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2 MB
- 2022-05-13 09:08:29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万方数据学校代码:10225学号:S13579学位论文哈尔滨中央大1z刊+-l侧业止少1z-丁1z土J+-景观设计研究指导教师姓名:申请学位级别:论文提交日期:授予学位单位:谷岩硕士吴昊洋天天砰副教授东北林业大学2013年4月东北林业大学学科专业:论文答辩日期:授予学位曰期:设计艺术学2013年6月答辩委员会主席:翟松桥论文评阅人:蓉站描案太擎\n万方数据UniversityCode:10225RegisterCode:$13579DissertationfortheDegreeofMasterJ㈣恻STUDYOFLANDSCAPEDESIGNOFTHEPEDESTR工ANSTREETOFHAERBIN’SCENTRALAVENUECandidate:Supervisor:AssociateSupervisor:AcademicDegreeAppliedfor:Speciality:DateofOralExamination:University:WuHaoyangProf.GuYahMasterArtisticDesignJune,2013NortheastForestry\n万方数据摘要商业步行街是城市公共空间的的主要类型,是构成城市意象最主要的景观元素,是城市品质最直观的体现,也是城市居民户外活动的基本空间。同时是建立人们与城市相互关系的重要媒介之一,因此而成为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在景观设计中享有重要的地位。当今步行街正在向更高一级的层次发展,街道空间的基础设施正在更加有效的整合。作为步行街的建筑只是强调从城市的视野来研究建筑与建筑群设计的视角正在被更新。设计者在设计步行街的过程中结合自身经历感受和时间的推移,步行街自身变化也在从无序到有序的整合过程中。从某种意义上讲,在注重建筑内部空间的同时,更重视建筑的外部空间。本文首先出要从研究商业步行街的目的和意义入手,分析商业步行街国内发展现状及研究价值,理论结合实践并展望商业步行街发展趋势。其次从景观环境形态,景观空间规划,生态环境绿化,大众行为心理四个方面论述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的主要内容,分析景观设计元素及相关研究景观设计理论,提出生态连续、景观完整、多元共生的评价原则。结合中央大街景观空间设计现状,分析景观中的建筑、景观中的广场、景观中的街道,以整合景观空间设计的思路探讨景观设计整合的方法,使景观“化零为整”、使空间再次提炼、使环境有机升级、使建筑景观环境“三位一体”。景观空间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包括:物质空间、社会空间、心理空间。通过景观空间的视角来研究商业步行街是本书贯彻的一条主线。景观空间的研究从属于城市建筑生态学的理论框架,是对城市范围的建筑问题的研究。主张始终从“步行街中的景观,景观中的步行街”的观点出发,对整体的商业步行街进行研究。关键词:商业步行街;景观空间;人性化。\n万方数据AbstractCcImmercialpedestrianstreetsareoneofthemaintypesofurbanpublicspace·Theyconstitutethemostimportantlandscapeelementsofthecityimageandreflectthequalityofthecitydirectly.Besides,pedestrianstreetsarealsothebasicspaceforresidentsoutdooractivities.makingthemselvesimportantlinksbetweenpeopleandthecity.Thus,pedestrianstreetdesi盟isanimportantpartofurbanpublicspacelandscapedesignandplaysanimportantroleinthefieldoflandscapedesign.Pedestrianstreetstodayaredevelopingtoahigherlevel.Streetspaceisdevelopinginthedirectionofanoverallinfrastructureassembly.ThepointofviewistobeupdatedthatthedesignofpedestrianstreetsissimilartotheotherDartsofthecity.Asdesignerswecanexperienceinmindthewholeprocessofhowdifferentpartsofapedestrianstreetdevelopfrorfidisordertoorder.Inasense,whenwearedesigningapedestrianstreet,weshouldpaymoreattentiontotheouterspaceofarchitectureinthesametimewhenwedesigntheinternalspaceofarchitecture.hthisarticlewewillbeginwiththeaimandmeaningofpedestrianstreets.Thenwewillarialvzethedevelopmentconditionofpedestrianstreetsinourcountry.AfterthatwewilldiSCUSSthestudyingvalueoftheirdesign.Onthebasisofacombinationoftheoryandpractice,wewilllookintothefutureanddiscussthedevelopingtrendofpedestrianstreetdesign.Afterthat,thearticlehandlesthetopicofpedestrianstreetdesignfromfouraspects:landscapeenvironmentform,landscapespatialplanning,ecologicalenvironmentgreeningandmassbehavioralpsychology.Landscapedesignandrelevanttheorieswillbeanalyzed.AvaluationwillbeDutforwardonthebasisofcontinuousecology,completelandscapeandmutualsymbiosis·ThethirdDartofthearticlewillbaseontheexampleofCentralAvenueinHarbin.Thebuildings,squares,streetsinlandscapewillbeanalyzed.Thelandscapewillberegardedasanintegratedwhole.Thespacewillbefurtherextractedandpurified.Theenvironmentwillbeupgraded.Building,landscapeandenvironmentwillbea“three—in-one”integrity.Landscapespaceisacomprehensiveconcept,including:physicalspace,socialspace,psychologicalspace·TostudythecommercialpedestrianstreetthroughtheperspectiveofthelandscapespaceISamainthemeofthearticle.Thelandscapespacebelongstothecityarchitectureecologytheoreticalframework.Thestudyoflandscapespaceisastudyinthescopeofthewholecity,butwewilluseitinthedesignofpedestrianstreetdesignstudies.Weshouldalwaysinsistonthepointthat“Landscapeisinthepedestrianstreetandthepedestrianstreetisinthelandscape”.Keywords:commercialpedestrianstreet;landscapespace;humane.II—\n万方数据目录摘要⋯⋯⋯⋯⋯⋯⋯⋯⋯⋯⋯⋯⋯⋯⋯⋯⋯⋯⋯⋯⋯⋯⋯⋯⋯⋯⋯⋯⋯⋯⋯⋯⋯⋯⋯⋯⋯⋯⋯⋯⋯⋯⋯⋯⋯⋯⋯..IAbstract⋯⋯⋯⋯⋯⋯⋯⋯⋯⋯⋯⋯⋯⋯⋯⋯⋯⋯⋯⋯⋯⋯⋯⋯⋯⋯⋯⋯⋯⋯⋯⋯⋯⋯⋯⋯⋯⋯⋯⋯⋯⋯⋯⋯..II1绪论⋯⋯⋯⋯⋯⋯⋯⋯⋯⋯⋯⋯⋯⋯⋯⋯⋯⋯⋯⋯⋯⋯⋯⋯⋯⋯⋯⋯⋯⋯⋯⋯⋯⋯⋯⋯⋯⋯⋯⋯⋯⋯⋯⋯⋯⋯.11.1研究的目的意义⋯⋯⋯⋯⋯⋯⋯⋯⋯⋯⋯⋯⋯⋯⋯⋯⋯⋯⋯⋯⋯⋯⋯⋯⋯⋯⋯⋯⋯l1.1.1研究的目的⋯⋯⋯⋯⋯⋯⋯⋯⋯⋯⋯⋯⋯⋯⋯⋯⋯⋯⋯⋯⋯⋯⋯⋯⋯⋯⋯⋯⋯⋯l1.1.2研究的意义⋯⋯⋯⋯⋯⋯⋯⋯⋯⋯⋯⋯⋯⋯⋯⋯⋯⋯⋯⋯⋯⋯⋯⋯⋯⋯⋯⋯⋯⋯11.2研究的背景⋯⋯⋯⋯⋯⋯⋯⋯⋯⋯⋯⋯⋯⋯⋯⋯⋯⋯⋯⋯⋯⋯⋯⋯⋯⋯⋯⋯⋯⋯⋯11.2.1商业步行街景观研究现状⋯⋯⋯⋯⋯⋯⋯⋯⋯⋯⋯⋯⋯⋯⋯⋯⋯⋯⋯⋯⋯⋯⋯⋯11.2.2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的研究价值⋯⋯⋯⋯⋯⋯⋯⋯⋯⋯⋯⋯⋯⋯⋯⋯⋯⋯⋯⋯⋯21.2.3步行街景观设计实践与理论的研究⋯⋯⋯⋯⋯..■⋯⋯⋯⋯⋯⋯⋯⋯⋯⋯⋯⋯⋯..31.2_4步行街景观设计研究的展望⋯⋯⋯⋯⋯⋯⋯⋯⋯⋯⋯⋯⋯⋯⋯⋯⋯⋯⋯⋯⋯⋯⋯31.3研究的主要内容⋯⋯⋯⋯⋯⋯⋯⋯⋯⋯⋯⋯⋯⋯⋯⋯⋯⋯⋯⋯⋯⋯⋯⋯⋯⋯⋯⋯⋯41.4研究框架⋯⋯⋯⋯⋯⋯⋯⋯⋯⋯⋯⋯⋯⋯⋯⋯⋯⋯⋯⋯⋯⋯⋯⋯⋯⋯⋯⋯⋯⋯⋯⋯42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概述⋯⋯⋯⋯⋯⋯⋯⋯⋯⋯⋯⋯⋯⋯⋯⋯⋯⋯⋯⋯⋯⋯⋯⋯⋯⋯52.1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内容界定⋯⋯⋯⋯⋯⋯⋯⋯⋯⋯⋯⋯⋯⋯⋯⋯⋯⋯⋯⋯⋯⋯⋯52.2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构成元素⋯⋯⋯⋯⋯⋯⋯⋯⋯⋯⋯⋯⋯⋯⋯⋯⋯⋯⋯⋯⋯⋯⋯72.3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相关理论基础⋯⋯⋯⋯⋯⋯⋯⋯⋯⋯⋯⋯⋯⋯⋯⋯⋯⋯⋯⋯⋯92.4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评价原则⋯⋯⋯⋯⋯⋯⋯⋯⋯⋯⋯⋯⋯⋯⋯⋯⋯⋯⋯⋯⋯⋯.122。4.1生态连续⋯⋯⋯⋯⋯⋯⋯⋯⋯⋯⋯⋯⋯⋯⋯⋯⋯⋯⋯⋯⋯⋯⋯⋯⋯⋯⋯⋯⋯⋯..122.4。2景观完整⋯⋯⋯⋯⋯⋯⋯⋯⋯⋯⋯⋯⋯⋯⋯⋯⋯⋯⋯⋯⋯⋯⋯⋯⋯⋯⋯⋯⋯⋯..132.4.3多元共生⋯⋯⋯⋯⋯⋯⋯⋯⋯⋯⋯⋯⋯⋯⋯⋯⋯⋯⋯⋯⋯⋯⋯⋯⋯⋯⋯⋯⋯⋯..142。5本章小结⋯⋯⋯⋯⋯⋯⋯⋯⋯⋯⋯⋯⋯⋯⋯⋯⋯⋯⋯⋯⋯⋯⋯⋯⋯⋯⋯⋯⋯⋯⋯.163中央大街的发展及公共空间景观现状⋯⋯⋯⋯⋯⋯⋯⋯⋯⋯⋯⋯⋯⋯⋯⋯⋯⋯⋯⋯183.1中央大街的发展历史⋯⋯⋯⋯⋯⋯⋯⋯⋯⋯⋯⋯⋯⋯⋯⋯⋯⋯⋯⋯⋯⋯⋯⋯⋯⋯.183.2中央大街景观空间系统结构分析⋯⋯⋯⋯⋯⋯⋯⋯⋯⋯⋯⋯⋯⋯⋯⋯⋯⋯⋯⋯⋯.183.2。1景观空间中的建筑⋯⋯⋯⋯⋯⋯⋯⋯⋯⋯⋯⋯⋯⋯⋯⋯⋯⋯⋯⋯⋯⋯⋯⋯⋯⋯..193.2.2景观空间中的街道⋯⋯⋯⋯⋯⋯⋯⋯⋯⋯⋯⋯⋯⋯⋯⋯⋯⋯⋯⋯⋯⋯⋯⋯⋯⋯..233.2.3景观空间中的广场⋯⋯⋯⋯⋯⋯⋯⋯⋯⋯⋯⋯⋯⋯⋯⋯⋯⋯⋯⋯⋯⋯⋯⋯⋯⋯..243。3本章小结⋯⋯⋯⋯⋯⋯⋯⋯⋯⋯⋯⋯⋯⋯⋯⋯⋯⋯⋯⋯⋯⋯⋯⋯⋯⋯⋯⋯⋯⋯⋯.264商业步行街景观空间设计研究⋯⋯⋯⋯⋯⋯⋯⋯⋯⋯⋯⋯⋯⋯⋯⋯⋯⋯⋯⋯⋯⋯⋯⋯⋯.274.1商业步行街景观空间整合方向⋯⋯⋯⋯⋯⋯一⋯⋯⋯⋯⋯⋯⋯⋯⋯⋯⋯⋯⋯⋯⋯..274.2商业步行街景观空间整合方法⋯⋯⋯⋯⋯⋯⋯⋯⋯⋯⋯⋯⋯⋯⋯⋯⋯⋯⋯⋯⋯⋯.274.2.1化零为整⋯⋯⋯⋯⋯⋯⋯⋯⋯⋯⋯⋯⋯⋯⋯⋯⋯⋯⋯⋯⋯⋯⋯⋯⋯⋯⋯⋯⋯⋯..28\n万方数据目录4.2_2空间提炼⋯⋯⋯⋯⋯⋯⋯⋯⋯⋯⋯⋯⋯⋯⋯⋯⋯⋯⋯⋯⋯⋯⋯⋯⋯⋯⋯⋯⋯⋯..294.2.3有机升级⋯⋯⋯⋯⋯⋯⋯⋯⋯⋯⋯⋯⋯⋯⋯⋯⋯⋯⋯⋯⋯⋯⋯⋯⋯⋯⋯⋯⋯⋯..304.2.4三位一体⋯⋯⋯⋯⋯⋯⋯⋯⋯⋯⋯⋯⋯⋯⋯⋯⋯⋯⋯⋯⋯⋯⋯⋯⋯⋯⋯⋯⋯⋯..3l4.3商业步行街景观空间整合设计⋯⋯⋯⋯⋯⋯⋯⋯⋯⋯⋯⋯⋯⋯⋯⋯⋯⋯⋯⋯⋯⋯.314.3.1步行街微观道路⋯⋯⋯⋯⋯⋯⋯⋯⋯⋯⋯⋯⋯⋯⋯⋯⋯⋯⋯⋯⋯⋯⋯⋯⋯⋯⋯..314.3.2步行街道景观元素设计⋯⋯⋯⋯⋯⋯⋯⋯⋯⋯⋯⋯⋯⋯⋯⋯⋯⋯⋯⋯⋯⋯⋯⋯..334。3.3节点型景观空间设计⋯⋯⋯⋯⋯⋯⋯⋯⋯⋯⋯⋯⋯⋯⋯⋯⋯⋯⋯⋯⋯⋯⋯⋯⋯..374.4本章小结⋯⋯⋯⋯⋯⋯⋯⋯⋯⋯⋯⋯⋯⋯⋯⋯⋯⋯⋯⋯⋯⋯⋯⋯⋯⋯⋯⋯⋯⋯⋯.41结论⋯⋯⋯⋯⋯⋯⋯⋯⋯⋯⋯⋯⋯⋯⋯⋯⋯⋯⋯⋯⋯⋯⋯⋯⋯⋯⋯⋯⋯⋯⋯⋯⋯⋯⋯⋯⋯⋯⋯⋯⋯⋯⋯⋯⋯⋯⋯42参考文献⋯⋯⋯⋯⋯⋯⋯⋯⋯⋯⋯⋯⋯⋯⋯⋯⋯⋯⋯⋯⋯⋯⋯⋯⋯⋯⋯⋯⋯⋯⋯⋯⋯⋯..44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46jSC谢⋯⋯⋯⋯⋯⋯⋯⋯⋯⋯⋯⋯⋯⋯⋯⋯⋯⋯⋯⋯⋯⋯⋯⋯⋯⋯⋯⋯⋯⋯⋯⋯⋯⋯⋯⋯⋯⋯⋯⋯⋯⋯⋯⋯⋯⋯⋯47\n万方数据l绪论1绪论1.1研究的目的意义商业步行街是城市发展和变化的历史过程的载体,并同时反映着城市中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时商业步行街也作为社会文化活动和人们经济生活的重要空间。这就需要商业步行街中景观空间设计要符合人们的需求。良好的街道景观可吸引大量的顾客,从而无形中提高了商业步行街整体的空间意义。商业步行街本身具有复杂的功能性质这就必然决定了景观设计的复杂性和全面性,景观设计师必须以多样化的手法去设计和有序地组织步行街空间,使商业街景观统一又富有变化。中国学者单文慧认为:“城市是人们的聚集场所,是群体与个人的活动网络构成了城市的深层次结构,也是城市具有活力的真正原因。”设计需考虑使用者的心理需求和生理需求,结合空间自身的条件去展开步行街景观空间设计¨J。1.1.1研究的目的应用目标: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及城市商业的的发展、旅游业的发展。使人们在城市生活中体会到步行街的乐趣,促使人们和城市更好的有机统一。个人目标:更深一步地了解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的发展状况、设计的理论知识、施工技术以及与其它专业的相互渗透和联系,从理论和实践上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同时也希望能为现代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的发展提供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帮助。学术目标:为现代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同时整合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的发展思路与研究方向。1.1.2研究的意义本文针对哈尔滨中央大街商业步行街景观空间现状进行调查。根据分析结果,从满足使用者的心理角度出发,对公共空间景观已存在的问题进行整合,并提出相应的对策。通过景观设计元素及相关研究景观设计理论,提出生态连续、景观完整、多元共生的评价原则。结合中央大街景观空间设计现状,分析景观中的建筑、景观中的广场、景观中的街道,以整合景观空间设计的思路探讨景观设计整合的方法,使景观“化零为整”、使空间再次提炼、使环境有机升级、使建筑景观环境“三位一体”。创造取悦于人们的商业化环境。1.2研究的背景1.2.1商业步行街景观研究现状城市规划学家凯文·林奇认为:“城市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抽象的事物或是状态,是一种物质领域也是一种精神领域,是一种实实在在存在的矛盾空间[2】。”商业步行街是\n万方数据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城市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空间,商业、居住、工作是人们日常的普遍行为,在生活中人们随处可以体验到景观。从社会的角度看,要想使社会稳定保障就必须使文化结构和人们生态结构相似。在人们生活的领域中无论是物质空间还是精神空间还是时间的,这种相互作用的关系都会使人与环境相互吸引。目前我国景观研究范围较为广泛,大都从整体规划的角度,去分析景观空间中的构成要、人们活动的行为、空间的功能、调查问卷及国外优秀案例的研究。这些研究都会促使我国的商业步行街逐步人性化、功能齐全化。但是现代商业步行街现状稍显复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商品服务的凸显,人们对商业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这就会使得在步行街中没有合理的植入商业,导致空间的混乱。在步行街中大规模不合理的建筑的涌现也使得整个景观体验的不完整。以下通过对国内商业步行街主要几类文章的统计与分析,可形成对国内商业步行街的研究角度如表1.1所示,了解国内研究动态。表1-1国内研究动态j獭缫麓翳溪疆:。戆黪薹≮甏j;i蕊豢I蠲鬻器《藤麟,li攀臻羹醚黪it蓊掺饕■。i薯镬}能i。;z屯1规划方案介绍422442现状与对策263293构成要素分析3l16474规划模式与策略研究355405规划实施过程研究4l56评价研究122147人群行为活动研究5168功能结构研究96159历史演变研究1221410发展趋势研究ll011ll营销策划与竞争力研究2032312国外工程分析6O613其他3O3总计2164l2571.2.2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的研究价值人类和自然是之间是一种惟妙惟肖的关系,两者互为吸引。如果说,前者是至阳至刚,景观则是至阴至柔,两者阴阳互补、缺一不可。广义的景观应是整体的空间概念。景观的设计并不是要求我们在空间中强加入一些被认为是美好的东西,过度的引入设计的概念往往导致空间整体性的丧失并缺乏微妙的景观体验。所谓城市既是人们与自然共同的作品,富有一定的艺术性【3j。虽然对于理想景观空间的描述和刻画想象一样困难,但是我们可以建立起理想景观的标准,这就是真善美的统一。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给出“根据人们需要,把需要分为几个层次”,认为理想的需要类型是从自我到生理的递减。古典园林的风貌特色以空问格局、自然景观、建筑景观而闻名的【4J。对城市景观展开理论性的研究,作者认为,自我的极度膨胀与生理的无限欲望是导致个人困惑和社会动荡的原因,而建立在安全和自尊的基础上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n万方数据1绪论才是美好生活的来源,也是获得理想景观的根本途径,这就需要研究景观中人们的基本需要及行为。1.2.3步行街景观设计实践与理论的研究商业步行街发展以来,景观与景观建筑是在一种与外部世界较少交流的环境里逐步而生的。景观设计有一个重要的特点,既是景观要具有一定的精神文化,但景观本身更偏向使用功能和技术革新,同时解决人类生存问题。景观要想提升新的层次就必须考虑人们精神享受的问题。尤其是在小尺度的景观中,重视艺术性和精神文化性的活动。目前步行街景观的研究从源头上看大致分为三类即:从园林建筑相城市美学的参透;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景观渊源;世界风景园林文化理论的发展。园林设计最先关注的是“立意”。建筑也强调“立意”,但是建筑或是建筑群乃及周围的物质环境都应该最大限度的发挥艺术性。景观设计和其他设计都是一脉相承的。在景观设计中应采用意向在先,平面布局在后的设计理念。另一方面,将景观仅仅理解为绿化、美化的等等的等同于城市艺术化的狭隘认识,也阻碍了景观建筑学的发展。理论的滞后于实践固然是其原因,这也是阻碍城市景观理论研究发展的更为深刻的原因。另一方面从体验者主体的视觉去观察步行街的整体环境,主要有观赏点、观赏路线及心理反应。从客体的角度看,景观环境也在吸引人的动线轨迹,强调区域与区域之间的关系,服从人们的生理需要。1.2。4步行街景观设计研究的展望通过对历年论文的研究,可以看出国外对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研究的比较早,无论是从规划设计还是实践经验中都积累的大量丰富的经验,正如北京都是靠城门或是主要道路的布置在空间形态上创造了古典空间如图1—3所示。在商业步行街的开发模式,环境营造等方面都有较深的研究。而国内近些年对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也开始了广泛的研究。主要从空间环境角度研究,从设计方法角度研究,从环境行为心里学角度研究,从历史文化角度研究等几个方面展开研究。图1.3老北京城门道路未来的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的研究将会呈现出多角度的研究趋势。交叉学科的引入将会更加有计划的研究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的发展。在如今人们会追求新的生活方式,优美宜人的环境,浓厚的文化气氛将会成为商业步行街的一种时尚。从而对商业步行街\n万方数据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交往空间的质量也会越来越高。商业步行街景观策划设计,建设,营销管理,绩效评价等方面的研究也开始展开,这将会全方位的构建合理的,可实施的商业步行街景观。景观设计研究也可参考建筑设计的理论思想,从建筑与城市研究的成果中涉取适合自己的观点是十分必要的。城市景观的研究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重视城市中的建筑的研究;重视结构既是构成要素的研究;重视“人”的研究。1.3研究的主要内容从中央大街商业步行街空间景观现状入手,分析景观空间设计构成元素。从景观设计相关理论的角度出发,以景观审美学,环境心理学,空间场所理论三方面为切入点,研究景观和人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以及这些理论对景观设计的积极意义。(1)研究中央大街商业步行街的发展历史及改造过程,分析改造后空间景观所存在的问题。(2)运用景观设计的相关理论来分析中央大街所存在的景观特色危机。(3)针对中央大街商业步行街改造后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措施。(4)总结步行街景观设计的空间主线、审美理论、历史脉络、批判的眼光使设计者有一定的思考和启示。1.4研究框架从本论文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步骤展开,共分四章:第一章绪论部分,介绍了论文的选题背景、目的意义、研究对象,国内研究现状。第二章介绍了景观设计的内容及元素,同时借鉴相关理论总结评价景观系统的原则。第三章主要结合中央大街自身的情况进行分析和介绍。第四章是整篇论文的主体部分,对通篇的文章归纳总结并提出新的分析及解决方式。\n万方数据2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概述商业步行街从属于城市公共空间,是以步行行为为主要的交通方式,以商业经营为主要的城市街道,步行者享有交通优先权。人们对步行街除步行交通需求外,还有一定的环境心里要求:人们在步行的过程中,全方位的感知步行街空间表象,形成步行街整体意象。完善的商业步行街建设对激发城市活力和增加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交往起着关键的作用如图2—1所示。如何建立完善的商业步行街,在当下以满足人们基本功能的前提下,景观设计显的由为重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大众对于景观在数量和质量上的要求也增加了许多,因此景观设计强调面向群体的观念。步行街景观是公共性的,满足众多使用者的需要,景观环境与建筑、城市共同组成了人类居住环境。景观环境设计既是一种大众化的空间艺术,又是一项具有规范设计的过程技术。图2—1欧洲某两业步行街中庭2。1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内容界定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因此有必要对其内容进行界定与分析。本文作者有自己的理解,作者认为现代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包括景观环境形态、景观空间规划、生态环境绿化、大众行为心理四方面内容。四个要素对人们欣赏景观环境所起的作用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中国古典园林讲究:物镜、情境、意境的综合体验如图2.2所示。现代步行街景观设计同样也包含着中国传统园林的设计原理和规律。\n万方数据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2—2苏州园林景观环境形态一直是受关注的话题,它是指去创造一些外部的环境,在这里更直接的就是视觉景观形象,视觉景观形象主要是从人们视觉形象感受要求入手,根据美学规律,诸如视觉秩序或统一、比例、尺度、对比、平衡和韵律如图2—3所示。就一般层面而言,视觉景观形象是给人们创造愉悦视觉的活动,一个追求欢愉视觉形式塑造的过程。景观不仅仅只是视觉空间的环境,还包括其余的五官感受。图2—3英国商业步行街景观空间规划在步行街研究中偏重于从知觉的角度来理解空间,它不仅代表三维的几何空间,也是场所的概念,包括人与人、人与场地的各种关系。生态环境绿化是随着现代环境意识运动的发展而注入到景观设计当中的。大众行为心理主要从人类的心理精神感受出发,根据大众在环境中的行为心理及活动规律,利用心理、文化的引导,研究如何创造出使人们赏心悦目的景观空间。四个要素浓缩一下,第一个方面简称为“形态”,第二个方面简称为“规划”,第三个方面简称为“背景”,第四个方面简称为“活动”。四个要素当中每个要素也有其自身的组成元素。在这四个要素背后都有其理论的支撑:第一部分的景观环境形态的理论支\n万方数据2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概述撑是景观美学,第二部分景观空间规划的理论支撑是景观空间设计,第三部分的生态环境绿化的理论支撑是景观生态学,第四部分的景观活动的理论支撑是行为心理学。2.2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构成元素商业步行街景观空间设计构成元素较多,并且随着城市文明的不断发展呈现出多样复杂的变化。从构成要素的角度分析,可以将其划分为五个方面,即:规模与尺度;方位与朝向;功能与布局;风格与品位;文化与内涵[5]。事实上从景观设计方案阶段到实施阶段的整个过程中,无不包含这五个方面的考虑。这五个方面也是评价景观规划设计方案最基本的标准,也可称之为景观设计的五元素。景观设计元素与人们的行为是密不可分的如图2-4所示。同时作者又调查了哈尔滨中央大街景观元素注视率,发现景观对人们的行为是有着间接的影响如图2—5所示。图2-4人们在步行街中的主要活动分类图图2—5步行街主体和客体分布情况图160一/1l140—/lj0Z120—/l鋈l哇n盎。100—/l蛙凸。震縻l80一/蓊60—/麓40—/麓蕊20一/黼豳禽●O绿化小活动场轮廓线建筑街具人群品地豳总计1741278583106116\n万方数据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囝四人E砸囡圜化小品圈圈囝规模与比例尺度是指对景观项目的实际空间的尺寸。步行街和广场也是一种建筑空间或者说是城市空间。就如同室内一样,它的意义及品质首先是通过空间的围合程度来体现的,是空间构成元素的围合力量的反应。围合性被西特看作是空间整体和谐的主要条件,因为一个城市的开放空间通过围合而成为广场,正如香榭丽舍大街的空间构成如图2-6所示。谈到规模与尺度就会讲到交往,从景观设计的角度讲,在各种交往场所中,距离与强度,即密切和热烈的程度之间的关系也可以联想到人们对建筑尺度的感受。换言之,就是一个户外空间可以容纳多少人,首先是一个数量上的问题。同样面积大小的空间,一种可容纳10人,而另一种则容纳100人,从这种数量上的差别便可看出交往强度的差别。除与空间场地的规模相关,交往强度还与空问场地的质地相关。就拿典型的例子来说吧,在场地规模相同的前提下,一个广场2/3是硬地,另一个1/3是硬地,显然前者的交往强度大于后者。现代景观设计从规模上决定了我们安排的活动是公众性的、群体性的,步行街空间中最核心的活动是社会交往,即是人与人的交往。尺度的大小对人感知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在尺度适中的步行街中,窄窄的街道、小巧的空间、建筑和建筑细节、空间中活动的人都可以在咫尺之间深切地体会到。这些空间使人们感到温馨和亲切宜人。反之,那些巨大的空间、高大的建筑和宽广的街道则使人们感到冷淡缺乏趣味。比如20----'25米见方的空问,人们感受比较亲切,人们的交往是以一种朋友式的关系,人们可以比较自由的交流。这是因为一旦超出这个范围,人们便很难辨认出对方的脸部表情和声音。这是创造景观空间感的尺度。图2-6香榭丽舍大街宽度尺寸图方位与朝向只要是指在景观设计项目地形朝向、风向和日照的考虑,其对于以自然\n万方数据2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概述日照通风为主的大规模景观场地尤为重要。功能与布局是针对项目具体需要所考虑的功能及其落实在实际空间位置范围。景观项目均应包含三方面功能与布局:人们使用、环境生态、景观视觉。文化与内涵是指在任何一个景观规划设计项目都应包含一定的文化、表达某种含义和创造特定的意境。步行街景观设计不仅仅是工程技术,更是文化艺术。目前景观设计为认为是一门综合的艺术,文化与内涵也就具备了一定的艺术特性。凡是公认的景观设计无不延续着历史、反映着文化、揭示着规律、表达着思想、启迪着心灵。风格与品位是对景观规划设计更高层面的要求。中国几十年的景观设计中形式主义也有很深厚的流传基因,继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之后,又开始在中国成为流行和时尚。作者认为风格形式是对景观设计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表面化视觉化的特性,并对步行街的活动市民产生真实实质的影响。在景观设计中,景观客体都存在着一定的品位及风格。追求风格也是对景观设计在形式上的新探索。2.3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相关理论基础对于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的认知,人们心中都会有自己的评价观点。从个体的角度来看是主观的,一个景观主体,个体对它的看法也是有很大差异的。从更大的时间范围和空间范围来看,从古至今还是有许多优秀的景观。因此,如何使步行街景观设计符合大众的审美标准就需要有一定的理论来依据。原理方法运用得当,对景观的评价才有足够的说服力。把原理运用在步行街景观设计社会实践活动中,才会使我们得到更适宜的景观。商业步行街景观空间的整合建立在景观的可识别性上如图2.7所示。图2.7商业步行街景观细节图\n万方数据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景观美学理论作为商业步行街的活动主体,人们与步行街景观之间的审美关系如何建立?换言之,人们如何体验到步行街景观的美这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感受过程。可以看出,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区,人们对审美概念是由差别的。不仅仅是东西方国家的差别,在同一国家,不同的城市也会有很大差别。这种表现的根源概括的讲,是由于本土文化、生活习惯等诸多因素造成的。作者也希望通过研究景观美学,尝试性的探讨有助于去认识各种景观现象。现代美学理论将美学上的“美”和人们眼中的“美”常常区分开来,认为美学上的“美”是一种境界。这种理论就将美遮上来神秘的面纱,是人们认为美是一种不可知的理论。但是在人们心中常常被感动的却是自然之美,被人们作为美好的回忆。而城市中以“现代时尚”、“清新自然"等等为名号的景观却很少提及。由此还可以理解善良的人们在大自然造化被无情剥夺时的无可奈何的痛心疾首[6】。这样看来,提倡景观的观念和景观设计的实践是克服景观异化的一种途径。景观美学将城市中的景观赋予真、善、美的高度统一,从哲学的角度来看,“真”属于认知理论,“善”属于伦理道德,“美”则属于美学研究的问题,但这三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研究景观美的同时,对真与善的研究是不能忽视的。首先来看真与美的关系,真与美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使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的关系,这就好比功能与形式一样,是许多设计领域都在研究的问题。实际上,形式也反映着一定的功能性,积淀了社会意义和社会内容,从而形成了“有意味的形式”,这正如帕克(D.H.Parker)所说:“审美价值是在想象中转化率使用价值。鞋子看起来很美,而不是穿在脚上了感觉,单必须是看起来穿着说服才行。房间的美不在于住在里面感觉很舒服,但必须看起来觉得很舒服。美就在对它的用途的回忆中和预测中,他们是思想的两个方面,用是行动,美则是纯粹的意图。明白了使用意图作为纯意图进入美中,则可解决实用工艺品的矛盾,可以调节人们坚持艺术与生活相联系和美学与哲学所主张的美的非功利性之间的矛盾【7】。”其次就是善与美的关系,善和美都是人们追求的事物的最高标准,善而不美和美而不善都是有缺陷的,只有尽善尽美才是完美的。美与善之间的关系可以看作是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关系,并注重形式应该服从内容。在步行街景观设计中善表现为当今社会的伦理道德,代表着“以人为本”及社会公平两个方面,这是景观设计研究的重要前提。提倡真善美的高度统一,是基本的审美立场和审美态度。坚持真善美的高度统一就是坚持功能、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只有这样,城市才会被视为景观来看待,这是景观生成的美学途径。空间场所理论景观空间设计主要涉及三个概念即:空间、场所、领域。空间即Space,这是又三维空间数据限定出来的。空间是所有事物变化和发展的载体,是一种可以把所有可以想象的造型成为可能的客观存在。空间的形成离不开实体,人们视野内能够被感知的实体对空间的品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图2-8所示。空间和实体的相互作用正是城市空问构\n万方数据2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概述造的本质所在。空间与形态是统一体,空间中需要形态来感知,这就会形成一种场所。场所是具有明确特征的空间,场所之所以有意义就是人们行为所赋予的,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场所’就是人们在空间中对空间的感知,心理变化和行为。场所是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影响着、支持着人们活动。商业步行街的主体是人,步行街为人们的各种活动展开了一个社会生活的平台。“现代商业步行街是传统步行街的传承和发展,它并不是单纯的购物环境,而是以人为本,以步行为主的活动方式,包含商业和其他社会活空间、场所、领域三者给人们是不同的感受。在步行街的空间中,影响场所的因素众多,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人们的活动方式。从设计的角度考虑,步行街空间中建筑设计的边界多以空间为基准,而景观设计的边界多以场所和领域为准。优秀的商业步行街应该使人们感觉到归属感、认同感。以下是英国HOOK新城市规划和巴黎德方斯新区A区是具有高效的现代化综合贸易中心的交通示意图如图2-9所示。图2-9英国HOOK新城市规划和巴黎德方斯新区格式塔心理学理论在20世纪出现的各种现代心理学派中,对美学产生较大影响的有心理学分析派、格式塔学派、行为主义学派、信息论学派和人本心理学派[8]。这些学派对人们心理过程都各抒己见。在社会生活当中,人们会受到自身和外界的影响产生些许压力而在一些历史悠久且人口众多的国度,常常发展出一套成熟的机制来调节高密度的压力【9】。因为审美活动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心理过程,所以参考和借鉴心理学理论有助于对审美心理的分\n万方数据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析,使我们对审美活动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在步行街景观设计中,格式塔心理学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其原因有三:(1)格式塔心里学源于对视知觉方面重要的研究,一些重要的格式塔原理是有视知觉方面研究所提供的。(2)格式塔心理学认为,我们面对自然所观察的经验,都具有一个格式塔的特点。这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即是在“日常意识中断’’后对“形"的关照【10】。(3)格式塔心理学以“心物场”和“同型论”为总纲领而衍生出众多原则(组织律)。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从“心物场”到“心理空间”、从“同型论”到“积淀说”、从“组织律”到“形式美”,这些理论对景观设计实践领域原则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格式塔心理学也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主张从团体动力出发说明心理现象,勒温的团体动力学是其中的重要理论[1¨。2.4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评价原则2.4.1生态连续生态连续包括物质和社会两个层面,在《马丘比丘宪章》中说到“新的城市化概念追求的是建成环境的连续性,在我们的时代,近代建筑的主要问题已不再是纯体积的表演,而是创造人们能够生活的空间。要强调的已不再是外科而是内容,不再是孤立的建筑,不管他有多美,多讲究而是强调城市组织结构的连续性u2J"(1)物质方面从宏观上看,景观的生态连续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的。在步行街经济活动区中,景观设计的稳定连续一方面一定要靠自然界的演化和系统的自我调控。另一方面,人们要依照自然规律,使人们对自然之间相互攻击平衡。从微观上看,步行街景观单元的连续性是景观美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则,也是生态连续的必要性。景观单元指的是具有相对独立的完整性空间,并能找到与其相对比的参照空间中事物,可以是建筑、其它景观、道路、绿化等等。步行街景观单元不是孤立的存在于空间中,也不是华而不实的,而是统一体中的一个单元,它需要与各自单元之间相互协调,从而完善自身的形象。(2)社会方面步行街景观空间的物质空间形态与社会结构是相联系的。步行街空间结构形态主要表现在人与步行空间、人与人之间的微妙联系。自然景观是社会生活、工作、交流中产生的,是社会生活的物化方式。物质形态的连续必然和社会文化的连续相关联。社会形态的连续也是对历史文脉的传承、认同、归属,而景观的形态也需要慢慢融入到步行空间环境中人们的心里如图2—10所示。\n万方数据2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概述图2—10欧陆小镇喷泉厂场2.4.2景观完整景观完整可以描述为景观空间系统内部要素的结构稳定、功能正常,与各种换进攻要素之间的不可或缺和相互和谐的一种状态。景观空间系统是人工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与景观之间互动的组合过程。景观完整是概括性和抽象性的概念,反映着一种景观理念。景观完整具有三个方面即:宏观方面、中观方面、微观方面。宏观方面主要表现为人造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如图2一11所示。人与自然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人是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自然也是人生命构成的一部分。在步行街景观设计中自然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仅具有生态的作用和给人们的视觉带来审美体现,也是实现人工鱼自然的统一,创造理想景观的必要条件。\n万方数据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2—11景观园林实景图中观方面表现为形式和内容的统一。空间中的尺度尽量会满足不同人们对视觉效果的需要,这就需要建立各种适合自然尺度、人体尺度的尺度系统,使人们的感受具有多层次的景观体验内容。其次景观也要具有良好的比例关系,空间中景观单元和其它各要素之间的搭配体现了诸要素的地位和数量关系,不同空间的景观类型不同,其比例关系也有所不同。微观方面表现为五官与对景观感受的统一。景观空间所体现的不同性质也是人们有不同的感觉倾向。随着人们感官的要求同时也增加构成人们使用的设计尺度,人们的感官有五类: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这种以人的感官为主导而形成鲜明的景观体验,给整个景观空问也赋予了可识别的特性。景观空间中人们的五官感受主要是对建筑形式、质感、色彩、材料、景观雕塑和小品、绿化、亮化等因素的体验。将这些元素进行统一整合,也会促进人们五官感受,从而商业步行街景观特色。2.4.3多元共生商业步行街的景观是为人们所服务的,景观艺术既是生活艺术,这说明景观艺术也不是唯一的艺术。城市中存在着各类人群,由于他们的社会阅历的文化背景的不同,就会影响人们对景观艺术的审美差异。为此景观空间在形态、风格上也必然会存在多元化。多样化与艺术化\n万方数据2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概述景观的艺术性是人产生审美冲动、获得美好体验的基础,但是艺术化的基础是多样化。罗素说:“参差多态是生活的本源”多样化是人们的本质需求,也是人们认识文化的一种途径如图2.12所示。现在许多景观都产生了“千城一面”的现象,多样性和艺术性也无从谈起,同时也缺少幽默感和趣味性。实质上人们的生活环境不能缺乏戏剧性的、乐观积极的景观作品。就像天台济公院、长乐海螺塔、净月潭那样独特的创意、令人耳目一新的景观。图2—12科林斯柱式柱群生活化与民间化具有生活化的景观其生命力往往蕴含在民间性之中,蕴含在民间性的景观特质往往需要设计者的身临其境才会被发掘出来。这种以人为本的方法,强调的是人与环境的人性化,从而反映了人们思想性格、价值、观念、情感的很多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生活化和民间化具有浪漫而富有变化的特点,这也是形成多样化和艺术化的一种途径。历史感和新奇感许多的景观设计作品都具有历史感,比如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和凯旋门他是城市历史见证,可以说是具有历史感的标志性建筑如图2.13。然而,在其刚建成时,也是颇受争议的,甚至收到包括大仲马在内的重任指责。由此可见,历史感和新奇感并不是一对相反的感念。新奇感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新奇的样式创新,二是对历史的转化。前者是“拿来"后者是“转化”。比如哈尔滨中央大街其建筑外装饰多呈现西洋化,对外表现出“统一’’的一面。西方的文化较国内开放,合作意识强,强调不同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在具有历史感建筑形态上中西双方的差异还是较大的。正如童寓先生所说:“西方造园艺术较中国更能随时代的演变[131。"比如外国的宗教建筑,教堂多采用了现代建筑\n万方数据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语言,体现了内在的民众生活化需求。而中国的寺庙大多设计成放过的形式。如图2—13埃菲尔铁塔和巴黎凯旋门步行街景观设计应以开放的心态采用“拿来主义”,无论是对国外的、历史的、本土的、对其好的东西都应惊醒转化保留,这才是景观艺术创作的途径。从这个层面上讲,历史感和新奇感实际上是相辅相成的,它们的结合追求的是生活的“时代性”。2。5本章小结(1)通过对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概述研究,结果表明: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包括景观环境形态、景观空间规划、生态环境绿化和大众行为心理四方面内容。同时从景观构成要素分析,可以将其划分为五个方面,即:规模与尺度;方位与朝向;功能与布局;风格与品位;文化与内涵。(2)从景观美学理论、空间场所理论、格式塔心理学理论总结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n万方数据2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概述的研究方法。得出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的评价原则,包括:生态连续原则、景观完整原则、多元共生原则。\n万方数据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中央大街的发展及公共空间景观现状3.1中央大街的发展历史当我们摆放一座城市,最能阅读出城市的传统文化和感受着城市的面貌特征的就是那些城市中传统的街道了。走在街道上,踩着每一块石头,细细品味着历史的节奏与变迁,街道上所记载的人或事,或苦难或辉煌。街道是城市发展的源泉,每一座城市都会有那么一条街道让人回味无穷。哈尔滨的中央大街就是这座城市的标志性中心。中央大街建于1900年,距今有113年的历史。建设之处被称之为“中国大街”。1928年由俄国设计师从新设计更名为“中央大街”。中央大街深受欧洲文化的影响,有着“东方小巴黎”和“东方莫斯科”的美誉,这便使这条大街有着异国风情,其中汇聚了西方古典主义、折衷主义、浪漫主义、哥特式、文艺复兴、巴洛克式及中国传统风格等多种风格的建筑,形成了中西合并的建筑形式。1997年之前,这条街道上人车交错,交通不便,建筑立面随着历史的前进难免破损不统一。新的建筑形式与景观小品与整个步行空间的体量不想吻合。路边的商家各行其是,牌匾乱挂,视觉效果零乱。为了复兴和整合中央大街的面貌,哈尔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央大街被列入为历史文化保护区。中央大街分别三次整合治理和提升档次,为建筑物的修复、街道空间的治理、休闲空间方面的创造做出了大量的工作。在街区的整合的过程中,主义其本身固有的文化底蕴,对保护建筑实施了挂牌介绍,等级分类。建筑形式的和谐统一,设立了休闲广场和符合环境的小品的景观,是视觉上更加符合人们的审美需求,相得益彰。2003年政府对中央大街综合整治工程设计规划,对其56栋建筑、主街的夜景和照明量化和音响布控进行了统一规划设计。2004年政府集合中央大街的现状条件,对其周边的25条街道进行修缮和粉刷,延续了中央大街的品牌效应。3.2中央大街景观空间系统结构分析商业步行街从产生至今,景观空间系统是商业步行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物质上看,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是景观空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步行街空间角度来看,人是空问活动的主体,以人为本,满足人们的生活品质,使人们在真善美的世界中发现美、认识美,人与步行街、人与人的关系构成了景观空间系统的中间结构。在步行街景观设计中,需要兼顾表层结构、中间结构和深层结构,物质空问、社会空间和心理空间三者的统一可以使景观空间系统中表层、中间和深层结构产生相互依存的现象,这正是产生理想景观的基础;同理,表层结构的变化也会影响到中间、深层结构,它是中间和深层结构的物质基础。本节以景观系统的表层结构为切入点,对中央大街的景观空间要素及建筑、街道、广场及自然景观四类要素在景观空间系统中的地位及关系进行分\n万方数据3中央大街的发展及公共空间景观现状析。同时哈尔滨商业步行街属于寒带气候,主要应从提高冬季及冷暖交替季节时人在街道的热舒适度入手,尽量通过日照、防风等人工手段,营造适宜的街道微气候环境。【l3】3.2.1景观空间中的建筑3.2.1.1建筑在景观空间中的意义建筑在景观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英国规划设计学家戈登卡里恩(GordenCullen)认为:“一幢建筑物是建筑,而两幢建筑物则是景观。”在步行街景观视觉当中,建筑往往担当着主角,给步行街赋予不同的景观特色。“建筑”这个词汇起源于希腊,其本意不仅仅是“房屋”,也包含了“高尚”的意义。在从建筑的发展历史看,建筑不仅仅是“盒子”一样的功能作用,而更是在其表面形式上赋予了精神感受。建筑作为景观空间系统的主角之一,在满足一定功能的同时,还包括了对活动主体人的行为及思想的影响,使人们对景观体验是十分丰富的。在传统的景观设计当中,少量的标志性建筑景观要素,往往会成为一个区域或一个城市的地标。比如中央大街的防洪纪念塔。中央大街上两侧的建筑因其独特的地方性文化特色使之具有文化意义的景观,其建筑文化的记忆,形成了步行街景观发展的历史脉络。从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的角度看,景观的整体包括两个基本要素,即“标志性”和“基本体”,前者指的是具有纪念性的景观,而后者则是依附于前者的景观载体。随着步行街功能的不断增加,新的建筑类型也层出不穷,更需要根据人们的基本行为和生活模式把景观建筑类型按照“标志性”和“基本体”来分类【l制。上述理论主要强调的是建筑在组织步行街景观肌理和凸显步行街景观整体特征方面的作用。综上所述,建筑对景观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具有标志性的公共建筑在步行街景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实现这一作用的前提是处理好标志性建筑与基础景观的关系。中央大街的主入口位于两侧建筑的中央,两侧的建筑有机围绕,景观特色生动鲜明。另一方面,景观中的“基本体”受制于环境、人文和经济方面的影响,片面的强调标志性的建筑,有可能会破坏“基本体”的稳定,只有两者的比例关系恰当才会使步行街的景观特质和谐。建筑不仅仅在时问和空间上富有表现力,在艺术语言结构上也具有极大的潜能【l5|。中央大街具有地方风格的建筑景观依附于“标志性”和“基本体”的适度对比。随着受社会、人文和经济因素制约较少的公共建筑大量的出现,“标志性”的景观形成了对文化肤浅理解和盲从跟风,同时公共性的建筑逐渐物质化、商业化,这种“标志性”的景观也在失去其本身的标志意义。精神性的东西已逐渐成为某种理性的概念,像美学一样严谨并赋予逻辑性。现代建筑对“纪念性"的否定被列昂克里尔称之为“不可命名性”他认为现代建筑的尺度、比例、形式、特征、类型和风格上的错误都源于此。【l6J建筑作为景观中的主体要素,其精神内涵是无法磨灭的,其体量、高度、美感等因素也成为了人们的某种寄托。建筑对步\n万方数据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行街景观的作用应该是在基本体所形成的整体风格的基础上,通过标志性的景观来营造丰富的空间。3.2.1.2建筑景观空间形态步行街建筑景观的作用主要是构起轴、核、架等形态要素,建筑作为主体,形成了各种景观空间。建筑在城市景观中通常以三种空间形态出现。(1)点的空间形态点的形态主要指那些独立于空间场所中的建筑,也可说是表示在一个空间中的位置。把空间中的点放在视觉中时,便形成了他的存在感,当它处在环境中心时,一个点是稳定的、静止的,以其自身来组织围绕它的诸要素,并控制它所处的范围。点的周围存在一定的场,如广场的中的建筑,它与广场环境互为作用。如果说要把点在空间中表现出明显的位置,就必须把点投射成一个垂直的线要素,如柱子、方尖碑、塔。应该注意的是,一个柱状要素在平面上被看作一个点的,因此要保持着点的特征如图3.1所示。”图3-1哈尔滨中央大街景观设计细节图在景观的构图中个体点的作用往往由于人们的观赏角度位置不同和移动而不断变换,“当人们朝着个体点移动时,它起着对景观的作用,接近它而又透过它向外观察时,它又起着画框的作用。当人们在欣赏景观中的点时,它是主体,等同于背景,当人们欣赏旁边的建筑时,它又是陪衬的作用。在同一空间中,可以看到它的高突部分,此时又起到了借景的多用[17]。”点角色的变换可以说是丰富多彩的既是“主景”也是“框景”,既是“背景"也是“衬景”如图3—2所示。由于欣赏的角度、方式和距离的多样性,点的出现形式在景观空间也给人丰富的景观体验。通常,以点的形式出现在景观空间中时必须关注各个角度与方位的视觉效果。景观的设计就要考虑欣赏者的欣赏方式是动还是静,对于远观者观看高层建筑的人多于步行的人,对于步行者则更容易被近距离的物体所吸引。前者多注重宏观的整体轮廓,后者多注意物体上的细节特征。然而对于步行者来说,活动方式是动和静的结合的过程,在动的过程中也会停留观赏某一事物,活动主体的运动轨迹就会从许多个点而连成线。因此,点和周围的环境空间的配合就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点能够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而人们却会站在点以外的空间观察点。从这个意义上看,步行街空问中的点以建筑、景观、雕塑等等形式表现。从步行街景观体\n万方数据3中央大街的发展及公共空间景观现状验出发,探讨景观点的空间形态对整体景观空间的积极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图3-2哈尔滨中央大街景观设计细节图(2)面的空间形态面的形成是一条直线沿着不同于自身的方向展开变成一个面。从概念上讲,一个面有长度和宽度但是没有深度。一个面的首要识别特征就是形状,我们随着不同角度的观察面会有失真的错觉,所以只有正对一个面时,才能够看到真实的形状。面的空间形态从交通和人流动线上感觉最为直接,它给人指向性和方向感及心理上的预期,并形成连贯的景观印象。戈登卡里恩(GordenCullen)在《景观城市》一书中认为,当我们走在路上看到一幅幅连串的画面,可以叫做“系列景观”。我们的头脑就会消化这些景象,如果他们是千篇一律的,头脑则会很快的消化完,感觉单调。最能使头脑的感觉到刺激的就是对比和差异,它使我们对周围环境有更深刻的观察和记忆,更能制造环境的戏剧性。卡里恩还认为,在“系列景观”中,人们的意识是会想前思考的,每当我们看见这个景观,就会预测即将出现景观。因此处理“系列景观”所需要的关系艺术——用设计者的想象力把城市的物质元素按“现景”和“预景”的关系去塑造一个能够刺激和满足市民想象力的城市【l引。在步行街景观空间中,街道两侧建筑所组成的面的空间形态可能是某栋建筑物的界面,也可能是一系列建筑组合而成,也可说成前者是“实面”,后者则是“虚面”。对于实面来讲,面上的转折形状都是制造对比和差异的手段。而对虚面来讲,在统一的界面上可以是个体的点与面的形态有所分别,也可达到不同的观赏体验。通过比例、色彩、材料、细部特等多种方式,都可达到界面的统一于对比。下面以中央大街为例,探讨建筑界面的空间形态形成对其步行街景观特色的意义如图3.3。\n万方数据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蛹£=霸§蔫鬻融■辅。轻童尝尊誓簟黼膏氍鳓鼍愀蠢一’图3—3哈尔滨中央大街平面由于中大街本身功能的要求和用地的限制,在街道全长1450米中大部分建筑高度约在12---一24米之间,这势必就会形成面的空间形态,因此保证连续流畅的视觉体验前提下,满足观赏者需求的变化以及丰富的视觉效果成为设计的关键。通过对人们视觉点的研究,第一个层次的空间形态感受就是欧式铁艺的大门及两侧的建筑立面,这些立面都十分注重细节的设计,由于建筑的高度适宜人们可以清楚的看见这些细节。这一鲜明的空间形象成为整体景观标志性的前奏部分。随着视觉的移动,街道中的建筑立面每隔60~70米就是有一条横道从中贯穿,打破了街道本身狭长沉闷的感觉,同时也使建筑立面和人的亲和力增加。中央大街的底界面是很有特色的,一块块方块石和花岗岩铺路,这在建筑历史上都是少见的。当来到步行街终端防洪纪念塔广场时,视觉中的突起物一\n万方数据3中央大街的发展及公共空问景观现状一防洪纪念塔形成了一个对人的兴奋点,剩余的空间存在物由于受到塔的影响,在视觉中也不会留下什么影响。从步入步行街开始,远处的纪念碑作为底景对空间起到了限定的作用,形成期待。这使得整个步行街的视觉感受形成了起一承一转一合的完整而鲜明的景观体验。3.2.2景观空间中的街道街道属于“线状”空间,线本身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指向性,具有运动、延伸、增长的意味如图3-4所示。在步行街中街道最基本的功能是联系和交通,由于线会产生连续性的空间形态,就会对步行街整体景观特色起到一定的作用。从线的空间形态特征上讲,街道构成了建筑与建筑之间的“架”,表明了街道的基本结构形态。比如井格式、放射环形式、自由式、综合式等街道布局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街道景观。图3_4哈尔滨中央大街景观设计细节图街道是联系人与人之间生活的纽带,同是也承载着社会文化。中央大街既有商业街的繁华,同时也有着步行街的细腻,这些景观感受形成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是步行街景观的生动体验。步行街接管设计需要这种具有戏剧性流动感的画面。如何去营造这种景观,就需要考虑步行街环境的参与者的流动线路,然后在设计两旁的建筑与空间,使参与者得到连贯与协调的感官体验,这就是成功的景观设计。这种设计原则也可称之为“同步连贯”。设计者需要考虑在同一步行街空间中每个人的人流动线都是不同的,不同的速度、不同的视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目的,就会导致人们对景观的感受也各不相同。设计者需要遵循“同步流动系统”的原则,同时还需兼顾不同的人流动线去创造能够满足大众的街道景观系统【l引。景观空间中存在着两种尺度,一是人的尺度,二是环境的尺度。人的尺度以人为参照物,具有一定的标准,而物的尺度没有具体的参照物,范围也相对宽泛一些如图3.5所示。尺度是有关量的概念,比例反映着尺度的关系,比例是尺度的从属概念。尺度从不同的空间范围反映着物体的量,包括形的长短、宽窄、范围、体量空间中的容积等等,尺度可以表达雄伟、朴实、亲切、细腻等不同美感【201。不同的速率,不同的视野对景观的尺度需求也不同,这不仅仅体现在建筑物的尺度上,一切景观要素都包括在其\n万方数据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从而形成各个级别的环境比例尺度,满足不同的视觉需求。中央大街的街道不算宽敞,建筑规模也较小,正是这种宜人的尺度二者有机结合的构成了以人体为参照物的尺度体系。在街道空间中,大体量的建筑给人以超尺度的视觉感受,他构成了景观的主要内容,对于地面上行走的人们来说,人们更注意的是建筑较底的部分如入口、立面上的造型等。这就说明,在确立建筑景观主体的同时,还应注意树木、绿化小品、公共服务设施、广告、地面铺装等小尺度因素的介入,这些不同等级尺度的景观要素在景观中是极为重要的。对于步行者来说,当小尺度的景观成为观赏物时,大尺度的景观会成为一种背景,反之同理可得。从街道空间的意义上讲,建筑的存在是融合自然尺度和人体尺度的因素,三者的有序对比构成了物质空间的人一物一自然的和谐比例。图3—5哈尔滨中央大街景观设计细节图3.2.3景观空间中的广场广场与街道的线状空间有所不同,广场更像是一种“组团式”的空间,这便会给它赋予了一定的功能性,如停留、环顾、选择等行为方式。广场的特征如下【2lj:(1)物质空间特征广场的物质形态有多种,有围合、半围合、全围合。这种围合通常是建筑外墙或是特定的景观物体。空间与形态是不可分开的统一体,空间越简单表现力就越强。柯布西耶认为原形是最清楚的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他们看上去明确、简洁、可以把握。这些是广场的物质内容如图3-6所示。(2)社会空间特征广场作为多功能的活动场所,组织集会、交通疏散、观光游览、商业贸易、社会交往等活动行为,属于节点式公共活动空间。(3)心理空间特征广场往往具有一定的思想内涵,通过景观设计的手段来寻求广场景观的历史风貌和文化,起到标志性和纪念性的意义。广场是人们社会生活的纽带,是人们活动的聚集地。因此,从心理角度来看,广场是领域空间的延伸,属于感应空问的范畴。起初,公园是一类与城市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和工业用地相分离的土地利用类型,直到城市美化运动和稍后的田园城市及居住的郊区化运动,公园才再次与建筑及社区生活相结合,其\n万方数据3中央大街的发展及公共空间景观现状综合功能开始分化,演变为主题娱乐园、体育公园、植物园、动物园、儿童游乐园、绿地空间等如图3.7所示‘221。图3-6哈尔滨中央大街防洪纪念塔\n万方数据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3—7哈尔滨中央大街景观设计细节图3.3本章小结首先通过对哈尔滨中央大街的发展历史的研究,得出当地的传统文化和城市面貌特征。其次分析中央大街景观设计空间结构中的建筑、街道和广场,充分了解了三者在景观空间中的物质意义、社会意义、心理意义。\n万方数据4商业步行街景观空间设计研究4.1商业步行街景观空间整合方向整合设计的理念是建立在整体设计和生态设计观念的基础上而创造的,它的核心是对现成的结构进行改良,用现有的材料进行工作,创造出新的产品,推陈出新。这种理念不仅适用于城市中建筑的设计,也适用于其它一切结构。整合设计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处,在步行街的设计上,原先的方法是把原有的建筑或是景观全部拆除,这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是背道而驰的。整合理念认为,在步行街设计中,一栋建筑、一条街道、一座景观、甚至一个区域的本身内在潜力是已经存在的了,就看设计者如何去挖掘它。现在大多的结构中都有人性的因素包含在,.其中,严谨的去研究历史,发掘环境中人们对景观空间的心理感受和场所识别意识。在设计中保持这种整合的思路以延续历史的文化性。从步行街空间优化的实践来看,街道的风貌整合、建筑的建设、广场景观的出新等都是景观空间整合的内容。景观整合是整体设计的实践,强调景观空间本身的协调,同时又关注景观空间物质、社会、心理层面的统一,以便达到景观审美的最终目的。“从前景观环境艺术,一是一个独立的整体,二是作为空间内容。随着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可感知的城市内部空间遭到破坏,环境艺术便承担起营造城市空间的任务,产生了它的第三种性质[23I。”有学者将景观建筑定义为“处于自然环境内,与自然景观相结合,具有较高观赏价值并直接与风景审美、旅游服务发生关系的建筑环境怛41。”4.2商业步行街景观空间整合方法步行街景观空间特色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景观空间形态的发展往往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的意识形态、经济体制、建筑艺术风格、规划政策等,同时也受着景观空间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结构的内在影响。随着人们的技术和经济水平不断提高,步行街景观空间也受到规划设计与管理的制约。因此,景观空间的整合大多表现在从规划的角度出发进行宏观设计过程。规划设计本身具有理性化的倾向,也会有一定的局限性,设计往往停留在基本概念及框架上,很难应用到用样化多元素的经卦空间本身。这种理性化的方式往往忽视了景观空间自身文化及传统因素,将景观空间演化成符号,摒弃了人性化生活的内容。整合作为一种自上而下的微观过程,以直观的方式研究景观空间自身的演化规律,通过景观设计更有针对性的设计和组织多样的景观空间。这种整合方法是建立在对景观空间的认知和体验的基础上,依附设计者的感性和理性思维的结合,从局部联想到整体,遵循可持续发展的规律。总的来说,步行街景观设计整合方法就是组织空间、创造空间的过程。对于景观空间层次来说,这个整合的过程可以总结为化零为整、空间提炼和有机升级三个步骤。\n万方数据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2.1化零为整步行街景观的建设过程中一定会出现些零散的空间,这是不可避免的。从整体方向来看,由于景观的废弃和损坏、建筑和建筑之间的消极空间、经济水平、交通条件等都会引起步行街空间整体或是局部的衰败。从局部来看,步行街作为开放空间,零散景观的出现也是导致系统的效率和活力下降的过程如图4—1。因此,伴随着零散景观空间的出现,化零为整、整合空间也就成为步行街景观空间中有组织有规律的空间发展现象。不同空间条件适合于不同的空间使用,形成不同的空问关系[25]。图4—1杂乱无章的建筑景观形象在步行街建立初期,是通过街道两侧的建筑形成的街道景观的,步行街的空间界面也是沿街道发展的。线形空间的发展更容易向纵深参透,从而形成以建筑界面及开敝空间为特征的细密的步行街空间,同时步行街空间景观也处在一种自发的持续更新中。线形的空间将步行街空间中人们的生活连接起来,通过街道和开敞空间,步行街发展的过程中的“零散碎片”将被有效的整理,使步行街形态保持稳定并持续发展。雅各布斯认为:城市中有生气的、人多的地区重视有着相对多的内容和形式并存着,而要维持这种生机,就要在使用上进行混合,在成分上则要有最大可能的多样性[26|。由于早期的步行街较小,受制于经济技术水平,对自然的破坏较少,人一步行街一自然有机生态连续。随着城市步行街的发展,人们的生活的提高,仅仅是通过街道两侧的建筑景观作为景观走廊来维持步行街的整体景观显然是不够的。这是因为,首先,步行街街道空间逐渐成为承载人们步行和交通工具的空间,它从早期的连续城市空间与空问的纽带演化成分隔城市空间的线形通道。其次,步行街建筑的高层化、立体化的特征使人们体验景观空间\n万方数据4商业步行街景观空间设计研究形成了多样化的视角。再次,步行街的设计中存在不足,对传统文化和自然的双重背离,使人们陷入两旁高楼大厦和中间车水马龙的典型步行街景观空间。现代步行街整合的过程中,整理空间不仅仅是将零散景观统一,开辟街道和广场,而是应该通过对街道、水系、绿化、文化四个方向的有机结合,形成综合性的线型景观空间,将城市空间与空间连接起来,以显示步行街景观特色的人文内涵如图4.2所示。这就是共生的思想,共生,作为来自生物学的概念,有黑川纪章在建筑学上提出,并被他本人扩大到城市设计领域,共生意味着不同的个体形态一定的城市场所下相互依存[271。在整体空间的过程中应注意绿色开敞空间的保护与开发,并利用特有的景观文化内涵,完善水系,发挥景观与生态的功能。建立有层次的和符合人们尺度比例关系的街道系统,满足人们的对景观要求,保护自然生态格局,使自然特色和人文气息紧密结合。图4-2自然生态景观4.2.2空间提炼步行街景观作为城市内在并H#t-在审美的环境,它的存在和发展必然是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积淀的内容。在留出空间的基础上积极的组织空间和提炼空间塑造空间的品质,挖掘空间中的场所精神。然而在现代商业步行街建设中,设计者更加注重对旧物质空间的拆除而忽视了对场所精神保护。首先表现在物质空间的解体,拆除旧建筑会导致原本有机组成的物质空间的整体性丧失,结果是新旧空间反差巨大。又如在步行街拓宽的过程中牺牲了绿化植被,丧失了原本富有活力的街道空间。再如,滨水地带与步行街道分隔开来,将小尺度的水系景观划分成空旷的广场。其次,随着物质空间的分隔,社会生活空间也随着改变,物质空间和生活空间的解体必然会影响其历史文化的缺失,步行街空间场所精神的衰退,会导致空间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在商业化的步行街空间中,形式主义的景观和商业化的建筑立面使步行街的景观空间显得苍白无力如图4—3所示。\n万方数据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4—3哈尔滨中央大街景观设计细节图步行街空间的品质的塑造是整合组织空间的过程,体现在景观空问结构的调整和景观元素本身的变化。随着人们生活要求的提高,景观元素也在是新月异的变化。整合景观空间并不是拘泥于要素本身现象上,而是深入其结构和研究景观与景观之间的关系,在原结构的基础上合理的发扬和继承。在滨水的步行街空间中,在保持原有的绿地数量、景观小品、休息娱乐设施的基础上,适当调整景观的数量和品质,增加符合环境的水系和绿化,已形成多样化的景观空间。然而在景观原有结构不能够适用时,结构也是要调整的。例如上海新天地的改造是对景观空间要素——石库门建筑艺术的精心保护与再现以及现代元素的介入与融合,形成了中西合璧、新旧交错的多元共生的景观局面,赋予了城市空间崭新的功能,成功的实践了“昨天是今天的历史,明天是今天的创造的理念【281。”空间通过保留、改变和再现三种手段对场地的自然与人文要素进行了充分的艺术加工,赋予城市景观空间强烈的场所体验,其清晰的历史脉络成功地将过去、现在未来联系起来P引。4.2.3有机升级有机升级是相对“推倒重来”的方式而言的,它更象征着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主义思想。事实上在商业步行街建立之初,景观空间本身就处在一种不断变化的状态。从时间的角度看,这种变化属于在物质空间、社会空间、心理空间等诸多层面的一个连锁反应和互相参透。景观空问的发展和演化是对历史的传承与发扬的一个过程。从物质空间的角度看,景观空间的形态的演变是一种连续性和跳跃性的一种方式。连续性是意味着景观元素具有历史性文化传承性并在城市中具有代表性的意义。跳跃性意味着景观元素成型周期较短,集中体现某个历史时期的城市风貌。如果我们将目光从景观空间结构转向局部的景观空间,那种景观元素所呈现的历史性就会更加的明显,这也正是赋予步行街景观魅力的源泉。在步行街景观空间发展的过程中,新技术和新材料的运用是必不可少的。这种新鲜元素的注入对原有结构形成了一种冲击的模式,产生了新的景观空间模式。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摩天大楼和新型汽车道路。这种新的景观模式改变的步行街物质空间的模式,\n万方数据4商业步行街景观空间设计研究从而也影响了空间中人们的心里感受。当代国际主义的流行使人们生活的空间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生态和环境的压力,对物质和技术的批判使人们的思想重视又回到落实历史文化和自然基本模式当中。后现代主义通过对历史元素的拼贴和再现,使人们的精神感受又重新回到感受具有新奇的空间当中,使人们进一步去发现自然的美。这种景观空间形态不断的发展变化,是人类对物质空间不断的追求提高和完善的途径。由此看见,步行街有机升级是建立在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并对其不断创造和变化的新行为,整合空间、组织空间、创造空间。齐康曾经说过:“传统的风貌,现代的生活,探求历史的价值,艺术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使城市的更新有机的进行下去,探求一种现代地方建筑的建筑风格【301。”在步行街整合的过程中提出战略指导性的思想是有意义的也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应用到具体的景观空间中,抽象的理论往往先得有些苍白,实际现场往往和理想图纸相差很多。因此需要实际的从空间本身出发,结合理论指导思想是整合步行街景观的重要方法。4.2.4三位一体“三位一体”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建筑、景观、规划三个专业需要同时介入,进行统一考虑。二是生态环境建设,主要分三部分即:通过行动解决商业步行街现存问题;以人为本,进一步研究人们在步行街活动的需求及人们在空间中生理和心理的需求;空间设计的本身需要由决策者、设计者、使用者三者的参与,以达到设计的准确性。往往我们忽视了使用的参与,就会导致设计的东西不符合实际现场的弊端。在我国景观设计过程当中已有使用者参与设计,但是参与程度有限,还需在景观规划过程当中进一步突出。创建生态的商业步行街景观空间的理论依据是什么?不仅仅是需要景观生态学的介入以及和植物有关的理论。生态不是简简单单的绿化建设还需考虑历史文化和大众行为活动。是步行街景观空间环境更加适宜人们的使用。从一元化社会到多元共存的社会[31】04.3商业步行街景观空间整合设计步行街景观空间的整合包括线性空间和区域空间两个方面的内容。线性空间街道与街道复合的空间形态,而区域指得是与街道空间联系紧密的节点空间,如:广场、道路和道路的交叉口等。4.3.1步行街微观道路(1)理想的街区模型从城市的角度看,如果把城市进行网格化,那么中央大街就是在网格中的一条街道,周围的城市干道对中央大街干道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因此要想研究如何使中央大街的景观空间更有品质,也要研究与其相邻的城市干道。从景观空间的角度出发,提倡的是理想的街区模型,才会有理想的街道模式。此街区模型以900"--"1200m为干道间\n万方数据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距,300"---'400m为支路间距,支路限定用地为9~16hm平方用于居民开发,可容纳2000用户以上【321。用这种方式建立城市街区会使物质空间和社会空间相重合,有利于人们的交往和群体空间的形成如图4.4所示。图4—4理想景观街区空间平面图从线性空间的角度来看,中央大街的景观空间类型存在三种模式即:干道景观空间、支路景观空间、临近林荫路的景观空问。干道景观空间的路面宽广,两侧设有绿化的行道树木,公共的建筑形态形成步行街界面。与远处的高层建筑形成“面”与“群”的景观感受。设计需要考虑如何使景观空间的形象更加明显和活泼,如:节点的形象、界面的颜色、小品的尺度等。在节点空间中,标志性的建筑、开放式的广场、公共设施广告牌都可以形成独特的景观空间。支路的存在是与主干道更好的有机联系在一起,这里也是一些辅助商业设施存在的区域。支路上的休息空间是必须的,休息空间同时存在着分隔公共区域的功能,是人流在此汇集。步行街两侧界面的统一并不是只靠建筑高度的统一和颜色的协调,也可利用一些富有戏剧性的设施(路灯、花坛、座椅、广告位、铺装)等统一的造型。支路景观的特点在与建立浓厚的商业氛围,把人们的视线重新吸引到街道上来,在现人们生活的场景。完善的支路交通人流是联系主干道的纽带,是激发人们城市生活的必要手段。林荫路的形式往往给人以僻静的感觉,应避免过多的商业化的出现,主要是以步行为主,在断面的处理上应限制机动车的速度,使人们感受花园式散布街道。(2)现实的探索针对进化经济和市场经济下的两种道路和土地利用模式的差异,结合大量的规划设计实践,规划设计界提出了一些城市微观空间的布局原则[331。\n万方数据4商业步行街景观空间设计研究目前的规划设计逐渐从宽路面、低密度、大区域过渡到窄路面、高密度、小区域中。人们的生活需求不断的提高,因此需要不同的空间形态来满足人们的需要。街道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分隔土地的,又演化成步行和机动等多功能的需求。高密度棋盘式的道路会有更大的弹性适应各种生活空间的需要。在以步行优先为原则,通过步行和绿化系统对空间进行分隔和有机联系,进一步强化各空间的功能形态的基础上使每块区域的优势体现出来。这种新的思想模式对景观空间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一是对区域的分层次会使景观元素尺度更加清晰。二是地区之间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得以增加。事实上,并不是存在一种普遍适合任何一种微观空间的布局模式,因为景观空间的多元化决定空间结构的多元化,需要从人的角度和空间本身的角度出发进行设计才会形成景观的多样化、多元共生的景观布局。4.3.2步行街道景观元素设计4.3.2.1地面景观元素设计地面景观元素设计主要包括地面形态设计、地面肌理设计、地面细节设计如图4。5所示。图4—5景观设计兀素中的地面铺装地型指得是广场或是街道的基面在竖向上的变化,最初产生于自然因素,而后被人为的设计创造,对整体空间的品质具有积极的意义。地面的高低也会影响人们的心理感受,在地势高的地方可以设计建筑物,它存在的意义会因为地势的高而更彰显建筑自身的意义。有一些具有纪念性和标志性的建筑会因为地面的抬高使本身富有喜剧性的感受。从低处往高处的空间走,空间会出现“权威”和“优越感”,从高处往低处走空间会出现“私密”和“安全”的感受。人们在广场和街道上活动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地形的变化以不同方式影响着空间的品质,当地面向一个方向抬高时,这个抬高的区域的动感就会加强,但是不利于空间的私密性。在地面的设计中,地面中央无论是下沉还是突起,都会具有一定的向心性,封闭空间的感觉就会逐渐加强,有意义的运用地形的变化会使空间得到不同的效果。例如,刊播广场的地形设计时就有显著的变化,它在市政厅的对面,被一个缓坡抬高,成为了观看市政厅的一个大看台,这个斜坡成为了如今旅游者享受阳光的最佳位置如图4.6所示。\n万方数据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幽4—6哈尔浜中央大街景观地面设计细节幽肌理可以细化和加强空间的效果,肌理指得是表皮的造型,材料的选择和材料表面的处理,以及色彩的搭配和地面造型图案。从空间造型的角度看,肌理更加属于平面装饰的范畴,在大面积的空间设计中,空间地面往往被图案所分隔,运用不同的材料和色彩减小基面的尺度感,使面与面之问更加细腻。通过基面的图案加强人们的视觉效果。研究表明,街道基面越细腻,广场和街道空间越显得宏大。圣马可广场的地面图案带有明确的指向性,它本身具有特定的引导性,再加上与基面形态的相符,将人们的视线及活动区域引向圣马可教堂。地面的造型也可改变道路或广场的固有品质,在环境当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作为空间装饰物独立存在。地面细节设计指的是道路的铺装。材料的选择是铺装重要的环节,应充分了解材料本身的特性及使用条件,有创意的使用在基面上。在进行铺装时,要充分考虑人流的数量、对地形的预测、行人的速度等。步行街主要是提供人们步行使用和局部的停车,就要研究铺装的和在程度有少,还需要了解当地的气候条件和自然条件及环境自身的条件。还需注意在铺装的过程中材料的质感、色彩、施工工艺、耐久性的诸多因素。有些人认为这些地面的设计细节是城市富有生命力的所在,是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是与周围空间的对比统一,只有这样才会使设计走向更成熟的道路如图4—7所示[34]。\n万方数据4商业步行街景观空间设计研究图4—7景观设计兀素中的地面铺装4.3.2.2边界景观元素设计在商业步行街的景观中,边界是最复杂的元素。它通常包含建筑立面或者建筑实体。既可以看成二维的界面,也可以看成三维整体的的实体,这取决于边界构成要素的组成方式及相互关系。与地面的水平特征相呼应,边界是竖向发展的,这与人本身直立的形态相关。垂直元素是建筑造型的关键元素,它起到围合空间的作用,对广场与街道空间的限定是决定性的。如果缺少垂直的边界元素,尝试广场或街道的三维空间概念将无法建立。边界的构成可以不同,这种差异赋予空间完全不同的性质;高低、封闭、通透、开放、均质、平等。它并非始终与广场或是街道空间界面相重合,可以位于空间的内或外,一次决定对广场或街道空间围合,影响或干扰视觉效果。边界的高度和宽度尺寸决定了空间的封闭程度。边界越高空间的封闭程度就越好;边界越低广场或是街道就会得宏大,高的边界使之显得狭小。但这种空间感受必须与广场街道的大小联系起来看,因为空间效果不仅仅取决于广场或是街道的实际大小,还取决于它们的宽度与边界高度的比例关系。同样,边界的造型同样有着强烈的影响。芦原义信从不同的边界变化形式中总结三种基本的空间类型:角柱限定的空间,四面封闭,角部开放空间、边开放空间。这三种类型的空间的边界都是开口的。边界往往还具有一定的功能性,影响空间的品质,也是人们活动最重要的依靠和支撑,边界的建筑物直接决定了人的活动方式。如果说边界有重要的纪念性建筑,广场或是街道都具有纪念意义如图4_8所示。广场和街道上充满了商业设施则适合开展各种商业活动。现代商业步行街的界面上都充斥着各种不同的功能,商店、餐饮等。边界的设计特别要注意开放性,但不取决于建筑的功能定位,还与建筑的造型直接相关,良好的比例、亲切的尺度是非常有效的手段,将边界建筑的功能延伸到官场或是街道也是个好的方法。人们愿意进入广场或是街道上的建筑,停留的时间自然会长如图4-9所示。\n万方数据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4。8路易斯威登橱窗设计图4-9国外某商业步行街4.3.2.3绿化水系设计传统商业步行街面积较小,土地宝贵,城市的开放空间要么是街道,要么是广场,并没有为专门水景空间。水景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一个元素,人们在水景空问里的活动有着较大的局限性,群众性的活动无法展开。绿化水景的空间品质因边界不明显而难以像其它城市开放空问那样得到准确的判断。现代商业步行街中,绿化和水景作为新兴城市公共空间形式,早已受到普遍关注在许多事例中甚至取代了传统的城市广场,成为城市开放空间的特殊类型。纯粹的硬质空间正在逐渐减少,街头绿地和广场常常难以分区,这一现象反映出步行街公共生活中休闲特征不断加强的倾向。因此,作为城市共同的公共空间元素,商业步行街广场与绿化水景的关系影响着城市的空间结构特征如图4.10所示。\n万方数据4商业步行街景观空间设计研究图4—10景观设计兀素中的水景设计绿色空间是步行街生态环境的基本空间之一,它使人们能够重新认识大自然,拥抱大自然,来补偿工业化时代和高密度开放环境的伤害,以强调环境对人的养成习惯作用。绿化具有自然生长的形态和色彩,经过人文色彩,无论从生态角度、经济价值、艺术效果和功能含义等方面,都列入广场空间环境要素的首位。软质景观是步行街空间的柔化剂。现代高层建筑层出不穷,街道越发显得狭窄,绿化的存在减弱了建筑给人的压迫感,还可以掩蔽建筑与建筑之间不合理的部分。在广场空间处理上,绿化可以使空间具有尺度感和空间感,反衬建筑体量及其空间的位置,树木本身还具有表示方位、引导和遮阳。在广场设计的手法上,一方面在广场与道路的相邻处,可利用树木、灌木或花坛起分隔作用,较少噪音、交通对人们的干扰,保持空间的完整性。还可以用绿化对广场空间进行划分,形成不同的功能活动空问,以满足人们的需要4.3.3节点型景观空间设计城市中街道与街道的交叉成为节点,它与城市街道有着密切的联系的开放性空间。在高密度的城市环境中,道路的分流发展为立体的交通网络,形成城市统一的综合体。从景观空问上讲,节点空问主要包括中心广场,步行街区干道交叉口等。另外,随着城市大规模的建设开发,将高层大楼底部的公共单位作为景观的现象也成为一种潮流。公共活动中心又增加了中庭区域或是室内的商业步行街,他存在的功能既是人们休闲、购\n万方数据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物、交往的场所,又是连接建筑与建筑之间纽带,重新将外部空间组织成内部空间(如图4.11)。日本“横滨皇后广场”是一条300m立体化的商业步行街,将3栋大楼有机连成一体,这其中包括:高层旅馆、百货商店、音乐城,并且设置了地下3层地上5层的中庭区域,地铁站也与巨大中庭相通,在这一空间内所呈现的就是立体化的城市现象。这种布局使人们在有限空间里布满和堆积无数的网络[35】。图4—11哈尔滨欧罗巴商场中庭阳光顶4.3.3.1步行街现代的商业步行街起源于欧美,1930年德国埃森市林贝克步行街是现代步行街的雏形。在欧美地区,最初设立步行街的目的是将人们的生活中心从新吸引到街道上,复兴城市生活机能,创造丰富的城市机能。步行街区用地主要有两种来源,一是早期城市用地遗留下来的消极空间,例如美国东海岸波士顿尼尔山市场就将建筑与建筑之间的空间作为步行街。二是由于汽车时代盛行的影响,会使某些原有的街道衰败,从而形成步行街的备用地。改造步行街的目的是恢复人们城市生活精神,复兴城市经济,改善城市景观。在中国的城市中,大多的步行街通常是商业性的,很少有纯粹休闲步行街。大部分的商业步行街是以封闭和阻隔机动车交通而形成的,避免机动交通对原有步行街的干扰。对于商业步行街来讲,为了使外部机动车交通进行分流,步行街支路的区域作为停车场是一种可行的方案。但是对于商业步行街来说,还应存在立体分流措施是有必要的,否则会使干道周围的支路交通堵塞。因此设立地下停车场或将步行地面抬高,也是解决交通和形成“空中”步行街的一种景观模式[36|。目前中国的商业步行街存在着几个问题主要有:重商业性少文化性、重模仿少原创、重统一少变化。为了针对以上问题做出步行街的调整解决方式有几点:交通系统化、功能综合化、空间形象化。交通系统化注意的是步行街区与城市道路交通之间的关系。在设计交通时应注意与\n万方数据4商业步行街景观空间设计研究步行街的位置关系,如果停车位置距步行街较远,人们的步行时间过长。就会感觉单调乏味的感觉。应考虑地下停车或是立体停车场的建设。功能综合化是指在步行街空间环境当中人们的行为不同,人流动线也就不同。因此,商业化过多的设置会导致空间对人们的吸引概率降低。功能综合化可延长商业服务的时间,满足不同时间的人们的需要,保持街区中旺盛的人气。此外,可以将商业、办公、住宅等多功能的区域进行统一的资源整合,缓解交通压力和能源浪费,创造多样化的城市景观。例如,商业设施的建设会因为住宅档次的提升而提升,居住区的和办公区也会因为商业区的升级而完善自身的体系。空间形象化指的是步行街主要的空间都是由两侧的建筑或是景观进行围合与本围合的,建筑的长宽高比例是形成步行街景观空间特色的重要因素。杨盖尔认为:“为了有效的利用广场和街道创造积极有效的空间,有时需要适当的狭窄”。根据调查,从人们的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研究,两个处在1~2m的距离可以产生亲切感,处在12m的位置,可以看清对方的表情,处在25m的位置时能看清对方是谁,所以在设计外部空间中往往采用20"~25m的模数。卢原信义认为:“外部空间走走看就很清楚,20~25m采用重复的节奏感或是材料的变化,或是干茶的变化,在大空间当中也会打破单调的景象,有时会一下子生动起来。反之,将街道立面延长很长,形成非人性化的空间。每20"-'25m不止一个退后小庭院或是改变橱窗的形态,在墙面作出高低的变化,用各种方法为外部空间带来节奏感[37]。”因此,从步行街空间结构来看,街道宽度低于30m比较容易产生围合感和场所感。从水平角度看,街道的宽度与建筑立面合适的比例会影响人们的视觉观赏点。从这个角度看,卢原信义提出的20"---'25m的外部空间初读是符合人们心里需要的。哈尔滨中央大街的街道宽20~30m,高12m,建筑界面宽20~30m,具有良好的视觉感受如图4.12所示。步行街休闲区的布置方式可以根据几道两侧建筑的高矮和街道宽窄来设计,例如,当街道宽而两侧建筑较矮时,休闲区往往布置在两侧;当街道宽时,则采用把休闲区布置在中间;当两侧建筑高低不等时,休闲区则偏重较矮的建筑来平衡空间的比例关系如图4—13所示。要想使空间生动形象,多样化和艺术化的设计是必不可少的。现阶段的步行街空间设计大都是相互抄袭缺乏原创,空间采用一致的断面形式,缺乏变化。在步行街中应设立明确的节点空间,在节点空间中应设立有艺术性和地方特色的显著标志物,从而在历史角度延续其文化已形成空间的个性化。图4—12哈尔滨中央大街景观设计细节图\n万方数据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4.13建筑之间的空间比例图4.3.3.2广场广场是与线形空间紧密结合的空间区域。目前广场设计普遍的模式化,缺乏空间的积极性,功能单一,空间尺度不当,空间利用率低,缺少生气【3引。种现象生成的原因主要是以为广场空间被单独的孤立开来,形成单一的景观空间,标志性的作用就被夸大了。广场从空间构成角度看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建筑与广场的有机结合,如中世纪的建筑。二是内生型广场,现有广场从而依附广场在设立建筑。从罗马的传统文化和西方文艺复兴,这种广场形态极为明显如图4~4所示。图4.14圣彼得大广场\n万方数据4商业步行街景观空间设计研究通常这种宏大的空间首先把中轴线确定,理想的广场区域由建筑燕中轴线对称围合而成。三是外生型广场,指的是吧建筑完成后剩余的空间作为广场,广场受制与外部因素较多,大多的城市广场都是此类成型。传统的城市中,有机广场类型是存在的,比如一些传统的滨水地带、商业街、庙宇广场等,广场空间与建筑紧密结合,尺度宜人,富于变化。商业步行街的广场属于外生型广场,从建国初期的集会广场到现如今大量的休闲广场,广场的演化大都属于外生型广场。这种广场形式会有一定的弊端性,表现为与建筑之间相脱离,居住与商业活动之间的分离,从心理空间上看表现为过于追求标志性的空间使得与原有空间想背离。对于广场空间的整合的基本思路在于城市的综合改造,使外生型广场转化为有机的空间类型。首先是广场空间与城市空间有机的结合,完善界面,调整干道与支路的围合,形成具有亲和力的尽管广场空间。通常情况下,广场经过铺装,被高密度的构筑物围合,有街道环绕或与其相通。它应具有可以吸引人群和便于聚会的要素[391。趣味性和戏剧性的因素总是受人欢迎的。总的来说,景观尺度的差异、人与自然的结合、标志性与功能性的统一、现代与地方性的融合是提高景观空间特色的设计原则。广场也随之具备时问性、空间性、集聚性、流动性等行为特征【4们。4.4本章小结(1)通过对哈尔滨中央大街研究,得出了对景观空间设计的整合方向、整合方法和整合设计。主要论述了整合方法部分,这其中包括化零为整、空间提炼、有机升级和三位一体。从系统的观念方面尝试建立哈尔滨景观设计系统的基本理论,通过对系统主客体要素及结构关系的研究,整体的、有层次的系统理论得以形成。通过对步行街中的建筑、街道、广场、自然四个方面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研究,进一步强化了景观空间整体性、系统性的观念。从景观研究的角度出发,对这四个要素的空间特征的分析形成了现代城市景观批判性研究的理论基础。\n万方数据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结论(1)从空间的主线方面:通过景观空间的视角来研究商业步行街是本文贯彻的一条主线。景观空间的研究从属于城市建筑生态学的理论框架,是对城市范围的建筑问题的研究。主张始终从“步行街中的景观,景观中的步行街”的观点出发,对整体的商业步行街进行研究。物质空间对应景观空间的物质层面,从空间类型上可以粗略的分为建筑空间、道路空间、开敞空间等。作为景观空间的表层结构,物质空间的意义在于形成城市空间各物质要素的结构关系。总的来说,物质空间景观设计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这种以偏中建筑物意外的土地利用形态和自然元素的加工组织的手段使建筑与外部空间有机结合,使城市中的人工物与自然和谐相处,创造理想的栖居模式。社会空间对应景观空间的社会层面,从行为方式上可分为居住空间、交往空间、行为空间等。作为景观空间的中间结构,社会空间的意义在于城市的社会网络,平衡人与城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空间与物质空间的相互依存是物质设计的根本目的资源配置的效率与异地你那个程度的社会公平是形成和谐的城市景观的空间的前提。心里空间对应景观空间的心理层面,从主体感受上讲可分为感应空间、领域空间和占有空间3个层次。作为景观空间的深层次结构,心里空问的意义在于让人们在城市生活中发现真善美,从而平衡物质与精神的关系。领域空间是占有空问的延伸,是一种有限度的分享性空间。体现了一种生活方式。(2)从审美的理论方面:从现代美学理论出发,探索步行街景观空间的审美价值,其根本意义在于从认识论的高度建立起城市景观的基本观点。首先,景观观念是理想栖居方式的反应,东西方地理特征及文化的差异导致了对自然的亲近与遮蔽两种倾向,从而形成“道法自然”的景观概念。其次,景观美学的形成,心理学及历史文化途径的研究表明,理想的景观街区是真善美的高度统一。最后,对城市景观与艺术品、艺术创作与景观实践的比较研究强化了本书对于景观及景观实践的基本看法,即步行街景观空间的场所性及物质性特征。(3)从批判的眼光方面:从步行街发展现状出发,用批判主义的视角,整体的观念进行步行街的景观设计研究。将当今的景观观念普遍存在着景观归结为是一种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在城市空间的整合中,针对城市规划技术倾向做出判断,从空间的角度对步行街的一些问题提出来整合的建议。(4)实践的角度方面:在研究步行街景观设计始终坚持前瞻性与现实性的统一,建筑、规划等设计相结合。本文对步行街景观空间进行了分层次的整合与设计研究。其中,步行街景观的研究建立在感性的入是基础上;线形空间区域则是感性认识与理性思维的统一。从结合街区、社区的研究探索步行街的研究中提出了理想街区模型;从人们生活的角度出发的街道景观空间设计;通过对传统街巷空间层次结构的发掘所引发的对\n万方数据结论旧空间的改造的思考;是本文在理论与实践、感性与理性、建筑学与规划理论有机结合的一种新的设计思路。\n万方数据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1]单文慧.城市发展的内涵与内驱力【M].城市发展研究,1998(2)【2]凯文·林奇,林庆恰,陈朝晖,邓华译.城市形态【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3】张松.世界遗产保护的理论问题研究[J】建筑师,2000(94):11[4]阮仪三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30[5】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6]观景台面面观[N].南京晨报.2002—02—27.第28版【7]滕晓尧.审美心理描述[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28[8】滕晓尧.审美心理描述[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28[9]徐磊青,杨公侠.环境心理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10]滕晓尧.审美心理描述[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28[1l】杨鑫辉.新编心理学史[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3[12]金俊.理想景观[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13]NormanPressman.NorthemCityscape.Ontario.WinterCitiesAssociation,1995[14]童寓.造园史纲.北京[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49[15]周诗岩.影像艺术及其对建筑学的革命[J].时代建筑,2003(1):78[16]单军.城里人、城外人一城市地区性的三个人文解读[N].建筑学报,2001(11):22【17]文0先觉主编.现代建筑理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343【18】梁鹤年.高于低、快与慢、新与IH[J].城市规划,2001(10):53[19]梁鹤年.高于低、快与慢、新与旧[J].城市规划,2001(10):53[20]梁鹤年.高于低、快与慢、新与旧[J].城市规划,2001(10):53[21]罗文媛.建筑的尺度单位与尺度分级[N].建筑学报,1999(1):50[22]KevinLyneh.TheImageoftheCity.Cambridge:TheMITPress,1965[23】俞孔坚.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一一从硅谷到中关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24]张斌等.城市设计与环境艺术[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25】陈巍.中国当代景观建筑意匠论[D].上海:同济大学建筑成规学院,1998[26]段进.城市空问发展论[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4[27]JaneJacobs.TheDeathandLifeofGreatAmericanCities.NewYork:RandomHouse,1961[28]文0捷.城市形态的整合[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29]t英伟.港资参与内地建设个案研究——上海新天地[J].城市规划,2002(6):20—21[30】俞孔坚.,庞伟.理解设计:中山岐江公园旧址在利用[N].建筑学报,2002(8):47—52【31]齐康.意义·感觉·表现.天津【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98\n万方数据参考文献[32]郑时龄,薛密编译.黑川纪章[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33]高鹏.社区建设对城市规划的启示——关于住宅区规划建设的几个问题【J].城市规划,2001(2):40_46[34]文lJ捷.城市形态整合[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153[35】[法]雅克·阿达利著:邱海婴译.论迷宫[J].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36]赵燕青.从计划到市场:城市微观道路——用地模式转变[J].城市规划,2002(10):24—30[37][日]芦原义信著.外部空间设计[M].尹培桐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38]叶菁.城市外部公共空间的整合[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39][美】克莱尔·库柏·马库斯,卡罗琳·弗朗西斯编译;俞孔坚,孙鹏,王志芳译.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40]庄宇.城市空间混合使用的基础研究——行为环境和形态构成的探索[M].上海:同济大学,1993\n万方数据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1]谷岩,吴昊洋.浅谈景观空间因素对商业步行街氛围的影响[J】.建筑与文化,2013.1[2]谷岩,吴吴洋.大众行为心理学在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美与时代,2012.11\n万方数据致谢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我的学位论文已经基本完成。面对着眼前厚厚的一打论文及相关的书籍、资料与照片,内心不禁感慨万千!衷心感谢我的导师谷岩教授给与我的悉心教导和关怀使我受益良多。从论文的选题、调研、总体框架构想的建立到细节的处理都一直给予我细致的辅导,导师的点拨和严格的要求是论文得以完成的关键。从师三年,导师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等各方面的人格魅力将使我受益一生。至此成文之际,谨向导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和由衷的感谢!此外,感谢在论文调研和写作期间给予我多种帮助的同学和朋友,是他们帮助我搜集资料,提供学习环境及生活上的帮助。最后,我要感谢我的父母和家人一直以来对我的关心、理解和无私的奉献。\n万方数据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壅韭苤些盘堂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己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学雠文作者虢嬲签铀期妣年多脒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塞宴垦盎些态堂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壅韭签些盘茎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导师签名:签字日期:曲弓年多月,幻学位论文作者蛳摭蹦≥哆侗期午工作单位:电话:通讯地址:邮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地域文化视角下的城市步行街景观设计研究
- 现代中式特色商业街景观设计探析以张家港杨舍老街商业步行街
- 开题报告-商业街景观设计
- 开题报告-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报告
- 【5A版】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
- 北京王府井步行商业街景观环境设计探析
- 泰安市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艺术的研究
- 踏寻江南市井逝去的记忆--宁波南塘老街景观营造研究-浙江省城市治理
- 基于gis应用系统的城市商业街景观灯光设计——以深圳市华强北灯光景观设计为例
- 西安市商业步行街景观的识别性研究
- 城市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的研究
- 基于城市文脉的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方法研究
- 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 教案设计..
- 基于批判性地域主义的城市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研究——以瑞安天地系列商业步行街为例
- 传统商业步行街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以保定东大街为例
- 山东民间造型元素在商业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 新中式风格在商业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 株洲市芦淞步行街景观整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