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95 MB
  • 2023-01-01 15:30:52 发布

河南省伊川县新区中心广场景观规划设计

  • 7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河南农业大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题目河南省伊川县新区中心广场景观规划设计学位申请人姓名王倩倩导师姓名田朝阳教授孟庆法副研究员专业学位类别风景园林硕士领域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国郑州2016年6月\n分类号密级河南农业大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论文题目:河南省伊川县新区中心广场景观规划设计英文题目:ThePlanningAndDesignOfYichuanNewDistrictCentreSquareLandscapeInHenan学位申请人:王倩倩导师:田朝阳教授孟庆法副研究员学位类别:风景园林硕士领域: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论文提交学位授予日期:日期:\n河南农业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使用授权及知识产权归属承诺书学位论学位全日制风景园林专文题目河南省伊川县新区中心广场景观规划设计类别业硕士学生学科导师王倩倩风景园林专业田朝阳教授姓名专业姓名学位论文否如需保密,解密时间年月日是否保密独创性声明本人呈交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括为获得河南农业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指导教师对此进行了审定。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特此声明。研究生签名: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及知识产权归属承诺本人完全了解河南农业大学关于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生必须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提交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并提供目录检索和阅览服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本人同意河南农业大学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传播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本人完全了解《河南农业大学知识产权保护办法》的有关规定,在毕业离开河南农业大学后,就在校期间从事的科研工作发表的所有论文,第一署名单位为河南农业大学,试验材料、原始数据、申报的专利等知识产权均归河南农业大学所有,否则,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注:保密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于本授权书。研究生签名:导师签名:学院领导签名:日期:年月日日期:年月日日期:年月日\n致谢不知不觉中我即将完成我的研究生求学生涯。一路走来,收获颇多。从开始的迷茫,经过一定时期的思考探索,到最后的坚定目标,许多无私的人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当然,首先要感谢我们院辛勤的老师们,我们杨喜田老师、杨秋生老师、田国行老师、杨芳绒老师、苏金乐老师,他们任劳任怨,耐心教导我们。然后要感谢的就是我的导师田朝阳教授,他待人谦和,学术上严谨认真。平时,老师总会不定期召集我们交流学习心得,使我们在交流中学到了更多知识,也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谊。无论在完成论文的哪一个阶段,老师总是能够及时,耐心的给我以指导,哪怕是很小的一个方面,他都会很耐心的详细解答。老师在学术上的严谨之风将会是我在以后工作中的学习榜样,将会端正我的工作学习态度。借此时机,我向老师表示深深的敬意和感谢。其次,感谢学校领导为我们进一步深造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并感谢园林系的老师,尤其是田国行教授、苏金乐教授、杨芳绒教授、王鹏飞教授、刘保国老师、卫红老师等,他们在我完成论文的过程中,一直都给我提出了或多或少的宝贵意见,非常感谢。另外,感谢同门牛松苗、赵玮嘉、王维康、毕洋洋,房淑娟、李洋洋,无数次的争论和探讨使我的论文有了更多思路,感谢你们对我的支持和帮助。需要特别感谢的是我的父母。他们为我的求学生涯提供了坚强的后盾,在我迷茫怀疑的时候,给我坚定的力量,支撑我继续走下去。没有他们的理解和支持,我是无法顺利完成学业的。我会在今后的漫漫征途中继续努力,用更出色的成绩去回报社会对我的培养,亲朋好友对我的关心和支持。王倩倩2016年6月I\n目录目录.................................................................................................................................................................I摘要.................................................................................................................................................................11绪论..............................................................................................................................................................21.1研究背景..........................................................................................................................................21.1.1中国城市广场的兴起.........................................................................................................21.1.2目前国内城市广场存在的问题.........................................................................................21.2研究目的与意义..............................................................................................................................31.2.1研究目的..............................................................................................................................31.2.2研究意义..............................................................................................................................41.3选题依据..........................................................................................................................................41.4国内外研究概述..............................................................................................................................41.4.1国外研究概述.....................................................................................................................41.4.2国内研究概述.....................................................................................................................51.5研究内容..........................................................................................................................................61.6研究方法..........................................................................................................................................71.6.1文献综述法.........................................................................................................................71.6.2案例分析法.........................................................................................................................72文献综述及广场理论基础.........................................................................................................................72.1相关概念..........................................................................................................................................82.1.1现代城市..............................................................................................................................82.1.2城市广场..............................................................................................................................82.1.3景观......................................................................................................................................92.1.4广场景观............................................................................................................................102.2相关理论........................................................................................................................................102.2.1场所精神............................................................................................................................102.2.2景观都市主义...................................................................................................................102.2.3公园广场ParkPlaza......................................................................................................112.3广场的空间特性............................................................................................................................122.3.1广场的空间构型特点.......................................................................................................122.3.2城市广场的空间结构特征...............................................................................................133城市广场景观规划设计的相关案例及特点...........................................................................................153.1相关案例分析................................................................................................................................153.1.1珀欣广场............................................................................................................................15II\n3.1.2詹姆森广场.......................................................................................................................153.1.3石景山绿色广场...............................................................................................................173.2广场的功能....................................................................................................................................183.2.1城市广场是城市的起居室...............................................................................................183.2.2城市广场是城市构图的需要...........................................................................................193.2.3城市广场是城市形象的体现...........................................................................................203.2.4城市广场是城市生活的重要舞台...................................................................................203.2.5城市广场是建筑间联系的纽带.......................................................................................213.3广场设计原则................................................................................................................................213.3.1整体性原则.......................................................................................................................213.3.2“以人为本”原则............................................................................................................213.3.3地方特色的原则...............................................................................................................213.3.4功能复合型原则...............................................................................................................213.3.5生态可持续性原则...........................................................................................................223.4广场的设计定位............................................................................................................................223.4.1性质定位............................................................................................................................223.4.2尺度定位............................................................................................................................223.4.3功能定位............................................................................................................................223.4.4形态定位............................................................................................................................224.洛阳伊川县新区中心广场规划设计......................................................................................................244.1项目总体概况................................................................................................................................244.1.1区位分析及项目概况.......................................................................................................244.1.2自然地理条件...................................................................................................................244.2伊川县地域特色............................................................................................................................254.2.1人文历史特色...................................................................................................................254.2.2旅游资源特色...................................................................................................................254.2.3产业特色............................................................................................................................254.3上位规划分析................................................................................................................................254.4场地分析........................................................................................................................................264.5设计依据........................................................................................................................................274.6主题概念........................................................................................................................................274.7总体规划........................................................................................................................................294.7.1功能分区............................................................................................................................304.7.2景观结构规划...................................................................................................................32III\n4.7.3空间及视线规划...............................................................................................................354.8专项规划........................................................................................................................................364.8.1广场路线规划...................................................................................................................364.8.2广场竖向规划...................................................................................................................364.8.3种植规划............................................................................................................................384.8.4公共设施、照明规划及铺装设计...................................................................................434.9主要景观节点设计................................................................................................................................474.9.1市政广场............................................................................................................................484.9.2文化广场............................................................................................................................514.9.3金融广场............................................................................................................................555结语....................................................................................................................................................575.1工作及成果............................................................................................................................575.2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57参考文献.......................................................................................................................................................58英文摘要.......................................................................................................................................................60附图...............................................................................................................................................................61IV\n摘要伴随着当今时代的发展,我们的城市也愈发的拥堵,人们可以活动的公共空间也在跟着逐渐地变少。广场作为人们生活环境不可缺少的构成部分之一,是当代的城市空间之中最富有艺术特色,同时最具使用性的开放空间。本论文是对国内外的大量广场进行研读之后,以及我国的广场设计的目前的状况作了比较完全并且深入的解析,而且进一步总结出了我们国家广场的设计中现存的一些不足之处。我国的广场现在存在的问题包括下面五个方面,尺度偏大、围合不够、缺乏文化内涵、缺乏人性和空间形式比较单一。首先,对相关理论进行研究,结合广场的概念并利用一些相关文献的收集与分析,总结了广场景观规划设计的一些理论基础。其次,对珀欣广场、詹姆斯广场和石景山广场这三个案例进行分析,以实例论证,总结其值得借鉴之处,结合相关理论,总结了城市广场设计的五个原则:整体性、“以人为本”、地方特色、功能复合性和生态可持续性的原则。再次,以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新区中心广场为例,通过对相关理论的研究,利用以上的理论及原则提出本次规划的概念主题,再结合项目概况、场地分析等综合情况,同时依据上位规划,做出洛阳伊川中心广场规划设计,通过不同功能节点的布置来体现整体性和以人为本原则,通过节点铺装、特色水景及特色景墙来体现地方特色,通过对广场不同节点的不同的功能定位来体现功能复合性原则,在城市广场景观本身就具有游憩性、公共性以及生态性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对景观的设计来体现生态可持续原则。该广场包括功能分区、景观结构、空间及视线、竖向设计、种植设计公共设施及照明设计等,以及把总结的五个原则充分运用到广场的设计中来。关键词:广场、景观、公园广场、中心、伊川1\n1绪论1.1研究背景随着近年来经济的飞速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城市的公共空间建设以及优质户外活动空间的要求也逐渐的越来越高。公共开放空间的大量建设反映了城市建设对自然的尊重,它与景观都市主义用景观来替代建筑作为城市的功能的介质这一理念有着同样的指导作用。我国的广场的规划中有着一成不变、乏味单调、世俗化严重等一系列的问题。九零年之后开始兴建的很多广场景观都比较相似。低下头就是铺装加草地,抬起头正视的就是喷泉,仰起脸看见雕塑,台阶和旗杆,对称式,尽头就是当地的政府。形式单一,缺乏生气,既无文化的内含,亦没有特点,实在是变为了一种新的广场[1]八股。在景观都市主义视角下的城市的中心开放空间不再是单个的、孤立存在的空间,它与周围的环境、城市的基础设施以及城市特有的文化历史构成了相互联系的关系,有机融合的动态生长的整体。它给市民提供了相互交流的活动场所,能够承载文化与市政活动,创造了多种多样的空间类型。1.1.1中国城市广场的兴起当代的广场已变成了创建现代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焦点,同时亦然是城市规划师、景观设计师与建筑师理论推敲及应用的热点。在二十世纪的九十年代开始兴起的广场建造热潮的推进下,不同的城市也都开始大量地建设广场。由于都市的建设标准的逐步提升和都市建设领域的扩大,广场作为城市的“厅堂”在城市空间中的作用尤其重要,广场是一个都市的主要的开放空间。在时代的逐步发展下,人们物质上的需求水平也跟着逐渐的变高,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同时发生了特别大的变化,已经从以往的对穿暖这类简单的物质上的需求转变为了对精神需求例如社会交往活动、休闲、娱乐等的追寻,如是就一定会会引起人们对社交活动、休闲娱乐场所的很多的需求。广场则是居民用来社会交往、休闲等活动的较好的地点。广场在相对水准上能够很好地展现一个都市的风貌,是体现一个都市的特色的主要的平台。广场的建造是一个历史文化展现与保护的需求,文化是人们体会一个城市的特有的价值的主要内容。给包含有历史意义的地方引入许多崭新的功能,同时调和好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守护历史的遗迹,重视文化的传统,是现今全球城市建造的趋势。有学者称当代广场的建设热到了该降降温的时候,可我认为此种热的出现在当代中国城市化进程迅猛的情况下是寻常的,问题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城市广场建设过热。广场对于我们来说并不是建多了,而是没建够、没建好。一方面来看,大都市里非常宝贵,公共的城市空间被逐渐的的开采,被一些建筑物所霸占,它的交通却也越来越拥堵,广场空间也不充足;再一方面,比如昆山、张家港这些成长迅速的新城市不断增多,人口的聚集,都市建设的兴盛,许多人对广场的需要也在将逐渐的扩大。由此广场的建造不仅仅应该不断地进步,同时更应该科学地、理性地、鼎力地来建造。因此,对于广场的探究也随着广场建造的脚步的深切而全方位的开展,而且持续地出现新的理论,来期盼能够有效地促使中国广场建设的进步。1.1.2目前国内城市广场存在的问题2\n(1)尺度偏大。把空间的尺度当作考量一个广场的空间的质量的标准,是一种不正确的评价标准。因为我国在解放的前期在不同地方城市建设了一部分用来政治性集会的大规模的广场,所以,在尺度上着重于达到这个性能而显的过大。但是,这样大尺度的广场只符合在我国的某一特定时间段内,它旁大的尺度与人们的渴望温馨适宜停留的空间的愿望相违背,是不能当作广场的实质或城市构造的需求来实行设计的。广场的规划建造各地方相互攀比,只考虑到要规模大,这样只会使广场流于空阔、淡漠、粗拙,较少生活的气息。广场的空间应多种样式的分隔,或建造一个完整体系[2]的广场,扩展广场的服务范围,提升广场使用率,让广场更加的具有亲和力。(2)围合不够。围合性是由周围的载体来实行组织围合的。因为在设计的同时并没有具体对广场周围的环境来实行合乎道理的参照与解析,就会致使广场的围合性比较不明显,使人心理产生一些空旷感。这样会使广场对人们的吸引力减小,在此同时,也会减少人们在广场内进行娱乐休闲的时间。要是全部以街道来当作围合,它会在亲近性的这部分上给人们造成一种距离感,而且比较不会轻易的堆积人气,就会导致不充分。导致广场的功能过于简单化。除此之外,关于建筑围合的广场,它们的立面这一部分的考虑也显然的[3](3)缺乏文化内涵。区域文化是一个城市中的美丽的风景,是城市的精髓所在。在广场的塑造过程之中,常常会由对一个城市的区域文化来发掘与探讨,把自然景观与人文的一些景观相联结,让广场变成了一个个宣传区域文化的高能的载体,于此同时提升了居民对自己的城市的认可和[4]骄傲。(4)缺乏人性。在国内缺乏人性化的广场比比皆是。人性化的设计指把人来当作主体,以人为本,以人的心理、生理还有社会学等角度来宣扬人文关怀的广场规划。中国的广场恰恰是缺少此类的设计理念也可以说设计中反应的这种方法是不足的,设计的元素粗枝大叶,缺少对细节的仔细斟酌,导致设计的空间质量不断下降。(5)空间单一。广场须要不一样的尺度与功能的空间来达到人们的需求。大、中、小空间满足不同人流量的活动;开放空间、半开放空间、私密空间满足人们具有差异的活动需求。但我国现代广场设计中,经常忽略广场空间的丰富性,空间过于单一。1.2研究目的与意义1.2.1研究目的伴随着城市化成长脚步的加速,人们的生活水平的逐渐提升,我国近20年来进入大规模的广场建设之中,由于相关理论知识发展的滞后与西方文化的强势入侵,很多设计只能片面且盲目的模仿西方的广场。我国城市广场的设计面临着尺度偏大、围合不够、缺乏文化内涵、缺乏人性、空间单一等问题。城市广场的规划设计应该兼顾开阔的景观效果与宜人的空间尺度两方面,将水体、植物等软质景观引入到硬质景观中来,在提高都市广场生态规划的有效性以及科学性的同时,达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联合。通过对国内外城市广场的相关理论和文献的研究、对比,运用景观都市主义理论以及蒙•保罗•弗里德伯格提出的“公园广场”两种设计理念,联系广场案例的研究,以期总结出可以缓解我国当3\n代城市广场领域建造的问题。1.2.2研究意义随着我国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全国城市纷纷掀起了一股广场建造的潮流,在这股潮流之中广场的建设成为一个城市众多建设内容之中的重中之重。我国近20年进入大规模的广场建设,面对广场设计中有的一些问题,通过对景观都市主义和“公园广场”理论的运用,结合伊川广场的设计,进而摸索处理上述广场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的办法,期望为以后的广场的设计供给一些戒鉴。1.3选题依据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逐步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广场的需求越来越大,公共开放空间的大量设置与景观都市主义提出的景观代替建筑对城市都有着规划指导作用。头次看来,不管是在方向还是建设计策上,景观都市主义理论与一个城市的开放空间建造都有很深的关联性和统一性。在景观都市主义视角下的城市开放空间不再是单个的、孤立存在的空间,它与周围的城市环境、城市基础设施以及城市的文化历史构成了相互联系的关系,组成有机融合的整体。(1)理论依据查尔斯.瓦尔德海姆提出的景观都市主义、蒙·保罗·弗里德伯格提出的“公园广场ParkPlaza”、刘秀晨的绿荫广场还有吴祥燕的广场公园化理论,都是该设计的理论依据。(2)技术依据研究数据可以通过引用文献、数据收集分析等多种途径来进行,国内外有城市广场景观研究文献十分丰富,有利于开展多层次的研究。1.4国内外研究概述1.4.1国外研究概述随着城市的成长,大体上能够把广场的发展过程分成三个阶段,即古典主义广场,近代广场和现代广场。古典主义的广场设计的阶段,以古希腊、罗马以及文艺复兴、古典主义时期中的意大利、英国、法国等国家作为主要的代表,是从古代到十九世纪的末期。广场从古希腊时已然起始,古希腊的广[5]场是古希腊的建筑文化中的非常主要的组成内容,提倡“物质形态决定论”。古希腊的广场设计往往联系着地形来设计,表达为不规则形,建筑群的布列没有一定的规律,广场的庙宇、雕塑、喷泉或作坊等不按规律地放置在广场的周边或之中。古罗马广场设计则擅长于运用比较规则的空间来展现广场形象。只文艺复兴早期的广场延续中世纪的传统广场周边的建筑放置相对自由、空间多不开放,雕像常常广场的一旁的特点。西方典型广场如最早的阿索斯广场,其布局平面呈梯形,两边为[6]柱廊,一侧是庙宇,广场全部为石材铺装,没有设置植物。古典主义时期的城市设计以及广场的设计研究有较大功绩的城市规划师是卡米诺·西特和罗伯特·克里尔,二人分别有《城市建设艺术—遵循艺术原则的城市设计》以及《城市空间》,还有美国的城市设计师E-D培根的《城市设计》等著作,它们全是对在古典美学支撑下的都市空间及广场的设计实行深化解析和探究的作品。4\n表1-1古典主义广场阶段各时期特点时期特点古希腊强调对称、轴线、庄严、比例、尺度等手法与古典美学的一些观念,注重人体的尺度古罗马特别会运用比及例尺度关系,使一个整体和各个局部之间彼此调和,一般很少的顾及得人的尺度,具有严格的轴线性文艺复兴早期重视比较构图的完整性,普遍地应用比例法则和透视原理文艺复兴中期及后期比较严格整齐,且采取廊柱的形式,空间比较开阔,雕像常常放置在广场的中心部位在近代广场设计的时期,是指二十世纪初至七十年代初为主要的发展阶段,伴随着英国的工业革命的爆发以及两次世界大战的作用,城市设计进入了现代主义的热潮之中。在思想上采取遵从技术美学以及经济的主要的原则,秉承并且阐扬了“包豪斯”的设计概念,以性能和效率作为方向,把运用机器的大量生产和预制装配作为措施及方式,详细到了广场的设计中,即是尺度的变大和内涵的空洞,把广场的多样化的性能逐渐转化为具体的功能,让广场的场所感、人情化逐渐缺失。对这一时期建设的研究作品以美国建筑师克林·洛的《拼贴的城市》为主,主要是从批判的立场入题,以及之前涉及到的《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可防卫的空间》、《模式语言》等全是在这个背景下出现的。当代广场的设计时期,是在二十世纪的后半世纪,把生态与人文的理念相结合的广场设计慢慢的开始风行。不同国家都已经认识到因为对城市空间的忽略而造成的一连串的城市和社会的问题。建筑师、社会学者、规划师从现实及研究的角度,对城市空间的一连串问题展开了叙述。其中,丹麦建筑师杨·盖儿的《交往与空间》、日本的卢原义信的《外部空间设计》、美国城市设计师E一D培根的《城市设计》、纽曼的《可防卫的空间》等这些著作,它们都是从城市的空间这个视角为起点,探究了因为都市空间而激发的学术问题和社会问题。以上作品所探究的问题和探求的收效推动了了人们对此类问题的进一步看重,提出了探究问题的视角和很多不同的新的观念。紧随着的是生态设计的理念进入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园林设计这些范畴。这一研究前提下,有关城市设计还有关于景观建筑的作品相对来说比较丰硕。约翰·西蒙兹写的《景观建筑学》、麦克·哈格的《设计结合自然》等为代表的许多西方学者以一些的实践以及锐利的目光、深远的理论向人们昭示着生态时代的来临,对全世界领域内的生态设计的进展起了促进作用。1.4.2国内研究概述在中国,广场的概念是伴随着近代的城市规划的展开,是由西方引进的,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广[7]场建设始于20世纪的80年代中期。当代广场相对于我国来说是一个比较新的事物,对于广场的研究也是比较不充足的。日前我国流行的广场规划设计有着如出一辙、乏味枯燥的世俗化的偏向。在功能、内含上急需充实,有着比排场、种树比较少等现象存在着。5\n我国对于广场的探究开始比较晚,相关的设计书籍包括胡长龙编著的《园林规划设计》,该书对古典主义的广场设计作了比较精辟的分类别概括论述。王坷、杨新海、夏健主编的《城市广场设计》,还有由施冰、陆世光编著的《城市广场绿地植物配置》,王建国的《现代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夏祖华,黄伟康的《城市空间设计》等这些书籍都是关于城市广场的设计的比较有影响力的书籍。刘秀晨的绿荫广场理念是将多个功能及形态相异的空间通过有机的手法融合在一起,将公园中的自然式设计引入到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中来的设计手法,可以对都市的公共开放空间设计中种种问题做出整合与应对,倡议广场多研讨人的需要,形式、思路要多种多样井应因地制宜、因材制宜。绿荫广场与“parkplaza”理念一脉相连,绿荫广场理念强调不光光是沿轴线相互对称的草坪,能够是规规矩矩的,也可以是自然式,更多的则是混合式,倡导广场多多栽植大乔木,构成树大荫浓,协调的氛围。在《中小城市中心广场“公园化”设计探讨》中,作者吴祥燕提到广场公园化的概念,提出了广场公园化就是指要把广场当作公园来设计,让广场具备公园的一些特点,最后通过这一手法实现广场最大限度地达到市民的休闲娱乐活动的要求。她提出的广场公园化,强调的不仅仅是绿地量的变化,而且也要强调广场设计在满足其“游憩、纪念、集会、避险”等基本的性能的同时,关注“生态、美化、文化”等附加性能,最终实现经济高效。1.5研究内容由于人类的实际的需求才促使了广场的出现。广场设计怎样达到市民的生活的需求,如何展现伊川城市文化等问题都亟待解决。经过对伊川新区当前广场的周边现状的调研与探究,在城市形态理论、人居环境理论的指导下,应用景观都市主义和公园广场等相关的理论探究洛阳伊川广场设计原则对一些相关问题进行探究是研究的主要内容。对中小型城市的中心广场的建设,起到指引、借鉴的作用。总结了国内外城市广场案例的可借鉴之处,通过分析洛阳伊川县新区中心广场现状,提出存在的问题,同时通过对洛阳伊川现状、传统文化的调查,并依据景观都市主义及“广场公园”的理念指导,总结出现代城市广场设计中解决很多广场由于尺度过大、无围合感以及无处遮荫而导致人气不足,利用率低下,最终造成土地和资源的浪费这些问题的措施,最终把这些应用于洛阳伊川县新区中心广场的设计之中。主要研究如何解决如何在众多同质化严重城市广场设计的问题,及城市广场中景观都市主义及公园广场理论应用的相关问题。结合本项目自身条件与优势进行规划设计从而树立本项目的独特优势与特色。本文按照调查一分析一总结的方法,遵从提出疑问、解析问题及处理问题的基本思维,对洛阳伊川新区中心广场设计进行探究。(1)收集国内外有关城市广场设计的文献和案例并分析研究以及实地调查。(2)对场地周边环境及当地传统文化进行分析研究,以结合到广场设计中去。(3)提出改变现代中国中小型城市广场设计现状,广场公园指导下的广场设计手法及措施,使其有效的改善中国广场中存在的一些问题。6\n1.6研究方法1.6.1文献综述法搜集相关文献,总结城市广场相关理论,以及这些理论在广场设计案例中的应用,对国内外优秀案例进行分析,为洛阳伊川新区中心广场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并在相关案例的总结中进行理论总结、方法总结。对洛阳伊川新区中心广场的设计有着指点引导的作用。1.6.2案例分析法课题首先要收集项目所在地人文、地理、经济社会、与对外交通等资料,确定其交通便捷性与服务覆盖范围,周边环境概况及与本广场的联系,再进行分析如何利用本项目现有的条件与优势来创造特色。图1-1技术路线分析图(图片来源:自绘)7\n2文献综述及广场理论基础2.1相关概念2.1.1现代城市城市是是当代文明的标帜,工业革命的产物,是工商业发达、人口聚集,是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信息中心,居民以非农业居民为主要构成的区域。国内外的学者、专家从不一样的方位来界说城市的概念,各执一词。英语和俄语“城市”这个单词(town和gorod)运来的含义都是“围子”[8]的意思。城市是在“城”和“市”的基础上产生、发展的。起初,“城”和“市”是两个不同概念。“城”的产生要比“市”早,“国”的含义之一是城邑,“国”的外形给人的感觉就像四周围合的城墙,含有防御的性能,是由于生产的发展和在防御这方面的需求而形成的以土、木、石或沟池相[9]围合而成的大范围的城池,展现了人在原初那个时代在“城”的建立上的共同特性。而“市”是是具有贸易和交换性能的场所。“城”和“市”的结合形成了早期的城市。在我国,早期的城市萌芽于夏商。因为对于城市的概念不存在严格独一定义,那相对于现代的都市来说,就能够从下面四个方面来对其限定、描绘。(1)城市呈现各方位的开放的形态,囊括对内、外的开放,同时亦包含城市[10]中不同的体系间的开放。开放的唯一动力就是追求效率。于当代市场经济的前提下,资源在传统的、无拘束的市场中来进行分配才会有机会获得更好的效益;(2)当代城市到处都展现出民主、公正、平等的原则。它不仅仅展现在社会再生产的不同的关键节点上,同时可以展现在城市的一切社会功能上;(3)当代城市应当有优良的社会风气和道德,同时产生及维护较好秩序的体制;(4)环境的现代化,适当地发扬及利用资源,爱护环境,走展现可持续发展的路线。2.1.2城市广场广场起源于古代人们的祭祀和庆典活动。那个时期,广场的含意是简洁的,是给人们提供举行庆典与祭祀等活动的既“广”且“空”的场地。当作一个城市中主要的外部空间,广场一词的产生,就要溯源到古希腊的Agora。《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对广场的叙述为“广场(agora)古希腊作为居民活动与聚集的露天的场地。周边会有公共性质的建筑及神庙,它的四周有单独的柱廊和店铺,广场上放置有雕像、祭坛、植物、喷泉等景观元素”。凯文·林奇认为“广场处于一些较高程度城市化范围内的中心区域,浅意识的被当作活动的中心。在一般的状况之下,广场通过铺装,同时四周是高密度的建筑把它围合起来,道路围绕或贯穿其[11]中。它应具有吸引人群和便于聚会的要素。”而《人性场所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中对广场的定义界说成:一个大多面积为硬质铺装的、机动车进入到其中的户外公共空间。它的主要的功用是散步、休息、进餐以及观察身边的事物。它与人行道不一样的地方是,广场是一个具有停留功能的空间,并非穿过的动态性质的空间。虽然可能会有地被植物、花草和大树的存在,但是其中占主宰地位的仍然是硬质地面;如若一个空间中绿化[12]的范围超过了铺装的范围我们就称之为公园而不是广场了。卢原义信在《街道的美学》中把它定义为:广场是城市中由不同的建筑相围合来构成的城市空间。广场,在空间的组成上应包含下列条件:8\n(1)广场的界限清晰,可以构成图案,这个界限最好是建筑的外墙,并非仅仅用来挡住一些视线的围墙。(2)具备良好的非开敞空间空间的“阴角”,方便形成图形。(3)铺装面组成广场界限,空间范围明了,比较容易形成图形。[13](4)周边的建筑具备统一和和谐的特性,有适宜的宽高比例。当代,人们给予广场更为深刻和多样的内在含义,从不同的方位来认知广场。广场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的定义为:“都市里由建筑物、街道或植物区域环绕而的开放空间,是人们进行社会生活的核心场所。广场也是展现城市的文化以及艺术面貌的空间。《城市规划原理》中提出:“广场是鉴于城市性能上的需求而建设的,它是用来活动的空间。广场常是人们进行社会活动的核心场所,在广场上可组织市民集会、供交通来进行集散、供市民休憩、[14]进行贸易交流等”。书中所强调的是广场的功能作用。广东省建委于1998年9月发布施行的《城市广场规划设计指引》提到:城市广场一定要同时具有三个要素和三个特性。按照相关主题放置的设施、建筑或街道的空间围合和活动的场所是组成都市广场的三要素。公共性、开放性和永久性是广场应具有的三个特性。从当代广场的性能以及作用的影响来分析,如果广场作比较严谨的定义,应注意下面三个部分:(1)广场必定是处于城市中,并且没有被建筑物所霸占的露天场地,用以供居民用来休憩、娱乐、交流这些活动的场所。所以,它一定有集中地铺装的地带。提议在广场总占地面积中,绿化用地面积的百分比应在35一65%,硬质铺装场地面积的百分比应在30一60%,居民参与活动的面积应占40一70%。(2)广场必定需有明确的界限范围以及空间围合,进一步地协调周围建筑物、道路、绿化、水体的联系。(3)广场一定要放置一定的设施,改良城市的环境品质,使之展现城市景观风貌的主要场所。[15]综上所述,城市广场应是:由建筑、路、植物、水体等要素共同组成的,具备一定范围的城市开敞空间,是居民生活的核心以及展现城市风貌的主要场合。2.1.3景观在当代的社会中,“景观”和别的设计类别相同,应用得比较普遍,它在不一样的场所的含意却存在着比较大的区别。然而在景观设计领域中,该词语却是既狭隘又有所特指的。与别的的艺术类别的区别是,“景观”这个词语在不同学科之所指的实质却不是完全一样的,而且它的内涵也会跟着历史的进展而持续地进展改变着。“Landscape”作为一个绘画术语它通常意为“描绘内陆自然风光的绘画”。用以区分别的类[16]别的艺术,诸如“肖像”、“抽象画”等。其后也逐步包含所描述的对象—自然风景以及田园的风光,也用作展现某个区域的地形或从某视角所能观察到的周边的情况。“景观”作为寻常的词语,它是指自然风光、风景和地形,是人们观察周边的环境的总体。和“美景”、“景色”等描绘性的词语意思相近,在一定水平中表达某种视觉上的美学意义的概念。从广泛的意义上来说,景观可被看作是“场景”,在风景画中,画家表达出对特指的环境所产9\n生的感受,展现了因为环境所触动的情感,进而表达出艺术的品质。直接或者间接地吸取风景画的养分,以间接的方式为模板,将风景画中的主旨和一些设计都用到了景观设计的进程中去。如此创作出来的形式必定与风景绘画中的模式和构图相近似。在生态学上运用的景观概念有两种形式:首先是是直觉上的,它认为景观是在人尺度的基础上的一个具象的区域,具有较大的尺度的生态系统的综合的整体,包含田野、丛林、村庄以及灌木等可见的因素;再次是抽象的,表示着任意尺度上的空间[17]的异质性,即景观是个对任意的生态系统来进行空间探究的标识的尺度。景观由元素来组成,景观元素包括嵌块(patch)、廊道(corridor)和基质(matrix)。2.1.4广场景观当代广场是构成城市绿地的主要部分,同时也是景观的有力展现。当代广场应从城市的景观、生态绿化、公众使用三个部分为起点,使大众的需求得到满足,在一定水准上体现城市的一些风貌和文明的水平。所以,广场景观不单单是物质的领域,同时展现了多元化、自娱化和个性化的方向。广场景观的存在方式与内含是动态的,注意的是使用者在行为上和心理上的参与性和独创性。当代广场景观的价值观由单纯地探求“适用、高效、便利”转变为注重“文化、历史、周边情况”。当代广场与古典广场对比,不管是在内含还是模式之上它都有着比较大的进展,尤其展现在对城市空间的总体运用上,当代高科技措施的应用,场所精神和对人的眷注,还有复合型广场的呈现等层面。从某层面上来说,当代广场景观是人们心中的精神核心的一部分,展现着一个都市的精髓,而非放在橱窗里的一件展品,一幅画,让人观赏的,它是注入了居民生活的景观。若是把广场比作是一个精美的项链,那么广场它就是其之中的一粒粒美丽的珍珠。是它们让城市更加的妖娆美丽。广场景观包含了在其中的一切自然与社会的因素。广场景观是指地形、绿化、水、设施、构筑物等各种景观要素通过融合后构成的具有完好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美学价值的同一的复合体。该复合体一定是申述个体元素的统一性。2.2相关理论2.2.1场所精神闻名的挪威建筑学家诺伯舒兹曾在1979年提出了场所精神(GENIUSLOCI)的观点。在《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中,作者说到了在罗马时代就有了这一看法。古罗马人觉得,全部单独的个体,囊括人与场地,皆有它“守护神灵陪其一生”并且决定着其特征和本性。那么“场所精神”这个观点,是不是同中国人讲的“人杰地灵”中“地灵”不约而同重合了呢,但这个理念中也有它的灵性。每个地点及场合都有它不一样的“氛围”。但它不仅仅是种空洞的理念,而应当可以用具体的方式展现出来。比如说:铺装的材质,墙的色彩,建筑的高度,山的形态,流水的音符,风的气息,乃至光的强弱,全是组成“场所精神”的全部特质的综合元素。设计中体现出场所精神,人们才能找到归属感,任何场所都不是毫无意义的存在着,都有与当代人记忆中某种文化影像有一定重合之处。因此,需要在设计时考虑广场所属的场地精神,比如场地自身蕴涵的时代性与象征性。2.2.2景观都市主义查尔斯·瓦尔德海姆最先提出由景观代替建筑这个新型的城市建设理论,即景观都市主义,是10\n现今城市建设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它的核心是申述景观才是全部自然以及人文过程的介质。景观都市主义的主张营造交互性的公共空间,这一精彩的设计形成人与景观之间多样的互动。景观都市主[17]义并非是一个单调的意境或格调,更是一种思绪,一种立场,一种思索以及行为的方式。景观都市主义即把城市解析成为了生态体系,经过景观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备,把都市的社会文化需求与基础设施效能联结到一起,使得现今都市能够建造和延伸。景观都市主义叙述了现今所触及的相关一些领域的前后顺序的再次布列,即景观来代替建筑组成现今都市的基础构成元素。对一些不同领域的人来说,景观已变成一种镜子,透过它,现今都市得以展现;而此时景观又是一类介质,透过它,现今都市能够建设和延展。景观都市主义是现今都市建造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的中心是申述景观是所有人文和自然过程的介质。景观都市主义把建筑以及基础设施看作是景观的延续或是地表的隆起。景观不但是绿色的或天然空间,更是地表的延续,一类变厚的地表,它当作城市的支撑构造的一类,可以包容以各类自然[18]过程为主宰的生态基础设施以及以多样的性能为主要内容的公共基础设施,并为之供给服务以及支撑,这类开放的、可以预判和加入到将来会应用到并且可以使功能的介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景[19]观基础设施。近年,欧美的一些城市经过对基础设施的再一次思索,得到了城市中的任意的空间都应具备社会价值,不仅仅是传统的公园和广场要具有,全部的城市空间都应当有人文气息这一结论。这就要求我们要从新看待以专项的工程及、单一性能为目的的城市基础设施的建造,将它从污染、拥挤、噪音等对都市的这些消极的影响中解脱出来,使它变为都市光景的一个个体,并用此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用来满足达到广大人民的须求,是徒弟带来的经济价值有所上涨。设计者应该介入的景观基础设施包括:污染治理、雨洪调蓄、生物的栖息地、生态廊道建造;之后在这个景观生态基础之上,供给了很多的休闲憩息场地,创建种类繁多的体察的空间,它囊括了停车设施,[20]高架桥下的空间,道路交叉口等构成的城市肌理的各种范畴添加到景观基础设施当中。景观都市主义提到要改好以上的这部分,须要别的有关领域的设计者来协作,全面地参加到城市生态的整个过程中来,把基础设施的功用与都市的文化底蕴联结到一起。2.2.3公园广场ParkPlaza著名的景观设计师蒙•保罗•弗理德伯格提出了“公园广场(parkplaza)”这一新的理念,它的特点是在广场的空间中大批的引进自然中的地形、植物、水体等要素,建造“硬质”与“软质”[21]相容的环境气氛,体现了把自然氛围引进到城市广场中的理念。这一概念的主要特征有以下三点:1)广场中心放置有一个下沉的方形的水池;2)水池周边的台地栽植有草地以及大树,冲破了原来的仅仅运用硬质铺装措置台阶的方法;3)台阶周边增添绿量并局部建造地形,营造了切合各种种类活动要求的空间。这一新的设计概念是由绿地、水池、硬质广场的叠加而构成。11\n图2-1“公园广场”模型(图片来源:参考文献21)2.2.4绿荫广场刘秀晨认为,“绿荫”是改良目前国内广场设计弊端的重要方面,应首先加以注重和强调。中轴对称的大尺度城市广场本身并无可厚非,问题是如何淡化这种空旷呆板的广场感觉。他曾提出“绿荫广场”的概念,将广场设计成尺度可人的绿化景致,如采用植物围合分割空间的办法,多种大树,[22]-[23]呈现公园面貌的绿化广场。2.3广场的空间特性2.3.1广场的空间构型特点广场的构型体现了一定的空间关系和秩序的布局方法。利用下面这四个布局方法,使得它的空间的形式与所处的周边环境产生一定的对应关系。(1)整合与分离广场在都市中对它周围的空间起着浸染和把握的作用,使零碎的结合为一个整体进而形成网络,来组成城市中的一个系统。整合的作用是把零散的结合为一个整体,它为了空间的重新组合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条件,是一个城市空间结构不断地革新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分离指的是零碎的片段相对于整体来说具有一定的自立性,它是独立的个体,可能它还有自己的特点是整体的特征在部分的延展。都市空间的多种多样的特性就是有赖于片段与整体的相互依存的关系。(2)围合与沟通围合是划定空间的基础形式之一。广场在很多的时候是被周边的建筑来围合而进一步形成的。它的大小、外观、还有比例等这些要素对广场的质量造成比较大的浸染。围合的方法比较的多种多样,它的主要的宗旨是营造空间在广场中的焦点的地位。广场必定会与道路有一些关联,与道路的多方面的交流使广场有着一些依靠的基础,进而也让城市的空间有了一定的相互联系和融会。[道路还有广场在所在方位上及相对的大小尺寸上的对比是解决相关的问题的主要因素。围合还有沟通一起构成了空间的这个概念的整体。(3)二维面与三维面广场空间的另外一特征就是在三维的空间的烘托下,广场作为一个二维的面这种样式存在于其12\n中,该展现了人类的行为,呈现了广场样式构造的价值定向。一些特定事件及场景可以与空间产生[24]关联是因为人在这个过程中的介入。在二维的平面的范畴上强调三维的视感,让她成为视线的中心,让空间有了方向的概念,让人们在其中能够获取自己所在的位置。在这时,视觉的中心也可以用来展现某一类的精神、事件、定位以及场景,让人们获取得到超越空间个体自身的特性、边界或者是限定周围环境的实质,与特定的内心感情得以呼应,构成了场所感。场所感的产生让空间有了一定的地区文化的内涵。(4)比例与尺度适当的比例是较好的尺度感得以形成的先决条件。在生活中,一些尺度与生活中人们的活动是息息相关的。当代广场所囊括的活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随着时间愈加的丰富,各类活动不仅仅强[25]调空间的尺度而且也强调多样的形式。进而令各种不同尺度的空间构成一个序列。在这个序列里,不同的尺度之间的互相变换与联结共同组成了广场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亦然是构成整体空间的感[26]受的主要方法。排除掉平面层面上的限定以外,广场周边的建筑的体量以及因此而形成的空间的[24]尺度亦是广场整体尺度的主要内容。2.3.2城市广场的空间结构特征建设于广场的几何构造的特性上,广场应体现以下三个特征。(1)开放性广场构造的开放性强调广场的空间构造应包含有适宜以及动态均衡的特征,与其他的空间有着较好的交流与转变机制。也还应是动态的、可以持续地进步的空间,给都市空间的转化供给了新的切入点。广场空间构造的均衡,依赖于它自己的调控机理还有来自系统之外的、城市构造的互相的功能,完备自己的同时呼应动态的空间。构造的开放性,让它自己融合进整体的构造当中,是组成[24]空间这个系统的部分之一。公共性给居民广场提供一个集散和休闲的地点是广场的基础性能之一。(2)公共性公共性广场空间的基本的属性。行为的展开、信息的互换皆是以公共性为条件的。广场的设计应能够适合安排不同的活动,比如集散、休憩、娱乐等,方便不同人的应用。在空间的处置上,应该具有较好的可达性。人的行为路线的安排和车流通道的组织是保障广场可达性的必要前提,会给广场的空间安排带来比较大的浸染。广场的公共性对于一个广场来说,它也包含了不同层面的空间[27]范畴。给各种活动供给相对应的场所,使空间展现出不一样的层次和秩序。这样一来也在很大程度上使广场的空间状态多样化。(3)参与性人们在关注活动的同时也关注着城市的空间。人们的介入让广场得到了超过它自己形态自身的含义。人和空间的相互交流组成了广场的意向。人的行为不仅仅是在使用着空间,也是对空间的一[28]种创建,由于人的介入使得空间更加的丰富。在这个经过中,认得到了对他们所处的环境的认可,[29]同时也把自己的意志融合进了环境当中去,进而使环境提升到已经这个层面。人的能动性使空间也具有了自己的特性,在人的活动和空间形态之间创建了相互促进的机理。该机理展现出了他们的13\n相互辩证的联系,灵活的打造了空间的形式,该形态同时也规范了行为的方式。广场的可参与性使空间具备了社会的特性,同时是人的行为具备了构建文化的含义。14\n3城市广场景观规划设计的相关案例及特点3.1相关案例分析3.1.1珀欣广场(1)项目概况珀欣广场是美国华盛顿宾西法尼亚大街改造项目中最初委托完成的项目之一,由蒙•保罗•弗里德伯格设计,设计的目的在于建造可以用来举行多种类型的活动的广场,在以布莱克杰克•珀欣将军来取名的广场上从新放置了纪念碑,从而为公众创造一个和平、友好的空间。它是宾西法尼亚街道上的主要的休闲空间,它包括一露天的餐饮店、一溜冰场以及一个水池。30m×22.5m的水池在冬天可一当作溜冰场。珀欣广场全体分为三部分,实质上三个主体组成三相异的部分,为珀欣纪[21]念碑区、餐饮摊点和花岗岩喷泉。图3-1珀欣广场(图片来源:网络)图3-2珀欣广场(图片来源:网络)(2)设计特色在设计中可以看到设计者综合利用场地的卓异本领,而且成功地体现出了当今社会集约化的理念。下沉水池的四周台阶上栽植有树木、地被等,这样的设计技巧亦是保罗的设计中所专有的,展现了把自然氛围引进广场中的意识。一列栽植在草坪上的密槐树将广场与街道分开,营造除了一个相对安静的场所。这个空间完美地将单一的个体与大众相连接起来,在这样的空间,有人可以安心地享用自然的美景、挑选一个幽静的角落休憩以及能够享受不同的环境带来的喜悦。(3)总结及借鉴设计者整体利用了场地,关于水体给予了三总性能——整合场地、水景、溜冰,将水的性能完全展现了出来。下沉的水池以及围合的空间也给居民一类特别的体验。3.1.2詹姆森广场(1)项目概况2詹姆森广场在美国波特兰市,是皮特·沃克合伙人事务所设计的。它占据了一个大概4000m15\n大小的街区,场地形状呈正方形,四面被街道和建筑包围,面积不算多大,却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空[33]间。图3-3詹姆森广场平面图(图片来源:网络)图3-4詹姆森广场鸟瞰(图片来源:网络)场地的中心是一个呈半圆形的石材质的台阶构成的跌水景观,广场也由于石质的台阶而显得复杂多变的组合而更具有吸引力。石头材质的跌水从另一方面表达了“蓄水层”这个理念,水流沿着石阶慢慢的流下,渐渐充满12英尺深的中心下沉空间。水位上升达到地面的高度后便不进一步上升了,缓坡周边的地面慢慢变得干燥。不管跌水是打开或者关闭之时,这儿都可以是一道美妙的风景;当它打开的时候,这里是一个适合于不同的年龄段人们娱乐和游戏的空间。当它被关闭的时候,这里又变为一个适合举行大型活动的庇荫的广场。方形的场地被堆叠的石块分为了两块,右边是由风化的花岗岩铺成的城市展厅,井然有序的树阵为展厅提供了遮阴的空间,这里面有一个以水为主题的由钢材质做成的雕塑;场地的中心是个半圆形的喷泉铺装;在场地左边是另一个半圆形的林荫下的草地。图3-5詹姆森广场中心石块(图片来源:网络)图3-6詹姆森广场水池(图片来源:网络)(2)设计特色16\n该作品的每一处都体现出了关于场地与参与者互动的思考。中心有一组巨大的水景,简洁地设计手法,不断的重复运用浅褐色的石块,且把它们摞在一起。流水在叠石的下面聚集,该场地在竖向上做了比较小的坡度,得以让场地的最低点位于水面下白色的收水口处。这种处理手法使得水在重力作用下可以回流至收水口,之后可以再被抽入水景中循环利用。同时自然的氛围与广场融为一体。该作品的面积尽管很小,但却把大人带孩子戏水的不同环节都巧妙的与简单大方的设计元素相融合。(3)总结及借鉴该广场把浅褐色的石头利用的淋漓尽致,堆叠的石头、跌水平台给游人提供了不同一般的体验。跌水打开与关闭对这个广场来说是两种不同的景观,场地与使用者的互动这种思维是值得借鉴与学习的。我们在今后的设计中也要充分考虑一种元素多种利用的手法,营造出即有趣又充分利用的空间。3.1.3石景山绿色广场(1)项目概况石景山绿色广场面积为6.6hm2,位于北京长安街西延长线上,东面是五环路,西至八角立交桥,南面与石景山路相邻,北至游乐园。该场地原来是游乐园的停车场,改建前比较混乱、交通缺乏秩序。此次改建为广场的时候,也把停车场放置在了广场的西面。该广场是石景山游乐园的前庭广场,又是长安街往西延伸的一处绿地,它把游乐园和长安街连接成了一个部分。广场分为上广场和下广场。上广场由“嬉水迎宾”、“华灯初上”和“绿波流霞”这几个景区而组成。下广场由围绕的红色车道围绕成成一大椭圆。图3-7石景山广场节点分布图(图片来源:网络)图3-8石景山广场鸟瞰图(图片来源:网络)17\n(2)设计特色因为石景山路与游乐园的有将近5m的高差,就把广场划分为游乐园的上广场和下广场。刘秀晨试图想把上广场挖低,让大部分放在下广场的标高上。如此做能够在石景山路上面看游乐园一目[34]了然,但是这土方量过大,而且这样的“一目了然”的风格太过直接和显露。另外的方法就是“欲露先藏”——即建成两不一样的高程的广场:上广场和石景山路相联系,与街道的景色相融合,唯有走入了下广场,方能够"茅塞顿开"的体会到游乐园的氛围。这一部分,不是那些人所说的设计疏漏,而是设计思路的展现。广场和游乐园大门在同一个轴线上面,主要展现的是游乐园的广场。此时与周围的松林公园、八角公园等相连一构成一个整体,组成大面积的联结的绿地系统。西面的方形面由30°的斜向路面和七座拱形的门(有些人称之为“时光隧道”)分隔成两部分。一半为树荫,留给纳凉的游人;一半为花坛,供等候赏花的花客。花坛因为采用了不同的颜色,宛若一斑澜的“大花布”,簇新并新奇。再加之花期比较的长,从“五一”至“十一”花期相连续。它除具有了常见广场的性能和方式之外,力图流畅、现代和奇特。所采取的个性手段是:运用高差、斜的轴[35]线、色韵、虚实、大线条以及浓密的树荫。(3)总结及借鉴石景山广场轴线交汇处是下广场的下沉处,是广场集散核心地点和演艺平台。广场采用特色的手法,运用高差、斜的轴线、色韵、虚实、大线条以及树荫,来体现了他绿荫广场的理念。现代广场景观设计过于单一,该广场设计中高差、虚实等手法都是广场设计中应该借鉴的。3.2广场的功能3.2.1城市广场是城市的起居室广场是城市开放空间的主要构成元素,它在都市中起的效用是位市民的户外活动供给场所。因为广场空间的开放性、公共性还有在城市整体或局部中的核心性,人们都把它比喻成城市的起居室。人们在广场中的行为通常都具备公共性。在古希腊时期,广场被当成市民进行宗教、政治、贸易活动的场所。罗马时期,广场慢慢被当成市场和公共集散的地点,之后把它作为当作实行审判、散发广告、庆祝节日的场地,亦能够说是国家用来表述它统治意志的主要地点。中世纪,欧洲的都市生活主要以宗教活动为核心,广场就成了教堂和市政厅的前庭,在中世纪的欧洲城市,居民们依照个人的须要来建造城市,把生活及文化融合进城市的公共空间,构成了极具人情味的空间。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文艺复兴时期建成的,广场的模式自由,并非同一时期的建筑来围合而成,空间宜人,界面和谐。它不管是过节的时候还是在平时,人气都很旺,在这里游人可以参与到很多的活动中去,比如观赏表演和投喂食物给鸽子,他们也成为了广场不可缺少的独特的景观的一部分。居民愿意在这约见亲朋、休憩、交流,所以圣马可广场被誉为“欧洲的客厅”。18\n图3-9圣马可广场鸟瞰图(图片来源:网络)图3-10圣马可广场鸟瞰图(图片来源:网络)中国比较有名气的广场活动包括:北京天安门广场的放风筝、上海人民广场放鸽子等活动。意大利的锡耶纳大广场每年七月份举行的大型赛马活动,吸引了全世界的旅游者前往观光欣赏。把历史上较成功的广场进行比较分析不难发现这个结论:广场它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因为它们赋予城市生活以生命力。图3-11天安门广场(图片来源:网络)图3-12上海人民广场(图片来源:网络)3.2.2城市广场是城市构图的需要从构图的视角来看,广场必定是一个城市平面上的构图的主要构成元素。在古典主义的城市设计中,广场是了城市构图的核心。通常把城市的中心的标志物为核心,围绕它来建设一个圆形、椭圆形的广场,与街道相结合,构成向四面散步的布局。这类结构,在视觉上构成了奇妙的对景效果、空间及视觉上的构图,同时也体现了向心性和规则感的。这种现象象征着权[30]力的集中。中世纪的城市中,布局相对自在,建筑布局非常严密,广场是城市中部分拓展的场所,一般位于市中心,周边构筑物都具有较好的视觉、空间和尺度的延续性,进而建造出来如画的都市景观。19\n而然在当代的城市规划中,广场往往为城市的组成要素,它被当作是城市的重要构图手法。常常用它来联结城市另外的构成元素,城市不仅限制于一个中心广场,应是具备大小各异的、多种性能的广场。它们常常以轴线关系来构成联结,与街道共同构成城市的骨架。由此看来,广场是城市构图的重要手法之一。3.2.3城市广场是城市形象的体现很多让人印象比较深、留恋不舍的城市,不光由于的完美的建筑,还由于这些城市拥有很多招引人的城市外部空间,尤其是充满生机的城市广场。广场为城市的生活供给了相异于室内空间的开放空间,同时创建了适宜的城市环境,广场变成了展现城市风貌的主要地方。广场常常是城市形象的最引人注目的代表。当旅客进入到一个设计比较成功的广场,欣赏美丽的城市建筑物的立面和美妙的天际线,欣赏到心旷神怡赏心悦目的绿色景观和水体,欣赏到不一样的艺术作品以及参加到各种各样的文化和一些活动中时,会对该城市留下深刻的印象。一说到国际上闻名的大城市的同时大家会想起它标志性的广场。如罗马威尼斯广场、莫斯科的红场、巴西利亚的三权广场等。它们都是因为有特有的风致和奇特的色彩而家喻户晓的。这些广场的形象在我们的印象中早已是这些著名都市的标识和符号。图3-13罗马威尼斯广场(图片来源:网络)图3-14莫斯科红场(图片来源:网络)3.2.4城市广场是城市生活的重要舞台广场是改观城市的场所、增加生机、提升景观的档次、营造有吸引力的当代都市的主要路径。是改良生态的环境、提升资源利用效益的主要渠道。伴着当代城市的进步、生活节拍的变快,在城市中的人们想要用一些方法来发泄个人的焦灼情感,消除人们孤寂落寞等情感。广场是城市里非常不错的大众活动场地,亦然是很好的休憩空间。当人们在广场中游赏、休息、交流的同时,它美好的环境能够使人们从生活或工作中的不良情绪中得到解放。广场景观的文化格调、广场上的不同行为,使每个在广场上的人都有机缘交换灵感,共同享有文化上的成果,伴着时间的移动,将接触到的对象经过逐步的转化来转化成为个人的看法以20\n及情感,使思想觉悟、素养等达到一定的提升。图3-15上海人民广场(图片来源:网络)图3-16上海人民广场鸟瞰(图片来源:网络)3.2.5城市广场是建筑间联系的纽带广场它是建筑师用来追求建筑间彼此协作的有效的办法,让人满意的广场能够让人们沉浸在建筑所围合的环境当中。从实质上来说,广场是一种被界定的户外空间。上海市人民广场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它的北面是人民大厦、上海大剧院,南面是上海博物馆,另外两面都是建筑;它处于关键地位,把不同方向的建筑缜密地联结在一起。3.3广场设计原则3.3.1整体性原则首先要做到的是环境的整体性。需要思索的有广场环境的文化内涵、整体与局部、时空的连续性、周围的和谐环境及变化多样的这些因素。其次需要做到的是功能整体性的全面考虑。广场的设计,使它能够拥有明了的核心和性能是很重要的,也是广场设计中最基本的。3.3.2“以人为本”原则自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时期当作开端,艺术家们开始注重“以人为本”,也即指开始着重人性。我国城市建设在经历了一段时间“唯物质论”和“功能至上”的探求之后,就意识到了改观人们生活品质和生态环境的首要性。设计观念也从单纯的寻求“适用、高效、便利”转变为看重“周边环境、地方历史、文化底蕴”。当代广场和古典广场对比,不管是在格局上还是在内容上皆有了较大的进展,尤其展现在对都市空间的全面运用上以及场所精神对人的关注等层面。从另一角度上来讲,广场是现代市民生活之中不可或缺的一成分,必须融合进居民的的生活。适宜的规模、舒适性、方[31]便性以及可达性都是要考虑的问题。由此,广场设计就要知道这个根本点:简洁实用和以人为本。3.3.3地方特色的原则设计中要着重展现地域的特征及与其他地方不相同之处的准则。要把对地方文化的理会,综合当代的审美来设计出与周边环境相融合的设计。比如我国南方北方气候的差别比较大,就不可以在北方的广场上栽植棕榈树,而南方也不会像哈尔滨一样在冬季的广场上做冰雕。3.3.4功能复合型原则21\n伴随着节能及生态理念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当代的广场开始由单一功能趋向复合性功能。这类复合性的广场或以一种性能为主,同时考虑别的功能类别;或者是同时组织多种功能。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对于一个广场的设计在开始定位就该考虑功能复合性的原则,对广场实行高效而适合的功能分区,使广场越发有效率的被利用,构成多种层面、不同形式的积极空间。3.3.5生态可持续性原则许多的领域面临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危害,生态循环系统的不均衡现象,做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32]例如在建筑的范畴,重视生态建筑与开放性的建筑;作为经济领域,也讲究可持续性发展。该原则也可用于对广场设计定位的指引上。3.4广场的设计定位3.4.1性质定位广场的特性是由它所处的周边情况、性能、空间构成及地域特色等元素整体来进行思考的。相对于处于具体的周边环境的广场的定位,须要做到关于城市性质、空间结构、文化底蕴来实行细腻而深远的整体把握。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做到对一个广场合理的性质定位。倘若之前对特性的不够精确,就很难想象把交通性广场规划成带有休闲性质的广场这样的结果。3.4.2尺度定位广场的尺度定位应该考虑得到性能、居民活动须求、都市的规模等层面来考量。它将浸染到整个都市的空间形式与空间构造,而且和市民的生活方式及水平也有着很密切的联系。所以,广场尺度定位须要从这几个层面来实行:(1)考虑到城市的规模(2)考虑广场周边的围合界面(3)考虑城市的空间形态(4)考虑城市广场的空间结构(5)考虑参与者的活动需求(6)考虑参与者的心理感受3.4.3功能定位广场的功能定位主要有赖周围的围合界面、参与者的行为类型和城市规划在宏观层次上的详细定位。我们在功能定位上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考虑:(1)城市规划在宏观层面上的具体定位(2)周边的围合界面(3)参与者的活动类型3.4.4形态定位广场的空间形态在平面上来看可以包括单一及复合两类基础的形态。鉴于这两类基本的平面形态,对于广场所处于的城市构造与风貌先来定位,设计出切合宏观控制的空间形态是很有必要的。影响空间形态的重要因素包含以下几点:(1)由周边建筑立面界定的建筑环境与建筑的形态的组合22\n(2)街道与广场的交通关系和位置关系(3)广场的尺度和自然集合形状(4)广场的围合程度及方式(5)主要建筑物和重要的标志物与广场之间的联系23\n4.洛阳伊川县新区中心广场规划设计4.1项目总体概况4.1.1区位分析及项目概况洛阳伊川县新区中心广场,该项目场地紧邻伊河,东临洛栾线,南接城市主干道豫港大道。交通便利自然环境优越。图4-1伊川广场区位图(图片来源:改绘)项目场地设计范围面积2为77152m,中间以商都路为划分界划分为南北两块区域,北广场东西两侧为行政大楼,南广场两侧为商业中心,周围是城市主干道。图4-2项目用地范围图(图片来源:改绘)4.1.2自然地理条件24\n位于豫西的洛阳市境内伊川县,北面依靠着古都洛阳,距离仅有29公里,距离河南省会郑州148公里。区域内有三条主要省级道路洛界、洛卢、郑卢,十多条县级公路,上百条乡村公路。纵横交错其中,将区域中各个地块连接贯通。具有很强的空间可达性。区域中温带季风气候为主,有典型的气候特征,可以概括为“冬季干燥寒冷少雨雪、夏季湿润炎热多雨水”。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具有煤炭、花岗石等,为工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条件。水资源优越,为多种动植物提供生活必备条件,动植物种类众多。尤其是植物资源,已达到500多种。伊川四周群山环绕,伊水纵贯南北,坡岭起伏,连绵不断。伊川地形复杂多样。整体地貌可概括为“二山一川七分岭”。全县地势东西高,中间比较低,坡岭渐渐向伊水倾斜。4.2伊川县地域特色4.2.1人文历史特色伊川县时代久远,文化底蕴浓厚,它是我国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同时亦是著名的“理学名区”[36]。悠长的历史给它留下了许多的文物和古迹。伊川县有古代文化遗址33处,古建十处,古墓葬13处,古城址两处。伊河、洛河支撑起了河洛文化的浑厚,“伊洛文明”被西方一些史学家称赞为“东方的两河文明”。北宋闻名文学家范仲淹,程朱理学的创始人程颐、程颢,周易理论的主要代表邵雍都长眠于伊河两岸,烹调的始祖,商贤相伊尹的故故乡。唐代宰相姚崇和张说墓都在万安山。近现代伊川也是人才济济,清代末年的“中州大侠”王天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远近闻名的音乐家时乐蒙、著名记者纪希晨、著名书法家马武当独领风骚。4.2.2旅游资源特色伊川的文化旅游资源特别的丰富。这里不仅有宋朝的名臣范仲淹,理学宗师——程颐、程颢,易学大家邵雍等文化名人的墓地,且保留为完好,规模较大;还保存有程颐、程颢著书传道的伊川书院,洛阳八景之一的“平泉朝游”也在今天的伊川,在县域南边的九皋山,在《诗经》中已有:“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的记载。九皋山内风景优美、泉水叮当、瀑布壮丽。鹤鸣峡景区占地1800公顷,集奇、险、秀于一体,玲珑小巧,浑然天成。伊川还有滨河游园、森林公园、程园等旅游景点都具有一定的旅游价值。4.2.3产业特色近几年,伊川县基础条件稳定,第一产业呈现粮、烟、畜齐头发展的局势。在稳定粮食生产的条件下,进一步的地推进农业构成的调节和农业产业化的运营的模式。从第二产业这个角度来看,伊川县是新兴的工业基地,是煤电铝工业的新城。洛阳市近年的的第三产业水平高于全国的水平。伊川的伊河旅游区为洛阳的南部生态休闲区的三大主题旅游区之一,旅游服务带来的经济效益是第三产业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4.3上位规划分析上位层次规划对伊川新区中心广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上位层次规划中对广场的区位,交通及功能等都进行了研究判定,甚至法定性的控制着广场的设计。08版县城总体规划的修编中提了了要把人文与山水当作城市规划的主要的理念,规划的思路25\n图4-3洛阳伊川县新区视觉结构、道路交通、景观结构分析图(图片来源:参考文献43)图4-4洛阳伊川县规划区土地使用远景规划(图片来源:网络)是优先往北发展,对接洛阳。功能分区上采取圈层式来进行布局,即城市的重点居中,形成城市功能核心圈。核心圈即把已有的伊河大桥为中心,半径约为500m的区域设置城市的核心功能,包含行政中心、商业金融中心、文化休闲中心,进而构成整个伊川的核心圈层,是未来建造“三心”的重要舞台。总体规划明确的结构为:人文核心,整合东西两城,山水文脉,带动和谐三区。4.4场地分析项目场地位置紧邻伊河,东临洛栾线,南接主干道豫港大道。地处环境交通便利,自然环境优2越。项目场地设计范围面积为77152m,中间以商都路为划分界划分为南北两块区域,北广场东西两侧为行政大楼,南广场两侧为商业中心,周围是城市主干道。所以北广场紧邻市政大楼的部分应26\n营造出广阔、庄严的氛围,紧邻商业中心的南广场要满足市民的娱乐、休闲的需求。4.5设计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12/26(2)《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07图4-5伊川广场现状分析图(图片来源:自绘)(3)《河南省伊川县县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上海复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编制)(4)《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1995/9/1(5)《城市广场设计规范》(6)其它相关规划的基础资料4.6主题概念及原则在设计中的应用伊川位于花都洛阳,地处我国中部的城市。伊川从其命名上可以看出它寓意的博大,既为川流27\n不息的河流,又为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广场设计中的特色景墙、水景及雕塑反映了它的内在含义,体现了伊川特有的中原气质。通过对伊川特有的历史文化元素的提炼并结合现代设计,本设计提炼出万物伊始,川流不息的构思,在广场的设计中由洛伊广场及特色水景来体现。在本广场景观规划设计中,根据周边环境,考虑到不同的需求,由不同功能节点的布置来体现整体性和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节点的特色铺装、体现伊川万物伊始的特色水景及特色景墙来体现地方特色,通过对广场不同节点的不同的功能定位来体现功能复合性原则,在城市广场景观本身就具有游憩性、公共性以及生态性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对景观的设计来体现生态可持续原则。28\n4.7总体规划图4-6伊川广场平面图(图片来源:自绘)29\n4.7.1功能分区根据场地周边的环境及周围市民的需要,把该城市中心开放绿地分为市政广场、文化广场、金融广场三个部分。市政广场用来展示城市的形象,来满足居民对大型集会的空间需求。文化广场是用来展示和传承伊川文化底蕴的公共活动空间。金融广场则承担着承接商业人流集散,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等活动用地的任务。图4-7伊川广场功能分区图(图片来源:自绘)(1)市政广场市政广场展示都市的形象,满足大型集会活动的空间需求。入口处中心区域为抬升广场,广场中间设有花坛围绕的雕塑,结合地形的抬升营造出浑厚的空间气氛。广场中心空间充足,因为充分的考虑到市政广场集散人流的功能。广场四周种植乔木,在中心望去构成了自然的景观元素,衬托出广场的庄重。30\n图4-8市政场平面图(图片来源:自绘)(2)文化广场文化广场展现和传承伊川历史文化的集体活动空间。位于商都路的文化广场以两个入口广场相[37]衔接对应,是展示文化底蕴的主要空间。商都路北侧以大型叠水为主,简练大方;商都路南侧主要以两个喷泉景观来呼应水景的主题。广场两侧设有带有伊川文化符号的文化墙,提炼的文化符号形成景墙的主要结构形式,文化墙分别雕刻遗传古代和现代的大事记,将伊川的文化底蕴和飞速发展都展现在了游客眼前。展现伊川文化的同时,也让游客在游览、休憩的同时也感受得到文化的熏陶。31\n图4-9文化广场平面图(图片来源:自绘)(3)金融广场金融广场是承接商业人流集散,给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等活动用地的都市开放空间。金融广场以水景小品为主,营造出极具现代感的动静相宜的景观,多以自然式的植物配置进行分割,是市民欣赏水的安静与跃动,享受林下空间的休闲与静谧的场所。4.7.2景观结构规划图4-10文化广场平面图(图片来源:自绘)32\n[38]广场的景计把植物、水体、地形、建筑这些要素叠加到一起,构成多样化的广场空间。是ParkPlazad的提出的绿地、水、铺装叠加的进一步的深化。图4-11伊川广场景观分析图(图片来源:自绘)在本次规划设计中,洛阳伊川中心广场的景观构成为“一带、一轴、多点”。具体来说,一带为贯穿广场的中心广场景观带,一轴为连接起中心的景观轴,多点包括各景观节点。中心的抬升雕塑、喷泉水池、抬升空间及花镜入口,作为主题的轴线图4-12伊川广场景观结构分析图(图片来源:自绘)33\n图4-13伊川广场节点分布图(图片来源:自绘)表4-1主要景观节点说明编号主要景观节点名称园区所在位置景观元素组成1雕塑广场市政广场景墙,树阵,雕塑2喷泉广场市政广场喷泉、叠水、树阵3诗苑广场文化广场树阵、花镜、喷泉4花苑广场文化广场树阵、花镜、喷泉5洛伊广场文化广场树阵、喷泉、花镜、廊架6花镜广场金融广场花镜、树阵、雕塑、景石34\n表4-2次要景观节点说明编号次景观节点名称园区所在位置景观元素组成1榉树广场市政广场树阵、景墙2花架休闲广场文化广场花架、树阵、景石、廊架3下沉广场文化广场树阵、座椅、雕塑小品4.7.3空间及视线规划设计中用植物及地形对不同空间进行不同程度的隔离与防护,会给使用这些空间的人们带来不同的感官。开放、半开放、私密广场上的三种空间。图4-14伊川广场看空间及视线分析图(图片来源:自绘)伊川广场是一个长方形的场地,开放空间主要分布于该广场北部的市政广场及文化广场中的两[39]个入口处,这些开放空间采取广场边界乔木围合,灌木及彩色绿篱布置其中的方式,使人刚进入35\n其中就能感觉到视野的开阔。市政广场的中心抬升空间的雕塑及中心的喷泉水景把人的视线吸引了的同时,两边开阔的场地也给市民提供了集散的场地。半开放空间主要分布于文化广场的南部与金融广场,主要采取乔木围合边界空间,结合彩色的小乔木树种围合出半私密空间,半开放空间以景观小品和彩叶植物吸引视线聚焦,将路径规划与视线的移动结合。运用休息廊架、座椅给市民供给了可以休憩、娱乐及交流的空间。小乔木及灌木围合的下沉广场营造了一个比较安静的空间。私密空间位于北广场的南入口旁的两个廊架处,植物与廊架围合的私密空间,结合彩色植物的配置,满足人们对私密空间的需求,也一定程度上过滤了了入口处带来的干扰。4.8专项规划4.8.1广场路线规划该广场设计中,主要的路线规划包括两个部分,广场中心部分的主要路线及两侧由植物围合的次要路线。由中心景观相连接的主要路线,包括市政广场的雕塑广场、喷泉广场及洛伊广场,这些景观吸引了游人的视线,中心空间也比较开阔,考虑到广场的集散功能,中心的主要路线宽度是两边的次要路线两倍左右,次要路线旁边放置了些座椅的树池等设施。主要路线上路灯的放置也比较多,喷泉及雕塑广场上由于景观的需求放置了特别的照明设施。图4-15伊川广场路线规划图(图片来源:自绘)4.8.2广场竖向规划36\n项目在尊重原场地的地形现状的基础上,为满足造景需要做了适当的调整,如市政广场北部的抬升的部分,广场中心的喷泉叠水的水景,和文化广场的下沉广场及抬升广场。雕塑广场采取三次次抬升空间的方法,使雕塑成为视线的交点,第一次第二次是人们由北入口,每次四个台阶,中间有个缓冲的平台,第三次抬升是雕塑底座下面,使雕塑相对抬高,吸引游人的注意力。下沉广场与在道路的基础上下沉四个台阶,每个台阶高0.15m,总体一共低了0.6m,加上小乔木及灌木的围合构成了下沉广场的空间。洛伊广场有四个台阶,抬高幅度不大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开阔了视线,它抬升的高度与旁边的下沉空间形成鲜明对比,落差有1.6m,两个空间右中间的乔木分隔,在洛伊广场上不能完全的看见下沉广场的景观,但可以从树干间隙漏出一部分,给洛伊广场提供了一个有趣的观景空间。图4-16伊川广场竖向规划图(图片来源:自绘)图4-17剖面位置示意图(图片来源:自绘)37\n三个剖面分别对广场中竖向变化丰富的地区进行了剖面的绘制。A-A’剖面图所剖位置是市政广场的抬升广场。B-B’剖面图所剖位置是北广场的南入口广场,包括入口的绿篱及喷泉水池。C-C’剖面图所剖位置在文化广场的南部,依次包括下沉广场及中心的抬升空间。图4-18伊川广场剖面图(图片来源:自绘)4.8.3种植规划(1)植物景观的规划原则植物被看成仅有的拥有生命力特性的景观元素,可以让广场更好的展现生命的生气,赋予景观季节的层次。应用了乔木、灌木、藤本、草本等植物元素,利用综合各种因素而进行合理得设计,体现出植物的自然美,创造出与场地相适宜、相协调的城市开放空间。38\n洛阳伊川新区中心广场的植物种植设计依据以下原则:实用性原则:用植物围合空间和林下空间,满足遮阴和活动需求。[40]生态性原则:用乔灌草组合形成群落构成,体现植物的生态效益。美学性原则:植物配置要充分地顾及到美观的观赏的功效。创造艺术美要考虑到的因素较多,植物个体与群落的形体、线条、色彩、质地以及植物所表现出的季相属性都包括在其中。这些因素通过统一、协调、均衡和韵律等形式美法则形成优美的观赏景观,通过植物的不同形态、色彩、体量、以及肌理展现环境的特色。文化性原则:伊川广场的植物设计中应体现出伊川的地区性与文化性的特征,营造该地广场特有的可辨认性。利用多样有变化的植物元素,来演绎伊川广场的文化主题。地域性原则:选择乡土植物及地方珍稀植物,展现地域性特征。图4-19植物颜色及形态变化示意图(图片来源:网络)综上所述,运用多种多样的植物景观,达到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效果。(2)树种选择伊川广场种植物的选择标准是将四维的概念引用到植物设计中,植物在时间维度上的变化主要以年为单位主要体现在颜色和形态两个方面:乔木类的树种:悬铃木、白蜡、榉树、银杏、合欢、枫杨、乌桕、广玉兰、樱花等。灌木类:海桐、石楠、连翘、木槿、南天竹、构骨等。藤本花草类:紫藤、凌霄、鸢尾、葱兰、麦冬、红花酢浆草等。39\n表4-3主要乔木表序中文学名观赏特性用途号1悬铃Platanus落叶乔行道树木木、观形、观叶2银杏GinkgobilobaL落叶、观列植、孤植,形、观叶、园景树3白蜡FraxinuschinensisRoxb.落叶乔园景树木、观形、观叶4合欢AlbizziaJulibrissin落叶乔孤植木,观叶、园景树、庭荫观花树5女贞Ligustrumlucidum常绿乔行道树木,观形6广玉MagnoliaGrandifloraLinn常绿乔园景树、庭荫兰木,观叶,树观花,观果7枇杷Eriobotryajaponica(Thunb.)常绿乔园景树、庭荫Lindl木,观叶,树观果8樟树Cinnamomumcamphora(L.)常绿乔园景树,行道Presl.木,观叶树9棕榈Trachycarpusfortunei(Hook.)常绿小乔园景树、列植H.Wendl木,观形群植11雪松Cedrusdeodara常绿乔园景树,孤植、木,观形、丛植观叶、观干12水杉Metasequoia落叶乔园景树,风景木,观形、林观叶13枫杨Pterocaryastenoptera落叶乔行道树、庭荫木,观形树、水边绿化40\n14榉树Zelkovaschneideriana落叶乔庭荫树,行道Hand.Mazz.木、观形、树、风景林观叶15国槐Sophorajaponica落叶乔庭荫树,行道木、观形、树观叶、观花16广玉Magnoliagrandiflora常绿乔园景树、庭荫兰木,观叶、树观花、观果17乌桕Sapiumsebiferum(L.)Roxb落叶乔园景树木、观形、观叶、观果18五角Acermono落叶乔庭荫树,行道枫木,观形、树、风景林观花、观叶19重阳Bischofiapolycarpa落叶乔园景树,庭荫木木,观叶树21栾树Koelreuteria落叶乔庭荫树,行道paniculata木,观形、树观花、观果23丝绵Euonymusmaackii落叶乔园景树木木,观形,观果24刺楸Kalopanax落叶乔庭荫树、风景septemlobus木,观形、林观叶25蚊母Distyliumracemosum常绿,观城市绿化形、观叶28黄栌Cotinuscoggygria落叶,观丛植、风景林形、观叶、41\n观花29樱花Cerasussp.落叶,观庭荫树、丛植、花观果风景林30七叶Aesculuschinensis落叶,观庭荫树、丛植树形、观花、观果31红枫AcerpalmatumThunbf.落叶、观孤植、园景树形、观叶表4-4主要灌木表序中文学名观赏特性用途号1忍冬LonicerajaponicaThunb半常绿藤丛植本2卫矛EuonMusalatus落叶,观丛植叶,观果3胡颓ElaeagnuspungensThunb常绿庭院观赏,子盆栽4构骨IlexcornutaLind常绿灌木绿篱,孤植5珊瑚ViburnmodoratissimumKer—常绿绿篱,孤植树Gawl庭院观赏7黄杨Buxussinica(Rehder&E.H.常绿孤植、丛植、Wilson)M.Cheng绿篱、8贴梗Chaenomelesspeciosa落叶灌庭院观赏、海棠(Sweet)Nakai木,观形、花篱、基础观花、观栽植果9石楠Photiniaserrulata常绿、观绿篱形、观花、观果10南天NandiandomesticaThunb常绿灌庭院观赏、竹木,观花、盆栽、果穗观叶瓶插11海桐Pittosporumtobira常绿、观绿篱,庭院42\n果观赏,孤植12腊梅Chimonanthuspraecox(Linn.落叶、观观赏树花13紫叶Berberis落叶,观绿篱、庭院小檗thunbergiivar.atropurpureaC叶、观花观赏henault14连翘Forsythiasuspensa(Thunb.)观枝、观丛植Vahl花16紫丁SyringaoblataLindl.落叶、观丛植,专类香花园17木槿Hibiscussyriacus落叶、观丛植、花篱形、观花18海州Clerodendrumtrichotomum落叶,观丛植、庭院常山形、观花、观赏观果藤本及草本植物:美国凌霄(Campsisradicans)、紫薇(LagerstroemiaindicaL)、常春藤(Hederanepalensisvar.sinensis(Tobl.)Rehd)、地锦(Parthenociss、ustricuspidata)、香蒲(TyphaorientalisPresl.[T.latifoliavar.orientalis(presl.)Rohrb)、红花酢浆草(OxaliscorniculataL.)、美人蕉(CannaindicaL.)、葱兰(Zephyranthescandida(Lindl.)Herb.)、鸢尾(Iristectorum)、麦冬(Ophiopogonjaponicus)等。(3)种植设计市政广场种植设计通过植物来烘托市政广场的庄重与大气,广场的北入口是大型的花坛和树阵,广场外围两侧种植高大乔木作为行道树,柔化围合边界,如白蜡、国槐、悬铃木、合欢等。近广场处以灌木和花草为主,疏朗得当、层次分明,如迎春花、木槿以及桂花等。文化广场种植设计以植物营造适合人们集散的小型休闲空间为目的,选择常绿乔木、落叶乔木、灌木和花卉等,如香樟、银杏、榉树、樱花、紫薇、香樟、南天竹等。金融广场主要是和周边的商业建筑相结合而围合的广场,种植设计要满足周围商业所吸引的游人休闲娱乐的需要,通过以小乔木、灌木和草本为主的植物创造具有亲和力的四季景观,如红枫、樱花、南天竹、鸢尾、红花酢浆草、乌桕等。4.8.4公共设施、照明规划及铺装设计43\n[41]广场设计中的公共设施是体现文化性与人性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富有美感又具实用性的公共设施能够使人们更方便惬意的使用广场空间。本次规划中公共设施包括厕所、休憩设施、指示牌等。以下图为部分公共设施意向图。图4-20伊川广场公共设施意向图(图片来源:自绘)44\n图4-21伊川广场公共卫生间效果图(图片来源:自绘)完善的照明设施不仅保障居民晚上在广场中的活动,于此同时也为广场提供了优美的夜景。该广场上的照明设施包含了两类,功能性照明与景观装饰性照明。功能照明一般设置于广场的中心部位及周边,景观装饰型照明多出现于重要的景观节点及入口。在设计中灯具的形式多样,灯光色彩绚丽,由此来增加视觉效果。伊川广场规划设计中设置三级灯源来突出功能照明,并在此基础上点缀景观装饰灯光。广场中心部位、出入口广场以及广场边界设置一级灯光,在此同时,结合节点灯光形成主要照明。广场次要路线上放置一些二级灯光,采用一些特色灯柱,一定程度上展现了伊川广场的文化底蕴。广场中适当设置草坪灯,满足照明要求,同时起到了点缀草坪的作用,并且能起到一定的景观效果。45\n图4-22伊川广场照明分布图(图片来源:自绘)广场灯具类型包括:特色灯柱、高杆灯、埋地灯、水景灯、特色灯等种类。46\n图4-23伊川广场灯具示意图(图片来源:自绘)广场的铺装采取工整、简洁的特点,文化广场的节点中结合特色铺装体现伊川广场的文化内涵,如下为铺装示意图;图4-24伊川广场铺装意向图(图片来源:自绘)47\n4.9主要景观节点设计4.9.1市政广场市政广场的雕塑广场是一个抬升的广场,由上升的台阶、雕塑、叠水及彩色植物共同组成。它在北广场的北入口处,抬升的空间及雕塑把游人的视线集中到这里,彩色植物让抬升的广场也看起来更丰富,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跌水的水声也可以转移北入口人流及车流的噪音,同时,与广场中心的喷泉水景相呼应。在进口处放置这样上升的空间,起到了招引游人的效果,入口处的景观也给广场对游人的第一印象加了一定的分数。图4-25雕塑广场平面图(图片来源:自绘)榉树广场是北广场北入口的两个树阵广场。榉树树姿优美,高大雄伟,防尘防噪,秋天它的叶子变成褐红色,景色优美。榉树广场作为道路与广场中心空间的过度,不仅给游人提供了一个休息的空间,也对外界嘈杂环境进行了隔离。图4-26榉树广场平面图(图片来源:自绘)48\n图4-27榉树广场效果图(图片来源:自绘)喷泉广场在市政广场的中心,喷泉结合叠水景观,吸引游人视线,宽敞的空间也给有人的集散提供了场地。两个次入口对着喷泉,使次入口进来的人们首先被这里的水景所吸引,也给北广场南入口旁边的文化广场的两个休闲空间提供了观赏的景观。图4-28喷泉广场平面图(图片来源:自绘)49\n图4-29中心喷泉效果图(图片来源:自绘)图4-30喷泉广场林荫道效果图1(图片来源:自绘)50\n图4-31喷泉广场林荫道效果图2(图片来源:自绘)4.9.2文化广场休闲花架位于北广场南入口旁,由植物围合的空间中,放置了休闲廊架,彩色灌木搭配乔木,给游人提供了一个游憩、休闲的场所,由于南入口两侧树阵的放置,屏蔽了一些来自道路及诗苑广场这个入口广场噪音,这个比较私密的空间不仅比较安静,而且可以看见来自两个方向不同的景观,北广场中心喷泉水景及北广场南入口的彩色乔木。51\n图4-32花架休闲广场平面图(图片来源:自绘)图4-33花架休闲广场效果图(图片来源:自绘)52\n图4-34林下空间效果图(图片来源:自绘)诗苑广场及花苑广场分别位于北广场的南入口及南广场的北入口,水景喷泉搭配简单明了的棕榈树,入口景观别有一番风味。广场上的银杏树,树姿端庄,秋季叶子变黄,给广场景观带来了强烈的季节感。图4-35诗苑广场、花园广场平面图(图片来源:自绘)53\n下沉广场位于南广场的北部,下沉广场中心种植了四棵单瓣类樱花,给这个小广场带来了无限生机,春季樱花盛开,秋季亦可观果。周围种植的灌木及小乔木,即分隔除了一个比较安静的空间,也不显得空间太过孤立,营造了一个适合个体休憩、交流的空间。图4-36下沉广场平面图(图片来源:自绘)洛伊广场是文化广场的中心景观,喷泉及抬升的广场把视线都吸引了过来,休闲廊架给游人提供了休息的空间,广场上的景墙体现了文化广场的主题,分别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程朱理学创始人程颐和程颢、周易理论代表邵雍都,让游人在休闲娱乐的同时也了解了伊川的文化。在该节点上北望广场前喷泉,南望花镜广场。有伊川的历史文化提炼的万物伊始,川流不息的构思,在设计中由洛伊广场的特色景墙及水景体现。在这个相对开放的空间,廊架部分与中心的流动空间由乔木隔开,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直行的行人对在廊架内休息游人的干扰。图4-37洛伊广场平面图(图片来源:自绘)54\n图4-38洛伊广场喷泉效果图(图片来源:自绘)4.9.3金融广场花镜广场即南广场的南入口,节点入口处景石搭配彩色灌木以及对称花镜给入口增色不少。使路上行人看见入口景观不禁想进广场内一探究竟。中心花坛内种植了枫树,同时搭配了景石,体量不大,搭配两边的花镜,色彩丰富。通往洛伊广场道路的中心部位,在中间绿篱中种植了两行枫树,在一定程度上分隔了通往中心的道路,使其不显得过于空旷与宽广,也丰富了节点的景观。图4-39花镜广场平面图(图片来源:自绘)55\n图4-40花镜广场入口效果图(图片来源:自绘)图4-41南次入口效果图(图片来源:自绘)56\n5结语5.1工作及成果论文以科学的理论作为依托、真实的场地为背景,比较完整的对洛阳伊川县新城中心广场做了比较详细的规划设计。其中合理的规划布局、先进的规划理念、精彩的景观节点可以作为其它地区规划同等级别的广场的参考。该项目设计充分地考虑具体的场地周边环境与市民的使用要求,针对不同地段的居民及有人需求,设置不同的节点,期望达到满足多种空间需求的广场设计目标,进而[42]进一步探索解决论文中所总结的广场存在问题的对策。面对当代广场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对景观都市主义和“公园广场”理论的解析和运用,结合伊川广场的设计,进而探寻解决上述广场存的一些问题的策略,希望能够为今后的广场设计提供借鉴。经过论文撰写这段时间,伊川县新区中心广场概念设计框架已经完成,完成了伊川广场的总体平面布局图、各类型的分析图、部分立剖面图以及部分景点的节点平面图、效果图等。本广场设计对改善伊川县城市开放空间的形态、文态、心态上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在形态上结合场地环境尽量减少人工干预自然,尊重场地自然环境。在文化上通过广场内的建筑小品,展示伊川文化,体现地域精神,将伊川文脉融入广场的规划设计中。在心态上通过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夜景照明规划、半开放休闲空间、充足的林下空间等兼顾了不同人群游赏、休憩的需求,使在其中游览的行人获得愉快的感受。5.2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论文中伊川县新区中心广场的设计不仅对周围居民及有一定的影响,本次设计主要为人民提供一个娱乐、休闲、集散的综合性广场,本次设计将伊川文化与公园设计相结合,结合广场市中心的地理位置,意在使伊川广场成为伊川县地标性景观。然而此次设计仅为概念设计阶段,在未来的时间里会对设计方案进一步完善、细化,力求设计出地域文化与广场设计完美融合的广场作品成果。57\n参考文献[1]刘秀晨,关于城市绿化广场,中国园林[J],2000,16(5):10[2]徐进,关于城市广场设计的几点思考[J],装饰,2003,(12):29[3]王建国,现代城市广场的规划设计[J],规划师,1998,(1):67—74[4]陈芬,以武汉洪山广场为例谈城市广场设计的误区[J],山西建筑,2005,31(21):17—18[5]郑宏,广场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4—16[6]卡米诺·西特,仲德昆译,齐康校,城市建设艺术[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0[7]陈晓彤,中西方现代城市广场设计比较[J],园林建筑及绿化,2002,02,20[8]享利·皮雷纳,中世纪的城市[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36[9]郑也夫,古代中西城市与民间社团的比较[J],北京社会科学,2001,(1):88[10]周毅,城市化释义[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5期,P96—P107[11](美)凯文·林奇,城市意象[M],华夏出版社,2001.4[12](美)克莱尔·库珀·马库斯,俞孔坚译,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10.1[13]芦原义信,尹培桐译,街道的美学[M],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6[14]全国城市规划执业制度管理委员会,城市规划原理[M],中国计划版社,2011.6[15]罗卿平,于海涛.从城市广场到城市核心空间——瑞安中心广场城市设计的理念和表达[J].建筑学报,2003(4):21—23[16]王华东.城市景观生态学雏议[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1,4(1):26—27后[17]许慧.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与应用[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3,78—82[18]申亚,基于景观都市主义的城市开敞空间体系建构初探[D],重庆大学,2012[19]周廷刚.郭达志,基于GIS的城市绿地景观空间结构研究—以宁波市为例[J],生态学报,2003年5期,P901—P907[20]张慎成.安青艳,中国城市广场设计误区及发展[J],艺术探索,2011年3期,P117—P123[21]王功.魏雷.高翅,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先驱—浅析美国风景园林大师蒙·保罗·弗理德伯格[J],广东园林,2009,31(5):18—22[22]刘秀晨,公园景观与城市景观融合的一次尝试-北京玉泉公园创作札记[J].中国园林,2003,19(4):26—29[23]刘秀晨,城市绿化广场建设之我见[J].前线,2002(3):38—39[24]王富臣,城市广场:概念及其设计[J]华中建筑2000年4期[25]马慧强.韩增林.彭飞,大连广场空间布局合理性及空间辐射[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3年3期,P82—P87,93[26]刘在龙,城市空间与市民生活—上海八个街道广场现状调研[D],同济大学2005[27]赵运智,论室内空间的有机性[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5年4期[28]王超,面向市民的现代多功能城市广场设计手法探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29]段俊原,现代城市广场空间特性解析——以南京鼓楼广场地区为例[D],南京林业大学,2007[30]刘桂英,城市广场设计定位浅析[J],致富时代,2010,1[31]俞孔坚,万钧,石颖.寻回广场的人性与公民性—成都都江堰广场案例[J].新建筑,2004,(4):25—28[32]王华东,城市景观生态学雏议[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1,4(1):26—27[33]魏刚,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市林肯高中孔子课堂汉语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4[34]刘秀晨,石景山绿纪事[J],中国园林,2001年5期P26—P26[36]杨月、田国行,山地小城绿化建设的思考——伊川县城区绿化现状、问题及对策[J],江西农业学报2010.5,P61—63[35]华晓宁,吴琅.当代景观都市主义理念与实践[J].建筑学报,2009(12):85—89[38]杨锐,景观都市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探讨[J].中国园林,2009,25(10):60—6358\n[37]刘尧,城市广场是“活化”历史文化的阵地[J],中州建设,2015年19期,P56—P56[39]徐放.刘悄然,西方园林中绿篱营造作用浅析--以罗马美第奇庄园为例[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2015.1,P915[40]余声,园艺基地道路景观植物材料应用与设计[J],科技信息,2010年36期,P102—P103[41]明文卉,宜人化市民城市广场规划设计[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42]马慧强.韩增林.彭飞,大连广场空间布局合理性及空间辐射[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3年3期,P82—7,93[43]韩飞林.刘虹飞,小城镇规划中的生态理念—以洛阳伊川县新区详细规划为例[J],规划师,2005.1159\n60\n附图附图1功能分区图路线分析图平面图61\n附图2节点分布图花架休闲广场效果图景观结构分析图公共卫生间效果图62\n附图3洛伊广场喷泉效果图花镜广场入口效果图喷泉广场喷泉效果图林下空间效果图63\n附图4南次入口效果图榉树广场效果图喷泉广场林荫道效果图2喷泉广场林荫道效果图164\n英文摘要ThePlanningAndDesignOfYichuanNewDistrictCentreSquareLandscapeInHenanSupervisor:Prof.TianChaoyangMaster(Ph.D)Candidate:WangQianqianAbstractWiththerapidandcontinuoussocialdevelopment,oururbanspaceisbecomingmoreandmorecongested.Meanwhiletheoutdooractivitypublicspaceisnarrowingdown.Butthesquare,whichisfullofartisticfeaturesandhighlyutilized,graduallybecomesanindispensablepartwherewelivearound.Thepresentconditionofthesquaredesignisconductedinthispaperaftertheauthoranalyzeskindsofsquarewithplentifullivingexamplesathomeandabroad.Finally,theauthorpointsouttheshortcomingsaboutthedesignsofdomesticsquares.Firstly,accordingtothestudyofrelevanttheories,theconceptionandrelevantarticlesofsquareiscollectedandanalyzed,summarizedthesquarelandscapeplanninganddesignofsometheoreticalbasis.Then,thedesignofPershingSquare,James’SquareandShijingshanSquareareanalyzed.Theanalysisofthreelivingexamplesisthebaseofthispaper.Atthesametime,theauthorresearchestherelevantarticlesandsummarizesfiveprincipleoflandscape.designofurbansquare.Theseprinciplesare:integrity,human―oriented,localcharacteristics,functioncompoundandsustainabilityofecologyandenvironment.Finally,accordingtothestudyofrelevanttheories,andprojectsurvey,siteanalysisandpreliminaryplan,thispaperputsforwardthedesignschemeofYichuanNewDistrictsquareofHenanprovinceLuoyangcity.Thedesignschemeconcludesthefollowings:functiondistrict,landscapestructure,analysisofspaceandview,transportprogram,verticaldesign,plantingdesignandilluminationdesign.Keywords:Square;landscape;parkplaza;centre;yich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