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9.33 KB
  • 2022-05-13 10:11:05 发布

南京林业大学《园林规划设计》教案

  • 11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南京林业大学《园林规划设计》教案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掌握规划、设计的概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了解园林规划设计的方式和特点,了解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学习方法。重点与难点重点:规划、设计的概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教具及参考资料参考资料:1・园林艺术及园林设计,孙筱祥编著,1991,北京林业大学2.园林规划设计,北京园林学校主编,1995,北京科技出版社3.园林规划设计,辽宁林校主编,1995,屮国林业岀版社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主要教学内容画而\n第二节园林规划设计一、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概念规划:泛指全面考虑长远发展计划的过程。园林规划主要解决功能分区、导游线组织、景点分级等大问题,不涉及具体的施工方案。设计:具体实现规划中某一工程的实施方案,是具体而细致的施工计划。规划和设计都是园林绿地建设前的计划和打算,两者所处的层次和高度不同,解决的问题也不一样。规划是设计的基础,设计是规划的实现手段。二、园林规划设计的方式和特点1.园林设计的方式由于园林设计主要是整个园林的安排和景物的具体形象,所以作图是最主要的手段,构思所得的方案需要在图纸上明确表现出来。为了补充作图表达的不足,可以采取设计说明书的方式附加文字说明。园林景物是以立体的方式在园址上布置的,用透视图能够把景物的立体形象逼真地绘出来,可是这种方法无法准确地表示尺寸,以作为施工的依据,因此,设计图主要采用能够把园址和景物的长、宽、高三度空间的尺寸准确表达岀来的止投影图,而把透视图作为表现设计方案的补充手段。以准确比例制作出来的立体模型,是更为翔实表现设计方案的手段,不过其制作复杂费工,一般不采用,但大规模和布置复杂的设计或者展览时仍是非常适宜使用的。由于园林设计耍考虑处理的因素是繁多而复杂的,因而设计实施\n的方案也将是多样的,应该在多方案中进行评比,选出最优的方案。根据现代设计理论以及现阶段对园林设计工作的要求,其复杂精细的程度还要增加,尤其是大型的园林和大面积的城乡区域园林绿地规划。计算机辅助设计是现代园林设计的重要手段,它可以综合各种园林设计所需考虑的因素,提出多种方案,由设计者选定最优方案,同时,它还能模拟园林的使用和变化过程,为园景空间的塑造、减少设计上的失误也提供了条件,它的绘制成图也十分方便快捷。计算机的应用,可以说是园林设计方式上的一次革命。1.园林设计的特点造园工程的实施,不同于用颜料在图纸上绘画,园址不仅有高低水陆的变化,而且有风土的差异,所用植物材料也同样具有各自的光、温、水、肥等生态上的要求,这些条件对园林设计的影响较砖石材料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大得多。设计者往往要根据园址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进行设计,而不象建筑设计那样,一个设计可以在很多地方使用。园林设计无疑应当是行得通的规划,但有时却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加以修改,这也是园林设计的特点Z-,不是交出设计图纸就可以结束工作,园林设计常常伴随施工的始终。如植物的选择,株行距的确定,施工中局部地段的处理等等。三、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学习方法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是以园林规划设计原理为基础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其主要内容包括传统园林和现代园林、园林制图基础、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原理、园林绿地各组成要素的规则设计以及主要园林绿地类型的规划设计特点等。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是一门要求知识面广、实践性强的课程,与园林植物、园林工程、测量学、土壤肥料学等课程有直接关系,与历史、文学、艺术有一定联系,学习园林规则设计的同时也必须对上\n述学科知识进行学习或了解,要多接触园林绿化实践,增加感性认识,要广泛收集园林规则设计的有关资料,要熟练掌握绘图技巧。\n《园林规划设计》教案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掌握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明确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阶段。重点与难点重点: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难点:中国古典园林各发展阶段的特点教具及参考资料参考资料:1・园林艺术及园林设计,孙筱祥编著,1991,北京林业大学2.园林规划设计,北京园林学校主编,1995,北京科技岀版社3.园林规划设计,辽宁林校主编,1995,中国林业出版社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主要教学内容画面\n第一章传统园林与现代园林第一节中国古典园林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形成及发展中国古典园林一一自然出水园,历史悠久,其形成和发展大体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1.商周的“囿”一一园林的雏形我国园林的兴建,溯其源头是从奴隶经济相当发达的殷商吋代开始的,最初的形式称为“囿”距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囿”就是在一定的范围内,让天然的草木和鸟兽滋生繁育,挖池筑台,供帝王贵族们狩猎和游乐。“囿”中的景观除部分人工建造外,大片的还是朴素的自然景象,奠定了中国传统园林一一自然式园林的基础。2.秦汉时代的“建筑宫苑”和私家园林到了封建社会,牛产力进一步提高,出现了以宫殿为主体的“建筑宫苑”,除狩猎和圈养的动物观赏外,还增加了植物和山水的内容。秦始皇建的“上林苑”、“阿房宫”,汉高祖建的“长乐”、“未央”宫,汉武帝刘彻又扩建“上林苑”O与此同吋,贵族、地主、富商也效法帝王建立自己的小宫苑一一私家园林。其共同特点是建筑与山水相结合的布局,出现了中国传统园林的特点。3.隋、唐、宋“山水建筑宫苑”与唐、宋“写意山水园”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屮期的全盛时期。隋统一了南北,促进了南北园林艺术的交流,使北方宫苑受南方自然山水园的影响而逐渐形成“山水建筑宫苑”的园林风格。如隋炀帝杨广兴建的“西苑”,唐代的“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和骊山的“华清宫”、\n宋徽宗赵佶造的“寿山R岳”等。唐、宋时期山水诗、画盛行,园林创作时受其影响,将诗情画意写入园林,以景入画,以画写景,形成了唐、宋“写意山水园”的特色。如唐代诗人王维的“網川别业”、白居易的“庐山草堂”等。这一时期的“山水建筑宫苑”和“写意山水园”的共同特点是:效法自然,将自然的山水景物给予艺术加工提炼,赋予诗情画意,再现于园林之中,进一步形成了我国园林的传统风格。1.明清“建筑山水宫苑”和江南私家园林明清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没落时期,明代宫苑建造不多,其代表作是明“西苑”。清代宫苑建设则很多,规模也超过了历史上任何朝代。清代宫苑园林造景模仿江南山水,吸收江南园林特色更为突出,建筑多,尺度大,装饰豪华、庄严,园林建筑的主体和控制作用更为明显,因而被称为“建筑山水宫苑”。代表作有“颐和园”、“圆明园”、“承徳避暑山庄”等。明清私家园林也有很大发展,其屮以江南园林最为著称,苏州园林是其突出的代表,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称。较有名的有“拙政园”、“留园”、“狮子林”、“沧浪亭”、“网师园”等。这一时期的“建筑山水宫苑”和私家园林,其突岀特点是以建筑为主体,控制全园,自然山水的艺术再现更加完美,植物景观古朴淡雅,追求画意而色彩偏重宁静。我国传统园林的风格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n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1.自然式的园林风格中国古典园林的最显著特点是以自然式著称。从最早出现的园林雏形一一“囿”到唐、宋“写意山水园”,到明清江南私家园林无不如此。2.园林建筑为主体园林建筑不仅数量多,而口占据主景和全园的控制地位,常居于全园的艺术构图中心,还往往成为某园的标志。3.重于“立意”的造园手法中国古典园林源于自然、效法自然而又高于自然,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4.“园中有园”的组景手法中国古典园林崇尚曲折、幽深,较少出现一览无余的风景。园内常进行各种形式的分隔,如粉墙、曲廊、绿篱、树障、假山、水域等,被分隔的小区间有着方便的联系,每个小区各有特色、自成一体,具有不同的情趣,形成“园中有园”的园林风格。分隔在这里多为艺术的需要,用以形成丰富的景观,曲折尽致,含蓄自然,小中见大,妙趣无穷。除此之外,中国传统园林还具有“巧于因借”和“因地制宜”的特点。\n《园林规划设计》教案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掌握日本园林、意大利台地园、法国宫苑园林的特点,掌握现代园林的基本特点;明确世界园林的发展趋势;了解其他各国园林特点,了解现代园林概念的提出与完善。重点与难点重点:1・日本园林、意大利台地园、法国宫苑园林的特点;2•现代园林的基本特点难点:世界园林的发展趋势教具及参考资料参考资料:1・园林艺术及园林设计,孙筱祥编著,1991,北京林业大学2.园林规划设计,北京园林学校主编,1995,北京科技出版社3.园林规划设计,辽宁林校主编,1995,屮国林业出版社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主要教学内容画而\n第二节国外园林简介一、日本园林日本是太平洋上的一个群岛国家,全境由四个大岛和数百个小岛组成,国土多山,故多溪涧、瀑布,海岸线长而复杂,有许多优美的港湾,再加上海洋气候,植物资源十分丰富,这些都影响了FI本园林的题材和风格。□本园林在古代受中国文化和唐、宋“写意山水园”的影响,后又受日本宗教的影响,逐渐发展形成了日本民族所特有的“山水庭”,十分精致。它模仿大自然风景,并缩景于一块不大的园址上,象征一幅自然山水风景画,因此说FI本庭园是自然风景的“缩景园”。园林尺度小,注重色彩和层次,植物配置高低错落,自由种植。石灯笼和洗手钵是口本园林中特有的陈设品。二、意大利台地园意大利位于欧洲南部以风景箸称的阿尔卑斯山南麓,是个半岛国家。气候温和湿润,山峦起伏,土地肥沃,草木茂盛,尤以常绿阔叶树最为丰富。在世界上又以盛产大理石著名,雕塑精美,又多山泉,水景建造十分方便。文艺复兴吋期,贵族、资产阶级追求个性解放,厌倦城市而倾心于田园生活,故多迁居到海滨的山坡上。在山坡上建园,视线开阔,有利于借景、俯视,逐渐形成了意大利独特的园林风格一一“台地园”。意大利台地园一般依山就势,分成数层,庄园别墅位于上层,下层为花草、灌木植坛,园林风格为规则式。向下俯视,图案十分精美,园中多水景、雕塑。三、17、18世纪的法国宫苑园林\n16世纪末,法国在与意大利的战争中接触到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文化,于是根据自然条件,吸收意大利台地园的艺术成就,在平坦的地形上创造出了具有法国民族独特风格的精致开朗的规则式宫苑园林。其代表作为路易十四建造的“凡尔赛宫苑”,它在西方造园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法国宫苑园林的水景多为整形的河道、水池、喷泉等,在水面周围种植植物,布置建筑、雕塑,取得倒影效果。植物配置广泛采用整形修剪的常绿植物,花坛、树坛图案精美、色彩多样,路旁和建筑旁多用整形修剪的绿篱、绿墙。四、英国风景园18世纪出现的英国风景园,崇尚自然,为世界园林艺术也做岀了重大贡献。15世纪前,英国园林比较朴实,大多采用具有草原牧地风光的风景园,16—17世纪受意大利台地园影响曾一度流行规则式园林风格,18世纪,浪漫主义思潮在欧洲兴起,英国园林又出现追求自然美的热潮,特别是在英国造园家威廉•康伯将中国自然山水园介绍到欧洲之后,在英国出现了崇尚中国式自然山水园林的吋期,代表作为“邱园”。英国风景园的特点是以发挥和表现自然美出发,园林中有自然的水池,略有起伏的大片草地,在大草地中种植孤植树或树丛、树群成为一景。道路、湖岸、林缘线均采用自然圆滑曲线。小路多不铺装,任由行人漫步或作运动场。对人工痕迹和园林界墙均以自然景物作隐蔽处理,从建筑到自然风景采用过渡手法。槓物采用自然式种植,种类多以花卉为主题,并注重园林建筑小品的点缀和装饰。五、美国国家公园\n美国位于北美洲南部,国土东四高、中间低,森林与植物资源丰富,具有发展天然公园的良好条件。由于独立时间短,园林上没有什么自己的特色,多是向别国学习、借鉴,但美国注重发展各类公园,特别是大型公园的建设。美国迄今为止,共有国家公园40余处,占地五六百万公顷。其特点是多样化和不断创新,注重天然风景的组织,每一处国家公园都有着宏大的规模。第三节现代园林一、现代园林的产生和发展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古典园林产牛的社会基础早己不复存在了。现代园林是为建设具有良好的园林生态环境的现代城市而产生的,它的任务不仅是为城市广大居民创建游憩场所,更重要的是建设花园城市,创造舒适,优美的城市环境。现代园林的理论和实践,开始于木世纪初。1902年英国幽版了埃比泽•霍华德著的《明天的花园城市》,1911年澳大利亚联邦政府确定了堪培拉森林城市建设的规则,一个崭新的建设园林城市的观念便在国际上出现了。随着现代经济的迅速发展,花园城市不断涌现。澳人利亚首都堪培拉绿化覆盖率为58%,人均公共绿地70MS与堪培拉齐名的世界花园城市华沙、维也纳和斯德哥尔摩等的出现,为世界各国现代园林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新中国成立后,城市园林建设发展迅速,南京、郑州、长春是我国首批花园城市,近年来,又先后出现了一批象三明、威海一样的中小花园城市。随着工业的发展,“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思想形成潮流,现代园林的理论也逐渐发展,日趋成熟。\n二、现代园林的基本特点1.宽厚的绿化网络2.丰富的园林景观3.良好的园林生态环境4.有特色的城市风貌5.繁育和保存种质资源第四节世界园林发展趋势一、园林风格趋向世界化园林艺术风格作为一种优秀的世界文化,正朝着世界园林的目标迈进。二、园林形式趋向自然化、生态化新世纪,在城市化加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经济与科技的飞速发展,导致牛活方式的改变,进而人们价值观念的改变,城市居民的环境意识、生态意识日益增强,给城市绿地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园林技术趋向科技化当今,现代科学技术正广泛应用于园林之中,为园林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AutoCAD、LandCAD>Photoshop、3Dmax的使用,使得园林设计速度和设计质量发生质的变化。新材料、新结构、新设备、新设施使得园林创意、设计、施工管理发生了重大变化。\n《园林规划设计》教案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掌握园林设计的原则;明确园林绿地的形式及各自特点;了解园林功能与审美的关系,了解决定园林绿地形式的主要因素。重点与难点重点:1.园林设计的原则;2.规则式园林、自然式园林的特点难点:园林绿地的形式及各自特点教具及参考资料参考资料:1・园林艺术及园林设计,孙筱祥编著,1991,北京林业大学2.园林规划设计,北京园林学校主编,1995,北京科技岀版社3.园林规划设计,辽宁林校主编,1995,中国林业出版社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主要教学内容画面\n第二章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理论第一节园林规划设计的要求和原则一、园林审美与园林的功能园林的使用功能和审美功能,是园林功能的两个主要组成部分,前面章节所谈的功能,大抵可以认为是其使用功能,是物质的;而园林通过思想、情感的作用为人们创造美好的环境,则是其审美功能,是精神的。使用功能是基础,是根本,任何园林绿地,如果没能满足人的使用,美是无从谈起的,亦即唯美主义是不适合于园林设计的。同时,园林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也应当是美的,必须完成其审美功能。对功能作进一步的深入探讨,还提出在精神功能中有识别功能和意境功能的不同,前者使人们能认识园林的性质和特点,后者将人们带进设计所要求的境界,产牛相应的情感、联想,两者都牛动地对游人产牛影响。二、设计原则一个优秀的园林设计,必须在适用、经济、美观三方而都处理好,并且使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这就是园林设计的三个原则。1.适用原则园林是人们生活、工作、学习、休息的户外场所,服务于人。它们的设计,首先要适合人们的使用要求。各种园林在功能上各有特性或重点,进行设计时,就要满足其各自特点的要求,实现人们建造使用这些园林的冃的,这就是园林设计的适用原则。2.经济原则\n园林设计中对布置的方法、使用的材料和日后管理的安排都要求经济,收效确实而且耐久,这就是园林设计的经济原则。1.美观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所设计的园林具有悦目动人形象,满足人们对美的爱好,发挥鼓舞教育人民的作用。当物质要求基本满足之后,精神要求就显得十分突出,而且,由于科学文化的修养提高,审美能力也在提高,对于园林的美观将有更高的要求。园林设计者应当注意到这一趋势。第二节园林绿地的形式园林绿地的形式,大致可归纳为三大类:规则式、自然式和混合式。一、规则式园林又称为整形式、建筑式、图案式或几何式园林。整个平面布局、立体造型以及建筑、广场、道路、水面、花草树木都要求整齐对称,呈几何形状。四方在18世纪英国出现风景式园林之前,园林基本为规则式,其屮以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台地园和法国宫苑园林为代表。我国的北京天坛、大连斯大林广场、南京中山陵、广州人民公园等都属于规则式园林。这一形式的园林给人以庄严、雄伟、整齐的感觉。其特征如下:1.地貌在平原地区,由不同标高的水平而及缓坡倾斜的平而组成,在山地丘陵区,则由阶梯式的台地,倾斜平面及不级组成,其剖面均为直线组成。\n1.水体外形轮廓均为几何形,采用整齐式驳岸,园林水景以整形水池、壁泉、喷泉、整形瀑布及运河等为主,常以喷泉作为水景主题。2.建筑园林中不仅个体建筑采用中轴对称均衡的设计,建筑群和大规模建筑组群的布局也采用中轴对称均衡的手法,以主要建筑群和次要建筑群形成的主轴和副轴控制全园。3.道路广场园林中的空旷地和广场外形均为几何形。封闭式的草坪,广场空间,以对称建筑群或规则式林带、树墙、绿篱包围。道路为直线、折线或几何曲线组成。4.种植设计园林中花卉布置以图案为主题的模拟花坛或花带为主。有时布置成大规模的花坛群,树木配置以行列式和对称式为主,并运用大量的绿篱、绿墙以区划和组织空间,树木整形修剪以模拟建筑体形和动物形态为主。如绿柱、绿塔、绿门、绿亭和写兽等。5.其它景物采用盆树、盆花、饰瓶、雕像为主要景物,雕像基座为规则式,其位置多处于轴线的起点、终点或交点上。二、自然式园林又称风景式、不规则式园林。效法自然、高于自然,以自然条件为主要布置原则。我国古典园林多以自然式山水园为主,□本园林也多以自然式为主。如北京的颐和园、园明园、承德避暑山庄、\n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等。其基本特征如下:1.地貌平原地带,利用自然起伏的和缓地形和人工堆置的自然起伏的土丘相结合,断面为和缓曲线。山地和丘陵地,利用自然地貌,除建筑和广场基地外,不作人工阶梯形改造,尽量使其自然。2.水体水体的轮廓为自然曲线,岸常为各种自然曲线的倾斜坡度,驳岸少且多为自然山石驳岸,园林水景的类型以溪涧、河流、涌泉、自然式瀑布、池沼、湖泊等为主,并常以瀑布为水景主题。3.建筑个体建筑为对称或不对称均衡设计,建筑群和建筑组群多采取不对称均衡的布局。全园不以轴线控制,而以导游线控制全园。4.道路广场自然式园林中的空旷地和广场的轮廓多为自然形状,以不对称的建筑群、土山、自然式树丛和林带组织空间。道路平面和剖面多为曲线组成。5.种植设计自然式园林中植物种植以反映自然植物群落之美为目的0花卉布置以花丛、花群为主。树木配置以孤植树、树丛、树林为主,常以自然的树丛、树群、林带来区划和组织空间,一般不作规则式修剪。6.其它景物自然式园林多采用山石、假山、桩景、盆景、雕塑为主要景物。\n雕塑基座为自然式,其位置多位于透视线的焦点。三、混合式园林事实上,绝对的规则式和绝对的自然式园林是不多见的,不过是以规则式或自然式为主而已。园林中规则式布置与自然式布置的比例差不多的称为混合式园林。混合式园林一般在建筑物群的附近采取规则式布置,而远离建筑群的园区则采用白然式布置,两种形式是有机的结合,相互渗透,相互过渡。四、决定园林规划形式的因素1.园林绿地的使用要求园林绿地的形式首先应当从功能岀发,为生活服务。如街道、体育场的绿化常为规则式,居住区、风景区则多为自然式。2.根据自然条件和环境条件选择园林形式原来的地形平坦,做规则式较为经济,原来地形起伏的则以自然式为好。原来树木多以自然式为宜,面积小的用规则式较适合,管理细致的可搞规则式,建筑物多的地方宜搞规则式。3.意识形态和艺术传统的影响民族、地域的不同,常形成不同的意识形态和艺术传统。这些都会影响到园林形式的采用。如西方文明推崇人的力量,规则式园林精美的图案和修剪整齐的植物实际上是人创造一切,改造自然的象征。东方文明则崇尚自然,因而园林多采用自然式。现代社会国际间交流频繁,文化趋向多元化,园林规划的形式上也有一些变化。\n《园林规划设计》教案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掌握园林绿地构图的基本要求,掌握比例、尺度的概念;明确园林绿地构图的含义及特点,明确比例与尺度对园林绿地构图的影响。重点与难点重点:1.园林绿地构图的基本要求;2•比例、尺度的概念难点:园林绿地构图的含义及特点教具及参考资料参考资料:1・园林艺术及园林设计,孙筱祥编著,1991,北京林业大学2.园林规划设计,北京园林学校主编,1995,北京科技岀版社3.园林规划设计,辽宁林校主编,1995,中国林业出版社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主要教学内容画面\n第三节园林构图的基本规律一、园林绿地构图的含义、特点和基本要求1.园林绿地构图的含义所谓构图即组合、联系和布局的意思,是在工程技术、经济可能的条件下,组合园林物质要素(材料、空间、时间),联系周围环境并使其协调,取得美的绿地形式与内容高度统一的创作技法,也就是规划布局。这与单纯的平面构图是有很大区别的。园林构图的材料大体上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地貌及水体,是没有生命的自然物;第二类为建筑、构筑物、道路、广场等,是完全由人工创造的;第三类为植物、动物,以植物为主体,这是有生命的自然物。园林绿地构图,首先应当是根据园林的内容(即性质)、功能用途对第一类和第三类的自然物加以整理和安排,再将第二类材料作为配角与自然景物融合。三类材料在构图时必须同时综合地加以考虑,并与时间、空间融为一体,这就是园林绿地构图的真正含义。2.园林绿地构图的特点首先,园林构图是一种立体空间艺术。如前所述。园林绿地构图绝不能单纯地理解为平面构图或立面构图,而是以自然美为特征的空间环境的规划设计,是一种立体的空间艺术,是善于利用山水、地貌、植物、建筑,以室外空间为主又与室内空间相互渗透的坏境景观的创造,是以给予游赏者以美的感受为口的的艺术布局。\n其次,园林绿地构图是综合的造型艺术。园林绿地中充满造型,大到整个园林的规划布局,小到园中一石一木的姿态神情,而这些造型往往又会因时间和空间的转换而随之变化,所谓“步移景异”,“移步换景”表达的是此意。因而园林景物的安排所考虑的绝不是一个方面的问题,而是多方面因素的综合。第三,园林绿地构图受地区白然条件的制约,同时又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如光、温、湿度、土壤、水文等因子)不同,其自然景观迥界,园林绿地只能是因地制宜,随势造景,景由境出,这可以看作是自然物的不同;地区的人文因素不同,这可能影响到一些自然物的使用与安排,但更为直接的却表现在对人工建造物的影响,而这又必然影响到园林的景观与风格。1.园林绿地构图的基本要求首先立意,即意在笔先。造园之前应当确定造园的意图和指导思想。这一指导思想,是根据园林绿地的性质、功能、用途以及设计者欲创造的意境而确定的园林绿地的形式和设施安排的总的设想。其次要注意主次分明,层次分明。这可以通过先确定功能分区,各区各得其所、各有特色而又互相联系、多样统一,完成共同的主题来体现。第三,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即巧于利用自然条件、物质技术条件和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创\n造最大的园林艺术感染力。第四,文景相依,诗情画意。这是我国传统园林的特点之一,把诗画联赋或史料典故等文学艺术结合到园林构图之中,做到不仅景美,意更美,诗情画意,触景生情。二、比例与尺度比例与尺度是园林绿地构图的基本概念,比例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园林景物整体或某个局部构件木身的长、宽、高比例;二是园林景物整体与局部或局部之间空间形体、体量大小的关系。尺度指的是景物、建筑物的整体和局部构件与人或人所习见的某些特定标准的大小关系。比例和尺度直接影响园林绿地的布局和造景。某些几何形体本身即具有良好的比例,如圆形、正方形、等边三角形、正多边形、黄金比长方形等,它们在园林中的应用容易吸引人的注意。园林的整体或某个园林景物的整体和局部之间往往也需要遵从一定的比例方可获较好的艺术感染力,如小园中的建筑、水体往往体量也较小。从尺度出发,一般要求景物或设施的大小应符合人的使用习惯和习见的标准度量,如台阶的宽度不小于30cm,高度为12—19cm,栏杆、窗台高lm左右,园路1.2—1.5m较合适等。有时为了获得某些特殊感受,也可适当缩小或放大尺度,如在园林中的人工造景尺度超越人们习惯的尺度,可使人感到雄伟壮观,相反则可使人感到小巧紧凑,自然亲切。当然,放大或缩小尺度都有一个限度,过分的处理反而会取得不好的效果。\n《园林规划设计》教案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掌握对比、调和的概念,掌握均衡、稳定的概念;明确对比与调和的手法,明确均衡与稳定原理对园林绿地构图的影响。重点与难点重点:对比、调和的概念难点:对比与调和的手法教具及参考资料参考资料:1・园林艺术及园林设计,孙筱祥编著,1991,北京林业大学2.园林规划设计,北京园林学校主编,1995,北京科技岀版社3.园林规划设计,辽宁林校主编,1995,中国林业出版社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主要教学内容画面\n三、对比与调和对比与调和是运用布局中的某一因素(如体量、色彩、质感等)程度不同的差异取得不同艺术效果的表现形式,或可称是利用人的错觉来互相衬托的表现手法。差异程度显著的表现称对比,能彼此对照互相衬托,更加鲜明地突出各自特点;差异较小的表现称调和,使其彼此和谐,互相联系,产生完整统一的效果。对比和调和只存在于同一因素的差异,而不同的因素Z间不存在调和与对比。对比的手法有形象的对比、体量、方向、空间、明暗、虚实、色彩、质感的对比等。1.形象的对比园林屮构成园林景物的线、面、体和空间常具有各种不同的形状,在布局中只采用一种或类似的形状吋易取得协调和统一的效果即调和,相反则取得对比。园林布局中,形象的对比是多方面的。以短衬长,长者更长,以低衬高,高者更高,这都是形象对比的效果。2.体量的对比体量相同的物体,放在不同的环境屮,给人的感觉也不同,放在空旷的广场中,人觉其小,放在小室内,会觉其大,这就是小中见大,大中见小的道理。园林布局中常采用若干小的物体来衬托一个大的物体,以突岀主体,强调重点,如颐和园为衬托佛香阁的高大突出,在其周围建了许多的小体量的廊。3.方向的对比在园林的形体、空间和立面的处理中,常运用垂直和水平方向的对比,以丰富园景。如山水的对比,乔木和绿篱的对比等都是运\n用水平与垂直线条方向上的对比。1.空间开闭的对比在空间处理上,开敞的空间和闭锁的空间可形成对比。如园林绿地中利用空间的收放开合,形成敞景与聚景的对比,开朗风景与闭锁风景共存于园林之中,相互对比,彼此烘托,视线忽远忽近,忽放忽收,可增加空间的层次感,引人入胜。2.明暗的对比由于光线的强弱,造成景物、环境的明暗,进而引发游人不同的感受,明,给人开朗活泼的感觉;暗,给人以幽静柔和的感觉。在园林中,明暗对比强的景物令人有轻快的、振奋的感受,明暗对比弱的景物则令人有柔和、沉郁的感受;由喑入明,感觉放松,由明入喑,感觉压抑。3.虚实的对比园林绿地中的虚实常指园林中的实墙与空间,密林与疏林、草地,山与水的对比等。虚给人以轻松感,实给人以厚重感。水中有小岛,水体是虚,小岛是实,形成虚实对比,产生统一中求变化的效果。园林布局中做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是很重要的。4.色彩的对比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包括色相和色度的对比与调和。色相的对比是指相对的两个补色产生对比效果,如红与绿、黄与紫、橙与蓝等,而相邻的两个色相产生调和的效果。色度的对比与调和产生于颜色的深浅不同的变化,黑是深,H是浅,深浅变化即是黑到间的变化,深浅差异显著的为对比,不显著的则为调和。\n1.质感的对比在园林绿地中,可利用材料的质感的光滑与粗糙形成对比,增强效果。四、均衡与稳定均衡是指园林布局中的前后、左右的轻重关系;稳定是指园林布局在整体上下轻重的关系。1.均衡自然界静止的物体都遵循力学原理,以平衡的状态存在,如人具有左右对称的体形,树的枝机向树干四周分出,不平衡的物体使人产生不稳定和运动的感觉。在园林布局中要求园林景物的体量关系应符合这种平衡安定的概念即均衡。均衡的处理在手法上可分为对称均衡和不对称均衡两种。2.稳定自然界的物体,由于受地心引力的作用,为维持稳定,往往近地部分大而重,而在上面的部分小而轻,如山、土坡等。由这些现彖中,人们产生了重心靠下、底面积大可获得稳定感的认识。在园林布局中,往往采用下面大,向上逐渐缩小的方法来取得稳定坚固感,如塔、楼阁等。另外也常利用材料质地所给人的不同重量感来获得稳定感,如墙体下部用粗石和深色的表面处理,而上层采用较光滑或浅色材料而获得稳定感,在山体的设计上,也往往把山石设置在山麓部分给人以稳定感。\n《园林规划设计》教案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掌握节奏与韵律的种类,掌握比拟与联想的手法;明确节奏与韵律的概念,明确比拟与联想的含义。重点与难点重点:1•节奏与韵律的种类;2•比拟与联想的手法难点:交错韵律教具及参考资料参考资料:1・园林艺术及园林设计,孙筱祥编著,1991,北京林业大学2.园林规划设计,北京园林学校主编,1995,北京科技岀版社3.园林规划设计,辽宁林校主编,1995,中国林业出版社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主要教学内容画面\n五、节奏和韵律节奏和韵律是听觉艺术的用语。喧闹嘈杂的声咅凑在一起称为噪声,不能给人以美感。称为音乐的声响具有节奏和韵律。自然界的许多现象,常是有规律和重复出现的,给人一种节奏感,如海浪,一浪一浪向前,一浪高过一浪。园林绿地中也强调这种感觉,特别是在连续的风景构图中,节奏和韵律是取得多样统一的重要手法。节奏是以统一为主的重复变化,韵律是以变化为主的多样统一。表现在园林中,即为园林构图单体有规律的重复,有组织的变化,在序列重复中产生节奏,在节奏变化中产牛韵律。园林绿地构图的节奏和韵律有很多,常见的有:简单韵律、交替韵律、渐变韵律、起伏韵律、拟态韵律、交错韵律等。1.简单韵律在连续的风景构图中,由同种因素等距反复出现的连续构图。如行道树,等高等宽的阶梯等。2.交替韵律由两种以上因素交替等距反复出现的连续构图。如两树种的行道树,两种不同花坛交替等距排列,一段踏步与一段平台交替等。3.渐变韵律园林布局连续重复的部分,在某一方面作规则的逐渐增加或减少所产生的韵律。如体积的大小,色彩的浓淡,质感的粗细等,也称之为渐层。4.起伏曲折韵律表现在连续布置的山丘、建筑、道路、树木等起伏曲折变化遵循\n一定的节奏规律。1.拟态韵律既有相同因素又有不同因素反复出现的连续构图。如外形相同的花坛布置不同的花卉。2.交错韵律即某一因素作有规律的纵横穿插或交错的连续构图,节奏和韵律是多方向的。如空间的一开一合,一明一暗,景色的鲜艳、素雅,热闹、幽静所产生的节奏感。园林布局中,有时一个连续风景构图往往是多种节奏和韵律的综合运用,设计时应根据园林功能、景观的要求适当选择应用,取得最佳的效果。六、比拟与联想园林绿地既是物质产品又是造型艺术,因此有人称之为“人工自然环境的塑造”,但园林艺术不仅要塑造自然环境,更应具有独到的意境设计,寓情于景,寓意于景,情景交融。意境设计的重耍手段即是通过形象思维,比拟联想创造比园景更为广阔、久远、丰富的内容,凭添无限的意趣。园林中运用比拟联想的方法很多,如摹拟,对植物的拟人化,运用建筑、雕塑的造型,以及遗址访古和风景题名、题咏等。1.摹拟摹拟自然山水,创造小中见大,咫尺山林的意境使人有真山真水的感受,但这种摹拟不是简单的模仿,而且常常不是全部自然山水的摹拟,而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局部的摹拟。\n1.对植物的拟人化运用植物的拟人化特性美、姿态美给人以不同的感染而产生比拟联想,如松、竹、梅为“岁寒三友”,象征不畏严寒、坚强不屈、气节高尚,梅、兰、竹、菊为“四君子”,枫一一晚秋更红,荷一一岀淤泥而不染等。2.运用建筑,雕塑的造型这些造型常与历史事件、人物故事、神话小说、动植物形象相联系,使人产生艺术联想。如卡通式的小屋、蘑菇亭、月洞门、名人塑像、仿竹仿木坐凳、各种雕塑等。3.遗址访古参观神化传说或历史故事的遗址或模拟遗址时,自然会联想到当时的情景,给人以多方面的教益。如杭州岳坟、灵隐寺、武昌的黄鹤楼、成都武侯祠、杜甫草堂等。4.风景题名题咏好的题名题咏不仅可以对景起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含义深、韵味浓、意境高,能使游人产生诗情画意的联想。如平湖秋月,曲院风荷,荷风四面亭,看松读画轩等。\n《园林规划设计》教案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掌握三类园林构成要素的色彩构图特点;明确色彩的空气透视及色消视;了解色彩的各种感觉及其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重点与难点重点:三类园林构成要素的色彩构图特点难点:色彩的空气透视及色消视教具及参考资料参考资料:1・园林艺术及园林设计,孙筱祥编著,1991,北京林业大学2.园林规划设计,北京园林学校主编,1995,北京科技岀版社3.园林规划设计,辽宁林校主编,1995,中国林业出版社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主要教学内容画面\n七、园林色彩构图(一)色彩的感觉色彩给人的感觉是极为复杂的,研究色彩的感觉,一方面要从色彩本身容易引起人们思想情感的客观反映和一般规律出发,另一方面必须和园景(整体和局部)的内容及思想主题、人们的联想影响、艺术传统的影响、民族的喜好等联系起来综合考虑。下面简要介绍一下色彩感觉的一般规律。1.色彩的温度感觉色相环中,以橙色为中心的一半色彩为橙色系,以青色为中心的一半色彩为青色系。橙色系色彩波长长,伴随的温度效应高,给人以热感,称暖色系;青色系的波长短,伴随的温度效应低,给人以冷感,称冷色系。园林运用时,春秋宜多用暖色花卉,暖色照明,夏季则宜多用冷色花卉,冷色照明,实际运用时,白色花卉可与冷或暖色花卉搭配使用,具有增加邻近色调的能力,互补色的搭配可中和冷暖色的感觉。2.色彩的距离感觉由于空气透视,暖色系有向前及接近的感觉,冷色系有后退及远离的感觉,同一色相中饱和度大的则近前,饱和度小的则退远,明色调近前,灰色调退远。园林中运用时,可利用色彩的距离感来增加园林空间的层次、深度感染力。3.色彩的运动感觉\n橙色系伴随的运动感强,青色系伴随的运动感弱,中性色彩受光照度愈强运动感愈强,白天色彩的运动感强,黄昏则较弱。同一色相中,明色调、饱和度大的运动感强,反之则弱。色彩搭配吋,互补色的配合运动感最强。园林运用时,根据设计地点的功能和性质选择色彩及色彩搭配,文艺活动场所宜采用运动感较强的色彩及色彩搭配,而在安静休息区则相反。1.色彩的方向感觉橙色系有向外扩散的方向感,青色系有向心收缩的方向感。白色,明色调、饱和度大的色彩是散射的方向感,黑色及暗色调饱和度低的色彩是吸收的方向感。色彩搭配吋,互补色的组合,散射方向感较强,在园林中运用时,如在草坪上布置花坛或花丛等,宜选用白色、饱和色、亮度强的色彩的花卉,可起到以少胜多与草坪取得平衡。2.色彩的面积感觉运动感强、亮度强、呈散射运动方向的色彩,给人以扩大面积的错觉,反Z则有缩小面积的错觉,互为补色的两个饱和色相配在一起,双方的面积感更大,物体受光感觉面积较大,背光则较小。园林中,水面的面积感比草地大,草地乂比暴露的土面大,受光的水面和草地又比不受光的面积感觉大,在面积较小的园林中,水面多,园林色彩构图采用口色和明色调成分多,就容易产生扩大面积的错觉。6.色彩的重量[感觉不同色相的重量感与色相亮度差异有关,亮度强的重量感轻,\n反之则重,红色、青色较黄色、橙色厚重,白色较灰色轻,灰色较黑色轻。同一色相屮,明色调轻,暗色调重。色彩的重量感在园林中运用常表现在建筑设色上,建筑的基础部分宜用暗色调,基础栽植也宜多选用色彩浓重的种类。(二)色彩的空气透视与色消视色彩的空气透视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远景园空气散射而如同有一幅透明的蓝色帷幕;二是空气中的散色光在一天中也不相同,在清早和黄昏,透过的阳光是红色和橙色的,远景看来会增加红色;三是远景的色彩因空气透视而亮度降低,色相的饱和度也大大降低,并且景物愈远愈倾向于蓝色,直至被空气本身的色彩所淹没,即所谓色消视现象。了解了色彩与空气透视的关系,可以有意识地利用它来丰富园景和增加艺术美感,如唐诗:“竹岭新雨后,山爱夕阳时”就道出了雨后和傍晚时看那些景物能引人入胜。为了强调空间的深远,在布置园林景物,尤其是种植植物时,就可以考虑作为近景的植物宜选光暗对比强烈(如大叶类的树种),叶色属于明色调和色相饱和的种类;而作为远景的植物,宜选用光暗对比柔和(如细叶类的树种),叶色属灰色调和色相不饱和的种类。如近于灰蓝色调的云杉、山杨、银白杨、桂香柳等作为远景或远方背景,可以加强空间的深远感。有时为了强调远方主景或焦点,使主景有突出前方的感觉时,则可以用饱和和补色对比的色相去装饰远景,看起来距离就会拉近。(三)园林色彩构图的组成因素色彩是物质的属性之一,园林构图各要素的色彩表现即园林\n色彩构图,可归纳为以下几类:1.天然山石、土面、水面及天空的色彩天然山石、土面及天空在园林色彩构图中,一般用来作背景处理,以远看为主。常见的天然山石的色彩多数属暗色调,少数属明色调。在以山石为背景布置主景时,要注意主景色彩与山石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天空的色彩,晴天以蔚蓝为主,多云天以灰口为主,阴雨天以灰黑为主,早晨和黄昏色彩最丰富,故朝霞、晚霞常成为园林中借景的对象。总的说来,天空的色彩以明色调为主,以天空为背景时,主景宜采用暗色调为主或采用与天空颜色有明显对比的色彩,实际运用时还应考虑地方的气候特点。水面主要用来反映天空及水岸附近景物的色彩,水体本身应当清洁,反映出来的景物色彩如同透过一层淡绿色的玻璃而显得更为清晰动人,比如看江中夜月比看天空月亮更耐人寻味。2.园林建筑、构筑物和道路、广场、假山石的色彩园林建筑、构筑物和道路、广场、假山石这些园林组成部分在园林构图中虽然比重不大,但它们与人们活动的关系极为密切,往往是人们活动最频繁的场所,因此这些园林要素的色彩表现对园林色彩构图起着重要的作用。园林建筑、构筑物的色彩构图应注意与环境的协调、要考虑气候因子、要形成建筑色彩的风格、表达建筑的功能、性质,同时又应符合民族的、地方的传统习惯。道路、广场与假山石的色彩多为灰、灰白、灰黑、青灰、黄褐、暗红等,色调较暗,运用时应注意与环境的结合。一般地说,不宜将道路、广场处理得很突出、耀眼,而应处理得较温和、暗淡。假山石的色彩因材料限制较大,宜选择灰、灰白、黄褐为主,也可结\n合植物加以弥补。1.园林植物的色彩园林植物是园林色彩构图最活跃的因素,运用得当,能使园景更为鲜活、美妙。园林中常用的观赏植物配色方法有观赏植物补色对比的运用、观赏植物邻近色对比的运用、冷色花卉与暖色花卉的运用、口色花卉的运用、观赏植物类似色的配合等,有夜景布置的场所还应考虑夜晚的植物配置。\n《园林规划设计》教案第10讲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掌握景的概念,掌握观赏点与景物的视距规律;明确静态观赏与动态观赏的区别与联系,明确平视、仰视、俯视三远视景的特点及运用;了解景的感受及其对造景的影响。重点与难点重点:1.景的概念;2.观赏点与景物的视距规律难点:观赏点与景物的视距规律教具及参考资料参考资料:1・园林艺术及园林设计,孙筱祥编著,1991,北京林业大学2.园林规划设计,北京园林学校主编,1995,北京科技出版社3.园林规划设计,辽宁林校主编,1995,中国林业出版社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主要教学内容画面\n第四节景的观赏与创造一、景与景的感受1.什么是景我国园林中,常有“景”的提法,如燕京八景、西湖十景、关中八景、圆明园四十景、避暑山庄七十二景等。这些“景”,其范围有大有小,构成景的要素各不相同,反映景的主题也不一样,但都是能引起人的美感的一些空间环境,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景就是在园林绿地中,自然的或经人为创造加工的,能引起人的美感的空间环境,当然,我们是针对园林绿地来谈这个“景”,有时虽非园林绿地也能成景,如海面FI岀,雪山顶的夕照等,但当这些景被“借”到园林中,也同样会成为我们所讨论的问题。作为园林中的景,均为因借自然、效法自然、高于自然的自然美为特征,这是景的共同点,当人们按照景的物征命名、题名、题咏,而使景色本身具有更深刻的内涵和表现力和强烈的感染力,景便有了更深层次的含义一一意境,就如同有了生命一般,更加生动了。2.景的感受景是通过人的眼、耳、鼻、舌、身这五个功能器官而感受的,但大多数的景主要是通过视觉欣赏,即所谓观景。从另一角度,某一景的感受,往往又是多方面的,是多种感受的综合。不同的景有不同的感受,即所谓“触景生情”,这是因为观赏者的职业、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社会经历和当时情绪的不同。所以园林中的景,虽是客观存在的供游息的空间环境,可观、可用、可游,但景给人的感受却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其中情的影响尤为深远。\n二、赏景景可供游览观赏,但不同的游览观赏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景观效果,给人以不同的景的感受。研究游览观赏的规律对园林规则设计是有指导意义的。1.动态观赏与静态观赏景的观赏有动静之分,动态观赏就是游,静态观赏主要是息,游而不息容易疲倦,息而不游又失去游览意义,在园林中往往是动静结合,在动的游览路线下,分别而有系统地布置各种景观,设立一些停息之地,使游人可对四周景物细致观赏。小园宜静,大园宜动。动态观赏景物,视点与景物产生相对位移,成为一种动态的连续构图。静态观赏,视点与景物位置不变,如看一幅立体风景画。实际上,观赏任何一个园林都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主要由游人自由选择,园林设计的意义在于可使这种选择向着最佳感受进行。2.观赏点与景物的视距无论动、静观赏,游人所在位置称视点或观赏点。观赏点一般安排在主景物的南向,景物坐北朝南,可以争取到好的采光、光照、背风,并且可以给植物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观赏点与景物Z间的距离称观赏视距,视距适当与否与观赏的艺术效果关系很人。视距对观赏效果的影响,首先表现在观赏的清晰度上,一般正常人的视力,4km以外的景物就不易看到,大T500m时,对景物存在模糊形彖,250-270m时,可看清景物的轮廓,如要看清树木,建筑的细部线条,则要在几十米内,而视距对观赏效果的影响,更主要的还是在视场上,视域静止时,人眼能看到总视场垂育方向约130%水平方向约160。。但在正常平视情况下,可以不须转动头部,而能看清景物的整体时,垂直视场为26°—30°,而水平视场为45°,\n因而产生了合适视距的概念。粗略估计,大型景物的合适视距约为景物高度的3.5倍,小型景物的合适视距为景物的3倍,水平景物的合适视距为景物宽度的1.2倍。当景物高度大于宽度时,依垂青视距来考虑,反之,依据两者综合考虑。1.俯视、仰视、平视的观赏观景视点高低不同,又分为平视、仰视、俯视。平视观赏,视线与地面平行向前,游人头部不必上仰下俯,可以舒展地平望出去,不易疲劳。平视时景物的高度的变化效果小,而对景物的深度有较强的感染力。所以平视观赏易产生平静、深远、安宁的气氛。俯视观赏,游人视点高,居高临下,景物愈低显得愈小,故常造成开阔和惊险的风景效果,增强人们的信心,雄心。仰视观赏,景物高度很大,视点距离景物很近,当仰角超过13。时,就要微微扬头,景物的高度感染力强,易形成雄伟、庄严、紧张的气氛。园林中,有时为强调主景的高大,常将视距压缩到景物高度的1倍以内,运用错觉,使景物的高大感增强,平视、俯视、仰视的观赏,有时不能截然分开,而是形成一个系列,所以各种视觉的风景观赏应统一考虑,获得更丰富的赏景内容。\n《园林规划设计》教案第11讲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掌握主景与配景手法的类型及运用,掌握借景的概念和类别;明确景的层次、对景与分景、点景的含义及运用特点,明确三段式、两段式导游线的含义及特点;了解框景、夹景、漏景、添景的含义及运用特点,了解风景视线的含义及其类别。重点与难点重点:1・主景与配景手法;2.借景的概念和类别难点:1.借景的概念;2•点景的含义教具及参考资料参考资料:1・园林艺术及园林设计,孙筱祥编著,1991,北京林业大学2.园林规划设计,北京园林学校主编,1995,北京科技出版社3.园林规划设计,辽宁林校主编,1995,中国林业出版社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主要教学内容画面\n三、造景手法造景,即人为地在园林绿地中创造一种既符合一定使用功能,又有一定意境的景区。造景要根据园林绿地的性质、功能、规模、构图要求,因地制宜地运用。其手法大体如下:1.主景与配景景无论大小均有主景与配景之分,就整个园林而言,主景是全园的重点、核心,它是空间构图中心,往往体现园林的功能与主题,是全园视线的控制焦点,在艺术上富有感染力。除主景之外的景物称配景,这些配景乂可能是某一局部园区的主景。主景是配景烘托的对象,突岀主景的方法主要有:主体升高、运用轴线和风景视线的焦点安排主景、利用对比与调和突岀主景、运用动势的向心、渐层手法、空间构图的重心、抑扬等。2.景的层次景就距离远近,空间层次而言,有前景(近景)、中景、背景(远景)之分,一般前景、背景是为了突岀中景而设置的。这样的景,富有层次的感染力,给人以丰富而不单调的感觉。有时因不同的造景要求,前景、中景、背景不一定全部具备,如在纪念性园林中,需要主景气势宏伟,空间广阔豪放,以低矮的前景烘托即可,而背景则借助于蓝天白云。3.借景有意识地把园外的景物“借”到园内可感受的范围中来称借景,这是扩大景物的深度和广度,丰富游赏内容的主要手法,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借景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可以借形组景,也可借声组景、借色组景、借香组景等。借景的方法可以是远借,可以是邻\n借,也可以是仰借、俯借,也可以是应时而借。1.对景与分景对景指的是位于园林绿地轴线及风景视线端点的景,对景是相对观赏点而言的,轴线一端有景的称正对景,正对景在规则式园林中常成为轴线上的主景。轴线或风景视线两端都有景的称互对景,相互都适宜静态观赏。分景是对景物或空间的分隔,使“景愈藏,意境愈大”,以丰富园景。主要手法有障景和隔景。障景是抑制视线,引导空间的屏障景物,其本身应为一景,障景后逐渐开展园景或显露主景,是常见手法。隔景即将园林绿地分隔为不同空间,不同景区,隔景可以实隔,可以虚隔,也可是虚实隔,创造岀多种流通空间,使园景丰富而各有特色。2.框景、夹景、漏景、添景框景是指利用门框、窗框、树框、山洞等,有选择地摄取另一空间的优美景色,恰似一幅嵌于镜框中的立体风景画的手法。框景必须设计好入框之对景,“俗则屏之,嘉则收之”,观赏点与景框的距离应保持在景框直径2倍以上,视点最好在景框屮心。为了突出优美景色,常将左右两侧贫乏景观以树丛、树列、土山或建筑物等加以屏障,形成两侧较封闭的狭长空间,这种左右两侧的前景称夹景。夹景是突岀对景的方法之一,可以起到障丑显美的作用,增加园景的深远感,同时也可引导游人注意力。漏景由框景发展而来,框景景色全现,漏景景色若隐若现,是空间渗透的一种重要方法。添景是在观景点与远方对景间没有其它前景、中景过渡时,为求\n对景有丰富的层次,加强景深而做的添上一些前景的处理手法,添景可用建筑一角或树木花草等。1.点景我国传统园林善于抓住每一景观特点,根据其性质、用途,结合空间环境的景象和历史,高度概括,常做岀形象化、诗意浓、意境深的园林题咏称点景。“片言可以明百意”,题咏不但丰富了景的欣赏内容,增加了诗情画意,点出景的主题,给人以艺术联想,还有宣传装饰和导游的作用。题名即景色命名。好的景色命名可以起到画龙点睛、指导游览的作用,可以让人在未接触景色之前,从命名中产生联想。如苏堤春晓,可以使人想彖得到明媚的春光,含苞待放的桃花,嫩绿的柳丝,波光泛影的西湖。又如,双峰插云是远观云山。玉泉观鱼是近观泉鱼。虎啸奔雷是听,金兰幽桂是嗅,温泉水浴是皮肤感受。园林题咏可以丰富观赏内容,增加诗情画意,给人以丰富的艺术联想。四、导游线和风景视线1.导游线导游线顾名思义,是引导游人游览观赏的路线,可理解为一条或多条交通线路,但与交通路线乂不完全相同,导游线要同时解决交通问题和组织风景视线以及造景。导游线的布置不是简单地将各景点,景区联系在一起,而应当有整体的系统结构和艺术程序。园林绿地的景点,景区,在展现风景的过程中,通常有三段式和二段式两种:三段式\n序景一一起景一一发展一一转折一一高潮一一转折一一收缩——结景一一尾景。两段式序景一一起景一一发展一一转折一一高潮(结景)一一尾景。导游线的组织,在水景区一般多作环水布置,在山林区则多沿山脊或山谷走向。导游线忌直通、忌方向重复、忌分支过多,一般为环形布置、分支均衡、自成循环体系。1.风景视线园林绿地中的导游线,是平面构图中一条“实”的路线,但园林空间变换很大,因而必须仔细考虑空间构图中一条“虚”的路线风景视线。风景视线在手法上主要巧用“隐”,“显”二字,主要有以下三种:开门见山的风景视线,即“显”的手法,可以一览无余。这种手法气魄大,气势雄伟,常用于纪念性园林。半隐半现、忽隐忽现的风景视线,在山林地带、占刹丛林,为创造一种神秘气氛常用此法,引人入胜。深藏不露,探索前进的风景视线。将景点,景区深藏在山峦丛林之中或平川、丘陵之内,游人在游赏过程中不断被吸引而终于进入高潮,有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的景趣。\n《园林规划设计》教案第12讲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掌握;明确;了解。重点与难点重点:1.;2.难点:1.;2.教具及参考资料参考资料:1・园林艺术及园林设计,孙筱祥编著,1991,北京林业大学2.园林规划设计,北京园林学校主编,1995,北京科技岀版社3.园林规划设计,辽宁林校主编,1995,中国林业出版社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主要教学内容画面\n第三章园林组成要素的规划设计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好比是对构成园林的各组件进行拼装,这些组件虽各有特点、千姿百态,但归结起来不外四大类(即我们所称的园林组成要素):园林地貌、园路广场、园林建筑、园林植物。这四类园林组成要素在园林中虽然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各有其设计特点,但园林景观和园林整体功能的实现却是四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绝不应当孤立地考虑某一种要素。为便于说明清楚,我们对园林各组成要素的规划设计分述如下。第一节园林地貌园林绿地要结合地形造景,不同的地形、地貌对不同园林景观的形成、园林使用功能的实现和园林槓物的生长等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在原有地形、地貌无法满足使用功能和不利于表达设计意图时,就需要对地形加以整理和改造。一、园林地貌设计原则1.因地制宜园林地貌是园林的骨架,因地制宜地利用原有地貌是园林地貌设计的重要原则。因地制宜原则的体现可概扌舌为“利用为主,改造为辅”,实质上,在园林地貌设计中,对原有地形的利用是改造的基础,改造是利用的手段,完全不改造的利用和全面改造都是不多见的。2.满足园林使用功能要求\n游人在园林中进行的各种游憩活动对园林空间环境有着不同的要求,园林地貌设计要尽可能为游人创造出游憩活动所需要的不同地貌环境,同时,为使不同性质的活动不相互干扰,可利用地貌的变化来分隔园林空间。1.满足园林景观的要求园林应以优美的园林景观来丰富游人的游憩活动,所以在园林地貌设计中,应力求创造出游憩活动广场、水面、山林等开敞、郁闭或半开敞的园林空间境域,以便形成丰富的景观层次,使园林布局更趋完美。2.符合园林工程的要求园林地貌设计在满足使用和景观需要的同时,必须使其符合园林工程上的要求。如山高与坡度的关系、各类园林广场的排水坡度、水岸坡度的合理稳定性等问题,都需严格地推敲,以免发生如陆地内涝、水面泛溢或枯渴、岸坡崩坍等工程事故。3.创造适合园林植物生长的种植环境丰富的园林地貌,可形成不同的小环境,从而有利于不同生态习性的园林植物生长。园林植物有布耐荫、喜光、耐湿、耐旱等类型,根据园林景观需要,在园林中各自适宜的环境中配置,或与其它园林素材结合配置,构成意趣不同的园景。如山体的南坡宜种植喜光树种,北坡可选择耐荫、耐湿的植物种植:水边及池中可选择耐湿、沼生、水生等植物配置。在地貌处理上,对长有古树名木的位置,应保持它们原有的地形标高,以免树木遭到破坏。地面标高过低或土质不良的地方均不利于园林植物的牛长。\n二、平地、坡地设计1.平地平地一般是指坡度介于1%-7%的缓坡地面,以利于排水。平地有利于群众性的活动和人流集散,同时,平地的设置也可形成较开朗的园林空间。平地按地而材料大体可分为草地、铺装地面和泥土砂石地面三种。在平坦的地形中,需有大于5%的排水坡度,以免积水,并要利用道路、明沟排除地面的水。2.坡地坡地就是倾斜的地面,因地面倾斜的角度不同,可分为:缓坡:坡度在8-12%(4°〜7。)之间,有吋仍可作一些活动场地之用。陡坡:坡度介于12%〜20%(7°〜12°)的坡地,作一般活动场地较困难,在地形合适有平地配合时,可利用地形的坡度作观众的看台或植物的种植用地。自然土坡上常不易稳定。草坪的坡度最好不要超过25%,土坡的坡度不要超过20%。缓坡、陡坡常作为山体与平地间的过渡地形,从缓坡逐渐过渡陡坡与山体连接,在邻水的一面以缓坡逐渐深入水中,在园林中常运用这样变化的地形形成丰富的景观,是园林中游人游览休息、欣赏风景的好去处。\n《园林规划设计》教案第13讲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掌握;明确;了解。重点与难点重点:1.;2.难点:1.;2.教具及参考资料参考资料:1・园林艺术及园林设计,孙筱祥编著,1991,北京林业大学2.园林规划设计,北京园林学校主编,1995,北京科技岀版社3.园林规划设计,辽宁林校主编,1995,中国林业出版社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主要教学内容画面\n三、掇山、叠石园林中但凡构成绮丽风景的几乎都离不开山,山水相映更显出景观的秀美。因山地常能构成风景,组织空间,丰富园林景观,形成多变的树冠线和天际线。山地按材料可分为土山、石山和土石山。土山可利用园内挖出的土方堆置。投资比较小,但山体较高时占地面积比较大。土山的坡度要在土壤的安息角以内,否则要进行工程处理。石山由于对置得手法不同,可以形成峥蝶、妩媚、玲珑顽拙等多变的景观,石山投资较大,占地较小,但少受坡度的影响。石山不能多植树木,但可穴植或予留种植坑。以土为主体,再加以点石的土石山,因点置和堆叠的山石数量占山体的比例不同,山体呈现以石为主或以土为主。土石山可以取土山和石山的优点,所以在造园中应用的很多。按山的游览方式,山地可分为观赏的山和游览的山。观赏山是以山体构成丰富的地形景观,仅供人观赏,不可攀登。观赏山在园林中,根据其位置的不同,所其的作用也不同。可利用山体分割空间,以形成相对独立的场地,作为活动空间。分散的场地,以山体蜿蜒相连,可以起到景观的联系作用。在园路和交叉口旁边的山体,可防止游人任意穿越绿地,起组织观赏视线和导游的作用。在地下水位过高的地方,堆置土山可以为植物的生长创造条件。几个山峰组合的山体,其大小高低应有主从区别。观赏山的高度1・5米以上。可登临的山以因游人能够身临其景,山体不能太低太小,一般要在10〜30米以上。要高出平地乔木的树冠线,使游人能够登高望远。如果山体与大片的水面或地面相连,高大的乔木较少,山体的高度可适当降低。山体的体型和位置,要根据登山游览及眺望的要\n求考虑。在山上可适当设置一些建筑或小平台,作为游览休息、观赏眺望的观赏点,也是山体风景的组成部分。山上建筑的体量和造型应与山体的大小相适应,建筑可建在山麓的缓坡上,也可建在山势险峻的峭壁间、山顶、或山腰等处,能形成不同效果的景色。休息类建筑宜建在山的南坡,冬天有良好的小气候。山顶是游人登临的终点,应作重点布置,但一般不宜将建筑放在山顶。山体上的建筑物必须与山体的地形等相一致,符合观赏与游览的功能要求。1.假山掇山也可以称作叠山、假山、堆山艺术。掇山是屮国园林艺术的特点之一,是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形成的重要因素。中国造园艺术的历史发展进程,也可以用人工造山的发展过程为代表。(1)堆山用石堆山用石因用量较大,故以就地取材为宜。堆山的材料有湖石、黄石、房山石、青石、英石、黄蜡石和各种石笋。古典园林一般多用湖石,其次为黄石。湖石(太湖石)石灰岩经风化溶蚀,使山石形态玲珑、色泽青润。湖石以洞庭湖西山最佳。其它还有宜兴、南京青龙山、镇江大山、巢湖、徐州登地。黄石细砂岩受气候风化逐步分裂而成,故石形方整有棱,文理古拙、石性浑厚、气势端庄、雄伟,石色有黄、红、赭等,因产地分布较多广,现运用较多,沿长江边往上游的山均有出产。房山石河北省大小房山所产房山石,为北方太湖石。\n英德石姿态多样。黄蜡石黄蜡石浑圆,为华南岭南园林所常用。(1)天然山体堆山应以自然山水的景观为师,使假山具有真山的意味,达到咫尺山林的效果。天然的山因形势不同,则构成不同的特征。例:太行山雄奇秀丽、壁立当空、悬崖悄壁。黄山秀丽,以云海、怪石、奇峰、温泉著称。有国画始祖之称。泰山稳重,华山险峻,庐山的云雾,雁荡山的云瀑。南方山水秀丽,北方山水雄伟。天然的山体有:峰:山头高而尖者,给人以高峻感。山顶犹如人首,最能反映精神面貌的主体部分。岭:连绵不断的山脉形成的山头。其山脊是登山观景的天然路线,俯视山谷丛林、溪流瀑布,沿山常布置小型建筑。如万里长城既是沿岭脊建成的伟大军事工程,是举世闻名的文化奇迹。峦:山头浑圆者称峦。悬崖:是山陡崖石突出或山头悬于山脚Z外。给人以险奇Z感。峭壁:山体峭立如壁,陡峭挺拔。岫:不通而浅的山穴,“云缭绕而出岫”。洞:山上的洞穴有深有浅,深者婉转上下,穿通山腹,浅者仅为洞。谷壑:两山之间的低处,狭者称谷,广者称壑。\n阜:起伏不大、坡度平缓的小土山。山麓山脚(山坡的下部):平原于山地的过渡带,山坡平缓,水源丰富,环境好,是名山大川的门户,也是修建庙宇的好地方。高山悬崖有泉水流出,自然山势变形丰富。(1)庭院堆山的位置庭山:是园林建筑前庭院内的叠石,。以姿态较好的树木配以玲珑的山石,多以观石为主,一般不宜太高,也有用浑厚雄壮的黄山石堆叠。壁山:依墙壁叠石或就墙中嵌山石。《园冶》中说“悄壁山者,靠壁理也。籍以粉壁为纸,以石为绘也”楼山叠石为楼阁的基础。或叠石成石洞、石屋建楼阁于高处,便于眺望,丰富主体构图的变化。也可叠石成自然的踏跺,作为楼阁的室外楼梯。池山:水中叠石为池山。(2)堆山叠石的艺术手法掇山以土石山为宜,有石有土。有石可成形,有土可生草木。可以有土包石,也可以有石包土。宾主分明:要突出群山的主山和主峰,要有主、次、配分明,宾主的关系不仅表现再一个视线方向上,而且要在视线的范围内。层次深远:群山要有层次,“山不在高,贵有层次”。宋代郭熙《临泉高致》谓“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Z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呼应顾盼:园林设景要有呼应,山体的脉络,岩层的走向,峰\n峦的向背俯仰,要相互关联,气脉相通。宾主之间有顾盼,层次之间相衬托。起伏曲折:从山麓到山顶要有波浪似的起伏,山与山之间要有宾主层次,形成全局的大起伏。山的起角要有弯环曲折,形成山回路转Z势。疏密虚实:疏是分散,密是集中,虚是无,实是有。在园林中不论群山还是孤峰,都应有疏密虚实布置。山之虚实是指在群山环抱中必有盆地,山为实,盆地为虚;重山之间必有距离,则重山为实,距离为虚;山水结合的园林,则山为实,水为虚;庭院中的靠山壁,则有山之壁为实,无山之壁为虚。1.置石在园林中将山石零星布置,称为置石,乂称点石。石在园林中,特别在庭院中是重要的造园素材。有:“园可无山,不可无石”“石配树而华,树配石而坚”之说,在中国的古典园林中,对石的运用是很讲究的。随着现代园林的发展,人们对石的热爱却有增无减少。岩石作为造园的材料,我国要比西方早1500年。英国到了1770年,才首次肯定了岩石在园林中的艺术地位。置石的方式可分为特置、群置和散置等三种形式。(1)特置园林屮特置的山石,也称孤赏石。是以姿态秀丽、古拙或奇特的山石、峰石作为单独欣赏,常置于园林建筑前、墙角、路边、树下、水畔、草坪作为园林的山石小品以点缀局部景点。体积高大的峰石多以瘦、透、露、皱者为佳。特置山石可以半埋半藏以显露自然,成自然Z趣。也可以与树木花草组合,别有风趣。更多的时候是设基座,置于庭院中摆设。\n苏州的冠云峰、皱云峰、瑞云峰,上海的玉玲珑,北京的青芝岫、青莲朵、青云片等都是著名的峰石。(1)散置以山野间白然散置的山石为蓝本,将山石零星布置在庭院和园林的方式。自然界的散置山石分散在各处,有单块、三四块、五六块多至数十块,大小远近,高低错落,星罗棋布,粗看零乱不已,细看则颇有规律。明代画家龚贤所著就《画诀》言及:“石必一丛数块,大石间小石,然须联络。而宜一向,既不一向,宜大小顾盼。石小宜平,或在水中,或从土出,要有着落。”(2)群置应用多数山石互相搭配成群布置。由于山石的大小不等休形各界,布置时高低交错,疏密有致,前后错落,左右呼应,形成丰富多样的石景,点缀园林。\n《园林规划设计》教案第14讲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掌握;明确;了解。重点与难点重点:1.;2.难点:1.;2.教具及参考资料参考资料:1・园林艺术及园林设计,孙筱祥编著,1991,北京林业大学2.园林规划设计,北京园林学校主编,1995,北京科技岀版社3.园林规划设计,辽宁林校主编,1995,中国林业出版社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主要教学内容画面\n四、理水水体能使园林产生很多生动活泼的最观,形成开朗的空间和透最线,山的水而活,树木得水而茂,亭榭得水而媚,空间得水而宽阔。水体是造景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园林中,水体除了造呆以外,还可以开展各种水上运动。陆地表面的水体,依据共形体的大小和性质的不同,冇江、河、湖泊、海、溪流、山涧、瀑、潭、水库、池塘、以及泉等。1、水体的类型(1)按水体的形式,可以分为自然式和规则式。自然式的水体是天然的或模仿天然形状的河、湖、涧、泉、埔等,水体在园林中多随地形而变化。规则式的水体是人工开凿成儿何形状的水面,如运河、水渠、方潭、园池、水井及几何形体的喷泉、瀑布等。常与雕塑、花上云、喷泉等组景。(2)按水体的功能可以分为观赏的和水上活动用的。观赏的水体可以较小,主要为构景之用。水而有波光倒影乂能成为风景的透视线。水中的到、桥、水岸线等都能自成呆色。水体能丰富呆色的内容,提高观赏的兴趣。开展水上活动的水体,一般要冇较大的水面,适当的水深,清洁的水质,水底及岸边最好冇一层沙子,岸坡要和缓。进行水上活动的水面,在园林中除了要符合这些活动要求以外,也要注意观赏的要求,使得活动与观赏能配合起來。(3)按水流的状态可分为静态的水和动态的水。静态的水能反映出倒影、粼粼的微波、粼瀝的水光给人以明洁、消宁、开朗、幽深的感受。如湖泊、池沼、潭、井等。动态的水冇湍急的水流,喷涌的水柱、水花或瀑布等,给人以明快清新、变幻多彩的感受,如溪涧、跌水、喷泉、瀑布等。2、水体的景观特点(1)溪涧及河流溪涧及河流都属于流动水体。由山间至山麓,集山水而下,汇集成了溪流、山涧和河流,一般溪浅而阔,涧深而狭。园林中的溪涧,应左右弯曲,萦回于岩石山林间,坏绕亭榭,穿岩入洞,有分有合,有收有放,构成大小不同的水面与宽窄各异的水流。对溪涧\n的源头,应作隐蔽处理,使游赏者不知源于何处,流向何方,成为循流追源中展开景区的线索。溪涧垂直处理应随地形变化,形成跌水和瀑布,落水处则可以成深潭幽谷。(1)池塘池塘属于平静水体。有规则式和自然式,规则式有方形、圆形、矩形、椭圆形、及多角形等,也可在儿何形的基础上加以变化。池塘的位置可结合建筑、道路、广场、平台、花坛、雕塑、假山石、起伏的地形及平地等布置。可以作为景区局部构图中心的主景或副景,还可以结合地面排水系统,成为积水池。自然式水池在园林中常依地形而建,是扩展空间的良好办法。(2)瀑布瀑布是水的落差造成的,是li然界的壮观景色。瀑布的造型千变万化,千姿百态,瀑布的形式有直落式、跌落式、散落式、水帘式、薄膜式以及喷射使式等。按瀑布的大小有宽瀑、细瀑、高瀑、短瀑以及各种混合型的涧瀑等。人造瀑布虽无自然瀑布的气势,但只要形神具备,就有自然之趣。(3)潭潭即深水池。作为风景名胜的潭,必须具有奇丽的景观和诗一般的情调。自然界的潭有与瀑相连的,悬空倒泻如喷珠飞雪,或白链悬空山鸣谷应,口尺狂澜从半山飞泻而下,十分壮观。潭的大小不一,自古以来以龙命名的居多,与月组成的景观也很多。因潭景著名的风景区不下数十个。潭给人的情趣不同于溪、涧、河流、池塘,是人工水景中不可缺少的题材。\n(1)泉泉来自山麓或地下,有温泉与冷泉之分。我国泉源相当丰富,仅温泉就有1000多处,大都辟作休疗养胜地,许多冷泉的泉水富含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已经开发成饮用水,或作高档饮料,而大部分冷泉水都用来煮茶。人工泉的形式更为繁多。在现代园林中应用较多的是喷泉、壁泉、地泉和涌泉,其中尤以喷泉被视为现代园林的明星。喷泉不仅使空气湿润,而且提供多姿多彩的视听享受,如近几年来出现和应用的光控喷泉、声控喷泉、音乐舞蹈喷泉,如我国昆明世博园内大型音乐喷泉长达100多米,为世界之最。喷泉的喷水方式有喷水式、溢水式、溅水式三种类型。大型喷泉在园林屮常作主景,布置在主副轴的交点上,在城市中也可布置在交通绿岛的中心和公共建筑前庭的中心。小型喷泉常用在自然式小水体的构图重心上,给平静的水面增加动感,活跃环境气氛。水柱粗大的喷泉,由于水柱半透明状,背景宜深。而水柱细小的喷泉,最好有平面背景能够突岀人工造型,如绿色的草坪,更能显示水柱的线条美。大型的喷泉,最能俘获游人的冃光。无论在最复杂的或在最简单的环境中它们都是最活跃的因素。3、水面的分隔与联系在园林中常将大的水面空间加以分隔,形成儿个趣味不同的水区,增加曲折深远的意境和景观的变化。如颐和园的昆明湖以十七孔桥接以孤岛成为与南湖的分割线,以西堤与小堤,形成昆明湖、南湖、上西湖、下西湖四个湖区。又杭州的西湖,以苏堤、白堤和湖心亭、三潭印月将湖面分隔成不同的空间。水面得分隔与联系主要有岛、堤、桥、建筑及植物等形成。\n(1)岛岛的作用:岛在园林中可以作障景、隔景划分水面的空间,使水面形成几种情趣的水域,水面仍有连续感,但能增加风景的层次。尤其较大的水面,可以打破水面平淡的单调感。岛在水中,四周有开阔的环境,是欣赏风景的良好的眺望点。岛布置在水面即是水面的景点,被四周的游人所欣赏。岛也是游人很好的活动空间。岛的类型:山岛、平岛、半岛、岛群、礁岛的布置:水屮设岛忌居中、整形,一般多在水面的一侧,以便使水面有大片完整的感觉,或按障景的要求考虑岛的位置。岛得数量不宜过多,应视水面的大小和造景的要求而定。岛的形状不要雷同,岛的大小与水面的大小应成适当的比例,一般情况下岛宁小勿大,可使水面显得大些。岛小便于灵活安排。岛上可建亭立石种植花木,取得小中见大的效果。岛大可设建筑,叠山引水以丰富岛的景观。(2)堤堤可以划分空间,将较大的水面分隔成不同景色的水区;堤还可作为游览的通道;堤还是园林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堤上植树可增加分隔的效果,长堤上植物叶花的色彩,水平与垂直的线条,能使景色产生连续的韵律。堤上路旁可设置廊、亭、花架、凳椅等设施。园林中多为直堤,曲堤较少。为避免单调平淡,堤不宜过长。为便于水上交通和沟通水流,堤上常设桥。堤上如设桥较多,桥的大小形式要有变化。堤在水面的位置不宜居中,多在一侧,以便将水面划分成大小不同、主次分明、风景有变化的水区。堤岸有缓坡或石砌的驳岸,堤身不宜过高,以使游人接近水面。\n(1)桥桥既可以分隔水面,又是两岸联系的纽带。桥还是水面上一个重要的景观,使水面隔而不断。园林中桥的形式变化多端,有曲桥、平桥、廊桥、拱桥、亭桥等。如为增加桥的变化和景观的对位关系,可设曲桥,曲桥的转折处可设对景。拱桥不仅式船只的通道,而且在园林中可打破水面平淡、平直的线条,拱桥在水中的倒影,都是很好的园林景观。将亭桥设在景观视点较好的桥上,便于游人停留观赏。廊桥有高低转折的变化。桥一般建在水面较狭窄的地方,但不宜将水面分得过于平均。桥的色彩要与水面和周围的建筑取得协调统一,在水面较小的地方更要注意桥的色彩。4、水岸处理园林中水岸的处理直接影响到水景的面貌。(1)水岸的形式草岸:草岸是将岸边整成略有高低起伏的斜坡,在坡上铺上草皮。草岸较质朴自然而富有野趣,但只适用于水位比较稳定的水体,如池塘与沟渠等。假山石驳岸:假山石驳岸是传统园林中常用的水岸处理方式。就是将山石犬牙交错,参差不齐的布置在岸边,形成一种自然入画的景观效果。石砌斜坡:先将水岸整成斜坡,然后顺着斜坡,用不规则的岩石切成虎皮状、条石状、冰纹状等的护坡。石砌护坡坚固且具有亲\n水性。适用于水位涨落不定或暴涨暴落的水体。垂直驳岸:以石料、砖、混凝土等砌筑的整形驳岸,垂直上下。阶梯状台地驳岸:将高岸修筑成阶梯式台地,即可使高差降低,有能适用水位涨落。适用于水岸于水面高差较大,水位不稳定得水体。混凝土斜坡:大多用于水位不稳定的水体,也可作为游泳区的底层。挑檐式驳岸:水延伸到岸檐下,檐下水光略影,如同船只,能产生陆地在水面上的漂移感。(2)景物的安排水面四周的景物安排在园林造景中菲常重要,水景常是园林中的重耍组成部分。水面四周可设亭、廊、榭等园林建筑以点缀风景。园林建筑的体形宜轻巧,色彩应淡雅,风格要一致,园林建筑之间要互相呼应。沿水道路不宜完全与水面平行,应时近时远,若即若离,近时贴近水面,远时在水路之间留岀种植园林植物的用地。道路铺装应尽量淡化。沿水边的植物种植应高于水位以上,以免被水淹没。槓物的整体风格要与水景的风格相协调。水牛植物对水位的深度要求不一样。莲藕、菱角、睡莲等要求水深约30〜100厘米之间;孝弄、慈姑、水芋、芦苇、千屈菜则要求浅水沼泽地;金鱼藻、苦草等沉于水中;凤眼莲、小浮萍、满江红等则要浮于水面上。为保证水生植物的良好生长,在挖掘水池、湖塘吋,要预留出适于水生槓物生长的水底空间,并要有富含腐殖质的土壤。\n《园林规划设计》教案第15讲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掌握;明确;了解。重点与难点重点:1.;2.难点:1.;2.教具及参考资料参考资料:1・园林艺术及园林设计,孙筱祥编著,1991,北京林业大学2.园林规划设计,北京园林学校主编,1995,北京科技岀版社3.园林规划设计,辽宁林校主编,1995,中国林业出版社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主要教学内容画面\n第二节园路和广场一、园路的规划设计园路起着导游的作用,它组织着园林景观的展开和游人观赏程序,并具有构景作用。1.园路的分类按其性质的功能分为:主干道:在一般的屮小型绿地中,主干道宽约3m左右,有些可宽4〜6m;次干道:路宽一般为2〜3叫游步道:路宽应满足两人行走,约1.2〜2m范围,小径可为0.8〜lmo按路面铺装材料分为:整体铺装路面、块状路面、简易路面。2.园路的规划布局园路的规划布局应注意以下几方面:(1)园路的交通性及游览性园路的组织交通功能应服从于游览要求,不以便捷为准则,而是根据地形的要求景点的分布等因素来进行设置。(2)园路的布局应主次分明园路在园林中是一个系统,应从全园的总体着眼,做到主次分明,园路的方向性要强,要起到“循游”和“回流”的作用,主要道路不仅在铺装上和宽度上有别于次要道路,而且在风景的组织上\n要给游人留下深刻的印象。(1)因地制宜园林道路系统必须根据地形地貌决定其形式。根据地形园林道路可设成带状、环状等,从游览的角度,园路最好设成环状。以避免走回头路,或走进死胡同。(2)疏密适当园路的疏密利景区的性质、园内的地形游人的多少有关。一般安静休息区密度可小,文化活动区及各类展览区可大,游人多的地方可大,游人少的地方可小。总的说园路不宜过密。园路过密不但增加了投资,而且造成绿地分割过碎。一般情况下,道路的比重可控制在公园总面积的10〜12%左右。(3)曲折迂回园路要求曲折迂冋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是地下的要求,地形复杂,有山、有水、有大树,或有高大的建筑物。另一方面,是功能和艺术的要求。为了增加游览路程,组织园林自然景色,使道路在平而上有适当的曲折,竖向上随地形有起伏。为了扩大景象空间,使空间层次丰富,形成时开时闭的辗转多变、含蓄多趣的空间景象。(4)园路交叉口的处理减少交叉口的数量,交叉口路面应分岀主次;两条主要园路相交时,尽量正交,不能正交时,交角不宜过小并应交于一点,为避免游人过于拥挤,可形成小广场;两条道路成丁字形相交时,在道路交点处可布置对景;山路与山下主路交界吋,一般不宜正交,有庄严气氛的要求时,可设纪念性建筑;凡道路交叉所形成的角度,\n其转角均要圆滑;两条相反方向的曲线路相遇时,在交接处耍有相当距离的直线,切忌呈“S”形;在一眼所能见到的距离内在道路的一侧不宜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道路交叉口,尽量避免多条道路交接在一起。如果避免不了则需要在交接处形成一个广场。(1)园路与建筑与建筑相连的道路,一般情况下可将道路适当加宽或分出小路与建筑相连。游人量较大的主要建筑,可在建筑前形成集散广场,道路可通过广场与建筑相连。(2)山地园林道路山地园林道路受地形的限制,宽度不宜过大,一般大路宽2—3米,小路则不大于1.2米。当道路坡度在6%以内的时候,则可按一般道路处理,超过6〜10%的时候,就应顺等高线做成盘山道以减小坡度。山道台阶每15〜20级最好有一段平坦的路面让人们在其间休息。地面稍大的地面还可设一定的设施供人们休息眺望。盘山道的来回曲折可以变换游人的视点和视角,使游人的视线产生变化,有利于组织风景画面。盘山道的路面常做成向内倾斜的单面坡,使游人行走有舒适安全的感觉。山路的布置还要根据山的体量、高度、地形变化、建筑安排、绿化种植等综合安排。较大的山,山路应分岀主次。主路可形成盘山路,次路可随地随形取其方便,小路则是穿越林间的羊肠小路。(3)山地台阶山地台阶是为解决园林地形的高差而设的。他除了具有使用功能以外,还有美化装饰的功能,特别是他的外形轮廓具有节奏感,常可作为园林小景。台阶通常附设于建筑出入口、水旁、岸壁和山路。台阶依材料分有石、钢筋混凝土、塑石等,用天然石块砌成的\n台富有自然风格,用钢筋混凝土板做的外挑楼梯台阶空透轻巧,用塑石做的台阶,色彩丰富,如与花台、水池、假山、挡土墙、栏杆结合的台阶,更可为园林风景增色。台阶的尺度要适宜,i般踏面的宽度为30〜38厘米,高度为10〜15厘米。\n《园林规划设计》教案第16讲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掌握;明确;了解。重点与难点重点:1.;2.难点:1.;2.教具及参考资料参考资料:1・园林艺术及园林设计,孙筱祥编著,1991,北京林业大学2.园林规划设计,北京园林学校主编,1995,北京科技岀版社3.园林规划设计,辽宁林校主编,1995,中国林业出版社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主要教学内容画面\n二、园桥的规划设计1、作用园桥是园路在水面上的延伸(早桥、天桥除外),具有园路和建筑的特征,既起到联系交通、组织导游的功能,乂具备分割水面、构成风景、点缀风景和观赏风景的作用。园桥所处的环境和所起的作用是园桥设计的依据(如折桥、拱桥、亭桥、廊桥等多以造景为主,平桥则多以联系交通为主),同时,园桥的造型、体量、材料和色彩等也是园桥设计应考虑的因素。一座造型优美或有历史价值的园桥,可自成一景,如颐和园的十七孔桥,桂林七星岩的花桥的。2、类型依材料分有石桥、木桥、钢筋混凝土桥等。按结构分有梁式与拱式。单跨与多跨。其中拱桥又有单曲与双曲之分。依建筑形式分有亭桥和廊桥。桥还有一个特殊的形式,即汀步。在体量上有不同大小、不同高低、不同宽窄的桥。小桥仅有一、二米,一、二人宽;大桥宽数十米,可通汽车、火车。3、设计要点园林中的桥既具园路的特征,又具建筑的特征。贴临水面的平桥,曲桥可以看作是跨越水面的园林道路。带有亭、廊的亭桥、廊桥是架在水面的建筑。而桥面较高可供通行的各类拱桥则同时具有园路和园林建筑的特征。在设计的时候,园桥的色彩、高度、体量、立面造型均要考虑与周圉的环境相协调。小水面架桥宜聚,可选贴临水面的平桥,并偏临水面一侧,使水面有扩大之感。为使小水面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增加景色的空\n间层次,可采用平曲桥交互,以延长游览时间,使观赏角度不断变换。大水面可局部抬高桥面,既可增加桥的立面效果还可避免水面的单调,并可便于桥下通船。局部抬高的桥建筑特征比明显,因此在桥的空间轮廓上耍加以注意,使园桥的建筑风格、比例尺度与周围的环境协调统一。廊桥、亭桥应主要突出建筑特征,供人们休息眺望和欣赏水波、游鱼、荷花、浮萍等。汀步是一种特殊的“园桥”,它具有园桥的功能,一般设置在窄而浅、游人较少的水面,如溪、涧、河滩等,既简单自然又富有情趣。汀步石块的大小高低不一,距离远近不等(一般以人的平均步距60-70cm为准),但要注意石面要平,置石要稳,以求安全。石块的形式可有多种多样,如圆形、椭圆形、长方形等,布置吋可按预定的路线自由灵活的安排,左右穿插,疏密相间,生动有趣。汀步在假山庭院中是山水间连接的常用方法之一。三、园林广场的规划设计从某种意义上讲,园林广场就是园路的放大部分,根据功能大体可将园林广场分为交通集散广场和游憩活动广场两类,前者常位于建筑前、道路交叉口,强调的是人流的集散,可看作是多条园路的集合;后者常出现在道路一侧、园林一角,主要体现广场的游憩、观赏功能,注重适宜游憩活动和观赏景观的空间的塑造。不过,园林屮很多交通集散广场常常位于主体建筑前或是作为主景设置地,是园林设计中重点处理的部分,其游憩、观赏功能也不容忽视。1、交通集散广场是主耍园路交叉口的、出入口的放大。由点到面,以供游人集\n散。园林岀入口的广场,是主耍园路的起点,首先耍处理好各种车辆的通行及停放,各类人员的出入停留。在艺术布局上要精心设计,巧于安排。大门建筑风格与于城市的整体风格、园林性质、内容相一致,建筑的体量要与周围的空间相协调。大门口的装饰性布置如花坛、草坪、雕塑、山石、树木、园灯和地面装饰等,要根据不同的艺术特点,精心安排和组织,是其既富于变化又协调美观并能充分反映该园的性质、特点和独特风貌。在规划布局上,园林出入口广场的布置可采用先抑后扬或开门见山。先抑后扬,即在入口前布置障景,如中国古典园林门前的假山、影壁墙等。开门见山,就是不设障景,呈现在游人眼前的是一幅有层次的开朗画面。主要园林建筑,如展厅、咅乐茶座的场地的大小、形状、除考虑游人参观路线、休息停留的集散功能外,还要考虑场地与建筑地协调布局。场地中的景物(雕塑、纪念碑、喷泉等)的布局既要与整体风格相协调,还要有较好的视觉条件留岀相应的视距,以不同的方位、距离进行观赏。2、游憩活动广场游憩活动广场应根据不同内容不同要求进行布置,做到美观适用、各具特色。如打拳做操,应安排在离出入口不远,空气新鲜,地面平整,并布置一定数量的园椅。集体活动则要布置在场地开阔、阳光充足、风景优美的草坪上。青少年活动则多布置在疏林草地。其他供游人休息散步、赏景拍照的场地则可以布置在有风景可赏的地方。并设亭、廊、花架、雕塑、花坛、假山、喷泉、园椅、园灯、小树丛等,供人们长时间的逗留休息。3、园务活动广场园务活动广场应与园务管理专用出入口、苗圃的有方便的联系,\n还要与园林主耍景观保持一定的距离,相对独立。最好能设障景如树从、竹林等。\n《园林规划设计》教案第17讲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掌握;明确;了解。重点与难点重点:1.;2.难点:1.;2.教具及参考资料参考资料:1・园林艺术及园林设计,孙筱祥编著,1991,北京林业大学2.园林规划设计,北京园林学校主编,1995,北京科技岀版社3.园林规划设计,辽宁林校主编,1995,中国林业出版社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主要教学内容画面\n第三节园林建筑与小品园林建筑具有使用和造景双重功能,尤其突出其造景功能,在园林中往往成为视线的焦点其至成为控制全园的主景。常见的园林建筑的种类有亭、廊、水榭、花架、楼阁、舫、厅堂以及塔等。常见的园林建筑小品有景门、景墙、景窗、园桌、园椅、园凳、园灯、栏杆、标志牌、果皮箱、儿童游乐设施以及园林雕塑小品等。—•、园林建筑与小品的布局原则园林建筑与小品在园林中的布局及与其他造园要素的不同结合处理,1.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园林建筑的布局首先要满足功能要求,如使用、交通、用地及景观要求。必须因地制宜,综合考虑。园林中人流集中的主要建筑,如文化娱乐场所、体育建筑应靠近园内出入口、主要道路或广场,并不耍影响其他游览区的活动。餐厅、茶室、照相等服务设施在交通方便,易于发现,但又不占据园中主要景观的位置。展览室、陈列室宜设在风景优美、环境幽静的地方。亭、廊、榭等点景建筑应设在环境优美、有景可赏,并能控制和装点风景的地方。\n园林厕所应分布均匀,耍半隐半现,又耍方便岀入。园林管理建筑应布置在园内僻静处,既方便管理又不与游览路线相混合。温室、苗圃、生产管理用地要选择地势高燥、通风良好、水源充足的地方。2•满足园林造景的需耍在功能与造景之间,其取舍的原则是当有明显的功能要求的吋候,如餐厅、茶室、园务管理、园林厕所等,游览观赏从属于功能。当有明显的观赏要求时,如亭、廊、榭等点景建筑的时候,功能要求从展于游览观赏。功能和观赏二者兼具的时候,在满足功能的基础上,尽量加强庭院、建筑外部的游览观赏性。如茶室一一水榭。园景构图中心关系密切的既为植物和山水,在造景的过程中,要注意建筑与植物的关系。古典建筑端庄典雅,以油松、翠兰松、竹、梅、桂、玉兰等传统树种相配。现代建筑轻盈潇洒,与雪松、草地明快活泼的风格相一致。园林建筑常常是园林的构图中心,但是往往显得呆板,无生命的动感。以树木、花草在自然状态下的形态、色彩、四季变化动态来改变呆板、静态、单纯的建筑。以树木多变的树冠线来调整建筑平直的天际线。以植物的搭配层次来满足总体的虚实关系。在造景与基址的利用上要巧于构思,不同的基址有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景观。同一基址,造同样的建筑,构思方法不同,造景效果也不同。山顶一一凌空眺望。有豪放平远的感觉。\n水边一一近水楼台。有漂浮水面的趣味。山间一一峰冋路转。有忽隐忽现、豁然开朗的景色。道路转折形成对景,吸引和引导游人参观游览。3.注重建筑室内外的相互渗透、与自然环境的有机结合园林建筑的室内外互相渗透,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不但可以使空间富于变化,活泼自然,而且可以就地取材,减少土石方,节约投资。从古到今人们作了许多尝试,如古代的空廊、水榭、亭子、园林窗景、现代的落地长窗、旋转餐厅等。其基木手法有以下几种。(1)将自然材料引入室内如虎皮墙、石柱、木纹纸、山石散置、摆设盆花、盆景、悬垂植物、瓶插鲜花。将室外水面引如室内,在室内设自然式水池,模拟山泉、山池。(2)空间过渡将园林空间或者建筑空间延仲到对方的空间,如曲廊、回廊、从主体建筑仲岀,穿过园林空间连接更多的建筑。(3)空间融合与渗透将园林空间与建筑融合在一起,例如,在室内建造小型的自然景物,古典园林的天井、漏窗、空廊、半廊和回廊,现代园林的落地窗、四面厅、水厅等。二、亭的规划设计亭是园林中最常见的一种园林建筑。亭的建筑物形式最早岀现于商周时期,亭的名称则始于春秋战\n国前后。岀现在园林中专供人游览和观赏的亭,是在魏晋以后。今天,亭己成是园林中不可缺少的建筑形式,在造型上可谓是千变万化。常见亭子的布局形式有以下几种:1.山地设亭山上建亭通常选择山巅、山脊等视线较开阔的地方。根据观景和构景的需要,山上建亭可起到控制景区范围和协调山势轮廓的作用。2•临水建亭水面是构成丰富多变的风景画面的重要因素,在水边设亭,一为观赏水面景色、二为丰富水景效果。水面设亭,一般尽量贴近水面,突岀水中为三面或四面环水。水面设亭在体量上应根据水面大小确定,小水面宜小,作配景宜小;大水面宜大,作主景宜大,甚至可以以亭组出现以强调景观。水面亭也可设在桥上,与桥身协调构景。3.平地建亭平地建亭,或设于路口,或设于花间、林下,或设于主体建筑的一侧,也可设于主要景区途中作一种标志和点缀,只要亭在造型、材料、色彩等方而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就可创造出优美的景色。\n《园林规划设计》教案第18讲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掌握;明确;了解。重点与难点重点:1.;2.难点:1.;2.教具及参考资料参考资料:1・园林艺术及园林设计,孙筱祥编著,1991,北京林业大学2.园林规划设计,北京园林学校主编,1995,北京科技岀版社3.园林规划设计,辽宁林校主编,1995,中国林业出版社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主要教学内容画面\n三、廊的规划设计廊最初出现是用来联系建筑的,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乞一。廊是亭的延伸廊在园林中的形式和设计手法丰富多彩廊的尺度亲切、造型多变1.廊的作用组织空间,引导游览层次过渡,空间联系的手段2.廊的基木类型双面空廊单面空廊复廊双层廊单支柱廊暖廊3.廊的位置经营平地建廊水边或水上建廊\n四、水榭的规划设计榭在园林中的形式多为水榭,立面较为开敞、造型简洁,与环境协调。现存古典园林中的水榭实例表现出的基木形式为:在水边架起一个平台,平台一半伸入水中,一半架于岸边,平台四周以低平的栏杆围绕,平台上建一个木构架的单体建筑,建筑的平面形式通常为长方形,临水一面特别开敞,屋顶常做成卷棚歇山式样,檐角低平轻巧。现代园林中,水榭的功能上有了更多内容,形式上也有了很大变化,但水榭的基本特征仍然保留着。1、水榭平台的构造类型从平面上看,有一面临水、两面临水、三面临水、四面临水等形式从剖面上看,有实心平台、悬空平台、挑出平台等形式2、水榭与水面、池岸的关系尽可能突出水面强调水平线条,与水体协调尽可能贴近水面3、水榭与园林整体空间的关系水榭与环境的关系处理也是水榭设计的重要方面,水榭与环境关系主要体现在水榭的体量大小、外观造型上与环境的协调,进一步分析还可体现在水榭装饰装修、色彩运用等方面与环境的协调。水榭在造型、体量上应与所处环境协调统一五、花架的规划设计\n1.花架的运用特点及位置选择凡适合布置亭、廊、榭的地方均可考虑布置花架,但花架的造型因植物的影响变化较大,因而不适合用作建筑环境中的主景或是在景观功能上起控制作用的主体景物。花架也可依附建筑进行布置,跳檐式花架常用来代替建筑周围的檐廊。2.常见形式花架具有灵活多变的造型,伞形花架具有单体亭的特点,体量校小的单体花架或组合花架具有亭、榭的特点,而沿道布置的长形花架则具有廊的特征,花架在运用上同时兼具亭、廊、榭三类园林建筑的特点。同时,花架与攀援植物的完美结合又使得花架成为人工建筑与自然结合的典范,正符合现代人回归自然的思潮。因而花架在园林屮特别是在现代园林屮的运用十分普遍。花架的形式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四种:(1)单片式(2)独立式花架的支撑和传力通过刚架结构來实现,造型的灵活度大,别致新颖,常用混凝土、钢材、铝合金等材料。(3)直廊式花架的常见形式,柱上架梁,梁上再架格条S方),格条两端挑岀。常见梁架式花架有双臂花架、单臂花架、伞形花架等。常用的材料有竹、木、砖石、钢材、混凝土等。(4)组合式是一种与园林建筑小品(如亭、廊、景门、景窗、景墙、隔\n断等)融为一体的花架形式。给合式花架的造型更丰富,空间划分与组景的作用更强,弥补了单纯花架功能上的不足。1.花架的设计要点(1)花架与攀援植物花架与攀援植物的配合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花架的结构、材料、造型在设计时必须考虑所攀附的植物材料特点(植物的攀援方式、生长习性),另一方面,植物攀附后与花架实质上成为一个整体,景观效果的取得来自建筑和植物的完美结合,两者必须综合考虑。(2)花架的高度根据花架所处的位置及周围环境而定,一般为2.8-3.5米,有时可根据构景的需要适当放大或缩小尺度。(3)花架的开间与进深花架相邻两个柱子间的距离称开间,花架的跨度称进深。花架的开间和进深也与花架在园林或园林局部所处的地位及周围环境息息相关,并与花架所用材料和结构有关,一般的混凝土双臂花架,开间和进深通常在2.5—3米之间,有些情况下,花架的进深可达6—8米。\n《园林规划设计》教案第19讲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掌握;明确;了解。重点与难点重点:1.;2.难点:1.;2.教具及参考资料参考资料:1・园林艺术及园林设计,孙筱祥编著,1991,北京林业大学2.园林规划设计,北京园林学校主编,1995,北京科技岀版社3.园林规划设计,辽宁林校主编,1995,中国林业出版社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主要教学内容画面\n六、园桌、园椅、园凳的规划设计1.作用园椅、园凳是供人们坐息、赏景之用。同吋变换多样的艺术造型也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园椅、园凳的设计要在考虑功能的基础上,注重艺术性。其造型要力求简单朴实、舒适美观、制作方便、坚固耐久。色彩风格要与周圉坏境相协调。高度一般在30—45厘米。2.常见形式和材料制作园椅的材料有钢筋混凝土、石、陶瓷、木、铁等。铸铁架木板面靠背长椅,适于半卧半坐;条石凳,坚固耐久,朴素大方,便于就地取材;钢筋混凝土磨石子面,坚固耐久制作方便,造型轻巧,维修费用低;用混凝土塑成树桩或带皮原木凳各种形状和色彩的椅凳,可以点缀风景,增加趣味。此外还可以结合花台、挡土墙、栏杆、山石设计。3.位置安排园椅、园凳一般放在安静休息、景色良好、游人需要停留休息的地方,如树下,围绕林荫大树的树干设置坐椅,既保护了大树,又提供了纳凉休息之处。园椅可以设置在路旁,嵌镶在绿篱的凹入处;灌木丛的前面和后面。星散在树林里,水边、台地旁等游息性场地。七、景门、景窗、景墙的规划设计\n八、雕塑小品的规划设计1.园林雕塑小品的作用2.常见雕塑小品类型及位置安排3•雕塑小品的设计方法和注意事项法国雕塑家罗丹“芳草碧树是最适合于古代雕塑的框子”。园林雕塑在园林中应用很广,其主要作用就在于帮助表现主题、点缀装饰风景、丰富游览内容。雕塑在园林绿地中常做主景,被放置在园林构图的屮轴点上,园林风景的重心上。园林雕塑大致可分为三类。纪念性雕塑。主题性雕塑。装饰性雕塑。现代园林雕塑已经被应用于绿地的各个领域。雕塑的布置要与园林绿地的主题一致,以借助联想,创造意境。园林雕塑的题材尽可能选择历史上、传统上、思想上与园林性质、地方特色相关联的题材。\n《园林规划设计》教案第20讲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掌握;明确;了解。重点与难点重点:1.;2.难点:1.;2.教具及参考资料参考资料:1・园林艺术及园林设计,孙筱祥编著,1991,北京林业大学2.园林规划设计,北京园林学校主编,1995,北京科技岀版社3.园林规划设计,辽宁林校主编,1995,中国林业出版社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主要教学内容画面\n第四节园林植物配置一、种植设计的一般原则1.符合园林绿地的性质和功能要求2.考虑园林艺术的需要3.选择适合的植物种类,满足植物生态要求4.种植的密度和搭配二、乔灌木的种植设计1.孤植乔木的孤立种植类型,孤植的树木称孤植树或孤立树,同一树种两三株紧密栽植在一起(株距不超过1.5米)远看和单株栽植的效果相同的也称孤植树。孤植树的主要功能是构图艺术上的需要,常作为局部空旷地段的主景,也可蔽荫。孤植树主要表现植物的个体美,呈现挺拔繁茂、雄伟壮观的植物景观。适宜的树种:体形高大者。如银杏、悬铃木、国槐等,给人以雄伟、浑厚的艺术感染;轮廓清晰、端庄富于变化,姿态优美,树枝具有丰富的线条。如雪松、南洋杉、合欢、垂柳、口桦、朴树、白皮松、黄山松、鸡爪械等;开花繁茂,色彩艳丽的树木。如凤凰木、木棉、梅花、木兰、海棠、樱花、碧桃、山楂、木瓜、紫薇等,开花时给人以华丽、浓艳、绚丽缤纷的感觉;浓郁芳香、果实累累。白兰、桂花、梅花给人以暗香浮动、沁人心菲的美感。苹果、山楂、柿树则有果实累累、丰厚收益的喜悦;叶形或叶色奇特者。乌柏、枫香、黄扶、银杏、无患子、红叶李、鸡爪械等有霜叶照明、秋光\n明静的艺术感染。孤植树是园林种植构图中的主景。因而四周耍空旷,是树木能够向四周伸展。在孤植树的四周要安排最适观赏视距。在树高的3〜10倍距离内,不要有别的景物阻挡视线。常布置在以下地点:开朗大草坪或山谷空地草地的构图重心上。以草地作背景,突出树木的姿态、色彩,并与周围的树群、景物取得均衡、呼应;开朗水边。如湖畔、河畔、江畔,以明朗的水色为背景,同时还可以使游人在树冠的庇荫下欣赏远景。如南方水边常见到的大榕树,北方桥头、岸边多见的大柳树;在可以在透视辽阔远景的高地、山岗、山坡、山顶上配置孤植树,一方面可供游人乘凉、眺望。另一方面,很好的丰富山岗、高地的天际线。如黄山的迎客松;在桥头、自然园路、河溪转弯处配置孤植树,使景观更具自然趣味;建筑院落或广场中心配置孤植树,使园林更富生命活力。作为丰富天际线以及种植在水边的孤植树,必须选用体形巨大、轮廓丰富、色彩与蓝天、绿水有对比的树种。如榕树、枫香、漆树、银杏、乌柏、白皮松、国槐等。小型林地、草地的中央,孤植树的体形应是小巧玲珑、色彩艳丽、线条优美的树种。如红叶李、玉兰、碧桃、梅花等。在背景为密林或草地的场合,最好应用花木或彩叶树为孤植树。姿态、线条色彩突出的孤植树,常作为自然式园林的诱导树、焦点树。如桥头、道路转弯等。与假山石相配的孤植树,应是原产我国盘曲苍古的传统树种,姿态、线条与透漏生奇的山石调和一致。如黑松、罗汉松、梅花、紫蔵等。为尽快达到孤植树的景观效果,设计时应尽可能利用绿地中已有的成年大树或百年大树。1.对植乔木和灌木以相互呼应的情态种植在构图轴线的两侧称对植。对植在空间构图上只做配景。对植分规则式对植和自然式对植两种。\n(1)规则式对植经常应用在规则式构图中,在园门、进出口的两侧,街道两旁的行道树是属于对称栽植的延续和发展。其最简单的形式是用两棵大小、形态相同的乔灌木栽植在构图中轴线两侧。树种统一,与对称轴线的垂直距离相等。(2)自然式对植多用在自然式园林进出口两侧以及桥头、石级蹬道、建筑物门口、河流进出口。非对称栽植吋,同一树种的体形大小、姿态要有差异。与对称轴线的垂直距离,大单株的距离要近,小单株的距离要远。左右呼应,彼此取得动势均衡。3•行植乔木和灌木按一定的株行距成行成排地种植称行植。行植宜选用树冠形体比较整齐的树种,形成的景观整齐、单纯、气势宏大,行植具有施工、管理方便的优点。\n《园林规划设计》教案第21讲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掌握;明确;了解。重点与难点重点:1.;2.难点:1.;2.教具及参考资料参考资料:1・园林艺术及园林设计,孙筱祥编著,1991,北京林业大学2.园林规划设计,北京园林学校主编,1995,北京科技岀版社3.园林规划设计,辽宁林校主编,1995,中国林业出版社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主要教学内容画面\n1.丛植两株到十几株乔木或灌木成丛地种植在一起称丛植,丛植而成的集合体称树丛。树丛是园林绿地中重点布置的一种种植类型一一在园林种植中占总种植面积的25〜30%。丛植以反映树木群体美的综合形象为主,构成树丛的树木彼此间既有统一的联系又有各自的变化,既存在于统一的构图中又表现出个体美。树丛的配置地点几乎可以是园林中的任何地段。树丛在功能上除作为组成园林空间构图的骨架外,在园林中还常做主景,起吸引游人视线、诱导方向、兼起对景作用。在古典园林中,树丛常与山石组合,设置在廊亭或房屋之角,起装饰配景和障景的作用。树丛还可与孤植树一样,配置在草地的边缘,道路的两侧、水边、道路的交叉处。树丛可由单一树种组成单纯树丛,也可由两种以上乔灌木搭配栽植,还可与花卉、山石相结合。庇荫用的树丛可采用树种相同、树冠开展的高大乔木。树丛下安置座椅、山石、雕塑小品,供游人停留玩赏。具体配置形式如下:(1)两株配合两株配合要遵循矛盾统一、对比均衡的法则,使成为对立的统一。最好采用同一树种,或外形十分相似的两个树种。在姿态、大小上要有差界,形成对比,明画家龚贤所说“有株一丛,必一仰一伏,一倚一直,一向左一向右・”两株树的间距应小于两树冠径Z和,过大就形成分离而不能成为一个和谐的统一整体了。(2)三株配合最好为同一树种或相似的两个树种,一般不釆用三个树种。配置时树木的大小、姿态应有对比差异。同一树种,大单株和小单株\n为一组,中单株为另一组。两小组在动势上耍有呼应,成为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两种树木相配,最好同为常绿或落叶,同为乔木或灌木,小单株和大单株为一组,或大单株与中单株为一组,这样使两小组既有变化又有统一。三株树的配合最忌将三株树栽在同一直线上,或栽成等边三角形。若大单株为一组,中小单株为一组,也显得过于呆板。(1)四株配合四株树的配合仍采用姿态、大小不同的同一树种,或最多为两个树种,最好同为乔木或灌木。3:1分组,大单株和小单株都不能单独成为一组。最基本的平面形式为不等边四边形或不等边三角形。(2)五株树丛组合可以是一个树种或两个树种,分成3:2或4:1两组,若为两个树种,其中一组为两株或三株,分在两个组内,三株一组的组合原则与三株树丛的组合相同,两株一组的组合原则与两株树丛的组合相同。但是两组之间的距离不能太远,彼此之间也要有呼应和均衡。平面布置可以是不等边三角形,不等边四边形,或不等边五边形。(3)六株以上的配合六株以上的配合实际上就是二株、三株、四株、五株配合的儿个基本形式的相互组合。《芥子园画传》中有“以五株既熟,则千株万株可以类推,交搭巧妙,在此转关”之说。几个树从组合在一起,称为树从组。道路可从从间通过。用树丛组合成小空场或草地的半闭锁空间,便于休息和娱乐。树丛组也常设在林缘、山谷等地的入口处对植或成为夹景起装饰作用。\n5.群植由20——30株以上的乔灌木混合栽植的群体。树群与树丛的不同点在于植株数量多,种植面积大,所表现的是群体美,对单株要求不严格。树群的规模不可过大,一般长度不大于60米,长宽比不大于3:1,树种不宜过多。树群常与树丛共同组成园林的骨架,布置在林缘、草地、水滨、小岛等地成为主景。几个树群组和的树群组,常成为小花园、小植物园的主要构图,在园林绿地中应用很广,占较人的比重,是园林立体栽植的重要种植类型。树群可以分为单纯树群和混交树群两类。单纯树群由同一种树木组成,林下常用阴生多年生花卉做地被植物。混交树群由大小乔、灌木和多年生花卉组合而成。混交树群在外貌上要有季相变化,有春花、秋实、夏茂、冬绿四季景观变化。树群内部的组合必须符合生态要求。东、南、西三面为阳性树木,北面和乔木的下方是阴生或半阴生树木,林下是阴生多年生花卉。从观赏的角度讲,常绿树在屮央做背景,落叶树在外缘,叶、花艳丽的在景观的最外层。整个树群高低参差,林冠线起伏错落,水平轮廓有丰富的曲折变化。6.林植7.绿篱\n绿篱是由灌木成行密植而成,当高度超过成人的高度(2米以±)代替围墙的作用时,称Z为绿墙。绿篱可以代替竹篱、木篱、围墙起防护作用。在园林中,绿篱可以分隔、组织空间,为花境、花坛、镶边,做雕塑、喷泉、花境的背景。还可遮扌肖不美的物体,做其它建筑的屏障物。(1)类型依形式分,有不加人工修剪的自然式,和人工修剪整形的规则式。依观赏特性分,有绿篱、花篱、果篱、刺篱。依绿篱的高度分,有高篱(1.5米以上),中篱(1米左右),矮篱(1米以下)。(2)植物材料绿篱植物应具有分枝强、枝繁叶茂、花果艳丽、经久不凋等特点。适于作绿篱的植物有很多。如大叶黄杨、女贞、侧柏、千头柏、海桐、小叶女贞、蔷薇、木槿、金钟花、凤尾竹、构骨等。\n《园林规划设计》教案第22讲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掌握;明确;了解。重点与难点重点:1.:2.难点:1.;2.教具及参考资料参考资料:1・园林艺术及园林设计,孙筱祥编著,1991,北京林业大学2.园林规划设计,北京园林学校主编,1995,北京科技出版社3.园林规划设计,辽宁林校主编,1995,屮国林业岀版社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主要教学内容画而\n三、花卉种植设计花卉是--些或姿态优美、或花色艳丽、或花香馥郁,具有观赏价值的草木和木木植物,在园林中常见的布置形式有花坛、花境、花台、花丛、花群、花池等。1、花坛花坛是在一定几何形体的种植床内,种植花卉植物构成艳丽的色彩和美丽的图案。花坛欣赏的不是个体花卉的线条美,而是花卉群体的造型美、色彩美。在园林中花坛常做岀入口的装饰,广场的构图中心,建筑的陪衬,道路两旁、转角和树坛边缘的装饰。(1)类型按植物材料的组成不同。可分为花丛式花坛和模纹式花坛两种。花从式花坛(盛花花坛),是利用高低不同的花卉植物,配置成立体的花丛,以花卉本身或者群体的色彩为主题,当花卉盛开的时候,有层次有节奏的表现出花卉木身群体的色彩效果。花丛式花坛的植物主要选用草花为主,要求开花繁茂、花期一致、花期较长、花色艳丽、花序分布成水平展开,开花时枝叶全为花序所掩盖。一般都采用观赏价值较高的一、二年生花卉。如三色堇、金盏菊、鸡冠花、一串红、半支莲、雏菊、翠菊等。花丛式花坛外形可以丰富,但内部种植应力求简洁。模纹花坛(镶嵌花坛),应用不同色彩的观叶植物和花叶兼美的花卉植物,互相对比所组成的各种华丽复杂的图案、纹样、文字、肖像,是模纹花坛所表现的主题。模纹花坛所选用的花卉植物,要求细而密、繁而短、萌发性强、极耐修剪、植株短小的观叶植物。一般常用雀舌黄杨、五色觅、石莲花、景天、四季海棠等。模纹花坛外形简单但内部纹样应该丰富。此类花坛常布置在绿地的重点装\n饰地段、大型建筑的止前方或利用倾斜地面组成各种图徽、时钟、口历、标语、口号等。按规划布置方式不同可分为独立花坛、花坛群、带状花坛三类。独立花坛,一个独立存在的花坛,常是一个局部构图的主体或构图中心。它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椭圆形、多边形等,也可以是多面对称的几何图形。其形式可是花丛式、模纹式、标题式等。独立花坛面积不宜太大,否则远处的花卉就会模糊不清。模纹花坛在许多情况下还可做突出处理,如在花坛的中央做一个瓶饰、雕像、或用常绿树装饰中心。花坛群,是由多个花坛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构图主体。花坛群的配置一般为对称排列。单面对称,许多花坛对称排列在中轴线的两侧。多面对称,多个花坛对称排列在多个相交轴线的两侧。花坛群的构图中心是独立花坛、水池、喷泉、雕塑等。花坛群与独立花坛相比,游人可以进入观赏,艺术感染力更强。国外的沉床花坛群,布置在凹地,有更强的艺术效果。带状花坛,花坛的形状是长带形的,其长度与宽度Z比大于3。带状花坛是一个连续构图,游人的视线是运动的。带状花坛可以做主景,布置在道路的中央。可以作配景,为观赏草坪镶边,布置在道路的两侧,起装饰美化作用,在建筑物的墙基,掩映建筑与道路所形成的呆板的直角。(2)花坛的布置与设计平面布置。花坛的位置要适屮,其轴线应与建筑、广场的轴线一致,在道路的交叉口可与主要轴线相重和。花坛的外形、风格均应与地形、建筑相统一而乂有对比的变化,使之活泼、自然。一般在建筑物前和广场内是圆形或多边形,沿道路和草地边缘是带状花\n坛。高度及边缘装饰。通常花坛种植床应高出地面7〜10厘米,最好有4〜10%的斜坡以利排水。草花的土层厚度为20厘米,灌木40厘米。边缘装饰的高度一般为10〜15厘米,大型的不超过30厘米。边缘装饰的纹样有多种多样,材料有砖、水泥浇注、钢筋焊接等。(2)花坛设计图的制作花坛设计图通常有总平面图和施工图组成,复杂的要有立面图和断面图。总体平面图。绘出花坛的位置及周围的环境,图面比例尺要求500〜1000o图中画出建筑物的边界、道路、广场、草坪及花坛的平面轮廓。地形复杂的耍有地形图。花坛施工图。施工图的比例一般为20〜50,—般较大的花从式花坛常用50,而精细的模纹花坛是20〜30。图中画出图案、纹样,标出各种纹样所用的植物名称,并注明数量。没有几何轨迹的,最好将图案绘制到方格纸上,以便施工放样。单轴对称的可绘制半个花坛,多轴对称的可绘制四分之一个花坛。立面图与施工平面图的要求一样。情况复杂的要做出断面图。2、花境花境是园林中从规则式构图到自然式构图的一种过渡半自然式种植形式。它的平面布置和平面轮廓是规则式的,而内部种植则是自然式的。花境表现的主题是观赏植物本身特有的自然美,以及花卉自然组合的群体美。它的构图形式既不是色彩,也不是纹样,而是植物群落的自然景观。花境与花坛的区别在于地上部花卉材料的选择和栽种形式。花坛是以一、二年生花卉为主,做规则式种植,花境是以多年生花卉为主,做自然式种植。花境在外形上有别于自\n然曲线的花丛和带状花坛。(1)类型花境依设计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单面观赏花境和双面观赏花境。单面观赏花境。游人仅从一侧观赏的花境。一般布置在建筑物和绿篱的前面,道路的边缘。以建筑物及绿篱为背景,其高度可以稍微超过游人的视线,但不能高于背景物。一般宽度为2〜3米。双面观赏花境。花境的两侧都可供游人观赏。一般设置在道路、广场、草地的中央,没有背景。以植物形成中间高两侧低。中间高的部分不超过游人的视线(花灌木花境除外),花境一般布置成长方形或狭长的带形。(2)花境的布置和设计平面布置。花境是连续风景构图,因此总是沿着游览线或道路来布置。其布置的场合很多。建筑物的墙基,也可称之为基础栽植。以墙面为背景的单面观赏花境其色彩、植株的高度均应与建筑取得协调。当建筑的高度不超过4——6层的时候,在建筑物与道路Z间的空地上,用花境作为基础栽植,可以缓和建筑与地面所形成的夹角的强烈对比。当超过6层以上时,花境起不到以上的作用。同时花境与建筑的高度对比悬殊,在装饰上也不相称。以植篱、树墙为背景,花境可以装饰植篱和树墙单调的立面基部,二者交相辉映。在交通道路布置中,花境的装饰性是从属于道路的。在公园花路的布置上,以花境的观赏性为主。\n花架、绿廊、游廊本身就是一个良好的游览线,与花境配合可以大大提高园林的风景效果。花境的平面设计与花坛的设计相同。花境的种植施工图一般不需要立面图,只需要平面图,比例为1:40〜1:50,在平面图上把花卉所占的位置用线条范围起来,标岀名称、数量,或直接写上学名。(1)花境植物的选择花境槓物应该是花期长、花叶兼美、管理简易、适应性强、能够露地越冬的多年生花卉。因此,所有的宿根花卉、球根花卉、花灌木都可以作为花境的种植材料。花境所表现的是植物群落的水平和垂直综合的自然景观。因此花卉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和花境的艺术构图对植物都有要求。花期配和。要求四季美观,能不必经常更换而陆续开花,随不同季节交替变化。体形配合。使不同大小、高矮、形态互相参差,形成一定的变化,杂而不乱。花境的花卉植物通常是5〜6种或10多种自然混合而成。色彩配合。槓物间的色彩配合要有主次。槓物与背景的色彩配合应有对比协调。3、花台将花卉种植在高出地面的台座上。类似花坛,但面积较小。花台是古典园林屮特有的花坛形式。花台在古典园林中,常布置在庭院的当中、两侧、角落,或与建筑物相连而设于墙基、窗下。现代园林,花台布置的非常灵活,\n在道路的边缘、广场的中间、立交桥的桥头、商店的门口等。在建筑物的正前方还可以布置不同高程的组合花台。花台的形式因环境、风格而异。有盆景式,即以松、竹、梅、杜鹃、牡丹等传统花卉为主,配饰以山石小草,着重于花卉的姿态、风韵,不追求色彩的华丽。花坛式,以栽植草花做整形式布置,多选择株形较矮,繁密匍匐或枝叶下垂于台壁的花卉,如芍药、萱草、玉簪、莺尾、兰花、天门冬、玉带草、牡丹、杜鹃、迎春等。因花台面积较小,一般只种1~4种花。4、花丛、花群、花地儿株至十儿株花卉成丛栽植在一起称为花丛。花丛在园林绿地中应用极为广泛。它可以布置在大树脚下、岩石旁、小溪边、自然式的草坪中,和悬崖上。花从所表现的不仅在于它的色彩美,而且还有它的姿态美。适合作花丛的花卉有多年生宿根花卉、球根花卉、花灌木、藤木等很多,如小菊、芍药、荷包牡丹、莺尾、石竹、白合、萱草等。花群是由几十株乃至几百株花卉种植在一起,形成一群。花群可以布置在林缘、自然式的草地内、草地边缘、水边或山坡上。花地所占的面积更大,远远超过花群,所形成的景色十分壮观。在风景园林中常布置在坡地上、林缘、林中空地以及疏林草地内。\n《园林规划设计》教案第23讲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掌握;明确;了解。重点与难点重点:1.;2.难点:1.;2.教具及参考资料参考资料:1・园林艺术及园林设计,孙筱祥编著,1991,北京林业大学2.园林规划设计,北京园林学校主编,1995,北京科技岀版社3.园林规划设计,辽宁林校主编,1995,中国林业出版社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主要教学内容画面\n四、垂直绿化垂直绿化又称攀缘绿化,是利用藤本攀缘植物向建筑物垂直面或棚架攀附牛长的一种绿化方式。垂肓绿化具有充分利用空间、机动灵活、简单易行的特点,不论是高大的建筑,还是低矮的栏杆、棚架、篱笆以及房屋的墙壁、门窗、阳台等都可以进行垂直绿化。栽植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沿建筑栽植,也可以用花盆、花池、木箱进行种植。(1)垂直绿化的形式立面式(方栅式)。成行种植攀缘植物,形成直立的绿化立面,如常见的墙壁、方栅栏、竹篱、阳台等。棚架式。利用攀缘植物造成水平和垂直的绿面,如房前屋后的豆棚瓜架,这种形式绿荫效果好,便于人们活动、休息。绿廊式。沿屋檐、道路搭棚架、立支柱栽植攀缘植物,使绿化棚架构成绿廊,廊下人行活动。垂直绿化述可结合各类小品建筑进行组合,如灯柱、台座、树干、山石门廊等,是这些无生命的小品建筑富有活力。(2)植物材料用于垂直绿化的植物材料,应具备攀附能力强、适应性强、管理粗放、花叶繁茂等特点。常用的攀缘植物有下列几类:缠绕类。茎干本身螺旋状缠绕上升,如金银花、五味子、紫藤、牵牛花、蛇葡萄、三叶木通、獗猴桃。攀附类。借助于感应器官变态的叶、叶柄、卷须、枝条等攀缘生长,如爬山虎、常春藤、凌霄、葡萄等。\n钩刺类。变态的钩刺附屈其它物体帮助上升。如木香、蔷薇等。五、水生植物种植设计六、草坪种植设计草坪指人工栽培、养护的多年生草木植物所形成的致密似毡的植物群体。草地是指人工种植,自然生长的多年生植物群体。1、草坪的分类(1)依草坪的用途分类观赏草坪。以观赏为主要目的,封闭管理,不许游人进入。要求茎叶细、观赏价值高,观赏期长。游息草坪。供游人游息、散步、小型体育锻炼的场所。面积较大,分布于大片平坦或山丘起伏地段、树丛、树群之间。要求草坪耐践踏、茎叶不易污染。体育运动草坪。供足球、网球、高尔夫球等运动的场地。要求耐践踏、表面平整、草高在4〜6厘米,并有均匀的弹性。疏林草坪。在森林公园、风景区等地稀疏乔木林下布置的草坪。防护性草坪。在坡地、岸边、公路旁为防止水土流失而铺设的草坪。飞机场草坪。用于机场的水土保持及明确标志。牧草地。多设在大型风景区、森林公园,为食草动物的基地。(2)依草坪植物组合分\n单纯草坪:以一种草种组成的草坪,耍求叶丛低矮、稠密、叶色整齐美观。。但养护管理要求精细,花费人工较多。混合草坪:两种以上草种混合而成,可优势互补,能延长草坪的绿色期,提高草坪的使用效率和功能。缀花草坪。混种有花丛的草坪,花丛一般不超过草坪总面积的三分乞一。缀花草坪主要用于观赏草坪、疏林草坪、游息草坪和防护性草坪。(1)依规划布置分自然式草坪:平面构图为曲线,充分利用自然地形的起伏,造成具有开朗或比锁的原野草地风光。多用于游息草坪和疏林草坪,再适当点缀一些树丛、树群、孤植树类,即可增加景色变化,又可减少草坪枯黄季的单调感和分割空间。规则式草坪:在外形上具有整齐的几何轮廓,平面构图为直线,一般多用于规则式的园林中,或做花坛、道路的边饰物,布置在雕像、纪念碑、建筑物的周围起衬托作用。地形平坦,多用于观赏草坪。2、草坪草地的设计3、草坪草种的选择(1)草坪植物的特性耐践踏性。指单位面积内,毎天最多允许践踏的次数。在适度践踏的情况下,草的节间变短,高度减低,草的干物资重量和鲜草的重量增加,分簾增加,叶片数增加,匍匐枝、根的数量增加。草皮变的低矮、致密、厚实。但如果踏压过度,则草坪就会受到破坏。抗性。草坪的抗旱性、抗寒性、耐热性、抗裂性等,指维持草\n种正常生长所能忍受的最高、最低温度,和草坪草种观赏价值与自身群体生命力之间的关系。绿色期。绿色期是北方园林比较关心的问题,关系到草坪的观赏特性和观赏期。(2)草种的选择优良草种应具有繁殖容易、生长快、能迅速形成草皮并布满地面,耐践踏,耐修剪,绿色期长,适应性强等特点。草种的选择应根据不同的用途,不同的立地条件,选择不同的草种。常用草种可分为两大类。冷地型草种。主耍分布在寒温带、温带及暖温带地区。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为15〜24度,其主要特征是耐寒冷,喜湿润冷凉的气候,抗热性差,春、秋两季生长旺盛,夏季生长缓慢,呈半休眠状态。牛长主要受季节炎热强度和持续时间以及干旱环境的影响。这类草种茎叶幼嫩时抗热、抗寒能力比较强,可通过修剪、浇水来提高草种适应环境的能力。常见的本类草种有草地早熟禾、小羊胡子草、匍匐剪股颖、匍茎剪股颖等。暖地型草种。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生长适宜温度为26〜32度,其主要特征为早春开始返青复苏,入夏后生长旺盛,霜打后,茎叶枯萎退绿,耐寒性差。常见的草种有结缕草、中华结缕草、细叶结缕草、野牛草、狗牙根等。\n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掌握;明确;了解。重点与难点重点:1.:2.难点:1.;2.教具及参考资料参考资料:1・园林艺术及园林设计,孙筱祥编著,1991,北京林业大学2.园林规划设计,北京园林学校主编,1995,北京科技出版社3.园林规划设计,辽宁林校主编,1995,屮国林业岀版社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主要教学内容画而\n第四章各类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特点第一节街道绿化一、街道绿化的特点二、街道绿化设计要点\n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掌握;明确;了解。重点与难点重点:1.;2.难点:1.;2.教具及参考资料参考资料:1・园林艺术及园林设计,孙筱祥编著,1991,北京林业大学2.园林规划设计,北京园林学校主编,1995,北京科技岀版社3.园林规划设计,辽宁林校主编,1995,中国林业出版社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主要教学内容画面\n第二节居住区绿化居住区绿地由居住区小游园、住宅组团绿地、宅旁绿地及道路绿地等组成。一、小游园的规划设计(-)规划布局原则1.位置2.规模(-)设计原则1.场地2.园路3.小广场4.园林建筑及设施5.植物配置二、组团绿地的规划设计(-)布置特点组团绿地用地小、投资少、见效快、易于建设,服务半径小,使用率高,利用植物材料1.位置2.布置方式\n(-)规划设计内容三、宅旁绿地的规划设计(-)宅旁绿地特点1.组成:底层小院+杂物院+游憩活动场地2.类型:树林型、花园型、植篱型、棚架型、草坪型(及果园型、菜园型、庭院型等)(二)宅旁绿地绿化布置原则和方法四、居住区道路绿化五、居住区绿地的植物配置和树种选择\n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掌握;明确;了解。重点与难点重点:1.;2.难点:1.;2.教具及参考资料参考资料:1・园林艺术及园林设计,孙筱祥编著,1991,北京林业大学2.园林规划设计,北京园林学校主编,1995,北京科技岀版社3.园林规划设计,辽宁林校主编,1995,中国林业出版社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主要教学内容画面\n第三节专用绿地一、学校绿地的规划设计二、工厂绿地的规划设计1.工厂的防护林带2.厂前区的绿化3.生产车间周围的绿化4.工厂小游园设计5.工厂道路绿化三、医疗机构绿地的规划设计1.一般医院的绿化2.不同性质医院的一些特殊要求\n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掌握;明确;了解。重点与难点重点:1.:2.难点:1.;2.教具及参考资料参考资料:1・园林艺术及园林设计,孙筱祥编著,1991,北京林业大学2.园林规划设计,北京园林学校主编,1995,北京科技出版社3.园林规划设计,辽宁林校主编,1995,屮国林业岀版社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主要教学内容画而\n第四节公共绿地综合性公园的规划设计二、纪念性园林的规划设计1.烈士陵园性质的公园绿地2.公园中局部纪念性绿地3.纪念性小型绿地三、儿童公园的规划设计四、植物园的规划设计1.植物园的基本任务2.植物园的组成部分3.植物园的位置与面积\n1.植物园的规划要求五、动物园的规划设计1.动物园的性质与任务2.动物园的分类与规模3.动物园的规划要点4.动物园的绿化设计第五节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一、森林公园1.森林公园地点的选择2.森林公园的开发与规划3.野营区4.野餐区5.水上活动区6.小路7.森林公园的营林技术二、风景名胜区1.风景名胜资源的开发\n1.风景名胜区的保护2.风景名胜区的类型3.风景区的组成与布局4.风景区的绿化《园林规划设计》教案第28讲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掌握;明确;了解。重点与难点重点:1.;2.难点:1.;2.教具及参考资料参考资料:1・园林艺术及园林设计,孙筱祥编著,1991,北京林业大学2.园林规划设计,北京园林学校主编,1995,北京科技岀版社3.园林规划设计,辽宁林校主编,1995,中国林业出版社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