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1 MB
  • 2022-05-13 10:11:07 发布

风景园林规划原理第七章道路绿地规划

  • 6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风景园林规划原理(第七章)\n第七章道路绿地规划\n第一节城市道路绿化古代的城市大多规模不大、道路狭窄、建筑密度较高,路旁建筑的高度大体上已能够遮挡夏日阳光的直射。尤其像我国传统城市中的街道,两侧建筑出檐深远,因此道路绿化不多甚至不予绿化也不致使人感觉不适。到了近、现代,为提高交通能力,路幅被逐渐加宽,车辆也日益增多,于是提高道路安全性,创造舒适、美观的道路环境等要求随之产生。\n1、道路绿地的作用交通绿地是城市园林绿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反映城市的面貌和特点。它通过穿针引线,联系城市中分散的“点”和“面”的绿地,织就了一片城市绿网,更是改善城市生态景观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n营造城市景观城市道路交通绿化,不仅可以美化街景、软化建筑硬质线条、优化城市建筑艺术特征,还可以遮掩城市街道上有碍观瞻的地方。改善交通状况利用交通绿地的绿化带,可以将道路分为上下行车道、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等,这样可以避免发生交通事故,保障了行人车辆的交通安全。保护城市环境由于城市交通绿地线长、面宽、量多,可以吸收城市排放的大量废气,因此在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交通绿地可以起到防火、备战作用。\n2、道路绿地规划设计原则与要求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绿化覆盖率中占较大比例。城市道路绿化也是城市景观风貌的重要体现。城市道路绿化主要功能是庇荫、滤尘、减弱噪声、改善道路沿线的环境质量和美化城市。\n确定道路绿地率道路绿地率是指道路红线范围内各种绿带宽度之和占总宽度的百分比。在规划道路红线宽度时,应同时确定道路绿地率。合理布局道路绿地种植乔木的分车绿带宽度不小于1.5m;主干路上的分车绿带宽度不宜小于2.5m;行道树绿带宽度不小于1.5m。体现道路景观特色同一道路的绿化应有统一的景观风格,不同路段的绿化形式可有所变化;主干路应体现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风貌。选择树种和地被植物道路绿化应选择适应道路环境条件、生长稳定、观赏价值高和坏境效益好的植物种类。\n3、道路绿化断面布置形式道路绿化指建筑红线范围以内的行道树与分隔带、交通岛以及附设在红线范围以内的游憩林荫路绿化。包括人行道林荫路、滨河路、街旁绿地、广场、停车场等。道路绿化的断面布置形式取决于道路横断面的构成。一板二带式道路绿地断面图二板三带式道路绿地断面图三板四带式道路绿地断面图四板五带式道路绿化断面图\n其他形式随着城市化建设速度的加快,原有城市道路已经不能适应城市面貌的改善和车辆日益增多的需要,因此必须改善传统的道路行驶,因地制宜增设绿带。根据道路所处的地理位置、环境条件的特点,灵活采用一些特殊的绿化形式。一板一带形式\n4、道路绿地规划组成要素红线在城市规划建设图纸上划分出的建筑用地与道路用地的界线,常以红色线条表示,称道路红线。道路红线是街面或建筑范围的法定分界线,是线路划分的重要依据。道路分级主要依据道路的位置、作用和性质,是决定道路宽度和线型设计的主要指标。目前我国城市道路大都按三级划分:主干道(全市性干道)、次干道(区域性干道)、支路(居住区或街坊道路)。道路总宽度也叫路幅宽度,即规划建筑线(建筑红线)之间的宽度。是道路用地范围,包括横断面各组成部分用地的总称。分车带车行道上纵向分隔行驶车辆的设施,用以限定行车速度和车辆分行。常高出路面10cm以上。也有在路面上漆涂纵向白色标线,分隔行驶车辆,称为“分车线”。\n交通岛分为中心岛、导向岛和立体交叉绿岛。(1)中心岛为利于管理交通而设于路面上的一种岛状设施。设置在交叉路口中心引导行车。(2)导向岛位于交叉口上分隔进出行车方向,安全岛是在宽阔街道中供行人避车之处。(3)立体交叉绿岛互通式立体交叉干道与匝道围合的绿化用地。绿带道路红线范围内的带状绿地,道路绿带分为分车绿带、行道树绿带和路侧绿带。分车绿带车行道之间可以绿化的分隔带,位于上下行机动车道之间的为中间分车绿带。位于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或同方向机动车道之间的为两侧分车绿带。行道树绿带又称人行道绿化带、步道绿化带,是车行道与人行道之间的绿化带,以种植行道树为主的绿带。\n路侧绿带在道路侧方,布设在人行道边缘至道路红线之间的绿带。基础绿带又称基础栽植,是紧靠建筑的一条较窄的绿带。园林景观路在城市重点路段,强调沿线绿化景观,体现城市风貌、绿化特色的道路。装饰绿地以装点、美化街景为主,不让行人进入的绿地。开放式绿地绿地中铺设游步道、设置坐凳等,供行人进入游览休息的绿地。\n道路绿地组成要素专用名称\n5、城市街道绿地设计城市街道绿地设计包括行道树种植设计、道路绿地设计、交叉路口种植设计、立体交叉绿地设计、交通岛绿地设计、停车场绿地设计,林荫路绿地设计和滨河路绿地设计等。\n行道树种植设计一般当城市道路的人行道>2.5m宽时就应种植行道树。行道树树种选择选择对环境要求不十分挑剔、适应性强、生命力旺盛的树种。1)适地适树当地的适生树种,产生了较强的耐受各种不利环境的能力。抗病、抗虫害力强,成活率高,而且苗木来源较广,应当作首选树种。2)树种条件①干形通直,材质好;主干道枝下高要求≮3.5m;②冠大荫浓,枝繁叶茂,树形端正优美;③根系发达,无根孽,不破坏路基路面;④耐修剪,发枝能力强,愈合能力强;⑤发芽早,落叶迟,落叶期集中;⑥花、果、絮、毛无污染;⑦适应性强,生长快,寿命长;⑧无或少病虫害。\n3)树种选定①郊外公路:遮荫、护路,副产品生产,不同区段选择不同树种;②市区道路:遮荫好,树形美,防污染,重点路段选择珍贵观赏树种;③林荫路、风景区:注重花果枝叶色彩与姿态优美的观赏树。4)树木栽植位置①与地上、地下管线的关系(地下怕根,地上怕冠);②种植地点土壤条件(建筑垃圾>40%要客土);③株行距(一般5~8m)。\n行道树的种植方法行道树种植方式常用树带式(带植)、树池式(穴)。1)树带式(带植)在人行道和车行道之间留出一条不加铺装的种植带,为树带式种植形式。这种种植带宽度一般不小于1.5m,以4~6m为宜,一般在交通、人流不大的情况下采用这种种植方式,在适当的距离(一般为30m)要留出铺装过道,以便人流通行或汽车停站。树带式种植\n2)树池式(穴植)在交通流量比较大、行人多而人行道又狭窄的街道上,宜采用树池的方式种植。一般树池以正方形为好,大小以1.5m×l.5m为宜;若长方形以1.2m×2m为宜;还有圆形树池,其直径不小于1.5m。常用树池式种植示意\n行道树株距及定干高度行道树的定干高度,应根据其功能要求、交通状况、道路的性质、宽度及行道树距车行道的距离、树木分枝角度而定。树干分枝角度越大,干高就不得小于3.5m;分枝角度较小者,也不能小于2m,否则会影响交通。行道树的株距,一般采用5m为宜。但在南方如用一些高大乔木,也采用6~8m株距。树种类型通常采用的株距准备间移不准备间移市区郊区市区郊区快长树(冠幅15m以下)中慢长树(冠幅cm~20cm)慢长树窄冠树3~42~34~64~83~53~55~104~102.5~3.52~35~73~7--3~53~4\n街道的宽度、走向与绿化的关系1)街道宽度与绿化的关系人行道的宽度一般不得小于1.5m,而人行道在2.5m以下时很难种植乔灌木,只能考虑进行垂直绿化。2)街道走向与绿化的关系行道树的种植不仅要求对行人、车辆起到遮阳的效果,而且对临街建筑防止强烈的西晒也很重要。全年内要求遮阳时期的长短与城市所在地区的纬度和气候条件有关。我国中部、北部地区东西向的街道,在人行道的南侧种树,遮阳效果良好,而南北向的街道两侧均应种树。在南方地区,无论是东西向、南北向的街道,均应种树。\n绿化带的绿化设计人行道绿化设计从车行道边缘至建筑红线之间的绿化地段统称为人行道绿化带。这是道路绿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行道往往占很大的比例。人行道绿化带上种植乔木和灌木的行数由绿带宽度决定。在地上、地下管线影响不大时,宽度在2.5m以上的绿化带,种植一行乔木和一行灌木;宽度大于6m时,可考虑种植两行乔木,或将大、小乔木和灌木以复层方式种植;宽度在10m以上的绿化带,其株行数可多些,树种也可多样,甚至可以布置成游园式的林荫道。\n规则式人行道绿化带(实例)\n自然式人行道绿化带(单位:m)\n分车绿带绿化设计在分车带上进行绿化,称为分车绿带,也称为隔离绿带。分车带的宽度,依行车道的性质和街道的宽度而定,高速公路的分车带的宽度可达5~20m,最低宽度也不能小于1.5m,常见的分车绿带为2.5~8m。大于8m宽的分车绿带可作为林荫路设计。分车带的绿化设计方式有三种,即封闭式、半开敞式和开敞式。\n图7-11分车带的种植形式\n交叉路口、交通岛绿化设计1)交叉路口两条或两条以上道路相交之处,是交通的咽喉、隘口。根据两条相交道路的两个最短视距,可在交叉口平面图上绘出一个三角形,称为“视距三角形”。在此三角形内不能有建筑物、构筑物、广告牌以及树木等遮挡司机视线的地面物。视距三角形示意图\n2)中心岛俗称转盘,设在道路交叉口处。主要为组织环形交通,使驶入交叉口的车辆,一律绕岛做逆时针单向行驶。我国大中城市所采用的圆形中心岛直径一般40~60m,一般城镇的中心岛直径也不能小于20m。中心岛设计示意图\n3)导向岛用以指引行车方向,约束车道,使车辆减速转弯,保证行车安全。绿化布置常以草坪、花坛为主。为强调主要车道,可选用圆锥形常绿树栽在指向主要干道的角端,加以强调;在次要道路的角端,可选用圆形树冠树种,以示区别。4)立体交叉主要分为简单立体交叉和复杂立体交叉。简单立体交叉又称分立式立体交叉,纵横两条道路在交叉点相互不通,这种立体交叉一般不能形成专门的绿化地段,只作行道树的延续。复杂立体交叉又称互通式立体交叉。\n立体交叉绿地设计示意图\n停车港和停车场1)停车港的绿化在城市中沿着路边停车,将会影响交通,也会使车道变小。可在路边设凹入式“停车港”,并在周围植树,使汽车在树阴下可以避晒,既解决停车问题,又增加了街景的美化效果。2)停车场的绿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发展速度的加快,机动车辆越来越多,对停车场的要求越来越高。一般在较大的公共建筑物如剧场、体育馆,展览馆、影院、商场、饭店等附近都应设停车场。\n停车场的绿化可分为三种形式,多层的、地下的和地面的。目前我国以地面停车场较多,具体可分为以下三种形式:①周边式与行道树结合,沿停车场四周种植落叶乔木、常绿乔木、花灌木等,用绿篱或栏杆围合,场地内地面全部铺装或用草坪砖。防尘、减弱噪声有一定作用,但有时场地内没有树木遮荫,夏季烈日暴晒,对车辆损伤较大。②树林式多用于停车场面积较大,场地内种植成行、成列的落叶乔木,场地采用草坪砖或铺装。很好的遮荫效果,可兼作一般绿地。③建筑物前绿化带兼停车场建筑入口前的景观可以增加街景的变化,衬托建筑的艺术效果,防止因车辆组织不好使建筑物正面显得凌乱。包括基础绿地、前庭绿地和部分行道树,一般采用乔木和绿篱或乔木和灌木结合方式。\n第二节林荫路、步行街绿化1、林荫路绿化设计林荫道是指与道路平行并具有一定宽度的带状绿地,也可称为是带状街头休息绿地。林荫道利用植物与车行道隔开,在其内部不同地段辟出各种不同的休息场地,并有简单的园林设施,供行人和附近居民作短时间休息之用。\n设在街道中间的林荫道两边为上下行的车行道,中间有一定宽度的绿化带,这种类型较为常见。简式游憩林荫道的最小宽度不应小于8m,其中包括一条宽3m的人行步道,两侧可安放休息椅凳;步道旁还需每边布置一条宽2.5m的绿化种植带。林荫道断面示意图\n复式当游憩林荫道用地面积较宽裕时,可以采用两条人行步道和三条绿化带的组合形式。中间一条绿化带布置花坛、花境、灌木、绿篱,也可以间植乔木。两条步道分置于花坛的两侧沿其外缘安放休息座椅。步道之外是分隔绿带,为保持游憩林荫道内部的宁静和卫生,与车行道相邻的绿带内至少应种植两列乔木以及灌木、绿篱,以使车辆的影响降到最低的程度。林荫道断面轮廓外高内低示意图游园式如果游憩、林荫道的用地宽度在40m以上,则可以进行游园式布置。形式可选择规则式,也可采用自然式,需要具有一定的艺术性要求。\n设在街道一侧的林荫道由于林荫道设立于道路的一侧,减少了行人与车行道的交叉,在交通比较频繁的街道上多采用此种类型,同时也往往受地形影响而定。设在街道两侧的林荫道设在街道两侧的林荫道与人行道相连,可以使附近居民不用穿过道路就可达到林荫道内,既安静,又使用方便。此类林荫道占地过大,目前使用较少。\n2、步行街绿地规划步行街的兴起为市民提供更多的游憩、休闲空间,在优化城市环境、美化城市景观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步行街的类型商业步行街最为常见的是商业步行街。在城市中心或商业、文化较为集中的路段禁止车辆进入,可消除噪声和废气污染,消除人车混杂不安全因素。历史街区步行街历史街区改用禁止车辆进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损害城市的旧有格局,以达到保护历史环境的目的。居住区步行街在城市居民活动频繁的居住区设置步行街,称之为居住区专用步道。\n步行街的设计步行街是由普通街道转化而来,因此在形式上它与普通街道具有相当多的联系,是完全禁止所有车辆通行之后,转变成为供行人漫步、休息的空间,于是就可以设置许多装饰类小品和休憩类小品,使之呈现出安全、舒适、美观的特色。步行街的绿地种植要精心规划设计,应注意植物形态、色彩与街道环境的结合和协调。步行街可铺设装饰性花纹地面,增加街景的趣味性。可布置装饰性小品和供人们休息用的座椅、凉亭、电话亭等。植物种植要注意植物形态;树形要整齐;乔木要冠大荫浓、挺拔雄伟;花灌木要无刺、无异味;花艳、花期长的花冠木;特别要注意遮阳与日照要求。在街心适当布置花坛、雕像,注重艺术性和景观效果。\n3、滨河路绿地规划滨河路绿地是城市中临河流、湖沼、海岸等水体的道路绿地。由于一面临水,空间开阔,环境优美,加上绿化、美化,是城市居民休息的良好场所。城市中的滨河路,一侧为城市建筑,另一侧为水体,中间为道路绿化带。滨河路绿地设计示意图\n1.滨河路绿化一般在临近水面设置游步路,尽量接近水面。因为人具有亲水性。2.有风景点可供观赏时,适当设计小广场或凸出的平台,供游人远眺和摄影。3.可根据滨河路地势高低设计多层平台。可使人接近水面,使之有亲切感。4.如滨河水面开阔,能划船或游泳,可考虑以游园或公园的形式,容纳更多的游人活动。5.滨河林荫道内的休息设施可多样化,在岸边没置栏杆,并放置座椅,供游人休息。如林荫道较宽时,可设草坪、花坛、树丛,并安排园林小品、雕塑,座椅、园灯等。\n6.林荫道的规划形式,取决于自然地形的影响。地势如有起伏,河岸线曲折,可采取自然式布置;如地势平坦,岸线整齐,与车道平行者,可布置成规则式。7.滨河绿地除采用一般街道绿化树种外,在低湿的河岸或一定时期水位可能上涨的水边,应特别注意选择能适应水湿和耐盐碱的树种。8.滨河绿地的绿化布置既要保证游人的安静休息和健康安全,靠近车行道一侧的种植应注意能减少噪声,临水一侧不宜过于闭塞,林冠线要富于变化,乔木、灌木、草坪、花卉结合配置,丰富景观。另外,还要兼顾防浪、固堤、护坡等的功能。\n第三节公路、铁路绿地规划1、公路绿化不同公路的等级、宽度、路面材料以及行车特点,都会对绿化提出不同的要求。公路绿化断面示意图\n为保证车辆行驶安全,在公路的两侧进行合理的绿化,可防止沙化和水土流失对道路的破坏,并增加城市的景观性,改善生态环境条件。公路绿化与城市绿化有间接联系,具有引导的作用。\n1.公路绿化应根据公路等级、路面宽度,决定绿化带宽度及树木种植位置。路面宽度在9m以下时,公路植树不宜在路肩上,要种在边沟以外,距外缘0.5m处。路面宽度在9m以上时,可种在路肩上,距边沟内缘不小于O.5m处,以免树木生长的地下部分破坏路基。2.公路交叉口,应留出足够的视距。遇到桥梁、涵洞时,5m以内不得种树,以防影响桥涵。3.公路线较长时,应在2~3km变换树种。树种多样,而富于变化。既可加强景色变化,也可防止病虫害蔓延。调换树种起始位置,以结合路段环境。\n4.选择公路绿化时,要注意乔灌木树种结合,常绿树与落叶树相结合,速生树与慢生树结合。适地适树,以乡土树种为主。5.快速路弯道需留有足够安全视线,内侧不宜种植乔木,弯道外侧栽植成行乔木引导方向,并有安全感。引导视线的种植主要设置在曲率半径在700m以下的小曲线部位,可以使用连续的树阵,并有一定的高度。6.应与农田防护林、护渠林、护堤林及郊区的卫生防护相结合。要少占耕地,一林多用,除观赏树种外,还可选种经济林木,如核桃树、乌桕树、柿树、花揪树、枣树等。\n2、高速公路绿化高速公路与高等级公路在许多方面存在着相似性,但为了提高车行速度,也要设置一些独特的设施来保证车辆在高速行驶中的安全性以及长途行进中的舒适性。高速公路绿化设计必须适应地区特征、自然环境,合理确定绿化地点、范围和树种,高速公路绿地规划设计内容为高速公路沿线、互通式立交区、服务区等公路范围内的绿化。\n设计注意以下方面:高速公路断面的布置形式高速公路的横断面包括中央隔离带(分车绿带)、行车道、路肩、护栏、边坡、路旁安全地带和护网。高速公路绿化断面与平面布置图\n高速公路绿地种植设计类型视线引导种植通过绿地种植来预示可预告线形的变化,以引导驾驶员安全操作,尽可能保证快速交通下的安全,这种引导表现在平面上的曲线转弯方向、纵断面上的线形变化等。遮光种植也称防眩种植。因车辆在夜间行驶常由对方灯光引起眩光,在高速道路上,由于对方车辆行驶速度高,这种眩光往往容易引起司机操纵上的困难,影响行车安全。因而采用遮光种植的间距、高度与司机视线高和前大灯的照射角度有关。\n适应明暗的栽植当汽车进入隧道时明暗急剧变化,眼睛瞬间不能适应,看不清前方。一般在隧道入口处栽植高大树木,以使侧方光线形成明暗的参差阴影,使亮度逐渐变化,以缩短适应时间。缓冲栽植目前路边防护设有路栅与防护墙,但往往发生冲击时,车体与司机均受到很大的损伤,如采用有弹性的、具有一定强度的防护设施,同时种植又宽又厚的低树群时,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避免车体和驾驶者受到较大的损伤。其他栽植高速公路其他的种植形式有:为了防止危险而禁止出入穿越的种植;坡面防护的种植;遮挡路边不雅景观的背景种植;防噪声种植;为点缀路边风景的修景种植等等。\n高速公路对绿化的要求(1)在保证高速路行车安全前提下,协调自然环境,丰富景观,改善沿线景观环境,使沿线景观更具美学价值。(2)建筑物要远离高速公路,用较宽的绿带隔开。绿带上不可种植乔木,以免司机的晃眼而出事故。绿化种植要近花草,中灌木,远乔木(隔离栅外)。(3)高速公路中央隔离带的宽度最少1~3m,其上5~10m栽植常绿球树,但不得高于1.5m。由于隔离带较窄,为安全起见,往往需要增设防护栏。\n(4)当高速公路穿越市区时,为防止车辆产生的噪声和排放的废气对城市环境的污染,在干道的两侧要留出20~30m宽的安全防护地带。(5)为了保证安全,高速公路不允许行人与非机动车穿行,以隔离带内需考虑安装喷灌或滴灌设施,采用自动或遥控装置。路肩是作为故障停车用的,一般3.5m以上,不能种植树木,护栏内外可种植常绿花灌木。(6)高速公路的平面线型有一定要求,一般直线距离不应大于24km,在直线下坡拐弯的路段应在外侧种植树木,以增加司机的安全感,并可引导视线。\n(7)当高速公路通过市中心时,要采用立交。这样与车行、人行严格分开。绿化时不宜种植乔木。(8)高速公路超过100km,需设休息站,一般在50km左右设一休息站,供司机和乘客停车休息。休息站设有服务设施,而且应结合这些设施进行绿化。(9)出入口按功能和环境,在各部位栽植相应植物。出入口的种植设计应充分把握车辆在这一路段的行驶时的功能要求。互通式立交桥绿化设计\n3、铁路绿化铁路绿化是沿铁路延伸方向进行的,目的是保护铁轨枕木少受风、沙、雨、雷的侵袭,还可保护路基。在保证火车行驶安全的前提下,在铁路两侧进行合理的绿化,还可形成优美的景观效果。铁路绿化断面示意图\n铁路绿化的要求(1)铁路两侧的绿化,应近灌木远乔木。种植乔木应距铁轨10m以上,6m以上可种植灌木。(2)在铁路、公路平交视距三角形的地方50m公路视距、400m铁路视距范围内不得种植阻挡视线的乔灌木。(3)铁路拐弯内径150m内不得种乔木。(4)在距机车信号灯1200m内不得种乔木。(5)在通过市区的铁路左右应各有30~50m以上的防护绿化带阻隔噪声,以减少噪声对居民的干扰。(6)在铁路的边坡上不能种乔木,可采用草本或矮灌木护坡,防止水土冲刷,以保证行车安全。\n火车站广场及候车室的绿化火车站是进一个城市的门户,应体现一个城市的特点,火车站广场绿化在不妨碍交通运输、人流集散的情况下,可适当设置花坛、水池、喷泉、雕像、座椅等设施,并种植庭荫树及其他观赏植物,既改善了城市的形象,增添了景观,又可供旅客短时休息观赏用。\n第四节防护林带防护林带主要是指城市、工业区或工厂周边的环形绿地以及伸入城市的楔型绿地,由于功能的差异,防护林带的规划与设计具有各自不同的要求。\n1、防风林设计在有强季风通过的地区,需要在城市外围营造防风林带,以减轻强风袭击造成的危害及沙尘对空气的污染。我们需要了解和把握当地的风向规律,确定可能对城市造成危害的季风风向,在城市外围垂直盛行风向设置与风行方向相垂直的防风林带。若有其他因素影响,允许需与风向形成30°左右的偏角,但偏角最好不可大于45°,以免失去防风效果。\n防风林的结构一般防风林带的组合有三带制、四带制和五带制。每条林带的宽度不应小于10m,而且距城市越近林带要求越宽,林带间的距离也越小。林带与林带间一般相距300~600m左右,其间每隔800~1000m还需布置一条与主林带相互垂直的副林带,其宽度应不小于5m,以便阻挡从侧面吹来的风。\n防风林带按照结构形式可分为透风林、半透风林和不透风林三种林带结构。不透风林带由常绿乔木、落叶乔木和灌木组合而成,因其密实度大,能够阻挡大风前行,防护的效果也好。半透风林带只在林带的两侧种植灌木,透风林带则由枝叶稀疏的乔、灌木组成,或只用乔木不用灌木,以便让风穿越时不受树木枝叶的阻挡而减弱风势。防风林带结构示意a透风林带;b半透风林带;c不透风林带;\n防风林组合防风林带的组合一般是在迎风面布置透风林,中间为半透风林带,靠近城市的一侧设置不透风林。由透风林到半透风林,再到不透风林形成了一组完整的结构组合,可以起到较为理想的防风效果,在城市外围设立一道结构合理的防风林体系,可使城市中的风速降低到最小的程度。\n2、卫生防护林工矿企业散发的煤烟粉尘,金属碎屑,排放的有毒、有害气体是当今世界环境传染的来源之一,这对人们的伤害极大,甚至还会危及人的生命。但许多植物却能利用其枝叶沉积和过滤烟尘,有些还可以吸收一定浓度的有毒、有害气体,因此利用植物的这些特性,在工厂及工业区的周围布置卫生防护林带,对于保护环境、净化城市的空气具有积极的意义。\n卫生防护林带种植的树木应选择抗污染能力强、或具有吸收有害物质能力的品种。林带的总宽度应根据工矿企业对空气造成的污染程度以及范围来确定。我国目前将各种工业企业的污染分为五个等级,卫生防护林也就有了相对应的宽度。工业企业等级卫生防护林带总宽度(米)卫生防护地带内林带数量防护林带宽度(米)距离(米)ⅠⅡⅢⅣⅤ1000500300100503~42~31~21~2120~5010~3010~3010~2010~20200~400150~300100~15050-卫生防护林带参考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