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5 MB
  • 2022-05-13 10:11:08 发布

风景园林规划原理第十二章城市湿地公园规划

  • 2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风景园林规划原理(第十二章)\n第十二章城市湿地公园规划\n第一节城市湿地公园定义与分类湿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资源宝库与成长环境。湿地除了为人类提供必不可少的生产、生活水资源外,还具有重要的环境生态功能,被形象地誉为“地球之肾”。湿地还具有较高的生物生产力,是多样生物的储存库并具有调节气候、蓄洪防旱、净化环境等作用。\n一、湿地的基本概念1、湿地的定义狭义的湿地强调湿地生物、土壤和水文的彼此作用,强调湿地或水生植被、水或土壤以及季节或常年淹水三大因子的同时存在。那些枯水期水深超过2m,水下或已无植物生长的水面和大型江河的主河道则不算做湿地。广义的湿地湿地“系指天然或人造、永久或暂时的静水或流水、淡水、微咸或咸水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海水区。”\n这个定义包括海岸地带地区的珊瑚滩和海草床、滩涂、红树林、河口、河流、淡水沼泽、沼泽森林、湖泊、盐沼及盐湖。珊瑚滩海草床滩涂红树林河口河流淡水沼泽沼泽森林湖泊盐沼盐湖湿地景观示意(1)\n湿地景观示意(2)草甸湿地——若尔盖河口湿地——芦荡苇洲人工湿地——农田水塘河南黄河湿地——柳树\n2、城市湿地城市湿地作为科学名词出现于20世纪后期,但至今没有明确的定义。一些专家给出了一个简明定义:即分布于城市(镇)地域内的各类湿地称为城市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经济效益科研教育基地美学价值改善城市环境调洪蓄水补充地下水休闲娱乐功能\n3、城市湿地公园从“城市湿地”角度定义城市湿地公园:城市湿地公园是指城市规划区内的湿地公园。从“纳入城市绿的系统规划范围”角度定义城市湿地公园:城市湿地公园,是指利用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适宜作为公园的天然湿地,通过合理的保护利用,形成集保护、科普、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园。申请设立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需要四个必备条件:能供人们观赏、游览,开展科普教育和进行科学文化活动,并具有较高保护、观赏、文化和科学价值;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范围;占地500亩以上能够作为公园;具有天然湿地类型,或具有一定的影响及代表性。\n二、湿地的分类1、《湿地公约》分类系统大体上湿地可分为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两大类湿地5360.26万hm2自然湿地4667.47万hm2人工湿地674.59万hm2近海与海岸湿地579.59万hm2沼泽湿地2173.29万hm2湖泊湿地859.38万hm2河流湿地1055.21万hm2我国湿地的类型及面积*根据2013年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结果。\n天然湿地海洋/海岸湿地内陆湿地永久性浅海水域海草层珊瑚礁岩石性海岸沙滩、砾石与卵石滩河口水域滩涂盐沼潮间带森林湿地咸水、碱水泻湖海岸淡水湖海滨岩溶洞穴水系永久性内陆三角洲永久性的河流时令河湖泊时令湖盐湖内陆盐沼时令碱、咸水盐沼永久性的淡水草本沼泽、泡沼泛滥地草本泥炭地高山湿地苔原湿地灌丛湿地淡水森林沼泽森林泥炭地淡水泉及绿洲地热湿地内陆岩溶洞穴水系人工湿地水产池塘水塘灌溉地农用泛洪湿地盐田蓄水区采掘区废水处理场所运河、排水渠地下输水系统\n2、湿地类型及其划分标准分为: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滨海湿地、人工湿地三、城市湿地公园的分类按城市与湿地关系划分:城市型、近郊型、远郊型按湿地公园资源状况划分:海滩型、海滨型、湖沼型按城市湿地成因划分:天然型、人工型人工湿地生态池示意图\n按生产生活用途划分:养殖型、种植型、盐碱型、废弃地型按保护状态划分:城市保留型、天然野生型按游憩内容划分:展示型、仿生型、自然型、恢复型、污水净化型、环保休闲型按规划设计内容划分:自然保护类、水体维护类、城市休闲类、废污回用型\n第二节城市湿地公园规划一、规划任务与目的规划建设的任务:合理利用湿地资源,与整个城市的城区山水型生态风貌和人文景观相融合,与整个城市的人文景观相对应。规划建设的目的:既要体现更好地执行国家关于湿地公园规划的保护政策,又不可将城市湿地公园规划片面、简单地看作是种植湿地植物,就是营造“自然”湿地景观。二、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原则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应遵循:系统保护、合理利用与协调建设相结合的原则湿地公园规划系统保护的原则湿地公园规划合理利用的原则湿地公园规划协调建设的原则\n三、规划设计阶段与程序城市湿地公园规划的编制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总体规划阶段和详细规划阶段。三个层次:湿地流域生态格局规划、湿地公园总体规划、湿地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任务书前期准备实地调研分析评价规划论证提交成果规划审批城市湿地公园规划程序\n城市湿地公园规划基础资料收集分类表大类中类小类测量资料地形图总体规划1﹕5000~1﹕10000;详细规划l﹕1000~1﹕2000专业图航片、卫星图片等专业图自然条件与人文资源资料地形资料地形、地貌地质资料土壤成分;土壤承载力大小及其分布;以及冲沟、滑坡、沼泽,盐碱地、岩溶、沉陷性大孔土等的分布范围水文资科水位,流量;最高洪水位、历年洪水频率、淹没范围及面积等:江河区的流域情况,流域规划、各河道的位置、流向、河道整治规划、防洪设施等气象资料主导风向、风向频率、风速;降水量、蒸发量;气温、地温、湿度、日照、冰冻等生物资料动植物种类、分布、数量等人文资料名胜古迹分布与现状、民俗特色文化、饮食等社会经济资科人口资料历来常住人口的数量、年龄构成、职业构成、教育状况、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比例及发展状况土地利用各类用地面积、分布状况,历史上土地利用重大变更资料,±地资源分析评价资料,各类房屋的性质用途、使用状况及分布旅游业发展湿地公园所在区域内原有旅游业现状、每年旅游业总产值、旅游业发展趋势和前景环境状况资料湿地环境湿地水体质量、污染来源和污染情况:湿地的演替和生物多样性有害资源环境监测成果,三废排放的数量和危害情况;垃圾、灾变和其他影响环境的有害因素的分布及危害情况;地方病及其他有害公民健康的环境资料\n四、城市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城市湿地公园总体规划是对界定的规划区范围内的各景观要素的整体布局和统筹安排。其主要任务是根据所在地区的区域生态格局和确定的湿地公园规划范围,研究湿地公园的发展目标,进行湿地公园生态保护规划、游憩行为规划和景观形态规划,确定湿地公园的结构布局和空间形态并综合与规划范围内外因素的协调控制,它是湿地公园详细规划的依据。\n具体内容1.确定规划期限。2.确定公园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3.分析评价。4.制定保护措施。5.规划游憩项目、游憩线路和科普教育的内容。6.营造生动的湿地景观形态。7.对规划范围内和规划范围与周边连接的若干其他因素进行综合协调控制,保证其不影响或是有利于湿地公园的规划建设。8.明确分期开发建设的时段和项目,确定近期建设的规划范围和项目。9.提出实施规划的政策、措施和建议。\n成果要求城市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的成果主要包括规划文件和规划图纸。规划文件包括:规划文本和附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图纸主要包括:(1)区位图(包括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2)现状图(包括用地现状、水系现状、道路交通现状、现状景观分析等,根据需要,可分别或综合绘制);(3)生态保护规划图(4)局部生态恢复示意图(5)水系规划图(6)水质监测图(7)功能分区图(8)土地利用规划图(9)总体规划布局图(10)植被规划图(11)动物栖息地环境与设施规划图(12)项目策划图(13)道路交通规划图(14)游线规划设计图(15)分期开发建设图\n五、湿地公园详细规划详细规划,是指湿地公园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类似于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中,对具体景区或景点规划层次。其主要任务是根据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布局和分区,对某重点景区或景点近期的景观、游憩和设施建设进行具体的规划与设计。具体内容湿地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以总体规划为依据。其编制内容的核心是空间环境形态和场地设计,包括景区整体构思、植被设计、驳岸设计、竖向设计、景观意向、细部处理与小品设施设计等。成果要求湿地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成果主要包括规划文件和规划图纸。\n天津滨海临港湿地公园规划设计\n第三节城市湿地公园的营建模式与方法根据城市湿地公园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文化背景、资源品质、交通状况等不同差异,可以将城市湿地公园简化为保护区模式、水体维护模式、休闲公园模式和污水回用模式四种。一、城市湿地公园营建模式1.保护区模式指以各类城市湿地自然保护区为核心建立的城市湿地公园。该模式一般可分为:远郊型、湖沼型、天然型和自然野生湿地。在其功能分区中应划分出保护区和缓冲区及活动区段。香港湿地公园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上海崇明东滩国际湿地公园\n2.水体维护模式利用城市所辖区域内原有的湖区、水塘、水库、河流等建立的城市湿地公园。主要目的是对水体、水源进行保护管理,并以水体中心或水体界面作为景观兴奋点,岸边建立体闲娱乐设施,开展湿地公园度假、休闲、游览及娱乐活动。亦可以称之为水体借用模式。兰州银滩湿地公园东营广利河湿地生态公园张家港暨阳湖生态园区厦门马銮湾湿地公园\n3.休闲公园模式在已有湿地的基础上所建立的城市湿地公园,湿地并不是原始形态,湿地保护处于次要位置;主要目的是对原来的湿地区域进行改造、利用,并充分绿化,建立休闭型城市湿地公园。也称休闲公园模式。主要功能分区则以休闲、观赏活动为主。一般不设保护区和缓冲区。南京玄武湖景区苏州太湖湿地公园泰安天平湖公园\n二、城市湿地公园的营建方法城市湿地公园的营建主要是利用城市中的湿地区域及资源结合城市公园功能,完成湿地与城市公园功能的协调。1、城市湿地公园的营建原则适用性和多用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地域性原则生态关系协调原则景观美学原则\n2、城市湿地公园营建控制要素在实际建设中,一般将设计要素划分为6个部分:功能要素、生态要素、景观空间要素、历史文脉要素、交通要素和安全要素。功能要素首先要满足城市总体规划功能布局的要求,结合城市远景规划,使城市的空间结构趋于合理。其次,能够协调好相关的基础设施配套和景观风貌。其后才是湿地公园内部功能的布局与设计。生态要素建立安全、稳定、健康的水环境是城市湿地公园开发建设的前提,也是能行运作成功的关键。主要的个要素:水质、水量、植物。\n景观要素视线通廊利用城市湿地本身的地形条件设置景观节点;或从高处提供多角度的观景视野;或于平坦地形设置标志性建筑,构筑人工视线焦点;或控制地形朝向湿地区域的起伏跌落,使园区拥有多条直视水景的视线通廊。空间结构水体、地形是构成自然景观的基础。地形、地势、地貌的综合应用是创造良好景观的重要步骤,源于中国传统园林的掇山理水就是应用了这样的原理。城市湿地公园景观\n滨水界面水是整个湿地公园景观视线的焦点。适当开挖,延伸、扩展水体,对塑造城市湿地公园整体水环境效果十分明显,尤其适宜休闲型湿地公园景观的建设。游览设施①桥②观景塔③亭、廊、花架、亲水平台和水上栈道游览设施\n人文要素主要包括历史遗迹、人文景观、建筑设施等。对人文要素的把握主要表现在对历史建筑(包括构筑物)及传统空间的维护上。交通要素城市湿地公园主要是作为公共开放的空间,既允许环保车通行,也允许自行车等代步工具的使用,当然更多的是游人徒步行走。安全要素:水位、防汛设施\n3、城市湿地公园的功能分区及景观特色塑造城市湿地公园必须包含下列四个区域:即重点保护区、资源展示区、游览活动区和研究服务区。城市湿地公园的功能分区:重点保护区、资源展示区、游览活动区、研究管理区城市湿地公园的景观特色塑造:水及其相关因子的景观特色塑造植物及其相关因子的景观特色塑造文化及其相关因子的景观特色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