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50 KB
  • 2022-05-13 09:12:46 发布

呈贡校区楼宇道路景观命名方案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呈贡校区楼宇道路景观命名方案一、楼宇命名原名称命  名注解科技信息大楼翰墨楼(图书馆)Library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原指文辞。以此命名图书馆,寓意引导师生潜心于浩瀚医学宝典,弘扬中医药文化。实验楼群(共7栋)医鉴楼LaboratoriesComplex(1—7栋,分别以医鉴甲楼……医鉴庚楼命名之)医鉴甲楼LaboratoriesBuilding1医鉴乙楼LaboratoriesBuilding2医鉴丙楼LaboratoriesBuilding3医鉴丁楼LaboratoriesBuilding4医鉴戊楼LaboratoriesBuilding5医鉴己楼LaboratoriesBuilding6医鉴庚楼LaboritariesBuilding7“医”,指学科特点;“鉴”,明察秋毫、辨别真伪。寓意科学试验,旨在去伪存真、探求新知。院行政楼崇德楼AdministrationBuilding出自《论语·颜渊第十二》:“主忠信,徙义,崇德。”《河南程氏粹语·论道篇》亦云:“一德立而百善从之。”中医之源《易经·系辞下》说:“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崇德,意为推崇高尚的品德;也指大德,最高品位的品德。院系办公楼精诚楼AcademicOfficeBuilding出自《庄子·渔父》: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基本含义:真心诚意;引申为用至诚至真的精神状态教书育人。教学楼群(1—4)1弘毅楼ClassroomBuilding1取自《论语·泰伯》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意为抱负远大,意志坚强。5\n2启思楼ClassroomBuilding2启迪思维,善于思考之意。3博学楼ClassroomBuilding3“博学”、“敦行”均取自校训,详见校训释义。意蕴倡导博学多识,知行合一,理论联系实际,见诸行动。4敦行楼ClassroomBuilding4对外合作交流中心大楼远志楼ForeignStudentArea(三幢分别用ABC标识)“远志”----中药名,寓意志向远大,广结天下朋友。校医院校医院SchoolHospital按照使用功能命名。一食堂桂香园Cafeteria1桂香,取自中药“桂皮”(又称“香桂”),取芳香健脾养胃之意。二食堂丁香园Cafeteria2丁香,中药名,有温中暖肾,降逆调气之功效。取意饭菜香气浓郁,调补正气。学生公寓1号院金桂苑StudentDormitory1以植物名贵树种命名,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之意,引导学生修身养性。2号院银杏苑StudentDormitory23号院紫竹苑StudentDormitory3学生活动中心兰茂堂LanmaoHall兰茂(1397~1476),明代医药家,字廷秀,号芷庵,今昆明市嵩明县杨林人。著有《医门挈要》、《滇南本草》等医学著作。其中《滇南本草》共载药物544种,附方剂500多种,为中国现存本草书籍中成书较早的一部。其《滇南本草》比李时珍《本草纲目》早142年。以兰茂之名命名学生活动中心体育馆,有纪念颂扬兰茂,寓意人才辈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意。5\n佩衡馆PeihengHall佩衡,即吴佩衡先生(1886-1971年),为我院首任院长,著名中医学家,云南四大名医之首,擅用附子,崇尚经方、善用峻药,独步医林,是中医“火神派”的重要传人之一。以其命名礼堂,寓意缅怀先贤,光大杏林。博物馆云南省中医药民族医药博物馆YunnanProvincialMuseumofChineseFolkMedicine伍达观中医药文化博物馆DavidWue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Museum2009年经云南省卫生厅、科技厅、财政厅立项和资金支持,建成云南省省级专业博物馆。同时,因2009年美籍华人伍达观先生捐资80万美元用以建设本博物馆,故命其名以表示纪念和感谢。伍达观(1928-2010),云南腾冲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创办伍达观基金有限公司,建立伍达观教育基金会,致力中国教育,悉心公益事业,奖励杰出教师、表彰优秀学生,资助贫寒子弟,其坚毅卓绝、治学严谨、为人谦和、情系桑梓、心系苍生,德高望重,堪为典范,备受社会敬仰。二、景观广场命名原名称命 名注解名药园本草园HerbalGarden出自明代云南名医兰茂所著本草名著《滇南本草》,以此命名“名药园”独具云南特色。兰茂(1397~1476)明代医药家,字廷秀,号芷庵,今昆明市嵩明县杨林人。著有《滇南本草》,共载药物544种,附方剂500多种,为中国现存本草书籍中成书较早的一部。《滇南本草》(含《医门揽要》)比李时珍《本草纲目》早142年。名人园先贤园SageGarden以园区使用功能而命名,展示医家先贤之功绩。名方园普济园PujiGarden源于(明)明太祖五子朱棣(周定王)及滕硕、刘醇等编的《普济方》,刊于15世纪初。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方剂书籍,载方达61739首。寓普济众生之意。名史园鉴古园JianguGarden出自《增广贤文》:“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意为中医药发展必须继承传统。悬壶济世水景园上池ShangchiPond取义“上池之水”,清·黄凯钧《上池涓滴》,“扁鹊遇异人,饮以上池水,能见人之五脏。”相传扁鹊年轻时向长桑君学医,长桑君觉得扁鹊禀赋异人,便传授秘药给扁鹊并吩咐扁鹊要用“上池之水”服用。扁鹊按照长桑君说的方法,以上池之水服药一个月。果然奇迹出现了,“视见垣一方人”,从此成为一代名医。5\n五色大地广场五行广场FiveElementsSquare“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物质观、本体论。五行指:金、木、水、火、土。认为世界万物均由这五种要素构成,随着这五个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产生变化,不但影响到人的命运,同时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已。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行(运动)和变化所构成。它强调整体概念,描绘了事物的结构关系和运动形式。“五行”多用于哲学、中医学和占卜方面。如果说“阴阳”是一种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则“五行”可以说是一种原始的普通系统论。校徽广场校徽广场SchoolEmblemSquare原命名不变。该广场地面镶嵌有校徽图案,突出我院形象标识。学生会堂北侧广场杏林广场ApricotSquare“杏林”一词典出汉末三国闽籍道医董奉。董与当时的华佗、张仲景齐名,号称“建安三神医”。其医术高明,给人治病从不收钱,唯求治愈的病人在其宅旁植杏树。重病治愈植杏树五株,轻病者植杏树一株。若干年后,董奉治愈成千上万患者,其宅边杏树也逾十几万株,蔚然成林。从此“杏林”一词便渐成医家专用名词,医家每每以“杏林中人”自居。人们用“杏林春暖”、“誉满杏林”称颂医术高明、医德高尚。此命名既反映中医药特点,又教化学生不断进步,力争成为高素质的中医药人才。三、道路命名编序说明命名注解A道呈贡校区一期工程外围环线弧形一级道路歧伯路QiboStreet歧伯,是我国远古轩辕黄帝时期的重要人物,是远古时代著名医学家。他的著述颇多,但多失传。仅留残著,被后人整理编辑成中医经典《黄帝内经》,流传至今。因而,他被后人称为中华医学鼻祖。《皇帝内经》系记载歧伯与黄帝、雷公等讨论人体生理、病理及疾病防治的著作,此书谈治疗多用针灸,故对针灸的记载和论述特别详细。故而歧伯又被称为“针灸之祖”。B道呈贡校区一期工程外围环线直行一级道路。扁鹊路BianqueStreet扁鹊(约公元前407年前310年),本名秦越人,春秋时期渤海莫郡(今河北任丘县)人。善用四诊,尤其是脉诊和望诊来诊断疾病。C道华佗路HuatuoStreet华佗(约公元110-207年),名敷,字元化,沛国谯郡(今安徽毫县)人。人称“神医”5\n呈贡校区一期工程二级道路,东起对外合作交流中心、校医院交接线,途一食堂、学生宿舍3号院、学院行政办公楼、悬壶济世水景园、伍达观中医药博物馆,西至五色大地广场。。知养生术又精于药方,曾创"五禽戏"。发明麻药"麻沸散"施外科手术。D道呈贡校区一期工程二级道路,东起五色广场,途经教学楼群,西至系部办公楼。仲景路ZhangZhongjingStreet张仲景(约公元142-210年),名机,字仲景,南郡涅阳(今河南南阳)人,被尊为“医圣”所著《伤寒杂病论》16卷是后世中医辨证论治临床理论的基础。E道呈贡校区一期工程二级道路,北起校北门,途经学生会堂,穿越学生宿舍,南至校行政办公楼。思邈路SunSimiaoStreet孙思邈(约公元581-682年),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被尊为“药王”。著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各三十卷。是集唐以前医学大成的名著。孙思邈对医药学的重大建树是首创“复方”概念F道呈贡校区一期工程二级道路,北起校北门,途径学生会堂、穿越实验楼群、西至系部办公楼。时珍路LiShizhenStreet李时珍(公元1518-1593年),字东壁,蕲州(今湖北蕲州)人。明代卓越医药学家。所著《本草纲目》是神农本草以来最全的药物学专著,自1606年首传日本起被译为多国文字,是中国被翻译成外文最多、影响最大的古代科学巨著。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