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8.13 KB
- 2022-05-13 09:12:45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第22页李家山古村落道路景观调查研究学生姓名:指导老师:摘要古村的道路的发展关系的是一个村庄的未来发展,也是一个村庄面向外面世界的重要桥梁,作为李家山村古村的乡村道路更能很好的展示村庄的全貌以及村庄的特色所在。道路的发展不仅仅只是代表着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的发展,在古村一样,道路景观的建设更能体现一个村庄和一个村庄的共同的交流。良好的道路景观可以提高乡村在人们心中的形象,丰富的道路的使用功能更能促进村落与村落之间的交往。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形象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不断关注古村历史文化的发展,而道路景观的发展作为连接李家山古村和外界社会的有利桥梁,就应该首先建立起古村道路景观的发展特色。由于李家山古村的独具特色的窑洞是李家山古村的一大特色,本篇文章就是以李家山古村在这一特点上的运用,以及具有古老文明和李家山古村人民的质朴的特点为调查背景,使得李家山古村的道路景观更具有时代进步的特色。由于国家对于古村的形象不断重视,村落的道路景观发展也开始进行了巨大的挑战。本文就是针对怎样建设李家山古村的道路建设、怎么样在原有的古村特色的运用上发现新的景色特点,并将这些原有的并不是被人重视的一些古村特色加以修饰,并将其运用到现在的道路景观的建设中。当然,在乡村的快速发展和土地越来越稀缺的现实情况下,是保护传统还是为了发展进行更新是个两难的抉择。乡村的发展,特色的建设是未来城市的大趋势,而在此背景之下,我们所能寻求的就是在李家山古村的建设过程中,更多的与传统相结合,不让传统淹没在历史滚滚车轮之下。\n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第22页由此论文就可以看出乡村的道路的特色的建设尤为重要,而道路景观特色作为乡村特色的一部分,就必须以古村的特色为前提,从村落中定位到建筑和历史文化再到自然山水,这些都是城市特色建设的考虑因素,自然而然,道路景观特色也是如此。关键词:乡村特色道路建设特色道路景观特色李家山古村历史\n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第22页AbstractDevelopmentof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villageroadisthefuturedevelopmentofavillage,animportantbridgeisavillagetowardstheoutsideworld,asLiJiaShanCunvillagevillageroadcanplaceagooddisplayofvillagesandvillagepicturecharacteristic.Thedevelopmentroadofdevelopmentnotonlyrepresentsthecityresidents'dailylife,inthevillage,theconstructionoftheroadlandscapecanreflectavillageandavillagecommonexchange.Goodroadlandscapecanimprovetheimageofcountryintheheartsofthepeople,richtheroadusingfunctioncanpromotetheinteractionbetweenvillageandvillage.Withthedevelopmentofsocialistnewruralimage,peoplebegantoconcernthedevelopmentoftheancientvillageofhistoryandculture,andthedevelopmentoftheroadlandscapeasausefulbridgeBecausetheLiJiaShanvillageuniquecaveisamajorfeatureofLiJiaShanvillage,thisarticleistoLiShanvillageinthisfeaturetheuseofsimple,andwiththecharacteristicsofancientcivilizationandtheancientvillageoftheLiJiaShanpeoplefortheresearchbackground,makingtheroadlandscapeLijiashanvillagehasmoreoftheprogressofthetimescharacteristics.Becauseofthecountryfortheimageconstantlypayattentiontovillage,villageroadlandscapedevelopmentalsostartedahugechallenge.Thispaperisaimedathowtoroadconstruction,howtobuildLijiashanvillageusedintheoriginalancientvillagesceneryfeaturesfoundonthenewfeatures,andtheseoriginalandnotsomevillagecharacteristicsvaluedbythepersontobemodified,andthenapplyittotheconstructionoftheroadlandscapenow.Ofcourse,therealityofthesituationintherapiddevelopmentofruralandlandincreasinglyscarce,istheprotectionoftraditionalorforthedevelopmentofrenewalisadilemma.Thedevelopmentofruralareas,thecharacteristicsofthebuildingisthefuturetrendofthecity,andinthiscontext,wecanlookforisintheconstruction\n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第22页processofLiJiaShanvillage,morecombinedwiththetraditional,don'tletthetraditionalsubmergedbeneaththewheelsofhistory.Theconstructionofthisthesiscanseethecharacteristicsofruralroadisparticularlyimportant,andtheroadlandscapefeaturesasapartoftheruralcharacteristics,musttakethevillagefeaturesasthepremise,fromthevillageofpositioningtothearchitecturalandhistoricalculturetothenaturallandscape,theseareallfactorstoconsider,citycharacteristicconstructioncomeverynaturally,soistheroadthelandscapecharacteristics.Keywords:RoadconstructioncharacteristicsoftheruralcharacteristicsofthelandscapecharacteristicsofLiJiaShanvillagehistory\n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第22页目录前言31、选题背景以及意义31.1选题背景31.2选题意义42、相关概念52.1古村特色52.2古村景观52.3古村道路52.4古村道路景观特色63、李家山古村道路景观调查分析63.1李家山古村道路的历史63.2李家山古村道路的现状74、李家山古村道路景观规划存在的问题74.1规划体系的欠缺74.2生态与景观向冲突84.3地域文化被破坏84.4规划形式单一85、针对李家山古村道路景观规划的建议95.1不断完善规划的整体体系95.2建设景观同时保护生态平衡95.3加强地域文化的保护95.4多种规划模式共同进行96、结束语9参考文案10致谢10\n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第22页前言1、选题背景以及意义1.1选题背景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中,乡村和城镇的面积比值并不是成相对正比的,还有很多的百姓仍然是生活在乡村之中,约占了我国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二。这样的人口数值差给我国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约,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不断向农村发展的趋势,村落以及城镇的发展在全国城市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占居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由于乡村道路的落后以及封闭的因素的制约,不管是建设还是经济一直比较滞后,而且我国大多数发达村庄都居于沿海,依海发展是因为有着交通运输方便的先决条件,完全不能用于乡村发展道路的建设,导致像李山村古村这样的原生态村落道路建设受到阻碍[1]。对于李家山古村这样的道路,它是一个古村的道路的框架,不仅反映了一个古村的经济、政治、文化水平,更是展现一个村落的精神面貌和文化形象。无论是城市道路还是相对落后的古村道路都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所必要的公共活动空间。道路景观作为乡村道路的一部分,直接的展现了一个村落质朴的人文素质,同时也间接的反映了这个古村的发展水平,同时,也衡量了一个村落的文明程度以及发展情况。然而,由于目前我国对于古村道路的建设实践还在发展中,没有形成一定的系统。所以在建设中,往往会盲目的套用一些已经实践的村庄的设计概念和布局结构以及其他较为实用的理念。可是,每一个村落的生态环境和地域环境是不一样的,使得很多有名的或者优秀的道路建设理念是不能发挥作用的,而且这样硬搬硬套的结构可能会导致生态结构的破坏也会存在安全隐患,更不能说是运用了原本的特色[2,3]。目前很多的道路设计都是考虑两种可能,一种是\n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第22页道路的规划建设应该倾向于功能性,既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从而就忽略道路景观的作用。另一种倾向就是在整个道路景观的中心位置做较为全面的建设,忽略了其他,过于片面的建设不仅难以达到美化的作用,也忽略了对整个道路景观质量的把握。1.2选题意义古村落道路的建设是一个村落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道路景观也应该顺应村落的道路发展,所以道路景观特色就是要根据一个村落的特色而规划的。但是由于经济观念、思想意识、村落文化的建设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使得村落道路建设一方面导致原有的古色面貌逐渐丧失,另一方而,由于一定的建设规划模式的形成都相继效仿,所以缺乏总体新颖的概念以及追求速度造成质量上的粗糙等等。而道路景观特色的遗失,会直接造成了乡村景观特色的褪色。近年来,我国进入城市快速向乡村化的发展,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对城市道路景观要求不断在提高,但是由于缺乏建设中乡村道路景观特色理论的指导,乡村的文化特点消退与文化的特色危机越来越严重,日益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与此同时,许多的学者、专家也逐渐意识到对乡村特色的塑造、保持和发扬,对于一个城市的长远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出版和发表了一系列与城市特色相关的书籍、专项研究和论文。但总的来说,对乡村的发展从道路景观的角度去研究其特色的并不是很多,而专门针对李家山古村落这样的道路景观特色研究就更是寥寥可数了。另外,古村落的道路景观作为乡村中较为少见的村落道路景观,但是这些道路的发展是与人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密切相关,良好的道路景观有助于改善市民生活质量,提高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质。这对于市民生活最常见的村落道路开放空间一一道路空间具有积极的改善作用,对李家山古村落的整体形象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并给李家山古村落的未来发展带来了积极影响。\n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第22页2、相关概念2.1古村特色对于古村特色的了解,说实在的我也只是在一些简单的层面上对古村的特色进行分析,相对普遍的古村落来讲,质朴的人文文化是古村落重要的特色之一[4]。像是李家山古村落这样的有着悠久历史的古村落一直是人们所向往的与世隔绝的幽境,早在很久以前李家山古村落就被国画大师吴冠中先生誉为他人生中的三大发现之一,其实是一个坐落于黄土高坡上的村落,因为其特有的窑洞建筑风格被吴先生形容为“远看如汉墓”。整座李家山面向黄河,站在山腰间俯瞰,前方是宽阔的秦晋大峡谷,通往陕北的公路穿梭而过,黄河在山前奔腾而去。交通跟上去以后,这里的山民——李家的后代通常的交通工具是摩托车,可以一直骑到家门口,不再闭塞,还是可以方便地去往城市。整个李家山古村落一直都是存在着原始的质朴的原生态的文化,那里的人们也都是依山傍水享受着大自然给的天然馈赠。古村的特色说起这些其实还是远远不够的,一个古村落的存在,就有着悠远的历史文化以及神话般的历史故事,这都是我们需要一一探寻的,只有这样才能在一个个残垣断壁的古村落中找寻答案。2.2古村景观\n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第22页李家山古村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村落,它是碛口黄河岸边的一个古村,于2009年1月被国家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李家山村现有大大小小有百十来院,西面清代建筑群形似凤凰,民居依凤身、两翼而建,错落有致地分布于70度的山坡上,构成了一种极具视觉震撼力的效果。山村相对封闭,仿佛一个天然滤音气,滤掉了尘世的喧嚣和繁华,将人带进了一个单纯而安静的天地。李家山山体与建筑结合之完美,人居环境自然之美,窑洞层层叠置错落之美,尽在这里得到了完美体现。李家山千沟万壑的典型黄土地貌、幽雅的自然环境、层叠的窑洞大厦、浓郁的黄河风情、纯朴的百姓人家,吸引着全国各地画家、摄影爱好者、美术专业学生前来体验生活、进行艺术创作。 这儿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蕴藏着黄土民情风俗和丰厚的黄河文化。我国现代最著名的大画家吴冠中先生于1989年10月赴李家山后,写道:“我在山西有一个重要发现——临县碛口李家山村。这里从外面看像一座荒凉的汉墓,一进去是很古老很讲究的窑洞,古村相对封闭,像与世隔绝的桃花源。这样的村庄,这样的房子,走遍全世界都难再找到”。2.3古村道路李家山的古村落的道路象征着这一个村落的发展,就像是很多的现代化村落的道路是一样的,都是一个一个黄土铺成的简单的道路,慢慢的演变成现在的柏油马路,古村落的道路产生是区别于城市的道路,不是错综相交的,只是从最初的单一的线条,到后来形成的交往和接触的线形空间,这些都是村落道路产生的雏形。所以,人们对一个村落发展的映像最初就来源于道路以及周边景观,而道路景观也是人们最直接对村落的感觉。2.4古村道路景观特色乡村道路景观与城市道路城市景观一样,只是将城市的道路景观的规模改换成了一个小范围的景观道路[5]。由于城市特色体现在城市景观之中,而道路景观也必然体现了城市的特色。所以来讲,相对落后的古村落的景观也是体现了古村落的景观特色。一般而言,穿越在城市之间,看到的更多是道路景观,感受到的是道路景观所传达的印象,从而形成对城市的意象[6]。在古村落也是如此,虽然没有城市的道路景观那样的繁华,则更能体现乡村质朴的文明。所以道路展现给人的不仅仅是道路客观的景观,还传达了古村落的自然山水特色和城市历史文化精神。\n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第22页3、李家山古村道路景观调查分析3.1李家山古村道路的历史李家山古村的道路都是原始的道路景观,现在的李家山大大小小有百十来个院落,400间住舍,居住着220多户人家760多口人。村子呈V字形两面坡形状,均依山而建。整个村子面向黄河,分布在两道山谷的峭壁间。院落相互层叠,彼此间有陡峭的石板路相通,而这些路,都向下汇聚到山谷里。村庄相对封闭,因此较好地保留了原始风貌。在黄土高坡的山顶,用砖瓦山石构建如此规模的村庄实属不易,何况李家山的窑洞是在百年前建成的。李家山四面的山坡,倾角都在六七十度,站在坡顶并不觉得陡峭,但从沟底仰望,山坡笔直如削。村中的小路犹如蛇行,曲折盘旋于坡壁。从外面看,村庄像座荒凉的坟墓,走进去,却是古老讲究的窑洞。李家山不通公路,这里的村民出行大多徒步。村的水井位于沟底,而民居均在山腰或山巅,挑起一担担水往返需半小时。那些挑水人,仿佛行走在悬崖边。李家山的沟壑和山梁,刻录了岁月的沧桑痕迹。多达八九层的窑洞,看似布局随意,却完美地结合了山势的坡度与走向,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宛如尊精美巨大的塑像。对于李家山古村落的落后的道路的建设和其他很多的古村落的道路情况是一样的,没有其他的道路景观的建设都是只是符合村民日常生活的规划,还有更多的则是古代的文明历史的遗址,其实并没有更多额使用价值,但是却一直被村民运用。所以,有必要的道路建设和道路景观的规划是符合李家山古村落的未来发展形式,保护历史遗址和生态文明都一直是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因素。3.2李家山古村道路的现状城市向乡村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n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第22页这无疑对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改善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路平了,路直了,车辆行驶的速度也加快了,每当引起交通事故发生后,其后果比原来沙石路时要严重的多,车辆与行人发生碰撞后,伤势严重,死亡率上升;车辆与车辆发生碰撞,车损程度严重。当然其直接因素是因司机车速快或行人违规等原因引起,主观上还是人为因素问题。李家山古村落的地势许多是依山傍水或依山傍深谷,车辆在行驶中稍有不慎容易造成翻车,其后果不堪设想;由于修建经费原因,绝大多数乡村道路都是在原沙石路的基础上用水泥硬化的,道路狭窄,会车困难。而原来的沙石路在修建时因考虑人力、财力等问题都是绕山脚而修,形成的弯道多,这样就不断影响着古村落道路发展的落后原因。虽然近几年来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虽然采用了多种形式在农村开展交通安全宣传,但还不广泛和普及,对交通安全的重要性还没有真正引起大多数农村村民的重视,更谈不上怎样去自觉遵守交通法律。有的农村村民因交通事故遇害或受伤时,不是从主观上找原因去吸取教训,这样就会带来更多的安全隐患。随着农村交通安全领导体系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乡村两级交通安全领导机构对促进农村交通安全工作起到了一定作用,尤其是在建立了交通安全示范村的乡村其作用更为明显。但不容否定,有些乡村的交通安全领导机构至今还是一种摆设,当时为了应付上级检查,仅仅是空间房子,挂个牌子,摆张桌子,放上凳子,贴上名字而已,在平时有的乡、村两级组织没有把当地的交通安全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对本方本土的交通安全情况也很少过问,还有的则认为交通安全工作是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事,处理事故是交警的事。正因如此,有多少人会去对村民进行交通安全宣传?又有多少人会去积极进行交通事故预防?由此看来,农村地区的交通安全工作,必须要象当年开始实行计划生育一样,坚定不移,措施得力,常抓不懈,才能逐渐在广大农村群众心目中引起重视,才能起到好的效果。\n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第22页4、李家山古村道路景观规划存在的问题4.1规划体系的欠缺 道路景观的规划一直是我国景观规划的一部分,道路景观规划一般分以下几个阶段:综合调查、总体规划、详细规划、施工图[7.8]。在综合调查阶段是对用地现状、基础设施、交通条件、人文历史等客观因素进行统计总结,但是忽视了人的心理因素和行为因素,忽视了大众的需求。再者,作为景观规划设计体系,我们缺少对案例的最终完成后的后期评价,总结过去是对将来有指导意义的。景观体系理应把后期评价作为整个设计过程的重要环节,设计的好坏,不仅凭设计者一人,而应对设计作品进行长期跟踪调查,已达到更进一步贴近公众。所以道路景观规划体系的欠缺,是影响道理景观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且对李家山古村落这样的地域位置的道路景观规划需要考虑的因素就更多,所以一个体系缺乏一个完整的计划,就很难继续向前。4.2生态与景观向冲突近两年我国的道路景观的发展考虑最多的因素就是经济效益和人民的物质水平,而忽略了高度工业化和各类建设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10]。像是在城市区域的道路景观规划中现代城市滨水区域众多问题和矛盾显露无疑,江河湖堤岸由自然土变成了混凝土包裹,植物和动物失去了快乐的家园,沿河开山修筑游览大道,边坡岩石裸露,自然植被破坏,把原本漂亮的自然河流掩埋,而把水道变成暗渠,原有空间变成了道路和建筑,生态的承载力不堪重负。对于李家山古村落这样的有着悠久历史的古村落来讲,就无疑是不能实施的计划方案。道路景观的修建是需要引进一些现代化上的机械设备,原生态的古村落再加上过量的污水排放,使得道路景观的规划就失去了其应有价值,自然形态的河流被裁弯取直,被填埋、切割、覆盖,被裹上水泥外衣,致使原始的水体不再有生态功能[11]。\n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第22页不仅仅没有带来根本上的经济效益的优势,反而在这样的修建过程中,破坏了生态平衡带来了环境污染。4.3地域文化被破坏每一个乡村的地域文化是不一样的,地域文化,是指一定区域内的本土人民在长期生存和发展历史中形成的独特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语言行为、饮食起居、价值观念等一系列的文化符号或者文化象征[12,13]。其特征是本土化和特点化。比如说在中华大地上的巴蜀文化、三晋文化、江浙文化、楚文化、齐鲁文化、岭南文化等等,在我国绵阳又有着三国文化、李白文化、西羌文化等,这些文化的象征不仅仅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自己地域独特的地域文化和人文性特点。所以,近年来城市向乡村的发展的进程的加快,使我国绝大多数乡村道路景观的原生态的景象都盲目的沿袭着现代化道路景观的经济发展模式,单纯追求所谓的现代化,过分推崇、方式单一、千篇一律的建立消费型的原生态的活动空间和产业基地,丧失了延续城市的历史与文脉,生态融合的多元地域文化,使地域历史文化,缺少了空间的可识别性[14]。李家山古村落是世界历史文明的标志,就更不能在道路规划中出现这样的基本的错误,所以就更应该保护地域文化,不能在现代化的发展中破坏了原有的原生态的保护,道路规划固然重要,可以在原有的道路景观中加以修改,不断更新,才能在古村落的道理景观规划中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不断进步,不断完善规划,可以一方面保护李家山古村落的历史文明,也能将现代化的发展运用到历史化道路的建设中。4.4规划形式单一乡村的道路景观的设计是为了不同的村落有着不同的用途,不是千篇一律的设计理念和道路规划。不同的道路景观的规划是要符合不同的生活环境的应用。由于我们的技术及实践深度的不完善及整体规划的缺失,使我们的乡村仅有的道路空间没有合理的利用资源,社会效益没得到充分的发挥[15]。\n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第22页目前我国很多的乡村的道路景观的主要设计理念就是实用和美观的两者相互结合,但是事实上很多的道路景观并不能很好的将两者完美结合到一起。因此要解决这一矛盾,使居民能够有一个很好的休闲游乐场所并且有着便捷的交通环境,就需要处理好基本功能与景观生态功能之间的关系。当前我国的乡村道路景观设计者仅仅对基础设施、交通条件、绿化设计等客观因素进行考虑,往往忽视了人的行为因素和心理因素,这样就不能很好的满足人民大众的需求,很多的乡村的道路景观的设计是不能符合村民们心中的设计标准,因此“人”必然是整个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16]。\n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第22页5、针对李家山古村道路景观规划的建议5.1不断完善规划的整体体系道路规划和道路景观的建设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况且对于李家山这样的古村落的存在,这样的村落的发展必定是有一些自身的限制因素。它不是现代村落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发展规模,现代化的村落的发展是先进文化和现代化设备的引进而建设而成的,没有像李家山古村落这样的历史文化在,所以建设的整体体系就是简单的,只要符合规划规定就可以。而对于李家山古村落这样的拥有悠久历史文明的古村落的道路景观的规划,是需要符合现代化的生活的进程,同时也要保留原有的历史文明不能被破坏。而且,李家山古村落道路建设中还存着别的古村落没有的制约因素,就是地形的特点,整个村子面向黄河,分布在两道山谷的峭壁间。院落相互层叠,彼此间有陡峭的石板路相通,而这些路,都向下汇聚到山谷里。村庄相对封闭,因此较好地保留了原始风貌[17]。在黄土高坡的山顶,用砖瓦山石构建如此规模的村庄实属不易,何况李家山的窑洞是在百年前建成的。李家山四面的山坡,倾角都在六七十度,站在坡顶并不觉得陡峭,但从沟底仰望,山坡笔直如削。村中的小路犹如蛇行,曲折盘旋于坡壁。这样的地形特点就为道路建设就提供了障碍,就更不用说是道路景观的规划,所以对于李家山古村落这样的具有民族特点和历史文明存在的村落的道路建设和道路景观的规划,就需要不断的完善其规划的整体体系,不能把别的村落的建设强搬硬套,需要通过的不断的实践,不断的尝试和设计做出一套适合李家山古村落的道路建设的体系。毕竟道路的建设和道路景观的规划不是小孩子过家家,不能异想天开想怎么规划就怎么规划,完善道路景观规划整体计划是整个道路景观规划的取胜的重要因素之一,只有这样的整体规划才进行下一步的发展。5.2建设景观同时保护生态平衡\n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第22页道路的建设是一个乡村的发展重要标志,现在越来越多的道路的发展都是现代化建设中必要的环节之一[18]。但是现在道路景观的发展考虑最多的因素就是经济效益和人民的物质水平,而忽略了高度工业化和各类建设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19]。道路景观的修建是需要引进一些现代化上的机械设备,原生态的古村落再加上过量的污水排放,使得道路景观的规划就失去了其应有价值,自然形态的河流被裁弯取直,被填埋、切割、覆盖,被裹上水泥外衣,致使原始的水体不再有生态功能。不仅仅没有带来根本上的经济效益的优势,反而在这样的修建过程中,破坏了生态平衡带来了环境污染。把原本就应该有着古香古气的原始生态部落的古村落的发展打乱,现代化的建设虽然有着它具有特色的建设方法,但是独特的建设有着它和以前的建设不太一样的建设方式。对于生态环境就有一定的制约因素。虽然现在现代化景观的建设是需要现代化的设备引进,不是原始的人力的运用,所以必定会影响了生态的平衡,当然这样的因素也不是不能实现,首先就是要对地形和生态环境进行考虑,可以将道路建设运用到生态环境中,依山傍水是李家山古村落的特点,也正是因为李家山古村落有着原生态的历史文明,也是道路建设的另一个考虑因素。保护生态文明是当下倡导的重要建设因素之一,无论是道路的建设或是道路景观的规划、或是城市绿化的建设、也或是城市楼房的建设,不断发展的现代化的规划,保护生态平衡都是道路景观规划重要因素。一方面不能破坏原有的生态文明,建筑生态园。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据原有的地形特点分层次建设生态道路,这样既能减少交通道路的压力也能在一定意义上确定了生态文明的存在。5.3加强地域文化的保护\n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第22页地域文化,是指一定区域内的本土人民在长期生存和发展历史中形成的独特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语言行为、饮食起居、价值观念等一系列的文化符号或者文化象征。其特征是本土化和特点化。比如说在中华大地上的巴蜀文化、三晋文化、江浙文化、楚文化、齐鲁文化、岭南文化等等,在我国绵阳又有着三国文化、李白文化、西羌文化等,这些文化的象征不仅仅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自己地域独特的地域文化和人文性特点。因此就应该不断的加强地域文化的教育,对于李家山古村落这样的地域文化醇厚的地域中,地域文化的建设是尤为重要的,不能因为外来的现代文化的引进而破坏了原有的地域文化的保护,只有这样才能在不修建道路的基础上更好的发展。文化传播是文化发展的动力。在信息时代,地方新闻媒体担负着传播地域文化的社会责任,应该充分发挥不同媒体的传播优势,深入挖掘地方文化内涵,提高地域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增强文化软实力[20]。本文以李家山古村落为例,分析了古村落的道理建设存在的弊端的现状,并根据新媒体环境下对文化需求的新变化,借鉴先进省份文化传播的成功经验,提出提高新闻媒体文化传播力的发展路径。这样从根本上对乡村的村民进行教育,村民才能在根本上对古村落的建筑的重视,并且在道路景观的规划中出谋献策,只要自己村落的村民对自己村落的地域文化的了解,只有对村民进行宣传,在他们心中建立起保护地域文化的首要任务,才能在保护地域文化的同时对道路景观的建设起到积极作用。5.4多种规划模式共同进行当前我国的乡村道路景观设计者仅仅对基础设施、交通条件、绿化设计等客观因素进行考虑,往往忽视了人的行为因素和心理因素,这样就不能很好的满足人民大众的需求,很多的乡村的道路景观的设计是不能符合村民们心中的设计标准,因此“人”必然是整个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乡村的道路景观的设计是为了不同的村落有着不同的用途,不是千篇一律的设计理念和道路规划。不同的道路景观的规划是要符合不同的生活环境的应用。由于我们的技术及实践深度的不完善及整体规划的缺失,使我们的乡村仅有的道路空间没有合理的利用资源,社会效益没得到充分的发挥。目前我国很多的乡村的道路景观的主要设计理念就是实用和美观的两者相互结合,但是事实上很多的道路景观并不能很好的将两者完美结合到一起。因此要解决这一矛盾,使居民能够有一个很好的休闲游乐场所\n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第22页并且有着便捷的交通环境,就需要处理好基本功能与景观生态功能之间的关系。单一的规划模式只是适用于一些简单的单一的发展模式的乡村和城镇,并且在一定意义上这些规划模式都是单一进行的,没有什么事实意义,而对于李家山古村落这样的历史悠久的古村落来说,这样的单一模式的道路建设规划就不能进行,一方面这样的规划模式不能适应现在李家村古村落多变的地形,另一方面这样的规划模式是单一的规划模式,不能体现李家村古村落的文化特点,所以要是像是在李家村古村落的道路发展中得到更好的规划,就必须要从多角度入手,不同的规划模式共同进行才能完善李家山古村落的发展。当然也不能全然的从所有的方面盲目的入手,必定是有一些规划模式是不适合古村落的发展,所以,多种规划模式是要层层镶嵌、紧密联系的。这就需要规划者在道路景观规划之前,先对村落的文化、地域、人文进行分析,再研究出一个符合当地文化的道路景观计划,这个景观计划同时也要符合当地的地形建设,并适合村民的日常生活所运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李家山古村落道路景观的规划。\n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第22页6、结束语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中,乡村和城镇的面积比值并不是成相对正比的,还有很多的百姓仍然是生活在乡村之中,约占了我国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二。这样的人口数值差给我国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约,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不断向农村发展的趋势,村落以及城镇的发展在全国城市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占居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由于乡村道路的落后以及封闭的因素的制约,不管是建设还是经济一直比较滞后,而且我国大多数发达村庄都居于沿海,依海发展是因为有着交通运输方便的先决条件,完全不能用于乡村发展道路的建设,导致像李山村古村这样的原生态村落道路建设受到阻碍。古村的道路的发展关系的是一个村庄的未来发展,也是一个村庄面向外面世界的重要桥梁,作为李家山村古村的乡村道路更能很好的展示村庄的全貌以及村庄的特色所在。道路的发展不仅仅只是代表着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的发展,在古村一样,道路景观的建设更能体现一个村庄和一个村庄的共同的交流。良好的道路景观可以提高乡村在人们心中的形象,丰富的道路的使用功能更能促进村落与村落之间的交往。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形象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不断关注古村历史文化的发展,而道路景观的发展作为连接李家山古村和外界社会的有利桥梁,就应该首先建立起古村道路景观的发展特色。目前我国对于古村道路的建设实践还在发展中,没有形成一定的系统。所以在建设中,往往会盲目的套用一些已经实践的村庄的设计概念和布局结构以及其他较为实用的理念。可是,每一个村落的生态环境和地域环境是不一样的,使得很多有名的或者优秀的道路建设理念是不能发挥作用的,而且这样硬搬硬套的结构可能会导致生态结构的破坏也会存在安全隐患,更不能说是运用了原本的特色。由此就可以看出乡村的道路的特色的建设尤为重要,而道路景观特色作为乡村特色的一部分,就必须以古村的特色为前提,从村落中定位到建筑和历史文化再到自然山水,这些都是城市特色建设的考虑因素,自然而然,道路景观特色也是如此\n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第22页但总的来说,对乡村的发展从道路景观的角度去研究其特色的并不是很多,而专门针对李家山古村落这样的道路景观特色研究就更是寥寥可数了。另外,古村落的道路景观作为乡村中较为少见的村落道路景观,但是这些道路的发展是与人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密切相关,良好的道路景观有助于改善市民生活质量,提高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质。这对于市民生活最常见的村落道路开放空间一一道路空间具有积极的改善作用,对李家山古村落的整体形象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并给李家山古村落的未来发展带来了积极影响。\n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第22页参考文案[1]世界跨海大桥资料[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5,(04).[2]张铭.武汉阳即长江公路大桥主塔设计[J].世界桥梁,2006,(01).[3]刘德宝.桥梁结构创新方法[J].世界桥梁,2002,(01).[4]陈开利,余天庆.混合梁斜拉桥的发展与展望[J].桥梁建设,2005,(02).[5]金正红.介绍吉母辛的未来长大桥梁概念[J].国外公路,2000,(03).[6]杜春林,杨春.涪陵乌江二桥单索面斜拉桥主梁优化设计[J].世界桥梁,2007,(01).[7]邵宏.香港青马特大悬索桥介绍[J].中国市政工程,1997,(02).[8]国外几座著名的跨海大桥[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4,(05).[9]刘东,梦云.乌江P-F-C吊拉组合桥施工工艺研究[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1999,(04).[10]刘山洪.预应力以及桥梁张拉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6,(05).[11]交通部公路路线设计规划,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12]交通部公路路基合计规划,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13]交通部公路软土地路基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14]交通部公路排水设计规划,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15]交通部公路工程设计标准,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16]《公路景观规划施工技术》,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17]《公路景观规划造价信息》,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18]《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献实例》,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19]交通部公路景观规划预算,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20]交通部公路工程机械台班费用定额,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n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第22页致谢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遇到了无数的困难和障碍,都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度过了。尤其要强烈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她对我进行了无私的指导和帮助,不厌其烦的帮助进行论文的修改和改进。另外,在校图书馆查找资料的时候,图书馆的老师也给我提供了很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在此向帮助和指导过我的各位老师表示最中心的感谢!感谢这篇论文所涉及到的各位学者。本文引用了数位学者的研究文献,如果没有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帮助和启发,我将很难完成本篇论文的写作。感谢我的同学和朋友,在我写论文的过程中给予我了很多你问素材,还在论文的撰写和排版的过程中提供热情的帮助。由于我的学术水平有限,所写论文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和学友批评和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