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50 KB
- 2022-05-13 10:11:08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1945年,圆瑛创办“楞严专宗学院”,培养僧才。学院于1947年停办。位于东崖之巅,初名摘星庵,乂名万年禅寺。据《高僧传》、《安徽通志》等书记载:有僧海玉,字无瑕,明万历年间(1573-1619)由五台山来九华,在东崖摩空岭摘星亭下结茅而居,刻苦清修,遂名摘星庵,无瑕和尚一百一十岁上示寂,人称百岁公,因称庵为百岁宫,僧徒将其遗体装金建塔供奉。崇祯三年(1630)敕封为“应身菩萨”,并题煬塔名“莲华宝藏”,庙宇扩建,易庵为寺,初具规模。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寺遭火灾毁坏,六十年(1721)重建;道光六年(1826)重修,十九年(1839)扩建,名万年禅寺,成为十方丛林。公元575年,智者大师率弟子入天台,即在此结草为庵,讲经说法。至唐天年间(904-907)建寺。因寺背倚高明山,故称高明寺。亦取名净名寺。它是天台宗智者大师(智)道场,为十方丛林。明代寺废。万历年间,传灯大师来山,立志重建寺宇,经数十年辛苦,殿宇重辉。此后,寺屡遭兵燹。民国初修复。"文革”中被毁,1980年再度重修。1983年,慧济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大南门外,建于隋开皇二年(582)。1983年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青岛市湛山寺1932-1935年建。原办有湛山佛学院,培养僧才其众。因此,国外沿用湛山寺之名修建的寺庙甚多,影响较广。位于安徽省滁州市琅珈山,原名“宝应寺”、''开化寺”,因寺建于琅珈山上,又称“琅珈寺”。色拉寺在拉萨三大寺屮是最后修建的一座寺院,座落在拉萨北郊的色拉乌孜山下。传说山下原长满了色拉(野玫瑰),因而得名,全名为色拉大乘寺。东林寺始建于东晋,为著名高僧慧远所建。一千多年来,迭废迭修。在唐代,以藏经多而闻名。宋代一度圮废。明代重建。清代顺治、康熙年间又两次重修。咸丰时遭毁坏,遗留的少数建筑物在“文革”期间又遭破坏。近年来逐渐修复。新昌县大佛寺建于南齐永明年间(483—493)。寺内有“三生石佛”。为国内外佛教徒瞻礼胜地。位于广东省乳源县云门山,是我国佛教禅宗五宗之一的云门宗发祥地。雍和宫创建于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雍正三年改成今名。乾隆九年(1744)改建为喇嘛寺院。建筑壮丽宏伟,宫内万福阁有著名的檀香木雕大佛立像,为有中外影响的蒙族喇嘛庙。1983年,华亭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位于白华顶南灵鹫峰下,世称前寺,是后梁末由“不肯去观音院”扩大为寺迁到此处的(一说最早的“不肯去观音院”即建于此)。北宋时先后改名为“五台圆光寺”、"宝陀观音寺”。明代,朝廷曾拨款修建,赐额“护国永寿普陀禅寺”。清代,朝廷又赐金修造,并赐额“普济群灵”,从此称为普济禅院。1983年,少林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寺内现存主要建筑为万工池(放牛池)、山门、大雄宝殿、藏经楼、法堂、无量殿(又称无梁殿)、松风阁、灵谷塔、宝公塔(又名志公和尚塔)、三绝碑、志公殿等。二十多年来,佛牙塔己成为中国佛教界的正法幢,雄踞于北京西山的翠微峰上,向四海弘扬佛法的真谛。普宁寺拉卜楞寺慧远一直以东林寺为屮心,潜心佛学,著述佛书,弘扬“弥陀净土法门”,创立净土一宗,并使之广为流传,声震遐迩。他还邀集名丄高僧凿池种莲,建“白莲社”,故净土宗又称“莲宗”,慧远被尊为净土宗初祖。现今寺中仍有莲池。南台寺位于江苏省苏州市闾门外留园路。1983年,肉身宝殿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n1983年,万福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福严寺栖霞寺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毗卢殿、客堂、斋堂、祖堂、念佛堂、藏经楼、法堂等。光孝寺广化寺创建于元代。明初寺废,后重修。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张之洞将私人藏书存放寺内,奏请建立京师图书馆。民国建立后,广化寺一度为京师图书馆。1938年,著名画家溥心畲居士寄居该寺,捐资修缮殿堂。解放前,住持玉山创办广化佛学院,聘请周叔迦等佛教学者担任教师,积极培育僧才。又联系热心教育之僧俗,创办广化小学,供穷苦人家的子弟入学。1952年,学校移交北京市教育局接办。1983年,金山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福严寺始建于南朝陈光大二年(568),初名般若寺,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4)改称福严寺。清同治九年(1870)重修。寺内最重要的建筑为六世班禅的衣冠塔,名“清净化域塔”,俗称“班禅塔”。此塔是乾隆四十七年(1782)为纪念六世班禅,降旨建造的。塔体由精美的白石砌成,高二十点零二米。南北各建汉白玉牌坊一座,上刻楹联、梵文、龙凤、八宝和各种装饰花纹。塔的正面两边各安有石兽辟邪一只。塔座高三米多,八角形,分上下两层,四角建有塔式经幢各一座。塔基之上覆置八角形须弥座,座上布满动植物浮雕文饰,座腰八面刻着佛教故事,刻工精细,栩栩如生。在转角处雕刻力士像八尊,孔武有力。其上又建一个八角折角须弥座,四面刻着小型坐佛各八尊。再上就是覆钵形塔身,正面有一佛龛,内有浮雕三世佛坐像,龛旁围绕塔身雕刻八尊菩萨立像,面容慈祥庄严。塔身Z上为塔刹,刹顶置餾金莲花宝瓶,两旁饰以锚金垂耳。这座班禅塔集印度、西藏及我国汉族的传统建筑手法于一体,具有独特风格,是清代佛塔建筑艺术的杰作。南通市广教寺(大圣寺)建于唐高宗总章二年(669)。位于狼山。火/长江下游名山古刹。1956年曾在寺内供奉过“佛牙”并举行盛况空前的“佛牙摆”。每逢盛大庆典,这里云集着來自本州、县的傣族、汉族、德昂族、阿昌族僧众及来自邻国缅甸的信众,促进了佛教文化的交流。1983年,圆通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1983年,报国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1979年,政府有关部门拨款整修了觉寂塔。1982年修复了藏经楼。1983年,该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位于福建省闽侯县雪峰。位于白华顶右侧,亦称佛顶山寺,是普陀山第三大寺院,也是全山地理位置最高的寺院,海拔近三百米。初名慧济庵,明初创建。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扩庵为寺,遂名慧济。全寺由天王殿、大雄殿、玉皇殿、大悲殿、藏经楼等建筑组成。江心寺班禅楼是乾隆皇帝迎接西藏六世班禅进京为其受戒、祝寿后休息的地方。佛光寺殿宇宏大,布局舒朗,整座寺院由三进院落组成。除唐建大雄宝殿外,还有文殊殿、天王殿、伽蓝殿、万善堂、香风花雨楼、祖师塔、石经幢等,都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杰作。普济寺七塔寺始建于唐大中十二年(858),名东津禅院,后改称栖心寺。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朝廷赐名''崇寿寺”。政和八年(1118),又改名为“神霄玉清万寿宫”,不久仍复旧名。明洪武二十年(138刀改称补陀寺。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建大悲殿。因寺门外有七浮图,俗称“七塔寺”。太平天国时,毁于兵燹。光绪年间重建。光绪二十一年(1895),敕赐“报恩寺”额,故寺全名为“七塔报恩禅寺”,简称“七塔寺”,沿用至今。1983年,祗园禅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东部,1983年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栖霞寺\n姐勒金塔徳宏州傣族的历史上是比较著名的佛塔,为全州古建筑之冠。从建筑艺术上说,这种形式的佛塔类似缅甸仰光的"瑞光塔”,是随上座部佛教由印度经细甸传入瑞丽后,产牛的一种佛教建筑。古称金地藏塔,又称肉身殿。金地藏示寂后,僧徒用缸殡殓,建塔于寺西的神光岭。塔分三级,前有八十四级石阶。岭顶建寺,名为肉身宝殿以护石塔,是九华山唯一一座塔殿建筑。历代曾多次修葺,现存殿宇为清光绪年间所修建。寒山寺系六朝著名古刹之一,创建于梁天监年间(502-519),原名“妙利普明塔院”。相传唐贞观年间(627-649)高僧寒山、拾得自天台山国清寺来此住持,遂更名为寒山寺。唐天宝年间(742-755),诗人张继途经枫桥,写下了著名的《枫桥夜泊》诗,从此诗韵钟声,千古传颂,寒山寺名扬四海。宋太平兴国初曾建七级浮屠。元末塔寺俱毁。明洪武年间(1368-1398)重建,正统年间(1436-1449)再次兴修。清咸丰十年(I860)全寺再毁于战火。光绪三十二年(1896)至宣统三年(1921)陆续重建,名“古寒山寺”。新中国成立前,寺遭严重破坏。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拨款修葺。“文革”期间,寺内佛像被毁。1978年以来,进行了大力整修。上封寺在历史上,屡兴屡废,但缺乏详细记载。宋代,高僧弘化、慧和、祖秀、本才等住持上封寺。清代,有几位诗僧曾住上封寺,他们是异目、木照和寄禅(俗称八指头陀)。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县。1983年,林阳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座落在广东省曲江县马坝东南郊曹溪之畔,是著名的禅宗古刹。曲江县南华寺建于南朝梁武帝天监三年(504)。是唐代高僧佛教禅宗祖师慧能道场。现寺内尚保存有慧能肉身像和宋雕五百罗汉像,在国内外有很大影响。1983年,文殊院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1983年,七塔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广东佛教名刹一览1983年,灵山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筑竹寺创建年代已不可考,民间流传一说建于唐贞观十二年(638),一说建于北宋年间。明宣德九年(1434)重建。淸乾隆、光绪年间两次重修。近年来又修莊一新。1983年,上禅堂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乌尤寺玉佛寺创建于清光堵八年(1882)。寺内供缅甸玉雕释迦牟尼说法像和涅槃像。上海市著名佛寺。现为上海市佛教协会所在地。金顶扬州市大明寺建于南朝刘宋大明年间(457—464)唐开元年间律宗著名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前,住持此寺。为中日佛教文化关系史上著名古刹。具有国内外深广影响。佛光寺大佛寺云居寺大昭寺始建于公元647年,初名“惹刹”。相传建寺前,文成公主运用阴阳、五行的方法,推测出整个西藏的地形似一仰卧的魔女,而拉萨的卧塘湖恰为魔女的心脏,只有填湖建寺才能消灾驱魔,以此选定了大昭寺的基址。于是,松赞干布下令填湖造寺。在填湖工程中,成群的彭波白山羊往来运输,是主要的驮畜。寺院建成后,为纪念白山羊驮土的功绩,便称之为"惹刹”(即“山羊驮土”)。后来,金城公主乂将文成公主带到西藏的释迦牟尼佛金像(藏语称“觉”)移入该寺,遂改称“觉康”(藏语之“佛殿”)。该寺以"大召”为名,估计是在蒙古贵族固始汗掌握西藏地方政权Z后,因为蒙语谓“庙”曰"召”。至于以"昭”代"召”,更是后事了。廿丹寺,为国内外闻名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之首寺,位于拉萨东达孜县境内旺波尔山峦的山\n坳里。南山寺主要建筑有天土殿、大雄宝殿、藏经楼、石佛阁、法乘和尚舍利塔等。1983年,南山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海宝塔高十一层,仿楼阁式建筑,由塔基、塔座、塔身、塔刹组成。塔的整体呈方形,南、西、北三面正中置拱券壁龛,东而正中设券门,券门前置券棚歇山顶抱厦一间,突出了入塔口。塔内九级,每层都设一个拱券壁龛。塔刹的刹顶由巨大的绿色桃型琉璃砖砌成,四角攒尖,无常见的相轮、华盖、宝珠之类的饰物,造型奇特,实属罕见。海宝塔以其优美的造型、流畅的线条、丰富的层次、鲜明的棱角,给人以气势雄伟、巍峨庄严之感,为我国占塔建筑屮之珍品。位于江苏省句容县宝华山。龙华古寺寺院依山构筑,分为三进,依次有山门、弥勒殿、大雄宝殿及僧房寮舍等。户县草堂寺后秦姚兴弘始三年(401)始建。是我国佛教史上在翻译佛经方面作岀重大贡献的鸠摩罗什大师译场。三论宗奉罗什大师为开祖,草堂寺为祖庭。口本佛教三论宗以此寺为朝礼圣地。祝圣寺寺内述设有屮国佛学院栖霞山分院。天台县方广寺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建,绍兴四年重建。原有上方广,中方广、下方广三寺,现上方广已废。为天台宗著名寺院。该寺始建于元至正年间(1341-1368),初名归元寺。明嘉靖时(1522-1566),寺已衰落,西园与留园前身东园变为私人别墅。后其主舍园为寺,取名复古归元寺。崇祯八年(1635),茂林律师住持该寺,弘扬律宗,改名为戒幢律寺。咸丰十年(I860)毁于战火。同治八年(1869)至光绪二十九年(1903)陆续重建。现在西园是戒幢律寺及其西花园的总称,简称“西园寺”。据清代黄任《鼓山志》记载,涌泉寺“其先为潭”。五代后梁开平二年(908)填潭建寺。当建寺时,寺前一壑泉水如涌,故名涌泉寺。宋咸平二年(999),真宗赐额“鼓山白峰涌泉禅院”。明永乐五年(1407),成祖赐名“涌泉寺”。永乐六年(1408)及嘉靖二十一年(1542)两次毁于火,寺内建筑所剩无几。万历四十七年(1619)至天启七年(1627)间重建。淸顺治、康熙年间又经修缮扩建。康熙三十八年(1699),敕赐御书“涌泉寺”匾额。1988年口月9日,海内外四众弟子与有关部门的领导为修葺一新的真身塔举行“释迦如来真身舍利瞻礼法会暨真身宝塔重建落成典礼”。在寺内还新建了仿唐式样的法门寺博物馆,珍藏地宫内出土的珍贵文物。位于北京市宣武区法源寺前街,是北京城内现存历史最久的名刹,为现今屮国佛学院所在地。1983年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迎江寺雄踞于长江岸边,建筑宏伟,气势巍峨。寺内建筑主耍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振风塔、毗卢殿、藏经楼、放生池、大丄阁、慈云阁、广慈殿、迎江楼等。寺内有著名的五百罗汉泥塑,分布在大雄宝殿及梵音阁、天台来阁三座殿堂内,塑于光绪九年(1883)o宝通塔,原名灵济塔(又名洪山宝塔),建于元至元七年(1270),至顺三年(1332)重修。此塔是洪山的最高点,塔高四十五点六米,七级八面,砖石构造,塔内有螺旋石梯可达顶层。登塔远眺,武汉三镇尽收眼底。浙江福州市涌泉寺创建于唐建中时(780—783)。为福州著名五大禅寺之一。据传开元寺建于唐代,初建大悲阁及正殿,名“白莲道场”,后易名莲花寺、兴教寺、龙兴寺。唐开元二十六年(738),玄宗诏天下诸州各建一寺以纪年,始名开元寺。历五代两宋,开元寺发展支院一百余所。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将支院合成大寺,赐额"大开元万寿弹寺”。元末被\n焚毁。明洪武、永乐年间次第重建。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几次拨款修葺。净业寺位于江苏省镇江市西北的金山。天台县高明寺始建于唐天祜七年(910)。明代天台宗著名的传灯大师复兴天台宗,于此新建天台祖庭。双桂堂建筑面积五万平方米,所有殿堂、亭台,都是仿明清宫殿式建筑,造型古朴,工艺精良。主要建筑有山门殿、天王殿、弥勒殿、大雄宝殿、文殊殿、大悲殿、舍利殿、禅堂、祖堂、云水堂、说法堂、五观堂、伽蓝殿、破祖塔亭、僧寮等。铜殿建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相传为妙峰法师自国内十三省的一万户人家屮化缘筹集十万斤铜铸造而成,内外贴金。殿宽九尺,深八尺,高丈余,外观两层,内为一室。上层四面各六块格扇,下层四面各八块。格扇内壁铸有佛像,层层排列,号称万佛。铜殿前原有五座铜塔,现存二座,其余三座被当年侵华FI军盗走。1983年,玄中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庙。全寺分前、中、后三个院落。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双阳桥、大雄宝殿、铁佛殿、禅房、方丈室、藏经楼、祖堂、法堂等。开元寺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拜亭、石经幢、镇国塔、仁寿塔、大雄宝殿、藏经阁、五观堂、功徳堂、“弘一法师纪念馆”(原为尊胜院)等。寺内还有被誉为“三绝”的酥油花、壁画和堆绣,在艺术上有很深的造诣和卓越的成就,享誉国内外。铜瓦殿又名铜佛殿,建于明正统年间(1436—1449)。因该寺位于鸡足山峰顶,故又称金顶寺。为抵御山风和严寒,寺院屋顶用铜瓦覆盖,又称铜瓦殿、金殿。位于江苏省苏州市阊门外枫桥镇。乂称“旃檀禅林”,位于化城寺西南,背倚一琵琶形山峰。据旧志载,初建寺时伐琵琶形占树,木质坚硬,纹络纤细,异香浓烈,僧人喻之为佛家珍品——旃檀树,谓琵琶形似佛经中记述的南印度牛头山(以盛产旃檀树闻名);又因该寺属禅宗,故名“旃檀禅林。”该寺始建年代不详,清康熙时为化城寺寮房,光绪二十二年(1896)由重建。灵谷寺全寺占地面积三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八千平方米,是呼和浩特规模最大,最为著名的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寺院建筑风格综合了藏、汉民族形式,又具有典型的蒙古民族特色。主要建筑有山门、东仓、西仓、天王殿、大殿等。止定县临济塔院建于北朝东魏孝静帝兴和二年(540)。唐大屮八年(854),我国佛教临济宗开宗祖师义玄驻锡此寺,逝世后建塔。为我国及日本佛教临济宗重要祖庭。位于银川市北郊,为宁夏著名的汉传佛教寺院。鳏县阿育王寺东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始建。H木古代来我国求法高僧多数曾住此寺。称为我国佛教禅宗五山之一。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宏福寺原名“阿育土山广利禅寺”,素有''东南佛国”之称,为禅宗五山之一。寺院坐落在浙江省县的阿育王山中,因建有释迦牟尼佛真身舍利塔而闻名于世。崇福寺云南佛教名刹一览贵州佛教名刹一览现在的广化寺面积一万三千八百多平方米,殿宇三百二十九间,分东院、中院、西院三座院落。屮院是全寺的主体建筑,主要建筑有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伽蓝殿、祖师殿、首座寮、维那寮等。东院由戒坛、斋堂、学戒堂、引礼寮等建筑组成。西院山大悲坛、祖堂、法堂、\n方丈院、退居寮等建筑组成。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北郊象峰山麓。辽宁佛教名刹一览光孝寺建寺己有一千七百多年的悠久历史。寺址在西汉时原是越王赵陀第三世孙赵建德的住宅。三国时吴国虞翻在此讲学,名为“虞苑”。因苑中多植诃子树,又称“诃林”。虞翻逝后,舍宅建寺,名“制止寺”。东晋隆安元年(397)创建佛殿,改名“王苑延寺”(乂名王园寺),此为光孝寺有佛殿之始。其后寺名屡易。明宪宗成化十八年(1482)改赐“光孝寺”额,沿用至今。清道光以后,该寺逐步衰落。清末两广总秤岑春煩提倡庙产兴学,光孝寺也在被征之列。到1921年,寺院被国民党政府占用。新屮国成立后至“文革”期间,一些机关、团休先后迁入,大部分殿堂被改建,饱受摧残。1986年归还佛教界,陆续恢复。现在的福严寺,基本上保持了清同治九年(1870)重修的规模。寺内建筑有:山门、岳神殿、大雄宝殿、方丈室、法堂、藏经楼、祖堂、禅堂、华严阁等。位于浙江省奉化溪口,全称“雪窦资圣禅寺”。因寺原涧水喷注垂泻,状如飞雪,雪窦由此得名。旃檀林主要建筑有山门、三圣殿、弥勒殿、韦驮殿、大雄宝殿、禅堂等。贵阳市黔明寺建于明末崇祯年间。贵州著名佛教丛林。贵阳市佛教协会所在地。福严寺为慧思所创建。慧思(515-577),俗姓李,豫州武津(今河南省上蔡县)人,于陈光大二年率弟子四十余人到南岳山,得到陈宣帝的支持,创建般若寺(即今福严寺)。陈太建九年(57刀卒,世称“南岳大师”,后被天台宗尊为该宗第三祖。隋唐以前,般若寺是以弘扬般若和法华思想为屮心的道场。唐以后,般若寺成为禅宗的著名道场。禅宗传至五祖弘忍,下分南北两派,而南派始祖(即六祖)慧能门下又分两系,一为青原行思,一为南岳怀让,般若寺就是怀让居住三十余年,大阐宗风的道场。五当召主要建筑有:苏古沁独宫、却伊拉独宫、洞阔尔独宫、当坎希徳独宫、日木伦独宫、阿会独宫六座大殿和东科尔府、甘珠尔府、章嘉府三座活佛府、苏卜盖陵陵堂、僧寮六十余栋及塔院等。寺内主要建筑有山门、大雄宝殿、天王殿、藏经阁等。大寺以外在山中还有那罗岩、廿露寺诸岩洞小寺二十多处。隆昌寺主体建筑为大雄宝殿、大悲楼(即韦驮殿)、戒台、斋堂、无量殿、铜殿、文殊院、慈姑楼、方丈室和藏经楼等。涌泉寺现存殿宇大多系清代建筑,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千佛陶塔、藏经楼、印经楼、香积厨等。云居寺始建于隋大业年间(605-618),至辽圣宗时期(983-1011)形成五大院落、六进殿宇,金、元、明、清各代都有修葺。1942年遭到日本侵略军轰炸毁环。1983年,般若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1983年,金顶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千佛山兴国禅寺怀让以后,与般若寺有关系的著名禅僧,唐有审承、良雅;宋有楚圆、保宗、慈感、文演;明有弘储,清有淡云、玄妙、海岸等人,他们都是一代宗师。西安市大兴善寺创建于晋泰始至太康年间(265-289)隋唐盛时为翻译佛经的国立译场。其中,以唐开元年间来华的印度高僧善无畏、金刚智、不空翻译了大量佛教密典,贡献最大,称开元三大士,盛宏密教。H木高僧弘法大师空海师事不空弟子惠果,回国后建立真言宗。该寺是有中外影响的重要古刹。西安佛教协会所在地。净居寺寺主要建筑为大雄宝殿、地藏殿、观音楼等。\n宝光寺位于浙江省天台县天台山。寺内最著名的建筑是文殊阁(大殿),现存的这座殿宇为明弘治二年(1489)由铁林果禅师主持修建。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重檐九脊歇山顶,是五台山台怀中心区最大的殿宇。殿内正中佛台上供奉的文殊骑狮塑像高近十米,是五台山诸寺中最高大的一尊文殊塑像。西园戒幢律寺福州市涌泉寺创建于唐建中时(780—783)。为福州著名五大禅寺之一。阿育王寺慈寿寺双桂堂沉香阁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建。为上海市著名佛寺。已故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应慈法师道场,对国内外有影响。五台山: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殊像寺罗寺金阁寺广宗寺碧山寺(广济茅蓬)十方堂黛螺顶观音洞五台山是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乞一,传教传为文殊菩萨道场。是汉、蒙、藏族佛教徒共同朝礼的圣地。以上各寺,均为五台山寺庙古建筑群屮著名的有影响的重要寺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北门外。1983年,该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西安市大慈恩寺创建于隋开皇九年(589)。为唐玄奘三藏法师翻译佛经的译场。玄奘创立我国佛教法相宗,此寺为法相宗祖庭。口本佛教法相宗亦以此寺为祖庭。法雨寺主要建筑为天王殿、玉佛殿、九龙观音殿、御碑殿、大雄宝殿、方丈殿等。1953年9月19日,闘瑛法师圆寂,遗嘱将讲堂托付给他的弟子明法师。位于福建省莆田市风凰山。风凰山一名南山,故广化寺又称南山寺。位于上海市静安区南京西路1686号。该寺创建于三国赤乌十年(247),号沪渎重元寺。唐代改称永泰禅院。北宋大屮祥符元年(1008)改名为静安寺。清乾隆六年(1741)重修大殿。咸丰三年到同治元年(1853-1862)静安寺毁于兵燹。光绪六年(1880)修建了山门和佛殿。“文革”中遭难。1983年后进行修复,重建大雄宝殿,并新建功德堂和僧寮,恢复真言宗密坛。1983年,静安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普陀山:普济寺法雨寺悲济寺普陀山是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佛教传为观音菩萨道场。普济、法雨、慧济,世称普陀山三大寺。与口本佛教曹洞宗、临济宗有历史渊源。显通寺是五台山规模最大的青庙,占地八万多平方米,殿宇四百余间。现存建筑,多为明清时代重修。寺前钟楼上悬挂一口名为幽冥的大铜钟,也叫长鸣钟,铸造于明天启年间(1621-1627)o这是五台山诸寺屮最大的一口钟,重九千九百九十九点五斤。寺内屮轴线上一连七进殿宇,依次排列为观音殿、文殊殿、大佛殿、无量殿、千钵殿、铜殿、和后高殿,僧舍廊房分列两侧,整齐划一。由于中观三论——《中论》、《百论》、《十二门论》均由鸠摩罗什在草堂寺译出,为三论宗创立提供了经典,故被尊为该宗开祖,草堂寺也因此被奉为三论宗祖庭。1983年,方广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东林寺胜迹如林,苦名的有"六朝松”(相传为慧远亲手所植)、“三笑堂”、虎溪桥、“聪明泉”、上方塔(据说供奉着佛驮跋陀罗带来的五粒佛舍利)、下方塔(又称雁门塔,即慧远墓塔)。讲堂创立后,圆瑛常驻于此讲经说法,并组织莲池念佛会,每周集众念佛。座落在太原市东南,是山西省著名的佛教寺院之一。1983年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庙。慈云寺道宣,隋开皇十六年(596)牛,十六岁即岀家为僧。唐武德七年(624)至终南山,初居白泉寺、丰\n德寺,后移居净业寺。他一生持戒精严、研习律藏,集律学之大成并有所发展,著有《四分律行事钞》,创立南山宗,在我国佛教史上颇有影响。净业寺即因是他驻锡开创律宗成为律宗祖庭奠定了重要的历史地位。唐乾封二年(667),道宣圆寂,灵塔建于净业寺外,保存至今。初建于晋,名普贤寺。唐末改称白水寺,北宋初改名白水普贤寺,明神宗赐名“圣寿万年寺”,是峨眉山中有名的最大寺院。宋太宗曾蜴经书、袈裟、七宝冠、宝环等物,并赠金三千两购买赤铜,铸造普贤骑象像。明代被焚毁。万历二十八年(1600)重修。1946年又失火被毁。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拨款进行重修。双桂堂创建于清顺治十年(1653),初名“福国寺”。因原有老桂花树二株,故名“双桂堂”。乂因寺被古竹环绕,又取名“万竹山”。咸丰十年(I860),建舍利殿时,破土得金带一条,因此又名“金带寺”。但“双桂堂”名延用至今。寺内其他建筑还有牌楼、山门殿、大雄宝殿、藏经楼、平山堂、欧阳修祠等。萨迦北寺始建于公元1073年,创建人为萨迦教派的创始人昆・衮却结波。北寺最初只是作为萨迦教派的主寺而著称于世。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即皇帝位,封萨迦笫四代法王萨班•贡喝坚赞的侄子八思巴为国师,令其统管全国佛教事务并主持西藏地区的政务。1265年,八思巴由元人都回到萨迦,开始筹建西藏地方政权。北寺因Z而成为西藏地方行政事务机关的所在地。在这种情况下,八思巴对北寺进行了扩建。山东佛教名刹一览金阁寺五祖寺龙山寺主要建筑有放生池外山门、华表、照墙、钟鼓楼、金刚殿、天坛、圆通宝殿、大雄宝殿等。山门外建有孤月澄禅师塔,山门内分前后两进院落。寺内有戒坛殿,砌有青石戒坛,长五点一米,宽五米,高一点二米,是五台山诸寺中唯一的一座戒坛。戒坛始建于北魏,为历代传戒之所,今存戒坛乃明代遗物。坛上供奉缅甸玉佛一尊,相传是清光绪年间(1875-1908)由普陀山的慧根法师从缅甸请回供奉在碧山寺的。座落在四川省重庆市南岸。明嘉靖年间(1522—1566)创建的祝圣寺,原名钵盂庵,又名迎祥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六月,虚云老和尚进京为慈禧太后祝寿诵经,并上书奏请颁赐祝圣寺藏经,圣上准奏,朱批奉旨御赐銮驾方丈、紫衣、玉印、金钧、玉环、金钵、钺斧、藏经一部、如意桌围等物。慈禧亲笔题写“福禄寿喜”四字予鸡足山。光绪皇帝又赐名“护国祝圣禅寺”,敕封虚云和尚为“佛慈宏法大师”。虚云奉旨回山后,大兴土木,于清宣统元年(1909)改建迎祥寺为规模宏大的祝圣寺。从此,鸡足山的发展成了以祝圣寺为中心的三十六寺、七十二庵,共一百零八座庞大的寺庙群,成为国内外佛教徒向往的圣地。1983年,该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位于河北省正定县城东,始建于东魏兴和二年(540)。唐代,高僧义玄禅师驻锡此寺,创立了中国佛教禅宗的重要一派一临济宗。六榕寺江苏佛教名刹一览席力图,蒙古语意为“首席”或“法座”,位于呼和浩特旧城的石头巷。席力图召是明万历十二年(1584)由土默特部僧格都仍汗兴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康熙皇帝乂赐名为延寿寺。此后二百多年,席力图召一直处于受钦命、得钦宠的崇高地位,成了全国有名的寺院。天津乾隆四十五年(1780)七月,六世班禅喇嘛巴丹益西(1738-1780)率领三大寺堪布及僧职人员百余人,由清廷驻藏大臣、僧俗官员两千余人护送抵达承徳,觐见乾隆皇帝,并祝贺乾隆七十寿辰。\n乾隆在避暑山庄举行了盛大欢迎仪式。随后,班禅在皇太子的陪同下于九刀到达北京,驻锡在西黄寺。不幸的是,六世班禅因病于当年农历十一月初一在西黄寺示寂,享年四十二岁。座落在四川省成都市西北校场一侧。法门寺河南萨迦北寺始建于公元1073年,创建人为萨迦教派的创始人昆•衮却结波。北寺最初只是作为萨迦教派的主寺而著称于世。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即皇帝位,封萨迦第四代法王萨班•贡卩葛坚赞的侄子八思巴为国师,令其统管全国佛教事务并主持西藏地区的政务。1265年,八思巴山元大都回到萨迦,开始筹建西藏地方政权。北寺因之而成为西藏地方行政事务机关的所在地。在这种情况下,八思巴对北寺进行了扩建。位于福建省福州市西门外的怡山。净慈寺化城寺现存建筑主要为清光绪五年至十六年(1879-1890)重建,有放生池、化城广场、山门、灵官殿、大雄宝殿、藏经楼等。云南佛牙舍利塔鸡足山佛教圣地及祝圣寺、铜瓦殿吉安市青原山净居寺始建于唐景龙三年(709)。唐代高僧禅宗七祖青原行思禅师道场。报国寺寺院主要建筑有山门、大雄宝殿、韦驮殿、祖师殿、玉佛楼、禅堂、法堂、客堂及方丈寮等。寺内还设有“九华山佛学院”。般若寺现有建筑为:山门、钟鼓二楼、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祖师殿、伽蓝殿、禅堂等。广化寺建筑规模宏伟,总面积三万二千多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照壁、牌坊、山门、放牛池、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上是藏经楼)、祖堂(上是卧佛殿)、罗汉堂、戒堂、方丈室、斋堂、客堂、念佛堂、看山楼、溪声阁等。怀让一系的禅法,至唐末,发展成为滂仰、临济二宗,禅宗五家,怀让一系有其二。宋以后,临济又分出黄龙、杨岐两个支派,俗称禅宗五家七宗,而怀让一系则有其四。所以后人称怀让住过的般若寺(福严寺)为“天下法院。”1983年,笔竹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林阳寺河南佛教名刹一览内蒙佛教名刹一览新昌县大佛寺建于南齐永明年间(483—493)。寺内有“三生石佛”。为国内外佛教徒瞻礼胜地。座落在罗寺东边,仅一墙之隔,原是罗寺属院,为招待十方客人之处。又名广仁寺,取“仁爱慈善”、“以广流传”之意。1983年,天台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1983年,普济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大南门外,建于隋开皇二年(582)O1983年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寺内主要建筑有拉基大殿、阳八犍、经堂、赤妥康、昂久康、厦孜、绛孜扎仓以及康村、密村等建筑。旃檀林相国寺现有建筑为:天王殿、大雄宝殿、八角琉璃殿、藏经楼、东西二阁、钟亭等。\n初名永清寺,位于安徽省芜湖市赭山西南麓,为江城芜湖“四大古寺”之冠,世称“小九华”、“九华行宫”。寺内主要建筑有山门、弥勒殿、大雄殿、七佛殿和藏经楼等。唐高宗总章二年(669)为从白鹿原迁葬玄奘法师遗骨在此建塔,随即建寺。唐肃宗题塔额曰“兴教”,寺遂得名。玄奘法师舍利塔高七丈,共五层,底层拱洞内有玄奘法师塑像。塔背嵌有《大唐三藏大遍觉法师塔铭》的碑刻,因亦称大遍觉塔。与玄奘法师墓塔呈山字形的左右两侧,各冇一座三层塔,均高一丈五,为其两大弟子慈恩大师窥基和西明大师圆测舍利塔。位于四川省乐山市乌尤山。上禅堂建筑有山门殿、大雄宝殿、韦驮殿、客堂、寮房等。据记载,扎什伦布寺始建于1447年9ho宗喀巴的弟子、一世达赖喇嘛为纪念经师希饶僧格,在日喀则精制了一尊连台座高26.8米的释迦牟尼佛镀金铜像。为安放此像,又花费十二年时间建造了扎什伦布寺。罗汉寺创建于北宋治平年间(1064-1066),初名治平寺。清光绪十一年(1885),仿新都宝光寺建罗汉堂一座,始易今名,属临济宗道场。近千年来,罗汉寺历经沧桑,几经兴废,数易寺名。宋治平元年(1064)名治平寺;明宣徳元年(1426)名古佛岩;明成化元年(1465)名罗汉寺;明正徳元年(1506)名藏经阁;明崇祯元年(1628)名西湖禅院;清乾隆十七年(1752)名龙神池;清光绪十二年(1886)复称罗汉寺,沿用至今。明末寺遭兵燹。清康熙五年(1666)重修。1940年遭口机轰炸被毁,后曾重修,但未完成。新屮国成立后,国家拨款进行修缮。十年动乱中,又遭毁坏。落实宗教政策后,政府又陆续拨款进行了修复。香积寺建于唐永隆二年(681)o虽然一千三百余年的历史和自然风风雨雨,使该寺极大地改变了面貌,但仍是国内外无数信众朝拜的一处佛教圣地。近十余年來,香积寺进行了全面修整,首先是加固、补修了善导塔,使因战火、地震等灾害导致顶部两层崩毁的占塔,基本重现了往口风姿。此外,在塔的东侧增建了一进五间的大雄宝殿及佛堂、僧寮等,重建了寺院国墙,规划布置了花园,使全寺面貌焕然一新。1983年该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相传西晋永康元年(300),有僧人在此结茅为庵。隆安三年(399)毁于战乱。唐开元二十年(732),重建精舍。是年,在精舍西南建多宝塔。肃宗至徳二年(757),移寺基于太白峰下。乾元二年(759)煬名天童玲珑寺。咸通卜年(869),敕改名天寿寺。大中元年(847),改为十方丛林。宋景德四年(1007),敕名景徳禅寺。南宋建炎三年(1129),增建千佛阁、万工池、七佛塔、卢舍那阁等。淳熙五年(1178),建云章阁。绍熙四年(1193),重建千佛阁。宝佑四年(1256)寺毁,六年重建。景定四年(1263),重建千佛阁。元大徳三年(1299),赐阁名朝元宝阁。天历间阁毁,至止十九年(1359)修复。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册名为天童禅寺,称“天下禅宗五山之第二”。宣徳三年(1428)又毁,七年重建。万历十五年(1587),遇洪水寺毁。崇祯八年(1635)修复。清顺治十六年(1659),帝腸今额。康熙七年(1668),增建奎焕阁,又于阁后建御碑亭。三十四年(1695),藏经阁毁,四十五年(1706)重建。光绪三十一年(1905),重修大殿。民国初重修了天王殿等部分殿宇。1914年新建韦驮殿。1918年重建罗汉殿。1979年,寺院进行了全面整修。五祖寺琅珈寺在宋代属禅宗。清嘉庆年间,皓清法师任住持,改为律宗。天童寺兴福寺位于陕西户县东南约四十里。位于江苏省扬州市西北的蜀岗中峰上。浙江佛教名刹一览布达拉宫白居寺宁徳县支提华严寺宋开宝四年(971)建。由于佛教华严经中有“不到支提不为僧”之说,历\n代僧侣云游多至此寺。为福建历史名刹。慈恩寺大雄宝殿后壁有一巨幅指画,为清乾隆九年(1744年)画家傅雯奉乾隆敕命用手指所绘,名《胜果妙音图》。画高五米,宽十米,是国内现存最大的一幅描写佛祖说法情景的壁画,也是一件佛教艺术珍品。座落在上海市南郊龙华镇。相传,龙华寺建于三国赤乌年间。此前建造的龙华寺塔是上海最古老的佛教建筑,距今己有一千七百四十多年的历史。唐末黄巢起义,寺塔同毁。北宋时重建。宋治平元年(1064),改名空相寺。元末,寺塔均毁于兵燹。明永乐年间重建,复称龙华寺。嘉靖三十六年(1557)赐名“万寿慈华禅寺”。万历年间赐毗卢佛像,为天台宗十大名刹之一。清顺治年间,改为禅宗道场,并扩建殿堂。咸丰、同治年间再度毁于兵燹,后修复。寺内有放生池、圣僧桥、接引殿、大雄宝殿、祖师殿、禅堂和东西厅等建筑,并有宋铸铁钟、明雕石狮等文物,还有宝通塔、法界宫、亭、台、奇石等名胜。慈寿寺创建于唐僖宗乾符三年(876)。光启二年(886)扩建,赐额“慈寿禅寺”。宋代进行了全而扩修。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毁于火灾。后重修。元末乂毁于战火。明代重建。嘉靖年间(1522-1566)遭到三次破坏。清代一直衰败。清末民初,陆续重建。新中国成立后,多次进行修建。1981年后,进行了全面修复。座落在陕西省西安市南郊。寺内大殿西侧矗立三十三米高十余级的古塔,是净土宗祖师唐代高僧善导大师的塔。山于善导继然远、昙鸾、道绰倡导净土宗学说而集其大成,一般多认为是我国净土宗的实际创立祖师,并以香积寺为净土宗祖庭之一。景真八角亭罗汉寺琅珈寺创建于唐大历年间(766-779),唐代宗赐名为“宝应寺”。北宋乾德二年(964)宋太祖命在寺内修建“御书阁”,珍藏"四朝御书”。太平兴国三年(978),宋太宗易寺名为"开化禅寺”。北宋庆历六年(1046),智仙和尚为滁州知州欧阳修在寺北兴建醉翁亭。元末毁于兵燹。明代重建。至清代太平天国时部分被毁;光绪三十年(1904)后重修。白马寺的得名有不同的说法,以汉明帝夜梦金人,遂命人于永平十年(67)往西域求法,求得梵僧及佛像经卷,以白马驮归洛阳,因建白马寺一说最为流行。大兴善寺还是我国佛教密宗的发源地,为密宗祖庭。唐开元八年(720),狮子国高僧不空来我国,后在大兴善寺主持译经事业,大量译传密典,盛弘密教,传法灌顶,从而创立了我国佛教密宗,被尊为密宗开祖。当时FI僧空海來唐求法,师事不空弟子惠果,学成回国,于日本东大寺创立了口本佛教的东密,并创造了口本文字,号弘法大师。这一宗派至今鼎盛。因此,大兴善寺也是日木佛教密宗的祖庭。自治州佛教协会就设在寺内。鸡足山佛教圣地及祝圣寺、铜瓦殿布达拉宫隆昌寺杭州市净慈寺周显德元年(954)吴越王钱建。为禅宗五山之一。与H本佛教临济、曹洞宗有很深历史渊源。寺后有宋高僧如净禅师坟塔,日木佛教曹洞开宗祖师道元即受学如净。为FI本临济、曹洞宗广大信徒向往朝礼之地。宏福寺主要建筑有前殿、中殿、大雄宝殿、观音殿、法堂、藏经楼等。莆田县广化寺建于隋开呈九年(589)。历史悠久。国内外有影响。开元寺辽宁座落在北京西郊七十多公里处的白带山(乂称石经山)西南麓,以埋藏有中国文化遗产中的稀世瑰\n宝、石刻佛教大藏经一一《房山石经》著称于世。曼垒寺扎什伦布寺原名“康建曲批”,意为“雪域兴佛”。寺院建成后,改名为“扎什伦布巴吉德钦却唐皆南巴杰娃林”,意为吉祥宏固资丰福聚殊胜诸方州。简称“扎什伦布寺”,为“吉祥须弥”之意。西安市卧龙寺创建于汉灵帝时(168—189)。为苦名各宗并宏的道场,是西安历史悠久的古刹。位于浙江省东北部、舟山群岛最东边的一个秀丽的小岛。普陀为普陀洛伽之略,梵语“补怛洛迦”,意译“小白花”。与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合称为我国佛教四大名山。法门寺内还藏有许多珍贵的佛经和佛教文物。1979年,政府有关部门拨出专款,陆续重修了钟鼓楼、铜佛殿等殿堂。1984年,法门寺交还佛教界管理,宗教活动得到恢复。吉林市观音占刹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建。为吉林市佛教徒宗教活动中心。在东北及香港等地佛教界屮,有一定影响。玄中寺为昙鸾于北魏延兴二年(472)创建,历时四年,承明元年(476)竣工。隋大业五年(609),道绰禅师至玄中寺,继承昙鸾念佛教义,皈信净土。唐初,太宗李世民巡幸北京(即今太原),曾专程到玄中寺礼谒道绰。唐贞观十五年(641),善导大师到玄中寺从道绰禅师受无量寿经。盛唐以后,玄中寺改为律宗道场,兴建了甘露戒坛,与当时西都长安的灵感坛、东都洛阳的会善坛并称全国三大戒坛。其后两次遭受火灾,殿宇被毁。修复后于金末再遭兵火,复归灰烬。元代改称“龙山护国永宁十方大玄中禅寺”,并由朝廷捐助重修。明清两代,又多次修葺。清末以来,因战乱频繁,殿堂、文物遭损,僧人离散,寺院几近荒废。大悲院清康熙年间(1662—1772)建造。为天津市佛教协会所在地,佛教徒主要宗教活动场所。位于显通寺东隅,是一座藏传佛教寺庙,为五台山五大禅林之一。该寺创建于唐代,传说文殊菩萨经常在此讲经说法,故曾取名“落佛寺”。明弘治五年(1492)重修,清代屡次修建。1983年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庙。1983年,南台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新中国成立后,广化寺仍做为宗教活动场所,僧人过着如法如律的宗教生活。1952年9月,当代高僧虚云和尚来京,即驻锡寺内。“文革”期间,寺院被毁,僧人离散。落实宗教政策以后,北京市佛教协会对该寺进行了修复,使寺貌焕然一新。重建了僧团,宗教活动重新得到恢复。位于西双版纳州景洪县劭龙乡曼飞龙村寨后山山顶上。西禅寺建于隋以前,原名清禅寺。后唐长兴年间(930-933)改名长庆寺,后以福州四城各有一大寺(东禅、南禅、北禅、西禅),将长庆寺称为西禅寺。宋代两次重修。元至正九年(1349)再修。明正统二年(1437)、崇祯十年(163刀又两次重修。清代几度重修。光绪二年(1876)至十七年(1891),按唐宋时格局重建,并在法堂后新建一藏经阁。1928年又重建明远阁一座,辟寄园和放牛池。1941年9月,西禅寺部分殿堂被日本侵略军炸毁。后修复。1956年又进行重修。“文革”屮遭受破坏,后由爱国侨僧、居士和华侨等捐款修复。1983年,西禅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云居寺殿堂从1985年起由政府资助并海内外集资修复。黛螺顶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五台县东北隅,系恒山系脉。因山五峰晶立,顶无林木,土筑石垒,故名五台。以山区气侯多寒,凉爽无夏,又称清凉山。方广寺原名山谷寺,又称三祖寺,位于安徽省潜山县天柱山风景区。寺院中轴线上自南向北依次排列为山门、天王殿、大雄殿、圆通殿、藏经楼,两旁先后配以钟、鼓楼二楼和石狮护门、御赐石碑、知客寮、讲经堂、图书室、以及玉雕戒坛等建筑。梁平县双桂堂清顺治十八年(1661),著名高僧破山明禅师创建。为川黔一带著名丛林。安徽佛教名刹一览\n位于江苏省常熟市西北的虞山。净业寺始建于隋。唐代,因高僧道宣在此住持弘传律学,盛极一时,遂成为我国佛教律宗祖庭之一。其后逐渐衰落。福清县万福寺唐贞元五年(789)建。为日本佛教黄漿宗信众向慕朝礼的祖庭。广仁寺白马寺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是中国佛教的第一座道场。普陀山这座举世闻名的观音道场,每逢农历二月十九口观音圣诞、六月十九口观音得道和九月十九日观音出家这三个节日,全山各寺都举行隆重的法会,国内外信众和游人纷纷前往朝礼参拜。圆通寺主要建筑有山门、牌坊、八角亭、圆通宝殿、大雄宝殿、“咒蛟台”、寮房等。民国初年,上封寺为衡山县六大丛林Z-o三十年代重修。1950年,上封寺部分建筑物被火焚毁。现存三进殿堂及配房等。法海寺创建于五代后晋开运二年(945),初名“兴福院”,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始改今名。一千多年來,该寺历经沧桑,代有兴废。宋政和七年(口1刀曾改作道观,称“神筲宫”。此后不久,乂恢复为佛寺。明代,寺院一度被豪强占为私人别墅。至万历年间,才复旧观。此后乂久为俗家所侵占。直至1928年,圆瑛法师主持雪峰崇圣寺时,才将法海寺收回加以重修,作为雪峰下院。1948年,忠心和尚曾创办“法海中学”,招收贫寒失学青少年,为社会培育了一批人才。新屮国成立后,福建省、福州市佛教I办会均设在寺内。“文革”中,除殿堂建筑外,佛像等一切陈设悉遭破坏,房屋被工厂、机关等占用。1976年后落实宗教政策,寺院交还佛教界,并重加整修。吉林佛教名刹一览句容县隆昌寺又名慧居律寺,位处宝华山。相传开创于南朝梁代(502-557)。明神宗赐额“护国圣化隆昌寺”。数百年来是禅宗首刹。近代影响最大的传戒道场。通教寺北京市著名尼寺。解放后一直为北京市尼众学修及宗教活动场所。据《清凉山志》载,此寺创建于东汉明帝年间(58-75),因寺后山峰酷似印度灵鹭山,取名大孚灵鹫寺。“大孚”是弘信之意,为汉明帝刘庄特意加在寺名前的。北魏孝文帝时曾重修扩建。寺前花卉满园,又称花园寺。唐武则天时因新译《华严经》中载有五台山,更名为大华严寺。明太祖朱元璋予以重修,并赐额“大显通寺”。后一度改称永明寺。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恢复大显通寺名称,沿用至今。寺内主要建筑有阿耨达池、天王殿、大雄宝殿、舍利殿、法堂、钟楼、念佛堂、客堂、舍利单、先觉堂、原大悲阁、文物陈列室、大坛、云水堂、祖师殿、传宗堂、承恩堂、宸奎阁等。新中国成立后,在人民政府的关怀下,1952年拨款再度修葺,寺院面貌焕然一新。1953年,中国佛教协会成立,即以该寺为会址。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城南2.5公里处的千佛山。位于台怀镇西南一百公里处的李家庄附近,有建筑二十六间。其中,大雄宝殿为中国现存最古的木构建筑。其时佛教从印度传来不久,尚未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慧远以佛学为主,辅以儒学、玄学,熔佛、儒、道于一炉,开佛教屮国化之先河,得到上层人士的支持,在民众屮产生巨大影响。琅珈寺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藏经楼、悟经堂、念佛楼、地藏殿、韦驮殿、明月池(放牛池)、明月桥、明月观、赊酉糜轩、上客堂、揽秀堂、清风亭、三友亭、环翠亭、翠微亭、无梁殿、香积厨等。泉州市开元寺创建于唐垂拱元年(685)。是闽南佛教著名大寺。建筑宏伟,规模为国内禅林所罕见。中外知名,对台湾及海外侨胞佛教徒有较大影响。南禅寺\n人悲禅院静安古寺1983年,西园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大佛寺与日本佛教天台宗有着源远流长的关系。日本比睿山天台宗开祖最澄于唐贞元二十年(804)入唐求法,到此参学。大屮七年(853),最澄的弟子义真之徒园珍、园载入唐历访名刹,于公元885年到石城寺。此后,日本佛教界凡到天台国清寺朝拜者,必到新昌大佛寺朝礼大佛和智者大师塔。座落在天津市河北区西窟洼天纬路,为天津市佛教协会所在地。万福寺创建于唐贞元五年(789)o自唐以后,历代兴废不一,史乘乏载,难以稽考。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重修。嘉靖三十四年(1555)遇倭宼Z乱,乂遭焚毁。万历二十九年(1601)复兴。万历四十二年(1614)蜴“万福禅寺”额。崇祯十年(163刀,隐元禅师归任主持,万福寺成为明末清初福建一大名刹。1928年,寺被山洪冲毁。近年来,福建省佛教协会成立了修建委员会,有计划地对万福寺进行修复。常熟县虞山兴福寺建于南齐延兴至中兴年间(494-502)为江南著名寺院。安庆市迎江寺建于后晋天福二年(937)。寺内有著名的振风塔,为长江屮下游重要占刹。五祖寺始建于唐咸亨年(670-674)间,为禅宗著名高僧弘忍所创。当时规模宏大,但其后历经变乱,大部分建筑被毁。明万历年间(1573-1620)毁于火,后重建。清咸丰四年(1854)毁于兵燹,光绪年间(1875-1908)又重建。1938年遭日本飞机轰炸,大雄宝殿被毁。新屮国成立以来,当地有关部门对该寺的残存建筑,进行了维修和保护。1983年,五祖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广化寺洗石庵始建于清顺治三年(1646),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同治年间皆有修葺。嘉庆十四年(1809)重修,增加了殿阁。民国时期,曾一度作为军火库。解放前夕,又修莊一新。“文革”中遭破坏,1978年后按嘉庆年间规模重修。1983年,该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祗园禅寺景真八角亭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傣历1063年),为本地区中心佛寺扎滩寺的戒坛。每逢傣历朔望日,景真各寺院比丘汇集于此举行"布萨羯靡”,比丘授“具足戒”亦在此。77福寺灵山寺创建于唐贞元七年(791)0长庆二年(822),穆宗赐额为“护国禅院”。宋天圣七年(1029),仁宗诏改为“开善禅院”。灵山寺历史上也儿经兴废兴。目前的寺院结构仍沿袭清康熙时代重兴之规模。十年动乱期间,寺遭摧毁。1979年后,陆续修复。黄梅县五祖寺唐咸享年间(670—673)佛教禅宗五祖弘忍大师兴建,是有中外影响的禅宗重要祖庭之一。涌泉寺长安县香积寺建于唐神龙二年(706)。为唐代高僧我国佛教净土宗祖师善导大师塔院,净土宗祖庭。FI木佛教净土宗亦奉为祖庭。菩提寺五台山是文殊菩萨道场,传说文殊菩萨就居住在菩萨顶。菩萨顶上有寺,唐代称真容院,也叫真容阁。宋代仍称真容院。明代改为大文殊寺,俗称菩萨顶寺。姐勒金塔傣语称“广母贺卯”,位于德宏州瑞丽县姐勒寨。它曾是一座历史悠久,建筑精巧,为数十七的塔群,己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座落于广东省潮阳县。法源寺创建于唐贞观十九年(645),是太宗李世民为追荐东征阵亡将士兴建的。后高宗李治乂下诏修建,直到武后万岁通天元年(696),才告竣工,并赐名“悯忠寺”。安史之乱时,曾改称“顺\n天寺”,平乱后又恢复“悯忠寺”名称。唐僖宗中和二年(882),遭受火灾。昭宗时重修。辽清宁三年(1075),遭地震全寺倾圮,后奉诏修复。明正统二年(1437),再次修葺,改称“崇福寺”。清雍正十一年(1733)重修,并赐名“法源寺”。乾隆四十三年(1778)乂重修葺,至四十五年(1780),乾隆皇帝亲临该寺,并赐御书“法海真源”匾额。兴福寺始建于南齐(479-502),初名“大慈寺”。梁大同年间(535-546)易名“兴福寺”。唐咸通九年(868)懿宗赐“兴福寺”额。“文革”中,兴福寺遭到严重破坏。落实宗教政策后,进行了修复。1983年,该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能仁寺历史悠久,古迹众多,其中最著名的是唐代建于寺东的大胜宝塔。1983年,能仁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位于西藏萨迦县的奔波山附近。分南北两寺,北寺在重曲河北岸,建在奔波山的南坡Z上;南寺在重曲河南岸,建在平原地带。九华山佛教圣地大明寺创建于南朝刘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故称大明寺。隋仁寿元年(601),曾在寺内建有栖灵塔(今仅存遗址),寺从塔名,故又称栖灵寺。因寺在隋宫之西,也称西寺。其后寺、塔时毁时建。宋时仍称大明寺。宋末、元、明,几经变乱,大明寺夷为荒丘。后重建。清代不断增修。康熙时因讳“大明”二字,沿称栖灵寺。乾隆三十年(1765),高宗弘历南巡杨州,御笔敕题“法净寺”,为清时扬州八大名刹之一。咸丰年间(1851-1861)毁于兵火,同治时重建。1980年4月恢复了“大明寺”古称。贵阳市黔明寺建于明末崇祯年间。贵州著名佛教丛林。贵阳市佛教协会所在地。河北色拉寺在拉萨三大寺屮是最后修建的一座寺院,座落在拉萨北郊的色拉乌孜山下。传说山下原长满了色拉(野玫瑰),因而得名,全名为色拉大乘寺。第竹寺席力图召的建筑采用中原传统布局,牌楼、天壬殿、钟鼓二楼、御碑亭、大殿、汉白玉双耳白塔等。罗喉寺无量殿,是明代用青砖拱券而成的一座穹窿式建筑,四周没有檐廊,殿内没有梁柱,又称无梁殿,是屮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相传唐代清凉国师澄观在此殿内著述《新华严经疏》几达四年Z久。内供毗卢佛大铜像,取佛法无量之意,故称“无量殿”。广化寺创建于南朝陈永定二年(558),取名“金仙禅院”。唐景云二年(711),容宗煬额"灵岩”,并命书法家柳公权题写,改为“灵岩寺”。唐大中元年(847)重建。宋太平兴国元年(976)改名为“广化寺”。其后代有兴废。清康熙三^一年(1692)进行了全面修建,并将小南山和法海寺并入该寺。新屮国成立后,政府曾拨款重修。1980年海外信众捐资重加修建。大兴善寺历史上曾是我国佛经翻译的中心。隋文帝即位之初,下令在该寺聚集名僧和佛教学者,建立了隋代第一个国立译经馆,进而成为当时佛经翻译的中心。大兴善寺的佛经翻译在整个隋代的译经事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所译经论在门类方面弥补了两晋南北朝时期经多论少之不足,对丰富当时各派佛学思潮做出了贡献。隋末唐初,大兴善寺的译经事业一度受挫。唐贞观三年(629),唐太宗诏令以印度来华高僧波顿为译主,在该寺重开译场。1983年,菩萨顶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庙。乳源县云门寺五代后唐庄宗同光元年(923),佛教禅宗文假禅师创建。并在此开创云门宗,为著名云门宗祖庭。圣寿寺南岳祝圣寺唐肃宗时(756—761)建。当时高僧承远于此宏扬佛法,为南岳著名古寺,信\n徒朝礼之地。南岳佛教协会所在地。承德市普宁寺清乾隆二十年(1755)为蒙族四卫拉特部创建。仿西藏三摩耶庙制。为与蒙族佛教徒有关的重要喇嘛寺院。云居寺石经共镌刻佛教经籍一千余部、三千余卷,有经版一万四千多块。它不仅是佛学研究的巨大宝藏,而冃.因为唐代石刻的底本,大部分是依据唐金仙公主奉赠的宫廷抄录本,而辽金刻本,则又是依据久己失传的《契丹藏》,在文字上与一般本子有很大出入,所以还是校勘现有佛教木刻经籍可贵的实物依据。同时,石刻对于研究古代社会、探讨金石、书法艺术的发展也具有很高学术价值。寺外东南有释迦舍利塔,俗称齐云塔,相传为汉明帝所建浮图故址。唐末五代时曾建殿宇及九层木塔,称东白马寺。宋时毁于兵燹。金大定十五年(1175)建今砖塔。现称白马寺塔。1983年,阿育王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广西佛教名刹一览座落在天台山西麓,始建于清代,原名“愍庆庵”。民国二十七年(1938)山当时的主持僧普明募化扩建,初具丛林规模,易名为“慧居禅寺。”碧山寺全寺建筑依山而筑,随崖就石,设计灵巧,分为三层,省去了天井与院落,使山寺浑为一体。主要建筑为地藏殿、大雄殿、万佛楼、客房、禅堂等。东林寺现在的建筑,多系“文革”后重建。1983年,该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温州市江心寺唐咸通(860—873)时建。为浙东著名古刹。1983年,灵谷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归元寺建于清初,现存建筑是经同治、光绪年间以及民国初期陆续重建的。主要有:山门、钟鼓楼、大雄宝殿、韦驮殿、观音堂、地藏殿、罗汉堂、祖堂、方丈室、藏经阁、涅堂、内外寮舍、普通塔等。新中国成立后,在原有基础上重修,扩建了放牛池,新建两座彩釉瓦六角亭。1983年又新建了素菜馆。宝光寺山门、钟鼓楼、牌坊、天干•殿、舍利塔、七佛殿、大雄宝殿、藏经楼、方丈室等。广济寺相传创建于金代。现为中国佛教协会所在地。1983年,湛山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有关部门多次拨款对华严寺进行维修保护。1961年,上华严寺和下华严寺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3年,将上、下两寺重新合并为一寺。“文革”时期,华严寺改做闿物馆,使寺内建筑、佛像、经典、文物都得以完好地保存下來。1984年,寺院交还佛教界管理使用。经过整理和修缮,这座珍贵的佛教名刹重现了往日的光华。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境内,是我国西南历史悠久的佛教圣地。宁夏光孝寺主要建筑有山门、钟鼓楼、大雄宝殿、六祖殿、伽蓝殿等。西禅寺座落在安庆市内城东江滨。相传该寺始建于北宋开宝七年(974),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重修,光宗御书“护国永昌禅寺”。清顺治七年(1650)重建后改称“敕建迎江寺”。此后多次扩建、修缮。咸丰三年(1853),寺院毁于战乱。同治九年(1870),安徽巡抚吴坤修与安庆赵田匀奉命同修迎江寺、振风塔。此后,寺僧无凡于光绪十八年(1892)募化白银万余两,大修寺、塔。相传,公元575年,智者大师率弟子到天台,结茅为庵。陈宣帝为大师敕建修禅寺。后寺荒废。隋开皇十八年(598)建天台山寺。大业元年(605)赐额国清寺。唐会昌灭法时毁。大中五年(851)重建,柳公权题“大中国清寺”额。宋景德二年(1005),改名“景德国清寺”。元至正元年(1341)扩建。明洪武十七年(1384),寺院大部被风雨摧毁。雨华亭于嘉清三十九年(1560)毁,隆庆四年(1570)修复。大雄宝殿于隆庆中毁,万历二十三年(1595)重建。国清寺代久年湮,屡毁屡修,现\n存主要建筑均为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建。1973年,又进行了全面整修。1983年,国清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嗽骸次?、钟楼、鼓楼、雨花殿、大雄宝殿、观音殿、文物室、妙法堂、斋堂、方丈楼、迎塔楼、修竹轩、禅堂、静观堂等。潮阳县灵山寺唐贞元七年(791)著名高僧大颠创建。在海外华侨及港澳同胞中有较深影响。佛教寺院上海佛教名刹一览寺内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悯忠台(又称念佛台)、毗卢殿、大悲坛、藏经阁等,还有许多历代相传的佛像、经书、石刻、碑记、经幢等历史文物。哲蚌寺庆云寺创建于唐高宗仪风三年(678)o明崇祯六年(1633)附近上迪村梁少川等十余人,结茅于莲花峰,称“莲花庵”。后草建佛殿一座三间,改为“庆云庵”。崇祯九年改称“庆云寺”。该寺在明崇祯九年、十二年,清顺治十二至十五年,康熙八至十一年四次大规模修建,康熙十二年(1673)竣工。康熙四十七年(1708)又有修建。后屡遭兵燹,几度重修。十年浩劫中,庆云寺受到毁灭性破坏。1979年后相继恢复。现兴教寺主要建筑有:山门、钟鼓楼、大雄宝殿、法堂、禅堂、藏经楼等。能仁寺1983年夏,设立“圆瑛法师纪念堂”,建立玉佛殿。同年,该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南朝梁大同三年(537),昙裕法师奉梁武帝命,在此创建''宝庄严寺”和舍利塔,珍藏佛陀灵骨。北宋初,寺塔毁于火。端拱二年(989)重修时,僧人崇奉禅宗六祖慧能大师,以修“净业”,改称净慧寺。北宋绍圣四年(1097)重建宝塔,内供千佛铜像,易名千佛塔。因塔身斑斓,世称花塔。元符三年(1100),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苏轼(东坡居士)来寺游览,见环植榕树六株,欣然题书“六榕”二字,后人遂称六榕寺。方广寺分上、中、下三寺。下方广寺建于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后毁于火。南宋绍熙四年(1193)重建。分为上方广、屮方广、下方广三寺。其后,因代久年湮,逐渐荒废。今年来,进行了全面修复。千佛山占名历山,隋开皇年间(581〜600)在山崖上镌刻佛像,乂建千佛寺,遂称千佛山。寺在唐贞观年间(627-649)重修,改名兴国禅寺。宋代又有扩建。宋末明初,因战乱,寺院荒芜。明成化四年(1468)重建佛殿、僧寮和库房,并重塑佛像。清代又增建观音殿等建筑。又名慈云禅院,位于上海市豫园西沉香阁路。该寺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淸代曾重建。慈云寺始建于唐,原名观音庙,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重建,起初规模不大。民国十六年重修并扩建,更名为慈云寺,始具丛林规模。在寺内设有“爱道堂”,安置尼众,遂成四众丛林。苏州市西园戒幢寺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为江南名刹。江西佛教名刹一览芜湖市广济寺建于唐乾宁(894—897)年间。世称“小九华”,国内外来朝九华山的一般必在此烧香设供,有较大影响。灵光寺创建于公元八世纪,初名龙泉;1479年重建,改称灵光。塔建在寺内东南隅,名“招仙塔”,因塔砖上刻有佛像或佛塔,故又称'‘画像千佛塔”。几百年来,灵光寺一直是北京的一个朝拜、游览的胜地。1900年,遭到八国联军炮轰,寺、塔皆化为一片瓦砾。事后,被僧人在塔基中发现。此后五十多年,由于战事频繁、社会动荡,佛巧舍利一直由寺僧供奉。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于1955年把佛牙舍利迎至广济寺,供养在舍利阁七宝金塔中,以供国内外信众的瞻礼。这颗佛牙舍利还曾先后应缅甸(两次)和斯里兰卡(一次)两国政府和佛教徒的耍求,岀国巡礼。位于安徽省滁州市琅珈山,原名“宝应寺”、“开化寺”,因寺建于琅珈山上,又称“琅珈寺”。1949年以前,雍和宫年久失修,殿堂颓败,杂草丛生。新中国建立后,人民政府于1950年、1952年两次拨款修缮。1961年该寺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革”初期,在雍和宫面临再度\n被毁的危急关头,经周恩來总理亲自过问了以保护,使这座名刹得以完整地保存至今。1979年又进行了全面修整,寺貌焕然一新。1981年,雍和宫作为宗教活动场所重新对外开放。1983年,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1979年以来,人民政府拨巨款对席力图召进行了全面修葺。寺院建筑有:山门、天王殿、钟鼓二楼、大雄宝殿、三圣殿、藏经楼、配殿、念佛堂、十方堂、安养堂和寮房筑。寺内还建冇一座七级浮屠佛塔,塔高三十余米,八角飞檐,塔内各层四壁绘冇精致的佛画,白下而上逐层供奉着释迦牟尼、阿弥陀佛、药师佛铜像和文殊、普贤、观音、地藏诸菩萨铜像。1981年,宝塔再次崩塌。1987年,为重修法门寺塔,对塔下地宫进行了发掘,共发掘出四枚佛指骨舍利(其中三枚为仿制的“影骨”),以及一大批唐代的金银器、琉璃器、“秘色瓷”器和纺织品等珍贵文物,堪称稀世之宝,在海内外佛教界、学术界引起震动,被誉为继马王堆西汉古墓与秦始皇陵兵马俑坑Z后的又一重大考古发现。普陀山现在除普济、法雨、悬济三大寺外,还有紫竹林、不肯去观音院等三十几座著名寺院,并办有佛学院一所。寒山寺现有山门、钟楼、大雄宝殿、藏经楼、碑廊等建筑。兴教寺自建成至今千余年间,几度枯荣,历尽沧桑。建寺约百年之后,即“塔无主,寺无僧”。唐文宗太和二年(828),重修塔身。清同治年间(1862-1874)遭兵燹,除三座舍利塔外,全寺付Z一炬,几成废墟。1922年寺僧募修大殿、僧房十余间,又先后山朱子桥、程潜增建及修葺塔亭、大殿、藏经楼、山门等,并补修了三塔。新屮国成立后,政府两次拨款整修。1982年以来,又进行了全面修缮、增建。1983年,兴教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玉泉寺现在主要殿堂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毗卢殿、毗卢上方、东堂、西堂、般舟堂及藏经楼等。山东佛教名刹一览明清时期,随着藏传佛教的不断兴盛,蒙古、西藏地区的格鲁派喇嘛到五台山常住,菩萨顶逐渐成为他们集中活动的场所。清朝廷尊重格鲁派,团结蒙古族,五台山的藏传佛教也就特别兴盛。这个时期,也是菩庐顶的极盛时期。清顺治年间(1644-1661),菩萨顶成为五台山格鲁派首领扎萨克大喇嘛驻锡之处。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山,是禅宗的著名寺院之一,也是曹洞、云门和法眼三宗的共同祖庭。闽侯县雪峰崇圣寺唐咸通十一年(870)建。为福州著名五大禅寺之一。怀让(677-744),金州安康(今陕西省汉阴县)人,出家后,到曹溪从慧能学禅,得法后住南岳般若寺,入室弟子六人,其中以道一为最杰出。地藏寺建于武帝大通元年(527),名法林寺,是福建省最早的尼寺。唐乾宁元年(894)重修。五代时期称金鸡山报恩寺,寺内建有地藏殿。宋、元、明各代皆有修葺。后因遭火灾,寺毁。清同治三年(1864)重修,在报恩寺地藏殿遗址建新寺,取名地藏寺。清末以来虽多次扩建,但基本上保持原貌。抗战前夕,重新整修,成为福建女众丛林,净土道场。东林寺始建于东晋,为著名高僧慧远所建。一千多年来,迭废迭修。在唐代,以藏经多而闻名。宋代一度圮废。明代重建。清代顺治、康熙年间又两次重修。咸丰时遭毁坏,遗留的少数建筑物在“文革”期间又遭破坏。近年来逐渐修复。雍和宫山西佛教名刹一览长沙市岳麓山寺建于西晋泰始四年(268),是历史悠久的著名佛寺,被称为“湖湘第一道场”。南普陀寺廿丹寺系格鲁派第一座寺院。它的出现,标志着藏传佛教已在宗喀巴宗教改革的基础上创立了起来。就寺院建筑来说,也是个变革。格鲁派整顿教规,严格戒律,改革寺院组织,把学经制度规\n定得很严格。寺院的经学院性质更为明确。因此,措钦、扎康、康村建筑,以及寺院的总体布置,都是Ifl绕着学经而展开的。建筑上为了适应这种功能要求,出现了许多新的特征,这对以后的寺院建筑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它无论在政治、宗教,还是在建筑、艺术方而都占有重要的地位。1961年,II•丹寺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革中遭到毁灭性破环。近几年来得到修复。位于西安市和平门外雁塔路南端。普陀山是观世音菩萨应化的圣地.据佛教史籍记载,唐大中年间(847-859)有一印度高僧来此参拜,亲眼看到观音菩萨现身说法,并授以七色宝石,故称此为观音显圣地。大中十二年(858)[-说五代后梁贞明二年(916)],口本僧人惠萼(一作憩鍔)从五台山请得观音像,归国时途经普陀,儿次欲登舟东渡,皆被海浪所阻,舟不能行。于是,即在普陀山东南角海边建起“不肯去观音院”供奉该像。自此,普陀山成为观音菩萨的道场,开始创建佛寺。此后历代皆有兴建。清末,普陀山除建有三大寺外,还有七十余庵和许多茅蓬,世称“海天佛国”。寒山寺大明寺慈云寺建筑面积约四千多平方米,殿宇依山势而建,采取了中西结合的方法,布局别。全寺主要建筑为大雄宝殿、韦驮殿、普贤殿、三圣殿、地藏殿以及爱道堂等。广州是印度佛教从海路传入我国最早的港口之一,而作为广州第一名刹的光教寺,就成了古代中外高僧驻锡的道场。唐代,六祖惠能得法南归,在此剃发受戒,并于寺中菩提树下首说顿悟法门,遂为著名的禅宗祖庭之一。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憨山大师在此屮兴禅宗、兼弘净土。从此,“禅净双修”在粤中广泛流行,影响深远。新中国成立后,住持智真改净业寺为十方丛林,并立碑记。1983年,该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公元575年,智者大师率弟子入天台,即在此结草为庵,讲经说法。至唐天年间(904-907)建寺。因寺背倚高明山,故称高明寺。亦取名净名寺。它是天台宗智者大师(智)道场,为十方丛林。明代寺废。万历年间,传灯大师來山,立志重建寺宇,经数十年辛苦,殿宇重辉。此后,寺屡遭兵燹。民国初修复。“文革”中被毁,1980年再度重修。兴教寺舍利阁西边有一小院落,院中正殿内砌有汉白玉石雕戒坛一座,为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住持恒明的弟子湛佑所置,雕刻精美,保存完好,是北京城内唯一的戒坛。相传,公元575年,智者大师率弟子到天台,结茅为庵。陈宣帝为大师敕建修禅寺。后寺荒废。隋开皇十八年(598)建天台山寺。大业元年(605)赐额国清寺。唐会昌灭法时毁。大中五年(851)重建,柳公权题“大中国清寺”额。宋景德二年(1005),改名“景徳国清寺”。元至正元年(1341)扩建。明洪武十七年(1384),寺院大部被风雨摧毁。雨华亭于嘉清三十九年(1560)毁,隆庆四年(1570)修复。大雄宝殿于隆庆屮毁,万历二十三年(1595)重建。国清寺代久年湮,屡毁屡修,现存主要建筑均为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建。1973年,又进行了全面整修。1983年,国清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嗽骸次?、钟楼、鼓楼、雨花殿、大雄宝殿、观咅殿、文物室、妙法堂、斋堂、方丈楼、迎塔楼、修竹轩、禅堂、静观堂等。十方堂罗寺是五台山保存最好的寺庙之一。这里有引人入胜的“开花现佛”。在大殿里装置了木构圆形佛坛,坛上刻有水浪图案,上塑十八罗汉;坛外方台上塑有二十四诸天及四大天王;佛坛止中装置一朵三米多高的八瓣莲花,每瓣大红花瓣上绘冇金色工笔佛像,四尊阿弥陀佛相背他坐花瓣中心。台下装有机关,地下圆盘转动,通过轴承,操纵花瓣一开一合,四尊佛像时隐时现;伴着花瓣的开合,台上水浪图案和十八罗汉也随之转动,便出现了罗汉过江的情景,很富情趣。寺前东侧小山上有隋塔,系隋炀帝遣司马王弘为智者大师所造。寺北,有智者大师的肉身塔院。离隋塔不远,还有一行墓。\n湖北佛教名刹一览乾元禅寺福严寺现为尼众丛林。1983年,该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成都市文殊院始建于唐中和四年(884)。为四川名刹。我国佛教禅宗著名的四大修持场所Z一。省佛协所在地。东林寺昭觉寺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旧名建元。宣宗(847-859)时更名为昭觉寺。五代时改建为宣华苑。北宋初年(960-963)更名为六祖寺。徽宗崇宁年间(约104年前后)复名昭觉寺。明崇祯十七年(1644)毁于兵火。清康熙二年(1663)重建。“文革”期间,主要殿堂大部被毁或改建。1985年后,得到重建和修葺。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东北栖霞山。大佛寺创建于东晋永和年间(345-356),原名石城寺,宋初改名宝相寺,清初乂称南明寺,民国十四年(1925)始称大佛寺。南朝齐永明三年(485),开窟凿小石佛千余尊,次年(486)扩开凿大石佛像,至梁天监十五年(516)石弥勒大像方始完工。隋开皇十七年(579),智者大师圆寂于大石佛像前。近年来,隆昌寺毁坏失修的殿堂房舍按原貌得到修复,并又恢复了它弘传戒法的律风。宾川县鸡足山:祝圣寺铜瓦殿鸡足山为云南佛教名山。过去号称有七十二寺。祝圣寺,明嘉靖中(1522—1566)建。铜瓦殿,明正统间(1436—1449)建,铸铜为殿。均为鸡足山名刹。广西河北灵隐寺寺内还建有唐高僧“玄奘法师纪念堂”,供奉着玄奘法师顶骨塔,是我国佛教历史文物中的稀世珍宝和佛教徒参礼的圣物。崇圣寺主要建筑有内外山门、天王殿、钟鼓楼、大雄宝殿、禅堂、法堂、祖师纪念堂、枯木庵等。福建佛教名刹一览位于拉萨古城Z西的布达拉山上。布达拉,又称普陀宫、布怛罗庙、补陀落迦宫、补怛洛迦宫,意即佛教圣地。七世纪时,吐帝赞普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在此首建宫殿,后世屡有修建。现在的布达拉宫,基本上是十七世纪以后陆续扩建起来的。公元1645年3月25口,五世达赖喇嘛受清朝册封,开始建造白宫、桑呷嘎釆(密咒乐园),历时四十五年。五世达赖喇嘛圆寂后的第八年,着手建造五世达赖灵塔,扩建红宫和朗杰扎仓等。1693年4月主体建筑竣工。以后,历世达赖均予维修和少量增建。十三世达赖喇嘛又进行扩建。十三世达赖圆寂后,在红宫之西建造了格來顿觉殿,安放其灵塔。至此,始具当今之规模。布达拉宫建筑群占地四十一公顷,占据了整个布达拉山,高达117.19米,有红宫、白宫、朗杰扎仓、扎厦、僧官学校、王坚觉、夏钦觉、结布觉、旦玛觉、瑶西、印经院、供水院等建筑。玄中寺三论宗在唐代越海传入口本。口僧裁观、智藏、道慈均先后入唐,修习三论。公元十三世纪,口僧日莲据鸠摩罗什所译《妙法莲华经》创日莲宗。1980年,该宗曾组织代表团参拜草堂寺。回国后造罗什像于1982年送寺内供奉,并与我国佛教界共同举行了盛大法会。湛山寺据文献记载,H本长崎县建有圣寿山崇福寺,俗称福州寺,为象峰崇福寺的分寺。改革开放后,口本佛教友人曾多次来此寻根认祖。位于五台山台怀鎮东北二公里处的北台南麓,又名普济寺、护国寺、北山寺等,俗称广济茅蓬。相传该寺始建于北魏,高僧法聪曾在此讲经。明代成化年间(1465-1487)重建,清代又曾重修。碧山寺是五台山最大的十方禅林之一,1983年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庙。\n原宝林寺毁于隋末兵火,六祖重建后,历代几经修缮,现寺内建筑除灵兴塔外,其余殿宇均为1934年虚云和尚修建。主要建筑有曹溪门、放牛池、宝林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灵兴塔、六祖殿、方丈室,还有钟楼、鼓楼等。六祖殿内供奉有六祖惠能大师真身像。贵州黑龙江佛教名刹一览姐勒金塔八角亭高十五点四二米,由亭座、亭身和亭顶三部分组成,砖木结构,造型精巧独特。亭室内供奉有释迦牟尼佛铜像。1988年被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陕西省西安古城墙西北角,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整建,是西安地区唯一的藏传佛教寺院(格鲁派)。百岁宫的建筑依山势而建,上下相连,左右贯通,形成一个整体。主要建筑有山门、大雄宝殿、斋堂和寮房等。大殿内供有无瑕肉身像。位于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山。乌尤寺原名正觉寺,创建于盛唐。宋代,乌尤寺规模宏备。南宋时寺遭兵燹。明代景泰、成化年间(1540-1587),先后重建。明末清兵入川,又遭毁坏。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重建。咸丰时,再遭浩劫。至同治年间(1862-1874)渐复旧观。光绪中重建如来殿、天王殿。宣统元年(1909),扩建罗汉堂,塑五百罗汉像。民国七年(1918)后,相继新建了弥陀殿、藏经楼、观音殿、普同塔、青衣精舍、大雄宝殿等殿宇。伏虎寺文殊院隆昌寺始建于梁天监元年(502),初名宝志公庵。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寺内安奉普陀山铜殿,内供观世音菩萨像。明神宗赐《大藏经》一部及护国隆昌寺额。广化寺创建于元代。明初寺废,后重修。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张Z洞将私人藏书存放寺内,奏请建立京师图书馆。民国建立后,广化寺一度为京师图书馆。1938年,箸名画家溥心畲居士寄居该寺,捐资修缮殿堂。解放前,住持玉山创办广化佛学院,聘请周叔迦等佛教学者担任教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室内植物墙好处_城乡园林规划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
- 浅谈城市园林规划的景观设计
- 浅谈园林规划与设计
- 浅谈园林规划与植物配置
- 经济其它相关毕业论文论城市园林规划发展对策
- 风景园林规划原理第八章居住区、厂区及公共设施绿地规划
- 风景园林规划原理第七章道路绿地规划
- 风景园林规划原理第十二章城市湿地公园规划
- 风景园林规划原理第六章城市公园绿地规划
- 机械式停车规划设计导则_城乡园林规划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
- 景观生态学名词定义_城乡园林规划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
- 2019园林规划设计的步骤
- 2019园林规划设计中地方性的特点研究
- 2019园林规划设计管理思考
- 园林规划设计原理
- 园林规划设计原则
- 园林规划设计-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
- 园林规划课件 8-3工厂学校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