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50 KB
- 2023-01-01 15:30:49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塘沽区海河景观规划设计说明 塘沽区是环渤海地区一个很重要的港口城市,是建设中的滨海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塑造城市形象的过程中,景观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海河是形成塘沽区城市形象的基本要素,这次所做的海河景观规划旨在将塘沽区海河上游、中游和下游的各个现状及规划景点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海河景观规划系统,提升塘沽区的景观环境质量。下面分别就各个景点进行详细说明。 于家堡渡口景观规划设计说明 本方案以规划路网为划定界限,用地面积约为4.87公顷。现状建筑及环境基本上没有保留,拟在重新改造于家堡渡口及其周围的环境,所运用的规划思路是点、线、面三者相结合。 由于规划地块狭长,所以在方案构思中决定运用横向元素,来贯穿整个地块,此横向元素也就是线元素,并且把此元素定义为步行性质的路网,作为连接规划地块的主骨架。在具体图形设计中,主要运用一直一曲两种线形,直线形的为主要的步行世纪大道,作为贯穿地块的轴线,与河堤相平行;而曲线形则作为沿河堤绿地中的步行休憩小路联系南北地块,因基地位于海河边而取其形的象征,寓意波浪。 线的元素构成了整个规划的骨架,规划的主要内容则由点的元素构成,同时点的适当分布也提高规划的均衡性,而这些点就是指广场区。而在这些点中又划分出主景点(位于中央的世纪广场)、次景点(右侧的花园广场及左侧的集会广场和码头)。这样,点的元素和线的元素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面,即是整个的景观规划的内容。 在方案中,采用圆形作为母题,通过圆形的元素与其他元素(如方形、直线形等)相穿插,形成了三个富于特色的广场空间,通过轴线联系起来。 在用地结构上,在规划用地的左侧设置了一个新的公共汽车站,以代替原有的在新的规划中不能满足使用要求的车站。小汽车停车场地分别布置在用地的中部靠近道路处及用地右端,便于使用,并减少停车场对景观的破坏。沿规划路布置一些餐饮、娱乐建筑,为本地区服务,并在空间上起到一定围合作用。沿河防洪堤在设计中加宽为8米,上面适当设置花池及座椅,作为休息、观光平台。考虑到渡口使用功能的需要,并结合汽车站的布置,在地块左边设计了渡轮码头。而在中部则结合世纪广场布置月牙形的游船码头,现状中的运沙码头被改造成观景平台。 河口街地块景观规划设计说明 该地块濒临海河,地块狭长,由西北向东南延伸,总面积约9.5公顷。用地现状内有多家单位,建筑布局杂乱,缺乏统一规划,建筑质量教差,在规划中不考虑保留。 沿河设置景观走廊,护以堤岸,并布置休息处、小品、小广场等,合理利用地形高差,以形成一段“海河外滩”,为塘沽增添一处宜人的观光、游览去处。\n 总体上,地形被分为三个部分:西北边的海景高层住宅,中部为休闲市民广场,东南边为商业文化区。整个设计贯穿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着力于营造良好的整体环境。考虑到该地块的投资回报,并且创造优美的河滨景观,在西北部共设高层住宅4栋,底层为商业用房及小区服务用房,居住建筑总面积57200平方米。四栋住宅呈弧形排列,形成一个弧形小广场,这样也可以使其均获得良好的朝向和视角。地段中部为城市广场,由长廊环抱,设有舞台与看台,上演美好的城市风情剧。第三部分是休闲娱乐区,设有小型服务性公建、停车场,从而使该地块形成一个集居住、娱乐、休闲为一体的,拥有较高的环境质量(地块绿化率达53%)的综合性小区。同时地块附近正在兴建的海河大桥也将成为小区一处极富特色的城市景观。 香蕉岛地块景观规划设计说明 香蕉岛地块呈三角形,其西部狭长形的部分在远期因海河大桥的建设可能要挖除,因此不在规划范围之内。香蕉岛东临公路,交通繁忙,噪音很大,其本身地势低洼,在丰水期间常有部分被水淹没。因此将该地区定位为大型公园,以绿化为主,是人们休闲、观海、运动的最佳选择。在入口处设计了一个城市广场,作为与绿地的过渡。半圆形广场以水景、绿化为主,配以少量小型的商业建筑。 总体设计上考虑到大桥的影响,在公园内不设高大的建筑,而以自己谦逊态度更好地衬托出海河大桥的雄伟。 蓝鲸岛景观规划设计说明 本地段位于蓝鲸岛北端,以规划路网划定用地界限,用地面积约为7.69公顷。地块现状最大的特色是存在一个港湾环境,而这个港湾又将用地划分为两块既分割,又通过河堤及道路联系起来的部分。左边的地块现状为一运碳码头,右边地块现状为一拆船厂,两边均不考虑保留现状。 根据现状用地条件及海河远期发展的趋势,在设计中,左边的部分为体现景观要求及投资回报的需要而建设一处曲线形高层住宅、少量小型公建及城市广场等景观设施;而右边地块则基本上以大面积绿化和部分儿童游乐设施为主。 在具体设计中,在左边地块设计了一条长廊贯通东西,成为横向的轴线,与右边的高塔形成呼应。同时地块的南北方向也存在一条轴线,由南边的入口通向河堤,因地面的高差起伏而形成不同层次、不同视点的景观走廊。几条性格强烈的轴线和高层住宅的形状构成一个“锚”的意向,暗喻着用地与海河的文脉关系。地段内强烈的轴线秩序和对景关系又与右边地段的自由曲线相成对比。 在车流方面的考虑中,左边地块安排一处车流广场,右边地块则安排河堤下的停车空间。在组织游人的观赏路线方面,有一条宽窄变化丰富的河堤将两个地块联系起来,在其连接处的河堤沿河一面设大台阶,既可使游人从水上抵达,又能起到分散人流作用。 地块内部在建筑和广场用地之外的部分布置了大面积的绿化,提高用地的景观质量。用地内总建筑面积约为21500平方米。\n 水线渡口景观规划设计说明 水线渡口为一处现状较为简陋的渡口,用以为海河两岸上下班的居民提供轮渡。渡口外有一公交车站。现状用地约为5.7公顷。 该设计尽量利用了面临海河及不规则平面的条件,以平面形状为波浪式的小路及沿河公园营造出一个海洋感的设计主题。设计中将河堤扩大成一个开放给公众使用的河滨公园与中心公园连贯起来。河滨公园在竖向上形成丰富的空间,抬起的公园下部作为停车场,方便了实际使用功能,同时大面积的平台花园有效地降低了烦嚣的交通噪音对公园内的滋扰。整个渡口成了一个宁静优美的休息娱乐的景观点。整个地段中心又以一个椭圆形的构图将由道路分开的几块地结合起来。半椭圆形的中心公园以跌落的平台一层层地慢慢地与海河融为一体作为结束,形成了一条河滨公园――中心花园――跌水平台的一个流畅及动感的空间组合。 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说明 森林公园占地85ha,现状为农田保留地。为了创造一个独特、宁静、优美的环境,又可作为塘沽区的绿化储备,本公园封闭区(郁闭度1-0.8)占85%,开放地区(水面、广场、艺术花丛)占15%。全园共分为休闲区、公共活动区、度假区、特色植物区、水上景观、水上娱乐区六个区,通过文艺复兴走廊至水上娱乐区入口、休闲步道两条轴线和自由水面连成一个整体。 在人工湖中心即文艺复兴走廊至水上娱乐区入口轴线与次入口轴线的交点堆一小山上建一高塔,作为全园的至高点,在主次入口、水上娱乐入口都可取得很好的借景,其中在次入口处的牌楼及自由组合的建筑使游人远眺高塔,步移景异,能取得很好的视觉效果。在主入口至人工湖设一文化轴-文艺复兴走廊,在轴端设水上剧场作为全园的文化中心,供附近居民开展地方特色的文化娱乐活动,宏扬地方文化,吸引游客,确立全园的基调。度假区设在人工湖与海河之间,避开喧嚷,亲近自然。海河岸堤采取接近自然的设计形式,在河堤与水面之间采用舒缓的绿坡与走道,使游人更亲近自然。文化活动区内布置小跑马场、迷你高尔夫等贴近自然的文化娱乐设施。利用人工湖挖出的土石在水的背面堆两个坡度舒缓的小山,既增加全园的地貌情趣,又可营造中国人最理想的地势-背山面水,为全园造景创造理想的基础,又为度假区增加情趣。 沱地景观规划设计说明 大沽坨地地块位于海门桥下,海河南岸,原本为塘沽盐场的堆场及运盐码头,用地内有数条水道贯穿,现已基本废弃。用地面积约为7.1公顷。 ・本源空间的延续扩展 规划用地南端原有四条盐运水渠,其中两条恰好在地块中部收束,设计中将其各拮取一段而用之,作为对本源地貌的一种利用,同时也是对本源空间的一种延续拓展,从而赋予规划设计以场所精神;既而又在两段水渠之间用一段形式较为活泼的水渠加以联结,与原有水渠的规整形式对比,打破定式,在设计中又隐谕几多年来盐运史的曲折发展。这一段水渠之上设计了一座盐运博物馆,在主体及架构形式上均参考了航船的模式,可以视为对原有场所精神的追忆。\n ・城市滨水空间氛围的再生 规划地块与海河仅有一路之隔,激活城市滨水空间、创造崭新宜人氛围成为设计的要点。在规划设计中,一方面,将原有河堤拓宽至24米,形成架起2.4米的空中滨水游憩平台,平台下部作为城市停车空间。该平台成为本地段城市生活中的休息、娱乐、观赏海河景观的重要元素,并取代了泛泛的平面设计,实现了可达空间意义上的设计;另一方面,在滨水公园及别墅区的规划中,以一条形式活泼的曲水渠贯通整个规划地块,沿此水渠向两边进行空间架构、组织景观轴线,就在人们身边又创造了一个可达水域空间,并与海河彼此呼应,从而又实现了另一个层次上的空间设计――城市滨水空间氛围的再生。 潮音寺景观规划设计说明 潮音寺作为塘沽重要的历史古迹,在宗教文化及当地民间都有着非同一般的地位。同时在邻近的海河岸边还坐落着邓颖超纪念碑,更使这一地块具有特殊的意义。本设计正是以此为出发点,充分考虑两组建筑的不同性格,通过大面积的广场和绿化来营造对二者都适合的空间氛围,达到古今的完美结合。 鉴于潮音寺规模小,建筑体量有限,因此,在寺庙周围营造中国古典园林,通过绿化和小体量建筑来烘托其建筑形象。由于在潮音寺有举行庙会等活动的习俗,所以在其南北分设仿古商业城和古文化一条街,使三者形成以条由南向北的序列。具体到商业城,则以院落为单位,通过环路相接,在中部形成广场,与园林相融,形成聚会和休憩的空间场所。出于景观要求并避免对潮音寺产生影响,将商业城的主入口设于西侧,与城市主干道相临。 在邓颖超纪念碑前建一下沉广场,使其与纪念碑形成一轴线,由低而高,突出纪念性主题。在南面设休闲广场与绿地,作为古文化街与潮音寺的过渡,并提高本区域的环境质量。 船厂景观规划设计说明 船厂是塘沽区一处历史非常悠久的人文景观,其建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原名为“大沽船坞”。在规划中拟采用现状船厂的沿河一部分,结合其一个年代比较久远的船坞――“甲坞”和船厂内的厂史展览馆进行设计。船厂用地面积约为6.5公顷。 设计由一横一纵两条轴线构成,纵向轴线既垂直于海河的南北向轴线,是连接海河和厂史展览馆的一条步行路,在沿路两边布置展览馆、餐饮、小卖部等公共建筑,其中由于轴线跨过一条规划中的城市道路和现状的河堤,故在交叉口处将道路架高,保证路线的延续性,又形成整个景观的一处制高点,使得从海河上来的游客也能从远处看到,是船厂景观的标志。轴线靠近海河一侧布置了小型码头,以方便从海河上来的游客登岸游览。 横向轴线沿海河展开,联系起码头与甲坞,并在中间设计了大小两个主题展台,用作船模展览,用一条曲水连接起来。结合历史古迹甲坞作一处展览馆,展示与航海造船有关的内容,富于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