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6.44 KB
  • 2022-05-13 09:30:43 发布

DB52∕T 1522.2-2020 马铃薯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第2部分:虫害(贵州省)

  • 1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ICS65.020.01CCSB16DB52贵州省地方标准DB52/T1522.2—2020马铃薯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系列规程第2部分:虫害eriesofRegulationsThatGreenPreventionandControlTechnologyforPotatoDisease,InsectPestsandWeedsPart2:InsectPests2020-11-13发布2021-03-01实施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n\nDB52/T1522.2—2020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绿色防控策略......................................................................15基本要求..........................................................................26绿色防控措施......................................................................27商品薯农药残留要求................................................................3附录A(资料性附录)马铃薯主要虫害为害症状及形态学描述..............................4附录B(资料性附录)马铃薯主要虫害防控药剂推荐表....................................8I\n\nDB52/T1522.2—2020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是DB52/T1522《马铃薯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系列规程》的第2部分。DB52/T1522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马铃薯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系列规程第1部分:病害;——马铃薯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系列规程第2部分:虫害;——马铃薯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系列规程第3部分:草害。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贵阳市植保植检站提出。本文件由贵州省植物保护技术标准化委员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贵阳市植保植检站、贵州省植保植检站、安顺市植保植检站、毕节市植保植检站、普定县植保植检站、黔南州种植业发展中心、荔波县茶产业化发展中心、黎平县种植业服务中心、岑巩县植物保护站、修文县植保植检站、纳雍县植保植检站、开阳县植保植检站、遵义市播州区种植业发展服务中心、贵州新气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六枝特区农业产业技术服务中心、习水县种植业发展中心、施秉县植物保护技术服务站。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斌、王姝玮、吴琼、张慧、郭国雄、陈祖瑶、曾琛、申智慧、陆金鹏、陈廷弟、薛文鹏、田勇、李添群、丁昭斌、任明国、冯金良、姚高学、周皞、杨胜英、袁江、冯玫、潘礼梅。II\n\nDB52/T1522.2—2020马铃薯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系列规程第2部分:虫害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马铃薯[SolanumtuberosumL.]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基本要求、绿色防控策略、绿色防控措施、商品薯农药残留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贵州省马铃薯虫害绿色防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18133马铃薯种薯GB38400肥料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3术语和定义DB52/T1522.1-2020界定的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绿色防控采取农业防治、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生态调控以及科学、合理、安全使用农药的技术,达到有效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确保农作物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促进农业增产、增收的目的。3.2种薯处理播种前对种薯的催芽、晾晒、筛选、切块和药剂拌种等农事和化学处理措施的总和。4绿色防控策略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贯彻落实“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针对马铃薯虫害种类(详见附录A)和发生特点,综合考虑影响虫害发生的规律和各种因素,以生态调控为基础,优先协调运用检疫、理化和生物防治措施,辅助以安全合理的科学用药,实现马铃薯虫害的全程防控。1\nDB52/T1522.2—20205基本要求5.1种薯选用健康脱毒种薯,脱毒种薯应符合GB18133的规定。5.2肥料应符合GB38400和NY/T496的规定,提倡施用马铃薯专用肥或配方施肥,禁止使用未经国家农业部门或省级农业部门登记的化学和生物肥料。5.3农药农药使用应符合NY/T1276规定,优先使用生物源农药、矿物源农药和低毒有机合成农药,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交替使用和合理混用。6绿色防控措施6.1植物检疫种薯调运应遵守植物检疫规定,发现检疫性有害生物的按照《植物检疫条例》等相关规定进行处置。6.2农业防治6.2.1种薯选择按5.1执行,提倡小整薯播种。6.2.2健身栽培播种前精耕细作,及时中耕高培土,清除田间杂草。6.3理化诱控6.3.1色板在有翅蚜虫发生初期,宜采用田间插挂黄色粘虫板诱杀,插挂密度按5m/块×6m/块。6.3.2杀虫灯22在田间设置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安装密度为5hm~6hm1盏。6.3.3诱捕器在田间设置害虫诱捕器诱杀害虫,设置密度根据不同类型诱捕器的有效引诱距离设定。6.3.4性信息素22根据特定靶标生物,放置对应的性引诱剂进行诱杀,设置密度3个/667m~5个/667m。6.3.5设置防虫网种薯生产中,宜使用40目防虫网笼罩。2\nDB52/T1522.2—20206.4生物防治6.4.1保护利用天敌倡导释放和保护利用食蚜蝇、蚜茧蜂、七星瓢虫等天敌,控制蚜虫等传毒害虫。6.4.2生物农药选择生物农药进行防控。防治药剂及使用方法见附录B。6.5科学用药6.5.1用药技术对症选药,大田喷雾时采用低容量喷雾、静电喷雾等精准施药技术;倡导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联防联治。6.5.2药剂防控马铃薯种薯处理和大田期主要虫害防控药剂及防治方法见附录B。6.5.3防治适期6.5.3.1蚜虫、南美斑潜蝇:蚜虫防治适期为低龄若虫期,南美斑潜蝇为卵孵化盛末期。6.5.3.2夜蛾科害虫最佳防治适期为低龄幼虫期。7商品薯农药残留要求商品薯农药残留符合GB2762、GB2763规定。A3\nDB52/T1522.2—2020BA附录A(资料性附录)马铃薯主要虫害为害症状及形态学描述A.1桃蚜A.1.1学名Myzuspersicae(Sulzer),属同翅目蚜科。A.1.2为害特点该虫为害马铃薯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接以成虫和若虫群集在叶片和嫩茎上,吸食植株汁液,造成叶片卷曲、皱缩、变形,使植株生长不良,产量严重受损,据相关试验表明,幼苗期连续20d受害,减产可达35%,现蕾至开花期连续20d受害,减产可达54%。二是成为病毒媒介,传播病毒对马铃薯产生间接危害,且该方式为害性远大于其直接为害,可传播的持久性病毒有马铃薯卷叶病毒,非持久性病毒有马铃薯Y病毒、马铃薯A病毒、马铃薯黄斑花叶病毒、马铃薯卷叶花叶病毒以及马铃薯纺锤茎类病毒等,有翅蚜是病毒传播的主要蚜型。A.1.3形态特征A.1.3.1成虫主要为有翅孤雌蚜,体长2mm,腹部有黑褐色斑纹,翅无色透明,翅痣灰黄或青黄色。A.1.3.2若蚜体小,体色呈淡红色,与无翅胎生雌虫相似。A.1.3.3卵呈椭圆形,初始为淡绿色,后逐惭变黑褐色。A.1.3.4生活习性1年发生10代~30代,在南方以孤雌胎生,无明显的越冬滞育现象,世代重叠明显。在寄主环境良好的条件下以无翅蚜为主,在寄主环境渐趋恶劣的情况下,如植株水分不够、植株衰老或种群密度过大等情况下,就会产生有翅蚜。桃蚜对黄色、橙色有强烈的趋性,对银灰色有负趋性。A.1.4生活习性1年发生10代~30代,在南方以孤雌胎生,无明显的越冬滞育现象,世代重叠明显。在寄主环境良好的条件下以无翅蚜为主,在寄主环境渐趋恶劣的情况下,如植株水分不够、植株衰老或种群密度过大等情况下,就会产生有翅蚜。桃蚜对黄色、橙色有强烈的趋性,对银灰色有负趋性。A.2小地老虎4\nDB52/T1522.2—2020A.2.1学名Agrotisypsilon(Rottemberg),属鳞翅目夜蛾科。A.2.2为害特点主要为害马铃薯幼苗,主要表现为在贴近地表附近把幼苗咬断,使得整株苗死亡,造成缺窝断行,幼虫低龄期时也咬食嫩叶和块茎,叶片受害后出现缺刻或孔洞,块茎受害后造成孔洞。A.2.3形态特征A.2.3.1成虫体长16mm~23mm,翅展42mm~54mm,体深褐色,前翅由内横线、外横线将全翅分为3段,具有显著的肾形斑、环形纹、棒状纹和2个黑色剑状纹,后翅灰色无斑纹。A.2.3.2幼虫体长37mm~47mm,灰黑色,体表布满大小不等的颗粒,臀板黄褐色,具2条深褐色纵带。A.2.3.3卵长约0.5mm,半球形,初产时乳白色,后出现红斑纹,后变为灰黑色。A.2.3.4蛹长18mm~23mm,赤褐色,有光泽,第5~7腹节背面的刻点比侧面的刻点大,臀棘为短刺1对。A.2.4生活习性以老熟幼虫、蛹及成虫越冬,成虫昼伏夜出,白天潜伏于土缝、杂草丛或其他隐蔽处,夜间活动,交配产卵,卵散产或堆产,平均每雌产卵800粒~1000粒。幼虫共6龄,3龄前在地面、杂草或寄主幼嫩部位取食,3龄后夜间出来为害,动作敏捷,性残暴,能自相残杀,老熟幼虫具有假死性,受惊缩成环形。成虫对黑光灯和糖醋液有强烈的趋性,喜湿暖及潮湿的条件,在河流湖泊地区或低洼内涝、雨水充足及常年灌溉地区,如土质疏松、团粒结构好、保水性强的壤土、沙壤土均适于小地老虎的发生。A.3蛴螬A.3.1学名金龟子科幼虫的统称,我省马铃薯主产区主要有大黑鳃金龟、暗黑鳃金龟、铜绿丽金龟3种。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oblitaFaldermann,鞘翅目,鳃金龟科;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parallelaMotschulsky,鞘翅目,金龟科;铜绿丽金龟:AnomalacorpulentaMotschulsky,鞘翅目,丽金龟科。A.3.2为害特点该虫主危害期为幼虫期,幼虫主要咬食为害地下嫩根、茎和块茎,造成幼苗枯死,田间缺苗断垄,块茎受害后,咬食成缺刻或孔洞,引起腐烂。成虫具有飞行能力,可咬食叶片。5\nDB52/T1522.2—2020A.3.3形态特征蛴螬身体肥大弯曲呈C形,体色多白色,有的黄白色,体壁较柔软,多皱,体表有疏生细毛,头部较大且呈圆形,黄褐色至红褐色,左右生有对称的刚毛,有3对胸足,后足较长,腹部10节,第10节称为臀节,上生有刺毛。A.3.4生活习性蛴螬的栖息地为土壤中,不同蛴螬种类完成1代所需时间不同,暗黑鳃金龟、铜绿丽金龟1年1代,大黑鳃金龟2年1代。以幼虫和成虫在土壤中越冬。蛴螬的活动与土壤温湿度关系密切,当地表下10cm土地温达5℃时开始上升至表土层,在13℃~18℃时活动最盛,23℃以上则往深土中移动,至秋季土温下降到其适宜温度范围时再向上层土壤移动,土壤湿润则活动性强。幼虫具有假死性。A.4南美斑潜蝇A.4.1学名Liriomyzahuidobrensis(Blanchard),属双翅目潜蝇科。A.4.2为害特点以幼虫和成虫为害。幼虫在寄主叶片中潜食叶肉,多从主脉基部开始危害,形成弯曲较宽的虫道,沿叶脉伸展,但不受叶脉限制,若干虫道连成一片形成一个取食斑,叶片受害后期枯黄死亡。幼虫还为害嫩茎,在表皮下纵向取食,致使植株生长缓慢,重者茎尖枯死,也为害叶柄。成虫产卵、取食刺破叶片表皮,形成较粗大的产卵点和取食点,致使叶片水分散失,生理机能受抑制。A.4.3形态特征A.4.3.1成虫体长约1.3mm~1.8mm,较美洲斑潜蝇稍大。额黄色,侧额上面部分较黑,内、外顶鬃均着生于黑色区域,触角第3节一般棕黄色,中胸背板黑色有光泽,小盾片黄色,翅长1.7mm~2.25mm,雄虫外生殖器的端阳体与中阳体仅以膜囊相连,足基节黑黄色,腿节基色为黄色,有大小不一的黑纹,内侧有黄色区域,胫、跗节黑色,有时也呈棕色。卵椭圆形,微透明乳白色状。A.4.3.2幼虫初孵时呈透明状,后变为乳白色,个别略显黄色,老熟后体长约2.3mm~3.2mm,后气门每侧具6~9个孔突和开口。A.4.3.3蛹淡褐色至黑褐色,腹面略扁平。A.4.4生活习性该虫主要在保护地越冬,过冷却点和体液冰点分别为-12.27℃和-11.01℃,喜温凉、耐低温,抗高温能力差,世代重叠现象严重。成虫羽化当即可进行交配,具趋黄性和在寄主植株上层顶端飞翔活动特性,刚羽化的成虫具趋光性。成虫期约为5d~25d,雌雄虫可多次交配,卵产在叶表皮下,平均每雌产卵量在550粒左右,最高可产780粒左右,幼虫老熟后钻出叶片,在叶表面或表层土壤中化蛹。6\nDB52/T1522.2—2020A.5甜菜夜蛾A.5.1学名Spodopteraexigua(Hübner),属鳞翅目夜蛾科。A.5.2为害特点该虫主要以幼虫啃食马铃薯植株叶片为害,初孵幼虫群集叶背,吐丝结网,在网内取食叶肉,留下表皮,严重时仅剩下叶脉和叶柄,也能以幼虫钻蛀块茎为害,为害时粪便残留在块茎内造成污染,使得马铃薯块茎失去商品价值。A.5.3形态特征A.5.3.1成虫灰褐色,头、胸有黑点,体长8mm~10mm,翅展19mm~25mm,前翅灰褐色,基线仅前段有双黑纹,内横线双线黑色,波浪形外斜,剑纹为一黑条,肾纹和环纹都是粉黄色,中央褐色,黑边,中横线黑色,波浪形,外横线双线黑色,锯齿形,前、后端的线间白色;亚缘线也白色呈锯齿形,两侧有黑点,外侧在M1处有一较大的黑点。后翅白色,翅脉及缘线黑褐色。A.5.3.2卵呈白色圆球形,成块产于叶面或叶背,8粒~100粒不等,排为1层~3层,外覆白色绒毛。A.5.3.3老熟幼虫长约22mm,体色多变,背线有或无,颜色各异,腹部气门下线为明显黄白色纵带,有时带粉红色,纵带末端直达腹部末端,不弯到臀足上。A.5.3.4蛹黄褐色,长约10mm,中胸气门显著外突,臀棘上有刚毛2根,其腹面基部亦有2根极短刚毛。A.5.4生活习性该虫喜温性,我国从北向南年发生红4代~7代。以蛹在土室内越冬。越冬蛹发育起点10℃,有效积温220℃,成虫发育最适温度20℃~23℃,相对湿度50%~75%,有趋光性,夜间活动,产卵期为3d~5d,雌虫第头产卵红100粒~600粒,卵期约为3d~6d,幼虫一般为5龄,3龄前群集为害,食量少,4龄后食量暴增,有假死性,白天蛰伏,晚间活动取食,当虫口密度过高时有互相残杀的习性,幼虫老熟后,钻入地下4cm~10cm土层化蛹,蛹期7d~11d,幼虫抗寒能力弱,在2℃以下经数日即大量死亡。7\nDB52/T1522.2—2020CB附录B(资料性附录)马铃薯主要虫害防控药剂推荐表表B.1马铃薯主要虫害防控药剂推荐表稀释倍数/虫害名称类别药剂名称施用方法使用剂量80亿孢子/ml金龟子绿僵菌可分散油悬浮剂500倍液喷雾生物农药0.5%苦参碱水剂500倍液喷雾蚜虫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喷雾化学农药70%烯啶•噻嗪酮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喷雾10%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1500倍液喷雾25g/L溴氰菊酯乳油1250倍液喷雾蛴螬、化学农药10%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1500倍液喷雾小地老虎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20ml/100kg拌种南美斑潜蝇化学农药25%乙基多杀菌素水分散粒剂5000倍液喷雾20亿PIB/ml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750倍液生物农药10亿PIB/ml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喷雾500倍液甜菜夜蛾5亿PIB/g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35%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5000倍液喷雾化学农药10%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1500倍液喷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n\nDB52/T1522.2-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