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0 MB
  • 2022-05-13 10:11:11 发布

园林规划设计 教学课件 作者 汪辉 汪松陵 主编居住区环境设计专题

  • 5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内容城市用地居住区用地环境及居住区环境人的需求居住区的布局结构住宅道路绿地\n城市用地代号CODES用地类别中文名称CHINESE英文同(近)义词ENGLISHR居住用地RESIDENTIALC公共设施用地COMMERCIALANDPUBLICFACILITIESM工业用地INDUSTRIAL,MANUFACTURINGW仓储用地WAREHOUSET对外交通用地TRANSPORTATIONS道路广场用地ROAD,STREETANDSQUAREU市政公用设施用地MUNICIPALUTILITIESG绿地GREENSPACEB特殊用地SPECIALLYDESIGNATEDE水域和其它用地WATERAREAANDOTHERS\n居住区用地\n三个基本概念居住区按居住户数或人口规模可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1、城市居住区   一般称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被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2、居住小区   一般称小区,是被居住区级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7000~15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3、居住组团   一般称组团,指一般被小区道路分隔,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3000人)相对应,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n各级标准控制规模\n居住区、居住小区和住宅组团的性质和规模居住区的性质规模居住区是指城市主要道路所包围的独立生活居住地段,在居住区内应设有比较常用的生活服务设施,从粮店到百货商场、影院、门诊等。规模1万至1.5万户,3---5万人,相当于一个城市街道办事处管辖的范围。居住区下可划分若干小区,也可不划分小区,而由若干住宅组团组成。居住小区应是居住区道路所包围的日常生活居住单位。小区内设有日常的生活服务措施(副食店、拖儿所、中小学等)。但经常性的设施如邮电局、门诊部等还得去区外解决。规模2---3千户,1万人左右。小区下可划分若干居住组团。住宅组团是居住区的基本居住单位,由若干住宅组成。其规模相当于一个居民委员会,300—700户,1000---2500人。住宅组团内可设一些直接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如居委会办公室、小百货、小副食等微型服务设施,一般不设幼儿园、百货商店等服务设施,以免把嘈杂的人流车流引入进来,所以把它称为住宅组团,表示它是具有单纯居住性质的。\n南京摄山星城小区平面示意\n用地构成\n环境环境原是生物学范畴的用语,可以理解为“被围绕,包围的境域”,或者可以理解为“生物体以外的条件”。从心理学的范畴来讲,环境则包括了从外部给予生物体作用的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以及社会性等现象。若研究人类的居住环境,则中心生物体便是人类,环境可以看作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生存、繁衍所必需的外部条件的载体,或物质条件的综合体。简言之,环境就是包围我们的周围的一切事物的总和。\n居住区环境居住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之一,居住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面积往往占城市用地的30%以上,其环境的优劣是影响城市环境的重要因素。人生大约一半以上时间是在居住区里度过的,因此居住区环境的好坏对居民影响很大。环境使人创造的,又反作用于人的性情、感情、心理和行为。美国社会生态学教授G•伊文思在《环境应力》一书的编著前言中阐明了环境与行为的关系:“人的行为与形体环境的关系具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方面,我们的行为影响环境的质量:我们消耗的能量、我们购买的产品和我们支持的经济与政治政策影响着环境条件;另一方面,我们周围的形体环境又影响我们的心理和生理健康。”\n人的需求分析居住区环境包含有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内容。居民对环境的需求包括两个方面,即物质的需求和精神的需求。美国心理学家A•马斯洛(AbrahamMaslow)在《人的动机理论》中提出,人的需求分五个层次:生理的需求(Physiological)、安全的需求(SafetyNeed)、友爱的需求(LoveNeed)、尊重的需求(EsteemNeed)和自我实现的需求(SelfActualizationNeed)。他认为人们首先追求较低层次的需求,只有在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合理的满足之后,较高层次的需求才会突出出来。不同层次的需求可能在同一时间共同发挥作用\n一、生理需求: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新鲜的空气、充足的阳光、良好的通风、没有噪声干扰、要求冬暖夏凉等是求得生存的保证,乃是生理上优先的需要二、安全需要:包括个人私生活不受侵犯,避免人身和财产遭受伤害和损失等也是一种求生存的基本需求,自远古至今从来如此。三、社交需求:人与人的接触、邻里关系、互助互爱等社会交往的需求是文明社会中必不可少的人类活动。离开社会交往城市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四、消闲需求:消闲指的是闲暇时间如何消遣。休息、游戏、文艺、娱乐等等,内容十分广泛。\n五、美的需求:美的需求不仅指赏心悦目景观的美,还指在这样的空间里的人们感到生活是那么美好,产生一种自豪感,不禁令人自觉的尊重别人并受到别人的尊重。正象俄国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的一句话:“美就是生活”。总之居民对环境的要求是由低层次到高层次循序进取的。当上一个层次得到满足以后,就会有下一个更高层次的需求。也就是说,当人们满足了物质需求后必然要追求精神上的需求。然而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会提出更多、更高的需求。在居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中不能只顾目前,满足于低层次的水平,而应该精心规划、精心设计,全面地满足他们的各种需求。注:现代的公寓住宅设计往往缺乏邻里之间的交往?是么?邻里需要交住吗?\n居住环境取决于不同居民的行为特点社会功能物质功能生理心理方便舒适卫生安全优美实际距离功能距离道路系统交通工具存车设施信息交流公共服务设施(购买、办事)\n居民需求当前满足居民环境需求主要体现在:出行便捷,居住安全,购物方便,交往活动各得其所和空间环境清洁、美观五个方面。据调查显示:居民最关心的是绿化环境,最受欢迎的是宅间绿地,其次是噪声干扰,再次,商店、停车位等生活服务设施的位置和布置也是关心的问题。居民需求的社会调查是居住区规划设计的重要依据,我们不能仅仅在构图上追求形状变化,要切身的以一个居民的想法来进行规划,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居住”的以人为本的目的。调查分析法.\n居住区规划结构影响居住区规划结构的主要因素:居住区的规划结构主要取决于居住区的功能要求,而功能要求必须满足和符合居民的生活需要,因此居民在居住区内活动的规律和特点是影响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决定因素。\n居民户外活动的规律和特点\n为了方便居民的生活,根据以上居民户外活动的规律和特点可以得出:居民日常生活必需的公共服务设施应尽量接近居民小学生上下学不应跨越城市交通干道,以确保安全以居民区内公共交通为主的上下班活动,应保证职工自居住地点之公交车站的距离不大于500米\n因此,居住区内公共服务设施的布置方式和城市道路(包括公共交通的组织)是影响居住区规划结构的两个重要方面,也是居住区规划节后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此外,居民行政管理体制、城市规模、自然地形的特点和现状条件等对居住区规划结构也有一定的影响。\n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1、以居住小区为规划基本单位来组织居住区\n以居住小区为规划基本单位来组织居住区居住小区是由城市道路或城市道路和自然界线(如河流)划分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并不为城市交通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地段,区内设有一整套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和机构。以居住小区为规划基本单位组织居住区,不仅能保证居民生活的方便、安全和区内的安静,而且还有利于城市道路的分工和交通的组织,并减少城市道路的密度。\n以居住小区为规划基本单位来组织居住区\n以居住小区为规划基本单位来组织居住区居住小区的规模主要根据基层公共服务设施成套配置的经济合理性、居民使用的安全和方便、城市道路交通以及自然地形条件、住宅层数和人口密度等综合考虑。具体来说,居住小区的规模一般以一个小学的最小规模为其人口规模的下限,而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服务半径为其用地规模的上限。根据我国各地的调查,通常,居住小区的人口规模为5000~10000人,用地为10~20公顷。\n2、以居住组团为基本单位组织居住区\n以居住组团为基本单位组织居住区这种组织方式不划分明确的小区用地范围,居住区直接由若干住宅组团组成,也可以说是一种扩大小区的形式。其规划结构的方式为:居住区—住宅组团\n以居住组团为基本单位组织居住区\n住宅组团相当去一个居民委员会的规模,一般为300~800户,1000~3000人。住宅组团内一般应设有居民委员会办公室、卫生站、青少年和老年活动室、服务站、小商店、托儿所、活动休息场所、小块公共绿地、停车库等,这些项目和内容基本为本居民委员会服务。其他的一些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则根据不同的特点按照服务半径在居住区范围内统一考虑,均衡灵活布置。以居住组团为基本单位组织居住区\n3、以住宅组团和居住小区为基本单位来组织居住区\n以住宅组团和居住小区为基本单位来组织居住区其规划结构方式为:居住区—居住小区—住宅组团居住区又若干个居住小区组成,每个小区由2~3个住宅组团组成。\n以住宅组团和居住小区为基本单位来组织居住区\n国内居住区规划结构实例\n国内居住区规划结构实例上海康建新村居住区,为居住区—住宅组团二级结构\n国内居住区规划结构实例上海曲阳新村居住区,为居住区—居住小区—住宅组团三级结构\n国内居住区规划结构实例天津王顶堤居住区设计竞赛方案,为三级与二级混合结构\n国内居住区规划结构实例北京五路居居住区,为居住区—居住小区二级结构\n国内居住区规划结构实例深圳白沙岭居住区,为居住区—住宅组团二级结构\n国外居住区规划结构实例\n国外居住区规划结构实例立陶宛拉兹季那依居住区,人口4.5万,由4个居住小区组成\n国外居住区规划结构实例英国哈罗的一个居住区,由3个居住小区组成\n国外居住区规划结构实例莫斯科西南区居住区设计竞赛方案之一,人口2万,由17个居住组团组成\n国外居住区规划结构实例日本大阪南港居住区,人口4万,由4个居住小区组成\n居住区的规划结构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生活组织形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公共服务设施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居住区的规划结构方式也会相应的变化。\n住宅1、住宅建筑的规划设计,应综合考虑用地条件、选型、朝向、间距、绿地、层数与密度、布置方式、群体组合和空间环境等因素确定。2、住宅间距,应以满足日照要求为基础,综合考虑采光、通风、消防、防震、管线埋设、避免视线干扰等要求确定。3、住宅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选用环境条件优越的地段布置住宅,其布置应合理紧凑;2)面街布置的住宅,其出入口应避免直接开向城市道路和居住区级道路;3)在Ⅰ、Ⅱ、Ⅲ、Ⅵ、Ⅶ建筑气候区,主要应利于住宅冬季的日照、防寒、保温与防风沙的侵袭;在Ⅲ、Ⅳ建筑气候区,主要应考虑住宅夏季防热和组织自然通风、导风入室的要求;4)在丘陵和山区,除考虑住宅布置与主导风向的关系外,尚应重视因地形变化而产生的地方风对住宅建筑防寒、保温或自然通风的影响;5)利于组织居民生活、治安保卫和管理。4、住宅的面积指标和设计标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住宅建筑设计规范》的规定,宜采用多种户型和多种面积标准,并以一般面积标准为主,并应利于住宅商品化。5、住宅层数应符合下列规定:1)根据城市规划要求和综合经济效益,确定经济的住宅层数与合理的层数结构;2)无电梯住宅不应超过六层。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当住宅分层入口时,可按进入住宅后的单程上或下的层数计算。\n道路居住区内道路可分为: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和宅间小路四级。其道路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居住区道路: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2)小区路:路面宽5~8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采暖区不宜小于14m;非采暖区不宜小于10m;3)组团路:路面宽3~5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采暖区不宜小于10m;非采暖区不宜小于8m;4)宅间小路;路面宽不宜小于2.5m;5)在多雪地区,应考虑堆积清扫道路积雪的面积,道路宽度可酌情放宽,但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n绿地居住区内绿地,应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建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等\n居住区绿地指标1、绿地率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面积的总和占居住区用地面积的比率(%)。 其中绿地应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即道路红线内的绿地),其中包括满足当地植树绿化覆土要求、方便居民出入的地下或半地下建筑的屋顶绿地,不应包括其他屋顶、晒台的人工绿地。新区建设不应低于30%;旧区改建不宜低于25%。2、人均公共绿地占有量居住区内公共绿地的总指标,应根据居住人口规模分别达到:组团不少于0.5m2/人,小区(含组团)不少于1m2/人,居住区(含小区与组团)不少于1.5m2/人。\n居住区绿地规划布局原则(1)、居住区绿地规划应在居住区总图规划阶段同时进行、统一规划,绿地均匀分布在居住区域小区内部,使绿地指标、功能得到平衡。(2)、要充分利用原有自然条件,因地制宜,以节约用地和投资。尽量利用劣地、坡地、洼地及水面作为绿化用地,并且要特别对古树名木加以保护和利用。(3)、居住区绿化应以植物造景为主进行布局,并利用植物组织和分隔空间,改善环境卫生与小气候;风格宜亲切、平和、开朗,各居住区绿地的植物配置应具有环境识别性、创造具有不同特色的居住区、居住小区的景观。\n(4)、居住区绿地建设应以宅旁绿地为基础,以小区公园(游园)为核心,以道路绿化为网络,使小区绿地自成系统,并与城区绿地系统相协调。(5)、居住区内各组团绿地既要保持风格的统一,又要在立意构思、布局方式、植物选择等方面做到多样化,在统一中追求变化。(6)、居住区内尽量设置集中绿地,为居民提供绿地面积相对集中、较开敞的游憩空间和一个相互沟通、了解的活动场所。公共绿地应考虑不同年龄的居民活动的需要,按照他们各自的活动规律配备设施,并有足够的用地面积安排活动场地。(7)、充分运用垂直绿化,屋顶、天台绿化,阳台、墙面绿化等多种绿化方式,增加绿地景观效果,美化居住环境。\n指定阅读文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居住区消防设计》\n作业在一个400x250米的用地上规划设计一居住小区,用地周边为城市道路用地所在城市假拟为各同学的家乡城市在用地内以多层住宅楼为主,还要设置幼儿园、会所等合理布置建筑、道路、绿地等并满足相关规范,景观的设计要有文化品味用地建设分四期完成完成总平面图1:1000,并选其中一个组团约2到3千平方米面积完成1:500的景观设计平面\n案例南京鸿仁名居南京樱驼村住宅小区景观设计南京金盛星河湾花园曲水文华住宅小区南京青田雅居环境南京摄山星城合肥伟成准北巴黎印象合肥文景雅居园合肥南国新村合肥名君家园镇江甘露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