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5 MB
- 2023-01-01 15:30:46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装饰装修天地思南郝家湾旅游区景观规划设计孙洪涛深圳市山艺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广东省518003摘要:为加快贵州省经济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构想,结景观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与众不同,研究分析郝家合贵州省的客观实际,贵州省委、省政府确立了旅游业作为贵州省湾所处地理文脉,确立其“地方特色”,因地制宜开发具有郝家湾特重点培育和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坚持“以旅游促进对外开放,以色的景观。旅游促进脱贫致富和经济繁荣”,使旅游业成为“开放带动战略”的2.5就地取材原则突破口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景观规划设计中充分利用当地材料造景,不求华丽,但求自位于西南边陲、经济发展落后、旅游资源丰富的贵州省带来了加快然、质朴、韵味。经济发展的良好机遇,同时也给思南县的快速发展带来了良好四、总体构思与分区规划时机。郝家湾旅游区以郝家湾村寨为中心,东至湾湾头村民组后山,关键词:郝家湾旅游;现状分析;景区规划;设计南至后头坡,西至村寨口的村公所,北至老木树坡,总面积约为42.58hm(2在附图——贵州思南郝家湾旅游区景观规划设计-功能乌江是贵州省的母亲河,其干流纵贯思南县境78.13km,形成分区图中,所表现出的作图范围即为郝家湾旅游区的范围)。现把一道天然迷人的风景线。思南县旅游资源以乌江白鹭洲风景名胜郝家湾古村寨分为四个功能区:古寨溯源主题游览区、乌江文化主区为中心,处于乌江白鹭洲风景名胜区中的郝家湾旅游区以其独题游览区、农家乐主题游览区、生态环境保护区。特的人文景观(清代民居)而闻名。从郝家湾村寨旁经过的思南五、景观系统规划设计——石阡三级公路也正在规划建设中,这使郝家湾的交通将变得1.各景点规划设计便利,适合开展乡村旅游活动。郝家湾旅游区以乌江文化为发展1.1古寨溯源主题游览区依托,有着很好的前景。正是基于此,郝家湾旅游区的景观规划设该区的项目设置以原有景点为中心,以村寨入口大门及村寨计提到了议事日程上。古建保护与恢复为规划重点。适当丰富其景观内容,侧重渲染郝一、现状分析家湾古朴风情,拟恢复郝家湾的原有格局。以一系列传统庭院空1.地质地貌间及巷道展示郝家湾的“巷里别趣”。郝家湾所隶属的思南县地处贵州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大斜1.2乌江文化主题游览区坡地带北部边缘,武陵山脉与大娄山脉之间,南北走向的乌江是两文化广场:建于游客服务中心旁,思南——板桥公路左侧,地面大山脉的分界线,受两大山脉的影响,县内形成的主要6条支脉面铺设以郝家湾村寨巷道风格为参照,以石材为主,面积2000m2。的西、南、东向北延伸收聚昂起,致使东缘及西北高,中南乌江峡谷该广场集游憩、集会、观演、购物为一体,是一处功能复合、体现文低,整体地势呈“V”字型轮廓。最高海拔1481m,最低海拔340m,相化精神的公共场所。广场内设有石雕、碑文,向游人展示丰富多彩对高差1023m。郝家湾地形地貌基本与全县的一致,都属于沉积岩的乌江文化及郝家湾300多年的悠久历史,这可作为古村游线上的地质类型,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中山地貌类型。郝家湾属中亚热起始序曲,结合郝家湾古村寨,营造访旧寻幽的氛围,吸引游人走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春夏较长,秋冬较短,夏热冬凉,冰雪少入郝家湾古村寨。文化广场内又设置了文化展览中心、乌江文化见,无霜期长,雨量充沛,主要气候要素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等史诗浮雕、图腾、悠悠乌江、纤夫雕像及民族美食民艺街等景点。特点。1.3农家乐主题游览区二、旅游景观资源荷花池1.自然景观资源荷花池与碧莲池相连,两池不相通,中间以游步道相隔。荷花郝家湾自然景观资源主要有:青山、碧水、绿树、农田。池面积1600m2。池中种植荷花,增添村寨生态气息。还利用池水村寨内有一处泉眼,自山体至寨口通过水渠输送。泉水与水进行淡水鱼养殖,品种以当地特色鱼种及各类颜色鲜艳的观赏鱼渠似一条经线,贯穿郝家湾村寨。泉水清澈见底,流量颇大,四季种为主。曲廊观鱼、垂钓草棚、绿柳垂塘、怡情小道。不涸,犹如一条亮丽的白带在村内飘荡。农事乐园郝家湾有农田百亩。这些农田主要种植油菜花和水稻。农事乐园的设计旨在通过展示一些农活、农家事流程,建造一2.人文景观资源种农家景观,选址荷花池旁。主要包括农家乐、农趣园、古造纸作郝家湾人文资源主要有:清代民居建筑群、石板路、石巷石墙、坊、古染布坊及泥塑坊景点。水渠、“中流砥柱”石碑、“清不染尘”石碑、郝氏古墓群。1.4生态环境保护区三、规划设计的依据、目标、原则生态环境保护区是旅游区的自然生态环境景观区,在此设立1.目标了湾湾叠翠景点。重点恢复、保护、提升郝家湾旅游区现有的生态环境,保证生湾湾叠翠。湾湾头后山浓荫重叠,本景点主要展示山林自然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精心把郝家湾旅游区建设成亲切、连贯、文生态景观。沿湾湾头原有上山道路修建观光步道,步道要避免走化内涵丰富、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公共开放空间。在5年内,把郝回头路,在险要处注意提供安全保护措施。在山中选视野开阔的家湾旅游区建设成“AA”级旅游区。地方修建观光亭、廊,便于游人观景、休息,共5个。游客游完古村2.原则后再沿着步道而上,到达山顶,游人可观赏到整个村落,一派田园2.1可持续发展原则风光,可极目远眺四周美丽迷人的大自然景观。景观规划设计对生态环境的依存程度很高,在规划设计过程2.绿地系统规划设计中,坚持严格保护、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协调好利用与保护、治理的2.1旅游区外围山林绿化规划设计关系。(1)山坡植物配置要求成片种植,真正体现植物群体美。塑造2.2生态性原则更为良好的山体植物景观,为整个村寨营造一种树木苍翠、山花烂坚持绿化先行,加强自然生态、水土保护和环境保护的原则,漫的群体效果。尽量依山就势进行景观规划设计。重点做好郝家湾的环境整理,(2)运用园林手段,营造风景林。做到整个山坡在林缘上体现把郝家湾建成一个环境优美的“旅游村”。有密到疏、有树群、有树丛到孤植树的变化,借用山坡的地形起伏2.3文化艺术性原则错落,林冠上体现出虚实变化的韵律之感。充分挖掘民俗文化、乌江文化,营造文化景观。运用中国传统(3)山体植被的绿化美化要与保护结合起来,在保持周围现有的造园手法,合理地组织空间,把郝家湾旅游区建设成一个极具艺山体植被,对宜林地段进行植树造林的基础上,加强对山坡植物的术性的空间。保护,加强老龄、染病虫树种的保护管理,确保林相的整齐度和自2.4因地制宜,主题突出原则然风貌,保证山坡植物的绿化覆盖率及景观欣赏度的可持续性。442\n园林绿化(4)将山坡的绿化造景和当地居民的经济生产结合起来,在不(2)乌江文化主题游览区破坏原有植物景观的同时,增加经济树和果树的种植,实现旅游区停车场采用嵌草铺装,建造生态停车场。增加周围植物景内景观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观,加大乔、灌、花、草的种植设计,给人一种赏心悦目之感。2.2游览线路绿化规划设计游客服务中心、文化广场此处的绿化主要集中于街道和建筑游览线路的绿化主要是指游览线路两侧的植被恢复和绿化美群周围空间,配合服务功能,营“清新、舒适”的植物景观环境。绿化,其特点是成线成带种植。种植时考虑植物的季相变化,乔木和化设计形式灵活多变,在兼顾整体协调的同时,可自由写意、创造灌木相结合,形成步移景异、虚实结合的绿色空间。游览道上多种区域景观特色。植一些乡土花灌木,体现一种自然淳朴。该游览区主要植物有香椿、毛柏杨、桃、柚、杏、桂花、石楠、夹根据规划,郝家湾村寨的游览线路绿化遵循“因地制宜、自然竹桃、山茶、月季等。配植”原则,通过“借佳景、摒劣景”,依山就势,使游览道路与旅游(3)农家乐主题游览区区环境自然融合。各游步道根据其不同用途,两侧分类加以绿化此功能区的种植设计主要是对道路及水体周边环境的绿化修整,林下自由配植灌丛花卉,形成生态型旅游区“幽、雅”的风格美化。特色,无林处两侧配植绿篱树种,夹以草本花卉,突出山花烂漫,异荷花池。池中种植荷花及各种睡莲,水池沿岸种植垂柳、旱香泌脾之“雅”。具体措施:柳、香椿等,注意乔、灌、草的搭配,营造一种极具意韵的荷塘景2.3各景点绿化规划设计观。各景点的绿化美化包括村寨内的主要景点以及各种服务设施(4)生态环境保护区周边环境的绿化美化和村寨居民住宅环境的绿化美化。旨在强调在保护现有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行本区绿化。注重建筑区规划设计意图,强化景观功能效果,通过植物造景,对原自然生态、绿化与外围山林的和谐统一。风景、经济林带等适度改造、美化,达到“天人合一”的目的。湾湾叠翠。通过乔、灌木的合理搭配,增加山体的空间层次绿化应与原有植物景观相协调,体现自然、和谐。服务设施环感,营造不同林相的变化,塑造良好的山体植物景观效果,为整个境的绿化美化采取多形式的配植方案,乔、灌、藤、花相结合,营造村寨营造一种树木苍翠、山花烂漫的生态环境。主要绿化植物有优美舒适的环境,周边以枝叶浓密的高大乔木以围合空间,同时起柏木、石楠、枫香、桂花、香椿、山茶、杜鹃花、油茶、漆树、毛竹等。到遮阳的效果,内部则以藤本、灌木丛和季节性的花卉配植,营造3.绿化保护措施绿色休闲空间,村寨周围环境的绿化美化应结合自然条件和民居加强植物保护,做好护林防火、病虫害防治等工作;培育苗木,环境,多种灌木和果树,辅以一两棵高大乔木予以映衬。加强植树造林及日常管理;加强植物养护,防止人为破坏。考虑高、中、低不同层次的植物景观较果。高层次上主要以常4.建筑风貌保护绿乔木为主,形成绿意盎然的背景,对未改造的建筑外观也起到遮(1)保护现有民居的结构、布局、朝向及外观形式,不得随意改蔽作用,同时也考虑适量色叶树、开花树种如枫香等形成视觉亮动或拆除,强化庭院环境整治。点;中层次上选用桂花等拥有色、花或香的植物,与园林建筑小品(2)维持现状,使郝家湾清代民居建筑现状能得以维持,防止相互映衬;在低层次上主要种置大面积的常绿灌木及各种花卉进一步的损坏。植物。(3)规划设计的新建筑,保持与现有清代民居建筑风格统一。(1)古寨溯源主题游览区在建筑形式上,借鉴和吸收郝家湾居民建筑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之入口大门入口大门是村寨入口处的主体标志建筑,是旅游区上有所创新。的一大亮点。此处绿化以创造鲜明的入口环境为宗旨,同时充分考5.服务设施及环境艺术小品设置虑郝家湾古村寨的古朴恬静氛围,做到植物的选择与配置能与村本次规划设计中的服务设施与环境小品主要内容如下:寨环境相协调,对村寨的景观起到有益的补充作用。(1)交通类:指示牌、向导图等。集散广场作为游客的集散场所,游客将从这里选择进入村寨(2)市政类:各类消防栓、步行照明、装饰照明、变电箱、配电游览的线路。考虑植物景观与建筑的协调统一性,又要考虑通风箱、电话亭、邮政信箱、垃圾箱等。采光要求,规划摒弃现有的地被杂草及竹丛,保留树形良好的香(3)生态类:生态栈道、树穴、支架、花坛、鸟巢等。椿、毛白杨、泡桐,同时在周边种植柚、柑桔、桃、桂花等树种,增加(4)宣传类:公共广告、商业广告、店铺招牌、书报栏、宣传山茶、杜鹃花等低矮花灌木的种植,营造色彩丰富、花、果、叶相辉栏等。映的植物景观,为游客进入村寨游览提供良好的先导作用。(5)服务类:治安服务指示、有线广播、饮水处、茶室等。郝家湾清代民居民居庭园绿化是营造村寨体现乡村风情的(6)休憩类:集散广场、亭、表演舞台、坐凳、各类活动设施。重要环节。绿化应与建筑及民居环境相结合,在庭园中推广种植(7)装饰类:铺装、雕塑、各类临时性设施。果树、花木和庭荫树,如桃、李、杏、柑桔、柚等,增加村寨民居的乡(8)商业类:购物街、书报亭等。村风情。六、结语古苑茶香此处临近泉水,位置开阔,是游人休闲的集散地,植通过对现场调查、业主想法与要求分析,相关文献资料的收物规划与景观空间规划结合布置。周围绿地内以大灌木和小乔木集、查阅,确立了本次规划设计指导思想:在保护原有生态资源、优为主,如桃、柚、桂花、杏、慈竹等,结合园林休憩小品作合理的种植化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以保护历史文化古迹为中心,以乌江文化设计。同时结合淙淙流水,翠木绿荫,营造“幽、静”的环境氛围,使(土家族文化)为主题,加强旅游区的景观建设和环境改造,将村寨古村寨特色更为浓郁。建设、旅游开发与当地经济发展相结合,科学布局,合理分区。郝氏古墓群此处植物在丰富环境景观的同时,还应当与整个在指导思想下,将郝家湾旅游区划分为古寨溯源主题游览区、墓群的庄严、肃穆氛围相协调。规划在原有柏木植物的基础上,再乌江文化主题游览区、农家乐主题游览区、生态环境保护区等四个多种植一些,让整个墓群在其烘托之下更显肃穆之感,同时适当种功能区。各功能区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整体。在通过各植花灌木及乔木类植物,如旱柳、桂花、山茶、杜鹃花等让墓群景观景点的设置,绿地景观系统的规划设计,建筑风貌的保护,服务设在原有氛围之下,植物景观更为丰富。施及环境艺术小品的设置,道路交通系统的规划设计等系统规划民俗表演广场该处绿化设计主要结合游憩功能,通过空间的设计后,充分发挥其造景功能,同时改善了景观资源没有充分开发划分和植物景观的营造,创造舒适宜人的环境。植物选择上以常利用,林相单一等现状,最终达到这次景观规划设计的目标:恢复、绿乔木和观花小乔木为主,如桂花、石楠、夹竹桃、桃、杏、杜鹃花、保护、提升郝家湾现有的生态环境,保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山茶等。精心把郝家湾建设成亲切、连贯、内涵丰富、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百花争艳园沿山坡栽种夹竹桃,道路陡坎边上,大面积成片公共开放空间。种植各种花卉、灌木,主要有杜鹃花、月季、桃、山茶、牡丹、梅花、本规划设计由于自己的知识水平有限与时间匆忙,难免存在杏等。许多不足之处,如未对新建筑进行具体设计,未对植物进行具体地生态经济林遍植经济树种,主要有油茶、漆树、杜仲、毛竹等,配植等,有待于进一步地完善。营造出生机勃勃的氛围。参考文献:牲畜放养点规划牲畜(主要是牛)集中放养,定点于村寨的东[1]思南县志编纂委员会编.思南县志[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北面老木树坡边,放养处种上植物使之与古村间形成一条景观隔社,1992:101-118.离带。要求植物的种植能对整个圈养场的一些不良景观起到遮蔽[2]邹统轩.旅游开发与规划[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01.的作用,同时还可以美化古村寨环境。主要植物有石楠、香椿、毛[3]辛建荣.旅游区规划与管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白杨、柏木、毛竹等。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