Wan/zaestheticanotherlayerofmeaning,istostressthe,andthisispreciselywithmodernWesternSummary:ImitationofclassicalChinesegardenisthetypeofnaturallandscapepatternofthelandscape,inpursuitoftheultimatespiritualrealmandthenaturalpurposeofthestepbystepsequence,orlargeachieve"thoughfrompersontocharm.Naturaltaste,thereisharmonybetweenmanandnaturelandscapedesigndevelopmentdirectionofeco-designisconsistent.SototheChineseclassicalgardensarestillalive.Keyword:landscapegarden;aesthetics;1iterature;color;artisticconccption.前言:步入新的生态文明时代,中国的园林美学渐渐流露出“绿色启示”,而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建构、意境、规律以及审美文化心理紧紧相关的“天人合一”思想,也逐渐成为中国园林艺术美学的核心。园林规划设计在现在更加注重以人为木,体现人性化,追求人与白然的和谐相处,而现代园林设计理念大多都是在中国优秀的造园艺术及造园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來的,其中古代造园文化对现代园林设计理念有着极大的影响。正文:1园林古典美学\n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历史源远流长,在历史的长河中,沉淀出了其独具特色的艺术美,她同中国的文学、绘画一样举世闻名。她形成一门艺术体系的历史可追溯到两晋南北朝吋\n期,有陶渊明、王羲Z、谢灵运等园林艺术人师。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风景美的一种人工物质载体,也是一种人类亲近口然,达到“天人合一”的途径。小国人的自然审美观的确立人约町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代。当时在特定的丿力史条件下,士大夫阶层经常'因为淡漠政治而邀游山林并寄情山水Z间,于是便借“情”作为中介而体认湖光山色中蕴涵的极其丰富的口然美。同时我们看到,址然中国园林从形式和风格上看属于自然山园林,但实际在造园的过程中并非只是简单-的再现或模仿门然特征,而是在深切领悟自然美的基础上将自然界的众多元索加以萃取、抽象、概括、典型化,冃这种创造却并不违背蔼然的天性,恰恰相反,是顺应自然并更加深刻的表现自然。中国古典园林是一种空间艺术,在有限的空间里,以现实白然界里的石、土、水、植物、动物等为材料,创造出口然风景的艺术形象美。中国园林的一道“云墙”,可使人产生山庄的联想:一湾池水、儿座湖石,可予人以深山濠濮的印象。中国园林或模拟山水画,或取意田园诗文,或借鉴自然风景,但从本质上來说,皆以大自然的风景名胜形象为蓝本,无论是林泉幽壑还是澹泊湖山,是山村曲径还是水殿风荷,它的艺术形象无不以某类人白然山水形象为蓝本,结介园主人一定的思想主题而创作的。中国园林既是主观的艺术创造,又是无不包含客观的内容。概言之,它是经过主观艺术加工的大口然风景形象的翻版。2园林与文学园林是以物质为实体,融入一定的园林美学思想建造而成的,供人们游憩、活动的场所。文学是意象思维的结晶,是以文字符号形式反映人类生活、精神及审美水平的艺术。古典文学容纳了许多关于小国园林的描绘。如四人名著的《红楼梦》,它涉及到小国的建筑、医学、人文科学等,正是因为它具冇丰富的艺术意境,而成为世人研究的巨著。《红楼梦》里而描写园林建筑的内容举不胜举,如“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一段描写到:“林黛玉扶着婆子的手,进了垂花门,两边是抄手游廊,当中是穿堂,当地放着一个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转过插屏,小小的三间厅,厅后就是后门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上面这段描写,正是对园林各景的精彩描绘,止我们仿佛跟着林黛玉进入贾府富丽堂皇的大宅院,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其中“垂花门”、“抄手游廊”、“大插屏”不正是现代园林中的“景门、廊、障景”的原形吗?有人曾评价:“《红楼梦》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也是一部著名的园林史。”而儿乎所有关于园林景色的描写,都是与自然景色相结合,不管是唐朝的王维所著《画山水诀》“山有其脉,水有源流,路有出入……”,“主峰最宜高耸,客山须是奔趋”中关于园林H然式山水的营造;清初李渔所著《闲情偶寄》里有一章谈到山石,其见解也极为精辟:“人山用土,小山用石”“以土代石,能减人工,又省人力,混假山与真山,Z中,使人不能辨者”,“掇高广之山全川碎石,则如百纳僧衣,求一无缝不口J得,此其所以不耐观也。以土稳之,则可混然无迹,且便丁•种树,树木根盘固,与石比坚,树木叶繁,混然一色,不辨其谁石谁土。”“…此法不论石多少,亦不必求土石和半,土多则土山带石,石多则石山带土,土石二物原不分离,石山离土则草木不生”。文章虽不是造园理论总结,但其中的描述给中国园林的造园理论和实践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其中所有的亞石手法都模仿了自然,结合口然,要求融入口然。李渔在《闲悄偶寄》中写到:“…坐于其中,则两岸湖光山色,寺观浮屠,云烟竹树,以及往來Z樵人牧竖,醉翁游女,连人带马,\n尽入画而Z中,作我天然图画。月•以时时变幻,不为一定Z形。非特舟行z际,摇—•橹变一象,撑一篙换一景,即系缆时,风摇水动,亦刻刻异形。是一H之内,现出百千万佳山住水…”o这段话则妙言取框借景,步移景异,似造园家阐述框景设计的细致构思,令人冋味无穷,而借景这种手法无疑是“天人合一”这一思想的最好体现;杜甫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宋代刘宰的诗句“远邀山翠入轩窗”让我们欣赏了一个怎样的景致,不亚于框景的设计;诗句“欲穷千里冃,更上一层楼”则给了我们如何借景的启示;古代诗人张继在他的《枫桥夜泊》一诗中写道:“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名句,使苏州的寒山寺,既有美景,乂有句诗,仿佛至今还有钟声在空屮冋旋。诗、景、声三考浑然融合而成的交响曲,余音萦绕,人有“三月不知肉味”的意境,给人以无穷的回味,作者用诗篇所刻imi的景色具冇更深的表现力和更强的感染力,这也正是造园家所追求的意境——天人合一。3园林美学的色彩运用在植物造景中,要按照色彩的特定含义来加以应用,才会收到感染人的艺术效果。多种色相的颜色配置在一起,是一种较难处理的配色方法,把握不好往往会导致色彩杂乱无章,处理得好则显得灿烂而华丽。植物配置时,各种色彩的面积不能等量分布,耍冇主次;各种色调的种类力求丰富而统一。我们只有了解色彩的心理联想和象征,才有助于创造出符合人们心理的和情调上有特色的植物色彩景观。在色彩上,小国古典园林在植物运用中以常绿树作为自然背景,点缀各色花卉;具“为养性谈书之所”,应以清净为主,故常以门壁、粉墙、灰瓦为纸,古木、怪石为笔,一-幅幅古朴雅致、口然潇洒的水墨画别见灵幽。中国古典园林在建筑色彩上,南方以粉墙黛瓦为基木色调,以浅绛淡色为主,显得恬静口然、古色古香、优雅清新。从色彩学來说,彩色较黑、白更为真实,常常是过丁真实,让你停留在此时此地而已,而不能给人以更深刻、更抽象的形象。中国园林建筑的这种浅色、灰色调的特点能使人感到安静与闲适,整体的颜色雅洁、淡彩,真止符合中国园林意境的美学境界。这种色彩处理能体现整个园林的轻巧外观:以灰白的江南特色、秀茂的花木、玲珑的山石、柔媚的流水进行配合、调和,能给人淡雅、幽静的感觉;也只有这种介于真实与虚幻Z间的色调,方能引发人的联想,产生各种想彖,并得到不一样的精神体验。4园林美学的意境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讲究意境,在整个的园林建筑与环境屮加入各种与意境有关的自然与人文要素,使园林的可游性、可赏性大大提高。屮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的获得,需要依靠视觉、听觉、嗅觉等感觉方式,同时文字也是中国园林“意境”表达的重耍方式。中国园林艺术中的视觉感受主耍是对园林造景耍素的形态、色彩、明暗等的观察,直观地感受到造景要素及其光影的形态;这种形态就是“物境”。而这种直观的感受最能引发人的联想,欣赏者的这种联想可以称为“情景”;由于联想与环境产生了情感的共鸣或者引发了精神的向往,这就是“意境”。在听觉上,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善于利用大白然的风声、雨声,使空间感觉千变万化,别具风味。如在拙政园留听阁可领略李商隐“留得残荷听用声”Z情;松风亭度其原意为“力壑松风”,曲风惊绿,更觉空间的幽静、山林的野致。在嗅觉上,很多植物的香味使人感觉心旷神怡、神骨俱清,好似置于郊野自然之中。\n不管是意境本身述是意境的“获得”,其宗旨无一不是与自然相联系,相融合。总结:“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这种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最深刻也是最真实的理解不仅仅表现在形式上,更巫要、更关键的一点在于它同一种所谓“道”和“规律”的契合。这农现为屮国古典造园与宗教思想如禅宗思想的结合。如修建于元朝的狮子林,它追求的并是不“一峰则太华千寻”的富于彖征意义的惠境,因为那些峰冋路转的假山并不是像通常人们所以为的那样如孩子们玩耍般的浅俗,而是在扑朔迷离的布局屮,暗藏着佛家玄机。中国古典园林是仿自然山水格局的景观类型,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U的的艺术形态,不管是采取循序渐进的空间序列,还是小中见大的表现手法,都是要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意趣。这个自然情趣,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就是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恰恰与西方现代景观设计屮生态设计思想的发展方向相吻合。这也是中国古典园林到现在仍然生机勃勃的原因。参考文献:1《屮国园林美学》金学智著屮国建筑工业岀版社2《中国古典园林史》周维权著清华大学出版社3《中外造园艺术》刘海燕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4《浅谈中国园林与古典文学的关系》刘乃君著•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12月5《浅析屮国古典园林艺术屮“意境”的表达方式》成勤王守富著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第一期6《园林规划设计》黄东兵主编2003版7《美学原理》蒋孔阳朱立元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8.《江南园林意境》盛艸上海交通大学岀版社,2009.9.《翳然林水栖心屮国园林之境》王毅:北京大学岀版补,200&10《.园林艺术情感与口然的交融》张路红安徽美术出版社,2003.11《文心画境中国古典园林景观构成要素分析》刘晓惠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12《江南园林论屮国古典造园艺术研究杨鸿勋》\n上海人民岀版社,1994.\n13《画境文心中国古典园林Z美》刘天华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414《园林植物造景中色彩的应用技法》黄卫雪1陈建栋2科技・向导2011年第30期15《谈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美》丁一民陕西建筑2005年8月总第122期16《中国古典园林与西方景观设计理念相结合之初探》毕胭贺州学院学报第27卷第3期17《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思想分析》徐建1王劲2陕四建筑2006年10月总笫1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