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8 KB
- 2022-05-13 09:30:46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TCS65.020.01B15DB52EdHJET山巳王且‘‘•‘、省且,JN.万标准D852/T1501.9--2020农作物抗病性鉴定技术规范第9部分:玉米抗大斑病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evaluationofcropresistancetodiseasesPart9:Maizeresistancetonorthernleafblight2020-05-22发布2020-09-01实施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n\nD852/T1501.9--2020目次前言................................................................................11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鉴定方法..........................................................................25抗病性评价........................................................................3附录A(资料性附录)玉米大斑病病原、田间症状及发生流行规律..........................5附录B(规范性附录)玉米抗大斑病抗病性鉴定记载、评价表..............................6\n\nD852/T1501.9--2020目IJ1=1《农作物抗病性鉴定技术规范》分为17个部分:第l部分:水稻抗稻瘟病:一一第2部分:水稻抗稻由病:第3部分:水稻抗纹枯病:一一第4部分:小麦抗条锈病:第5部分:小麦抗臼粉病:一一第6部分:小麦抗纹枯病:第7部分:马铃薯抗晚疫病:一一第8部分:玉米抗丝黑穗病:第9部分:玉米抗大斑病:一一第10部分:玉米抗小斑病:第11部分:玉米抗灰斑病:一一第12部分:玉米抗南方锈病:第13部分:辣椒抗枯萎病:一一第14部分:辣椒抗炭瘟病;一一第15部分:白菜抗根肿病;一一第16部分:白菜抗芜菁花叶病毒病:第17部分:大豆抗大豆花叶病毒病O本部分为《农作物抗病性鉴定技术规范》的第9部分。本部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本部分由贵州省植物保护研究所提出。本部分由贵州省植物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CGZ/TC16)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贵州省植物保护研究所、安顺市平坝区农业农村同O本部分主要起草人:赵刑琳、吴石平、何海永、陈小均、谭j青群、赵光全。II\n\nD852/T1501.9--2020农作物抗病性鉴定技术规范第9部分:玉米抗大斑病1范围本部分规定了玉米抗大斑病CExsθrohilumturcicum(Pass.)LeonardetSuggs)的鉴定方法与抗病性评价。本标准适用于贵州区域种植的玉米品种(系)、种质资源对大斑病抗病性的鉴定和评价。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叉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8321.10农药合理使用准则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NY/T1248.1玉米抗病虫性鉴定技术规范第1部分:玉米抗大斑病鉴定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玉米大斑病northerncornleafblight由大斑突脐J包菌CExserohilumturcicum(Pass.)LeonardetSuggs)引起的以叶部产生大型病斑症状为主的玉米病害O3.2接手中体inoculum通过人工接种多种贵州、|玉米大斑病菌的带菌高粱粒。3.3病圃diseasenursery在玉米大斑病常年发生较重区域选择作为玉米大斑病抗性鉴定的地块。3.4人工接种artificialinoculation在适宜条件下,通过人为接和中的方式将人工培养或收集的病原物置于植物适当部位并使之发病的过程。\nDB52/T1501.9--20203.5投芯接种fiIIingheartinoculation将带菌高粱粒投入玉米小喇叭口心叶中进行接种。4鉴定方法4.1接种体制备4.1.1病原物分离、纯化和保存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或单由分离法从贵州|各玉米主产区采集具有典型症状的发病植株分离、纯化和保存病原物。病原物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认为大斑突脐面菌(Exserohilumturcicum(Pass.)LeonardetSuggs)后,进行纯化,再回接到玉米上确认其致病性,满足柯楠、氏法则。病原物保存在4oC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配方: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20g和亲情水1000m1)斜面上或者20'C滤纸片上备用。4.2摆手中体扩繁接种用病原物应采用贵州各玉米主产区分离得到的多种强致病性菌株。将在PDA斜面上或者20'C滤纸片上保存的贵州|各玉米主产区分离得到的多种强致病病原物接种于PDA平板上进行活化,活化5天后再续代培养7天,之后分别将各病原物混匀后接种于经高温灭菌的高粱粒上(高粱粒培养基制备方法为:高粱粒煮30min~40min,装入三角瓶中121oC灭菌1h,冷却后备用),23oC~25oC条件下培养5天~7天,待菌丝布满高粱粒,向三角瓶中加入少量无菌水,用灭菌玻璃棒搅拌打断菌丝,摇匀,放在23oC~25oC具有较高湿度的环境中黑光汀照射培养5天~7天,镜检大量产拖后备用。4.3病圃设置4.3.1病圃选择病圃设在具备良好的自然发病环境,选择排灌方便、肥力均匀的地块,按NY/T1248.1的规定执行。4.3.2田间设置鉴定小区行长5m~6m,行距0.7m,穴擂,每行13穴,每穴2株。鉴定资源时,每份参鉴材料种植2行,留苗50株以上,不设置重复。土壤肥力水平和耕作管理与大田生产相同,管理中肥料的使用应符合NY/T496的规定。参鉴材料随机排列或顺序排列,每50份参鉴材料设1组己知抗病、感病和高感对~~、材料。在玉米整个生长期不使用杀菌剂,虫、草害防治中农药的使用应符合GS/T8321.10的规定。4.4人工接种4.4.1接种时期接种时间为玉米小喇叭口期。4.4.2接种方法接种采用带菌高粱粒投芯接种方法,及将带菌高粱粒接种于玉米心叶内,5粒/株。接种时间选择在雨后或阴天的傍晚O2\nD852/T1501.9--20204.4.3接种后管理接种前应先进行田间浇灌或在雨后进行接种,接种后若遇持续干旱,应及时进行田间浇灌,保证满足病害发生所需的条件(人工接种前后保证田间湿度90%以上)。4.5调查时间在玉米进入乳熟期及乳线在2/3以上时进行调查,同一批次接种应在同一天进行调查。4.6调查方法每份鉴定材料调查每行的第3、5、7,9和11穴,每穴调查发病较重的l株,每份材料2行,共调查10株,调查每株玉米果穗的上、下方各3片叶中发病较重的3片叶,及每份材料共调查30片叶,根据病害症状描述和病害级别划分标准逐株逐片进行调查并记载病级,并将结果记入表B.1(附录B)。田间症状描述见附录A.2,病情分级划分见表10表1玉米抗大斑病病情分级叶片病害级别症状描述O叶片上无病斑叶片上有零星病斑,病斑占叶面积少于或等于5%3叶片上有少量病斑,占叶面积6%~10%D叶片上有较多病斑,占叶面积11%~30%7叶片上有大量病斑,病斑相连,占叶面积31%~70%9叶片病斑占口十面积70%以上,叶片枯死4.7计算公式通过对玉米鉴定材料群体中个体植株发病程度的综合计算,确定各鉴定材料的病情指数。病情指数采用公式1计算,得到的值采用四舍五入法保留小数点后2位有效数字。γ(各级代表值×各级病叶数)病情指数(DI)=44×l00..................(1)调查总口十数x95抗病性评价5.1有效性判别当病圃中的感病对照材料达到7级或高感对照材料达到9级,该批次抗大斑病鉴定视为有效。5.2抗病性评价依据鉴定材料的病情指数(OI)所在范围确定抗病性级别,划分范围标准见表2,依据抗病性级别确定其对大斑病的抗性水平,井将结果记入表B.2(附录B)。3\nDB52/T1501.9--2020表2玉米对大斑病抗病性评价分级抗病性级别病情指数(DI)抗病性评价l〈、、二10品抗(HR)31070向感(HS)4\nD852/T1501.9--2020附录A(资料性附录)玉米大斑病病原、田间症状及发生流行规律A.1病原玉米大斑病病原菌为:大斑突脐J包菌Exserohilumturcicum(Pass.)LeonardetSuggs0A.2田间症状i亥病主要侵害叶片、叶哺和苞叶,以叶片受害最重。通常先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病逐渐蔓延到上部叶片,也有少数从中部叶片开始发生,其最明显的特征是在叶片上形成大型的梭状病斑,病斑初期为灰绿色或水浸状的小斑点,几天后病斑沿叶脉迅速扩大,成熟病斑长梭型,一般长度在50mm以上O病斑的大小、形状、颜色及反应因品种抗病性不同而不同,主要有三种类型:a)黄褐色,中央灰褐色,病斑较大,出现在感病品种上。气候潮湿时,病斑上可产生大量灰黑色霉层:b)黄褐色或灰绿色,外国有明显的黄色褪绿圈,病斑较小:c)紫红色,周围有黄色或淡褐色褪绿圄OA.3发生流行规律玉米大斑病的病原菌大斑突脐于包菌能在病残体内越冬,病残体内会残留大量的休眠菌丝体,另外一些分生于包子也能在病残体上越冬,第二年在玉米的生长期内,残留在病残体上的越冬菌原菌会产生袍子,随风飘散,或者随雨水飞溅到玉米叶片上,在湿度、温度适合时,就会在叶片上大量萌发,再进行繁殖,导致玉米植株发病,形成病斑后,温湿条件适合又会大量产生分生J包子,在空中飘散,随气流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造成病害流行。当温度达到25oc左右时,病原菌的分生J包子便会产生,一般在150C以下时,;c显度低于60%时,则病害会受到抑制。5\nDB52/T1501.9--2020附录B(规范性附录)玉米抗大斑病抗病性鉴定记载、评价表B.1玉米大斑病抗病性鉴定田间调查记载表见表B.10表B.l玉米大斑病抗病性鉴定田间调查记载表播种(移栽)日期:鉴定地点:经纬度:海拔:接种H期:调查人:记录人:调查U期:口|片病者级别鉴定编号调查总叶数O级1级3级5级7级9级l23456789101112131115...注:训查时根据训查标准逐株运叶进行,用"正"字法进行记载叶片痛苦级别O6\nDB52/T1501.9--2020B.2玉米大斑病抗病性评价表见表8.20表B.2玉米大斑病抗病性评价表鉴主编号鉴J1二品种病情指数抗病性级圳抗病性评价1234567891011121314157\nONONlhv.FO盯←←\N的∞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DB52∕T 1492-2020 学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技术指南(贵州省)
- DB52∕T 1493-2020 学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消毒技术指南(贵州省)
- DB52∕T 1494-2020 学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口罩使用技术指南(贵州省)
- DB52∕T 1495-2020 贵州茶叶冲泡品饮指南(贵州省)
- DB52∕T 1498-2020 刺梨组培苗繁育技术规程(贵州省)
- DB52∕T 1497-2020 刺梨良种栽培技术规程(贵州省)
- DB52∕T 1499-2020 光枝无籽刺梨栽培 技术规程(贵州省)
- DB52∕T 1501.13-2020 农作物抗病性鉴定技术规范 第13部分:辣椒抗枯萎病(贵州省)
- DB52∕T 1502-2020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贵州省考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技术指南(贵州省)
- DB52∕T 1503.11-2020 贵州猕猴桃 第11部分:猕猴桃园杂草生态调控技术规程(贵州省)
- DB52∕T 1503.10-2020 贵州猕猴桃 第10部分:猕猴桃主要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贵州省)
- DB52∕T 1503.15-2020 贵州猕猴桃 第15部分:贵长猕猴桃果品分级技术规程(贵州省)
- DB52∕T 1503.16-2020 贵州猕猴桃 第16部分:红阳猕猴桃贮藏保鲜技术规程(贵州省)
- DB52∕T 1503.18-2020 贵州猕猴桃 第18部分:猕猴桃浓缩果汁生产技术规程(贵州省)
- DB52∕T 1503.17-2020 贵州猕猴桃 第17部分:贵长猕猴桃贮藏保鲜技术规程(贵州省)
- DB52∕T 1509-2020 辣椒根腐病绿色防控技术规程(贵州省)
- DB52∕T 1510-2020 七星瓢虫防治李树蚜虫技术规程(贵州省)
- DB52∕T 1505-2020 贵州半细毛羊(贵州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