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6 MB
- 2022-05-13 09:08:29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基于批判性地域主义的城市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研究——以“瑞安天地”系列商业步行街为例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学术学位)学生姓名:李婉秋指导教师:刘骏副教授专业:风景园林学学科门类:工学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二O一五年五月\nUrbanCommercialPedestrianStreetsLandscapeResearchonCriticalRegionalismArchitectureTakingthe“ShuiOnTiandi”SeriesastheStudySiteAThesisSubmittedtoChongqingUniversityinPartialFulfillmentoftheRequirementfortheMaster’sDegreeofArchitectureByLiWanqiuSupervisedbyAssProf.LiuJunSpecialty:LandscapeArchitectureCollegeofArchitectureandUrbanPlanningofChongqingUniversity,Chongqing,ChinaMay,2015\n中文摘要摘要商业步行街是城市发展的产物,触及到城市的经济、政治、文化多个层面,其总体的演变反映了城市的发展。景观设计在体现商业步行街的品质和精神诉求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由于经济全球化的侵蚀,商业步行街景观也逐步标签化和商品化,脱离城市的文化内涵,因此,地域主义的景观表达实践被认为是缓解“千街一面”现象的一剂良药。然而,在设计实践过程中,对地域主义的理解和诠释仍然有失偏颇,或矫枉过正,或以偏概全,缺乏辩证的视野和批判的精神。本研究以批判性地域主义为视角,对已有的城市商业步行街的景观设计相关理论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以地域主义在城市商业步行街中的表达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结合“瑞安天地”系列商业步行街的案例中批判性地域主义的景观设计手法进行深入调研分析,构建出批判性地域主义在城市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手法及策略上的应用体系,以期对城市商业步行街的地域主义诠释给出更为准确的指导及借鉴意义。本选题的具体研究过程:①从自身研究兴趣出发,通过系统性的收集、归纳、整理文献,结合在实例分析过程中的观察和思考,选定研究主题;②在全面了解国内外城市商业步行街的发展脉络、发展模式与设计特点的基础上,对城市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的现状和问题进行探索,得出妥当的视角,对相关的内容和概念进行界定,拟定研究框架;③基于批判性地域主义、地域主义、历史街区改造的理论,从城市商业步行街情感文化设计和物质空间设计两方面展开,分析城市商业步行街地域主义表达的失衡;④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结合本次研究目的和视角来拟定调研的内容,以“瑞安天地”系列商业步行街的景观设计为实证对象,根据其具体设计方法剖析,为对策的提出给予支撑。论文共分为五个章节,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是文章的绪论。表明研究目的,对文章的出发点进行简明扼要的说明,阐释和界定研究内容中对相关概念和研究对象,介绍研究方法和框架。第二章是研究对象现状分析及调研对象认知。结合国内外基于地域性的现代城市商业景观设计的实例,归纳、总结现存城市地域主义特征在商业步行街景观中表达的良莠。第三章是案例调研研究。对“瑞安天地”系列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的概况进行简述,针对目前案例所在六个城市背景进行探究,通过实地的调研、归纳、分析,将实践与批判性地域主义理论的设计手法加以剖析,针对每个案例提出各自基于批判性地域主义的设计要点。I\n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四章是对策研究。通过案例调研中得到的实践总结,与批判性地域主义在景观设计中的理论观念进行结合,得出通用的批判性地域主义的城市商业步行街设计的方法。第五章是总结与展望,探讨研究结果对基于地域主义表达的城市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的指导性意义,并指出本研究的不足和展望。本文通过问题背景-问题现状-途径探索-途径对策的脉络来展开行文,针对城市商业步行街中对地域主义理解缺乏批判性、表达形式单一以及在具体设计中从整体到局部表现对策不恰当等问题,对其景观设计中情感文化和物质空间两方面提出了①理念·文化的外向性创新;②情感·环境的诗意化建构;③整体·布局的认同感营造;④段落·组团的综合化体现;⑤节点·细部的归属式处理五项联系批判性地域主义景观设计的对策,运用于城市商业步行街的表达。关键词:商业步行街,批判性地域主义,景观设计,瑞安天地II\n英文摘要ABSTRACTCommercialpedestrianstreetistheproductofurbandevelopment.Itreferstothecity’seconomy,polity,cultureandotherlevels,also,theevolutionofthecommercialpedestrianstreetshowsthattheurbandevelopment’strajectory.Amongalltheaspects,landscapedesignhighlightsitsimportantpositioninthepursuitofcommercialpedestrianstreet’squalityandspirit.Butunderthesituationoftheeconomiceffectexpanding,thecommercialpedestrianstreetcomeoutallkindsofjumblyproducts.Inordertoalleviatethephenomenonof“thousandstreetside”,theexpressionofregionalismhavemushroomedinthepracticeofthecommercialpedestrianstreetlandscape.However,theunderstandingandinterpretationarestillbebiased,showingalackofdialecticalviewandcriticalspirit.Thisstudybasedontheviewofcriticalregionalism,bysumminguptheexistingtheoriesaboutcitycommercialpedestrianstreetlandscapedesign,throughthepresentexpressionproblemsoftheregionalismincommercialpedestrianstreetasastartingpointandcombiningthecriticalregionalismlandscapedesignmethodsoftheseriesof“Shuion”commercialpedestrianstreetin-depthresearchanalysistobuildthesimpleapplicationsystemwhichcriticalregionalismcanbeusedinurbancommercialpedestrianstreetlandscapedesign,soastobeanaccurateguidanceandreferenceinurbancommercialpedestrianstreetlandscapedesign.Specificresearchprocessofthistopic:(1)startingfrommyownresearchinteasts,throughthesystematiccollection,induction,sortingdocumentsandcombiningwiththeinstance,selectingtheresearchtopic;(2)infullyunderstandingofcitycommercialpedestrianstreetdevelopmentmodelsandcharacteristics,tomakeresearchofthecity’scommercialpedestrianstreetlandscapedesign’scurrentsituationandproblems,gettingsuitableperspectiveanddefiningtheconceptofrelatedcontent,thenproposingtheresearchframework;(3)basedonthetheoryofcriticalregionalism,regionalism,designandcontext,historyupdating,exploringthearticlefromcitypedestrianstreetlandscapedesign’snature,humanitiesandtechnologythreeaspectstoreviewandanalysistheimbalancesofthecitycommercialpedestrianstreet’sregionalismexpression,andlayingthefoundationofthestudy;(4)buildingontheliteraturereviewandrelevantresearchresultscombinedwiththepurposeandperspectiveofthestudytomakeresearchof“Shuion”series’pedestrianstreetlandscapedesignIII\n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Paperisdividedintosixchapters,andthespecificcontextgoesasfollows:Thefirstchapteristhebackground.Indicatingthearticle’spurpose,tomakeabriefdescriptionofthecorepoint,explantinganddefiningtheresearch’srelatedconcepts,listingthemethodsandframeworkoftheresearch.Thesecondchapteristhecurrentstatusanalysisandthecognitionoftheresearchobject.Combininginandabroadinstancestoclarifyandsummarizetheexistingregionalismcharacteristicsproblemsembodiedinthecommercialpedestrianstreetlandscapedesign.Thethirdchapteriscasesstudyresearch.Makingbriefintroductionsofthe“Shuion”seriescases,andexploretheoriginalplaces’regionalismcharacterswherethecaseslaysin.throughon-the-potinvestigation,inductionandanalysis,tohighlightthepracticeintotheoryandputupwithdesignkeypointsineachcaseaccordingtocriticalregionalism.Chapterfouristhecountermeasuresresearch.Highlysummarizesthepracticalexperienceinthecasestudy,combiningitwiththecriticalregionalismtheoryusedinlandscapearchitecturedesignandconcludethedesignmethodwhichhascommonsignificanceThefifthchapteristhesummaryandoutlookofthisarticle,discussingtheresultsofthepaperininspirationofthecommercialpedestrianstreetdesign,andpointingouttheshortcomingsofthisstudyforcorrectionanddeepening.Thearticletellsinthewayofbackgroundofthesituation-currentproblems-waystosolve-structuresofthecountermeasures.Aimingatthesituationofthelackofcriticalunderstanding,expressionandimproperdesignofregionalism,proposedfivecountermeasuresinbothemotionalcultureandmaterialspaceincommercialpedestrianstreetlandscapedesign.①Thetraditionalculture’sextraversioninnovation;②Thepoeticconstructionoftheemotionenvironment;③Theagreementofoveralllayout’sconstruction;④Thestreets’integratedembodiment;⑤TheownershipofthedetailsdesignKeywords:Commercialpedestrianstreet,Criticalregionalism,Landscapedesign,“ShuionTiandi”seriesIV\n目录目录中文摘要..........................................................................................................................................I英文摘要.......................................................................................................................................III1绪论.........................................................................................................................................11.1研究缘起...................................................................................................................................11.1.1城市商业步行街设计视角局限........................................................................................11.1.2“地域化”和“全球化”由对峙变为并举..............................................................................21.1.3相关设计理论研究尚待完善............................................................................................31.2国内外研究现状.......................................................................................................................31.2.1国内研究现状....................................................................................................................31.2.2国外研究现状....................................................................................................................61.3相关概念阐释与理解...............................................................................................................81.3.1批判性地域主义的阐释与理解........................................................................................81.3.2商业步行街相关阐释与理解..........................................................................................121.4研究目的及意义.....................................................................................................................141.4.1课题研究目的..................................................................................................................141.4.2课题研究意义..................................................................................................................151.4.3课题研究的必要性..........................................................................................................171.5研究内容及框架.....................................................................................................................171.5.1研究对象选取..................................................................................................................171.5.2案例研究方法..................................................................................................................181.5.2研究框架..........................................................................................................................192城市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现状问题.......................................................................212.1城市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的概况.........................................................................................212.1.1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发展历程......................................................................................212.1.2商业步行街景观构成要素和控制要素分析..................................................................232.1.3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功能与设计特点分析..................................................................282.2城市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中地域主义特色应用的现状分析.............................................302.2.1地域主义特色的表现形式分析......................................................................................302.2.2地域主义特色的建造模式分析......................................................................................352.3城市商业步行街情感文化设计存在问题.............................................................................392.3.1理念·文化——“纯粹的植入”,片段式表达.................................................................39V\n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3.2情感·环境——轻视场所精神,特色活动缺乏............................................................402.4城市商业步行街物质空间设计存在问题.............................................................................402.4.1整体·布局——忽视自然条件,脱离城市发展............................................................402.4.2段落·界面——历史符号拼贴,景观形式零散............................................................412.4.3节点·细部——特色空间失落,材料技法失衡............................................................422.5本章小结.................................................................................................................................423批判性地域主义的城市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探究——以“瑞安天地”系列商业步行街为例.....................................................453.1“瑞安天地”系列商业步行街概况..........................................................................................453.1.1项目区位及项目概况......................................................................................................453.1.2项目定位及特质分类......................................................................................................493.2时代的交响——上海新天地.................................................................................................493.2.1基址特质分析.................................................................................................................493.2.2情感文化分析.................................................................................................................503.2.3物质空间分析.................................................................................................................513.2.4案例小结.........................................................................................................................573.3活力的再现——武汉天地.....................................................................................................573.3.1基址特质分析.................................................................................................................573.3.2情感文化分析.................................................................................................................583.3.3物质空间分析.................................................................................................................593.3.4案例小结.........................................................................................................................643.4诗画的融糅——西湖天地.....................................................................................................643.4.1基址特质分析.................................................................................................................643.4.2情感文化分析.................................................................................................................663.4.3物质空间分析.................................................................................................................673.4.4案例小结.........................................................................................................................723.5山城的秀场——重庆天地.....................................................................................................733.5.1基址特质分析.................................................................................................................733.5.2情感文化分析.................................................................................................................743.5.3物质空间分析.................................................................................................................763.5.4案例小结.........................................................................................................................813.6南国的蜕变——岭南天地.....................................................................................................823.6.1基址特质分析.................................................................................................................823.6.2情感文化分析.................................................................................................................83VI\n目录3.6.3物质空间分析..................................................................................................................843.6.4案例小结..........................................................................................................................893.7港湾的转身——大连天地.....................................................................................................893.7.1基址特质分析..................................................................................................................893.7.2情感文化分析..................................................................................................................903.7.3物质空间分析..................................................................................................................913.7.4案例小结..........................................................................................................................933.8分析小结.................................................................................................................................943.8.1情感文化设计小结..........................................................................................................943.8.2物质空间设计小结..........................................................................................................943.8.3情感与物质的交融..........................................................................................................964批判性地域主义的城市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方法探讨............................994.1批判性地域主义的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的总体控制.........................................................994.1.1商业步行街景观的影响因素..........................................................................................994.1.2地域主义表达的类型定位............................................................................................1014.1.3商业步行街中表达的特质............................................................................................1024.1.4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原则............................................................................................1054.2针对商业步行街情感文化设计对策...................................................................................1074.2.1理念•文化——“全球-地域”的外向性创新对策..........................................................1074.2.2情感•环境——“场所-活力”的诗意化建构对策..........................................................1084.3针对商业步行街物质空间设计对策....................................................................................1114.3.1整体•布局——“街巷-形式”的认同感营造对策..........................................................1114.3.2段落•组团——“界面-符号”的综合化体现对策..........................................................1154.3.3节点•细部——“空间-设施”的归属式设计对策..........................................................1184.4本章小结...............................................................................................................................1265结语.....................................................................................................................................1275.1结论.......................................................................................................................................1275.1.1基于批判性地域主义的城市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的现实目标................................1285.1.2基于批判性地域主义的城市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的理论目标................................1295.2建议与不足...........................................................................................................................129致谢.....................................................................................................................................131参考文献.....................................................................................................................................133附录.....................................................................................................................................137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137VII\n1绪论1绪论1.1研究缘起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改革开放拉开序幕,极大的推动了城市商业活动的发展,而城市的商业步行街,是反映城市活力与发展的核心区域,商业步行街的景观设计中融入城市的记忆,不仅延续历史的痕迹,也顺应了城市发展的需求,能够促进城市地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2000年以来,商业思潮和流行风尚承袭了人们对生活方式的追求,转变为一①场全民运动,购物方式也在发生重大变化,越来越注重个性、偏好、自我表达和体验的划分,此时的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也正在面临种种挑战,文化感、场所感的塑造更成为多数商业步行街不约而同的取向,因此也出现了文化趋同和地域主义手法滥用的局面。如何将各个城市的地域特征与现代的现实需求相结合,以辩证的态度应用于商业步行街的景观设计俨然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出发点。景观设计作为体现商业步行街表达意图的良好媒介,能够高效率的使人们认识、维护、顺应、延续城市的地方特性,同时通过地域主义在商业景观设计中的体现也能提升商业景观设计的实质与内涵。商业步行街已然成为发展城市经济、文化及社会的重要方面,在2009年的专②访中国商业步行街工作委员会主任的报道中,指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县级以上城市商业步行街存量已超过3000条,累计总长度已超过1800公里,总规模已超过1.5亿平方米,足见商业步行街的发展态势之快,然而各个城市间巨大的地方和文化差异也使其创新呈现出复杂性,中国化和本土化始终是商业创新中的一个核心命题,如何既能对国际化保持敏感,不为创新而创新,又能保持城市的独特气息,是城市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的关键问题之一。1.1.1城市商业步行街设计视角局限城市,是以居住、生产、行政功能为主的“城”与以商业活动功能为主的“市”共同组成的。在“城”和“市”的共同作用下给人民大众带来庇护和活力。商业行为自古以来就是城市生活重要的部分,目前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的经济日益繁荣昌盛,中国城市人口比例为全国人口的30%,而城市的发展速度使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壮大,在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环境下,商业活动愈加丰富多彩,①王强,消费思潮、消费变革与商业创新,经济日报。2013.13.25②http://travel.people.com.cn/n/2014/0916/c41570-25672584.html人民网《中国步行商业街工作委员会主任解读《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1\n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不仅呈现出国家丰厚的物质水平,也提升了人民的精神生活。目前的商业步行街中,对景观环境的表达与呈现依旧较为被动,对城市现代的地域性商业景观的思考与实践尤为缺乏,诸多城市的商业步行街仿佛是巨大尺度的“活版印刷术”,以模板来进行设计,造成了城市商业步行街景观的趋同现象。以此情况下呈现出的城市文化特征也颇为牵强。城市商业步行街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部分,承载着众多的社会角色,除了实现政府与开发者的规划愿景,更是体现城市独特内涵和底蕴的展示窗口,它所表明的文化及空间氛围直接的影响着大众对城市与场地的理解,而城市的快速发展造成了商业步行街的一定程度的恶性发展,设计视角受到经济与时间效应的双重压迫,渐渐使其失掉了城市原有的风味,城市肌理与沉淀的历史文化也鲜有体现,因此,重新审视城市商业步行街的发展方式与设计视角已迫在眉睫。1.1.2“地域化”和“全球化”由对峙变为并举城市发展过程中,各地对地域特征的表达愿望并不陌生,在19世纪,地域主义便开始出现在社会的各个视角中,表达出人们对“地方化”与“个性化”的渴[1]求,也反映出人们对现代主义的思考。在商业步行街案例中对地域主义的挖掘与体现层出不穷,更有甚者将“拿来主义”极致的发挥在了商业步行街的设计中,摒弃任何“世界的”和“现代的”的理念,仅认为地域的就是好的,怀旧的就是对的。这种对地域主义理解的片面和狭隘也是本文所要探讨的一个主要方向。通过对传统地域化和全球化的综合理解,合理的“恢复传统”和“回归社区生活”,同时将世界景观的思潮趋向与多元化表现结合起来,以辩证的“地域主义”观点来应对时代的需求。各地所积淀的历史文化的差异,加上自然环境的不同,造成了各异的地域性特征,而这些丰厚的宝贵遗产这正是城市发展的结晶,也是城市特性的所在,在现代城市的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中,往往对这些遗产视而不见,使它们没有得到充分合理的表达,仅仅通过对传统语汇的复制与拼贴就冠冕堂皇的定为地域特征的表达。此外,在外来文化冲击下,全球范围内的“文化”也逐渐产生“趋同”的现象,大量设计人员并未对其真正原因及内涵进行剖析,而是嗤之以鼻,最后不但导致了商业步行街景观表达中传统地域文化与物质特质的情境丧失,也没有解决全球化问题根源。我国正处在深化经济与文化体制改革中,这两方面都是商业步行街设计的重要支撑,尤其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强调了文化是软实力,也是生产力,阐述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需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表明了传统的中国本土文化与全球文化接轨的决定和方法,辨证而理性的对待地域化与全球化的渗透关系才能使两者焕发出新的生命力。2\n1绪论1.1.3相关设计理论研究尚待完善我国城市商业步行街的发展历史悠久,但是其设计理论较之西方发达国家仍然有所欠缺,这在发展迅速的现代社会表现的就更为显著。1998年美国学者B.约瑟夫·派恩(B.JosephPineII)、詹姆斯H.吉尔摩(JamesHGilmore)在哈佛期刊①上发表文章向世界宣告了体验经济的来临,而如何应对不断发展前行的经济模式对城市商业步行街造成的设计上的挑战以及如何保持地域文化特征的持续发展,也是我们目前正经历的考验。借助城市经济的腾飞发展,商业步行街的景观展示有了更好的契机与更高的目标,建立良性的设计理论体系也是我们不懈努力的目的。吴良镛先生曾提出过:“特色是生活的反映,特色有地域的分界,特色是历史的构成,特色是文化的积淀,特色是民族的凝结,特色是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典型事物的最集中最典型的表现。因此它能引起人们不同的感受,心灵上的共[2]鸣,感情上的陶醉。”其中,吴先生说的“生活、地域、历史、文化、民族、一定时间、地点的典型事物”,表明了地域文化及特征是建设城市特色景观的关键之处。通过对文化、物质特色的追寻在商业步行街景观中得以表达,是本文探索的初衷和目的。目前,商业综合体、步行街的外部空间设计、建筑设计的相关理论知识日渐充实,而关于现代城市商业景观设计的理论还处在发展阶段,尤其是体现地域文化的商业步行街景观方面的研究,只有少数学者在进行尝试,而以批判性地域主义角度的景观研究更为匮乏,因此,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1.2国内外研究现状1.2.1国内研究现状①商业步行街研究方面商业步行街自从中国古代就占据了商业活动的重要地位,记载了古代各朝代城市的兴衰,近代意义上的商业步行街出现在鸦片战争以后,将德国、美国等发达[3]国家的商业步行街的思想与实践方法逐步被引入和吸纳到中国的商业活动中。国内关于商业步行街的研究较为系统全面,主要包括以下的几个方面:商业步行街的发展历程研究;商业步行街的分类、特点、建造模式研究,商业步行街的基础理论研究,商业步行街的界面空间、外部环境研究;商业步行街的景观设计方法研究以及商业步行街人性化视角的研究等。①JamesH.Gilmore,JosephPineII,WELCOMETOTHEEXPERIENCEECONOMY,Harvardbusinessreview,ISSN0017-8012,Vol.76,Nº4,1998,págs.97-1053\n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在商业步行街的评价方式与发展模式上,陶石基于“车行”概念阐述了“步行”的定义,并解释“步行”与“商业空间”的联系,文章以城市商业空间的形态发展特征为基础,结合城市街道、人的行为心理学等理论,引入场地使用情况[4]评价(POE)方法,对商业步行空间的外部环境设计提出指导性观点。李青松对商业步行街的发展脉络和景观设计要素进行了梳理,提出了构建生态健康的理念评价体系,将商业步行街中特色景观与绿色设计进行结合,提出了较为完善的城[5]市商业步行街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在对商业步行街的认知与界面构建方面,李珊通过从城市及建筑设计及其理论角度阐述商业步行街特点及其空间界面-空间序列-城市可识别性的层次和商业环境的认知与评价标准出发,将这两者合二为一,提出商业步行街实质环境的设[6]计对策。章迟对城市商业步行街各个界面的构成与特征进行分析,结合相关理论、原理、条件、材料、工艺、结构等,以实际改造项目为依托,将界面的概念融入设计,通过研究、论证城市商业步行街界面空间环境的设计提出将城市名片设计[7]得更立体、有活力、有特色。孙得东在结合对现有国内有代表性的商业步行街的景观现状分析和行为心理学、建筑学、景观设计、城市设计等相关学科的理论指导下,提出了八条设计对策,并将得出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岳阳富源步行商业街景观设计中,对现代城市步[8]行商业街的景观设计有参考意义。②地域主义商业步行街景观方面对于体现地域主义的城市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研究方面,以实践性的探讨居多,主要包含对地域特征的挖掘方面、对历史文脉的传承方面、对城市更新的街区改造方面以及对商业步行街的旅游开发方面的设计研究。在这些研究中,主要结合我国历史悠久例如北京、上海、西安、成都、重庆、沈阳等或者处于发展前沿例如南京、武汉、大连等大型城市,对各个商业步行街中地域主义的体现进行探讨。若干作者基于地域性与文化性两方面出发,分别以商业步行街地域主义的视觉形象、自然与人文相融合、景观创作的来源于手法等视角来讨论其设计策略,通过地域主义的特性与商业景观构成元素较好的结合,在设计中使两者良好互动,使得商业步行街的景观中能够烙印出城市的地域文化特性。陈菲认为具有明显地域文化特色的商业步行街会吸引人群,增加行业步行街的竞争力,从而提高经济效益。通过地域性商业步行街的视觉文化形象设计的角度,阐明设计中的表现方法,总结出对具有地域性商业步行街的视觉形象设计[9]有益的启示。冯楠从园林和环境景观设计学的角度,基于地域文化的视野,借鉴郑州德化商业步行街设计实例分析,关注地域主题文化的展示、人文历史价值的提升、强调街区文脉的延续,得到了基于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商业步行街景观设4\n1绪论[10]计策略方法,对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提供了参考。而对于中小型城市的地域主义体现,刘潇阳对商业步行街的研究视角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类包括:规划方案介绍、外部空间、规划实施过程、评价、发展趋势、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地域性设计、人性化商业步行街区、商业步行街旅游开发、景观设计等11个方面。从地域文化角度对商业步行街的设计层面给出了较[11]为深入的研究对策。裴宇将地域性的理论,从自然环境、风土民情、历史文脉以及场所精神四个方面与省市商业步行街结合,探讨商业步行街地域性设计的原则、方式及手法。③批判性地域主义方面国内关于批判性地域主义的研究,主要表现在对其理论的解析与探讨上,如沈克宁、王楠及陈永馨三位分别对批判性地域主义的概念阐释、芒福德的地域主义思想以及批判性地域主义的思想内核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批判性地域主义的[12]理论进行梳理和概括。而与之联系的景观视角主要是以批判性地域主义与景观设计的影响、关联来进行研究,针对具体方面的景观设计结合尚且在发展过程中。④“瑞安天地”系列案例研究方面自从2002年上海新天地的建成,标志着“瑞安天地”系列的开端,关于其案例的评析研究也络绎不绝。在景观设计方面,主要以“瑞安天地”的设计手法中对城市地域文脉的尊重与历史街区空间的改造作为出发点,通过与各个城市中的案例对比来体现出其设计中的可取之处,表明了这些案例在经过改造或者重建后,[13]不仅是城市中的商业活力区域,而且是城市中的文化容器。另外,也从其景观与商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方面对案例的发展模式进行了研究,对于商业步行街的开发与营建策略提出了可以参考的思路与方法,但对于“瑞安天地”系列商业步行街中批判性地域主义在景观设计中的手法与策略的总结还较为匮乏。⑤国内研究小结综合来说,国内关于地域主义特色表达下的城市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的研究由于各地的历史背景以及发展实情的不同而各有差异,选择的对象、目的与方法侧重性较强。第一,从研究内容上,在理论专著上的研究较少,在硕博士论文中,以商业综合体、商业步行街、单个城市地域性景观的研究居多,但文化与商业景观结合的理论研究较少,本文以批判性地域主义表达下的现代城市商业景观作为切入点,正是这个方面理论基础的补充;第二,从研究方法上,大都采用文献分析、多学科综合、实地调查分析、行为观察法、案例比较分析法等基础方法,总体上学者们根据自己研究的需要形成了自身系统的研究方法;第三,从发展趋势看,以商业综合体、商业步行街等作为研究对象的商业景观设计已经逐渐吸引到了大量学者的关注,并且在以实际研究将理论运用到实践。5\n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2.2国外研究现状①商业步行街研究方面关于商业步行街的研究,欧美等发达国家处于比较完善与前沿的位置,商业步行街的设计主要基于城市更新理论与城市设计理论,并结合了环境学、心理学、行为学、城市学、社会学等学科大体从四个方面进行研究:现象学、符号学、心理学为基础的理论;历史空间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为基础的理论;振兴城市中心活力的理论;美学及物质空间角度的理论。1)现象学、符号学、心理学为基础的理论[14]A城市意象理论:凯文.林奇(KevinLynch)在《城市意象》中,用分类的方法对波士顿、泽西城和洛杉矶进行调查。通过让市民绘制“认知地图”来研究个体在运动中对城市的心里感知,最后总结了城市形态的五大要素:区域、路径、边沿、标志、节点。这是一种借助格式塔心理学,其核心在于“认知意向”,对于城市历史环境与建筑的理解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是其局限是多分析视觉形态,忽视了城市历史、文化和城市功能的影响。B场所精神理论:“场所”一词于1976年由瑞福(E.Relph)正式引入“环境”[15]研究中,由挪威建筑理论家诺伯格.舒尔茨在1980年的《场所精神》中得到了进[16]一步的阐释,用于区别纯粹的物理空间和精神空间,实际上,场所的概念早在50年代即被许多城市设计者所关注。诺伯格.舒尔茨(ChristianNorbergschulz)通过对胡塞尔“重返于物”的现象学研究,重新阐释了“场所”的概念。诺伯格.舒尔茨认为,场所是具有清晰特性的空间,是人的生活发生的地方,是由具有物质的本质、形态、质感及颜色的具体的物所组成的一个整体。它不仅是指物质实体,还包括不可见的、但对人起作用的诸多因素,如氛围、活动范围、声、光、电等。这些事物的总和决定了一种“环境的特质”,即“场所”是质量上的“整体环境”。场所不是指抽象的地点性,而是具有色彩、肌理、形状等具体事物所构成的整体,虽然场所具有特征或氛围,有赖于总体把握,它是定性的、整体的现象。场所作为存在空间的具体化,其结构由空间和特征两方面所组成。由空间和特征[17]所决定的氛围被称为“场所精神”。场所具体呈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空间,二是特征。即物质空间与情感文化的两方面表征。首先由物质空间对场所的形式与形态做出体现,再以情感文化的要素烘托场所的内涵,使之成为具有情景感的空间,而不单以物质来体现。这样的环境,才能被大众所感知和记忆,成为具有“故事感”的精神场所。2)历史街区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理论历史街区是一种动态型的城市遗产,具有文化、科学、教育、美学等多重保6\n1绪论护意义,而对历史街区的研究经过了十八世纪末的萌芽阶段与十九世纪中叶起的初步发展阶段,迄今为止,逐步进入全面深入阶段,而这些研究主要从保护更新的理论、风貌整治、活力复兴、社会问题、公众参与及旅游开发等方面由表及里来有机展开。在实践上,通过立面化、修旧如旧、存表去里、功能混合等模式进行操作,从最初的对物质空间的探讨过度到对大众需要,再与城市经济相结合,逐渐走向综合的过程发展。3)振兴城市中心活力理论美国学者简.雅各布斯认为,城市最基本的特征是人的活动。人的活动总是沿着线进行的,城中街道担负着特别重要的任务,是城市中最富活力的“器官”。因此,街道特别是步行街区和广场构成的开敞空间体系,是雅各布斯分析评判城[18]市空间的主要基点。她指出现代城市更新改造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街道和街区[19]“多样性”的活力。扬•盖尔的《交往与空间》以人及其活动为主体,通过对环境的不同需求的角度,探讨了城市空间的质量评价标准。针对步行空间也是逗留场所的特点研究了步行空间中的活动展开的可能性与空间场所设计的要点。4)美学及空间设计的理论[20]日本规划学者芦原义信在《街道的美学》中,从建筑为出发点,通过研究建筑的构成与街道的关系,系统的探究了街道与街道之间、街道与建筑之间、街道与人之间的比例、尺度关系;以及街道在色彩、质感上的变化所带来的不同的心理和视觉上的变化。②地域主义商业步行街研究方面1924年路易斯.芒福德(LewisMumford)在《SticksandStones》一文中,对地域概念有了新的见解,他认为地域性是对自然环境的理解和经营,其认识已经超[21]越了单纯美学意义上的思考。1948年2月,芒福德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名为“现代建筑出了什么问题”的公开辩论会进一步提出了一种带有地域色彩的“批判主义”思想,但当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1951年9月刊的《纽约人》杂志上,芒福德对“国际风格”的代言人希区柯克(Hitchcock)和现代主义理论家[22]吉迪翁(SGiedion)进行了强烈的批评,这篇文章在当时第一次提出了可以将地域主义取代“国际风格”的思想且引起了业界的轰动。[23]2009年英国的杰逊·皮里尔所著的《水花激荡》中提到:“设想一面景观植载墙的创造过程”,这个过程的完成需要配合许多要素,首先要结合文化、传统和我们对大自然系统的认识,这点非常重要,很多设计师、环境学者和建筑环境专家都从往昔的生活经历中得到了设计灵感。”这段话表明设计过程中文化的重要地位。不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中,国外对于地域性文化表达的关注越来越为强烈。③国外研究小结7\n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从研究内容上,由于欧美国家发展先于我国,关于城市设计、地域主义等理论更为成熟化、系统化,具有指导和参考性的专著较多,因此,在类别上更为全面,思想上更为透彻。第二,在研究方法上,更为理性化、科学化、人性化,尤其在对地域主义的理解上,从最初的表达地域特征,发展到后来与国际特征进行结合的更新本土优秀传统特征的包容式方法,即批判性地域主义的思考方式,也是本文的理论支撑。1.3相关概念阐释与理解1.3.1批判性地域主义的阐释与理解①地域主义的阐释1)地域主义的提出与发展18世纪早期,起源于英国的如画运动是地域主义运动的开端,注重通过空间形态来布局,以此突出某个民族的独特性。到了18世纪晚期,由德国衍生了这个进程。使之进入了另一个时期,为“浪漫地域主义”,并认为仿造这种回忆过去和承载过去的建筑,是对抗专制的武器,维护民族的独立象征,不作为附庸而存在。以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为代表,将中世纪建造的斯特拉斯堡大教堂和经典[24]的建筑美学原则进行比较,倡导对过去、对过去时空中的地域、对曾经存在的族群的感知来获得对建筑的理解。至19世纪,浪漫地域主义被引入到民俗学研究中,通过这些具有相同特征的建筑中共同处理空间的手法、建筑材料及细部装饰来描述这些建筑所在的地区特征;除此之外,也有新建筑被贴上了“地域性”标签来强调地域的“势力范围”。而在此状态下,那些缺乏地域特色的建筑地区,便掀起了一场对历史考古的风潮,通过挖掘地下文化来“讨论”必要的地方特色。这场运动成为了针对地区“来访者”的浪漫地域主义,用于商业和宣传的地域主[25]义,如同粗制滥造的产品和大众传媒的产品一样,使人们理性枯竭。在19世纪中叶,约翰·拉斯金(JohnRuskin)认为“诗与建筑”才是植根于建[26]筑的回忆,即通过体现现实的建筑,展现的是民族历史的变迁过程,他反对那种拭去尘土以及岁月对它们侵蚀的修缮。他的想法告知我们地域主义特征并非是定格在现在或者过去的,而是一个经得起变化的动态过程。19世纪商业式的地域主义,典型的方式是国际博览会。而到了19世纪后半叶,不仅是展出各地建筑,还包括食品及工艺品,品类繁盛。这种民俗化的主题模式,对当时的政治分子充分的宣传起到了助力的作用。而当1930年经济与政治上的危机到来时,这种形式的地域主义开始与解放主义相交织,并由抵抗“专制”变为“压迫”。地域主义也愈发偏离轨迹。2)地域主义与批判性地域主义的关联8\n1绪论A·楚尼斯在《介绍一种当今的建筑趋势——批判性地域主义和体现独特性的设计思路》中,表明了地域主义是作为一个概念,供我们分析之用,而并非多愁善感的、带有地方偏见而稍缺理性的“地方主义”。在上述的历史脉络(图1.1)中,当地域主义由浪漫主义蔓延到商业与宣传之用时,地域主义也难免成为了功利的箭矢。此时,路易斯·芒福德将建筑定义在“场所”的理解上,基于使用者的需求,运用科学成就和民主意识下的形成的建筑才能有效的为人服务。图1.1地域主义与批判性地域主义关系示意图Fig.1.1RegionalismandCriticalRegionalismRelationshipDiagram资料来源:作者自绘②批判性地域主义的阐释1)批判性地域主义的提出1947年,路易斯·芒福德首先在《纽约人》杂志专栏中提出“地区主义”代替“国际式”,试图用美国的地域主义来抵抗现代主义冲击,同时又号召对地域主义进行必要地反思,显示了批判性地域主义的思想,而批判性地域主义的概念是由当代希腊建筑学者A·楚尼斯和L·勒费夫尔在1981年首先提出的。全球化背景中,批判的地域主义在传统文脉、地域特色的表达方面呈现出应时的积极性而推上了历史的前台。在对全球化和国际风格持批判态度的同时,弗兰姆普顿在1985[27]年版的《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中将批判的地域主义总结为以下7点:a.批判的地域主义是一种边缘性的实践。它不仅对全球化持有批判态度,而且对地方和地域主义也持有批判态度。它强调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将地方的地理环境作为设计灵感的源泉。b.批判的地域主义是“场所—形式”的产物,它不强调建筑作为一个单独的实体,而是注重它所在场所上营建的领域感。c.批判的地域主义强调建构,在建构的表达方式上体现当地的特色,而不是通过低级的图像化、符号化的拼贴。9\n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d.批判的地域主义重视对场地的回应,同时重视光线的运用。e.批判的地域主义强调触觉与视觉同等重要,反映在营造里就不只注重建筑形态,建筑材料、构造方式都在地方建筑营建中成为表达因素。f.批判的地域主义努力培育一种当代的面向场所的文化,试图建立一种外向型的乡土地域文化,而不是建立在封闭的地方特征上。g.批判的地域主义努力在文化的间隙中成长兴盛,这些间隙能在各个方面避免全球文明的极度蔓延。这是对“中心—边缘”文化模式的反对。批判的地域主义抵抗现代建筑文化的全球化但又吸收其合理的技术和思想,立足于自身的建筑传统但又必须对之采取“陌生化”的处理。它唤回了人们对于地方文化、多元文化重新塑造的意识,对探讨建筑与城市设计的多方面关系具有积极意义。2)批判性地域主义的发展芒福德对地域主义的批判性思想产生于19世纪20年代,在19世纪30年代走向成熟。当时的美国,以粗劣的仿制和主题式为特征的地域主义蔚然成风,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芒福德的地域主义不同于先前的观点,他所批判的不仅是全球化,也是地域主义本身,他对比了他所定义的“地域”建筑与30年代美国流行的充满矫饰的“帝国式”的“博辞”建筑,认为“博辞”建筑是一种“忸怩作态的21无味浪费”他的主要观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脱离旧有形式,拒绝历史决定论。认为那些前任用过的形式,属于曾经的文明或是我们过去的时代,它们是那个时代生活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没有什么方法可以机械地复制它们或是令他们复活。他完全赞同抛弃那些不适于当代地方需要的“历史引用元素”,由于一种文化对其环境的适应是一个长久、复杂的过程,那些完全绽放的地域特色都是在最后才显现出来的。b.重新发掘景观,适应新的现实条件。“地域真实的形态”,他认为是最接近于现实生活的境况,并且在它的环境中最大程度上的给人以“家”的感觉;他们不仅仅为其土地找到了一种实际的用途,更是反映出当时当地的文化背景。用生态技术时代的法则将会取代现在的技术法则,重归人和自然的和谐,保存和修[28]复被人类侵占和破坏的森林和土地。c.生态文明与机器文明的并举。对待地域主义下意识的反抗工业文明所带来的便利条件是盲从的,他以拥抱的态度来对待工业化和机械化,如果在功能上是[29]合理的且容易被接受的,那么最先进的技术也是应当被使用的。d.“人类社会群体”的场所内涵。芒福德认为我们所营造的环境不仅仅是提供给人们一个遮风避雨的环境,满足人们的需要,而是突出“社区”的概念所带来的场所氛围与感受,在这样的环境下,地方的特色、秩序、协作能力、才智与[30]敏感程度都能够得到表达。10\n1绪论e.“当地的”和“普遍的”并不对立,“地域的”和“全球的”寻求平衡。总是有来自“地域”之外的,不同文化影响的,使其在不同时期、不同空间与当地的地域分离。在对待地域问题的时候,不应当忽视地域背景间永不间断的交流,这种认知方式标志着脱离了持续几个世纪之久的、那种建立在对立原则上的地域主义样本,而是变成了我们称之为“接合”的,或是“中间”的状态。3)批判性地域主义核心思想批判性地域主义不仅延伸与拓展了传统的地域主义,也对最新的技术与理念进行肯定与吸纳;并把社会大众现实的文化与使用需求作为评判标准。在本文中,批判性地域主义将传统地域主义和现代主义以辩证的态度对待,是一种综合的、能够自我反思和反省的地域主义。4)批判性地域主义的特质a.开放性:批判性地域主义打开了地域主义和现代主义互相排斥的本身,以一种接纳的方式将两者同等对待,寻求一种平衡的思考方式来对待当代的环境背景特征与设计方式。b.多元性:批判性地域主义不仅仅是表现在建筑上,追根溯源,是起源于伊[31]曼努尔·康德(ImmanuelKant)的批判主义哲学,使人们摆脱先入为主的思辨方式,将这种“理性”、“非反抗”的特点运用到各个方面。c.共生性:在芒福德的著作论述中,他展开了一种多角度、多功能、跨学科的方法来塑造环境,将人类所处的大环境下的各个维度都兼顾,展示出一种新的构造世界的可能。如位于西班牙的拉瓜伊拉自动扶梯,一条呈“之”字形的自动扶梯将停车场与其上方的历史中心区相连接。锯齿状的外型设计,是的这些中世纪的城墙完好无损的保存起来,对折线形的谨慎处理,将山顶的传统建筑的完整[32]性得到保护并且将地貌的破坏减到最小。d.生态性(可持续性):至上世纪40至50年代,还有诺伯特·维纳(NorbertWiener)、凡·贝塔朗菲、凡·弗斯特等人,都对批判性地域主义的多维度作出自己的理论贡献。将实践本身从旧的、抑制的习惯中解放出来,用动态的价值观去衡量我们的营造方式,更加注重对可持续性的探究。③对批判性地域主义景观设计的理解批判性地域主义的提出,摆正了地域主义的发展方向,也对全球化带来的种种影响作出了回应,在发扬与保护传统的地域主义文化与物质的同时,注重并保持内在的创新与发展,使之与外界结合达到和谐共生的局面,更重要的是,在“保留”与“借鉴”之中寻求现代社会的现实意义,而在景观设计的表达中,纠正了11\n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一贯对传统地域主义表达方式运用的误解和局限,开拓面向国际化的思路。①1934年鲁迅先生提出拿来主义,文中说道“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意在吸收外界的“东西”应该进行取舍和分辨,以清醒的头脑去鉴别好与坏。而八十多年之后的今天,我国文化体制改革进程中已在讲求“文化输出”,也是希望将传统文化中值得保留与弘扬的事物得到展示与世界的认同,同样需要取舍和分辨。“拿来主义”与“文化输出”,正好共同反映了批判性地域主义中的某些观点,对地域化与全球化同时接纳,对传统和现代的动态思考才是使地域主义具备现实意义的条件。批判性地域主义的景观设计,较之传统的地域主义景观设计,倾向于场地中情感文化元素的提炼与强调,通过物质空间的多元而又统一的表达来加强大众在其中感受到的情感文化,这种对本位文化持续性创新的设计手法,也正是批判性地域主义景观设计的核心意义,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情感文化的重视与升华。在批判性地域主义中,物质空间是能够反映出地区背景和文化感的。正如诺伯格·舒尔茨在阐述场所感中所言,事物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一种相对稳定的场所体系,人们需要给形态空间带来情感上[33]的重要内容,他解释这种内容是超出界定空间本身的,是一种场所感,是人民大众与环境相濡以沫中产生的理解与共鸣。而设计中挖掘情感上的共鸣,会为空间本身赋予更深刻的意义。另一方面,是城市实际地域空间的物质表达。之所以各个城市环境能够被区分,说明了各地域环境在物质空间元素表达本身,是多元且有个性的。凯文林奇[14]探讨了人们城市物质空间的辨别和定位的能力,说明物质空间具备的可印象性(Imageability),即可读性、清晰性等特点所构成的物质结构特征。1.3.2商业步行街相关阐释与理解①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即在满足商业需求为前提,以商业活动经营平台为基础,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结合城市自身环境及特征、以情感文化元素和物质空间元素相结合为手段,来塑造出满足人与城市背景、自然环境相协调的景观空间。本文所指的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是针对具有城市特色的商业步行街外部景观而言的,不包含室内设计部分,只对商业步行街的外部空间进行景观上的营造。②对商业步行街的理解①鲁迅,“拿来主义”,中华日报·动向,1934年六月七日12\n1绪论商业步行街是步行街的一种,城市中商业活动集中的街道,有大量的零售业、服务业商店为主体,集中于一定的地区,构成有一定长度的街区。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商业步行街的涵义已经超过了纯粹的商业环境,注重城市文化、人们生活多方面的反映和体现,在本文中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文化商业商业步行街在日渐发展的过程中,其内涵和外延也在实践中得到完善,除了满图1.2文化产业增加值柱状图足大众各个形态与形式的商Fig.1.2Theaddedvalueofculturalindustryhistogram业活动,也作为城市地域文资料来源:作者整理化的表达形式而出现,因此,这也是商业步行街挖掘城市背景文化的意义所在,通过对商业步行街中建筑、街道等物质文化与当地大众生活习俗的非物质文化等要素共同作用才形成了完整的商业环境。在新的时代特征背景下,城市文化具备了多元化、多变化、传播广等特点,文化商业街的文化内涵挖掘与表达已成为商业步行街营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据国家统计局分析,在商品消费中,文化消费市场的比重在不断扩大。2004①年至2010年间,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率超过23%。根据第三次对全国经济普查资料,2013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为21531亿元,与GDP比值为3.63%,比上年增长1%。然而,在2010年我国与美国、英国的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较中,可发现目前我国文化商业仍需要进一步发展。在文化商业发展之势如火如荼的状态下,城市商业步行街折射出对城市文化认同的需求,不仅仅是对城市地域背景的如实反映,更是与行为大众的体验场所的结合,使商业步行街成为具有文化内涵和物质深度的城市空间。2)中西结合面对商业本身外向、开放的性质,商业步行街演示着地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①http://www.ce.cn/culture/gd/201501/23/t20150123_4417470.shtml《统计局最新统计数据: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超2亿》,中国经济网,2015.1.2313\n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交流场所,在相互接纳的过程中共生与发展。一味的屏蔽和忽视经济、文化全球化的影响会阻碍商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坚持地域文化味道本质的情况下,将西方商业文化、技术、景观设计手法等优秀的部分与城市情况进行结合,契合时代发展特点,给商业步行街的呈现提供更多可能性。中国的传统艺术、文化、技法博大精深,值得被世界所认知的远远不止美食和功夫,众多文化的创新点还需要被激发出来。与此同时,我们自古就秉承着扬长避短的学习精神,西方先进的理论、方法、技巧在与中国国情进行结合的时候,都可能碰撞出无限的火花,使得双方发展脚步更快。3)社会交往作为城市中活力程度较高的商业步行街,反映着人们在户外空间中进行社会交往的诉求与期待。步行街作为一个良好的平台和媒介,提供人们交流、餐饮、娱乐活动等场所,以不同的活动类型来满足大众的交往空间,不仅带动城市的商业活力,更促进城市的正面发展与大众的社会活动。面对城市活动的开放化与多元化,社会交往活动也呈现出更为深远的意义,除了城市居民的日常交往活动,还有城市与外来人员的互动交流,各种类别的社会交往,使不同的人对城市文化、历史以及城市氛围具备更充分的了解,有利于城市内外的交流。4)休闲观光商业步行街除了满足商业活动功能,也是城市与外界“对话”与“诉说”的场所,将商业步行街作为城市的旅游景点已经不再是一种罕见的现象,在《中国①青年报》所作的调查中,对2078名青年受访者进行调查,表明观光旅行已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仅有1.8%的受访者从不旅行。这个调查说明了尤其在青年人的生活结构之中,休闲观光性的活动比重正在加大,而他们往往选择的观光地点也不仅仅局限于城市风光秀丽与名胜古迹所在,更多的是具有人文气息与城市活力之处,例如上海田子坊、豫园;北京王府井步行街等,车水马龙,每天数以万计的游客造访,成为城市风貌之窗。而如今,将商业步行街作为休闲观光的场所也绝不仅仅是存在于以上仿古文化商业街中,作为反映城市气质与底蕴的新型商业步行街也正在受到人们的重视。1.4研究目的及意义1.4.1课题研究目的大众的商业活动在现代城市生活中逐渐成为核心,联系着人们生活的各个方①王品芝,旅游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中国青年报,2015.1.1214\n1绪论面,容纳性广,活动频率高,而城市商业步行街作为这些活动的载体,不仅反映出现代化进程,也体现了传统文化。作为交融性空间,城市商业步行街需要同时注重城市文脉特征与现代需求两方面;通过其景观的表达,体现对地域的传承,也反映人民现代生活的品质与场景。地域主义与现代化良好结合,并在城市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中得到妥善的体现,通过批判性的辨证视角从“地域主义表达”与“城市现代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找到平衡点。本文对“瑞安天地”商业步行街中的六个较好地结合与思考了地域性景观的融入与提炼的案例进行调研分析,对其景观的总体影响因素、表达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归纳和总结,探讨将地域性融合进现代商业景观设计的方法及策略,以期为创造一种“时空怀念”的商业景观设计营构框架和理念,保护景观的延续性;丰富和完善现有的地域性景观的应用与商业景观设计的研究体系,强调商业环境中的人文价值,为城市商业这种“快节奏”的活动提供一种具有人文情怀的“慢生活”空间,并改善商业环境整体空间中只关注建筑内外空间的问题,使商业景观设计得到应有的关注。1.4.2课题研究意义①学术意义:承担并弘扬城市文化职能1)挖掘保护地域文化路易斯·芒福德说“未来城市的目标就是充分发展地域文化的和个人的多样性[34]和个性。”地域性文化的发展是对城市内涵的追根溯源、承上启下,而地域性景观的发展正是对地域性文化的有效诠释。其中,对地域性文化的挖掘和提炼,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是运用否定之否定的原理将地域性文化进行螺旋上升的推动。地域景观是直观的表达方式,是对文化的可观、可听、可感、可忆的保护形式。地域文化在不同地区的特征和表现是不同的,挖掘出该地区特有的地域文化并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得到表现,是对该地地域主义形式与内涵的有效保护方式。地域主义表现在景观设计中主要为自然与人文两方面,这两方面经过长时间的孕育、沉淀,具备了特定的气质风貌,也造就了地域性景观的多样性和特殊性。而商业步行街景观,是以人们商业活动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情态空间为基础的,与地域性设计相结合,有助于将文化价值与文化观念耕种到人们的意识中,引起人们对地域性文化的共鸣和反思。2)反映城市现代文化在“文化”的概念解释中,广义的文化是在接受了西方现代科学成果后由传[35]统的“文化”概念衍生出的现代含义。文化本身就是与时俱进的,而并非仅仅15\n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是对过去积淀的优秀经验的总结。每个城市的文化韵味,是由历史文化和当下的城市文化面貌共同作用的。通过商业空间的地域性景观设计,来表达对城市文化的理解,对城市的过去、现在、将来作延续性的景观思考和处理,是本文的思想主旨。②实用意义:巩固城市的活力与生命力城市的商业步行街,对于人们的现代生活而言,越来越体现出其特有的价值,在城市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商业空间逐渐成为面向外来人员的展示区域,体现出城市的精神与文化气息,它为不同程度的交流、娱乐等活动提供着场所,成为人们快速认知城市的基本信息。营造地域性的城市现代商业景观设计研究的实用价值主要表现在:1)塑造四维空间城市商业步行街是三维空间,而地域文化是对“时空”感受的引入,因而形成了四维空间。对于本地人民而言,是加强他们对城市地域性文化与特色的理解与记忆,对于外来游客而言,是使他们对城市环境从具有认知感受到具有认同感受的塑造。2)创造城市个性每个城市需要创造出自己的表情,这是对城市直面的把握,是对城市历史文化与现在、将来发展的体现,这个表情,即是地域性特征。作为城市活力源泉之一的商业步行街,呈现如何的表情,是赋予城市个性的重要方面。例如欧洲远近闻名的香榭丽舍大街,具有“欧洲之魂”的美誉,正是由于在这条街道上,人们能感受到城市历史变迁的种种风情。每个城市需要这样的场所,在源源不断地生机下去体现它厚重的历史文化,表达城市特有的个性。图1.3调研案例分布图3)延续城市景观Fig.1.3Researchcasedistribution在现有的城市商资料来源:作者自绘16\n1绪论业空间中,景观设计的表达还被放置在一个较为次要的位置,造成了商业步行街内外感受的失衡,而地域特色景观的体现就更为罕有了。妥善表达地域性文化,是延续城市特色的良好方式,通过地域特征的应用和表达来改善商业步行街的景观质感,也将城市的传统景观和现代景观之间进行了良好的过渡与沟通。4)提高活动可能性商业步行街的景观设计,是为人群服务的,在景观所营造的空间中,融入传统地域特色和现代化特色,为人们的活动空间提供具有丰富的情感依托,一方面能够吸引到人们的注意,一方面对于城市特色得到宣扬,促进了大众各类活动的可能性,将城市中各个年龄层、各个阶级人们的活力因子激发出来,在现代城市生活普遍缺乏户外活动和社会交往的这样一个状态下,商业步行街的功能复合特性使之成为具备活力启发性的主要场所。1.4.3课题研究的必要性从城市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为核心,呼唤设计师对地域主义采取辩证的思考方式,结合各类城市商业步行街的案例进行剖析,如实的总结出目前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中地域主义表达失当的问题。通过对批判性地域主义理论基础的内涵和要义的梳理来树立对地域主义表达的较为妥善的价值观,这样不仅能够有效缓解城市商业步行街大同小异的现状,也能促进对地域主义景观表达的正确理解。1.5研究内容及框架1.5.1研究对象选取“瑞安天地”系列的商业步行街是由瑞安房地产在中国内地开发的项目,是与①住宅、办公、零售、娱乐等整类型相结合,以较为创新独到且具有弹性的批判性地域主义手法来进行景观设计表达,除了契合城市的发展诉求和整体规划,也将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充分的贯穿到商业步行街的设计策略中,在整体上形成“整体社区”理念,这一点正是芒福德提出的地域主义的表达是集体社区的观点,人们在社区活动中得到沟通与情感的延伸,以此来打造具有丰富的生活体验感的场所。“瑞安天地”系列商业步行街目前具有不同建设阶段的八个项目,而商业步行街主要存在于其中的六个项目中,根据建设时间的先后,依次为:上海新天地、西湖天地、武汉天地、重庆天地、岭南天地、大连天地。①杨凡.瑞安“新天地”模式解读.中国房地产报[J].201017\n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表1.1案例概况分析表Table1.1Caseanalysis项目名称项目所在地项目竣工时间上海新天地上海2001年6月西湖天地杭州2003年6月(瑞安集团于2014年将项目全部出售)武汉天地武汉2009年11月重庆天地重庆2011年至今大连天地大连2006年至今岭南天地佛山2011年至今资料来源:作者自绘1.5.2案例研究方法本文试以从“瑞安天地”系列景观设计出发,针对案例所在的城市及基址明显的地域性文化特征及其发展变化,以批判性地域主义在现代城市商业景观设计中的体现作为切入点,分析各地域性文化特征的构成要素与其商业景观的设计要素,使地域主义与现代手法两者间得到理论到实际的融合,从情感文化设计和物质空间设计两方面来分析城市商业步行街的表达方式,总结出怎样凸显的城市景观“个性”,针对商业步行街的景观设计提出批判性地域主义设计原则与策略,以实现城市优良传统地域文化与现代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精神与物质上的联系,以期为城市现代商业景观设计中充分融合传承地域文化作出理论指导。案例分析的思路及内容如下表所示:18\n1绪论1.5.2研究框架19\n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n2城市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现状问题2城市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现状问题2.1城市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的概况2.1.1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发展历程①国外城市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发展历程最初,国外城市商业步行街的发展与城市广场有着莫大关系,由于人们的商业活动、集会活动、休闲娱乐活动及宗教活动等都以广场为中心而展开,城市街道作为城市广场的连接者与大众交通、活动的承载者也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推动与进步。例如古希腊广场,为欧洲较早的商业活动中心,其功能也多种多样,包括[10]祭祀、议政、举行盛大的典礼等活动。城市街道也依附于城市广场的存在与吸收一些商业活动,由城市广场的中心发散的城市街道更是商业活动的主要发生场所。随着城市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不断发展,商业活动也由城市广场为中心发散和过渡到周围的街道空间,并逐渐形成了别开生面的步行街。最早的城市步行街建1927年,德国西部分埃森市政府将林贝克(Linbeckerstreet)大街改为步行商业街,深受大众的认可,这成为现[8]代商业步行街的先河。工业革命的到来使有识之士们意识到城市扩张的种种问题与城市发展的环境恶果,在欧洲国家,如德国、丹麦、荷兰等,最早提出了“无车辆区”(TrafficFree[36]Zone)的概念,自19世纪60年代,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浮现交通混乱、工业污染、步行者安全隐患、商业吸引力下降等问题,因此,诸多国家开始兴建步行街,以“步行”的商业消费概念来代替“车行”,保障了城市商业消费的活力,也保障了大众的安全,同时,一定程度上的人车分流的概念使得商业步行街的区域成为了具有城市活力且安全环保的所在。纵观国外的城市商业步行街的发展脉络,大致经历了城市广场——城市街道过渡——城市交通紊乱——“步行”代替“车行”——城市商业步行街的发展严格历程。商业步行街不仅使城市中心广场压力减小,缓解了周围交通混乱现象,也为大众的休闲消费生活带来了健康而环保的方式。至此,城市商业步行街景观也日新月异,从最初的广场景观,到商业步行街的整体界面设计、店铺立面、照明系统、大众休憩设施、雕塑小品等都开始在商业步行街中得到重视和发展。例如1972年慕尼黑市将纽豪森大街、考芬格尔大街、凡思大街改建为十字形的商业步行街,东西长800米,南北长580米。整体方面将传统商业街道与历史建筑进行融合;在街道界面和节点方面,通过彩色条石和马赛克结合的铺装设计,加以绿植、雕塑、喷泉、红黄灰三色的照明系统、绚丽21\n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标识牌等形成了一个气象万千的商业活动中心。据统计,这条步行街日均客量可达15万人次,为诸多国家效仿。国外城市商业步行街的景观设计从最初满足交通的实用性也逐渐朝着多功能性、尊重场所感、符合城市空间尺度、促进大众交往等方面而展开。②我国城市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发展历程与西方城市不同,我国的城市商业步行街的原始形态为“市”。人们在各个交通途中不定期的进行商品交换,因而形成了“市”,最早课追溯到中国唐代东市和西市。当时,一般城市的商业交换活动都在东西市内进行完成,早启晚闭,日中为市。南朝乐府民歌《木兰辞》有载“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图2.1《清明上河图》商业集市可以见得当时大众市井生活的丰Fig.2.1《Qingmingscroll》commercialmarket富景象。资料来源:http://image.haosou.com/至北宋时期,在汴京、开封等城市已有临街设店的现象,各式店铺遍布街头巷尾,《东京梦华录·序》中有云“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街巷盛景可见一斑,这些繁荣的景象也被记录在了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图2.1)中,生活百态,好不生动。明清时期的商业活动发展,与宗教信仰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商业活动[37]的地点也围绕庙宇、钟楼、鼓楼等建筑展开,例如南京夫子庙、上海城隍庙等,类似西方城市由广场连接的城市街道而成为了商业发展的所在,现今仍然许多著名的场所已被保护为旅游资源。鸦片战争以后,由于清政府闭关锁国的大门被迫打开,受到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影响,在中国的各个通商口岸的城市开始最先形成现代意义上的商业街,如上海淮海路,武汉江汉路等。而近代的城市商业步行街的发展是从鸦片战争后开始的,最初的商业街景观设计不是商业步行街的设计要点,为了吸引顾客完成消费活动而存在,商品由店内延续到店外摆放,这时候的商业步行街呆板无味,人们仅仅为了生活需求而消费。1980年后,我国的经济逐渐复苏,商业步行街设计也开始注重对人性的考虑,商业景观的概念也开始成为商业步行街设计的重点。随着地下购物广场、商业综合体等多种形式的商业步行街的兴建,景观设计逐渐融合进入更多的元素。从绿22\n2城市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现状问题地、地面的铺装形式的多变、步行街标志组景、雕塑、小品、休憩空间等设计蔓延到对人文关怀的提醒,商业步行街的兴盛,随之也导致了城市商业步行街大同小异的现状。城市经济快速发展,而商业步行街作为城市经济的输送体将城市地域主义特征的缺失现象也表露出来。为了回避和缓解城市的趋同现象,城市商业步行街的景观设计也在作出不同程度的尝试,各个城市改造或修建了当地的历史文化街,但其景观效果和地域认同感的塑造仍然不尽如人意,这也是本文写作的源头所在。2.1.2商业步行街景观构成要素和控制要素分析①构成要素商业步行街景观构成要素,除了实体的物质空间,情感文化的表达是步行街空间的内在精神支撑,基于对批判性地域主义的理解和在景观设计方面的归纳,文中主要通过情感文化要素部分和物质空间部分来展开。1)情感文化要素城市商业步行街作为展示面,他们不仅构成了视觉形象空间,更承载了城市的文化内涵,是城市个性与气质体现的重要部分。在《说文解字》中,意为“人文教化”,重在“化”,即——教成于上,则化成于下,是以社会和人为基础对象的,商业街的情感文化的反应在于城市的文化背景特征与大众的行为特征。a地域文化特质:城市的独特魅力主要出自于不同城市的自然风情,如地理、历史、文化等,这些人文地域背景构成了人们对这个城市的第一印象。城市商业步行街的布置与设计与具有城市文化氛围感受的景观的联系与结合,能够使当地居民或者外来游客在商业活动的行为中加强对城市地域主义文化的理解。在其景观设计中主要体现的地域特质要素为:保留景观符号、文化特点、发展诉求。b场所行为特征:在扬·盖尔的《交往与空间》中,对于人的行为活动他提出了“看与被看”的活动形态,在步行商业街中,人们或驻足停留,或闲逛观赏,熙来攘往构成了无数动态的画面,结合商业活动的发生,人的活动成为商业步行街中最主要也是最有活力的景观要素。2)物质空间要素根据各地的地域主义特征、人文历史脉络的不同,在图2.2街道界面构成示意图表现具体的景观物质空间的Fig.2.2Streetinterfacecomposition要素表达上也呈现出多样性。资料来源:作者自绘23\n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8]从总体上,商业步行街物质空间包括底界面、侧界面(图2.2)与设施小品,而它们各个部分又吸纳了多个元素。1)底界面:底界面是指运用人工材料进行设计和施工的路面,用于交通、集散及各类交往交流活动,主要包括铺装设计和地形地貌。a铺装设计:铺装设计是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铺装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引导人行和车行交通,由于步行街中的活动大多在移动过程中完成的,铺装不仅是景观要素也是体验要素;步行道材料和图案的组合,产生不同的韵律感和节奏感,营造不同的感受。例如古典特色的步行街中常常采用花街铺地、雕砖卵石铺地,主题常常为花、鸟、鱼、虫等;而现代中式的步行街中铺地较为质朴素雅,多用木材和石材的拼接,只做质感、色彩、纹路上的区别,常用的铺装材料如陶制广场砖、水洗石、鹅卵石等。不同的铺装材料和纹路往往引导不同功能或类型的空间,给大众产生一定的环境可识别的特性。b地形地貌:地形地貌为商业步行街的场地设计骨架,这里的地形地貌,是指自然条件下存在的地表条件。根据场地特点,自然的凹凸将作为场地地形设计的良好条件,在景观设计中,维护原始条件,尊重原有地形,以少土方少破坏的生态设计原则来对场地的整体布局进行考虑,也是场地其他景观元素布置和设计的指导因素。2)侧界面:商业步行街的垂直面设计包括建筑、植物或水幕景墙等。由于在步行街的户外空间中,空间的围合感主要是由侧界面和底界面形成,因此侧界面的设计十分重要。a建筑立面:建筑立面设计在商业步行街中是地域主义特征表达的主要手段,建筑的式样和提取的文化符号为步行街的地域风格铺垫了基调,建筑的层高又决定了围护面与基面的比例尺度。商业步行街建筑物立面的凹凸又使得街道的空间界面产生三维空间的起伏感,变化的步行道垂直面形成丰富的边界,因此形成的边界空间也越丰富,这些由建筑的立面凹凸形成的边界空间,不仅可以增加人群活动空间的灵活程度,而且趋向于边界越丰富,停留人越多。另外这些边界图2.3思南公馆酒店侧墙空间也可以设置不同用途的景观设施,例如Fig.2.3Sinanhotel’ssidewalls设置花池、带有遮阳伞的座椅与建筑凹进或资料来源:作者自摄24\n2城市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现状问题者凸出的空间形成户外活动的灰空间等。b植物、水幕景墙等:由于商业步行街本身硬质材料的使用大于软质材料,植物配置的比例也相对其他公共空间更为珍贵和稀少,植物形成的景墙已经成为了步行街立面景观设计的一个绿色生态方式,为消费者和游人提供清凉的环境和优质的购物空间。例如思南公馆的酒店侧墙上(图2.3),整片墙被攀援植物攀爬,在视觉效应与生态效应两方面都起到了保护作用。另外,水幕形成的景墙也逐渐出现在商业步行街中,增添水景的感官效果,在夜景照明的衬托下,水幕景墙会呈现出绚丽多变的形态。3)设施及景观小品:设施及景观小品是步行街细部景观设计的主要对象,是体现商业步行街人性化和场所趣味的直接方式,它们能够直接传达商业步行街的地域主义文化,一般通过提取本土地域特征的文化要素或者物质要素来进行表达。a导视系统:导视系统是体现步行街人性化设计的重要方面,它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具有标志、信号、说明、指示、预示等多种含义。简洁明了的导视系统不仅帮助大众在步行街游览过程中知晓自己的位置和周围的景观、建筑环境,也能对步行街的整体设施结构进行了解,方便人们在其中的活动。在景观设计中,导视系统逐渐渗透出城市的文化意味,设计中通过对城市的理解和认识而使导视系统更加生动具体。b照明设施:照明设施是一类相对考究的景观元素,在商业步行街中白天可作为观赏的对象存在,夜晚为观赏步行街提供光亮,灯具的形态也与地域传统的照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随着照明系统的科技不断发展,这种结合现代科学和传统地域特点的景观方式也越来越得到重视。c艺术小品:是在对城市历史的挖掘与探索而形成的景观艺术形式。包括商业街界面的建筑语汇、艺术化的构筑物、造型雕塑等,这些是作为人的心理和行为指导和需求所人工设计。由于小品的符号性语言强烈,也极易传递景观地域主义特性表达的信息。d水景:水景是商业步行街的重要方面,虽然商业活动空间作为主导,水体设计比重相对较少,但却是提高环境品质,愉悦消费者和游客心情的重要手段。其中常见的形态包括静态水池、无边界水池、动态跌水、喷泉等,它们起到了分割空间、集聚视线、促发行为等功能。水体的形态及观赏形式变化多样:可听、可触、可观、可感,不仅软化了商业步行街各个界面和功能的硬质特性,同时也洁净了游览者的心情。4)植物:植物作为软化空间的材料使现代商业步行街增添了绿色盎然的生命气息,其色彩和质感使城市被渲染的格外多彩。在商业步行街的植物配置中,常用树池种植乔木,花坛中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组团与花钵的形式较多,一般沿25\n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街道的界面线形布置;而在步行街如集散广场或者中庭内,植物作为主要的景观欣赏对象,会有孤植或群植的方式。步行街中不同的植物组织方式所营造的空间效果也有不同,不仅能够缓解步行街带来的硬质感受,也对步行街里的微环境有着积极的生态保护作用,缓解步行街硬质过大的情况下造成的局部热岛环境。②控制要素商业步行街的景观控制,是指通过控制景观设计要素之间相互连接的元素,来形成科学的设计方法。商业图2.4建筑与街道尺度步行街的景观介质的构成庞杂而繁多,Fig.2.4Schematicdiagramofthescaleofthe在本文中,主要是通过商业步行街道buildingsandstreets尺度、街道界面与天际轮廓线、色彩资料来源:作者自绘质感等方面来说明控制要素。1)街道空间形态[39]a街道的肌理:街道空间为城市空间的一部分,不可能与周围环境分开。通过“图底关系”能够反映出步行街肌理的特征,建筑体量作为实体(图)和开敞街巷空间作为虚体(底)所占的比例关系,由于街道的构成基本上是由视觉决定的,形态上的视觉肌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街道中注入了生活空间感受。b街道的长度:步行街的街道长度关系着人们在前行过程中的视觉和心理感受。人们在步行街的行走当中,会认知整条步行街的风貌,但同时过长的步行街也会给人们带来心理和身体上的疲劳,[日]芦原义信在研究中认为,人们在行走过程中,会感觉愉快的行走范围为300米,之后会产生疲劳,而当距离超过500米时,就会产生对交通工具的需要。一般来说,我国的商业步行街的段落长度在500米左右,比较能够满足人们的购物需要。2)街道尺度关系:商业步行街中,对于街巷的外部空间尺度把握,关系到游人和消费者在前进过程中视线的方向和视线焦点,对于商业街中店铺的可见性和宣传性都有很大影响,控制合适、宜人的步行街的尺度,不仅创造了舒适的活动空间,也能带来一定的商业效益,街道尺度的关系,从人与街道的尺度、街道与建筑的尺度分析。a人与街道的尺度:布鲁曼菲尔特(H·Blumenfeld)在《城市规划中的尺度》26\n2城市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现状问题中解释道,人的视野范围大概为60°角,如果人在街巷中央,考虑到人在步行街中通过建筑的屋顶线能够看到天空,形成40°的角度比较合适,也就是仰望建筑的角度大约为27°角,即此时视点与建筑物的距离(W)和建筑高度(H)之间比率W/H=2。在步行街中形成广场空间时,广场的宽度与建筑高度相仿,人的视线范围也能够完全达到,这种W/H的比值在1~2之间控制变化时,空间较为紧凑,比较适宜人的视线感受。b街道高宽比:在街道外部空间之中,一般采用的是20~25米之间的模数,称为“外部模数理论”,由于在25米以内,人们可形成较清晰的视线关系,一般在街道中,以25米以内的范围为一个模数来设计,以此重复,街道的节奏和韵律感会加强。而在街道宽度(D)与建筑高度(H)之间的比例(图2.4)上,D/H的值越大,视线越宽阔,围合感越弱;D/H的值越小,视线越狭窄,围合感越强。对于我国的商业空间来说,D/H的值在1~2.5之间,这个比例值的取舍与各城市所在的地理环境有关,总体来说,北方城市为了加强冬日日照,D/H值较大,而南方城市由于对遮阴的需要,D/H值较小。在商业步行街中,由于D/H值对游人和消费者的空间感受十分重要,因此对它的控制决定着商业步行街的空间信息的传达效果。3)第一、二次轮廓线:建筑的外墙形态形成了第一次轮廓线,原本能体现街道的轮廓,而通过建筑的边界、沿街道的景观界面如行道树、景观照明、标识牌[40]等体现出来的第二次轮廓线,形成了人们对步行街的整体认识。步行街的轮廓线是统一起步行街的视觉感受的事物,在设计时,在保证整体的情况下应该体现出轮廓形态的丰富,对内部分游客与消费者来说会有提示与加强领域感受的作用,而对商业步行街外的大众来说会起到吸引和宣传的作用。4)街道色彩质感:商业步行街整体的色彩与质感常常成为大众对其的第一印象。步行街保证色彩统一,能使各元素更为融合,而具体的色彩呈现与城市所在的气候特点有着紧密的联系,例如在广东、重庆等夏天温度较高的南方地区,一般会采用偏冷的色调给人带来安静、平和的心理感受;而在北方城市,由于冬季较长且全年温度相对较低,加之冬季植物凋零,景观色彩较单调,因此会多用温暖鲜艳的颜色,来改善寒冷的体验。质感的变化是透过运用景观元素的材料来实现的,细部材料的运用和总体质感的呈现与城市地域特征有关。例如重庆地区的城市特点较为自然淳朴,因此在地面铺装上使用较为质朴、原生态的石材来与重庆的味道相呼应;苏杭地区历史人文气息浓厚,讲究细部的丰富变化,地面铺装的材料与图案上更为精致、典雅。另外,质感的体现与观看者到界面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近,材料透过质感传递的表情也越丰富,在细节上的连续、重复与变化,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27\n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街道节点广场:步行街中,节点广场一般为街巷道路的焦点,既是人群集散中心,也是主要的活动场所,因此,在功能上具有复合性,往往满足交通、展示、娱乐、聚集等多重需要。一般来说节点广场空间根据需要来进行景观上的处[41]理,转换性强。同时,在空间尺度比例上的不同也能对广场感受带来变化。2.1.3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功能与设计特点分析①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功能1)文化传承功能:商业步行街的发展不仅仅是体现在经济层面上,更是地方性文化层面的延续与传递,在商业环境下,城市的历史与传统文化能够有效得被外界所领悟。这种文化传承的方式不仅仅是向外界信息的输送,更通过景观设计的表达促使达成对自身文化的认识与再思考,通过商业步行街的形式来判断设计过程中对文化体验思考的正误,一举多得。2)商业宣传功能: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是为了利用优美和舒适的景观环境推动步行街经济效应得到良性的发展和循环,因此,景观设计所起到的商业宣传作用是其出发点,保证步行街的景观活力,可以吸引源源不断的人群,也就得到了商业步行街的活力,大众消费、购物、娱乐、休闲的行为就会在自然状态下发生。3)场所标志功能:城市空间设计的成功之处在于塑造一处让人产生记忆的所在,商业步行街的活动行为的频率高、发生快,接受的人口数量、密度都会超过城市的众多其他公共空间,这些特点也使得商业步行街相对更容易成为城市的标志性场所。如国内北京王府井大街、上海南京路步行街;国外巴黎香榭丽舍大街、纽约第五大道等,适当的景观元素与手法有助于形成城市独特的场所标志。4)美学欣赏功能:景观设计的美学效应是不言而喻的,涉及到心理与其他各个感官的美学欣赏。商业步行街整体风貌的形态、色彩、质感都影响到大众的体验感,景观设计的柔化作用,不仅塑造空间的地方特征的韵味,也增强商业步行街的人情味,使商业空间变为一个怡人的游憩空间。①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特点1)商业性:景观的营造目的在于加强城市商业步行街的氛围和品质,然而其本质是塑造独具魅力的商业空间,为商业活动服务,加强消费者在其过程中的体验感受从而使得商业活动完成的几率增大、频率加快。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商业气息浓厚的国家,在步行街演变的过程中产生出了众多的商业形式,根据地域环境的差异在具体表征上也有所不同。城市商业步行街作为城市展示的窗口和媒介,其景观设计对于外来游客了解和体验本地城市文化底蕴和地域风情有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良好的空间环境提高了陌生的外来游人对该城市独特气息的认同感,也利于刺激消费,同时,商业步行街的景观设计突出场所的标志性,典型的场所空间引导更多的自发性活动,成为城市的明信片。2)参与性: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的作用不仅是建立起大众视觉上的认知,通28\n2城市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现状问题过具体的参与行为使得大众产生“身临其境”的场所感受,才能切实的感受到场所的独特性。例如在重庆解放碑步行街、北京王府井步行街中,设置了多处真实比例的铜像雕塑等景观小品,鼓励人群在购物体验的过程中参与到景观环境中来,不仅为商业步行街增添活力,也能使人们在消费过程中得到精神上的体验。对于批判性地域主义而言,商业步行街的视觉景观设计只是一个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商业步行街其它感官上的探索与设计,它使人们产生当时、当地的地域主义情结。这不光是对景观元素的简单引用,更将历史元素与现代元素融合和重塑,来使人感受到能够反映现状的地域主义景观。3)段落性:商业步行街是以街道为载体的,而线形空间又是街道的一般特征。城市街道的延伸感和段落性强烈,人在前进、游览的过程中受到街道各个段落形式明显的引导和影响。在商业步行街的段落中,一般的形式为连续的商铺,由各个店面的牌匾来形成不同的认识,结合两侧的段落性景观例如绿篱、花钵、座椅等形态的硬质或软质景观来加强这种段落的感受。4)节点性:商业步行街的节点主要是起到标志性、集散性、休闲性与步行街段落之间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因此,节点的设计一般清楚明确。在功能上,节点空间具有混合性,不仅满足主要的交通功能,也承担了部分休憩与娱乐的功能。在形象上,为了避免使用者产生混乱,每个节点应采用特殊的标记方式。在功能上,加强节点空间的指示作用。5)方向性:街道的特征之一就是具有方向性,方向有明确的界定,得到前进感。一般人们都认为道路有一个方向,商业步行街亦如是,并以此来决定他们游览或者购物的方向,这样的方向性,以各个节点来进行辨别。商业步行街通过店面的连续性和景观的连续性来体现。6)序列性:对于商业步行街的景观设计,空间序列性直接影响了消费者及游人对步行街整体环境与品质的感受。一般商业步行街的空间序列通过街道、广场、庭院等不同性质的空间来展现出不同节奏的韵律感。a主旋律:街道——广场——街道——广场图2.5步行街街道旋律感——街道Fig.2.5Therhythmofthestreetb次旋律:街道——园林庭院——街道——园资料来源:作者自绘林庭院——街道(图2.5)以上韵律形式组合使用,丰富了商业步行街的空间形态,调节了人们行进过程中的节奏,从而激发更多的活动可能性,更符合人的心理需求。29\n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2城市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中地域主义特色应用的现状分析在城市商业步行街的景观设计中,对地域主义特征的提取与表达已经逐渐成为地域自然与人文特质体现的主流手法。下面主要通过各城市案例中地域主义特色的表现手法与建造模式的不同对现状进行深入的分析。2.2.1地域主义特色的表现形式分析①仿古忆古的历史文化地域主义形式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几乎各个城市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历史名城常常将传统商业特色进行了景观创造,希望这些带有历史特色的商业步行街能够焕发出新的活力。比较著名的有上海城隍庙商业步行街(图2.6上),位于方浜中路,东至安仁街,北通福佑路,西至旧校场路;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后经[42]几次修缮,由于豫园的开放,形成了庙、园、市于一体的独特景观。但城隍庙步行街里白墙、黛瓦、红柱、红栏、飞檐翘角的仿古建筑群与上海的文化底蕴却有一定的偏差,城隍庙片区现已成为杂乱的一处商业步行街区,与江南其他城市的仿古文化街如南京夫子庙等差异并不明显。表2.1历史文化地域主义形式案例小结Table2.1Historicalandculturalregionalismcasessummary名称规模情感文化要素物质空间要素特点历史文化:明代江南园林背景,明代园林要素:观赏与文物价值榭、舫、楼、复上海豫园步行街7.5万平方米明代街巷风貌高廊、亭、轩、堂特色活动:游览、等园林形态完整花展、灯会历史文化:津门十景之一清代艺术氛围:特色活动:“皇天津古文化街约1.8万平方米建筑风貌、匾额清代街巷风貌会”——高跷、龙楹联灯、旱船、舞狮等刻画某一历史时期的建筑与街巷风貌,古典景观语汇形优点态丰富多样,文化意味强烈,使大众产生耳目一新类型小结历史痕迹强行植入,在迎合现代商业空间的状态下而失不足去了本身的商业步行空间场所感受资料来源:作者自绘30\n2城市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现状问题bcadfgeh图2.6上海豫园(上)天津古文化街(下)Fig.2.6Shanghaiyuyuangarden(above)Tianjinancientculturalstreet(below)资料来源:a,e作者自绘;b,c,d,f,g,hhttp://image.haosou.com/31\n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诸如此类,还有天津古文化街(图2.6下),由宫南宫北大街和宫前广场三部分组成,全场580米,街道宽7米,天后宫位于全街中心。古文化街的上的建筑为仿清、民间和小式的建筑风格,商业步行街主要以经营天津传统的文化商品为主,例如杨柳青年画、泥人张的泥人、风筝等等。这类反映某一时期的仿古式商业步行街不胜枚举,但由于特定文化背景与建筑、景观元素的类似也使各城市的仿古步行街背离设计本意,鲜有设计之初的效果。②淳真古朴的民俗文化地域主义形式民俗文化的商业步行街形式也被大众所青睐。例如重庆磁器口步行街(图2.7),是重庆这座山城的传统聚居形态的代表,磁器口步行街的地域主义特征表现在磁器口的平面布局、空间结构和建筑风貌及商业环境上。由于重庆的自然地形丰富,磁器口步行街的街道沿着地形发展,不能够形成像平原城市直线天津古文化街状或网状的布局b模式,街道脉络沿主干道展开,支路如树枝状的自由形态展开,灵活多变,就连主干道也c[43]曲折蜿蜒。重庆地势高差大,街巷空间与活动空间的穿插、ad衔接变幻莫测,街巷既是交通空间,也是景观空间与商业空间,这种复图2.7重庆磁器口合型的空间结构Fig.2.7ChongqingCiqikou将空间的使用效资料来源:a作者自绘;b,c,d作者自摄率极大的提高,促进了大众社会的交流与交往,商业活动也显得格外富有生气。磁器口的沿街建筑形态与风貌是体现山城的基本特征,建筑材料为深棕色实木,通过穿斗和捆绑的形式,与多变的地形结合,结合曲折多变的街巷空间,建筑掉层、错层,吊脚楼自然生长的特性与其通透为磁器口淳朴的地域特点。对于商业内容与商业活动,磁器口商业街并没有完全摆脱与其他体现民俗文32\n2城市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现状问题化的古镇商业步行街的固有模式,从贩卖的食品、工艺品及服装等商品上,又使人感到传统味道的意犹未尽。表2.2民俗文化地域主义形式案例小结Table2.2Folkcultureregionalismcasessummary名称规模情感文化要素物质空间要素特点磁器口步行街1.5平方公里历史文化:始建山城地貌:一江重庆当地的市井于宋代,为沙磁两溪三山四街生活写照文化的发源地街巷布局:12条特色活动:春节街巷,多为明清庙会,传统商业风格类优点通过当地的民俗文化与物质空间的要素呈现,在情感上型更为质朴和宜人,在视觉景观形态上更大气粗犷,简洁小明了。结不足民俗文化的商业步行街主要仍以商业贩卖为主,景观形式上较为单一,且大众的活动空间匮乏,基本只能满足可观,可游。资料来源:作者自绘图2.8上海思南公馆Fig.2.8Shanghaisinanmansions资料来源:a作者自绘;b,c作者自摄33\n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③旧结合的现代文化地域主义形式在现代化的发展之下,商业步行街的概念也有所拓展与延伸,并非地域主义的表达只能体现在“古老的”、“旧的”步行街风格和景观内容上,也能够在现代生活文化的熏陶下得到表现,而这种新旧结合的表达方式也逐渐趋向普遍化。例如上海思南公馆的商业步行街(图2.8),位于上海卢湾区思南路的历史人文风貌区,集合了上世纪30年代上海的建筑风貌,曾有周恩来、梅兰芳等大量的名人故居坐落于此,占地约5公顷。步行街规划设计与功能的置换,在形态上重视原貌的呈现,而在商业的设施和使用功能上,高度满足了现代城市生活的需要。思南公园的特色名店商业步行街位于项目的北段,北至复兴中路,东至重庆南路,西至思南路。十多条宽窄不一的步行街与六个开放小广场穿插其中,上海ab里弄和近代建筑风貌尽显,包含了24幢老建筑和5幢新建筑。步行街的铺装设计依据街巷形态布置,花镜式的植物配置将周围的花园洋房的魅力烘托得淋漓尽致。而这几条步行街的名店中,主要是生活艺术类店铺,包括艺术画廊、蒲蒂花廊等,这种充满现代感和历史厚重感的商业步行街,艺术氛围浓厚。但思南公馆这种文化大于商业,文化隐藏于商业的设计方式,较为小众。c表2.3现代文化地域主义形式案例小结Table2.3Moderncultureregionalismcasesummary名称规模情感文化要素物质空间要素特点思南公馆步行5公顷历史文化:“上海历集合了花园别墅、外廊将上世纪30年代街史建筑展览馆”式宴会厅、石库门、新历史建筑的功能和特色活动:街头艺术、里弄、老洋房和工业产使用方式进行商业观光、餐饮房等多种形态历史建转换,筑空间类优点在经过功能置换后,历史空间在使用形式上得到了新生,也创造了型极强的艺术观赏与商业价值。小不足这种新功能与旧建筑的结合都建立在之前的空间之上,对步行街巷结中“人性化”的关注程度不强,除了店铺外摆的商业空间,鲜有供人们休憩的活动空间。资料来源:作者自绘34\n2城市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现状问题2.2.2地域主义特色的建造模式分析①改塑型——历史保护街区改造成商业步行街以城市历史保护街区改造为原型的商业步行街,已经逐渐成为旧城失落街区转变的重要策略,通过将历史街区中遗留的具有时代特性的情感元素与物质元素进行梳理与取舍,在原始空间中进行功能的置换和重新设计,使得历史保护街区重新焕发出新生,例如成都市宽窄巷子(图2.9),以独具巴蜀特点的宽巷子与窄巷子作为主要的商业步道,在抑扬交错的街巷空间中激发大众对场地认识,在现代生活的节奏影响下,宽窄巷子又体现出一种古老而时尚的精神,成为城市空间中的经典符号。bca图2.9成都宽窄巷子Fig.2.9Chengduwidthalley资料来源:a作者自绘;b,c作者自摄下面以人在宽窄巷子中的行为活动、宽窄巷子的空间使用情况以及宽窄巷子中人的行为活动进行调研分析:表2.4空间使用情况分析Table2.4Spaceusageanalysis空间位置巷子中部巷子两侧巷内建筑的延伸——作为城市客厅接待游人独立天地——供满足交通——休憩——布置座椅供居民自家生活或者商使用功能供来往行人、消防行人休息业经营,与外界分隔车辆通过景观小品——浮雕、设开。施、植物配置烘托人文气息资料来源:作者自绘35\n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多元人群在巷内的活动既是自发性也是社会性的,人们在空间通过体验产生与对空间的认同感;同时,巷内空间本身也对人们的行为产生了引导作用,巷内的景观摆设都让人们产生画面感,因此,人们愿意与空间产生结合与互动,使空间呈现出积极形态。除了成都的宽窄巷子,以历史文化保护街区改造而成的地域主义特征的商业步行街还有天津的意式风情街(图2.10)。天津意式风情区,前身为意大利在境外唯一的租界,被称作新意街,位置介于天津奥租界和天津俄租界之间,南邻海河,abcde图2.10天津意式风情街Fig.2.10TianjinItalianamorousstreet资料来源:作者自摄北至津山铁路。步行街由天津市规划展览馆相邻,两边设置了众多意式餐厅、酒吧和露天咖啡,意式窗棂与铁艺花篮花钵在客座中。西方节假日,意式风情街总呈现浓烈的节日氛围,这也是天津这座曾为九国租界的城市独特的一道地域性景观。终点处广场中央喷泉通过意大利园林中常用的动态水结合罗马柱式与人像雕塑将意大利景观的细致特征得以展现。杭州市南宋御街(图2.11)也是以此类型改造的商业步行街。南宋御街是在南宋时期都城临安铺设的一条城市主街道,南宋御街作为城市中轴线,长约4185米。其中,中山路段以清末始建的多处中外历史保护建筑为基础,结合现代的商业文化需求进行一定程度的结合与改变,成为一处能体现出杭州古代与现代历史风貌的街道。36\n2城市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现状问题南宋御街的平面布局以南宋时期的街道形态为原型,街巷与水渠平行布置,体现苏杭一带的水乡风情。沿街景观小品上也b体现出多样性,如词人李清照《声声慢》的活体字雕刻组景,灰瓦白墙上北宋诗人黄庭坚为宝熏阁的c题诗,近代人物的集体铜雕……游人乐在其中。而南宋御街商铺林立的店面内,除了杭帮小吃、名品d店及咖啡茶馆等,也有众多体现古文化与时尚文化的店铺,成为了中外游人与摄影爱好者的良好去处。②重塑型——提取地ae域特征新建的商业步行街图2.11杭州南宋御街重塑型的步行街一般Fig.2.11Hangzhousouthernsongdynastystreet为现代的大众商业消费生资料来源:a作者自绘;b,c,d,e作者自摄活服务,“文物保护”性质与“城市展览”性质没有上一类的商业步行街鲜明,但是其新颖的设计方式受到大众的接受认可。例如武汉武昌区的楚河汉街(图2.12)。楚河汉街描绘出一幅现代的“清明上河图”景象,“汉街”商业步行街位于楚河的南岸,沿河而建,总长为1500米,综合多种商业形式。汉街主要以民国风格的建筑形式为主体,步行街建筑界面红灰相间的清水砖墙,砖砌线脚、乌漆大门来回应光阴留下的痕迹;而座椅、花钵、灯具在主体颜色上采用“黑白灰”三色来烘托街道本身的味道。总体的布局上以线形空间串联起三段主题区域,以东一路的入口为起点,分别是品位生活区、国际时尚区和个性潮流区,商业内容依据这三个主题而分别布置。汉街通过5个节点广场来串联整条步行街的景观序列,选取了楚地的5组名人事件来作为主体,起点处为“屈原广场”,进而由“昭君广场”相接,随着步行街线形组织,“知音广场”表达了俞伯牙和钟子期史诗般的情义,接下来“药37\n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圣广场”以明代医学家李时珍为原型塑造,最后以“太极广场”表达对张三丰的致敬。5个节点通过不同的主题对武汉地区的地域文化进行了挖掘与宣扬。abcd图2.12武汉楚河汉街Fig.2.12WuhanboLinhanstreet资料来源:a作者改绘;b,c作者自摄;d,ehttp://image.baidu.com/③遗留型——传统原始聚落保存的商业步行街我国民族众多,也构成了各民族和地区相对特色的商业形态,一些古镇和商业中心通过被发掘和保护,成为了人们消费旅游的良好去处,但是这些本来体现当地原汁原味的商业及生活氛围的古镇也难免不被利益所驱使,因此部分由传统聚落保存的商业步行街也越来越被现代化的商业环境所代替。例如,云南丽江古城(图2.13),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13世纪后期),至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由于地处滇、川、藏交通要道,自古商业活动频繁。古城商业步行街布局自由而又不拘一格的工整,主街傍河,小巷临渠的商业四方街的传统布局,结合着若干[44]的节点市集广场,使丽江古城的商业步行街颇有韵味。巨大的水车与保留老树抒写着聚落的文脉特征,其中的商业类型以传统的地域类型为主,如具有纳西族、b白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特点的手工艺品、服饰、食物及客栈等,游人在其中以感受少数民族风情和体验云南自然风情为乐,每年四季外来游人络绎不绝,在现代b商业环境和利益因素的侵染下,这些传统聚落的原始商业氛围也被旅游产业影响38c\n2城市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现状问题的不再纯粹。在云贵、四川及福建地区,有众多这样的古老商业步行街,但在不适当的开发之下,他们的特色与传统韵味也正在变得充满“铜臭之气”,成为了遗留型商业步行街案例中的滥觞。图2.13云南丽江古城步行街Fig.2.13Yunnanlijiangpedestrianstreet资料来源:a作者自绘;b,c,d作者自摄2.3城市商业步行街情感文化设计存在问题2.3.1理念·文化——“纯粹的植入”,片段式表达①缺乏辨证的地域性从各个城市的各个与地域主义表达的商业步行街案例中,景观设计往往着重曾经的地域主义表达形式,脱离对现代生活的理解和对大众的需求。失去了自反性的思考,商业步行街的视觉形象塑造依赖于某个历史片段形态完全的仿造和复制,这种不带有批判性质的设计方式也导致了大众消费者在商业步行街中参与各种活动的同时,很难有“身临其境”之感受。例如北京前门大街、天津古文化街、上海城隍庙大街等仿古一条街中,很少成为大众活动的场所,这些仿古街道通过完整的历史片段的植入,生硬而脱离背景,人们虽然能够感受到当时的视觉特征,但是没有了当时的时代记忆,芒福德写过“一座现代建造的都铎时期的建筑,只39\n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2]能算作是一座现代的殖民地建筑”恰好能够反映这些案例的实质,这种效仿设计方式也会显得矫揉造作。尤其在国内各个城市竞相出现的时候,尽管是不同的城市、不同的文化历史背景,也会给消费者与游人惊人的相似与雷同的感受,因此,这类步行街除了节假日的外来游客会被动的光顾,平日里也时常出现凋敝的景象。②缺乏文化间的碰撞由仿古和民俗形式而产生的商业步行街,往往只注重表达特定历史环境与文化下的商业步行街形式与内涵,注入性质强,文化氛围较单一,文化的呈现方式倾向于对当地地域文化的原始尊崇。而对于日渐交融的全球文化,在商业步行街的景观设计中很少能够体现,不仅阻碍了文化传播的进程,也使得城市当地的本位文化得不到持续的创新。2.3.2情感·环境——轻视场所精神,特色活动缺乏①交往空间情境丧失商业步行街的景观设计,并不是为人们提供一个仅供视觉观看的粗劣的舞台背景画或者具有艺术氛围的环境,而是通过这样一种带有商业氛围的城市活力空间,来展示和提高一个时代的理想和情志。这种展现源自于环境的实际需要,因为保护地域文化、历史、生活风貌而去对商业步行街的景观设计进行创造,更需要营造的是这个城市所在地域的场所感受。而在众多的商业步行街中,场所精神主要通过景观雕塑或者空间营造来表达场所精神,可是常常景观雕塑没有特定的环境意义,由于空间的处理手法单一,缺乏空间层次的营造,人们的活动空间会相应减少,商业步行街也就此沦为满足消费者和旅游者物质感受的空间。②文化活动单调乏味各种各样的活动空间与活动形式是商业步行街活力的产生源泉,能够体现城市大众的精神风貌,而大多数的商业步行街中,大众的活动形式仍主要停留在商品买卖中,而活动空间也相应较少,基本满足大众在购物过程中的休憩。文化教育、创意市集、社会公益类较为少见,活动多样性还有待设计师与开发商的注重。19大众活动类型主要分为社会型活动、必要性活动和自发性活动,商业步行街是承载这些活动的场所,除了必要性活动,更应当激发社会性与自发性活动的可能,使大众参与到其中,反过来提高商业步行街的新活力与内在价值。2.4城市商业步行街物质空间设计存在问题2.4.1整体·布局——忽视自然条件,脱离城市发展①总体布局特色弱化我国自然地理形态变化丰富,平原、山地、丘陵、盆地等地形特征也造就了40\n2城市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现状问题各个城市独具特色的大格局与小肌理。同时根据城市发展特点的不同,布局结构也会有所变化,体现城市的街巷特点和发展特点是地方性和地域性特征体现的基本,商业步行街的总体布局应在尊重自然条件的原始情况以此来进行整体设计。在武汉楚河汉街的案例调研中,步型街道的整体长度在1500米以上,而整个步行街系统基本沿一条直线展开,在节假日中,大量的游人造访,由于几乎没有边界空间,消费者与游人鲜有逗留空间,大众感受乏味平淡。商业步行街平面的总体布局,除了联系到商业店铺的均好性,也关系到建筑的布局与交通系统的格局,但生硬照搬设计布局模式不仅导致了商业步行街与当地的自然条件的冲突,也使得每家商铺在位置与视觉上没有标志性。②形态机械交通乏味建筑布局的围合界面形成了步行街街道的形态空间,在目前的商业街案例中最为常见的是线形空间,这种方式使各个店铺的排列具有连贯性,但弊端也显而易见,加上常常地面硬质铺装为了保持步行街街道的整体性一铺到底,整体的空间形态空洞且乏味,在行走过程中无场所感。这里的“交通”,是指广义上的“交通”,容纳了交通系统的各个方面,包括交通的形态、类型、功能及方式。商业步行街是以“步行”的交通方式为基础建立的,然而对于交通的类型却仅仅停留在步行的形式,尤其在仿古形式的步行街中,便捷的交通形式几乎不存在,例如北京前门大栅栏步行街,位于天安门以南,距离较近,既是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站,又是外来游客的必到之地,从东口到西口的街段长度为275米,每天人潮汹涌,这样的线形街道在没有设置丰富的停留与边界的情况下,游人只能“走马观花”。国内这种类型的商业步行街不胜枚举,介于历史纪念意义和商业消费意义之间,但给人们留下的地域主义特征的印象并不像预期那般强烈,究其原因,也与商业步行街内的交通系统的单板的形态、单一的类型与功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2.4.2段落·界面——历史符号拼贴,景观形式零散①地域符号盲目复制[45]“过去不能复制,只能在精神上体现”芒福德如是说。关于地域主义特征的符号,设计者从当地的历史文化与民俗文化中,都可以提取出大量的元素,这些符号常常在商业步行街的建筑立面中得以体现,直抒胸臆的表达出建筑所仿造的时代背景,设计者与开发商希望通过这样书写历史的方式来得到消费者的共鸣,但是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这些提取的建筑符号也仿佛一具空壳,在没有了当时的历史特点与人文气息,这些建筑并不能“诉说”设计者企图传达的信息。例如北京颐和园中的仿古街道苏州街生趣寥寥,游人的脚步往往止于北宫门,这条街道本是按照清明两朝之时的苏州城街道的景象所建造,但红墙碧瓦与飞檐41\n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拱券的建筑形态并没有达到完全吸引游人的目的。②沿街景观各自为政每段商业步行街的界面形象,一般是通过建筑的连续界面及每家店铺的门牌设计来体现的。为了达到商业宣传和引人注目的效果,店主常常在各家门牌logo或者门面装饰上煞费苦心,这样也导致了在商业街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现象,对于街道段落界面空间的整体形象产生了莫衷一是的混沌。反之,也有设计者严格控制了每家店铺的沿街界面形象,因此商业活力与竞争力又难以体现出来。2.4.3节点·细部——特色空间失落,材料技法失衡①软硬材料使用不当对于步行街细部的设计,更需要权衡城市当地的地域特征内涵,诸多材料的运用上,设计师没有综合考虑当地的软质与硬质材料的使用特点,单纯追求理想中的景观而忽略了当地的气候环境特征,最后造成引进的植物无法生存、铺装造价高、效果不如人意等问题的案例比比皆是,也成为了设计中的主要问题。②小品设施缺乏创意景观小品和基础设施(标志系统、垃圾箱、照明设施等)常常是商业步行街中的画龙点睛之笔,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小品常常为大众带来心里的慰藉与行为上的欢乐,但小品与基础设施在现实中常常被设计师归于“不得不”设置的一类事物,因此时常脱离环境的场所精神,以一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景观小品代替,缺乏情景感受和现实意义,最终被人们冷落和忽视,违背设计意图。③营造技法盲从单一在表达地域主义特征的步行街营造的过程中,传统的营造技法有时会被认为是地域主义体现的首选,而现代、科学的营造方式与建造材料会被忽视,地域主义并不是广泛的运用地方材料或是传统的营造结构、技巧;经过对“过去”的理解和缜密的思考之后,将新的营造技术与材料与传统中优良的值得传承的技法与材料进行结合,这种方式更是值得重视和提倡的。运用固有的思维对在表达地域主义景观设计途中,只重视对传统技术的运用是不够理性的,在满足功能与大众现实需求的情况下,对于科技带来的工业化和机械化的思考,应该用赞赏的态度在商业步行街中进行体现,而不是嗤之以鼻,因为它们更能够利于景观设计的生态性与可持续发展性。2.5本章小结本章节是对城市商业步行街景观的现状分析。首先介绍了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的发展历程,并从景观构成要素和主要设计内容阐释了在商业步行街中景观设计的要点。然后通过目前的各个城市的商业步行街的实例出发,以批判性地域主42\n2城市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现状问题义的角度,针对实例中地域特色的表现手法和建造模式两方面的归类分析,通过对各类实例的解析,提出了商业步行街在对地域主义表达中反映的两类问题:一类是关于情感文化中表达理念较为片面,场所精神无法良好体现的问题;另一类是关于物质空间中整体构思脱离原始环境,界面符号照搬过度,节点细部丧失特色的问题。通过把握这两类问题,才能进一步结合批判性地域主义的思想有针对性的思考与引导,从而来促进商业步行街中权衡地域化与全球化的正确途径。43\n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4\n3批判性地域主义的城市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探究3批判性地域主义的城市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探究——以“瑞安天地”系列商业步行街为例3.1“瑞安天地”系列商业步行街概况3.1.1项目区位及项目概况①上海新天地1)项目区位上海新天地(图3.1)位于上海市的经济、文化中心,介于淮海中路及黄陂南路之间的地块,与黄陂南路地铁站紧邻,商业步行街面积约为5.7公顷。2)项目概况采用现代技术图3.1上海新天地区位图与批判性地域主义Fig.3.2ShanghaiXintiandilocationmap的设计理念,保留资料来源:谷歌地图作者改绘了上海20世纪初期的石库门建筑的特性,吸收了江南民居的特征与英式建筑风格,在此基础上将旧房改造重置成为集生活、工作、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整体环境。上海新天地以“昨天明天相会在今天”图3.2西湖天地区位图设计主题,表明了Fig.3.2XihuTiandilocationmap该项目的可持续理资料来源:谷歌地图作者改绘45\n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念。上海新天地的完成,在2003年度获得了由UrbanLandInstitute(ULI)颁发的AwardforExcellence大奖,成为首度获此国际殊荣的中国内地项目。②西湖天地1)项目区位西湖天地(图3.2)位于杭州市西湖区,南山路与西湖大道的交口,是在原来老年公园的基础上进行改造的西湖天地的一期项目,在2003年初,西湖天地就开始进行建造施工,占地约为5公顷,地上建筑面积约为6公顷。2)项目概况基址所处的西湖南线景区,具有深厚的自然与人文景观资源,包括“西湖十景”中的柳浪闻莺,宋美龄故居,古城墙,杭州碑林等,历史文化意义深远,西湖天地主要通过地域文化与现代手法景观的打造来契合西湖天地所在场地的背景,使之成为西湖边一座具有现代商业气息与生活节奏的古典园林式步行街。③重庆天地1)项目区位重庆天地(图3.3)位于重庆市主城的核心区域——渝中区化龙桥片区,毗邻嘉陵江,场地界于北面嘉陵江滨江路与南面龙隐路之间,与嘉图3.3重庆天地区位图陵江相邻。其中Fig.3.3ChongqingTiandilocationmap商业步行街面积资料来源:谷歌地图作者改绘为5.7公顷,将重庆传统建筑特色完美融入现代商业,通过精细的空间创意设计与可持续规划,创建了多元的国际化都市商业休闲娱乐区,重庆天地于长约358m,宽约173m。2)项目概况重庆天地所在基址原为著名的老工业区,建有大批的职工住宅,改造之前整个片区大多修建于五六十年代,现代化配套严重缺乏,整体的风貌较为零碎、离散。设计者通过对重庆地域性的提炼与抽象,运用现代景观的手法进行叙述,重庆天地现已形成一片具有浓郁的山城文化的特色商业街,主要由高地村落、低地村落、文化剧场、吊脚楼、商业主楼及精品酒店六个部分组成。重庆天地高低错46\n3批判性地域主义的城市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探究落、此起彼伏的场地特征具有典型重庆意向的缩影,是一处能以小见大、观一隅而知全貌的地域性景观段落,对现代景观设计中如何体现地域性具有良好的启示。④武汉天地1)项目区位武汉天地(图3.4)位于武汉市汉口中心城区的永清地块,东临长江二桥,西临京汉大道,是介于芦沟桥路与中山大道间的长方形地块,原为汉口开埠后的日租界,是汉口旧城与新城区图3.4武汉天地区位图的过渡位置。项目占Fig.3.4WuhanTiandilocationmap地面积为5.7公顷,地资料来源:谷歌地图作者改绘下车库面积为2.5公顷,于2009年11月全面竣工。2)项目概况该项目通过将地块内保存的九幢历史建筑进行改造和修缮,融合了传统建筑特色,通过功能的置换提升了其商业价值。武汉天地结合了武汉风情风貌和历史文化,还原当地大众喜爱的户外休闲与饮食的特点设置了专门的美食区,针对武汉夏天火炉的特点,设计成为国内第一条室外空调的美食街,又吸取时尚元素和现代化设施,弥补了改造前配套设施缺乏、交通不便、生活品质低下等问题。通过延续汉口旧租界的特色,整合原来的空间,扩大绿化空间,在平顶屋顶中广泛采用屋顶绿化,改善环境条件,使之成为武汉集居住、工作、文化及娱乐休闲为一体的新图3.5岭南天地区位图地标。Fig.3.5.LingnanTiandilocationmap资料来源:谷歌地图作者改绘47\n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⑤岭南天地1)项目区位岭南天地位于佛山市中心,禅城区的祖庙东华里片区(图3.5),其中规划的土地面积为65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为150万平方米,祖庙片区为佛山的历史保护区,具有深厚的岭南文化底蕴,现代文化与佛山古老的传统文化的交融,使岭南天地成为历史与时代气息相交汇的容器。2)项目概况岭南天地所处的位置是岭南文化保存的最为集中的区域,结合了祖庙、东华里、等历史风貌区域,设计师通过改造场地中保留的22幢岭南风格的历史建筑,包括西洋特征的历史建筑与传统岭南民居,将其修旧如旧,运用现代的商业开发模式,把地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提取佛山粤剧、陶艺、武术、美食的地方特色,将这片历史区域打造成具备多功能设施的活力场所,使岭南天地再度有了更为长远的发展机制,岭南天地图3.6.大连天地区位图已为佛山市的一Fig.3.6.DalianTiandilocationmap个活力点。资料来源:谷歌地图作者改绘⑥大连天地1)项目区位大连天地位于大连市旅顺南路的软件产业园区域(图3.6)。东临河口湾,西接黄泥川,其中黄泥川板块的建筑面积为185.5万平方米,河口湾板块的建筑面积为118.7万平方米,大连天地商业步行街位于河口湾板块,目前大连天地处于一期建设中。2)项目概况大连天地意图张扬大连海滨城市意向和浪漫风情,通过营造高品质的生活场所,注重可持续发展的智能规划,结合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历史建筑,为周边的知识型产业人群提供一片综合型的知识社区,而多功能的复合体验将使大连天地成为大连市国际级别的时尚都会,大连的旅游地标。48\n3批判性地域主义的城市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探究3.1.2项目定位及特质分类表3.1调研案例项目定位分析Table3.1ProjectSpositioninganalysis项目名称建造类型项目定位文化风格上海新天地改塑型高端商务型城市地标石库门文化西湖天地改塑型旅游文化型商业景点山水园林武汉天地改塑型亲民型城市商业社区环保、健康、充满活力的社区重庆天地重塑型高端商务型城市地标重庆的“十里洋场”大连天地重塑型知识型商业社区滨海风情岭南天地改塑型亲民型商业地标岭南民居风情资料来源:作者自绘表3.2调研案例景观特质分析Table3.2Caseslandscapecharacteranalysis项目名称景观物质特质景观文化特质功能特质上海新天地石库门符号海派风情餐饮、购物、娱乐西湖天地自然风景江南园林气息赏景、餐饮、工艺武汉天地租界符号市井风情餐饮、娱乐、购物重庆天地山地、吊脚楼符号巴渝生活特性餐饮、娱乐、酒店岭南天地西洋与岭南符号佛山商业背景餐饮、娱乐、手工大连天地欧洲元素开放文化餐饮、娱乐、生活资料来源:作者自绘3.2时代的交响——上海新天地3.2.1基址特质分析①开放多元的海派文化上海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中部的长江口,由于优越的地理条件,成为了最早的开埠城市,这与上海能够最先接触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以及后来形成的文化风格有着最为直接的关系。上海地方文化的最大特点是非正统性,鸦片战争后,上海成为通商口岸,当时江浙一带的商品齐聚上海,使这里成为封建礼法制度下教条较为薄弱的地区,使它具备了开放和多源的条件,借助外来西方的生产方式与东方的精神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情。使得上海文化除了朴素实用的特质,也有易49\n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变通包容性广的特点。②南北里弄的邻里空间上海里弄的特质之一表现在弄堂的空间序列上,一般为:街面——总弄——支弄——入户的这样一种组织方式。它也自然而然的将居民的生活空间划分为:公共空间(街道)——半公共空间(总弄)——半私密空间(支弄)——私密空间(住宅)的层层递进的格局方式,使得市民生活在里弄之间相互联系又相互分[46]隔。但是由于弄堂的街巷尺度狭窄,空间局促,已经不再能够适应和满足现代人们生活的方式,因此上海喧闹的弄堂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③石库门门头建筑符号石库门,是上海弄堂的俗称,上海沪语中将石库门门头用石条包裹一圈的形[47]式叫做“箍”,“箍”音同“库”,因此,后来演化成“石库门”的称呼。石库门的建筑形式源于江南民居,但又因为上海成为通商口岸后融入了诸多西方建筑样式,因而形成了独具上海地方特征的建筑标志。石库门的门头包括了门框,门扇和门楣,其中门楣的中西文化体现使之成为了石库门门头最为丰富和出彩的地方,不仅仅从江南民居中提取传统的雕砖青瓦压顶的式样,也能见到巴洛克风格的卷涡状山花,品类繁盛,成为了新天地保留和再次创作的最原始的元素。3.2.2情感文化分析①海派文化与世界文化上海新天地以老上海的弄堂文化背景作为骨架,以西方的开放文化理念作为血肉,搭建了中西方文化的接触窗口,将传统文化的质感得以延伸。因此,在保守与传统的里弄空间中体会出现代开放的文化风貌,将海派文化开放多元的态度引入到其中,结合丰富的活动而实现。②场所营造与特色活动上海石库门的建筑形态,在过去是居民生活场景的展示地,在上海新天地中,由里弄空间的再度诠释,将老上海的邻里关系拉回到人们的视线中,通过其中商业活动的穿插来使得消费者与游客感受到原始的生活形态。石库门里弄的空间感受,引起人们强烈的地域特征的认同情绪,也带来一种上海本土形式的“社区化”模式。这种和睦的“邻里关系”以商业空间的形式得到发散和塑造。50\n3批判性地域主义的城市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探究表3.3上海新天地特色活动Table3.3ShanghaiXinTianDicharacteristicactivities活动类型活动内容展览类大蓝鲸展览、画展传统艺术昆曲沙龙系列活动之——《当昆曲遇见钢琴》、豫剧表演节日类浪漫之旅——情人节活动、万圣节公益类喜迎新年剪纸活动、明星片收集、创意生活资料来源:作者自绘以海派文化中开放的生活特性作为上海新天地的表达关键(图3.8),在商业活动中,以户外的露天茶座居多,餐厅也多设置户外座椅,这些满足人们用餐、喝茶之外的阳光交流空间深受商务人群的喜爱成为上海新天地的亮点。3.2.3物质空间分析①总体布局上海新天地的总体布局(图3.7)经过设计师在结构和功能上进行分析和部分的置换,分为南里和北里,南里化零为整,将街区建成符合现代生活节奏综合体,而北里保留原来的布局形式,以里弄的街巷来衔接各商业店铺和节点空间北里保留原先的石库门建筑,修旧如旧,通过将上海居民的邻里生活空间置换为现代时尚的公共活动空间。南北里新旧相互融合,以兴业路分隔,入口为旁中共第一次代表大会的会址。表3.4南里北里对比分析Table3.4Comparisonanalysisbetweensouthandnorth资料来源:作者自绘类别南里北里商业类型综合购物餐饮、娱乐、休闲街道空间中心式里弄式街道风格现代时尚古典地域51\n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bc图3.7上海新天地平面布局图Fig.3.7Shanghaixintiandiplanelayoutdiagram资料来源:a:http://image.baidu.com/;b,c作者自绘ab图3.8交通分析与功能布局图Fig.3.8Trafficanalysisandfunctionallayout资料来源:作者自绘52\n3批判性地域主义的城市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探究这种对于新旧融合对比的设计方式,使大众有多重选择,上海弄堂的再度呈现使人们表现出对传统街巷的怀念。②交通系统新天地所处的区域(图3.8)为上海历史保护街区,地块北部的黄陂南路与马当路是城市的主要干道,且观光游览车辆路线也从此经过,形成了上海新天地车行、人行交通上的便利条件。在新天地内部交通上,步行线路以新天地里弄为线路。改造以前,以兴业路分隔的南北两个空间的街道形态由支弄串接起的空间,较为零散分碎,空间形态更丰富,但并不适用于商业步行街,因此在新天地中,街道整体性更强。北里与南里由总弄形成主要轴线,再以几条支弄组织起较原先更为简练的商业游览路线,同时,弄堂的尺度较原先加宽,能使它们具备商业空间和游览空间的概念。图3.9界面符号与样式Fig.3.9Interfacesymbolswithstyle资料来源:作者自摄53\n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③界面设计1)门头与橱窗结合上海新天地北里的原型是保留的石库门特色建筑(图3.9上)。结合上海新天地的商业环境的特质,对石库门的巴洛克式等各色门头与门楣样式进行保留。在新天地的北里,设计师主要采用了场地改造之前的旧建筑样式和形态,将建筑的内里进行功能上的置换,将原来用于市民居住的空间变为具有商业功能的餐厅、酒吧等功能空间。但在建筑外符号的处理上,总弄的门头是识别每条小巷的标志,引人入胜,而弄堂墙面运用门头符号形成一个个景框,与落地玻璃结合,使室内外景观互相渗透,而墙外也不时出现游客在各个门框、窗框下拍照。这样别出心裁的景观布置,不仅使室内室外有对话交流,也通过门头与橱窗的结合使石库门的意义超出了静止的展示效果。A北广场空间B南广场空间C街巷空间图3.10空间尺度分析Fig.3.10Spatialscaleanalysis资料来源:作者自绘2)砖墙整体立面相对集中、狭窄的里弄空间限制了人们的视线角度,但形成了良好的夹景空间(图3.11中),在上海新天地中,繁盛的门头样式是界面主要观赏点,建筑的立54\n3批判性地域主义的城市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探究面也通过统一处理而形成了统一感受,对于深灰色青砖的建筑立面,通过横线的红砖线的处理,将沿街的整排建筑联系起来,这样也和新天地北里中保留的少有几幢红砖墙的建筑界面起到的呼应作用。3)底界面天地内的铺装设计以灰色石材为基调,与石库门里弄的墙壁立面的色彩与质感进行搭配,考虑到人群行走的舒适程度和巨大客流量对路面的荷载程度,在主弄中用糙面的花岗石为主(图3.9下)。在支弄中,以改塑过程中保存下来的青砖旧瓦作为铺装材料,既环保又加强历史感受。④节点设计上海新天地的节点空间(图3.10),根据开放性的变化归纳为几个层级,整体来说,结合商业需求,适当的增加了里弄空间的开敞性,以便容纳更多的游客与消费者,因此,户外空间成为了大众活动的首选,而这些以人的活动为主要视线焦点的场所也使上海新天地的理念得到体现。1)里弄空间:在上海新天地的北里,由传统的里弄形成的步行空间,成为极富地域文化表情的商业活动空间。2)院落空间:以石库门建筑形成的商业店铺,除了与街巷的连接空间,在建筑的围合下形成了一些私密程度更高的封闭空间,使其中大众避免里弄中来往的游客的打扰。3)广场空间:从平面结构上看,新天地中的景观结构主要通过四个景观节点广场来串联,三个中心广场以及黄陂南路的西入口空间。这四个特色空间主要作为新天地石库门环境中的集散、集会的开敞空间。新天地南里的中心广场是以露天休憩座椅、和商业展卖的场地形成的开放空间。而北里的石库门里弄街巷中,开敞空间利用一处古代文化石景喷泉和一处现代形式的无边水池叠水来形成,伴随着周边的餐厅露天座位,成为了新天地的小型复合空间。⑤细部设计1)水景:由于上海新天地以传统地域景观符号的表达为设计主体,在其他的景观小品及设施上的表达都相对内敛和简约。通过两处水景,在重要的两个节点位置形成了视线焦点。主弄中心的节点处,由上海历史文化形成的三座铜质人型雕塑与喷泉结合。而次入口处的无边界跌水水池,利用水元素与玻璃元素的结合,将水的透明、洁净体现的更为彻底,成为了上海新天地的标志之一。2)旧瓦制成景观墙:在新天地的营造过程中,利用基址拆建过程中留下的青色瓦片,设计成了新天地的景观墙,这种对旧材料的景观上的使用,在“瑞安天地”系列的其他案例中也有体现。新天地的照明设施采用了与海派文化相符的Art-deco风格的灯饰。55\n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植物配置:场地中主弄空间的街巷尺度相对开敞,将香樟树线形种植,其树冠为街巷空间提供了荫蔽场所,同时整合了主弄的界面感受形成了主弄的绿色走廊,而在次弄与支弄空间中,由于巷道相对狭小,植物的配置只能以各式花钵、花池来围合,如竹、金叶女贞、冬青等,作为街巷的软质家具,绿色盆栽与彩花围合的休憩空间既分隔了各家店铺的场地,也为户外人群带来了绿意。(图3.11)4)营造材料和技法:在营造激发上,设计者将现代技法与传统技法结合。由于场地内一些建筑已经濒临坍塌,不能直接对内部的结构进行改造,保留了原有的砖、瓦作为材料,如实的反映过去石库门的建筑风貌。同时,将现代建造技术隐藏在了新天地的细节处理上,例如将防潮层的制剂注射到墙缝中;在房屋盖瓦时先布置保温隔热材料,再铺旧瓦,修旧如旧,使人们丝毫感受不到现代施工工[48]艺的存在。图3.11细部设计分析Fig.3.11Detaildesignanalysis资料来源:作者自摄56\n3批判性地域主义的城市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探究在原场地的旧空间中,基础设施匮乏,水电等地下管道不完善,为了不对地面的文化景观造成破坏,在营造过程中每栋建筑都在深达数米的地下铺埋管道,保持了水、电、煤气、通讯、污水处理及消防系统的安全性和完整性。3.2.4案例小结作为“瑞安天地”系列的首个案例,对于上海地域主义特征与时代特征的共同表达成为了其他案例的典范。在形式上“修旧如旧”与文化上“舍旧创新”的过程中,使上海新天地成为一种对历史空间改造为现代城市活力场所的经典。①情感文化与物质空间因素的结合景观小品喷泉雕塑入口水池表3.5传统因子与现代因子对比Table3.5Traditionalfactorsandmodernfactorscomparison传统因子现代因子情感文化因子物质空间因子情感文化因子物质空间因子“邻里”精神、保留石库门门头西方开放文化、户外客座、喷泉、花钵花钵花钵花钵海派文化样式、历史建筑、里现代商业氛围、各类水池、植物花钵、导弄空间、旧建筑砖瓦、文化活动视系统营造技法资料来源:作者自绘1)情感文化上,以海派文化作为背景,融入现代、多元的商业文化氛围,拓展了海派文化的现实意义,使之更为丰富和充实,通过对石库门的环境特征的保护因而保护了大众对老上海的记忆,也寻找了历史街区保护形式的思考方式;2)物质空间表达中,保留的建筑、景观符号甚至营造技法上传统写实,结合指示牌垃圾桶路灯门牌空间尺度与小品开放化、时代化处理,使得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相互融合。3)两者关系上,海派文化的开放与里弄空间的狭窄形成强烈的反差,也通过这种矛盾关系使得两者融合的更为恰当,也充分展现了小空间中多层次的文化感。3.3活力的再现——武汉天地3.3.1基址特质分析①老汉口的商会氛围武汉的汉口、武昌、汉阳三镇以长江分隔,使得武汉呈现出三足鼎立的局面。汉口濒临长江,便利的通商口岸促使汉口的城市格局沿着江岸的脉络展开,“老[49]汉口”的称谓来自于武汉本土居民对上世纪20年代前对汉口的称呼。在清代之时,这里已经是聚集各地商贾富豪的重镇,使得它开始成为商业贸易的核心区域,57\n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鳞次栉比的商业店铺在老汉口的街巷中繁衍、生长。汉口商业类型丰富,除了人们的衣食住行,也包含文化“商品”。至今,汉口依旧延续重商业的发展策略,街头巷口人头攒动。②亲民的文化根本汉口文化体现在市井化和平民化,小摊小贩等商业形式随处可见,从美食、方言、戏剧种种方面都无不渗透着大武汉的豪爽情怀,这也使武汉生活景象万千,充满着蓬勃的活力。③近代日租界背景武汉天地所在的武清片区处于过去的日租界范围内。汉口的租界历史源于在1858年起签订的《天津条约》,英国首先在这片土地上划分自己的租界范围。随后俄国、法国、德国、日本、也纷纷入驻。在1909年,日租界内大兴土木,建筑了三菱、日信、福安等码头和与之连接的若干条道路如平和街(今中山大道)、成忠街(今张自忠路)等,由于商业贸易发展的渊源,永清区域也车水马龙、络绎不绝,成为一个集歌舞厅、珠宝店、烟酒店等多种商业类型的地块。3.3.2情感文化分析①市井文化的延续武汉天地情感文化以体现市井风貌为主体,其中主要表达元素来自于老汉口自古以来的商业形态,热闹、活跃和亲民的氛围,武汉天地以形成城市的社区空间为出发点,充分挖掘城市的活力与当地人民的内在性格特点。②场所营造与特色活动笔者调研武汉天地时间正值十一国庆节期间,广场上正在进行德国啤酒节的展示活动,来访游人都可以参与到各个环节的活动中。另外,设置有城市农场,小朋友可以参加农业采摘园的农作物认知、种植、采摘的活动,这种城市生态的前沿性活动不仅提高了武汉天地的商业推广度,也深得外界的好评。表3.6武汉天地特色活动Table3.6Wuhantiandicharacteristicactivities活动类型文化活动内容节日类元宵节:舞狮;情人节mini音乐会;德国啤酒节;圣诞节;万圣节生态类城市农场种植体验、采摘园传统艺术皮影戏《火焰山》;合唱团展览类时装秀娱乐类中秋亲子活动、快闪活动资料来源:作者自绘58\n3批判性地域主义的城市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探究3.3.3物质空间分析acb图3.12武汉天地平面布局图Fig.3.12WuhanTidnalayoutdiagram资料来源:a,b作者自绘;c作者改绘①总体布局武汉天地总体以黄浦大街相对的位置划分为两块(图3.12),北部是武汉天地以保留的历史建筑为基础进行的改造和景观空间的营造,南部是新建的建筑构成的商业街,同属为武汉天地。地块总体形态为一个规则的长方形地块,设计者用台阶和缓坡来连接场地的高差,增加了武汉天地在竖向空间上的丰富感受。总体平面上,依据原始的布局形式,建筑线形规则排布,每个建筑单体都成为一个主要场景,使武汉天地可达性高,视线的通透感较强。②交通系统1)建筑与街道的紧密沟通武汉天地西南角为场地的主要入口,连接芦沟桥路的十字路口,西侧中山大道,场地位于中山大道与芦沟桥路的十字交口,是城市形象的展示口。整个步行交通路线围绕十二幢建筑,为城市干道,保证了步行和活动空间。主要的步行线路简洁明朗,呈正南正北的方向。丰富的建筑布局形态使得天地内的步行空间开合有致。在武汉天地的空间内有两个停车场,分布在地块的东南角和东侧的中部,从两边的主干道经过的车辆都能够便捷、有序的停放而不影响天地内部空间。(图3.13)2)开合有致的步行街道59\n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通过对武汉天地平面分析,12幢建筑在平面形态上的各具特色,它们自然形成的街巷形态也为这个长方形地块增添情趣,几乎站在每一个点,都不会出现重a复的空间感受。历史建筑进行翻修,与新建筑保持一致性,新天地这种对旧场地营造出新感觉新氛围的打造,使之不竭不衰,活力十足。③界面设计1)建筑符号武汉天地黄浦大街b以北的建筑原型为上世图3.13交通分析与功能布局图纪初的9幢历史建筑,Fig.3.13Trafficanalysisandfunctionallayout均为上世纪20年代的租资料来源:作者自绘界名邸,为西洋古典风格民居,经过的时间的洗刷,这9幢古老的建筑历史意味厚重(图3.14上)。在新增的数十组建筑中,以清水砖墙抑或红砖打造的墙身,新古典主义的细部构造,[50]并用双首层外廊来联系建筑与外部步行街,方便出入,在武汉天地内随处可见大众在这些建筑上下间、内外间的穿梭(图3.16中)。在芦沟桥路段的武汉天地入口处,保留了武汉牛奶供应厂的老牌坊的,虽然残缺斑驳,但是结合牌坊背后鲜活的餐厅、酒吧和牌坊前来来往往的游客,使这一处的历史符号在时代的氛围下感染的充满活力。2)底界面武汉天地的底界面设计比较丰富,首先在色调上以红、灰为主(图3.14下)。最外部的步行环线由斜拼红砖构成,与武汉天地内红砖墙建筑在色调上保持一致。而在内部建筑周围的步行道中,以灰色青砖来连接整个内部环境。广场处等节点空间通过红砖的对缝拼烘托出特色空间的场所感受。④节点设计1)街巷空间60保留符号\n3批判性地域主义的城市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探究图3.14界面符号与样式Fig.3.14Interfacesymbolswithstyle资料来源:作者自摄在街巷空间的营造中,通过建筑的进退关系以及建筑与外部街巷强烈的互动关系,使得游人行走在其中得到了丰富的体验感,两条主要的平行线路通过树池、座椅、花坛、小品等不同的设施的安置而呈现出变化感。2)主题空间基于体现武汉市民阳光健康生活的商业步行街,武汉天地将整个场地划分为若干主题,来满足美食、娱乐、购物等活动的需要,如沿芦沟桥路的部分为美食街,通过户外的廊架顶棚的设计,加强了美食街人气,尤其在节假日,万人空巷。3)广场空间武汉天地中的12幢建筑有序而又富有变化的整体布局,使场地内形成了两处开敞的节点空间,一处是西侧黄浦大街入口处的文化广场,这片开阔的公共空间是武汉天地创意活动的展示地,笔者调研之时正在举行德国啤酒节,热闹欢腾的文化广场对外国啤酒文化的展示正是新天地容纳百川的精髓所在由于定位不同,61\n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武汉天地更加的平易近人,仿佛是邻家有些年头的一间商铺,这正是汉口商业发展的原始形态,老汉口的商业空间就是市井的、平民的。另一处节点空间位于武汉天地的北端,以喷泉为核心景观形成的喷泉广场。每当喷泉水花四溅,小朋友们就乐此不疲的在喷泉中戏水玩耍,好不欢乐。而周围茶座的大人们可以观望保护他们。(图3.15)街巷空间美食街区广场空间图3.15空间尺度分析Fig.3.15Spatialscaleanalysis资料来源:作者自绘⑤细部设计1)雕塑针对武汉天地的亲民化、生活化的设计意图,在景观雕塑上,由法国艺术家JeanLouisLimeray采用了一系列温馨、现代、生活为场景的雕塑来表达平易近人的商业主题(图3.16上),这些雕塑也对各个节点空间进行区别与提醒,使游客在其中既感到愉悦,又充满新鲜感受。以鲜艳的人物艺术造型来表现,具体的场景包括用餐中的家人、撑伞的女士、玩耍的父女等贴近人们生活场景的画面,生动万分,这几座雕塑也点活了这片历史街区,全天里都有市民都不断的与这些雕塑合影留恋。2)情景小品对于水景的运用,除了在喷泉广场的旱喷,在场地的南侧入口处,以斜三角62\n3批判性地域主义的城市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探究岩石实体与无边水池相结合,手法现代时尚。作为体现民俗文化的步行街,武汉天地对于各个年龄层的消费者的喜好都有所关注,在连接京汉大道一侧的情景小品中,用绿篱和波普艺术的儿童画拼贴成花坛,代替了内部的植物种植,创意十足。3)标志系统在标志系统上,武汉天地做到了人性化的考虑,每一处节点都有三维地图显示现在所处的位置(图3.16中),且场地宣传册分散放置各处,在宣传册上可以很清楚的识别具体的位置和人们要找的每个店铺、餐厅的所在。各条步行街的灯柱上会挂出不断更新的各个店铺的商业广告,方便人们获取信息。图3.16细部设计分析Fig.3.16Detaildesignanalysis资料来源:作者自摄63\n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植物配置由于武汉天地历史建筑之间风格样式上的不同,加之黄浦大街以南新建现代建筑的融合,建筑界面形式丰富,因而削弱了整体感,因此这片商业空间通过保留场地的名木来形成绿意盎然的行道界面,利用植物配置来达到步行街巷的整体感受。在步行空间中通过花坛、树池的重复性布置形成韵律感,花坛的围合面材料为青砖,而树池的围合材料采用了生态的原木,体现了武汉天地低碳环保的设计意图。同时,天地内也多处设置各类形态的花钵,其内种植当季彩花,多样化的植物元素的使用与构建,使得步行街内的软质景观营造出了宜人的空间,为武汉这座火炉带去绿荫。(图3.16下)3.3.4案例小结武汉天地以武汉化、生活化为设计原则,以贴近市民最熟悉的环境与文化为宗旨,融合时尚与现代设施,提供一片象征城市欣欣向荣的乐土。表3.7传统因子与现代因子对比TableTraditionalfactorsandmodernfactorscomparison传统因子现代因子情感文化因子物质空间因子情感文化因子物质空间因子艺术雕塑、喷泉、植物配日租界历史建筑、供奶站牌老汉口市井文化现代商业氛围置、户外空调系统、导视坊、保留植物、商业外摆空间系统资料来源:作者自绘1)情感文化上,把历史空间转变为针对市民需求与生活期待的活力空间,新旧结合的完整性和和谐性使先前的历史环境焕然一新。2)物质空间上,以创造多样性商业空间与主题空间为主题,保留的物质元素为基础,更多的注入了现代元素来丰富视觉效果。3)两者结合上,呈现出健康、活力的商业物质空间为主要表现方向,但在细节之处以保留的历史痕迹中体现的情感文化来进行填充,使历史意味产生与时代风貌碰撞产生新意。3.4诗画的融糅——西湖天地3.4.1基址特质分析①浙派民居建筑形态西湖沿岸作为杭州城区名扬中外的城市标志,在建筑的风格特点上是以浙江64\n3批判性地域主义的城市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探究民居建筑为主体。浙江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由于良好的自然山水环境,气候温润季候分明,水网密布城市肌理丰富,而浙江民居也以精致、细腻、小巧的总体特性来与其自然背景相呼应。在建筑符号上如门窗洞口极具情态和传统精妙做法,色彩上白墙黑瓦与自然景观的搭配简洁明快,素雅清新,令人回味无穷。而在装饰艺术上,以木、石为材料的雕刻艺术都体现出极高的工艺水准,在雕刻[51]与绘画内容上从花卉、飞鸟、山水、人物以及图案等都是浙派民居中常用符号。②江南园林文化背景江南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三大体系之一,高度展现了人工与自然结合的思想、艺技之美,除了与江浙地区风景优美的自然条件相映衬的关系,也与江南的历史人文环境不可分隔。通过山水环境来寓情于景,以求得到人的内心和自然的合而为一,以山水之间来衬托出人的精神渴望。③西湖南线景区特征西湖景色的描写,最早见于《水经注》,在南宋时期,西湖景观已成为杭州城重要的明信片,而至今甚至被誉为“杭州之眉目”,西湖的自然景观以“西湖十景”而著称,西湖天地位于西湖的南线景区,临近“柳浪闻莺”,除此之外,“清照亭”以纪念李清照曾居住的清波门;“亭湾骑射”曾为清代八旗子弟练武之所;“夕影亭”能够远眺雷峰塔;钱工祠中红墙黑瓦的群体建筑和5道牌坊,都使人借古思今,众多的文化小品,把西湖南线浓厚的文化背景以园林景观的实体形象得以展现,以水为络,展现出西湖在经过历史的风霜之后更加的明艳动人的特点。④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历史传说中,西湖又叫做金牛湖,这只金牛在天气干旱时从湖底涌出,喷出湖水,泽被百姓,保证当地的风调雨顺,但新牛的珠光宝气引得县官要将金牛献给朝廷,命令全城百姓去捉它,最后金牛喷出巨浪冲走了县衙,湖中的水再也没有退过,但金牛也再也不曾出现,人们为了纪念它,在城墙旁建立了一座高耸的[52]城门来眺望金牛,称作“涌金门”。而这个历史传说原型,也通过设计师的构想成为了西湖天地中的景观小品,将场地的人文内涵与景观结合,以重构的历史景观形象来再现场地文化特征。⑤诗意的栖居代表对于杭州这座城市的地域特征,是不能够脱离开诗意来寻求的,从古至今,杭州都以江南婉约的诗意气质留在每个对其有所了解的人的印象中。杭州城的园林别苑中,以对联、牌匾、碑亭等形式渗透出其诗意背景。而以西湖为对象的诗词更是不胜枚举。唐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中表达西湖不论晴天还是雨天都显出动人景象;唐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对西湖夏景进行了生动描写……因此,对诗意氛围的营造也成为西湖天地的一个独具特色的亮点。65\n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3.17西湖天地平面布局图Fig.3.17XihuTiandilayoutdiagram资料来源:a作者自绘;b作者自摄;c:http://image.haosou.com/3.4.2情感文化分析①园林文化西湖天地的项目一期内容为“园林篇”,意图延续杭州西湖南岸的风景脉络,以江南古典园林的婉约气质作为设计的内涵,因此,西湖天地的商业文化和内容的设计是隐藏于西湖天地的园林景色中的,通过对园林景观的刻画和完善来回应西湖悠久的历史文化。②场所营造与特色活动杭州这座城市的场所感受是与“景色”密不可分的,通过园林造景来形成场所精神是杭州城最具特点的地方,设计师利用西湖天地依山傍水的地理环境,延续了西湖沿岸风貌的完整性,以江南园林特色来突出杭州的园林的底蕴,同时,设计师将历史传说得以表达,使人们追远怀古之中感触杭州的地域文化。结合西湖南线的自然风光,西湖天地的商业活动设计也颇具文化感和地域化,充分融入了周边的湖光山色中,例如沿水边的步行道将视野充分打开,而内部分水渠周边设置大量的石砌休憩平台引导人们的亲水活动。66\n3批判性地域主义的城市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探究表3.8西湖天地特色活动Table3.8Xihutiandicharacteristicactivities活动类型文化活动内容展览类书画展、车展传统艺术杭州西博会国际烟花观赏节日类湖光·月色·优雅——中秋茶聚公益类“祝福中国共度难关微笑行动——在浙外国人烛光祈祷会”娱乐类城市之声拼图比赛资料来源:作者自绘3.4.3物质空间分析①总体布局西湖天地的“园林篇”(图3.17)以江南古典园林的布局形式来进行商业街的设计,各个店铺融于自然景色中,浓郁的湖光山色冲淡了商业的市井味道,也[53]与西湖周边的景色相辅相成。总体上形成的自然式布局,由园林路径设置的建筑空间串联起整个平面,每一幢古建筑由绿地与青石板路径围合,采用了江南园林步移景异的视线结构设计,没有明显的轴线关系,使建筑与周围的自然环境有机的结合没有斧凿的痕迹,虽由人作,宛自天开。②交通系统天地的由传统风貌区与园林区域形成开合对比的两个部分,由城市干道南山路隔开(图3.18),使得位于南山路西侧“园林篇”的商业街具有了得天独厚的山ab图3.18交通分析与功能布局图Fig.3.18Trafficanalysisandfunctionallayout资料来源:作者自绘67\n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水独立环境。园林篇的内部交通系统上,与上海天地一样,通过步行交通的安排来营造出原始的交通形态。因此,交通类型上也较为单一。依据江南园林中传统园林布局设计,不同于“瑞安天地”的其他案例的商业街中常用的弄堂式、直线或者折线的街巷交通,在西湖天地的交通系统上完全依据江南园林特征进行了曲线式的交通设计,便于游人和消费者游憩和观赏西湖岸边景色。③界面设计1)符号分析西湖天地内保留的多为浙派民居风格的建筑,是杭州城市的象征,设计师将场地内的浙派建筑符号予以保留,例如白墙黛瓦,雕花檐角等等。在建筑外立面上,以几何透明的玻璃来设计,将室内外的园林景色相互渗透和延伸(图3.19)。a封闭界面b半开敞界面c开敞界面图3.19建筑内外关系Fig.3.19Therelationshipbetweeninsideandoutsideworld资料来源:作者自绘68\n3批判性地域主义的城市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探究而保留建筑的功能上,以体现杭州特色的传统商业和城市生活的现代商业内容来置换。例如,在“古美绣”中是以西湖十景为主要刺绣元素的古董店,建筑与刺绣作品都体现着杭州城市风景源远流长的意义,以这些物化的文化内容进行宣扬,光彩熠熠,香气袭人。2)立面分析西湖天地的立面设计将建筑、构筑物、植物及周边的西湖美景的结合,层次、形态丰富。保留的古建筑如涌金楼等在原来的木质屋顶和园林风格之下,通过透明玻璃的清片雕花与保存部分新旧对比。而西湖天地中亭、台、楼、阁、桥、廊构成了丰富的景观垂直面,与古典园林中的牌匾、对联、诗词的手法相结合,与周边的湖光山色将西湖天地自然与人文风貌充分融合在一起。既体现了怀旧的古典园林特征,又涌现出现代艺术的时尚气息,将杭州地域风貌与时代风貌统一在一起,并让大众在园路的游览过程中,能够充分体验到古典园林中“借景”、“夹景”、“框景”等手法,韵味无穷。3)底界面在步行街的底界面设计中,通过收集城内废弃的卵石来设计地面的卵石铺道。同时,在铺装中充分挖掘江南园林中常用的符号类型来进行图案的编织,对园林中艺术形象的捕捉与刻画极其丰富,例如排水沟设计成钱币样式,地面的祥云、花鸟、龙凤、鸳鸯戏水(图3.20)等等与清水石板间隔拼贴,古朴中透出细节感,充满了对传统园林的领悟。曲线形的路径中,通过卵石、青砖与地嵌图画的铺装形式缩小了尺度感,更显亲近宜人。图3.20铺装分析Fig.3.20Pavementsanalysis资料来源:作者自摄④节点设计1)园林步道:针对西湖天地自然风光的条件,在场地中保留了江南园林步移景异的曲线游步道,针对沿湖的风景线和内陆的散步道两种类型,对植物搭配进行“开合有致”的变化,增添了游步道的趣味性,尺度上以亲切宜人的双人空间为主。69\n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步道空间开敞空间院落空间图3.21空间尺度分析Fig.3.21Spatialscaleanalysis资料来源:作者自绘2)广场空间:基址中广场空间与建筑结合较为紧密,作为建筑的前后广场而出现,设置游人休憩的座椅和娱乐设施,来使人感受到融入自然环境之乐。3)院落空间:由青瓦白墙围合的院落空间使西湖天地颇具江南形态的文艺特质,立面上诗词与漏窗框景相得益彰,充分结合了杭州城市的诗意环境。(图3.21)⑤细部设计1)园林构筑物江南园林的设计中,精致七巧的园林建筑及构筑物常常被视为园林中的珍品,而这些构筑物中所蕴含的诗画情趣更赋予了这些物质空间精神上的灵魂。在西湖天地中,也采用了多种传统园林元素,如九曲长廊,不仅游人在其中有着步移景异的视线感受,而且长廊的立柱之间也形成一幅幅景框,来浏览西湖景色。还有石拱桥、重檐亭等,都是杭州城园林造景中常用的传统手法,使得园林空间更为丰富,场所的地域味道也更为浓厚。70\n3批判性地域主义的城市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探究2)雕塑结合西湖历史中对“金牛湖”与“涌金门”的传说,在西湖天地的入口处,以古涌金门和金牛出水两座雕塑来抒写场地的人文精神,迅速的激起人们对于历史的记忆与场地文脉的共鸣,将西湖天地带入了杭州城市浓郁的文化背景中,另外,设计师通过故事中的一位古代人物张顺的捕鱼造型,铜铸雕塑浮在涌金池的水面上,是景观形象与场地人文特征得到良好的联系,让该处景观更具有吸引力(图3.22上)。道路的节点处,以书法绘成的百寿图浮雕是近代杭州文化的体现,除了古典气息的雕塑展示,西湖天地在节点空间中也渗入了商业欢乐气氛的雕塑小品,如憨态可掬的小熊组群雕塑等。3)标志系统由于西湖天地所处于杭州自然山水环境中,其间标志系统的处理中也尽显对环境保护的宣传,为了在园林环境中达到不着斧凿的感觉,由青砖与木质结合的指示牌、标语牌都隐于地坪材料中(图3.22中),与地坪草皮、时令花卉融为一体。4)水景西湖天地的整体景观,几乎都是围绕西湖水景来设计与构建的,蜿蜒流畅的水岸线也是园中最主要的行径路线。在与西湖的水岸相连的边界处理上,西湖天地以苏杭的亲水石阶深入西湖水面,获得了水岸开敞的亲水环境,在视线的设计上,沿岸的植物配置相对稀疏以此充分给予游人远眺的视线通廊。而在跌水景观的处理上,设计师以江南置石与现代几何形大理石相接合,形成风格强烈的新旧对比的元素处理形式。5)植物配置由于西湖天地历史公园的前身,场地内历史保留植物的品种和形态上多种多样,在植物配置上,设计师十分注重贯穿江南古典园林自然细腻的植物配搭,沿岸的垂柳尽显水乡风情,内部场地中以乔灌草多层次造景来对物质景观空间进一步填充,在植物的形态、质感、色彩上都展示出园林文化的精妙。(图3.22下)71\n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金牛出水古涌金门张顺雕塑垃圾桶标志系统植物组团行道植物图3.22细部设计分析Fig.3.22Detaildesignanalysis资料来源:作者自摄3.4.4案例小结西湖天地与众不同的特点,在浓厚的园林景观背景与其他环境的不同,以周边的自然风光和本身场地的诗意情感成为其主要的观赏对象。72\n3批判性地域主义的城市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探究表3.9传统因子与现代因子对比Table3.9Traditionalfactorsandmodernfactorscomparison传统因子现代因子情感文化因子物质空间因子情感文化因子物质空间因子西湖历史人文背景、浙派民居符号、江南商业隐于文化、商业建筑立面玻璃橱窗、江南园林文化、杭州园林建造形式、西湖与景观渗透小品组景、浓郁的诗意环境水岸、历史传说铜雕资料来源:作者自绘1)情感文化上,竭力保持江南园林的文化底蕴及原始风貌,活动上也以呈现西湖园林景观为主体。2)物质空间上,历史建筑中大胆采用现代的技术与材料进行“整合”,加强了内外景观的渗透感,真正形成了“长堤接清波看水天一色,高楼连闹市绕烟火万家”的自然与人文相辉映的商业环境。3)两者结合上,由于园林意境的渗入,情感要素与物质要素之间的衔接更为自然,将西湖文化以山水景观与诗词文化通过各种景观手段表达出来。3.5山城的秀场——重庆天地3.5.1基址特质分析①山地城市独特的街巷空间重庆市以山为城,蜿蜒起伏、高低有致,山势和地形决定了其城市的空间形态主要为线形空间,其开合有致的街巷空间,则是区别于其他城市的最大特征。人们“依街住,沿街行”,曲折的街巷空间与陡峭的半边街成为重庆独特的大众室外休闲活动的重要场所,激发了重庆人民众多的自发性活动,具有强烈的趣味性。正体现出美国学者简.雅各布斯提出的“城市中街巷担负着特别重要的任务,[54]是城市中最富有活力的器官,也是最主要的公共场所。”因此,在场地中表现丰富的街巷空间,是重庆天地的关键要素。②地形变化形成的多维视线由于重庆地形的层次丰富,街巷空间曲折多变,街道两侧界面的“凹凸”节奏十足,形成了多维的视线廊道,正如唐代诗人李白在《蜀道难》里面所描写的“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仿佛百步之内便有九道弯,视线也在折线形的山道变化中得以丰富。或急促狭窄,或豁然开朗,街道与建筑之间也互相渗透穿插,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多维景观视线,充满起承转合,疏朗有致的韵律感。73\n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③台阶、堡坎、扶梯、连廊等特色交通空间重庆传统的自然空间竖向层次丰富,节奏明朗、强烈,或柔和平缓,或剧烈急促,登山梯坎、分台堡坎、跌水栈道、坡地挑台、建筑连廊都是重庆特色性的交通空间形式,而这些交通形式也使得山城的可达性强,形态上更为灵动。梯坎与堡坎与街巷两侧的建筑结合,是对室内空间的延伸;由于山地高差变化悬殊,栈道和挑台成为了人们亲水、远眺、休憩的良好场所;建筑之间由于连廊的设置便捷性更强。这类交通空间除了具有功能上的重大作用,也伴随发生着众多的特色活动,是重庆地域性特征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体现山城意向的主要方法。④景观构筑、建筑物的典型符号特征重庆主导文化中,以开埠文化,战时陪都文化以及工业时期所遗留下的文化历史痕迹最浓烈。这些时期的建筑物及构筑物带有标志性的符号,是重庆天地建筑立面的主要元素,例如开埠时期中保存的各大洋行、美国水兵酒吧、法国水师兵营;抗战时中旧有的八路军办事处、新华日报旧址;工业时期金陵机器局、铜元局等建筑都筑有一定的代表性,镂空符号、牌匾、门头等,都具有很强的借鉴价值。提取这些历史建筑的特征来对重庆天地的建筑立面进行丰富和扩充,置换入新的使用功能,既传承了历史构筑、建筑物的原始风貌,又能够注入现代建筑新的灵魂。⑤丰富的乡土材料软质材料——植物。重庆本土植物蕴藏量极为丰富,因其气候条件,又导致当地具备亚热带植物风情。以小叶榕、黄角树为典型,广玉兰、香樟等大乔木形成了众多绿树成荫,枝繁叶茂的树下空间,为人们的日常活动提供了荫庇的场所,南天竹、芭蕉、腊梅等灌木缤纷多样,用这些乡土植物材料来表达与体现一处现代而又传统的重庆天地,显得具体而又生动。硬质材料——石材。重庆地区的大川大山给予了当地便利的石材资源,石材的运用也极为广泛,例如芝麻灰、芝麻白等材料十分常见;石桥、石门、石栏杆等等构筑物、建筑物无处不在,植物与石材的结合质朴而有历史感,是重庆味道的真实描写手段,在对重庆天地的地域性景观塑造上也显得尤为重要。3.5.2情感文化分析①巴渝文化与山城味道重庆素来是一个生活场景和内涵丰富的城市,而这一点也被成功捕捉到重庆天地的设计意图上,通过对摩纳哥、意大利等世界知名的山地城市的布局进行分析,设计师将重庆的山城特征由其众多生活形态与环境得以还原与表达。②场所塑造和特色活动在重庆天地的场所精神的表达与渲染上,设计师是通过塑造巴渝地域文化和74\n3批判性地域主义的城市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探究活动空间形态来表现的,将山地空间结合不同的空间性质进行多重变化,将化龙桥片区带有地域文脉的建筑语汇符号化,并在其中得到利用。这两种“形式化”的表达内容,都加强了重庆天地的本土味道和环境场所味道。表3.10重庆天地特色活动Table3.10Chongqingtiandicharacteristicactivities活动类型文化活动内容展览类珠宝秀文化节日类元宵节舞狮、平安夜狂欢派对、啤酒节公益类创意市集娱乐类浪漫季·8分钟相亲交友活动、国际青少年艺术节重庆赛区海选资料来源:作者自绘在重庆天地中,设计者将人为活动考虑到室内、室外、中庭、街道等各个空间中,针对适用对象设置私密性到开敞性不同开放程度的活动空间。例图3.23重庆天地平面布局如在各平台的Fig.3.23ChongqingTiandilayoutdiagram中心广场的开资料来源:作者自绘敞空间中,设置主题展示区域,供人们举行节日性聚会;在商业建筑外围,具有大量的露天茶座,不设定具体的位置和范围,供人们根据需求自由使用。这些伴随商业活动产生的自发性活动以休憩、宴会为主,设计者通过环境设施的布置使得人们活动更具有品质体验感。75\n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5.3物质空间分析②总体布局重庆天地在整体布局上以组团形式展开(图3.23)。由于原场地中,整个地块处于一个斜坡中,最高点与最低点间有约13米的高差,设计中因势就形,将场地的巨大斜坡通过对山城交通的理解化解其中,也铸就了极其趣味性的总体布局。对比改造之前建筑布局的零散和杂乱无章,设计师将其中的建筑分为六个组团空间布置其中,基层平面由剧场、酒店、商业主楼、吊脚楼环绕,与第二层平面的组团低地村落以台阶或缓坡过度,进而由自动扶梯连接高地村落的第三层平面。整个高差就通过不同基点的平台消融其中,通过多样性的空间形式来增添空间趣味,这种对重庆山地空间高差变化的处理,使这片洋气的重庆商业街更有了本土的风味。②交通系统重庆天地的北部为嘉陵江滨江路,南部为龙隐路,都为城市主要干道,两侧的次要道路,停车场入口在场地的东侧、南侧、西侧均有设置。(图3.24)图3.24交通分析(上)与功能布局(下)图1)内外交通流线:Fig.3.24Trafficanalysis(above)andfunctionallayout(below)内部空间上,通过多变资料来源:作者自绘的街巷空间的组织,也产生了多样的交通方式来满足人们在各空间的活动,互相配合,互不干扰,朴素的表现着重庆地域性的现代景观气息。不仅大量保留了传统的台阶、堡坎、建筑连廊等交通形式的原始形态,也通过多处电梯、自动扶梯、钢架桥等现代元素进行综合,方便人们的交通与游览。结合不同的交通空间,也设置了众多情境化水76\n3批判性地域主义的城市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探究景,例如低地村落的台阶梯坎上设置的跌水,配合周围喝咖啡、聊天等食客的活动,让人们更为安然自得。2)多维的街巷空间重庆传统的聚落式空间形态使得城市拥有无数灵动多变的街巷空间,重庆天地场地并不大,而丰富的空间感受使初来者会有“遗失”的感受,正如重庆这个城市一般。在二维空间上,游者穿梭于重庆天地的室内空间、街巷空间与院落空间中,相互连通,相互渗透,让重庆天地街巷空间的整体感受加强(图3.25);在三维空间上,三个基准平台连接的竖向空间彼此延伸交错,六个部分的建筑群又相互融合衔接,使重庆天地比一般商业街的街巷空间更有趣味性。在对街巷空间的整体规划中,结合每个群落的主题,打造出不同的街巷空间功能与游览的节奏,与商业建筑相连的空间功能上更具多样性,例如休憩座椅、花池花坛、水景等吸引人停驻;而作为通行为主要目的的街巷则主要利用植物与标志系统进行引导,主次分明。图3.25街巷空间Fig.3.25StreetSpaces资料来源:作者自摄③界面设计1)符号分析通过对历史构筑、建筑符号的提取,设计者平衡了符号与视觉的和谐关系,不局限于特定的时代风格,结合巴渝传统吊脚楼的特点,使得整体建筑形象不论从宏观上还是微观上都体现出统一的视觉效果。建筑立面上运用方形横纹、水纹、十字形的青砖镂空,去掉了建筑的沉闷之气增添了不少洒脱简约的时尚之感。从单体建筑到整体群落,同一化的表现手法而使建筑成为具有山城特色的新重庆形象(图3.26)。而钟塔、门头等构筑物的使用几乎是对历史形象原汁原味的刻画,因77\n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此,重庆天地的总体风貌颇具重庆质朴、典雅的韵味。2)组团界面与其他案例不同,由于重庆天地的组团式设计,根据每个组团的功能定位的区别在建筑设计上提取出不同的细节处理。由于重庆天地是一个全新建造的商业空间,通过对重庆民居建筑的梳理和认识,利用手工砖的制作统一起重庆天地内的所有建筑,保持了街道界面在质感和色彩上的高度统一。同时,又通过细部处理使每个组团又体现出独特性。例如,低地村落主要由手工青砖和黄色实木的开窗体现出淳朴的感觉;高地村落使用大块的竖向玻璃开窗体现现代风貌;而吊脚楼的组团中,采用了重庆通透底层镂空的吊脚楼的建筑意识,利用简练、干脆的民居立面符号重庆天地建筑符号现代设计方式将设计师对吊脚楼的理解进行表达;而商业主楼中,利用立面对青砖的造型进行竖条直线的镂空,加上巨大的横向开窗,体现了高端商务的风貌。重庆天地通过这种在整体控制下的个性处理,是每个图组团的界面空间表现出差异性,也使观者体会到不同的趣味。铺装样式图3.26界面符号与铺装设计Fig.3.26Interfacesymbolsandpavementdesign资料来源:作者自摄78\n3批判性地域主义的城市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探究3)底界面在硬质材料上,大量采用重庆当地的道路铺装石材。运用统一色调的烧面与光面的石材进行纹路样式、色彩深浅、尺度大小、质感变化的不同搭配,表现出多彩的路面感受(图3.26),游人在街巷中感受到无穷的新意与设计者的别出心裁。同时,沿街巷空间设置了众多石砌花钵,植以鹅掌柴、花叶蔓长春等灌木,形成了重庆天地绿意盎然的气氛。④节点设计组团式的形态布局,使得重庆天地没有强烈的轴线感,因此,人们也图3.27空间尺度分析会有以小见大的空间感Fig.3.27Spatialscaleanalysis受,特色空间的形式也更资料来源:作者自绘为多样。在剧场与高地村落前的广场,是以钟塔为景观焦点展开的,钟塔下具有仪式感的临水小广场常常是市民们举办宴会、节日庆贺的良好场所。而低地村落广场,作为第一层的平面与第二层平台的空间以缓坡连接,主要以植物组团为景观,由于这个空间是低地村落二层建筑的要道,主要承接的是交通功能,游客与消费者的停留较少。而在高地村落东侧的二层平台上,不规则状的集合广场(图3.27),作为重庆天地中较为开场的节点空间,包含着边界上的户外咖啡桌椅、景观花坛树池、休憩石凳等景观要素,功能较多样化,不仅空间的边界多趣味感强,在交通上也通过多种形式承接着向上与向下的空间。商业主楼的环绕中庭展开,中庭空间与高地村落的集合广场一墙之隔,在视线上保持通透关系,中庭作为满足商业主楼的内部活动空间而存在,各个店铺的商业活动使得中庭分外充满活力。⑤细部设计1)水景79\n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结合山城的自然与人文元素,在小品布置和元素运用上也体现了多样性。重庆嘉陵江与长江的交汇形成了重庆的城市形态,而重庆天地紧邻嘉陵江,其中对“水”的广泛使用也暗含了这种背景渊源。基地南部龙隐路主入口进入重庆天地,左侧空间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十来米高的瀑布景观,水跌落到小溪中将酒店的东南隅环绕,低地村落组团的院落空间中,台阶的跌水与人们的行走交织,店铺“琳琅”前的水池中不仅有荷花等水生植物种植池,也有小喷泉,传统手法与现代手法共同打造的水景。重庆天地的钟塔上的镂空的“囍”字,(图3.28)是提取于重庆一栋民居上的图样,钟塔两侧,是两处镜面水池。钟塔、镜面水池透出的神圣感,使得此处常常是人们举办婚礼的所在。在东南入口处,是“瑞安天地”系列中常常采用的叠水景观,通过重庆当地石材使之本土化。图3.28细部设计分析Fig.3.28Detaildesignanalysis资料来源:作者自摄80\n3批判性地域主义的城市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探究2)雕塑重庆天地的景观雕塑的设置形式多为各个商业店铺的外部细节设计,主要在低地村落组团的二层街巷中,以金属、石质的现代雕塑来营造出出现代文艺气息。而在剧场前的广场上,常常依照不同节日主题和氛围需求而临时安置装置艺术,图为笔者去调研时正进行德国啤酒节而制作的酒瓶造型雕塑。3)植物配置与重庆天地的整体氛围相吻合,在植物配置上也体现出手法统一,细节多样的设计方式,通过乡土植物的搭配使用,结合重庆天地丰富的空间变化,从建筑立面使用五叶地锦进行垂直绿化;在屋顶、院落空间中运用黄葛树、桂花等大乔木塑造出许多供游人休憩的树下空间,以及建筑室内空间各部分出发,营造出一个立体的绿色花园的感受,植物层次得到极大丰富。在外部街巷空间中,蒲葵、鹅掌柴有特色的对不同高度视线的街道空间进行塑造;三角枫、楠竹等植物对建筑外部空间进行围合,拉长了建筑立面视觉感;运用狐尾藻、水葱、再力花等水生植物辅以水池边的桃树,营造出静谧的水景环[55]境。针对不同情境空间的植物进行细节上的配置,强调了各个空间的独特性。使得植物与空间互相成为区别于其他造景的辅助元素。(图3.28)4)技术材料在建筑物、构筑物的营造技法上,既延续地域性风貌又引进了新技术与材料。如低地村落的四外立面以立德乐洋行为基础,檐口及檐角由“撑杆”出挑,采用木结构,屋顶为四坡顶。而其他建筑屋顶的处理采用原来铜元局厂房透光双层屋顶的方式。这些对传统地域性建筑的提炼和刻画,将营造技艺的保留与更新进行了良好的诠释。3.5.4案例小结以化龙桥片区的文脉特征为挖掘点,与山城重庆的空间特征相衔接,一改原先场地的现代基础设施缺乏,空间环境质量低下的状况。提取元素>现代元素表3.11传统因子与现代因子对比Table3.11Traditionalfactorsandmodernfactorscomparison传统因子现代因子情感文化因子物质空间因子情感文化因子物质空间因子巴渝文化、化龙桥开埠时期历史建筑符开放化、时尚化的玻璃幕墙、钢材结构吊脚片区背景、重庆开号、重庆吊脚楼、台阶、发展模式楼、便捷交通、现代水景埠文化连廊、堡坎、乡土植物、丰富的空间形式资料来源:作者自绘81\n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在情感文化上,着力与将朴实的巴渝文化与现代简约风格对接,使得传统形态上的空间感受更具有低调感和氛围品质,2)在物质空间上,符号多样化而统一,空间丰富而典型,以场地的高差体现出重庆丰富的山地空间,使街巷空间——院落空间——中庭空间——广场空间等不同性质与层级的空间有条不紊的得以呈现。3)两者结合上,重庆天地古朴、传统、低调、简洁的情景感受,是通过地域文化特征与现代设计手法、材料共同呈现的,用现代元素来方便和优化内部空间的视觉特征和使用。3.6南国的蜕变——岭南天地3.6.1基址特质分析①佛山悠久的文化底蕴佛山位于广东省的中部地区,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是岭南文化的发祥地,所谓“肇迹于晋,得名于唐”其深远的历史不言而喻。自唐宋时起,佛山便活跃于商业、手工业,其中陶瓷业、医药业、纺织业、铸造业鼎盛一时。后来,粤剧[56]的广为流传和佛山武术名噪一时,使得佛山精神扬名海内外。②精致的建筑园林风格岭南地域炎热、潮湿的气候环境使得该地的建筑与园林布局上都较之内陆和北方地区更为开敞通透,加之沿海的贸易往来,使岭南地区人民接受到耳濡目染的西洋文化,也在其建筑园林风貌中得到表现。在体量上更造就轻盈活泼之感,讲究通透精细的局部构建如门窗、花窗、雕花屋檐、镬耳山墙无处不在③淡雅简洁的颜色偏好我国古典园林讲究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这一点在岭南的园林风貌中得到了完美的呈现。通过色彩带给人们不同的心理暗示和心理引导作用,在岭南地域的建筑及构筑物上,人们多采用淡雅、清新的颜色来迎合环境气候上的特点。在岭南风格中,青色、绿色、蓝色等冷调的纯色来舒缓人们的内心,营造出简约清新的氛围。④佳果香花类植物资源炎热潮湿的气候条件不只是在建筑园林风格上给岭南的地域特征带去变化,在乡土植物资源的风貌上这使得这片区域自成一派。在佛山所处的岭南地区,阔叶类、彩花类、鲜果类等众多不同于其他地域的植物材料使得植物本身成为了岭南地区特有的物质资产。82\n3批判性地域主义的城市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探究3.6.2情感文化分析①佛山传统文化位于佛山的岭南天地的改造措施是基于佛山市的“三旧”政策而提出的,佛山市在2007年出台的文件中将“三旧”定义为“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居”。岭南地域有着形态众多的文化与商业贸易内容,而基址所处的东华里片区的保护建筑与岭南特色民居组群都不只是从单个层面上的改造操作能够满足的。因此,在岭南天地中以保护文化和建筑形态为基调来开发商业②场所营造和特色活动岭南天地的场所感受是源自于场地本身的透露出的历史文化气息与保留建筑的时代特性,设计师通过维护天地内特色民居与文化建筑的风味,再依据岭南地区商业文化的引入,包括佛山本土的文化,以及中原文化和后来舶来的外域文化,是场地内的功能得以变幻,也是场地的内涵得到解放和丰富,从而延伸出岭南天地新的生命力。岭南天地中设置有地方手工艺品集市,对爱好手工艺品的佛山市民提供了一个展示的机会,在岭南天地的文化广场上进行开放的集市展卖,激发了大众的动手热情。另外,由于天地内保留的文化建筑的丰富景观元素,也是广大的摄影迷在佛山的首选之地,因此岭南天地也举办了针对儿童的摄影大赛(图3.31),对传承地域文化活动具有良好的启发性。表3.12岭南天地特色活动Table3.12Lingnantiandicharacteristicactivities活动类型文化活动内容展览类时装秀、鸡尾酒品鉴会节日庆典类全民万圣节派对、财神派利迅游活动公益类儿童摄影大赛、拯救野生动物慈善摄影展娱乐类告白活动、手工艺品市集展卖资料来源:作者自绘岭南天地中举办的全民万圣节、时装秀等。都使得这些开放、公共的商业空间显示出易变动、易转型的特点,这种与国际化结合的商业开发形式,使得这一系列的商业街能够充分吸引各年龄段、各阶层人群的注意,因而长期的保持场地的商业活力。83\n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6.3物质空间分析①总体布局在岭南天地内部,通过对场地总体建筑情况的梳理,拆除了部分历史及文化价值较低的具有22幢保留的历史建筑,在场地内部形成了街巷空间,供游人的活动与商业功能。在设计之后的平面空间,疏密有致,尺度更加的亲切近人,更符合现代商业需求(图3.29)。将历史文化建筑作为商业中心,外部由分散式现代建筑组团所包围,以历史空间辐射到周围的组团的布局模式。图3.29岭南天地平面布局图②交通系统Fig.3.29LingnanTiandilayoutdiagram岭南天地商业步行街作为岭资料来源:作者自绘南天地一期建设项目,是位于良缘路与东熙里之间的地块,西侧由天地路与祖庙公园分隔。(图3.30)岭南天地商业步行街四周的交通环境极为便利,可达性程度较高。图3.30交通分析(左)与功能布局(右)图Fig.3.30Trafficanalysis(left)Functionallayout(right)资料来源:作者自绘84\n3批判性地域主义的城市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探究岭南门头符号镬耳式屋顶岭南传统图案岭南民居立面历史建筑立面历史建筑立面图3.31界面符号与建筑样式Fig.3.31InterfacesymbolsandArchitecturalstyle资料来源:http://weibo.com/在内部交通上,设计师保留了步行街中的22幢历史建筑的组团式格局,并且适当扩大和增加了公共广场空间与街巷空间的尺度,将封闭的环境改造成为能够容纳商业人群和活动的场地。对建筑与户外空间联系做了细致的处理,强调与人的相互联系,以步行空间与活动场地的网络体系来增强整体的场地通达性。③界面设计1)符号分析在岭南天地地域符号的提取与解读中,设计师运用了诸多的岭南地区特有的建筑符号,通过将这些元素与现代元素进行结合以适应当下的实用需求。在建筑地域特征的表现上,一些店面入口采用趟门式门口与玻璃结合;岭南建筑的雕花屋顶与花窗,都运用了最原先地道的图案来表现;建筑的立柱运用罗马式爱奥尼柱式与现代岭南建筑实体结合,柱子的比例更为纤细与岭南建筑的通透和轻盈想匹配。除此之外,在建筑的排水管道上,设计师也着力表现了各式排水管道瓦通。(图3.31)场地中对岭南地区已不太多见的镬耳式屋顶样式进行了翻新,使得这些建筑85\n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的不仅充满现代表现力,又具有丰富的地域文化内涵。2)街道立面步行街的垂直界面上,岭南天地中充分保留了原始形态的建筑立面,古旧的砖墙、石刻雕花、瓦片景墙(图3.31)都以岭南地区传统的艺术形象来进行诠释,在修复的基础上进行保护,在建筑周围以钢材加固,增强建筑的使用寿命和承受力。3)底界面地面铺装上,设计师十分注重步行空间的舒适度与朴素感,主要以青石板石材对缝拼接来构成整体的底界面设计。而在部分阶梯的铺装上,也采用拆卸过程中留下的红瓦进行设计,将岭南天地的历史背景贯穿其中。④节点设计在商业步行街公共空间的重置上,岭南天地通过对不同空间性质的梳理,将公共空间分类布置,改善了原来私密程度高公共性差的特点,形成了多种形态和数量充裕的公共空间,中心的广场空间尺度增大来满足商业活动的易转型、开放程度高图3.32空间尺度分析的特点,(图3.32)而Fig.3.32Spatialscaleanalysis历史建筑周围的活动资料来源:(左)http://image.baidu.com/;(右)作者自绘空间,则设置成为较86\n3批判性地域主义的城市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探究低等级的开放空间,供人们多种休憩形式的需要。1)广场空间场地内形成天地广场、简氏广场、诗社广场为主的三个广场空间。其中天地广场是整个步行街的集散处和交通活动中心,而简氏广场与诗社广场则是以保留的简氏别墅与龙塘诗社为建筑主体的院落空间,整体上结合环境和交通流线进行适当的元素增减,将过去私家花园开放成为公共程度更高的广场环境,置入现代的空间想法。2)街巷空间天地内的街巷空间以原始形态为主,狭长利落的街巷凸显出建筑界面的丰富的景观语汇。3)邻里空间保留的建筑中,一部分为传统的岭南民居,建筑布局形式上更为私密,而这样的邻里空间构成了重要的商业户外客座,良好的私密性正是客人们所需要的。多样的边界形态也增加了邻里空间的趣味性。4)休憩空间沿步行街的主要步行道路,以水景和雕塑设置了若干组环境优雅、情趣丰富的休憩空间,开放程度较高,与周围葱郁的植物环境相结合,深得人心。⑤细部设计1)水景岭南天地中对诸多历史文化建筑与民居进行了原始保留,体现的是地道的岭南地域特色,在文化广场的水景设计上,采用的是近代西洋式的喷泉造景,并结合时令花卉的布置,与周边的建筑式样相符合。2)植物配置由于佛山地区优厚的气候条件,基址所处的历史街区本身年代久远,岭南天地的植物配置也独具广东地区的特色(图3.33)。在植物配置上以亚热带地区阔叶类、彩花类的植物居多,例如随处可见的大叶紫薇、竹类、海芋类的乔灌木,。除了以树池、花坛、花钵的形式设计的植物元素,场地中还保留了原有的植物,例如具有90岁树龄的玉兰树,见证了东华里街区的历史变迁,也为岭南天地带来了深厚的自然文化意义。3)标识系统87\n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排水瓦通旧瓦景墙木趟门花窗门头水景植物配置图3.33细部设计分析Fig.3.33Detaildesignanalysis资料来源:http://ww.mafengwo.cn/由于历史文化保留元素的缘故,过多的现代痕迹会打破岭南天地本身的韵味,在其中的标识系统设计中,商业店铺与广告标识都进行低调化处理,用古铜色的圆状标牌统一镶嵌,确保了景观上的完整性又不破坏原来的意境。4)营造技法岭南天地中保留的大量的历史建筑成为了该商业步行街的主要文化支撑,设计师在此基础上做了最质朴的保留,在材料的配置和工艺选择上,以真实的地域材料与技法来呈现,而避免使用现代材料,保持传统手工的精致感受。同时,也不排斥现代的技术与材料的呈现。在岭南天地的历史韵味的表现中,同时通过素混凝土的使用体现出现代材料的质感,形成新与旧的互补与融合。在保持岭南天地的素雅外观之下,在商业步行街的内外设施上,将中央空调系统、报警、消防设施隐藏与带有地域形态的景观构建中,巧妙了保证了旧城空间的微气候与安全性。在保留的历史建筑中,将拆卸过程中存留的砖瓦用于铺地、台阶等界面的再次利用,加强了古建筑的文化价值和功能转移。同时,用大量的陶罐、花钵等现代造景小品为这片历史空间带来了新生活力。岭南天地也秉承了环境生态可持续的理念,屋顶部分在女儿墙及承重结构中,88\n3批判性地域主义的城市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探究设置雨水收集装置,又通过蓄排水与自动调湿的免灌溉容器种植了多年生的攀援性、覆盖性强的草本或木本植物,使的岭南天地不仅在街巷中感受到绿意盎然,在建筑顶部也起到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作用,如金钟藤、葎草等植物。3.6.4案例小结岭南天地内部众多的保留建筑为主,在外观上“修旧如旧”使得情感文化在空间中延续。同时充分挖掘商业文化,使之常常作为舞台供民众所使用,多层面了发挥了商业空间的作用。保留元素>现代元素表3.13传统因子与现代因子对比Table3.13Traditionalfactorsandmodernfactorscomparison传统因子现代因子情感文化因子物质空间因子情感文化因子物质空间因子佛山商业文岭南符号:镬耳式多元化的商业理旱喷、玻璃橱窗、化、岭南文化、东屋顶、木趟门、花窗、念与模式空调系统、喷淋系统、华里历史背景、舶西洋柱式、排水瓦通、消防系统、导视系统来文化门头;水景、植物、钟塔资料来源:作者自绘1)在情感文化上,原汁原味的保留历史环境的现实意义,追求氛围和活动环境的塑造,使之古老又充满鲜活力,伴随着各类活动的展开显得更有文化价值。2)在物质空间上,对其的拆解和注入达到了最小,现代景观元素多用于建筑内部营造,街巷等外部空间保持原有的形态,通过将原先东华里片区的历史建筑符号的修复和保护,或者新建筑中的繁复呈现来突出岭南地域形态的丰富。3)两者结合上,岭南天地的物质空间中蕴藏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而历史文化也以这些历史建筑与民居作为承载,两者相辅相成。将旧场地的建筑与材料使用效率最大化,同时将现代技术隐藏在其中,保持外观界面的完整性,设计师通过对历史空间功能上的转换和现代活动理念与模式植入使其更加具有时代特征。3.7港湾的转身——大连天地3.7.1基址特质分析①滨海城市意向大连城市出于辽东半岛的南端,西北方濒临渤海,东南方濒临黄海,与山东89\n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半岛隔海相望,是名副其实的海港城市。对内由于接壤东北三省,同时也是京津地区的门户,对外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及俄罗斯远东地区关系也异常紧密。长达1906km的海岸线包裹了大连城市水上窗口的城市形象,海滨、岛礁、山脉、河流等众多的自然资源使大连港口建设在百年内迅速成长。②古典的异国情调大连这座城市,是在19世纪末(1897年)由沙俄设计师设计的。当时意图在东方构筑一个如同法国巴黎以广场为中心的城市,并命名为“达尔尼”,意为远离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的地方。在1905年日本占领城市之后,即把译音“大连”作为城市名。大连这座城市中,仍然可以感受到强烈欧洲的异国情调,游身其中,仿佛在浏览世界建筑博览。③新兴文化产业大连市对于软件产业的重视与支持是对于我国自助创新战略提出的回应,在近几十年的发展基础上,已经成为了国家重要的软件产业的示范基地,结合大连的区位优势,巩固与扩大日韩等东北亚地区及欧美地区的国际市场,来实施新型知识型产业的国际战略,大连天地正是出于与软件产业发展的多触角构想而实现。3.7.2情感文化分析①滨海文化与社区氛围在表达理念上,大连天地并没有完全依托这保护历史文化和宣扬民俗文化这两个维度来进行构思,而是从大连城市的机遇与挑战出发,接合大连开放多元的城市经济活力,与新兴发展的软件产业进行接合,意图将大连天地打造为一个吸引高端知识人群的产业社区。②场所营造和特色活动与大连作为开放海港的城市形象相呼应,大连天地在大众的行为活动设置上也更为时尚化和开放化。针对大连天地在高新园区的服务人群为IT及科技产业精英居多,乐活、乐业、乐享的商业活动氛围得到了实现,除了在其他“天地”中中外文化型和展示型的活动,还设置了众多运动型活动场所,如轮滑区域、水上活动、户外健身及适于女性的普拉提、瑜伽、SPA等综合体验,以周边的大众人群为思考核心来进行安排。90\n3批判性地域主义的城市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探究表3.14大连天地特色活动Table3.14Daliantiandicharacteristicactivities活动类型文化活动内容创意类4月水果日、创艺文化月之【微影像大赛、创意DIY手工、创意文字】节日庆典类玩美圣诞节·圣诞树DIY、潮玩万圣·动漫市集体育类第二届闪电自行车联赛娱乐类后青春的诗——再现童年交友派对文化类中法建交50周年之法国文化季、世界音乐节资料来源:作者整理3.7.3物质空间分析笔者进行调研之时,大连天地仍然在进行建设之中,尚未完成,因此只针对大连天地目前以呈现的现实空间进行解析。①总体布局大连天地所处的河口湾及黄泥川地块呈半岛状深入海面,而其他三面被山丘包围,在自然景观上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大连天地智荟天地商业步行街位于黄泥川大陆与前黄路的交口(图3.34),北邻运动公园,南接低碳公园,东北隅为生态图3.34大连天地平面布局图公园,而商业步行街也连接了Fig.3.34DalianTiandilayoutdiagram这几处以景观为核心的公园的资料来源:http://image.baidu.com/活力要素。智荟天地的总体平面上也呈现出一定的高差,沿前黄路一侧地势较高,从该出入口进入智荟天地通过大台阶与自动扶梯进入下沉的中心活动空间。②交通系统智荟天地西临前黄路,南临黄泥川大陆,均为交通要道,便于车辆与行人的91\n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进出,便捷的外部交通也加强了与周边三个公园的交流。内部交通上,智荟天地由商业建筑环绕中心的开放空间,在沿两侧主干道上又建筑形成界面,内部步行交通无街巷空间引导,均由建筑围合形成中心开敞的空间环境,同时,建筑顶部的步行系统串接了商业步行街的屋顶空间,由曲线步行道延伸,与北侧运动公园相连接。③界面设计1)建筑界面智荟天地以其开放、时尚的气息影响着主体设计,在步行街的围合界面上以建筑的垂直界面为主,在立面上以灰色、红色砖墙的材质形成基本色调,以白色石墙对门窗洞口及屋檐进行镶边来映衬东北角的高层商务酒店,而大面积彩色的玻璃与彩色墙立面活跃了智荟天地的商业氛围,使之更透露出时尚感。2)底界面底界面的设计中,在铺装材料上以灰色大理石为主体,在铺装形式上更为简约与智荟天地的整体风格相匹配。图3.35大连天地局部景观Fig.3.35DalianTiandilocallandscape资料来源:作者自摄92\n3批判性地域主义的城市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探究④节点空间智荟天地的空间布局以建筑来围合,在中心形成主体的开放空间,综合完成其活动与交通的功能,在空间构成上整体性较强。⑤细部设计在笔者调研过程中,景观小品处于完善的过程中(图3.35),主要布置在中心开敞空间中,在临近前黄路的入口大台阶处的地面设置一处国际象棋盘与大连城市中的欧洲古典风情相对照,而广场以搭起的木构筑舞台为中心,来满足大连天地的各类户外活动的典礼、展示功能之用。在广场的终点处以一处旋转木马的游乐设施,西式的景观元素占据主导,也暗示出大连天地的发展方向。3.7.4案例小结大连天地作为瑞安集团中以IT及科技产业为主题的知识型社区为主题的多功能项目,相对于其他案例,大连天地更多的表现出西方与东方的结合,以世界元素来迎合其中的多元化人群的文化及心理诉求,同时,在物质空间的设置中,通过更加时尚、健康、高端的户外活动形式来形成大连天地针对高端知识群体的服务精神。西方元素>本土元素表3.15传统因子与现代因子对比Table3.15Traditionalfactorsandmodernfactorscomparison本土因子西方因子情感文化因子物质空间因子情感文化因子物质空间因子大连对外开放文化、传统建筑立面样式社区化、多元化国际象棋小品、中央软件产业背景舞台、西方游乐设施资料来源:作者整理1)情感文化上,大连天地的一切情感的出发点都注重于健康、积极、国际化分氛围营造,因此更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的感受。在活动设置上更注重人们的参与性和公共性。2)物质空间上,古典建筑立面符号与景观小品形式都以西方元素为主,以呼应大连天地知识型社区空间,设置了众多现代生活空间类型。3)两者结合上,以现代、前卫的生活空间打造为主要目标,因此,其场所环境氛围与物质的呈现以中西合璧,西学为用为主,将西方的元素景观化的应用到基址中。93\n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8分析小结3.8.1情感文化设计小结综合以上的六个案例,以批判性地域主义的思想渗入其中,不仅对各个城市地域主义的物质特征与文化特质进行整合与表达,也在其中注入了诸多世界性、时代性元素,在互相融糅的基础上来呈现出新的商业活力。1)本位文化持续创新:根据是否基于原场地的保留而建造,可分为改塑型与重塑型,通过对各场地背景文化的分析与梳理,将其具有传承和发扬作用的部分进行外向型变化,使文化功能更为广泛。表3.16调研案例文化提取分析Table3.16Casesresearchcultureextractionandanalysis类别名称定位方向文化特质提取创新点大型城市核以场地中邻里情感为主要元里弄生活空间变为商上海新天地心重建项目素,历史感强烈业休憩空间,中西交融旅游业综合保护场地自身历史公园文化,以呈现江南园林景观改西湖天地发展项目并结合杭州江南园林气息为主体,商业隐于景观造大型城市核以现代商业文化特质为主来烘立足新意和现代感,将型武汉天地心重建项目托保留元素历史元素细节化处理大型城市核以场地保留文化特质为主历史符号原味保留,现岭南天地心重建项目代元素微观处理旅游业综合以场地片区与重庆城市文化特背景元素意向化,表达重庆天地重发展项目质挖掘为主手法现代化塑知识型社区以城市背景与场地区域的发展新型产业与广纳世界型大连天地综合发展项愿景作为文化特质精英的开放性目资料来源:作者整理2)活动形式丰富多样:“瑞安天地”系列各案例注重对场所的营造,将其中大众“活动”的类型与形式定义得广度更大。中外结合,商业与文化结合,引入各类特色活动,包括庆典、节日、展览、公益及创意活动等。3.8.2物质空间设计小结以批判性地域主义的手法,在物质空间中设计师的手法更为灵活多元,对符号、形态等特征的提取和概况,在表现手法与技术方法上则更为关注场地与发展的需求,将传统与现代融合,中国与世界融合。94\n3批判性地域主义的城市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探究1)总体布局因地制宜:根据场地的所处环境与内部及外部的影响因素,在其总体设计上会有一定差异,呈现出根据原始形态因地制宜的特点,主要分为以下两种:a以基址小肌理改造:如表所示四个案例中,由于基址存在于城市的历史风貌区域中,在改造之前在建筑样式和景观风貌上就具有典型性,设计师以依照场地本身的肌理来布置总体布局以保护历史建筑本身的景观要素,而将街道尺度、设施小品、活动空间以及建筑内部进行了现代化的置换,形成了适应现代商业氛围的步行街区。表3.17改造型案例物质空间分析Table3.17Transformationalcasesmaterialspaceanalysis名称布局模式物质特质提取创新点上海新天地线形布局(里弄空里弄街巷空间特结合了传统上海景观建筑符号和现间、新旧对比)点、石库门门头符代空间运用模式、植物造景、建筑号材料西湖天地园林布局浙派民居特征、江保留了园林形态的完整,在建筑上(步移景异、新旧南古典园林造园手通过玻璃的使用促进了室内外景观共生)法、江南诗画特征的渗透武汉天地单体布局租界保留遗迹、现以现代城市活力空间的需求将历史(新旧共生)代商业元素建筑进行转换,在氛围上更为活跃岭南天地组团式历史建筑、岭南民在保留原始文化的前提下,对岭南(历史建筑组团)居文化、物质符号进行翻新和创造资料来源:作者整理b以城市大格局重塑:对重塑型的案例,设计师主要通过对城市地域文化、景观特质与市民生活风情的理解来对场地重新进行设计,利用新建的场所中来营造出大众对场地的认同感受。95\n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表3.18重塑型案例物质空间分析Table3.18Rebuiltcasesmaterialspaceanalysis名称布局模式物质特质提取创新点重庆天地组团式(商开埠时期建筑符号、传场地中的文化、物质均来源于场地和城业组团)统民居图案、特色空间市本身,并且在其基础上进行提炼和升样式华,运用方式更为多样大连天地围合式现代商业元素、西方典与外界元素结合更为直观和密切,根据型特征大众需要来设置物质环境而不拘泥于传统文化的体现资料来源:作者整理2)外部交通可达性高,内部交通趣味性强:案例均注重对外的方便可达,周围的城市交通发达,而对内交通上,结合不同城市的地理环境与基址特色来作为设计基础,例如上海新天地是以场地本身的里弄进行肌理的再梳理,总体布局基本保持了场地原貌的描写,尊重原始形态。3)历史符号创新使用:这些案例中所用符号或者是场地所具有,或者是根据周边的历史风貌而来,对城市的文化塑造具有延续性和传承性,且这些符号也根据现实需求,进行景观上与空间结构上的调整,使它们除了识别作用,更带有情感和空间感受。4)特色空间层级鲜明:案例中对空间的层级与类别上进行划分,上功能上具有复合型,而在使用的私密程度与感受上又有显著区别。5)局部设计注重细节:“瑞安天地”系列商业步行街在主要的建筑材料采用的是青砖和木结构,在现代元素的使用上,大量的使用玻璃来形成室内外视线的联通作用,同时玻璃也起到了商业展示和吸引顾客的作用。另外,例如在重庆天地中,采用了钢结构的连廊,以此连接了高地村落和吊脚楼,对于钢材这种硬朗的材质,使重庆天地的吊脚楼的形象超出了本土吊脚楼轻盈易碎的质感,使这个吊脚楼建筑群更具有现代时尚气质。在色彩的把控上,“瑞安天地”系列的商业步行街以灰色为主调,其中在上海新天地,灰色青砖搭配红砖墙的建筑立面成为主要的色调,而植物色彩上只通过主弄街巷的绿色乔木以及店铺周围的陶瓷花钵来对红灰调的砖墙相配合。3.8.3情感与物质的交融“瑞安天地”系列中,以批判性地域主义的思维与方式,塑造了一个整体的商业环境,使情感文化与物质空间共同作用,相辅相成,通过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两个方面来满足大众的情感诉求以及行为夙愿。96\n3批判性地域主义的城市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探究1)通过对本位文化的“诗意化”和开放化,使文化上能够为物质空间烘托出一个具有场所感受的环境。2)在活动形式上与世界化的接轨吸纳了更多的城市活力元素,也创造了物质空间中元素多样化的可能性。3)结合原址自然条件进行设计,利于大众对场地的认识和精神上的重塑。4)通过对街巷、广场、院落、中庭、里弄等空间形态及界面符号等物质特征的理性认知,使行为大众产生了对场地的感性认识。5)细部的设施小品及材料技法等物质表现,是拉近大众心理的媒介。通过以上这五个方面,简述了案例中步行街的情感文化与物质空间两者间如何协同作用,两者共生,互为凭借。97\n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98\n4批判性地域主义的城市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方法探讨4批判性地域主义的城市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方法探讨通过以上“瑞安天地”系列商业步行街的景观设计为案例分析,探索出这一系列基于批判性地域主义表达的商业步行街的景观设计中的主次关系及体现要素,可以为国内诸多商业步行街的本土设计与全球化现代化结合拓宽思路。本章将从批判性地域主义下的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的总体控制和具体设计对策两方面出发,以宏观——中观——微观为主线来进行探讨,尝试建立一套可靠有效的设计参考体系。4.1批判性地域主义的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的总体控制4.1.1商业步行街景观的影响因素①结合外部环境1)与城市肌理呼应根据案例分析,可以大致分为以城市的大格局和以场地小肌理为背景的设计两种类型。其中以场地小肌理为背景的案例所处位置以历史街区居多,需在场地基础上根据城市发展规划要求,对步行街的布局形式进行相应处理来满足现实需求。由于步行街基址所处的区位环境的不同和城市历史文化的独特性,景观表达元素和文化提炼也有所不同。城市总体发展格局和形势也会对步行街的具体设计方式产生影响,城市的整体发展方式形成城市的整体气质的基调,使得城市各个部分都相互配合衔接,城市的美感才能呈现。2)满足城市交通可达城市商业步行街是城市人流、车流集中和发散的主要区域,满足城市交通的可达性,方便大众的来往,加强步行街的活力和对外的交流。在案例调研中,主要由以下方式增加交通的可达性:a临近城市干道,方便车辆、人流的出入增加空间使用效率。b与城市的交通系统联系紧密,步行街的主入口附近设置公交车站点、出租车招租点、城市轨道交通站点,满足人口集散与公交换乘c现代停车系统,维护人行交通的独立性,方便车行者。2)与周边地块功能联系商业步行街的所在并非是城市空间中孤立的一隅,由于其自身的开放性与城市周边地块互动更为强烈。根据周边地块的功能性质分析,商业、居住、办公等设置的不同,商业步行街也会做出相应的回应来与周边环境相吻合。99\n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②结合自身因素1)空间肌理这里的空间肌理包括了场地的尺度、地形地貌、是否有保留建筑、景观等内容。由于在改造的过程中,场地原先的肌理特征都是设计师使用的良好素材,是体现地方特征的基础条件。例如在重庆天地中,设计师对于原始的地貌没有做改动,而是在此基础上进行布局,正是原始地形的高差,带给了重庆天地丰富的山城空间意向(图4.1)。上海新天地、武汉天地都对之前的场地肌理进行了梳理和保留,使得场地的历史人文气息更为浓厚且无桥柔造作之感。图4.1重庆天地旧址原貌Fig.4.1TheoriginalofChongqingTiandi资料来源:http://image.baidu.com/作者整理改绘③结合大众诉求对于地域主义和现代主义景观共同呈现的商业步行街,其活力和对地方历史文化神韵的写照判断是由场地周边的居民的感受来实现的。在商业步行街的塑造过程中,周边的居民是场地经过频率最高、关注程度最强的人群,因此,他们对该场地商业功能、景观上的需求,可能会成为商业步行街今后发展的主要交流对象。居民诉求,表现在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其中物质诉求是他们对商业步行街消费类型、消费水平、活动体验的愿景;精神诉求是商业步行街中表达的地方与本土的设计是达到、超过他们对“故乡”的理解还是远远不足。100\n4批判性地域主义的城市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方法探讨4.1.2地域主义表达的类型定位批判性地域主义下的景观设计,强调“普遍的”与“地方的”即“地域化”“全球化”之间的平衡与并重。它是针对城市地方特色和本土文化采用现代的,符合当下城市发展与人们需求的设计方式。而在商业步行街的景观设计中,批判性地域主义的表达主要是通过两个类型模式来进行。①根据意向整合重塑以重庆天地、大连天地为代表,重塑型的商业步行街的景观是对城市地域文化、符号、活动等方面进行有取舍的提取,往往能够与现代的商业步行街的文化、体验感受、空间形式实现更为彻底和深入的结合,使用材料上也更大胆与新型,例如重庆天地吊脚楼连廊和大连天地低碳体验馆的钢材料,给人们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但也不出现违和感。②根据功能置换改塑图4.2岭南天地空间实景Fig.4.2LingnanTiandispaceimaging资料来源:http://image.baidu.com/作者整理改绘101\n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以上海新天地、武汉天地、岭南天地(图4.3)为代表,这类商业步行街基于对原场地的改造,通过将场地的格局肌理进行梳理,经过对街道尺度和节点空间的再度推敲以及原来建筑的功能上的置换,形成“新”的满足现代商业生活需求的步行街。对比重塑型的商业步行街,改塑型商业步行街的历史感更为厚重,整体风貌上呈现修旧如旧的特点,在具体的景观元素上,多利用现代风格的手法。这两种类型都借助于场地本身或者城市本身的地域风貌,但是又不以文化植入的方式强加到商业步行街上,而是以古今对照——古今对话——古今融合的模式来呈现,在商业的形态和类型上更与城市现代生活相关联。4.1.3商业步行街中表达的特质通过对批判性地域主义的理论思考和商业步行街设计的探索,在商业步行街的景观设计中,批判性地域主义表达的特质主要为景观特质、文化特质和功能特质。其中景观语言所呈现的是步行街感官上的特质,文化特质是表达了步行街内涵上的特质,而功能特质决定了商业街的实用特质。①景观特质批判性地域主义的景观特质在商业步行街中主要是通过两种形式来表达:一种为对原有场地空间景观元素的利用和改造,并加之以现代景观设计手法,实现符合现代景观需求的传统景观条件的重构。一种是结合城市的地域环境背景,与特定的城市发展规划结构相呼应,通过对历史文化的提取结合新的元素与手段来得到表达。1)景观格局再利用和旧元素改造对于场地中保存的具有环境标志性的元素进行的改造设计,一般为历史建筑、特色民居、工业厂房、传统构筑物如牌坊、石碑钟塔等,这些元素常常在形态上能够体现当时城市的地域风貌,在形态与符号上的特征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较容易与现代的设计产生结合而焕发出新的景观活力。对这些保留景观元素的开发利用有助于人们再次阅读城市的物质元素。各地城市空间中目前用于商业步行街的改造项目且能够体现出城市的地域特性符号类型大概为居住型、生产型和贮藏型。这些空间与他们之前的使用形态和使用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比较容易反映出时代的标志性,在改造项目中将这些空间类型加以转换,与现代商业步行街所需的空间类型进行结合,能够反映出更真实的城市地域场景空间。而保存这些符号,主要会运用以下几种手法:a原场地景观元素的挖掘与保留:改造型的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的地域主义表达中,常常将原场地中原有的具有视觉价值与历史价值的景观元素予以保留,以此来作为场地的景观标志。场地特征中独特之处,容易与大众在精神上建立起共鸣,也会成为新的商业步行街中大众的记忆点。例如武汉天地中的入口处保留102\n4批判性地域主义的城市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方法探讨武汉牛奶供应站的牌坊;上海新天地中各个门头的样式原貌,都保持了城市地域文脉特征的延续性和完整性。b景观元素的再造:为了适应现代的商业步行街的景观需求,将城市或场地中提取的元素与现代的元素进行结合也是对批判性地域主义景观表达的一种重要方式,新旧结合,激发了两种元素的新活力。重庆天地中将重庆开埠时期建筑立面镂空图案、门头、开窗样式的提取,运用到重庆天地中用现代简约的建筑立面上,使其内的建筑在材质上保持一致,在立面形态上通过这些镂空或突出的图案呈现出丰富的变化。2)景观格局的重整和新元素引入根据现代城市商业步行街的时代性需要,当原有场地的整体格局上与现实使用相冲突和违背时,也要对场地的景观格局进行重构。通过对整体空间的再创造和对功能的全面考虑之后,对景观格局进行塑造。除了注入提取的地域元素,还应加入必要的现代元素,使商业步行街的景观空间具备多种使用方式和多重意义。在对景观格局的重整中,通过对场地原状的情况进行梳理和商业步行街的发展特性的把握,将体现时代风貌的景观元素引入到其中,这样植入的景观在整体布局中起到一定的比重,并成为整个场地的主要表现对象之一。②文化特质基于批判性地域主义的商业步行街与其他类型的商业步行街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对文化的彰显意义,既传承与保留地域文化,又呼吁和倡导现代文化;这种并重的文化本质,就是城市发展的驱动力。过去迂腐的、教条的文化内容和形式被变通的、包容的文化内容和形式所取代。在快速发展的各种新兴商业步行街中,独特的文化底蕴表达成为各个成功案例的潜在因素,文化与商业的结合,使两者间互相促进互相发展。从古至今商业活动是人们生活中需求量最大的活动之一,结合着不同的时代背景,商业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也发生了聚变,这种变化和时代文化的诉求相关联。商业步行街中的体现的商业文化,是大众对地域和民族认同的重要部分,人们注重在其中的活动感受,这种感受包括了对旧事物的依赖和新事物的接纳,因此,商业步行街这个复合型的空间是文化传递的所在,在对商业步行街进行文化的建构时,主要表现在对地域文化的延续与再生、现代文化的引入及消费文化的植入。1)地域文化地域文化的延续是通过对步行街空间原有的环境和建筑及地域符号的保存,以商业步行街载体进行再现。运用历史的、地域的痕迹和场景来塑造场所空间,这种方式对于地域文化的带入感显而易见,由于诸多历史遗迹体现出时代风貌与精神,可以使人们与景观得到对话。如“瑞安天地”系列中诸多选址都基于历史103\n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风貌街区,可以反映当时的建筑特点与民俗情况,是社会大众解读地域特征及地域文化的动态场所。地域文化的再生,是通过对地域文化的理解,在设计师的创意下出现新的呈现方式,这种推陈出新,抑或是文化运用的方式与过去发生变化,抑或是文化运用的功能与过去发生变化,这样的再生方式,使地域文化在新时代中焕发出新的光彩。例如西湖天地中设计师将古代民间传说仿写成具体的景观雕塑,使本地居民和游客都感受到意外的惊喜之感。2)消费文化商业步行街的发展的本质,即由全球消费文化的影响所致,因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需求,使得商业步行街这一类型的城市空间越来越成为集中城市经济和活力的区域。a消费文化需求:在诸多的消费空间中,人们越来越趋向于将消费理解为一种生活和精神上的附属品,而不是纯粹价值上的商品,这种形式的消费建立在人们自身需要上,是一种自发性的活动。例如,在步行街中已经形成一部分的店面如咖啡店、书吧、画廊等来满足人们需要沟通交谈、阅读思考和艺术欣赏的需求,而这些消费文化更是人们对更高层次的生活水平和精神感受上的体现。这类消费文化注重在氛围上的景观营造,例如在成都宽窄巷子中,改造的每一个院落空间正是这样一种市民、游客交流的时尚天地,以消费的文化形式来发生。b互动性消费需求:如今发展的消费文化中,除了一般的购物型、体验型的消费方式,还引入了不少互动性的消费文化。利用商业步行街的消费空间,来提供给城市的居民、游客一个互动平台。例如在各个案例中发生的时装秀、音乐节、婚礼等庆典、节日性的活动,将观看者与台上的“演员”之间的距离拉近,产生互动与联系,这种互动方式带来可以使人们对环境的理解更为深刻。再如岭南天地中不定期组织的市民集市,市民们自己将自己的收藏、手工品、创意等拿到“集市”上与其他的人分享和交换,又将买家与卖家的角色进行互换,将更多的人群集中到一起互动,城市的活力程度又得到增强。c视觉文化需求:在商业步行街中,视听感官对路人形成首要冲击,也是消费者在行进、活动中的视觉记忆点。在商业步行街中,门牌、建筑立面、雕塑、植物、灯柱等常常被人们自动处理为视觉符号,也是外地游客对不同地点进行描述时的标志。在商业步行街的视觉文化表现上,最重要的是通过联系步行街的总体元素形成视觉上的统一,而不能因为各商铺的自身视觉效果冲淡商业步行街的整体性,最后会成为百家争鸣的局面,反而使得商业步行街的整体文化氛围大打折扣。3)文化地标构建104\n4批判性地域主义的城市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方法探讨在商业步行街中,不断的竞相出现建筑地标,设计师通过打造华丽、抽象、现代的构筑来使之成为某个之“最”。但使其成为文化层面上地标性质的商业步行街才是其可持续发展的根源。商业活动的文化建立属于城市的物质文化的方面,关系到人们的生活与生产,而不同的城市,在文化上的地标特点是不同的,从这些特点上可以感知到城市的文化形态和发展脉络。在商业步行街的批判性地域主义表达中体现的文化特点,是基于其对地域主义和现代主义的联系性、融合性的实用景观,通过将“地域的”去粗取精,保留其可以为现代生活服务和值得人们回味和传承的内涵,再将“现代的”推敲探索,引入其适宜时代特征和先进科学的本质,将多元化的要素结合共同作用,形成独具一格的文化地标产物。③功能特质传统意义上的商业步行街主要是以串联的店面空间组成,因此,步行街的各个功能相对分开且相对单一。但是随着时代需要、人们需求的发展,商业步行街的功能在不断增多和交叉,呈现出复合型。除了在人们消费的基础上,越来越多的活动形式在其中展开,因而步行街的空间形式也开始富有变化,除了步行街必须的行走空间,出现了多种类型的活动空间、观赏空间,来丰富人们在其中的精神需求。例如“瑞安天地”系列中各个案例都设置了若干的节点空间包括广场、中庭、院落等,通过不同主题氛围的营造来创造更多的活动形式,延长了消费者的逗留时间,也获得了心理的愉悦感受。同时,在消费功能的表现上,除了传统的消费活动,还新生出不少具有教育目的的消费体验,例如武汉天地生态农场、大连天地低碳体验馆,这些新生种类的商业活动也逐渐走向人们的生活平台,甚至会成为今后发展的主流方向。4.1.4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原则①文化创新性原则在保持本位地域文化为主体的情况下,注重文化自身的发展与创新,让城市文化本身具备可持续性,将城市独特的气质通过时代性氛围的营造使其成为区别于其他地方的特色。文化本身不是静止的,而是运动前行的,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中提出了要创造既富有民族优良传统又有鲜明时代特点的新文化,传统文化①只有与时俱进,不断扬弃与更新,才能永葆青春与活力。商业步行街处于城市的环境中,与城市发展得历史脉络不可分割,而商业步行街的形成体现的是现代商业对城市消费的巨大冲击,也是城市发展的一个部分。通过批判性的手法将过去与未来结合在一起,需要与城市地域文化的整体愿景相①郭建宁,坚持文化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发展繁荣——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光明专论16,光明日报,2011105\n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融合,而不是以贴标签的方法来进行景观设计。尊重对地域文化的原始形态,使商业步行街景观中体现的文化与城市的整体发展趋势与诉求相吻合,打造新的文化内涵,以呼应现代的时代气质。②布局优化性原则商业步行街是城市中的活力点,是城市空间的一个单元,其布局空间结构应与场地的背景保持一致性,而不应该脱离这些因素来营造。1)对城市空间的反映商业步行街的景观设计是针对一个场地、空间的设计。考虑到整个城市空间的规划意图,能够对商业步行街的定位做出正确的导向。在城市整体空间的关系中,着重对场地周边的城市功能、交通系统、空间结构、人群类型进行解读,来激发对本场地的思考,这样与周围的环境背景去的关联,更为有助于在场地的空间布局、交通安排、质感、色彩等方面与周边获得对话感,进而采取融合或者部分融合的手法,使地域主义的充分体现。2)对原始空间的反映如果场地是基于历史空间的改造与转换,则应对原始空间进行格局梳理,保留其中具有历史情节的空间、特征等予以加工,在体现对原状的尊重上又能满足现代的需求,使对原始空间的处理方式才能具有现实可行的意义。尤其是以城市历史空间为基址的步行街,其特性的把握和存留更需要慎重权衡。③手段兼容性原则20世纪50年代的批判性地域主义代表,斯里兰卡建筑师明内蒂·德·席尔瓦(MinnettedeSilva)认为综合现代与传统,秉承传统中的精华,学习并吸收外界对我们有益的东西,去得到新的、富有创造性的表达形式并付诸与营造材料、方[57]式和那些没有实际功能而被错误认为保持其连续性的装饰。所以在批判性地域主义的景观设计表达中,对于“新”设计手法与“旧”设计手法,“新”材料和“旧”材料,“新”技术和“旧”技术等等,都是可以被吸收的,融合“传统”与“现代”,又拒绝折中,在兼容的过程中又突出偏重。④活动多样性原则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人们也更加注重对精神生活的培养与追求,这促使商业步行街在文化形态上也要做出相应的改变。因此,地域主义与现代主义文化结合的商业步行街的景观表达正是契合人们精神层面的一个良好切入点。在现代的商业步行街的活动设置进行思考的过程中,除了满足必要性活动,设计师更应当注重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的潜在可能,例如在武汉天地中会有民间乐队在广场上弹唱演出;新人们在重庆天地取景拍摄婚纱照;还有岭南天地会有市民自发前往等待新年跨年的活动……这些自发型活动极大的丰富了商业步行街106\n4批判性地域主义的城市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方法探讨整体效果,也在对城市地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延续上起到了良好的作用。⑤情感与物质相关性原则通过情感文化与物质空间两方面的设计来营造商业步行街景观,应保持情感表达与物质体现的一致性,提取的情感文化背景来源于物质元素,而物质元素又反映出背景文化,两者需要在同一时间和空间中进行提炼和升华,并非各说各话,以至于两者表达毫无关联,最后必然不尽如人意。4.2针对商业步行街情感文化设计对策4.2.1理念•文化——“全球-地域”的外向性创新对策可持续发展的文化目标是城市商业步行街的内在需求,而文化是社会价值系统的总和,本身具有包容性与发展性。地域文化的保护与传统也不是停滞的,需要内外文化的交融与碰撞,站在国际化的视野上进行创新,才能以进步的方式对本土地域文化传承。批判性地域主义不仅仅从传统地域文化中汲取营养,也会从现代化和全球化的进程中提取灵感与原则,形成适合本场地、本时代的风格。对于批判性地域主义景观的设计理念,主要体现于对地域性的妥当尊崇与全球化的理性接受上。①对本土文化的妥善传承为数不少的商业步行街以体现地域特征、文脉特征、历史风貌为设计出发点,但是仅仅利用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的要素进行“拿来主义”是机械的、粗糙的,将当地的历史元素进行简单的仿造的利用形式也是愚昧的,真正的地域主义特征正是经历时间与空间仍然保留下来的特色。在例如各城市的仿古一条街中,我们常常有种城市的迷失感,这种对城市的陌生感受正是由于这些并不“地域”的地域主义特征的“被安排”和“被设计”,通过将这些元素特上标签而出现在各个仿古商业步行街中,这种做法适得其反。与此同时,也有诸多商业步行街以完全现代化的形式来进行塑造,脱离城市的历史、文化背景,这当然是一种设计形式,但是这种求新求异的商业步行街的可能性后果是容易被误解和取代。对于地域性的妥当尊崇,是具有保留性和自反性的尊崇方式。例如上海里弄的那些石库门头,它们以商业步行街的艺术形态保留下来服务于城市;佛山城市里越来越少的镬耳式屋顶,将这种屋顶符号提取出来,还原历史街区更地道的风貌,也是对当地文化的一种再反思。②对国际化视野的接纳创新全球化的发生使全球的文化和物质形态呈现出雷同和统一化的趋势。但是全球化并不应该与地域化对立起来。芒福德用他批判性的态度尝试探讨了哲学中的“普遍”与“独特”的问题,即普遍的机械的特征,和地域与“社区”的独特性,107\n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哪一个更值得重视的思考。在我们解决地域问题的时候,总是在不断地与外界交流,常常为了优化本地的资源,借助于外界的人力、思想、技术方法等,为了提高自身,就必须认识到自身的局限性,通过正视和直面全新的经验来保持自身的完整,这种方式才是发展“地域”的独特性方式。商业步行街的发展是全球化的过程中的产物。将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优良的设计理念、材料、技法等进行理性的学习并运用,会发挥更大的效用。“瑞安天地”系列的商业步行街案例中,露天咖啡、茶座的形式所处可见,这种餐饮、交流的文化方式深受当代大众的喜爱,在案例中得到广泛的使用,提高了多个空间的使用效率和活力,这种对外来文化的学习和吸收在国内得到良好的接受和反响的设计方式,正是批判性地域主义的探索形式,是以一种开放的态度去接受全球化、工业化的结果。4.2.2情感•环境——“场所-活力”的诗意化建构对策商业步行街除了对于城市地域情感文化上的表达,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构建诗意的栖居环境,从而塑造出场所感,激发城市空间的经久不衰活力。因此,必须将城市的大众群体视为环境主体,以他们的需求和感受来安排和布置商业步行街中的空间功能与活动内容。①结合大众心理需求通过对步行街中各类人群的观察,笔者发现其中消费购物的人群只占据一部分权重,而除此之外,以聚会、散步、旅游、休闲为目的的人群也占据着相当比重,结合不同大众的心理需求来设置步行街的景观空间构成类型,能够更好的为大众所接受并对他们进行服务,而人们在其中的行为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体验性行为特征和动作性行为特征。1)体验性行为特征a围观和从众心理:在汉语词汇中,“围观”和“从众”都带有部分的贬义色彩,并与“人云亦云”等词汇意义联系紧密,但这种心理的确是大众人群的本能反应,阐释着人们本身容易对未知事物保持好奇的心态。例如在重庆天地的钟塔前,游客合影留恋,很容易引起其他人们效仿;又如重庆磁器口里的陈记麻花,顾客络绎不绝,适逢节假日,门口排起长龙。在商业步行街中,应对新鲜、有趣味的景观事物的挖掘来引起人们的“围观”心理。b“人看人”心理:在扬·盖尔的《交往与空间》中,作者提到了人们喜欢互相观看的心理,人们在看与被看的过程中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与趣味点。在简·雅各布斯《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作者通过讲述街道两侧居民通过对街道的“观看”来起到“监视”的效果,从而加强街道的安全性和保护性。在商业步行街中,“人看人”体现在各个角落中,这些动态的观赏面也常带给人们生活的108\n4批判性地域主义的城市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方法探讨乐趣,使人们获得享受。国内众多步行街的开放空间中,也逐渐引入街头艺术(如画者画游人的肖像)、表演(如歌手乐队现场演唱)、展卖活动(各类集中的商品展示、美食节、集体婚礼等活动),不仅吸引人的注意,也使“看人”成为一种商业力量,一种消费形式。2)动作性行为特征a私密空间需求:尽管商业空间多半呈现出开放性,但是,人们仍然对私密空间有所需求,反映了人们对自己生活私密性的保护心态。如外出聚餐时,人们在选择就座位置时,靠窗、有遮挡或者处于尽端的位置常常是人们的首要选择。社会学家德克·德·琼治在一项《餐厅和咖啡馆中的座位选择》研究中,表明在靠窗或有靠背的边界位置的座位受欢迎,是由于在这些位置的私密性高,且能够将室内外空间尽收眼底;而那些处于中间过道处的位置最不受欢迎,流通性强,私密度弱。在步行街的外部景观空间中,私密性仍然是人们的一个重要需求,人们需要在户外停留的空间,同时也需要不被干扰,因此,设置的座椅、休憩空间应当位于街巷的两侧的凹处或者两端等位置,同时明显的划分出领域。这样可以构成人群的独立活动。b依托感需求:商业步行街是人口流动大,活动密集度高的区域,熙来攘往的人群是商业步行街的核心对象,因此,在不断地变换和来往中,要使市民和游客在其中获得安全感从而有依托和归属的感受,是步行街吸引人群的重要手段。人们在步行街行走时,两侧的阵列植物、花坛、建筑物的边界都是与人沟通的界面,将给予人们行进过程中安全和舒适的感觉,以人们熟悉的地域特性景观元素进行界面设计,来缓解人们的陌生感受,如人们生活街巷中的建筑符号、列柱小品形态、花坛护栏都将改善人们对商业街的依赖和认同程度,②引导现代商业活动人群的活动分为必要性活动、社会性活动和自发性活动。其中必要性活动是商业步行街中的主要活动类型,以购物和各类消费为主。维护商业活动类型的多样和持续,也是步行街的设计的主要目的。1)活动环境与地域文化相渗透以餐饮、娱乐、休闲为主的各类商业活动目的性强,但也有选择性多、可取代性强的弊端。商业步行街是承载这些活动的空间,其景观表达对这些活动有支持和宣传的作用,通过将步行街的环境与地域特征和文化感情的结合,可以加强大众对环境的熟知和认可感受,使大众在其中不只是感受到商业消费的活力,也是对思想和情操的升华,可以有效的保持大众的活动参与热情。2)突出大众的户外活动趣味在网络消费兴起的现代,人们在户外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各类商品在网络109\n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上的购物路径日趋多样化和便捷化,商业步行街的商业活动也受到了诸多的挑战和考验。但步行街实体的商业活动的优势在于使人获得面对面交流的乐趣和体验,这也正是需要在设计中被放大的所在③设置特色体验活动这里的特色活动,指的是在步行街中针对大众的生活环境和地域风貌而开发的具有特殊意义的活动,能够表达城市的地域文化背景,当地的人民群众的参与性和体现城市的发展风貌。通过对各个商业步行街案例的梳理与归纳,在众多的特色活动中,主要表现为以下类型:1)文化类由各地的不同的自然风貌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人文特征,这一点在商业活动中也会有所体现,而现在的商业步行街中的活动也逐渐融入全球文化,因此在地域文化类的活动中,不仅仅是体现出当地的传统商业活动,也会增添众多的外来文化活动。例如武汉天地和岭南天地的万圣节派对中,小朋友们装扮成卡通或者cosplay人物,与外国友人一同参与到节日的盛典中,小朋友们兴高采烈的学习和体验着西方节日文化;在重庆天地中,每逢节假日,有众多的新人们在其中举行颇有重庆味道的婚礼;在武汉天地中还举行手工做纸鸢的活动,使大众充分发挥动手动脑的能力。诸如这些结合本土与异域文化而形成的活动类型,是商业步行街文化内涵的一种表达方式,从类型上来讲,包括各类庆典式的活动如婚礼、生日派对等,还有节日性活动如中国传统节日及外国文化节日,同时,还有各种类型的秀,如音乐、时装等艺术类活动,都是商业步行街中常常出现的形式。2)创意类创意类的活动,是指充分发挥当地市民的创意想法,并将之开发为商业形式的活动。在岭南天地中的市集广场中,岭南天地通过对场地的开放来激发和鼓励大众将自己的手工艺和收藏物品作为商品,在市集中进行贩卖和交换,这种形式得到了草根大众的青睐,市民们踊跃的将自己手工制作的具有使用和观赏价值的物品拿到集市上展卖,不仅是商业活动的意义得到了延伸,同时也使该商业区域碰撞出新的活力与激情。另外由于岭南天地中弥漫着浓图4.3特色活动郁的岭南气息,景观Fig.4.3CharacteristicactivityinLingnanTiandi元素、建筑符号的丰资料来源:http://weibo.com/110\n4批判性地域主义的城市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方法探讨富和地道常常使其成为市民和游客拍照留念的地方,因此,岭南天地举办的以儿童为对象的摄影比赛(图4.3)也得到了社会的极大关注,用最年轻的面庞去映衬历史的痕迹,这种新与旧的冲击感也带来了不少关注。3)生态类对于城市的解读与开发,不仅仅是在于对现有城市历史的保护,也需要重视其长期多方位的发展,生态性和可持续性以成为了各个城市的发展目标,这表现在商业活动类型上,是提倡市民大众对生态问题的关注。以此目的而出现的生态农场采摘活动、低碳体验活动等都是引领消费者消费方式未来趋向的形式。使消费者在商业活动的过程中理解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来提高大众的意识和素质。4.3针对商业步行街物质空间设计对策4.3.1整体•布局——“街巷-形式”的认同感营造对策首先从地域主义和现代主义并重的思考角度出发来形成商业步行街的景观设计理念,其次是在总体布局上通过对地域的场所感的营造和布局形式的表现来形成对商业步行街的场地的认同感。这种认同感是长期以来人们对地方的观察和耳濡目染的生活体验所产生的感受,是自然和人文的作用,历史和现实的作用的结果。在对总体布局的场所形式进行设计时,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①运用自然条件“回归自然”是批判性地域主义的一个核心观念,在商业步行街中,设计师仿造和复制地域文化元素而设计的景观屡见不鲜,以至于大量的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中呈现出效仿的误区。重新发现自然中的景观元素,将其运用到现实条件中才是使景观真正的回归自然。在目前的商业步行街中,对于自然条件的运用主要为1)自然地形地貌;2)保留建筑、构筑物;3)保留水体、植物1)自然地形地貌在一般的对自然地形地貌的重塑或者改塑过程中,对自然地形地貌的原始呈现主要通过场地本身的地形环境来进行梳理,对具有高差、坡度的空间进行运用和保留处理,或者是通过周边环境的分析营造出与之相切合的地形情况。2)保留建筑、构筑物在由众多历史风貌街区的场地改造成的商业步行街中,场地中会存在值得保留和借鉴的具有景观作用的建筑和构筑物,这类建筑、构筑物一般在形态上具有环境的代表性与典型性,例如上海、武汉等地的租界建筑;重庆吊脚楼民居等,写实的体现出场地的风貌,对于消费者与游客阅读和理解场地具有重要作用。这些通过梳理而存留修复的建筑、构筑物,常成为景观主要节点,在感官与111\n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文化意义上给人留下较为强烈的印象,也是商业步行街中重要的景观表现对象。3)保留水体、植物场地中自然留有的水体与植物能维护场地生态平衡和自然环境,将这些元素再利用与创造会发挥出新的景观活力,通过将其景观形式与休憩功能、观赏功能进行结合和改善,将会放大这类软质景观的效应。②总体布局形式在总体布局中,根据建造模式、平面形态、交通系统和可达性进行介绍,这些因素整体作用下形成各个案例的总体布局形式。1)以建设模式分类a改塑型以历史街区为设计背景的改塑的商业步行街具有深远的历史文化,是一类主要的设计场所。这些街区中或者是留有反映历史文化的建筑物,或者是保存当地居民传统聚落形态的建筑物,而这些不论从物质形态还是精神形态都意义非凡的元素都是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的良好运用材料。在对以建筑、构筑物为主要保留物的场地中,进行总体布局主要是采取两类方式,新旧对比与新旧相生。(图4.4)i新旧对比:采用新旧对比的布局模式,会较为明显的划分出步行街的区域,通过景观元素打造出不同氛围的活动区域来感受不同的文化形式带来的差异。旧的区域平面布局上依图4.4概念示意照场地原始的肌理来进Fig.4.4Conceptualschematic行安排,新的区域更具资料来源:作者自绘开放性和整体性,更加适合公众的活动尺度。上海新天地与武汉天地的总体布局主要表现为新旧对比的形式,通过新建的区块与依照历史保留的区块改造进行对比,在建筑风格上通过现代建筑与历史建筑形成风格上的对比,在空间上运用开敞空间与过去较为闭合的空间相对比,使空间变化更为丰富。同时,采用一些共同的景观元素将两者联系起来,在对比中也能够体现出整体性。例如通过道路铺装的材料、形式的延续,植物配置上的呼应等手法将步行街的整体空间进行串接。ii新旧相生:新旧相生是将场地中的保留元素与新的设计元素进行相融合的设计手法,场地并没有划分出明显的区块,而是两者互相穿插交织,现代的设计112\n4批判性地域主义的城市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方法探讨元素以自然的植入式方法与旧有元素相搭配,共同呈现出整体性。通过这种方式消费者与游人在其中能够感受到场地中既有古老的历史痕迹,也充满着现代新鲜的活力,两者相互感染,各个景观元素在融合中得到展现。西湖天地与岭南天地中都采用了这种方法,西湖天地在之前公园的基础上,将商业建筑引入到古典园林中,打破了本身园林的素雅的观赏感受,但也通过西湖南岸的园林景色而综合了商业需要,在为场地带来人气的同时又保证景色的观赏形式。而岭南天地中,设计师在节点空间中运用现代的开放式广场为大型活动提供场地,在天地中的街巷空间中,保留的历史风貌建筑与岭南民居原先形态,将景观标识牌、各个店铺的logo吊饰以统一的形式来呈现,将现代常用的旱喷运用于街巷转角的节点空间中,将沿街建筑的墙面打开与玻璃结合成为橱窗,既满足了岭南地区需要通透的环境,又实现了商业展示作用。b重塑型重塑型的步行街主要是通过对地域符号的提取与现代设计语汇的结合而重新布局的,在平面形态上具有较高的整合性。由于它是将城市的地域主义特色理解和梳理后与现代的设计思考相融汇的产物,总体呈现出当代特点下的城市风貌,并不以具体的历史点作为景观背景,而是通过对各类符号的提取和抽象用现代的设计方式进行表达,在地域文化的感受上给人熟悉的环境设计,但是整体的方式上又体现出陌生的感受。2)以平面形态来分a线形模式(图4.5):线形模式是商业步行街较为常见的平面布局形式,这种布局的形态特点是较为直观,店铺的设置具有均好性,但形态特征较为平淡,容易产生乏味感,且场地的标志性不明显。其中,线形的具体表现分为直线街巷、折线街巷等;在上海新天地、武汉天地中,通过将当地传统街巷特色与步行街的街道布局进行结合设计,如上海新天地将街巷形态以上海民居的里弄图4.5布局模式示意为依托,地域感的塑造油然而生;而武汉天Fig.4.5Theoverallarrangement地则在直线型街巷的基础上,通过建筑物的资料来源:作者自绘进退关系、边界界面的凹凸感变化实现了直线空间的多样化。这种与地方也使得街巷形态成为了案例的亮点。b组团模式(图4.5):在历史风貌街区或者新建的商业步行街中,会形成组团模式的平面布局,以此围绕出庭院式的节点空间,这种类型的空间围合感较强113\n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一些,通过各个组团的串接围合出若干小空间,利用道路连接各个组团空间。这种方式能呈现出空间的变化性和各个组团的主题感。在重庆天地中主要是采取组团空间与山城形态的街巷空间相衔接,使得重庆天地的总体布局不仅在平面空间上还是竖向空间上都极尽丰富性。③交通体系组织商业步行街的交通体系是指地块中针对人行、车行的交通线路、类型安排及互相连接形式。由于商业步行街作为城市的活力核心区域而存在,是人流车流交通的枢纽,串接起整个步行街环境的整体骨架,因此,步行街内的交通体系组织问题对于人群出行活动的便捷程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设计过程中,包括了出入口设置、人行线路设计、车行线路设计、交通标志系统设计等。对于步行街的交通体系与地域主义特征的联系,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1)体现城市街巷空间对于不同城市的自然条件与气候特征,各城市一般会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街巷,这些街巷在尺度、走向、平面与剖面的形态上会具有典型性。进行商业步行街的街巷布局时,对地域性传统街巷的真实形态的写照能够引起社会大众的共鸣,是良好的体现当地民俗风貌的手法。在上海新天地与重庆天地中,步行街与传统街巷的结合正是步行街的地域主义特征表达最丰富的地方,与各自城市的街巷肌理相吻合,使上海里弄与山城的多维街巷(图4.6)以商业步行街的形式得到表达。2)体现城市开放空间在步行街中,除了便于商业交流的街巷空间,开放空间的设计是各个街巷的链接纽扣,不仅是步行街的交通枢纽,也是大众的集会广场和活力集散处。在具有历史保留建筑或构筑物的空间中,充分考虑这些具有历史场景的建筑或构筑物与开放空间的关系,能够扩大人们对场所感的体验,激发人们对城市历史和文脉的思考。114\n4批判性地域主义的城市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方法探讨a重庆传统街巷空间b重庆天地街巷空间图4.6重庆街巷空间(上)与重庆天地街巷空间(下)Fig.4.6Chongqingcitystreets(above)ChongqingTiandistreets(below)资料来源:作者自绘3)复合交通模式现代商业步行街的交通设置中,适当的设置复合化的交通模式,方便人们出行中步行与车行的方便度和舒适度,已经是步行街交通的重要处理手段,其与场地的地形地貌相结合,设置多维的立体化交通,方便人群的使用度。将立体交通与停车处结合,能够有效保护场地的原始形态,既满足现代的交通需求,又对场地的地域感受进行保护。4)增加场地可达性通过对六个案例的分析,每个场地位置都处于城市可达性较高的所在,便于外界人群的进入和内部人群的出行,场地周边都设计有现代的交通换乘方式如地铁、公交车站、观光线路等,使得场地本身与周边的交通环境有所交流,也会提高人们对该商业步行街的熟知程度。4.3.2段落•组团——“界面-符号”的综合化体现对策在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的批判性地域主义表达中,步行街街道段落的界面是实现步行街对地域主义风貌的传递的媒介,在整个商业步行街的景观设计中,界115\n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面设计是表达营造氛围与意向的血肉。设计师所要呈现的环境特色,也是由街巷界面的各类符号、语汇的组织来形成的。而对步行街界面的处理方式,需要通过对地域文化的理解和梳理对所需要的“符号”进行总体控制,在统一的方式下得到运用。同时,加入时代特征下利于商业步行街的发展和宣传的界面设计元素来进行统筹设计,有利于加强步行街界面的丰富性和认知度。①传统界面符号传统的地域特征的步行街的界面的表达,主要利用场地中保留的建筑界面的符号来进行景观元素的重复和扩大作用来使消费者对建筑符号产生记忆感,例如岭南天地的镬耳式屋顶则是以建筑组团的符号来能使场地体现强烈的岭南风情。而对于重塑型的步行街,传统符号的使用主要是通过对场地地域文脉的整理来挖掘出可以使用的景观语汇,再对步行街的整体界面来进行规划,使得消费者在行走的过程中与界面的传统符号进行对话和情感的交流。例如重庆天地中,对化龙桥片区的民居和历史建筑的镂空图案进行提取,经过整合后在重庆天地的建筑界面中得以表达,使传统的符号有了和当代文化进行交融的机会。②创新界面空间在界面设计中,新颖的理念与表达形式都能增添商业步行街的吸引程度从而[58]强调商业步行街的独特个性。在创新界面的地域化手法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沿街统一界面:不同店面之间,由整体的元素来进行接合与延续,在色彩、尺度、纹理、质感等方面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会呈现出美感与步行街景观设计意图表达的完整性。保持店铺牌匾的风格一致,在整体中表达独特性。同时,对商业广告摆图4.7西湖天地橱窗放位置与形式进行整Fig.4.7Cmbinationoftraditionandmodernization’swindowin体设计,不扰乱步行XihuTiandi街界面的协调感受。资料来源:作者自摄116\n4批判性地域主义的城市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方法探讨在商业步行街色彩与质感表达的整体统筹中,要综合考虑到表达的环境特征以及各层面的人群的喜好,首先通过整体的色调与质感处理将步行街的风格统一起来,在不同的特色空间中,通过材料色彩冷暖轻重的变化来丰富空间的层次。2)界面橱窗与陈设:店铺的橱窗和陈设都是店铺内在风貌的延续,精巧的橱窗设计在尺度与空间上的使用能够加强与外部游人的对话感(图4.7),同时,也应注意沿街牌匾的样式、尺度、悬挂位置与橱窗的关系,以保证沿街形象的美感。3)情景化界面景观:情景化的界面景观是城市场所精神的引入,能够充分体现地域主义特征,包括街道的小品设施的艺术形态的选择、地面铺装形式及街道植被的选择与搭配,都能激发大众对场所的共鸣和记忆。在步行街界面上的创新是时代特点的要求和体现,通过对步行街中各类空间特点的梳理,有针对性的放大与缩小界面的景观效果,激发更多的商业文化活力。③串接多维空间在之前的案例分析中,众多商业步行街的所在的可达性和便捷性程度都较高,结合步行街人口流动性大的特点,能凸显出步行街多维空间设计的必要性和优势。1)保护地面肌理的完整性地表空间是体a步行街剖面现和表达地域文脉特征的主要区域,尤其在改造的历史风貌街区而形成的商业步行街中,有必要对地面空间的肌理b美食街剖面与地域特征进行完整的保护和保留,通过城市原始形态的街巷空间与开放空间的设计,能够激发出人们对场地的认知程度和地域风貌的认可性。尤其是具图4.8武汉天地中地上、地下空间的利用有文化保护价值的Fig.4.8TheuseofundergroundofWuhanTiandi街区,其地面空间的资料来源:作者自绘117\n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一砖一瓦都是历史的痕迹,值得设计师的重视和呵护。因此在进行步行街的总体布局时,需要考虑地面形态的自然情况与保留建筑、构筑物的周边交通的流畅,通过总体的交通体系来串联起各个空间节点。2)有效利用地下空间为了保持人行交通和车行交通互不干扰和有条不紊的运作,对于地下空间的开发和使用已经成为一种时代性交通方式的体现(图4.8)。在重庆天地、武汉天地的设计中,地上地下空间的良好串接,使得车行与人行方式得到了良好结合。在重庆天地中,每个组团建筑中,均有通往地下停车场的立体交通,不仅方便人们的出入,也便于人流与车流的疏散。而商业步行街的交通系统,也有可能与城市交通系统相结合,因此对于地下空间的开发与使用方式就会更为广泛,步行街的空间层次也会更加丰富。4.3.3节点•细部——“空间-设施”的归属式设计对策在步行街的景观设计中,节点的细部设计精致程度决定了大众的体验感受,各类特色空间和景观小品的安排能使大众在其中不断感受到新意,消除游人疲倦与抗拒心理;而硬质材料如铺装设计,软质材料如植物绿化是商业步行街的景观视觉效果的映衬背景和修饰物,能够改善消费者的心理感受;另外在传统与现代技法的综合表达下,商业步行街更能体现出内在的艺术价值。①特色空间设计商业步行街中的特色空间往往有着吸引人群注意力的作用,通过其标志性强,功能多的特点而成为商业步行街活力最集中之处。1)入口空间入口空间作为商业步行街的起始处,标志与识别意味较为强烈,也最容易进入和路过的行人产生深刻的印象,对于入口空间的处理,主要为以下三种方式:a小品式入口空间:在商业步行街的入口处,以景观小品作为导向性的入口展示,具有良好的景观作用。在入口处设置的小品以水景(无边界水池、中央喷泉)、雕塑、置石、景观墙等形式来成为视觉中心,成为步行街的标志景观。以小品的方式来形成入口空间,对于人行分流,街外与街内空间的过渡都有着良好的作用。在上海新天地的西侧入口处的镜面水池便是小品式入口的例证。b建筑式入口空间:建筑式的入口形式,是对地域特征表达的一种常用形式,以当地特色的,门楼、牌坊或者风雨桥的建筑、构筑物形式来形成入口景观,会有较为明显的提示性作用,重庆新天地主入口、上海新天地主入口、武汉天地侧入口都是以具有传统特征符号的牌坊形式来进行入口设计,使商业步行街区具有一定的整体性和领域感,也使得内部的空间具有一定的封闭性。c混合式入口空间:混合式的入口空间,是指将建筑语汇与景观小品同时进118\n4批判性地域主义的城市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方法探讨行表达,来加强入口空间的识别性,同时也体现出入口空间的仪式感受,在重庆磁器口步行街的入口处,不仅有重庆传统木质牌坊,也在前面设置两座石狮子,是入口的氛围更为突出。2)广场空间广场空间是商业步行街中活力点最高,流动性最大,活动形式最丰富的区域,对于步行街的广场空间,不仅是连接各个街巷段落的交通枢纽,也是步行街的活力核心,在其中可以举行各类节日、庆典的聚会活动,在平日里各类商品的零售、表演形式的商业内容也是广场空间的主题。在现代生活的需求下,步行街的广场空间越来越趋向于功能化和景观化,不仅能够满足人们休憩交流的需求,也能够具有足够的美学价值来吸引人们的停留,在武汉天地、北京三里屯步行街的广场中都采用了旱喷景观,使其广场功能多样化,参与的人群也更为广泛。3)院落空间院落是我国大部分城市传统建筑形成的共同特征,如北京四合院,浙江民居,岭南民居,其中院落的设置吐露出各地人们对私密和独立空间的追求,在商业步行街中,院落空间的形式也是传统地域特征表达的重要手法。商业步行街中的院落空间由建筑组团的各个界面围合而成,作为建筑的附属场所而存在,具有一定的庇护感和私密性。在功能上,院落空间的观赏性和休憩性较强,其中对植物景观的选择上以喜阴型植物为主,如棕竹等,也常常使用小水景来体现出院落空间的静谧感受。同时,院落空间常常设置有露天的咖啡茶座和用餐区域,能够满足大众的户外就餐的喜好。4)复合空间复合空间的是指在空间性质上产生出多样化的空间形式,表现为户外的灰空间,不仅有着广场空间的交通功能,而且具有院落空间承载大众休憩、聊天等活动的功能。在复合空间中,景观元素设置相对较少,座椅也具有临时性和可移动性便于符合空间的功能变化。②景观设施设计1)照明系统由于商业步行街是城市的“不夜城”,因此照明系统的设计能够为步行街带来更持续的商业条件和环境吸引力,通过照明设施的样式与色彩的变化,能够使步行街产生与白天不同的空间效果。在保留的历史风貌街区中,传统建筑一般以灰色调为主,因此在设计夜间照明一般以暖色光为主;而展示区域的照明设施的光强度与色彩丰富程度更高,来起到功能展示的作用。在具有仪式性的空间中,照明设施还能够增强空间的神秘气质和空间品质,为商业步行街的夜景烘托出不同的氛围和景观效果。119\n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标识系统商业步行街由于空间的多变和繁复的特点,其全面而有特点的标识系统设计是为步行街的大众服务的重要设施。好的标志系统的设计,不仅起到提示和告知的作用,其标志系统本身也是一种富有情趣和对话感的景观元素。通过将标识系统与建筑的关系进行梳理,可以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类(图4.9):a地址型:这是标识系统设计最主要的目的,用来告知使用者各空间的分布以及各个店铺、安全出口、洗手间等所在的位置,这类标识物主要以各种形式的地图和标牌的形式来体现。b特征型:以场地环境中保存的构筑物或者景观元素来作为场地的标志。这类标识物往往具有场所的叙述性。c主题型:在商业步行街中,主题型的标识物能够将各个组团或者单体空间的表达主旨以及开发理念以主题名称体现出来。使得各个空间具有独立感和归属感。d内容型:内容型的标识物主要是起到告知和教育作用,例如历史建筑、构筑物的介绍说明;植物名称的标识牌,都能够增进人群对场地的了解作用。a特征型b内容型c地址型图4.9标志系统形式Fig.4.9Marksystemforms资料来源:作者自摄3)景观小品景观小品的表现是丰富商业活动中各个空间趣味程度和区别性的重要景观元素,其表达内容也多种多样。通过将保留元素与新建元素的拼贴,或者是提取地域元素与时尚元素进行新旧的碰撞,都能增添空间的观赏性。a传统小品艺术化:对于场地中保留的具有历史风貌的传统景观元素,通过精心的设计处理,使之具有体现时代的场所背景从而表现出戏剧化的效果(图4.10)。其中将挖掘的具有地域特征的小品以艺术的方式进行烘托,不仅能够升华小品的形式与格调,也能够是传统元素更符合现代的审美心理。例如在重庆天地与岭南120\n4批判性地域主义的城市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方法探讨天地的两处钟塔,前者是山城常见的大铜钟,与民居的墙面上提取的“囍”字图案相结合,不但活跃了钟塔的气氛而且也增添了钟塔的功能性;而岭南天地的钟塔则是西洋式的时钟,是岭南传统中舶来文化的体现,造型上更为高耸和清透,在底端成为架空的空间,供游人进入和通过使用。而在武汉天地的西侧入口处,过去牛奶供应站的牌坊保持原状,字迹斑驳,依稀可见的朱红色和深绿色都透露出时代的痕迹,而牌坊的深厚是现代时尚的餐厅,两者形成强烈的色彩、特征上的对比,也使得各自的景观效果在这种冲击中凸显出来。a传统雕塑b艺术浮雕c情景小品图4.10景观小品形式Fig.4.10Landscapesketchform资料来源:作者自摄b时尚小品场景化:不论是以历史保护街区为原型改造的商业步行街还是通过对场地文脉进行梳理而重建的商业步行街,新的具有时代表现性的景观小品都能与场地厚重的气息形成对比,也能拉近场地与人们平日生活空间的距离,以新旧对比和矛盾对立的形式,来引人入胜,不仅使历史空间更加亲和近人,也使步行街的商业氛围更浓厚。时尚化的景观元素通过具有视觉冲击力的色彩表现和场景效果,往往能得到大众的注意和铭记。“瑞安天地”系列的各个案例中,对水元素均有各种形式的应用,图4.11岭南天地保留植物且以旱喷和叠水景观的Fig.4.11LingnanTiandi’splants形式居多,与行人游客资料来源:作者自摄121玉兰树\n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的前进和活动发生交叉和渗透,使消费者及游人在这些空间中的感受更为轻松宜人。这种将时尚的现代景观小品以生活化的形式表现出来,激发出人们在户外空间得到放松和休闲的意识,使大众更多的参与和停留在步行街的各个空间中。4)植物设计在现代商业步行街的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的景观效果和实际意义已经越来越显著和广泛,超出了视觉审美的作用,更与行为大众的活动、小场所的生态效应紧密相连,而步行街中的植物设计,根据步行街的场地类型而有区别。1)古树名木予以保留:对于街巷中本身存在的具有历史感的植物,对环境的地域氛围营造起到良好的作用,具有较强的场地识别和标志性(图4.11)。2)乡土植物主要使用:地方性的植物运用能够大众产生认同感,而且也容易保证材料的存活以及季相的景观效果,节省人力物力。3)造景形式简约时尚:对于不同形式的场地节点空间,植物的层次搭配与造景的丰富程度有所不同,但应注重植物与空间的契合,为突出空间特色和场所氛围而服务,因而在搭配上适当保持简约的形式和时代感受的呈现。③软硬材料设计商业步行街的硬质材料与软质材料设计,主要是指铺装设计与植物配置设计,其中用于铺装的硬质材料包括石材、木材、金属材料等。对于铺装材料与植物材料,都与城市的自然人文风貌有着莫大的联系,由于各地所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的不同,在硬质材料与软质材料的选择和使用上也会体现出差异性。在铺装设计和植物设计中应遵循不盲目使用异地材料,也不盲从使用地方材料的原则。同时对于建造过程中传统材料和现代材料的使用,也应当以适用于现实设计的态度来进行抉择。1)废弃材料创新利用各个城市自然资源不同,建设中广泛使用的硬质软质材料也有较大差别,通过对场地地域特征的理解和解读,将传统的材料以现代的设计理念和创新形式再度利用,除了对原来场地文脉的回应,也促进材料的再利用(图4.12),较多的使用形式是将原场地中石材、金属材料等进行艺术化思考,在使用功能上进行转变。例如将原场地中的拆卸过程中保留下的砖瓦等材料作为景观元素,设计成logo景观墙和和地面的铺装元素。依据材料的不同特性而体现出差别。通过对材料的选取和其特性的发挥,商业步行街的场所感受和情感文化准确塑造。伴随着科技发展,出现了品类繁盛的新材料,在对材料的使用上,一般遵循3R原则,即减少使用(Reduce),重复使用(Reuse)和循环使用(Recycle)的原则。2)传统材料和现代材料122\n4批判性地域主义的城市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方法探讨各地的地方传统材料是当地的一种物质表征,这些材料的质地、色彩、肌理都与地域的情感寄托不谋而合,且具有造价低、方便送达的特点,减少工程量。充分利用地方的自然材料,对于城市生态性设计与可持续发展都有一定意义上的推动作用。对传统材料使用上的创新能够加强传统材料自身的功能特性和美学特性,也能焕发其新活力。新旧材料拼接石材新旧应用结合新材料应用图4.12新旧材料的结合使用Fig.4.12Thecombinationofoldandnewmaterials资料来源:作者自摄在人类文明的进化史中,高科技与新材料的发展涌现出极大的生命力,在现代材料的使用中,各类聚合物、玻璃、钢材、金属等都成为了景观设计中的常见嘉宾并且为现代景观的思想表达贡献出巨大的力量。商业步行街中,玻璃的广泛使用为商业展示、宣传以及消费者与售卖者的对话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通透、轻巧的特点使它不仅美观,在功能上也十分重要。玻璃能够起到分割空间的作用,是众多景观小品的上好材料。另外,钢材也是商业步行街中体现时代特点的重要材料,其硬朗、坚固的特点为它造就了多种使用的平台。①技法表达形式景观设计的文化内涵和场所精神是科学和技术的表达。对于技术的理解,是指在生产实践的经验中和自然科学原理中而形成的各种工艺的操作方法和技能。技术的产生与发展使得景观设计的物质形态变得丰富和多样化,而技术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多层次性也对景观的物质形态起到了不同的作用,因而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的互相支持和融合也对景观设计中技术与艺术的协调影响颇大。综合采用适123\n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合各地发展的技术(图4.13),将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对自然资源起到保护和循环使用的作用,以此塑造出符合地域特点的技术模式。图4.13大连天地生态技术运用Fig.4.13DalianTiandiecologicaltechnology资料来源:作者改绘商业步行街这样一个城市中对于交通、人口、业态都相对多样化的外部空间环境,技术的发展能够成为城市活力的催化剂与支柱,而技术对于各景观形式的应用和进步也不言而喻。1)传统技术新表达传统技术是地域特征的支撑手段,对于如实的表达地域场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的发展中仍然有许多地区依靠传统技术,但传统技术在现代应用也出现一定的弊端与阻碍,吴良镛先生在《广义建筑学》中,提出对于传统技术要给予重视,在充分利用的基础上,还要通过挖掘和改进其中精髓,淘汰落后和盲从的部分。在商业步行街的地域特征的表达上,传统技术是对地域环境表达的实体艺术形式,众多具有地方色彩的景观元素都需要以传统技术来得到实现,我124\n4批判性地域主义的城市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方法探讨国建造技术的历史悠久,许多景观建筑、小品的精美工艺是由这些宝贵的技术资源来呈现的,这些具有历史味道的事物都基于技术的传承和延续而得以生长,但随着人们日益增进的现代生活的品质感受的要求,传统技术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和阻碍,需要设计人员在空间尺度、使用功能、空间感受等众多方面做出相应的重置工作来适应现实的需求。传统技术是传统文化的体现,而传统文化也处在动态发展的过程中,并非一成不变,在具体的应用中,当对传统技术以新的形式或者现代的手法进行处理升华。例如传统技术的防潮、保暖隔热的技术都有一定的限制,与现代的材料技术进行糅合,使之在形态上保持地方特点而在实质上得到改进。2)现代技术传统化现代技术为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提供着诸多的便捷和趣味。然而由于地域主义的标签化,传统技术应用往往成为在对地域特征表达的首选,但批判性地域主义的思考中,对于工业化和机械化的进程中出现的机械文明也给予提倡和肯定的态度。在商业步行街的技术a传统连廊构建中,现代技术的应用能够承载和满足广大消费者对物质空间和功能的需求程度,同时,现代的技术又带动了新材料、新结构方式和施工技术的发展,为具体的景观形式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在商业步行街景观的营造过程中,现代技术与传统形式的磨合表现为两种形b现代连廊式。a与传统对比:重庆天地的建造过图4.14重庆天地新旧连廊样式程中,众多景观元素的建造是建立在先Fig.4.14Theoldandnewbuildingcrossing进的现代技术之上的,例如主入口高差资料来源:作者自摄较大的瀑布景观与酒店前的溪流景观形成的水系统,使硬质景观与软质景观得到充分结合,不仅在竖向空间上体现出多变,在水的视听感受上也形成了多重的冲击力。同时,天地内多处使用钢结构的连廊(图4.14),使不同组团内的人群获得关联,极大的方便和丰富了消费者的体验感受。而在其他的技术方面的使用,如网络、音像、照明技术,更是为大众带来丰厚的享受,使人们在步行街内行走、欣赏、娱乐的过程中,伴随着音乐和125\n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视频,得到了更为独特的空间感受。现代技术在与传统空间形式的对比中,形成了自身突出的信息传递的优势,对于商业步行街这样一种特殊的城市环境,具有非凡的意义。b与传统融合:现代技术隐藏于传统建造的技术与形式中,可以较好的维护传统的地域感受,同时不破坏景观元素的历史气息,形成“修旧如旧”的风貌,而现代技术的使用能使年代久远的事物以新的方式服务于大众,并被大众所感知。在大部分的历史保护街区的改造案例中,现代技术都以这种形式被运用,为特定的文化场所注入新的内容,从而使这些历史场所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现代技术与传统的融合使用中,较常见的为将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使用,以及在建筑与构筑物中,以现代技术作为结构支撑包裹传统装饰形式。这些具体的操作方法会根据不同的处理对象而进行改变。如同情感文化中地域化与全球化的关系一样,在技术的表达上,适宜技术综合了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通过将不同技术在各个层面进行解析而重组,共同为大众的商业空间呈现出既其地域情节又能服务于现代的建造支撑。4.4本章小结本章是本文的结论部分,对批判性地域主义在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中的具体的操作方法进行深入梳理。以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的影响因素和具体表达手法的类型定位以及景观表达特质三方面来作为设计前期的评估要素,针对不同的场地特性因地制宜。再以设计中的理念视角、情感环境、整体布局、段落组团、节点细部层层递进的方式对情感文化和物质空间如何与批判性地域主义的思想来进行设计和表现。126\n5结语5结语5.1结论城市,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环境,可无数个值得切入点进行解读,商业步行街作为一个活力源泉,通过景观设计的将城市历史与发展结合起来,以感官的形式把这些元素呈现出来,是一个良好的阅读面,因此,人民大众能够从其中感受到他们对城市的理解和期望。地域主义与城市本身一样,在不断地更新与发展着,也要在演变过程中自我反思和有开拓的眼光面对世界,这样,设计者、实施者、使用者才能在清晰的思路下识别自身文化特色和时代文化特色。尤其我国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各个层面的发展都与世界效应紧密相连,城市的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也需要对全球化的态势进行正面的思考和回应,确立正确的、辨证的、自反的批判性地域主义表达的观念,以商业空间来反映城市的场所精神,以景观手段来促进城市的生态进程,以商业具体内容和形式来加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活力。通过批判性地域主义的思考方式,我们才能在有效解决城市的趋同化、单一化的种种现状并且将全球化的负面效应转化为积极效应。首先,文章整体通过对国内商业步行街的现状问题研究入手,对不同形式的地域主义文化表达的商业步行街设计进行分析,再结合对批判性地域主义理论理解的基础上与实际的案例现状结合,发现在对地域主义的表达上,存在着文化纯粹的植入、场所精神缺乏、符号生搬硬套、特色空间细节感缺失等等问题,也成为接下来的研究路径。其次,对“瑞安天地”系列商业步行街各案例以情感文化和物质空间两方面分条缕析的进行研究,将上海新天地、西湖天地、武汉天地、重庆天地、岭南天地、大连天地分别从文化特质提取、场所精神演绎、总体布局、界面分析、节点空间分析与细部分析这些方面有针对性的一一分析与总结,成为下面解决问题的手段媒介。最后,对城市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从批判性地域主义总体控制出发,分析和确定商业步行街景观的影响因素,包括外界因素和自身因素,判断出适当的类型定位,从而提取其中的表达特质,得到了文化、布局、活动体现等设计原则。再结合批判性地域主义理论中得到的设计思维,得到情感文化和物质空间设计的具体对策。127\n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1.1基于批判性地域主义的城市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的现实目标①构建城市文化名片商业步行空间是一个很好的文化展示场所,一段文字,一个故事,在不知不觉中了解一个城市。商业步行街是现代城市展示本土文化的窗口之一,每条步行街应该都有它那独特的历史和故事,时刻在向人诉说,在潜移默化中让你记住它。文化景观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成为各地步行街吸引人群的第一卖点。在商业步行街的不断前行的过程中,步行街所透露和反映出的城市文化底蕴已经愈来愈得到各个层面的人群的注意。其景观环境不止是在展示一种更好的生活方式,而逐渐趋向于延续城市的历史和传统文脉,以及与时代接轨的精神。在我国城市风貌各异的优厚原始条件下,各个商业步行街的环境有理由让文化与经济共同得到发展和成长,将城市个性与世界共性相结合,让情感文化与物质空间互动,真正使“人”作为商业空间的主体,而不仅仅构建出一幅幅欣赏画,更起到一种城市文化的展示窗口和记忆名片的作用。②营造市民生活展馆随着人民生活的日益丰富,商业步行街的整体空间不仅仅局限于只限于商业活动的买卖空间,更倾向于成为体现市民生活品质,反映市民生活面貌的展示平台。商业步行街与城市开放空间的结合,使得其中活动的内容、节奏都发生变化,并且变得更为广泛。通过对市民活动内容的引导与激发,使大众更多的参与到户[59]外空间以及与户外空间发生对话。商业步行街的行为者是人,因此,对“人”的行为内容的开发是商业步行街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在商业步行街中,为人群尽可能提供休憩娱乐空间,不仅成为市民和游客消费的中心场所,也是他们生活多样性、健康性的重要体现展台。通过在其中的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的展开而促进更多的社会性活动,增大人们户外活动的频率和依赖程度,为城市体现出向上积极的精神面貌。③形成商业购物乐园人们在商业步行街中的消费欲望和消费力度,体现了城市与国家发展的综合实力,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将消费、购物转化为一种愉快的精神体验而并非满足人们衣食住行的物质需要是更值得我们努力之处。在繁多的商业步行街中,出现了各类的购物形式,其中文娱型、休闲型已经占据了相当的比重,也说明了人民大众对精神愉悦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将商业购物以物质及精神层面的消费形式从满足生活的被动心态转化为体验生活的主动心态,将是商业步行街保持活力保持可持续的发展的关键要素,通过将购物中心打造为购物乐园,使人民大众享受在其中,交流在其中,活动在其中。128\n5结语④促进城市发展前台作为城市空间中活力最高的商业步行街,具备的城市资源也是相对丰富的,是体现城市发展的重要场所。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商业步行街不仅仅体现其自身的发展理念,也需要与城市的发展模式相契合。目前各个城市逐渐重视工业化过程中产生的对环境与自然生态的破坏,对于“回归自然”的呼吁也正在成为城市的主要目标,城市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理想也包括了商业的发展模式。商业步行街的未来不仅仅是作为城市的一个“卖场”而存在,同时也是城市中重要的发展前台,在自身的多元化意义下对其商业业态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化都要做出相应的思考和回应。因此,商业步行街从常见的购物、娱乐、餐饮等业态也应该逐渐向贴合大众精神层面的方面发展,来应对整个城市的前进方向。5.1.2基于批判性地域主义的城市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的理论目标①多元设计理念的完善各个城市、地区的地域特征发展,离不开自身的历史文化,也不可与世界文化相分离,对商业步行街景观营造的过程,是设计师对多元文化冲击冲击的博弈,对地域文化的保留和转换亦或是对世界文化的引入和融合,其目的是为了更充分的反应城市的文化发展方向和学习态度。②新旧设计方法的平衡商业步行街的景观设计,是设计方法整体呈现的结果,不仅仅是在视觉上的和谐感受至关重要,更值得考虑的是城市这样一个有机空间的完整环境的系统化,通过设计中情感方面和物质方面的联系,使场地变为一个便于生活和具有归属感的场所,因此,广大设计师已不能够局限于过去惯有的设计方式与方法,而应摒弃一成不变的理念,在“新”与“旧”的设计方法上找寻平衡,既不一味固执守旧,也不偏执求新,尤其是在如今众多科技成果绽放在景观设计中,不断丰富着使用的内容与范围,把握传统与现代设计方法的尺度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③相关学科之间的渗透在城市向更全面和多元的层面发展的状态下,城市商业步行街已然不再只是满足人们衣食住行的空间了,更具备了文化情感和生活诉求,其中涉及到的背景学科早已跨越了建筑、城市规划、历史人文、环境等,还联系了造型艺术、音乐、戏剧等等,为广大的民众提供着更广阔的认知环境和生活舞台,也正因为此,各个学科也彼此得到了更多延伸和交叉的机会,使之体现出更高的社会现实意义。5.2建议与不足基于批判性的地域主义的商业步行街的景观设计方式,是众多商业步行街表达形式与思想的一股较为新鲜与活力的力量,既是对经济全球化效应的良好回应,129\n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也是对传统地域化的有力保护。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批判性与辩证性的思想综合的反应在各个设计层面与各类人群上,只有统筹的达到对地域保护、自然回归、商业开发、场所记忆、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的平衡与协调考虑,才能妥当的实现商业步行街中批判性地域主义的应用。本文所针对的研究对象是众多市场商业项目中较具有标志意义和借鉴意义的案例,其中也不乏有失偏颇之处。例如在案例研究的过程中由于认识的局限性导致的问题深度与广度展开不够,以及在对策提出之中还有诸多需要推敲和完善之处,使得文章依然有待改进,望得到相关各界的谅解与探讨。130\n致谢致谢笔落此处,论文即将完成,回首初到重庆大学进行复试的场景还历历在目,仿佛昨天,唏嘘感慨中不禁心生感激之情。感谢导师刘骏老师,在这段难得的求学时光中以您严谨的治学态度与儒雅温婉的个人魅力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我对自己的专业与综合要求,同时您的真诚与热心在平日的生活中给予我诸多的关怀,使我倍感温暖,在此谨表以我最诚挚的感谢与对您的祝福。感谢良友曾寒梅、秦烨、孙思涵、彭希茜、高于清、石亚灵、张沂川,你们的陪伴与交心相处使我三年里获益良多,望我们今后的道路保持初心,继续奋斗,愿共勉之。感谢杜春兰、朱捷、毛华松、王忠德、褚冬竹、严永红、赖文波等老师在相关的专业课堂与课下教会给我的知识,这些与自身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的心得使我受益匪浅并且受用终身,希望各位老师健康幸福。感谢我的父母,在我之前的人生岁月中对我的悉心教诲与细心照料,是你们坚定地支持激励我度过每一个困难与挫折,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谢谢。最后,感谢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指导我、给我答疑解惑的各位建筑城规学院的老师、专家与同学们,是你们专业的见解使我完成这篇论文,感谢你们的批评与指正。131\n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32\n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亚历山大·楚尼斯,介绍一种当今的建筑趋势——批判性地域主义和体现独特性的设计思路[2]吴良镛.广义建筑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9[3]陈菲.地域文化与商业步行街视觉形象设计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3.[4]陶石.城市商业步行空间外部环境设计[D].重庆:重庆大学,2002.[5]李青松.现代城市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研究[D].河北.河北大学,2008.[6]李珊.商业步行街环境认知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4.[7]章迟.城市商业步行街界面空间环境设计研究——以新余市步行街环境改造实践为例[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2.[8]孙得东.现代城市步行商业街景观设计研究[D].沈阳.东北林业大学,2006.[9]陈菲.地域文化与商业步行街视觉形象设计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3.[10]冯楠.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研究——以郑州德化商业步行街为例[D].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11]刘潇阳.文化导向下的商业步行街区设计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12]沈克宁.批判的地域主义[J].建筑设计与理论[13]李婷婷.从批判的地域主义到自反性地域主义——比较上海新天地和田子坊[J].世界建筑,2010(12);122-127[14]凯文·林奇著方益萍何晓军译.城市意向[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15]Relph,E.PlaceandPlaceless.London,England,PionLimited,1976.[16]陈育霞译.诺伯格舒尔茨的“场所和场所精神”理论及其批判[M].长安学学报(建筑与环境科学版),2003,12[17]田银生.场所精神的失落—10-20世纪西方城市空间的一点讨论新建筑[M],1999.4[18](加拿大)简.雅各布斯,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M].译林出版社,2005;[19](丹麦)杨•盖尔著何人可译,交往与空间[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20](日)芦原义信著,尹培桐译.外部空间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21]LewisMunford,SticksandStones,AmericanArchitectureandCivilization.NewYork,1924[22]LewisMunford,“TheSkyLine,”NewYorker,22September1951.[23](英)杰克逊.水花激荡[24]JohannWlfgangVonGethe,ElectiveAffinities,Chicago,1873.[25]MarcelProust,RememberanceofThingsPast,NewYork,1982.[26]JhonRuskin,TheSevenlampsofarchitecture,London,1849.133\n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7]张卿楠译,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M].三联书店,1985;[28]LewisMunford,”TheRegionalismofRichardson”TheSouthinArchitecture,NewYork,1941.ReproducedinMumford’sRootsofContemporaryAmericanArchitecture,NewYork,1952.[29]LewisMunford,TechnicsandCivilization,NewYork,1938[30]LewisMunford,“ReportonHonolulu”inCityDevelopment,NewYork,1945.[31]ImmanuelKant,CritiqueofPureReason,trans.N.KempSmith,NewYorker,1965[32](荷)亚历山大.楚尼斯,利亚纳.勒费夫尔著王丙辰译汤阳校.批判性地域主义——全球化世界中的建筑及其特性[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33](挪)诺伯舒兹著施植明译,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34]刘滨谊.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35]林菁王向荣.风景园林与文化[J].中国园林.2009.[36]谭颖.商业步行街外部空间形态及环境塑造[D].长沙:湖南大学,2001.[37]王曦.现代城市商业步行街景观融入传统元素的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2[38]李栋.重庆商业街网布空间特色研究[D].重庆大学,2012.[39]B·鲁道夫斯.人的街道[40]邹玲玲.商业步行街外部空间的人性化设计研究[D].2008.[41]文凝.商业步行街与旧城的更新[J],山西建筑,2004(5)[42]李娜.上海城隍庙与南京夫子庙游憩空间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43]郭选昌张扬许莹莹.传统商业街道空间形态探析——重庆磁器口古镇与成都锦里商业街的比较[J].艺术探索.2010[44]汪峰.新地域主义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运用[J].风景园林论坛,2007[45]LewisMunford,TheSouthinArchitecture,NewYork,1941.[46]唐玉恩.地域文化的延续与发展——重塑渐已失去的上海里弄精神[J].[47]鲁睿.从石库门到新天地[D].天津美术学院,2006[48]罗小未.上海新天地广场——旧城改造的一种模式[J].时代建筑,2001[49]马丽.旧城风貌区更新改造中的“城市触媒”策略研究——对武汉老汉口滨江商业区复兴规划的思考[J].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2011.[50]李霭峰.历史建筑更新中的景观重塑——以武汉天地一期商业区景观设计为例[J].中外建筑.2013.[51]张燕.浙江民居建筑立面的艺术语言——以浙江传统民居为例[J].浙江建筑,2011.[52]马娟红.尊重场地特征的规划与设计——以西湖风景区“西湖天地”为例.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34\n参考文献[53]华开颜.“无”中透有的西湖天地[J].建筑时报,2005.[54]赵强.再奏街巷的“乐章”——重庆现代街巷界面“凹凸”空间营造[J].城市形象与建筑设计,2003[55]张弛.以瑞安重庆天地为例探讨重庆山地住区地域性营造策略[J].室内设计,2011.[56]郭杰.地域特征民族本质世界背景——岭南文化研究的三个维度[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57]MinnettedeSilva,TheLifeandworkofanasianwomanarchitecture,kandy,MinnettedeSilavaLtd,1998.[58]裴宇.基于地域特征的商业步行街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07.[59]刘昀.人·空间·情感[D].重庆大学,2009.135\n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36\n附录附录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1]刘骏,李婉秋.浅谈地域性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体现——以“重庆天地”景观设计为例[J].人文园林,2014(04);137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北京王府井步行商业街景观环境设计探析
- 泰安市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艺术的研究
- 踏寻江南市井逝去的记忆--宁波南塘老街景观营造研究-浙江省城市治理
- 基于gis应用系统的城市商业街景观灯光设计——以深圳市华强北灯光景观设计为例
- 哈尔滨中央大街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研究
- 西安市商业步行街景观的识别性研究
- 城市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的研究
- 基于城市文脉的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方法研究
- 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 教案设计..
- 传统商业步行街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以保定东大街为例
- 山东民间造型元素在商业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 新中式风格在商业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 株洲市芦淞步行街景观整治研究
- 安泰街景观工程项目施工及监理
- 基于文化旅游步行街景观的营造与表达
- 探析城市地下街景观环境设计研究
- 青岛繁华商圈台东商业街景观空间模式探究
- 石柱县步行街及玉带河街景观改造工程(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