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50 KB
  • 2023-01-01 15:30:50 发布

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景观规划设计分析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景观规划设计分析摘要:城镇建设速度不断加快,新型农村建设不断完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与城市建设相比,乡村规划在经济、交通、技术以及意识等方面均比较落后,这样如果想将“美丽乡村”理念贯彻到位,就需要针对景观规划要点进行分析。结合乡村景观建设现状,编制完善的景观规划方案,在根本上提高设计效果。本文结合实例对美丽乡村建设中景观规划设计方案进行了简要分析。关键词:美丽乡村;景观规划;乡村建设虽然现在对乡村建设投入的力度不断加大,但是因其自身经济、管理以及意识等方面落后程度大,并不能完全将各项资源有效化,影响了乡村建设综合效果。基于“美丽乡村”理念,进行景观规划设计,需要基于乡村发展现状,确定建设理念,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的采取措施进行优化,确定规划设计原则,对现存的不足进行改善,争取不断提高景观建设效果,满足社会发展要求。一、美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要求所谓的“美丽乡村”不仅仅是景观方面,更重要的是社会层面,可以说是乡村规划工作的重要内容。一方面,景观层面。提高乡村景观规划建设效果,提高区域环境观赏性。提高当地土地资源应用率,分析地域优势,营造出能够突出乡村特色的景观环境,同时提高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在对林间小道、田野滨水等要素进行设计时,除了要提高其美化效果,同时要降低对原有生态系统的破坏[1]。另一方面,社会层面。从社会关系角度分析,“美丽乡村”规划建设,需要对乡村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增大产业发展规模,使得各类物质更为丰富,营造一个富足的生活环境。且要重视精神层面的建设,促进村民之间能够形成良好的互帮互助关系,创建一种友好文明的风气,提高乡村发展的和谐效果。二、景观规划设计原则1.地域特色原则乡村是我国最为常见的一种社会聚居形式,且会因为地理特征以及人物民族间的差异,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这样在进行“美丽乡村”\n规划设计时,需要遵循地域特色原则,通过合理的分析规划,从当地文化中吸取精华,建设出独特的乡村文化。这样不仅能够与其他乡村景观区分开,同时也更加能够获取当地居民的认同。景观设计为“美丽乡村”建设必不可少部分,应多选择本地特色植物与农作物,根据合理的区域划分,形成不同的景色块,既能保持原有的生态特点,又可以代表乡村文化,成分体现乡村文化素养。2.生态保护原则进行景观环境规划,很大程度上需要在现有生态环境基础上进行相应的调整,来满足景观建设要求。而生态环境与人们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虽然与城市建设相比,乡村一直发展过程中对环境影响比较小,但是为了更好的保护环境不受到破坏,还需要遵循生态保护原则。生态景观的规划设计,应在不影响环境正常发展的基础上,采取各类措施进行有效规划,利用不同生态元素,来组成具有特色的景观环境。3.可持续性原则乡村是社会构成的主要部分,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要点,长久以来因受经济、技术以及理念等因素限制,大部分资源采取粗放型开发与利用方式,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其中所存有的价值。我国对农村经济粗放开发提供了一定技术支持,但是从长久发展角度分析,想要实现乡村环境持续有效的发展,还需要调整发展策略,充分发挥各类资源所具有的效益。景观规划设计作为乡村建设的一部分,也应遵循可持续性原则,政府应做好宣传工作,帮助的当地百姓转变老旧思想,认识到资源可持续性发展的必要性。以此作为基础,改变对自然环境以及各类资源处理的方法态度,提高资源开发的技术性,贯彻落实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念,为“美丽乡村”建设打好基础[2]。三、美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实施策略1.实例分析以浙江省乡村为例,新农村建设以来成效比较明显,按照当地政府要求,已经有大量农村完成住房改造,住房困难群众的救助活动的展开也比较顺利。浙江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共有11个市,乡村数量众多,据统计乡村人口数量占到全部的37.7%。大部分乡村受地理位置、经济水平、地形地貌等因素限制,存在较大的文化差异,具有明显的乡村风貌与文化特征。对其进行“美丽乡村”\n景观规划设计,可以从生态自然与人文历史方面综合进行,选择不同类型典型乡村,对其进行道路交通、农居建筑、产业特色、人文景观、自然资源等进行综合调查分析。以杨山村为例,为典型山地型乡村,目前依然保留大量古村落自然民居,地形有山地、谷地与台地三种,且村内常见存有小溪支流[3]。经调查村内只有一条水泥路面主干道与外界连接,且无绿化和防护,具有一定安全隐患,另外还保留有传统古道。受地形因素限制,当地以农业经济为主,产业结构单一,在进行新农村建设时,必须要充分挖掘当地存有的资源特色,并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经济产业。2.确定规划目标要综合分析构成乡村环境的人居、生态、经济以及文化四个方面,无论是采用何种规划方式,均需要保证四个方面维持有效的平衡性。“美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要以设计学为依据,对乡村景观各要素进行特征分析与评价,充分挖掘其所具有的经济价值,建立特色文化景观,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开发新型产业,促进人与环境间的协调发展。3.规划注意问题第一,盲目仿效。乡村景观规划与城市存在很大的差异,现在乡村居民对生活环境以及居住条件有着更高的要求,但是技术、经济等并不完善,缺乏对生态环境有效处理的正确指导,如果盲目仿效城市景观设计方法,必定不会获得与其的效果。第二,急功近利。现在“美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的要点,但是因为相关监督管理部门专业指导不足,对存在的问题监督管理不到位,再加上竞争压力,在建设过程中出现了盲目攀比、跟风的情况,过分注重短期效果,忽视还需发展必要性,而影响规划效果。4.景观规划要点4.1宜居性设计\n从居民点景观、乡村道路景观以及乡村水系景观三个方面分析,提高乡村宜居性。第一,乡村居民点多以农业经济活动为主形成的聚落,浙江处于江南地区,乡村景观特征明显,居民点多以带状、团状、梯状等形式,在进行景观规划时,要保护好传统乡村建筑,如老街古巷、雕花木屋等,搭配周围生态展现当地自然、社会与文化背景。第二,在原有乡村道路基本骨架上进行规划,结合村落布局结构,因地制宜、主次分明的规划路网,遵循安全、经济原则,实现景观与功能的融合。为提高景观效果,可以对路面材质、道路绿化、道路附属物等进行综合分析与搭配。第三,水系景观。浙江农村水系发达,其为景观规划设计的要点,对存在的水塘进行绿化,选择乡村树种搭配地形、道路与水岸线进行种植,形成自然生态植物群落。同时控制水面植物密度,一般应控制在水面的三分之一。4.2宜业性设计主要就是利用农田作为主要设计对象,利用其肌理、色彩、序列,在满足农业发展的同时,形成独特的景观环境。结合地形特点,对于高低不平、纵横交错的农田种植对应的作物,例如梯田即在保持农田原貌基础上,进行现代景观设计与保护,提倡自然生态美。而色彩塑造也是农田景观美学形象设计的要点,利用不同作物在不同季节所呈现出的颜色,通过合理的搭配,形成不同景观美学形象。结束语:进行“美丽农村”景观规划设计,需要基于乡村当地所具有的特点,从自然、经济等角度出发,对各项要素进行综合分析,确定规划设计要点,在不影响原有生态环境基础上,丰富产业结构,建设更为富足的生活环境。参考文献:[1]陈青红.浙江省“美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初探[D].浙江农林大学,2013.[2]倪云.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杭州地区乡村庭院景观设计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3.[3]邵剑杰,黄淑娟,李先富.“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方法研究——以桂林市阳朔县新寨村景观规划设计为例[J].住宅科技,2014,01:39-43.\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