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20 MB
  • 2022-05-13 09:08:30 发布

青岛繁华商圈台东商业街景观空间模式探究

  • 5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分类号:TU982密级:硕士学位论文青岛繁华商圈台东商业街景观空间模式探究学科专业:设计学作者姓名:里靈ft指导教师:整勇_&S青岛理工大学二〇一五年六月\n国内图书分类号:TU982国际图书分类号:硕士学位论文青岛繁华商圈台东商业街景观空间模式探究硕士研究生:梁誉丹导师姓名:韩勇教授申请学位级别:艺术学硕士学科、专业:设计学所在单位:艺术学院答辩日期:2015年6月学位授予单位:青岛理工大学\nClassifiedIndex:TU982U.D.C:DissertationfortheMasterDegreeinEngineeringResearchofTaidongBusinessStreetLandscapeandSpacePatternofQingdaoBusyCommercialDistrictCandidate:LiangYudanSupervisor:Prof.HanYongAcademicDegreeAppliedfor:MasterofArtSpecialty:InteriorDesignDateofOralExamination:June2015University:QingdaoTechnologicalUniversity\n硕士学位论文青岛繁华商圈台东商业街景观空间模式探究学位论文答辩日期:树指导教师签字:答辩委员会成员签字\n青岛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青岛理工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研究生签名:青岛理工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青岛理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图书馆、⑶MD和DMD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釆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包括刊登)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论文的公布(包括刊登)授权青岛理工大学研究生处办理。研究生签名:期�2o/L0^\n青岛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目录摘要……………………………………………………………………………………ⅠAbstract………………………………………………………………………………II第1章绪论.....................................................................................................................11.1课题的来源.........................................................................................................11.2课题研究的区域范围与内容.............................................................................21.2.1课题研究的区域范围................................................................................21.2.2课题研究的内容........................................................................................31.3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31.3.1课题研究的目的........................................................................................31.3.2课题研究的意义........................................................................................31.4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流程.....................................................................................31.5国内外研究的现状.............................................................................................41.5.1欧美有关商业街理论的发展概况............................................................41.5.2日本对于商业街理论的延伸....................................................................51.5.3我国有关商业街道的理论发展概况........................................................5第2章商业街及其街道景观认知.................................................................................62.1相关概念阐释......................................................................................................62.1.1商业街........................................................................................................62.1.2街道景观....................................................................................................62.2都市空间设计理论的运用.................................................................................62.2.1图底理论...................................................................................................62.2.2连接理论...................................................................................................72.2.3场所理论...................................................................................................72.3影响街道空间尺度的因素.................................................................................82.3.1模度...........................................................................................................82.3.2人性化维度...............................................................................................82.3.3街道比例...................................................................................................92.4建筑模式语言理论.............................................................................................9第3章青岛台东商业街的形成与发展现状...............................................................113.1城市角度下台东商业街形成的相关因素.......................................................11I\n青岛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1.1城市区位的历史演变..............................................................................113.1.2台东三路的建置沿革.............................................................................113.1.3台东商业街的商业发展形态..................................................................133.2台东商业街及其周边街道现状.......................................................................133.2.1台东三路商业街的现状记录.................................................................133.2.2台东三路商业街的重要节点分析.........................................................173.2.3台东三路商业街周边街道现状..............................................................183.3青岛台东商业街整体街道解析........................................................................183.3.1对整体街道进行图底分析......................................................................183.3.2街道整体的连接形式..............................................................................183.3.3街道整体的场所认知..............................................................................19第4章青岛台东商业街硬体元素探究.......................................................................204.1台东商业街道路系统分析...............................................................................204.1.1台东商业街的线路形式及道路形态......................................................204.1.2台东商业街街道的比例及尺度..............................................................224.1.3影响商业街步行街道的相关因素.........................................................224.2台东商业街建筑物外立面分层解析...............................................................244.2.1建筑物外立面整体分析..........................................................................244.2.2建筑外立面第一层轮廓线.....................................................................254.2.2.1屋顶................................................................................................254.2.2.2屋身................................................................................................254.2.3建筑外立面第二层轮廓线......................................................................274.2.3.1招牌................................................................................................284.2.3.2遮雨棚............................................................................................314.3休闲服务设施及景观装饰设计.......................................................................324.3.1休息座椅及周边服务设施.....................................................................324.3.2商业街重要节点分析.............................................................................344.3.3商业街景观装饰设计.............................................................................344.3.3.1地面铺装........................................................................................344.3.3.2景观绿化.......................................................................................354.3.3.3建筑外立面彩绘...........................................................................35第5章青岛台东商业街软体元素分析.......................................................................375.1台东商业街岛城文化特色...............................................................................375.1.1饮食文化..................................................................................................37II\n青岛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1.2节庆娱乐活动..........................................................................................375.2台东商业街夜市文化特色...............................................................................385.2.1夜市的起源.............................................................................................385.2.2台东商业街夜市的发展及现状.............................................................395.2.3台东商业街夜市的特色..........................................................................40结语…………………………………………………………………………………41参考文献………………………………………………………………………………42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43致谢……………………………………………………………………………………44III\n青岛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在社会经济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商业活动已然成为人们规模最大也最频繁的生活形态,城市中的经济活动通过商业街来展现活力,其发展应与当地文化相互关联,不同城市的商业街应当能够反映出当地的文化内涵及环境特色。台东商业街是青岛市人气最旺的购物场所之一,其在城市中的形象和经济地位十分突出,已经成为市容市貌、城市商业发展以及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展示窗口,因此,对其街道景观、空间模式以及步行环境进行探究对城市商业区的规划具有积极作用。为了重新审视台东商业街街道规划与人文环境的关系,运用相关理论将本课题分为整体分析、实体分析、虚体分析三个阶段进行研究,分别对台东商业街的景观元素及空间模式进行剥离与分析,并通过图、表分析的形式,详细的解析了商业街街道空间尺度的构成与特征,撷取最终的街道空间模式。本课题旨在探讨青岛现代商业街道如何展现其街道的地域性特质,与城市文化相融合,并以青岛台东步行商业街为案例进行深入的探究。关键词台东商业街;街道景观;空间模式;城市文化;I\n青岛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bstractIntheprocessofdevelopmentofeconomicmodernizationofthesociety,businessactivitieshavebecomethelifestyleofthelargestscaleandmostfrequently.TheeconomicactivitiesInthecityshowtheirvitalitythroughthebusinessstreets.Theirdevelopmenthastodowiththelocalculture.Businessstreetsindifferentcitiesshouldreflecttheculturalconnotationandthefeaturesoftheenvironment.TheTaidongBusinessStreetisoneofthemostpopularshoppingplacesinQingdaoCity.Itsimageandeconomicstatusareprominentinthecity,whichhavebecometheshowwindowoftheappearanceofthecity,thebusinessdevelopmentofthecityandthecomprehensivecompetitivenessofthecity.Soithasapositiveaffecttotheplanningofdowntownbusinessdistrictstodiscussitsstreetlandscape,spacepatternandthewalkingenvironment.InordertoreexaminetheconnectionoftheplanningofTaidongBusinessStreetandtheculturalenvironment,thispaperappliescertaintheorytostudythissubjectbythreestagesofintegralanalysis,entityanalysis,virtualbodyanalysis.Thepaperpeelsandanalyzesthelandscapeelementandspacepattern,andthroughtheformofchartanalysis,analyzestheformationsandcharacteristicsofthestreetspatialdimensionofbusinessstreetsindetail,capturesthefinalspacepatterns.ThissubjectaimatdiscussingthewayforQingdaoBusinessStreettoshowtheregionalcharacteristicsofitself,combineswiththecityculture,andtakestheTaidongCommercialPedestrianStreetofQingdaoastheexample.Keywords:TaidongBusinessStreet,streetlandscape,spacepattern,thecitycultureII\n青岛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1章绪论1.1课题的来源车行时代的到来使人类生存的城市环境日益恶化,伴随着“以人为本”设计思想的不断普及与深入,城市户外公共空间的建设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同时,国家对于商业经济发展的需求日益强烈,在这两者的共同作用下,全国各地纷纷掀起了建设及改造城市商业街道的风潮,令我们不得不多方面的思考。虽然,城市商业街道的建设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改善市民生活质量方面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是,汽车在呈线性发展的商业街道空间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人的安全性不断降低,街道空间随车辆的增加而扩大,造成比例失调的问题,传统街道的生活气息正在不断消失,代之以汽车的快速通行,失去了历史沉淀的肌理以及民众的认同感。因此,虽然各地的商业街在不断增多,但街道的在地性反而逐渐淡化,甚至千篇一律缺乏整体性和可识别性。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市商业街的发展尚处于初始阶段,由于经济、技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制约了其功效的发挥。目前许多商圈都是自发形成的,由小范围慢慢汇聚成大商圈,因此对于选逛空间会产生许多实质性问题,例如街道空间狭窄、步行环境恶劣、停车空间不足等等。许多城市往往把商业街当成是一种基本的构筑物,较少的考虑到自然环境的塑造,过多重视人工环境的建设容易导致商业街缺乏活力与生机。大多数消费者对于城市商业街的选择首先考虑的是停车方便以及具备良好的步行环境,其次才会考量销售商品的种类、质量等其他因素。良好的步行环境不仅能够为行人提供安全的范围,同时还能够增加行人的逗留性,促使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街道之间产生交流。目前城市商业街的发展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初步分析,笔者认为归根结底是对商业街的景观元素组成以及空间模式的认知程度不够深入,只有在充分了解其结构与空间特征的基础之上,才能更好的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因此,本课题以青岛台东商业街为例进行了分层次、多方面的剖析,总结出其中的优缺点,望能够以此为参考针对部分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1\n青岛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2课题研究的区域范围与内容1.2.1课题研究的区域范围课题研究的区域范围包括台东三路从威海路至延安三路路段,该路段为步行商业街,以及与其相连接的丰盛路、芙蓉路、和兴路等支路(如图1-1)。其中台东三路商业街内沿街的店面户数约为90多户,多为现代建筑形态,为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对象。目前,商业街的规划大多只关注主要街道的发展,往往忽略了与其相连接的支路发展状况,为了深刻剖析台东商业街的空间组成模式,在此基础上引入了与台东三路相连接的次要街道的分析与研究,表明了其间的相互关系。台东商业街的店铺多为服饰店及餐饮店,还包括大型商场、电子产品及银行等,综合性较强。地理位置临近交通道口,附近有多处公交车站,交通便利,因而拥有固定的游客量。图1-1课题研究的区域范围2\n青岛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2.2课题研究的内容本课题运用了建筑模式语言的分析方法,结合了都市空间设计理论对青岛市台东商业街的空间模式及景观组成元素进行了探究。为了重新审视台东商业街街道规划与人文环境的关系,将本课题分为整体分析、实体部分分析、虚体部分分析三个研究阶段,分别对台东商业街的景观组成元素及空间模式进行剥离与分析,并通过图、表分析的形式,详细的解析了街道空间尺度的构成与特征,撷取最终的街道空间模式。1.3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1.3.1课题研究的目的台东三路是一条老街,经过长时间的历史演变及岁月更替,其背后掩藏着厚积薄发的力量。具备了充分商业资质的同时,也显现出了空间的局限性。因此,要想在目前的环境下寻求发展,就必须从平面布局及空间模式组成中寻找可以利用的资源,力争形成合理的业态组合。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旨在探讨青岛现代商业街道如何通过空间环境与景观元素展现其街道的地域性特质,针对目前商业街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参考依据,并以台东商业街为案例进行空间模式探究。1.3.2课题研究的意义在社会经济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商业活动已然成为人们规模最大也最频繁的生活形态,城市中的经济活动通过商业街来展现活力,其发展应与当地文化相互关联,不同城市的商业街应当能够反映出当地的文化内涵及环境特色。台东商业街是青岛市人气最旺的购物场所之一,其在城市中的形象和经济地位十分突出,已经成为市容市貌、城市商业发展以及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展示窗口,因此对其街道景观、空间模式以及步行环境进行探究对城市商业区的规划具有积极意义。1.4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流程透过电子资料库、地方文献、杂志等书面及网络资料,收集并归纳台东区的城市区位演变,台东三路的建置沿革过程以及早期图像,整理出当地的地域特性3\n青岛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与区位街景状态,并以此作为分析依据。使用爱德华·鲁沙的“快照”摄影手法,对台东商业街进行水平快照。将台东商业街透过不筛选、不放入过多个人片段情感的摄影方式,客观并完整的记录街景。透过连续性的摄影技术,初步观察其组成分子,再从影像中对平面街景及建筑细部的模式与元素进行撷取统计。最后将影像转化为向量图,包括立面图、全街区图底图。利用建筑模式语言的阶层系统概念,把这些由无数个分子所组成的街区与建筑群,由较大元素到细小元素进行分类并逐一分析。整体流程共计有文献资料收集、实地勘察、快照记录、转化为向量图、运用都市空间理论进行总体分析以及运用建筑模式语言分层分析六项(如图1-2)。图1-2课题研究的流程图1.5国内外研究的现状1.5.1欧美有关商业街理论的发展概况20世纪末期,汽车的便利性导致住宅区域的交通过量,噪音、废气污染、交通事故频发等弊病成为当时严重的社会问题。然而汽车已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因此,荷兰当地居民才发展出让住宅区的道路改变既有的道路行驶标准,允许汽车以最低限速通过,行人则有优先使用道路的权利。生活化道路理念的主旨思想是人车共享道路空间,并在不影响行人的条件下让车辆通行的概念,透过景观设计、铺面改善等设施,让驾驶人自发性减速及改变路径的选择。荷兰的生活化道路理念主要运用于住宅区或邻里规划方面,其理念的由来就是为了改善住宅区内的道路,后来则广泛的运用于商业区与新市镇的街道改善。1.5.2日本对于商业街理论的延伸4\n青岛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日本不仅将生活街理念应用于社区中,还将其引入了商业街的规划。由于日本的消费者几乎是以步行或骑车的方式购物,对舒适的步行空间的需求更加迫切,因此日本发现社区道路不仅让社区更加完善,同时也能够为商家提供商机。所谓社区道路也和生活街理念相似,因为碍于商家供货车辆进出的问题,所以运用人车共道的设计理念,让商家的供货车辆能自由进出,但又不妨碍步行和骑车的民众。人车共道会使驾驶者产生警戒心理,行降低驶速度,其属于心理层面的设计方法。在此基础上对路面环境做进一步规划,比如绿化、服务设施的设置等,让居民与商家双方受惠。1.5.3我国有关商业街道的理论发展概况中国近几年重新整顿了许多城市商业区的步行街,像是哈尔滨的中央大街、大连的俄罗斯街、武汉的江汉街以及上海南京步行街等,皆强调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且修复并保留了历史建筑空间,不仅改善了步行空间的舒适度,同时也增强了步行街的文化氛围。以上海南京步行街为例,南京路始建于1851年,原是一条东西向的田间小道,在1999年这条“中华商业第一街”改建成中国第一条全天候步行街,成为上海最热闹、繁华的商业大街。步行街的规划从河南中路至西藏中路,采用不对称设计,着重人行的设计理念。为了体贴步行民众,还引进澳洲进口的电瓶游览车供游客乘坐。另一特色是秉持“将树木引进都市”的想法,在步行街上共种植了70多棵香樟树,同时摆放了四季花草及常青植物,串成了步行街的绿色廊道,位于步行街中心位置的世纪广场更显绿意盎然,成为市中心的绿肺。5\n青岛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2章商业街及其街道景观认知2.1相关概念阐释2.1.1商业街商业街是由日文直译而来,但是日本学者对其并无统一且明确的定义,整体来说商业街是一种商业性的聚集体。在早期农业时代,商业尚不发达,买卖民生用品都是以市集的方式完成,因为丰收时节的关系,都以定时的形式让不同的商贩聚集而成。随着固定民生的供给需求增多,才演变成店面的形式贩售,集结成所谓的传统零售市场,并发挥因商业聚集所产生的吸引顾客的相乘效果。为了满足民众“方便购物”的需求,促使商家逐渐变成一条街的带状经营型态,且普遍为商住混合的商业模式,使得生活机能更完善与便利,形成所谓的商业街。然而不同于以往“街”的线状发展模式,现今的商业街以更多元化的状态呈现,例如:块状、地下化、半室内或是垂直化。2.1.2街道景观街道景观的组成包括了实体和虚体两部分,实体包括构成街道空间两侧的建筑物、道路系统、植载绿化及休闲服务设施等元素,虚体则为街道所产生的人文活动,包括其所承载的历史文化、精神内涵等隐性元素。换言之,街道景观是指包含街道本身及两侧自然或人为景物所构成环境的总体表现。2.2都市空间设计理论的运用2.2.1图底理论图底理论是指以抽象的二维平面观点,来解释都市空间的秩序与结构。图底理论主要研究的是地面建筑实体与开放虚体间的相对比例关系,透过建筑平面与虚体环境的涂黑与反白,有助于理解都市空间中由实体围塑出虚体抑或是虚体围绕着实体的比较。这些二维平面的空间组合,影响着城市的发展面与人的观感,所以在都市空间中,建筑实体与环境虚体的排列及组合是非常重要的因素。6\n青岛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在图底理论中提到的实体及虚体模式,可分为格子状、角状、曲线状、辐射同心圆状、轴状、有机状六种基本形态(如图2-1)。这些不同的虚实空间组合形态,可为都市创造出独特的气氛。在城市的建筑量体中,应当创造某些特定形态的正性虚体,例如一些聚集场所、公私领域间的过度空间、图2-1实体及虚体的基本形态交谈或互动的场所等公共空间,才能使空间具有象征性的内容及意义。2.2.2连接理论区别于图底理论着重于对都市虚体与实体的分析,连接理论主要探讨的是以“线”连接各个元素(如图2-2)。这些“线”包括街道、人行步道、线型开放空间或者其他实际串联都市各单元的连图2-2连接类型图接元素。采用连接理论的目的在于形成一个连接系统或网络,以建立有组织的空间结构。连接理论的模式可细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组合模式:以抽象的模式组合二维平面中的个别建筑物。连接方式是内敛而非外显的,个别物体之间的位置及形状制造出彼此间的张力。(2)超大模式:由一种有层级、开放端,并能将个别元素互相连接为一体的大构架所组成的超大结构系统。可有效统一及规范不同的机能,也能节省基础设施的投资。(3)群组模式:在空间中,由沿革中心不断累积自然增加的元素而形成。既非发自于内也非发自于外,而是支离渐进的有机、自发性结构。2.2.3场所理论场所理论比前述两种理论更坚持将文化、历史、人性的需求及自然涵构等因素列入考虑范围中,结合环境特性的研究使实质空间更为丰富。场所理论的研究7\n青岛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方法通常将历史和时间因素纳入考虑,并将新的设计与既有现状相融合。场所理论中所论述的“自明性”是指可以彰显都市空间的独特风貌。自明性可以寄托于空间中的任何一个元素中,例如形状、质感、材质的特性以及都市边界的形成与设计等,这些元素可以从过往的历史及当地的人文风俗中找到灵感。以上三种理论对于都市空间探讨的范围分别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出发,能够互相串联,帮助分析者更清楚的审视城市空间的来龙去脉以及平衡点,利于寻找不同元素间的组合方式以及优缺点。2.3影响街道空间尺度的因素2.3.1模度勒·柯布西耶在其早期作品《走向新建筑》中所提出的“模度”概念,是以人为建筑的主要测量数据。“模度”是从人体尺寸和数学中产生的一个度量工具。图中,举起手的人给出了占据空间的关键点:足、肚脐、头、举起的手的指尖,他们之间的间隔包含了被称为费波纳契的黄金比。不同的空间所应展现的尺度应有所不同,而不同的尺度也会带给人类不同的感官体验及认知,理想的尺度应是以使用者为主要的测量单位。2.3.2人性化维度人性化维度是指在不同建筑尺度与距离中所感受的细节变化,不再是以数学计算一切,比前述勒·柯布西耶的模度主义更加详细与注重人的感受层面。街道中任何一个因素都将会改变人对此空间的认知系统与定义。例如:建筑物的高度决定了人与街道之间的关系与街道氛围。人行道的宽度决定了行人行走的速度与距离,速度决定了视觉观察效果,更决定了人对于街道的记忆,而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影响着沟通与防卫。空间中任何一个看似细小的因素都有其作用。行人会因人行道宽度的变化而产生不同距离,一定范围内的距离越近,可互相观察的细微变化就越多。在扬·盖尔在《人性化的城市》一书中主张“人性化的维度”,意思是指有利于人们行走、站立、坐下观看、倾听及交谈的维度,由此观念进而延伸出许多原则。扬·盖尔认为,一个充满人性维度的街道及城市就是充满活力的、安全的,并且是可持续的健康城市。8\n青岛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3.3街道比例中国学者在对亚洲商业街区的总结中发现,高宽比为1:1、1:2和1:3分别是空间感受变化的临界点:1:1紧凑的空间感受能够营造出热闹的商业氛围;在1:2缓和的尺度下容易创造宜人的街道;而景观街道的尺度适合1:3的比例。利用这个原理,高宽比1:1,1:2以及1:3分别为商业街道、步行街道以及景观街道尺度的理想状态。建筑师芦原义信在其作品《街道的美学》一书中,以街道构成中的高宽比,分类讨论了街道的实际呈现面,以街道宽度为D,建筑物高度为H,研究D/H之间的比数(如图2-3)。当D/H<1时,随着比例的增大会产生远离感,当D/H=1时,街道呈现匀称感,所以D/H=1为比例数的转折点。适宜的街道比例会使得街道产生多元化的使用机能与型态,并加强人们对街道的记忆与自主接触的意愿。图2-3D/H值的关系图芦原义信在《外部空间设计》中再次重申了街道比例的重要性,也将街道的外部设计以图像的方式进行了解析。街道空间不管内部或外部,又或者内外兼具的中介空间,都应适当展现其重要性。空间是由一个物体同感觉他的人之间所产生的互相关系而形成的。此相互关系主要通过观察者的视觉层确定,但作为建筑空间考虑时,则与嗅觉、听觉、触觉都有关。即使是同一个空间,根据风、雨、日照的情况,有时印象也大为不同。因此不论是建筑物的比例或是尺度,抑或是任何一个小的休憩空间里的一道矮墙,都关乎着人对于街道或是空间的感受,而这种感受,是会扩大至整个街道或是城市。9\n青岛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4建筑模式语言理论克里斯托弗·亚历山大的《建筑模式语言》是一本操作手册也是一本指南,在253种模式语言里,每一个模式都是一种假设,却也真实的存在于生活环境与各个街道中。利用阶层系统的概念,将大型结构分解成不同的组成物件,其各部分物件还可继续分成细小的组成元素。克里斯托弗·亚历山大认为在这种系统概念下,任何模式都能被当做大架构中的组成元素。下图2-4清晰的解释了模式下各个元素间是如何安排与分配。左图为整个村庄由大区块拆解为各个不同的元素,而右图则是将这种分层拆解的系统转化为拥有编号系统的完整流程。图2-4建筑模式语言分类示意图本研究将运用克里斯托弗·亚历山大在《建筑模式语言》中使用的阶层系统概念,将台东商业街分层撷取各部分组成元素并加以分析,主要是运用已有元素进行重新组合,而不是提出一个新的元素。经过长时间发展形成的商业空间形态,必定经过当地民众的不断改进,改进过程中会形成某种共识,这种在当地生活形态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商业模式进一步诠释了商圈的特色。建筑模式语言的阶层系统仅适用于分类整体街道的大项构成元素,与其他理论相互结合能够更详细的进行系统分层,不同地区的街道型态应有不同的分层组合。10\n青岛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3章青岛台东商业街的形成与发展现状3.1城市角度下台东商业街形成的相关因素3.1.1城市区位的历史演变以峰台岭为分界线,位于山的东面称之为“台东”,位于山的西面则称之为“台西”,此为“台东”这一名称来源于。自清代台东这片区域就有人居住,但是尚未发展成村落,台东的早期阶段大致位于扫帚滩与杨家村之间。1891年,在今瑞云路一带曾开设永顺铁厂,有11名工匠用古老工艺冶铁铸锅。1901年,德国侵占青岛后将租借地内界划分为青岛、大鲍岛、台东镇、台西镇4个区时,台东区已初具规模。为了长期占领青岛,加强对青岛市台东区的殖民化管理,德国的建筑师设计的居民房屋由台东一路至八路形成一个长方形的“口”字,从登州路至海泊桥的威海路从这个“口”字中间穿过,从而形成一个“中”字的台东镇,是德国占领者专为中国人设计和建设的一个居民区,和岛城的西镇遥相互应。1914年日本第一次侵占青岛,统治8年期间台东镇的街市有所发展。1922年,中国政府收回青岛,台东镇已扩展到北至台东六路,南到桑梓路,东抵福寺路,西邻顺兴路,人口骤增。据《胶澳志》所记载的1925年户籍统计,台东镇有6114户居民,27398人,此时应属台东区的正式建置。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接收青岛后,台东区称第四区。1938年到1949年青岛解放前,改称台东区,其东部和南部与市南区为邻,西部与市北区接壤,北部与四方区相连,面积为8.05平方公里。1949年青岛解放后,台东区历经5次区划调整,其境域没有太大变动,直至1994年5月与市北区合并。3.1.2台东三路的建置沿革青岛建埠初期,台东三路区域是一个叫杨家村的村庄,其商业街的历史应该追溯至1891年,胶澳总兵章高元率兵驻防青岛,在全市设立了许多炮台,为了和北京内阁总理衙门电讯联系,在台东一路建立了电报房,也就是现在的台东邮电局,并修建了连接海边、市内各个炮台到台东的道路,促进了台东商圈的发展。当时的南山(当时的榉林山)很荒凉,山上经常有野狼出没,一下大雨山水倾泻11\n青岛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而下,经海泊河入海。当时还没有台东一路到台东八路,只有村落的名字。在现在的台东三路到台东一路,威海路到延安三路中间,有一个很大的水湾,山水源源不断流淌,后来由于章高元设防派人修路,疏通山水河道,山水改道进入了海泊河。大水湾没有水源就逐渐干枯了,但是这里却成了小商小贩的聚集地,据说当时在这里经营的商家请风水先生看过,此地宛若盆状,似元宝又似聚宝盆,乃风水上上之地。为此,许多商家也就在原来水湾形成的市场旁边盖起了房屋、店铺。1898年,德国殖民军登陆青岛,当德国水兵乘船下地后,沿着中山路、胶州路一路到达台东,所有的清军防卫设施、炮台全部归德国占领,开进了台东三路。德占时期在此划地成为老百姓买卖日常用品的台东镇商贸大集,这是岛城最早的商埠。他们的经营分类比较明确,如后来龙门路房屋的业主基本都是卖土产品,台东三路基本都是手工业产品和食品,台东四路和五路则有许多饭店、理发店等小门头,许多店铺的经营直到解放后的文化大革命期间才停业。日本侵略军占领青岛后,接管了德国殖民军在台东的炮台等军事设施,在威海路设立宪兵队、法院,在延安路(当时的兴亚路)建立若鹤兵营。当时的延安路荒无人烟。随着历史的变迁,时间的推移,台东的商家对台东三路到台东一路的商业街做了统一规划,台东三路由于靠近南山市场,成为了购买商品人流的落脚地,从而展现出一片繁华景象。解放后的50年代,在人民政府的扶持下,台东三路商业街得到了飞速发展,许多大的商家形成一个方便人民衣食住行购物方便的商业圈,使台东三路的繁荣得到了进一步发展。2001年,在“商贸兴区”的大背景下,市北区政府决定对台东三路进行改造,打造首条商业街,市北区政府按照青岛市的统一规划,把市场楼上面的第二百货商店、大陆剧院、台东交电、利群百货、正大食品,大陆茶庄,聚福楼大饭店等一批老建筑全部拆除,取而代之的是利群商厦、当代商城、千川百货、万达、沃尔玛、医保城等颇具规模的大商场。同时将延安三路至威海路段的台东三路实施线路入地、管线改造、路面平整。商业大楼东移建成了现在的千川百货,利群也由一个小商店变成了岛城乃至山东有名的多功能商厦,利群的崛起带动了周边的经济圈,世界知名的商业巨头也相继在台东三路安家,现在的台东三路高楼林立商铺毗邻,步行街的建立也造就了周边的饮食业、娱乐业。让台12\n青岛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东三路商业街真正成了青岛市的特色步行商业街,成了来青岛旅游必须光顾的商业圣地。3.1.3台东商业街的商业发展形态伴随新市北的落成,台东商业街开始了新时代的地域融合,也承载起了新市北商贸发展的龙头。目前,台东商业步行街共聚集企业287家,品牌专业店70余家,个体工商户1200余家。从一些咨询公司显示资料看,商业街的商业结构和业态分布比例大致是:专业店和专营店占50%,餐饮占25%,综合性商场占15%,综合的娱乐业占10%。这几年台东商业街脱颖而出,每年近300家商家迎送8000万人次,创造了38亿元营业额。在台东商业步行街周边,有婚纱街、啤酒街,不远处还有天幕城、文化街、文具街、布艺街等,将其贯通循环起来形成的棋盘式网络格局,同时衍生出各色商业形态,这是由“条”到“块”拓展台东商业街辐射范围的一种路径选择。市北区区长王京文对于特色街发展的观点证实了这一发展路径。他介绍,今后市北区特色街建设将从创意转入扩大规模和提高品质上来,有机结合老城区改造,认真审视特色街周边的发展空间,坚持挖掘和培育并重,由条到块推进,不断延伸特色街的覆盖范围和周边辐射力,力争产生商业形态聚集效应,推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一条商业街并非形成即永远存在,繁荣就稳固发展。商业街经久不衰需要硬件、软件并进,在作为一条商业街的同时应该被赋予政治、经济、文化、艺术、体育等多重内涵。时代在进步,城市商业格局也存在变数,因此老资格的商业街同样需要与时俱进。3.2台东商业街及其周边街道现状3.2.1台东三路商业街的现状记录台东商业街位于青岛的中心地带,由一条线型主干道连接数条支路。主要干道即台东三路步行街,为街区的主体,街道属于封闭形态。台东三路以步行为主,阻隔了机动车辆的穿行,A向与B向均为商业建筑,部分路段与住宅楼结合。现代建筑引入后大量改变了原有的建筑面貌。周边的住宅区多为当地居民,而店铺13\n青岛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多数为非本地人经营。笔者以威海路方向为起始对台东三路的部分路段进行了快照拍摄,尽量保持其画面水平及图像密合程度。采用机械化的摄影手法将街景平面化,使建筑物的立面特质更加凸显,强调了建筑物与建筑物间的相互关系。最后将其建筑群的立面进行整理记录并分为了A、B两个面向(如表3-1、3-2)。表3-1台东三路商业街水平快照A向图A向街道快照编号图片A-1A-214\n青岛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表3-2台东三路商业街水平快照B向图B向街道快照编号图片B-1B-2利用绘图软件把快照影像转化为黑白线条,加强其建筑立面特征(如表3-3、3-4)。在转化为线条的过程中,发现街道上的建筑群关系并不是独立的个体,有许多小细节的牵连,例如材料拼接的延伸或是阳台的相连、开窗形态的呼应、建筑物高度的承接等。种种组成元素与组成方式都反映了建筑物间的年代相近以及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等讯息。最终将这些平面影像线条化,撷取出街景中建筑物间不同的元素。15\n青岛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表3-3台东三路商业街向量图A向A向街道向量图A-1A-2编号图片A-1A-216\n青岛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表3-4台东三路商业街向量图B向B向街道向量图B-1B-2编号图片B-1B-23.2.2台东三路商业街的重要节点分析节点空间包括广场、休闲区等,是行人得以停留下脚步或放慢速度,以不同视点欣赏、记忆空间的场域。即使是道旁放一张桌椅或是一个凸起的台面,高度足以供行人坐下,只要空间充足,都能成为一个临时性小节点。台东三路步行街具有多处节点空间,例如男士、女士广场、各种雕塑小品及休闲设施等。其休闲17\n青岛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设施也具有当地的特色,根据青岛的风俗人情,发挥岛城特有的文化底蕴,结合现代化的购物休闲理念,打造出蕴含在地性的休闲购物步行街。休闲设施的设计简单而不失大气,在简简单单中给行人自然、清新愉快的感觉,让购物者在得到休息的同时,感受岛城独有的文化理念以及国际化大都市的繁华。3.2.3台东三路商业街周边街道现状台东三路商业街紧邻威海路及延安三路,交通便利,有多处公交车站点,临近地铁2号线。威海路街道办事处辖区内地势较平坦,街巷排列成方格形状,是青岛市的繁华商业区之一。有台东八路特色餐饮一条街,威海路珠宝一条街,威海路电子、布艺一条街等商业网点特色经济以商业、金融和餐饮服务业为主,私营、个体经济发展迅速。2002年,街道区域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每年都超额完成财政预算和招商引资计划,年平均增长率23%以上。3.3青岛台东商业街整体街道解析3.3.1对整体街道进行图底分析以图底图来探讨台东商业街虚实空间的分布(如图3-5),虚空间多位于建筑物稀少处或建筑外围。在主要街区其建筑物之间紧邻,排列整齐,虚实空间少有交错或层次感。根据图底理论中街道的六种形态可知,台东商业街整体呈现角状、轴状、格子状的形态较多,而有机状、曲线状、辐射同心圆状未出现。图3-5台东商业街图底图18\n青岛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3.2街道整体的连接形式根据连接理论分析可知,台东商业街整体街道属于组合模式,车道、人行道为直线状,对场所的连接形态产生直接影响。直线状的动态若设有固定节点或端点,将能有效减低车速,也能够加深街道印象,因此台东商业街在与其它街道相互连接的地方设有重要的节点空间使街道具有停顿点,有效留住了人潮,加深了行人对于街道印象。图3-6台东商业街连接形式3.3.3街道整体的场所认知台东商业街的建筑形态多为长方形,无院落。建筑配置以单一方向配置,整齐排列。核心空间有万达广场、利群商厦、男士女士广场等区域。街道中新建筑居多,几乎没有早期建筑的踪影。台东商业街的人潮多集中在台东三路上,从威海路到延安三路路段为步行街道,与其相互穿插的街道较为狭窄,多为人车共道。但其狭窄的空间往往比宽阔的直线型街道更吸引人趋步探索,这种小尺度街道与空间环境对人来说,拥有极大的吸引力,连接台东三路商业街的小型街道给人的场所感受是温暖而个性化的。19\n青岛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4章青岛台东商业街硬体元素探究4.1台东商业街道路系统分析4.1.1台东商业街的线路形式及道路形态在麦克拉斯基所著的图解道路形式与都市景观中,将街道依其线路形式分为角度、弯道、枢轴、偏移、变位及升降六种形式。有角度的路线形式能给人多种印象,产生许多视觉上的变化。弯道形式的街道有封闭视线的作用,亦使街道空间为一围成的空间形式。枢轴形式的街道围绕一枢轴物体而行。偏移形式街道有不同的走向,并将空间分割成明显不同的场所,削弱了一条直行布线的空间感。变位的街道形式是指建筑物轴线不同于街道走向,非平行而是成一定的角度。升降形式将街道转移入较高地点或下降到较低地点。台东商业街的线路形式属于直线型的线性形式,为原本麦克拉斯基街道线路形式中并无归纳入的形态,单一的直线分割,缺少空间层次,容易导致车速过快及景象单一,但对交通疏散及方便程度具有一定的改善效果。主体道路对街道的形成及发展有极大影响,不同的道路宽度所营造的空间氛围与安全性质有所不同,对行人及车辆也有不同层面的影响,麦克拉斯基将道路的理想宽度变化,归纳为以下五种形态(如图4-1):(1)收窄:道路由本来的宽阔至狭窄,而此种状况不总是由建筑线来决定,也可由商贩、人行道或行人多寡来决定,而在狭窄道路中,行人拥有优先权。(2)漏斗形:与突然的收缩不同,漏斗形所包含空间的宽度是逐渐地变窄的。漏斗形道路若由宽处向窄处看去,容易引起街道空间比原本长度还要狭长的错觉。(3)加宽:道路由狭窄导向宽阔。从一个狭窄的空间走向一个较宽阔的空间会产生一种放松的娱乐感。图4-1道路形式(4)收缩:两个空间的对比所获得的体验,可以在进入较宽广的空间之前加以缩窄而得到强调,这犹如收缩造成压力,使随后的放松感更为完全。20\n青岛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边翼:在这种布局中构筑物排列成与道路的轴线近乎直角的状态,与舞台的边翼相似。边翼的造型有多种的设计选择,可以使道路稍变狭窄,形成视觉上的障碍,但必须安排恰当。台东商业街的组成是由道路切割规划而成,建筑物与道路的关系类似于边翼形态,在图中显示,某些建筑物稍稍退缩,而某些道路区块也有微小的宽度变化,但整体道路还是维持在同一宽度。在台东商业街道路宽度的比例中,台东三路的总宽度约15米,从威海路到延安三路路段为步行人行道,与其相连的兴和路、芙蓉路、丰盛路为人车共道,平均宽度为10米,车道就占了约5米,剩下的部分才是人行道。车道越宽,则容易使车速过快,加上车道大多为直线状,更容易有车速上的安全问题。车道宽度压缩了人行道,在某些路段街道两侧充当了临时停车的空间,在人行道过于狭窄的状况下迫使行人必须走进车道中,直接影响了行人的安全。台东商业街在麦克拉斯基所提出的道路宽度变化中,虽属于边翼形态,但其变化微弱,导致街道景观单一,多种变因也影响行人安全。若新建或改建的店面于沿街部分留有退缩空间,便能将退缩空间加以装饰,不仅凸显店家风格也能使路人拥有更加宽阔的行走空间,有效的使游客放慢脚步,并将其导入店内,增加行人浏览店家商品的机会。街道的道路形态会影响速度,而速度影响行人的观察模式与视觉感知程度。不同的城市与街道根据其组成模式与外在形态彰显方式的不同有其专属的观看速度,组成因子越巨大适合越快的观看速度,而组成因子越小越精细,适合越慢的观看速度。另外行车速度也影响了周围行人的行径模式与商店的空间形态苏、速度从5km/h到100km/h对环境的观察模式以及视觉所得皆有所不同,所适合的街道形式也不同。台东商业街的建筑立面部分较高,细部构成繁多,两向沿街商店总数约有。。间,建筑排列密集。对于汽车驾驶者而言,台东商业街复杂的街道立面构成与色彩,若以60kmh以上的速度阅读复杂的建筑立面,视觉层面的理解及记忆是由有困难度的。即使多数商店招牌都放大字体及面积,但对于高速移动的车内驾驶而言,拥有太多细节的街道状态还是很难被阅读与记忆。整体而言,台东商业街建筑物构成适合低速观察。21\n青岛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1.2台东商业街街道的比例及尺度建筑与街道的比例和尺度是构成街道空间张力与氛围的主要元素。比例涉及空间以及不同高度的建筑物间的联系,而尺度则涉及到一个空间或物体的大小与其它空间或物体间的关系。比如一个建筑物的尺度适宜代表了此建筑物的大小、形状与环境是关系融洽的。比例与尺度的分析涉及D/H值与视觉角度的关系。台东商业街的建筑楼高多数在10~15m,约为三层楼高。撷取A2与B2间的剖面层,道路宽度约25m,建筑物高度约20m,长宽比约在1.2间,近乎于1,属于均衡的街道空间比值,不会有疏离及拥挤感,视觉角度介于30至45度之间,无法完整看见建筑全貌,但可见细部与材料、构造上的变化。观察者对于特别突出的立面设计或材质变化的记忆程度以及发觉速度是轻松且有效率的。图4-2撷取A2与B2剖面部分台东商业街的D/H值舒适均衡,但街道比值过于单一,若能开发不同比值的街道空间,将能使街道空间体验多元化。与台东三路相连接的巷弄D/H比值便低于1,以巷弄连接均衡的主体街道能够形成对比,间接增加整体商圈的场景印象。从图中可以清楚分类出,台东商业街在不同元素组成阶段各属于何种形态。其街道模式基本属于直线型,街道两旁的建筑群为边翼状。道路与建筑群的高宽比值为1~3,行人感知舒适,空间与道路平衡分割整体。比例与建筑群的密度适合观察速度为4kmh~20kmh。不同的商店与街道的关系,影响了行人行走的速度与空间的变换。4.1.3影响商业街步行街道的相关因素步行街道是行人在地面层浏览街道的主要路径,经过步行街道的路线导览,22\n青岛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可让行人自由对街道进行视觉上的框景记忆,如果步行街道路线单一,那么行人对街景的记忆也会缺乏变化与层次。台东三路的大部分路段只能步行通过,而与其连接的街道为人车共道,人行道与车道之间没有外车道作为缓冲空间,人潮一多便容易窜行至车道中。台东三路与其连接的道路互相穿插,关系非常紧密。人行道高度不足或是过高,容易导致行人安全问题,加设栏杆阻隔可以减少此类问题的发生。台东商业街人行道的高度约在10~20cm,主要以铺面材质与色彩作为阻隔。少数人行路段由店家自行做装潢及抬高于20cm以上,阻隔车道空间。道路形态影响层面很广,不同形态所营造出的街道氛围不同,其组成机能也随之改变。台东商业街步行街道与车道在形式中同属直线型,其主体街道台东三路属步行商业街,街道宽度适宜,特殊节点与停顿点较多,能够使行人下意识的放慢脚步或逗留。由于步行街道紧邻商店,许多商家便将步行街道的空间纳为店面空间,将商品、招牌、盆栽等宣传物品置于步行街道上,虽然步行中置入可阅读的讯息会增加行人记忆,但过多讯息会导致环境过度复杂,失去阅读意义。台东三路步行街道阻隔了汽车的穿行,行人可自由行走,又因为步行街道的宽度影响行人速度放慢且多有停顿,行人间的距离不会过近或者过远,具有良好的观察及记忆。但与其连接的街道两向各有人行道,行人走向多被分隔,少有于同一方向往来的机会,行人距离因此便容易过近或过远,观察及记忆效果不佳。台东三路的步行街宽阔成直线型,途径中设有节点。在平坦的地带,直线能表达一种强烈的目的感,因这种强烈的目的感影响,使人趋步向前,形成一种确定性动线,引导着人们循着动线前进。人主要利用视觉记忆环境,若动线单一,便间接影响对街道的记忆度与好感度,因此设立不同的景观节点尤其重要。由宽度所产生的距离关系与人伫立于步行街道中预览商店产品的行为,能够影响整体街道氛围。台东商业街的人行道宽度最窄2m,最宽约10m,某些路段两人并排行走便已占据步行街道空间超过三分之二的比例,周末及节假日的购物高峰期部分路段较为拥挤,某些路段商家退缩让出人行道空间,使人行道足够供行人停顿、观赏。台东商业街人行道的宽度最少约两人可并肩行走的状态,两人并肩行走在不同宽度中有不同的交流方式,有时会处于亲密距离与个人距离范围中,有时会转换为社交距离,而公共距离较少出现在台东商业街的宽度距离中。23\n青岛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台东商业街的步行街道就整体而言在预览商街时非常便利,并充分考量到个性化空间。游客通常借由步行过程中,运用感知能力,记忆与定义街道空间景象,步行空间直接影响游客对整体街道印象。步行街道需要拥有足够的宽度、节点、曲度、转折等等因素,才能在距离有限的街道中,有足够的动机与兴趣,组织最大范围或最细嫩的街道意象。4.2台东商业街建筑物外立面分层解析4.2.1建筑物外立面整体分析台东商业街的建筑多为水平垂直立面,构成性强装饰性弱,开窗也多为水平带状开窗,某些建筑开口有特殊造型,外观上属较早期现代建筑型态。台东商业街的建筑比较重视本地精神内涵与文化等软性元素,多为在建筑造型中加入当地文化的代表元素,比如帆船、浪花、贝壳等元素。其建筑物已趋近于饱和状态,很难再有全新建筑物产生,新商店多为沿用原来建筑硬体,再透过室内装潢或是建筑物立面装饰、摆饰来展现店家特色。建筑物外部是构成行人对街道商圈视觉记忆的一个重要因子。街道的主要区域由建筑群所围塑,当行人行走于街道时,与建筑物立面近距离接触,可清楚观察底层立面所有细部及展示,这也是决定行人步行于商业街中是否有趣及充满活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建筑物外部是构成商圈魅力的主要因素,而建筑物的底层空间在设计过程中,更是需要思考与环境相连的整体性。像台东商业街这种具有综合商品又有当地传统历史文化背景的商业中心区,更该反应人文环境,塑造出街道整体性。街道整体建筑物外部包含建筑物的阳台、开窗、悬挂在建筑立面的铁杆、帆布等。根据芦原义信的《街道的美学》将建筑物外部分层为第一轮廓线及第二轮廓线。第一次轮廓线指的是有稳定性且不易被替换的量体,例如砖石结构或是钢筋混凝土结构这种较为稳定的量体性质。依照以往传统思考,围塑街道空间往往是这些第一次轮廓线的建筑外墙,但随着商业型态演进,以较为醒目的方式来标示或提醒游客的通常是招牌或外部轻形装潢,因而形成现今商店招牌林立状态。这些被加装在第一次轮廓线外的物体,通常具有暂时性、不稳定性等特质,因而此类物体越多,要创造稳定不变的街道视觉形象就越来越难。至今,街道状态多24\n青岛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以第二次轮廓线来决定。以台东三路为例,将其结构拆解为第一次轮廓线与第二次轮廓线,台东三路为现代建筑组成的街道,街景主要由第二次轮廓线物体构成,招牌尺度、颜色、数量等都比老街明显。4.2.2建筑外立面第一层轮廓线4.2.2.1屋顶台东商业街建筑多属现代建筑,其垂直水平立面规划较调一致性,但在统一中寻求变化,多有突出且明显的立面形态,使街道第一次轮廓线在视觉层面中影响力并不大。屋顶层为街道空间整体与环境的终点线。屋顶的形态展现整体性,不同屋顶高低、倾斜、形态的组合,在视觉映像中占有重要影响。高低错落的屋顶使街道空间活泼且有韵律感。而一致高度的屋顶线,则是使街道空间寂静且沉稳。随着时代演进,空间需求量增加,但因街道地理环境限制导致可使用的土地有限,因此空间便呈现垂直生长状态。台东三路商业街将重心与立面变化依附于一楼店面处以及其后的住宅楼,较多的考虑到整体街道完整呈现面,屋顶线变化较为丰富。基本上多路段的商业楼屋顶延伸以水平线构成,建筑物越集中路段,高低落差越不明显,其后的住宅楼增加了层次感,高低起伏较大。其建筑群属于现代建筑,多为平屋顶或倾斜度较不明显的坡屋顶,平屋顶是街道上多数现代建筑物原有结构,其建筑形态因受时代审美观的不同而改变建筑形态,形成现今的街道形式。这种形态由行人或行车人角度观察,呈现水平状。台东商业街建筑天际线的关系与变化由建筑密度决定,建筑密度较稀疏的区段,屋顶天际线变化明显,而密度较集中区段,楼层高度多相同,变化较小。4.2.2.2屋身屋身分为五个部分研讨,包括立面形态、分割线、开口部、材质及色彩,都是立面的实际呈现面。台东商业街建筑立面多为连栋式长方形形,低矮建筑物主要作为商店机能,而高层建筑物多为住宅楼,多数路段为商住楼形式。其建筑形式主要以国际形式为主,垂直水平分隔立面。街道的立面垂直与水25\n青岛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平线会影响人在空间中的物理运动以及视觉走向,台东商业街的立面垂直与水平线交错复杂。其建筑群立面多为垂直水平线分割型态,某些部分垂直线并不明显,可推论两栋互相并列的建筑物为同一时期所建,因而建筑间分割线较弱。第二次轮廓线会因悬挂在主体面上的物体型态而增加街道空间分割性的复杂度,例如招牌的垂直或水平悬挂,都会改变原有分割状态。开口部泛指建筑物体所有层面的开口处,主要用于通风、采光用途。在此意指建筑立面的开窗与一楼店面商业入口两个部分。在商业街道空间中,开口部的用途远远超过了通风、采光此类实际机能,更多是在情感交流以及商业动线、视觉层面的细微感知。台东商业街建筑群的开窗多为水平横向的长方形,少数开窗有弧线形或圆形。光线、通风这些都为开窗最基本的需求,而不同的开窗形态也提出了不同店家的需求。圆形、弧形与基本的方窗都是为了在建筑立面上表达不同语言。长条形窗为台东三路商业街建筑立面的主要开窗模式,方形窗次之(如表4-1)。长条形窗构成了上述立面型态中,水平分割模式主要因素之一,加深了街道视觉上的水平印象。表4-1台东商业街开窗统计名称A向数量(栋)B向数量(栋)长条形窗2619方形窗1512圆形窗20门形开窗64椭圆形窗00拱形窗01商业街部分为低矮连栋式的商店及高大的商场,部分为商住楼形式,一层为商店用途,二楼以上为住宅楼。商店入口多为大型开口型态,某些店家将入口装潢,加装玻璃、格栅或是将空间退缩,使店面退缩,原有入口处则是作为前厅或公共空间,可以降低视觉穿透感。经过统计台东商业街店面入口型态几乎多为大型窗口,多选用长条形且中、大面积开窗形式。某些店家会使用玻璃门窗来做区26\n青岛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隔,也保有店内空间完整,行人视觉也能穿透。但多数店家还是选择完全开放型,虽然能够提高阅览机会,但在完全开放的情况下却减低了商品吸引力,间接减少了顾客进入店内的几率。少数较特别的案例使用格栅或围墙与退缩店门空间作为入口的缓冲。台东三路商业街建筑主体多为钢筋混凝土平屋顶,立面材料多为现代化建筑材料,例如二丁挂、马赛克、贴木板、粉刷、仿清水模贴面、玻璃、木条、金属饰条,较特殊的建材为水泥瓦、红砖等(如图4-3)。商业街在大量使用现代建材的情况下,导致街道立面材质、色彩统一,与其它地区商街的相似度较高,使区域特性难以区隔,如同全球化下所影响的国家及地区一般,丧失了原有地域象征。图4-3建筑外立面材质细节图因受建筑现代化影响,台东三路商业街建筑群主体立面的用色主要利用彩通配色系统进行分类,以此来统计街道空间色彩。彩通配色系统以曼塞尔色彩体系为依据,不属于RGB或CMYK色域,可提供更多样化的印刷色彩,例如金属色、夜光色、亚光纸等。于原有基础色号中开发出符合不同使用需求的色卡范围,为现今印刷及涂料使用的色卡对比系统,称之为“专色”。根据色卡统计表可知,A向及B向的商业建筑着重于不同的立面色彩,A向多为黑灰色系及鹅黄色,而B向建筑立面色彩多灰白色系。运用色彩学进行分析,台东三路商业建筑的立面色彩互补色与鲜艳色占少数,多数为浅灰色系或是以灰色做为调和的中间色调,能和其它鲜艳色彩和平共处,不抢风采,适当的运用能衬托出色调的最佳效果。4.2.3建筑外立面第二层轮廓线27\n青岛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在此主要探讨台东三路商业街沿街面所呈现出的招牌模式与建筑立面一楼入口处的遮阴空间。两种空间都是依附于主体建筑立面上的第二轮廓线,也是商业街最为广泛使用的第二次轮廓线的组成物件。两种形态都反应出台东商业街因实际需求而造就现今的街道面貌。台东商业街上的第二轮廓线是为了弥补或加强第一次轮廓线不足所衍生出的覆盖性特征,例如遮雨棚的延伸。4.2.3.1招牌招牌的定义随着社会的演进而有不同名称,它包含了标示店家行号的招牌和包含象征服务项目行业标志的幌子两种组合。招牌可以说是一种商店与顾客沟通的媒介,也是表达商店本身独特性质与竞争优点的第一线。招牌因为是悬挂物,不像建筑有定性而难以移动的问题,往往是被悬挂在距离顾客最近或是第一视觉上最明显的位置,另外它还拥有多种形态与多样性的色彩以吸引视觉注意的特点。依照招牌的密集度、尺寸大小、展示方式等模式,可以反映出不同商业街的消费型态、专业性以及商街的整体需求,同一块招牌中常有3~4种颜色变化,有些甚至是高解析度、高彩度的大型海报,多与文字相结合,反应整体商街所贩售的商品性质。现代招牌尺度有时已达到巨大的程度,一间店家有时拥有数个招牌。招牌尺度越大数量越大,遮挡建筑物的面积也就越多。颜色越大胆鲜艳且色系数量越多,越容易造成观看者的视觉错乱,切割了街道整体性。招牌大小直接影响路过行人或驾驶者接收讯息的程度。台东商业接的招牌尺寸多样,几乎没有统一尺寸数据规范系统。依照台东商业街多数招牌尺寸分为四种:(1)小型招牌:设置于建筑一楼外侧空间之下的小型横式招牌、帆布等,或是立于外部空间的地面,此类属于可移动式或不可移动式的招牌。(2)中型招牌:悬挂于建筑物立面的垂直招牌。(3)大型招牌:悬挂于建筑物上的横式招牌,宽度约占整体建筑宽度四分之一以上。台东商业街招牌的尺寸形态统计如下表。透过数量的统计所绘制的图表中,可见中型招牌与大型招牌在A、B两个面向使用数量平均较多,中型招牌更是几乎28\n青岛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每两栋便有一栋采取的尺寸模式,此型式适合车辆观看,对于行人而言视觉角度上容易忽视。中型招牌的尺寸不一,形状多为狭长型,使用此类招牌模式的店家占多数,错落的排满整条街道,成为独特的街道景致,识别度较高,但是部分地段密集的招牌容易造成视觉错乱,使行人对招牌记忆度降低。而巨型招牌相对占极少数,只出现于大型商场的建筑立面。小型招牌强调的是行人阅读性,适合行人观看。因此,台东商业街的小型招牌存在较多型态与模式上的变化,例如便在商店门口立起一个小型橱窗展示箱,将商品透过布置摆设于箱内达到宣传效果图。现代招牌的悬挂形式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1)整体正立面:将招牌与建筑物融合为一件整体设计,建筑物本身即为一座大型的广告。(2)局部片面式:招牌于建筑规划时即一并做整体设计,使两者造型语汇、风格形式得以融合一体,或建筑在增加招牌时采用局部、片面的方式予以融合处理。(3)墙面式:附加于墙面的招牌,如壁面式、横挂式、帆布式、立体字式等。(4)侧悬式:以竖挂或悬吊方式附加招牌于建筑物上,又可分为竖挂式、悬吊式等等。(5)立体式:正立面全部或局部立体化方式处理,以兼具墙面式与侧悬式两种位置的视觉角度。(6)顶盖式:在建筑物屋顶上设立招牌或装饰美化,如屋顶看板、广告塔、立体标记。(7)移动式:指独立于建筑物室内外的广告招牌,其中属移动式者可机动性地放置在不同场合,如棋座、置地式看板、广告塔、立体标记。(8)固定式:指独立于建筑物而另外树立或固定方式设置的招牌广告物,如霓虹广告物、电视墙、电子看板、指示标示牌、广告柱等等。台东商业街使用墙面式、侧悬式及局部片面式占多数,尤其墙面式占比例最大,这种墙面横挂式的招牌设置模式,以正立面角度观看占有较多的视觉面积,易遮挡住建筑立面,以行走或行车角度不如侧悬式的招牌易于观看,当大多数店家都使用墙面横挂式时,不仅遮挡面积变大,统一的招牌模式也导致街道景致单29\n青岛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一(如图4-4)。图4-4建筑外立面招牌形式招牌色彩搭配的目的是吸引行人目光,提高视觉效果。一般明色、显色比暗色、濯色更具有图形效果,明度是影响注意力最重要的关键。虽然明度主要影响视觉差异,但过分强烈的明度对比,不一定能获得最大的视觉传达效果,要吸引人最大的注目效果,还需要配合造型、字体和图像等都是重要的构成要素。色彩虽只是招牌表现法中的一种元素,还须搭配其它部分才能完整,但不可否认颜色确实对招牌的形态拥有很大影响力,特殊明显的颜色,有时反而成为商店的特色。台东三路商业街的招牌色彩多以单纯色块拼接为主,同时有图片型高彩度招牌。从整体招牌色系的选择方式可以了解,台东商业街招牌使用的色彩主要诉求于能够凸显文字内容与店家的名号为基础,但这种大型文字招牌表达内容有限。其招牌底色色系多为一般常用的基础色系,如白、绿、蓝、黄、红、黑,而其它较特殊与使用较少的色系有褐、橙、粉红、紫红、灰,字体颜色则多为白、红、黄、蓝等。本课题的分析主要以招牌整体所呈现的色系为准。统计单位以间为主,而不是以招牌数量为单位,因为每个店家所拥有的招牌数量有时不止一个,又或者一块招牌上所显现色系区域不止一种。通过统计可知,台东三路商业街常使用的招牌色系多为明度高的色系,例如白色、黄色等。暗色系、高彩度色系使用的也不在少数,例如蓝色、红色等颜色较为鲜艳的色系。而排除白与灰阶此种无色系,冷色系又比暖色系数量多,暖色系与冷色系各有不同视觉效果。暖色系在视觉上容易有膨胀效果,冷色系反之。台东商业街招牌的色系取向主要以白色或黑色为底色,而使店面广告字体及内容突出,主要还是诉求于顾客能够阅读招牌上30\n青岛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的文字为主。招牌的混乱虽是破坏都市景观的一大问题,但是也成为夜晚最吸引人群聚集的标的物。夜晚的街头被招牌混淆了人们对空间的识别能力,于是招牌成了地标,成了视觉焦点,一般招牌的灯光通常亮度很高,以造成刺激视觉的效果。4.2.3.2遮雨棚建筑立面遮雨棚设置,除了强调其固有的性能外,在装饰上也能增加其复杂性与美观度。在国外商店街中,遮雨棚能增加商业街的视觉效果。店家能够将遮雨棚的设计融入整体商店印象中,反而柔化实际机能性,运用色彩、造型、高低差等视觉变化,强调商店特色,构成创造简单又带有设计感的第二轮廓线。其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招牌与遮雨棚合并:将招牌与遮雨棚合并设计,使立面装饰拥有整体性。颜色的使用与第一轮廓线的建筑主体成对比色,或深浅差距较大的色系比。(2)招牌替代遮雨棚:将招牌代替遮雨棚,呈现立体感。利用鲜艳色彩对比,于视觉上跳脱出原来立面装潢,试图提高观看者视觉记忆以及注目度。(3)遮雨棚与商店主题的关联:遮雨棚的设置、造型、颜色能够考虑到店内主要贩售的商品性质或视觉印象,或能考虑内部空间装潢色系与灯光的配合。(4)以整体商圈所营造的主题为设计造型,营造出商街主题完整性。遮雨棚能够完整了街道的人行空间,更能透过遮雨棚设置的高度变化来调整空间高度。低矮状态带有神秘感,较高的遮雨棚能够营造出入口空间宽阔与开放感。在遮雨棚高度处于某种统一的水平高度时,相对较低矮或是较高的遮雨棚高度设置,便能够使立面明显。遮雨棚原本的架设机动或许很单纯,但对现今立面状态而言,遮雨棚空间已经有多方面代表性。除实际遮风避雨机能外,更延续了立面语汇特性与完整外部空间性质。当遮雨棚空间以一种语汇的状态大量在街道上延伸时,店家便能够善用语汇本身凸显不同商业风格、特征或单纯划分商店范围,也可利用延伸以及区隔两种方式来界定商店范围。外国许多商店街案例遮雨棚的设置,皆能够考量以商业街、商店或是商品作为其设计元素,让遮雨棚跳脱原本强调机能的形态,赋予其更大的存在理由与特31\n青岛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色。台东三路商业街的店铺在入口处加盖遮雨棚的模式不是很普遍,这是因其建筑型态的影响。台东商业街惯用的现代建筑型态中,外部缺少可暂时挡雨、遮阴的空间,设置遮雨棚可以解决此类问题。有的店铺设置了遮雨棚空间能够使原本外露的步行街道更加完整(如图4-5)。图4-5台东商业街遮雨棚形式台东商业街的第一次轮廓线与第二次轮廓线为互补关系,第二次轮廓线为补足第一轮廓线的不足。第一轮廓线的建筑主体多呈现水平状延伸,而第二轮廓线的招牌形式呈现垂直状,可增加第一轮廓线过度水平状的不足与整体街道复杂度及趣味性。台东商业街的立面特征在统一中寻求变化,立面形态及语汇丰富,第二次轮廓线增加了建筑语汇及色彩变化。第二轮廓线颜色使用多以招牌为独立个体考量,底色与文字搭配虽鲜艳明显,内容一目了然,却缺少了以第一轮廓线为考虑因素的设计手法,导致视觉角度上,有第二轮廓线过度覆盖第一轮廓线的状态。其色系多考虑与整体的关系,旨在衬托主题及凸显商店特征,造型虽变化较多,但能够纳入整体设计范围。4.3休闲服务设施及景观装饰设计4.3.1休息座椅及周边服务设施台东商业街的休息设施也有其自己的特色,休息设施应根据当地的风俗人情,发挥岛城特有的文化底蕴,结合现代化的购物休闲理念,打造出岛城独有的特色休闲购物商业街,休闲设施简单而不失贵气,在简简单单中给购物者自然、清新愉快的感觉,让购物者在得到休息的同时,感受岛城的文化理念,感受国际化大32\n青岛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都市的繁华,自始至终带给购物者家的感觉。台东商业街人流量大,特别是到了下午,会有大批游客到来,休息设施供不应求和设计样式相对比较单一的弊端则反映出来(如图4-6)。在座位有选择余地时,人们选择的休息地点,大都具有遮阴这一共性,甚至不惜在有基本座椅时选择辅助座椅,可见座位的物理环境也支配了人们的选择。休息设施的位置选择不应该太隐蔽,也不能太空旷,在街道两侧的休息设施应当离建筑物比较近,街道中间的休息设施背面也应当不能通行,这样可以消除游客的防范心理,以得到全身心休息。遮阳蓬在遮阳避雨方面起着重大的作用,同时还可以营造半私密空间。遮阳棚的形式非常多样化,起到丰富视觉的作用。座椅周围应该设置垃圾桶,且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距离太近,垃圾桶的气味可能会影响休息者的休息,距离太远休息者可能会觉得麻烦而不愿意把垃圾扔进垃圾桶。座椅附近几乎都没有设路灯,这样在晚上形成了一处相对僻静隐蔽的空间。而在人流较多的地点,设置的灯箱广告也与座椅保持一定距离,这样通过座椅周围的昏暗空间与沿街店铺明亮的空间形成对比。创造出相对私密的领域。但若在僻静角落也没有路灯则会让人产生不安全感,可以考虑设置会发光的椅子,灯光与椅子形成一个特定的领域,人被光晕包围着,与其他人微妙的分开,同时还可以营造相对私密的空间,而且满足了人对夜间安全感的需求。图4-6台东商业街休闲座椅形式商业街的休息设施作为城市设计当中的一个微量元素,一直以来不被重视,被当作附属品,既有规范上的盲点、管理部门的疏忽,还有设计方面的问题,这些造就了一个边缘学科,理论方面的研究匾乏。商业街的休闲座椅是值得重视的33\n青岛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设计细节,应当纳入城市设计的范畴。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心理、行为和城市的微观形象。设计者只有从使用者角度出发,以环境行为为基础,才能真正设计出以人为本,适于功能的、令人满意的休息设施,从而增强商业街的生机与活力。而管理者也应做好宏观把握和微观调节,使设计真正落实,让广大市民真正享受到富于人性化的休息设施。4.3.2商业街重要节点分析节点空间包括广场、休息区等,使行人得以停留下脚步,或放慢速度,以不同视点欣赏、记忆空间的场域。即使是步道旁放一张桌椅或是一个突起的台面,高度足以供行人坐下,只要空间充足,都能成为一个临时性的小节点,台东商业街上的重要节点有万达广场、利群商厦、男士女士广场等区域。空间充足并设有休闲座椅等服务设施,吸引游客们停留驻足。4.3.3商业街景观装饰设计4.3.3.1地面铺装道路铺面除实际区分不同机能外,型态上也具有很大的象征性意义,台东三路商业街所使用的铺面材质为常见的混凝土砌砖路面,在麦克拉斯基所著的《道路形式与都市景观》中对混凝土砌砖路面与其它材质的路面加以比较并总结出其优点:(1)尺寸:砌砖基础尺度合宜,大小也能被控制,除用于出入通道,也使用于双重用途的场地的饰面材料。(2)质感:因为砌砖需要手工铺设,给人一种精心照管感。运用小体积的累积展现与昔日之间的联系,类似于早期乡下路面卵石、小方石等等小体积材料。这种感觉也赋予空间整体性。比一般大型块状的混凝土与沥青铺面更富有韵律感与趣味性。(3)速度:混凝土砌砖路面适用于车辆行驶速度较慢的场所。因为小尺度与高质量的饰面会影响驾驶者心理上有对高速抑制的作用,材质本身螺纹纹路,相较沥青或混凝土铺面,车辆难免感到颠簸,而降低行车速度。34\n青岛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承重:混凝土砌砖路面也常使用于承受重量过重的路面,过重的车辆以及过重移动缓慢的车辆都试用,例如船坞及集运码头等处。(5)标识:可依照其纹理、色彩、形状和砌法的不同,均可被设计者利用以装饰表面和表示用途的不同,例如停车场便可以利用不同颜色标识。砌砖铺面拥有一定的曲面,无法像水泥或沥青铺面那样的平滑,这时砌砖铺面的维护便显得很重要,大部分砌砖铺面都保持一定的平整度,但在部分较狭窄区段,铺面因受行道树根部或者是后来的装潢施工、风化影响而受损。研究者层几次在步行调查台东商业街的街道时,常观察到行人因为没有注意地面状况,而被隆起的地砖绊倒。4.3.3.2景观绿化“绿化”一词可诠释为园景的意思,目的是改善城市中的“水泥森林”的型态,令行人得到舒适的环境。台东商业街属于商业街型态,由道路两旁所建成的建筑所围塑的商业空间,人行道上原始的植载行道树较少,间隔距离不等,多数的植物绿化属于小型的盆栽以及店家一楼外墙向人行道外推的小型花圃(如图4-7)。从调查结果来看,主要是青年人对周围植物比较关注,大都希望有多品种,以绿色植物居多,气味淡雅,且有一定功能要求如驱蚊虫等。4.3.3.3建筑外立面彩绘青岛作为一个滨海城市具有独特的城市色彩,蓝天碧海、红瓦绿树,台东商业街将这些代表了青岛特色的色彩提取出来运用到了景观设计当中。两边的住宅楼绘满了彩绘,彩绘主题有帆船、海滩等等,色彩斑斓,但主要是以蓝色为主。台东商业街建筑外立面的彩绘属于大型彩绘,多以一幅完整的画作出现,综合两种以上的颜色,有完整的构图,利用图像的设计与创意,配合丰富图案的创作以及些许文字(如图4-8)。其美学观点的艺术表现对于彩绘作图的界面、都市空间以及街道空间产生了微妙的变化,使台东商业街的街道、商业、人潮更加的多元化,原本随着时间推移老旧的房屋,经过重新的粉饰,施以彩绘,以改头换面的崭新面貌呈现在人们眼前,吸引了大量游客慕名而来,数量之多,范围之广让人感到震感。同时还能起到宣传青岛城市文化的作用,让前来观看的游客潜移默化的对其进行了解并留下深刻的印象。35\n青岛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4-7景观绿化图4-7建筑彩绘36\n青岛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5章青岛台东商业街软体元素分析5.1台东商业街岛城文化特色5.1.1饮食文化大海滋养了青岛人的生活,也呈现出数不清的天然美味,青岛的饮食以海鲜最为特色,以青岛啤酒为亮点,两者的搭配道出了岛城绝妙的饮食文化。青岛人是在两种泡沫中长大的,一种是海水的泡沫,一种是啤酒的泡沫。所以大多数青岛的孩子从小就会游泳,打记事起就会尝试着喝点啤酒。德意志民族乃是啤酒的始祖,在德占时期,啤酒文化一度融入了青岛的美食文化之中,啤酒是由德文“bier”直译而来,最早翻译叫“皮酒”,但是不易被人接受,后来叫“麦酒”,因为是用麦芽糖发酵而成,这麦子酿的酒老百姓听着也容易被人接受,最后改为“脾酒”,但是按照中国人的汉字文化,跟嘴有关的东西都是口字旁,所以时间久了就将“脾”写成了“啤”。它将温和与暴力、宽容与放纵、休闲与紧张奇妙的融合在一起,更代表了岛城人民闲适的生活态度。与德国人甚至所有城市的人都不同,青岛人喝啤酒配的是蛤蜊,各种烧烤类海鲜与肉类,晚上大家聚在一起,聊天喝酒,不经意间便流露出市井中的生活百态。基于岛城独有的饮食文化,台东商业街的特色餐饮店多不胜数,无论是高档餐厅亦或是街边小吃都体现出青岛特色,尤其是到了傍晚,海鲜烧烤、特色小吃琳琅满目,使外来游客在观光商业街的同时能够体验青岛美食,从中体会青岛独特的魅力。5.1.2节庆娱乐活动老台东过去大都是平民百姓居住区,这里的大众娱乐业充满了纯朴的民间情趣。半个世纪前,老台东最出名的娱乐场所是位于市场楼(现在的万达广场一带)的光陆大戏院,即后来的遵义剧场,那时富裕人家“听戏”的地方,一般百姓平常很少去,有亲朋好友来或过大年才会偶尔光顾。平常百姓最喜欢去的地方是小戏院和说书场。37\n青岛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小戏院有三处,一处在南山市场靠近桑梓路的地方,是个席棚子式的简易戏院,另一处在威海路的平民市场里面,市场当中搭木板做戏院,还有一处在市场楼西大门的楼上,这三处小戏院都唱地方戏。老台东的说书场分布在南山市场、新华里和东兴市场(现在的大陆商城一带)三个地方,这些说书场大约有二三十平方米大小,十几条长凳排成行。场外边挂一牌,上面写着说书人的名字及书目。现在的台东经过长时间的演变已失去了原有的面貌,这些为老台东人提供娱乐活动的场所大多销声匿迹,街道不断商业化,但从一条条的街头小巷仍能寻找到当年历史留下的痕迹。代替了原有的听戏、说书,新的商业活动在此驻扎,吸引着各地的人潮,啤酒节、元宵节等节日期间更是人潮涌动。人们在新的时代寻找着新的乐趣,街道便成了很好的载体,台东商业街虽然有电玩城、影院、KTV等娱乐休闲场所,但是缺乏少了一份让人流连忘返的归属感。5.2台东商业街夜市文化特色5.2.1夜市的起源从周朝的井田制度开始将市场集中管理,“市井”一词即来源于此,市场占了一井之地。随后于汉朝时期,都城中的居民区域与商业区域是严格划分的,商业区域周围加城墙阻隔,进出都要经过使门。唐朝时期政府曾下令严格管制夜市活动,大致可以推测夜市在唐朝时期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唐朝末期经济繁荣,商业活动蓬勃发展,促使政府管制经济活动的力量减弱,同时也导致了宵禁制度的废除,夜市活动在都城内又重新流行起来。到了宋代,夜市活动已成为了相当普遍的商业行为,融入了市民的日常往来之中,反映出当时都城生活的多彩多姿。《梦梁录》中,吴自牧对杭州夜市的摊贩行业及商品提供了详细描述,顾客逛杭州的夜市可以发现算卦的、杂耍的、卖布、衣服、饰品、蔬菜、水果、各式点心小吃、玩具、手工艺品乃至珍奇古玩的商贩。到了元代演变成月市形式,每月会举行一次盛大的商业活动,其中以花市最为热门,有别于街道商贩形式,此为聚集式商贩,类似于现今的游园会。一年内共十二个月市,这些活动反映出当时丰富的商业文化以及日益昌盛的经济状态。元代开始有了月市,38\n青岛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清朝时期的街头变成了热闹的市场,商贩们可随意在街头出售商品而不受任何限制,出现了专门化的市场,如盐市、花市、鱼市、陶瓷市、果市、牛市等,空间划分合理,不同类型的市场各自在进行自己的交易。也有挑着担子沿街头叫卖的游动商贩,他们的货摊有行摊、坐摊和地摊,当傍晚交通不再拥挤的时候,一些街道就变成了熙熙囔囔的夜市。拥挤的街道改造成适宜的宽度后还可以看到店铺遮阳棚的招牌,沿着街道开设的店面继承了宋代的排列方式一直延续至今。5.2.2台东商业街夜市的发展及现状夜市通常形成于一个容易辨认、人口紧密聚集的区域。在空间分布上,夜市常位于商业区的边缘地带,城市内的夜市则常位于学校、菜市场等旧社区中心或主要商业街道的两侧。台东商业街的夜市依附于街道的发展,由于商业活动不断扩张而吸引的人潮,使台东商业街的夜市异常繁荣,形成了台东的区域性特色。在商业活动的种类上,台东商业街夜市主要提供零售、服饰及小吃食品,所提供的商业种类虽不少,但远低于一般商业区的多样性。其营业时间是两者最明显的区别,台东商业街的夜市通常在晚餐时间段逐渐热络起来,晚上八点钟以后才达到营业的尖峰时段,而商业街区内,除了少数零售及餐饮业外,其他商业活动多半在上班时间进行。夜市空间在视觉上需要以包围、拥挤的感觉代替宽敞的空间,以此来吸引人群。同样的,摊棚内部的空间在视觉上也需要一定程度的包覆性,才能塑造夜市气氛,我们所认同的夜市形象即是如此,所以既定印象使我们能够忍受空间带给消费者的压力及感受力。台东商业街夜市内部的营业空间一般包括带状空间及块状空间两种,带状空间人潮的流动使消费者对于摊铺一眼即过,所以当摊铺有仅有内部行走空间即可让消费者停留,其视觉面只有一向,在人潮流动带领下消费者做购买决定的时间即会减短。块状摊贩有内部行走路线,会引导消费者入内,两种商贩类型给予消费者的感受可能有所不同。台东商业街夜市的色彩必须与灯光一起讨论,因为夜晚没有自然光辅助,必须依靠于人工照明。夜市的照明除了一般常见的小夜灯,通常也利用招牌的霓虹灯作为主要光源。大部分人会认为,夜市组成的廉价材料展示出一种粗劣的质感,但是这种质感却能体现出一种民众生活移植于公共生活的朴实,让身处在夜市的39\n青岛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人们能自在的消费,不会受到昂贵消费的经济压力。5.2.3台东商业街夜市的特色台东商业街的夜市在功能与特色上也有专业化的倾向。除了有各种商贩外,更有大量的服饰铺面,商贩数量达到700多家,多位于台东三路商业街及其附近街道,此形态即为商业文化中心发展模式,以中心向外扩张。商业街周边还聚集了许多流动型商贩,因其规模容易引起交通方面的问题,而导致地方政府的注意及监管,在近年来多半避免在主要街道上进行。台东商业街夜市的主要顾客以附近区域的民众居多,因为夜市的独特魅力常从别的地区吸引一些非固定顾客,也有前来购物的外来游客,台东商业街的夜市已成为青岛市一个重要的观光特色,生活用品、服饰、著名的风味小吃及台东的历史塑造了这个夜市特殊的风采,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的观光客前来购物。台东商业街的夜市可以说是大型的零售中心,有相当数目的成衣、服饰摊贩集中在这些夜市,贩卖品质、流行度、年龄层及价位都多样性的商品。小吃摊虽然只占三分之一的比率但却非常重要,它们常是夜市特色的代表。台东商业街其夜市的流行风潮的动向也明显可见,这些夜市的摊贩不只常销售最具流行曲向的商品,也因为摊贩小资本经营的本质,在夜市高度竞争的商业环境下,常一窝蜂的抢卖热门货品,使得流行的变化在夜市有瞬息万变的呈现。台东商业街夜市主要的特色在于提供一个热闹、轻松的氛围,让附近居民可以与亲朋好友悠闲地在夜市品尝小吃、喝酒、散步及购物。台东商业街夜市可以利用地方特色美食作为主打,以此为重点发展方向,夜市的空间、摊位设施、规划、设计上融入地方文化特色元素,另外在需与周边其他不同种类的观光景点整合成一个网络,为观光客多设计些许不同观光景点所组合而成的旅游路线,最后也可增设贩卖地方特色手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的摊位,这样一来观光客在欣赏地方特色夜市同时,也可带些纪念品回去。40\n青岛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结语目前,青岛市有许多现代商业街,因受限于建造时期的社会经济影响而无法完整利用街道空间表达地方特色与象征,若能彻底了解街道整体环境及历史背景,透过资料整合、逐步分层、详细分析的方式,便能找出在不影响大范围环境的情况下,所能达到最理想及完整的改变方式。商业街道中的街道和建筑物都是硬体元素,应该遵循整体性统一性的原则,相对于它来讲,街道中所有充满空气的环境空间则为软体元素,有的硬体元素是为了创造整体协调性的商业街道环境空间而服务,因此无论是商业街道的垂直界面、底界面还是各种隐性界面的设计,都应该建立在人的感知基础上,遵循人性化的、连续的、与街道整体环境相协调的原则。商业街道是一个整体,个体不能只顾突出自己而破坏整体性和连续性,那样只会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只有在保证统一的韵律感和协调性的基础上,再想办法突出个性,才能获得预期的效果。商业街道纵向空间节奏对形成人们的认知以及形成商业街的整体性很有帮助,因此商业街道的建设应该注意创造有节奏的空间,引导人们在商业街道中的流动方向,使商业街道步行环境空间更有节奏感和韵律感。在保持交通畅通的情况下,丰富停滞空间的内容,创造宜人的休息空间,吸引更多的人流。在地理环境与政治因素结合下,台东商业街拥有独特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资源、在地产业,这些元素是构成地域性行业街的主要结构。本课题通过对台东商业街街道景观的探究,阐明了街道空间模式及步行环境的营造对城市商业区规划的意义。同时阐述了青岛现代商业街道是如何展现其街道的地域性特质。通过分层分析提取了商业街的空间模式以便发现问题从而能够更好的发展。41\n青岛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1]克里斯托弗·亚历山大.建筑模式语言[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2]扬·盖尔.人性化的城市[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3]芦原义信.街道的美学[M].上海:百花文学出版社,2006.[4]芦原义信.外部空间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5]诺伯舒兹.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M].北京:田园城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5.[6]罗杰·特兰西克.寻找失落的空间:城市设计的理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7]宋连威.青岛城市的形成[M].青岛:青岛出版社,1998.[8]胡坟本.帝国主义与青岛港[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3.[9]武六元.房屋建筑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10]麦克拉斯基.图解道路形式与都市景观[M].北京:田园城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4.[11]刘芳.建筑空间设计[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年[12]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13]杨成汉,张奕先,段洲.城市街道建筑色彩景观规划设计——以北京市北苑路街道整治改造项目为例[D]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14]张筌.人性化商业街尺度探讨[J].陕西建筑,2011(21).[15]曾令东,黄志刚.城市设计与尺度——关于城市设计方法的探索[J].中外建筑,2010(9):118-120[16]李晓庆.绿色建筑模式语言初探[D].安徽:合肥工业大学,2006.[17]刘坤堂.商业街及形象商圈之推动[J].空间杂志,1999(124):34-41.[18]雅各布斯.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19]洪亮平.城市设计历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20]苏晓静.街道本意的回归[D].大连理工大学,2002[21]刘拥春.商业街道步行环境初探[D].北京林业大学,2004.42\n青岛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1)第一作者.步行商业街的景观意象探究——以青岛市台东商业街为[J].中国科技博览,2014(48);217.43\n青岛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致谢光阴似箭,时光飞逝,转眼间我在青岛理工大学的两年硕士研究生生活就已经接近了尾声,在这两年的学习生活中让我得到了无与伦比的收获。历经七个多月的时光的磨练和考验,我的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也就此画上了一个完整的句号,在此期间我得到了各方的帮助和关怀,也有许多的理解和安慰,在这里,我要向那些关心我、安慰我、鼓励我的人们表达我最真挚的谢意。在这里,我首先要感谢我的硕士研究生导师韩勇老师。在这两年的硕士研究生期间,韩勇老师给予了我最无私的帮助和亲如父子般的关怀。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每当我对我的论文内容和一些学术性问题有疑惑的时候,韩老师总是会先停下手头的工作和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孜孜不倦的教导我该如何解决遇到的难题。每当论文进度完成一个阶段的时候,韩老师也会让我们及时的向他汇报进度并给我们认真的修改论文,为我们的论文层层把关并且给予了我们很多学术理论层面的意见和建议,令我们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更加明确了我们的研究方向和写作目的。其次我要感谢我校艺术学院其他的各位导师,两年来他们认真严格的传授我们知识,也正是他们无私的、高质量的教育,我们才能在这短短的两年时间里使自己的专业文化素养得以更上一层楼。同时也要感谢我的家人们给予我的大力支持,我的父母在这期间给予了我最真挚和淳朴的鼓励,感谢父母和我的家人们对我论文的帮助和关注。也感谢我的朋友们对于我论文期间所提供的精神上的支持,有他们的鼓励和支持才使得我在写作论文的过程中感到拥有无限的动力。最后我要感谢所有参与我论文的评审和参加答辩的各位老师,感谢他们给了我一个可以展示我两年以来的学习成果的机会,感谢他们对于我论文的指导和审视,让我对今后的发展方向和人生规划有了一个更加明确的认识,这无疑对我来说是一笔无价的精神财富。在此再一次感谢所有给予我帮助和关怀的各位老师、家人和朋友们,祝他们健康、幸福。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