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50 KB
- 2022-05-13 10:11:27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城市园林绿化规划设计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本文结合对城市绿化建设领域的城市园林绿化规划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关键词】城市绿化;城市建设;规划设计;分析;措施AnalysisofexistingproblemsandcountermeasuresurbanlandscapeplanninganddesignZhaoGui-lin(HebeiLudeJinGardenGreenEngineeringCompanyLimitedHandanHebei056000)【Abstract】Inthispaper,theconstructionofurbangreenareasofurbanlandscapeplanningproblemsandcountermeasuresarediscussed.【Keywords】Urbangreening;Urbanconstruction;Planninganddesign;Analysis;Measures1.城市绿化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1.17\n绿化是创造城市人居环境的主要措施园林绿地已成为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园林绿地不但贴近人们生活的空间,是人们户外活动的好去处,满足了当代城市居民返朴归真、向往大自然的愿望,而且可以满足人们游憩、锻炼、娱乐、社交活动的需求。在绿色的环境中生活,可以使人们产生安宁、祥和的感觉,促进身心健康。1.2绿化的主要作用。(1)绿化可以净化空气、水体和土壤等。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是重要的外环境因素之一。植物不但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并放出氧,其自身构成的绿色空间还对烟尘和粉尘具有明显的阻挡、过滤和吸附的作用。许多水生植物和沼生植物对净化城市污水有明显的作用。绿化还可以净化土壤,植物地下根系能吸收大量有害物质而起到净化土壤的作用。(2)绿化对人的心理影响。绿地可以激发人们的生理活力,使人们感觉平静。绿色使人感到舒适,能调节人的神经系统,减轻或消除眼疲劳。(3)绿化具有改善城市小气候、降低噪音和防灾避难等作用。(4)绿化的人文景观功能。园林绿化的总体目标是追求人与环境的协调,作为一门具有优化环境功能和丰富文化、艺术内涵的学科和建设行业,在营造生态环境的同时,也致力于建立文化历史、艺术间相互融洽与和谐的氛围,丰富人文意识与审美价值内涵,充分继承和弘扬我国的民族文化,以陶冶人们的思想情操,提高全社会的文化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水平。7\n2.城市园林绿化规划问题分析2.1消化传统过多。总结城市古典园林的风格和形式,不外乎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效法自然的布局;二是诗情画意的构思;三是园中有园的手法;四是建筑为主的组景;五是因地制宜的处理。但不管哪一种风格和形式,它们都打上了产生其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烙印,建筑比例过大等与现今条件相违背的弊端。2.2园林绿化建设与城市总体建设不协调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绿地预留地面积比例低;道路绿化带局部无法贯通,便道绿化用地较少;大面积、大手笔、高品质、高标准的绿化景观投入较小。2.3城市中心区和旧城区公共绿地严重不足中心区和旧城区是城市的心脏,商贸、文教、生活、娱乐服务集中于此,可谓寸土寸金,导致绿化的发展受到了极大限制。中心区和旧城区的现有绿地及设施已不能满足游人日益增长的需求量,街头绿地少且分布不均,不能真正为居民提供便利;简单的“见缝插绿”不能使城区绿化形成整体景观效果。2.4居住区绿化发展缓慢。火热的房地产开发与极小的绿地率形成鲜明的对比。很多居住区和工业区混杂,没有卫生隔离带,环境质量差。铁路、公路、水源地保护林带宽度不够,没有形成防风固沙的混交林。2.57\n专业人才不足。由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学科内容广,综合性强,起步又较晚,在学科建设、专业设置、知识体系、实践取向等方面有待发展,需要进行结构性的重大转变。因此,在目前创建园林城市的气氛蒸蒸日上的形势下,对口的专业人士就显得捉襟见肘,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寥寥无几。为了弥补空缺,外行大量涌入,学科专业水平提高就缓慢。3.城市园林绿化规划对策与措施3.1加强规划编制,引导建设管理。规划作为建设管理的龙头和先导,首要的是做好规划编制工作.在绿地系统规划编制中,要突破过去城市建成区的概念,从系统的角度整体规划城乡一体化的绿地系统,以土地利用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生态分区规划为指导,合理整合规划区内的城市建设用地、农田耕地、林地、牧草地、水域等多用途的土地空间。针对规划对象的扩大化和多元化趋势,首先,应做好总规层面的分层规划编制,合理确定市域、大都市圈及中心城区三个层面的规划重点和内容,以架构良好的自然生态网络结构,配合城市总体规划管理;其次,应以绿地系统规划为指导,加强和完善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及详细规划3个层面的规划编制,将绿地系统规划逐层落实到城市建设管理的各个层面,以保证规划的真正实施,特别是要加强详细规划的编制管理工作。3.27\n用地范围线的严格控制。从总体规划到详细规划的逐层实施过程中,绿化规划的重点是进行绿化用地的空间布局。因此,规划编制中划定绿线和灰绿线,特别是在城市中心城区,严格划定绿线以确保中心城区一定的绿化用地比例,这是改善高密度下人居环境质量的重要措施。其中,绿线是规划控制城市绿地,它严格控制绿化用地性质;而灰绿线则是根据河北省建设用地少的特殊建设情况而提出的实验性管理办法,它补充完善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在不改变城市用地性质的情况下,通过提高绿地率,建立完整的城市生态廊道、景观廊道和绿色交通廊道网络,同时达到增加城市绿地总量、改善城市微气候、提高人居环境质量、提升城市竞争力的目的,促进绿地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的综合发挥。 3.3园林绿化与城市建设相协调。城市绿化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保护城市居民赖以生存环境的重要对策。很多地方急功近利,盲目追风、互相攀比,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建设,急于搞城市建设却忽视了绿地建设,并没有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城市建设不能局限于建设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应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和谐统一和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应为园林绿地留一定的空间。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在城市规划区周围建设绿化隔离林带,其用地涉及的耕地,可以视作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用地,而不作为耕地减少进行考核。为加快城郊绿化,应鼓励和支持农民调整农业结构,也可采取地方政府补助的办法建设苗圃、公园、运动绿地、经济林和生态林等。7\n3.4解决城市中心区和旧城区公共绿地不足问题。3.4.1大力挖掘城市中心区绿化用地潜力,充实旧城区绿量,提高绿化质量。结合中心区危房、旧房的拆迁改造和中心区产业结构调整,置换绿化用地,增加绿地面积。旧城区改造必须留出绿地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优先绿化。3.4.2加强道路绿化建设,新建、扩建道路必须留有绿化用地,使城市形成绿荫长廊。3.4.3通过拆墙透绿、墙面绿化、栏杆绿化、树干绿化、屋顶绿化、阳台绿化等多种手段来增加城区绿量。3.4.4保护和修复城区名胜古迹,配以绿地,促进旅游,以展示文化特色。3.4.5因为中心区土地极为宝贵,因此绿化上应高标准建成园林精品,从质量上提高绿化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绿化综合效益。3.5解决大部分的居住区绿化缓慢问题。人是城市的主体,可持续发展就是为人类的生存提供有序的空间。因此,应根据人的需要设置绿地系统,按照一定的服务半径均匀、合理地布局绿地。建设可进入的绿地,保证绿色空间的开放性,以给人们的休闲、游憩、娱乐、活动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3.67\n完善城市绿化法制建设。在《森林法》、《环境保护法》、《城市规划法》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细化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保护绿地树木的法律法规,从法律上确立城市园林绿化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使城市园林绿化真正成为国土绿化的组成部分,受国家法律保障,成为政府的职责和公民的义务。3.7加强园林科研工作推进城市绿化科研工作,重点是加强以植物为主的生物多样性的资源调查,建立信息化数据库系统,合理划定生物多样性保护区,适当选择移地保护对象,并加强对乡土植物的研究和园林引种培育工作,促进城市绿化建设中合理引入地带性植被群落,达到促进城市绿化自维持、减少建设养护成本的目的。4.结语城市园林绿化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唯一具有生命力的要素,结合全国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如何尽快提高各城市园林绿地面积,满足人居要求,首先保证数量成为城市园林绿化近期的重任。7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CJJ 75-97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
- 东营市檀山路绿化规划
- 全国造林绿化规划纲要(2011-2020年)
- 利用城市绿化规划防治雾霾现象
- 利用城市绿化规划防治雾霾现象,城市规划论文
- 中小城市居住小区植物配置与绿化规划
- 浅谈居住区绿化规划与设计
- 东海县新农村建设村庄绿化规划指导意见
- 刍议我国城市园林绿化规划管理
- 唐山市“十三五”期间城市绿化规划方案
- xx镇xxx村绿化规划设计
- 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园林绿化规划初探的论文
- 居住区绿化规划设计研究
- 浅谈居住区绿化规划与设计论文
- 居住区绿化规划设计研究的论文
- xx县教育系统xx年校园绿化规划
- 抚顺劳动公园改扩建绿化规划创意
- 伍佑中学对面绿化规划地块及鸿运停车场景观工程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