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5.08 KB
  • 2022-05-13 09:30:43 发布

DB52∕T 1508-2020 喀斯特地貌探险旅游环境行为指南(贵州省)

  • 1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ICS03.200CCSA12DB52贵州省地方标准DB52/T1508—2020喀斯特地貌探险旅游环境行为指南Aguidetotheenvironmentalbehavioronkarstlandformadventuretourism2020-09-17发布2021-01-01实施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n\nDB52/T1508—2020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共性行为..........................................................................35喀斯特地貌探险旅游活动............................................................56探险过程环境行为记录..............................................................67探险旅游活动环境行为评价..........................................................6附录A(资料性附录)喀斯特地貌探险旅游准备工作记录表................................7附录B(资料性附录)喀斯特地貌探险旅游环境行为记录表................................8附录C(资料性附录)喀斯特地貌探险旅游环境行为记录资料检查表........................9附录D(资料性附录)喀斯特地貌探险旅游环境行为野外核查表...........................10I\n\nDB52/T1508—2020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拓路士地理科技有限公司提出。本文件由贵州省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拓路士地理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贵州旅游集团、遵义师范学院、贵州理工学院、贵州省地矿局106地质大队、遵义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熊佰炼、黄飞、陈伟海、赵东波、展茂魁、孙嘉龙、翁申富、杨海。II\n\nDB52/T1508—2020喀斯特地貌探险旅游环境行为指南1范围本文件提供了喀斯特地貌探险旅游中探险准备、行进、宿营、用火、垃圾处理、野生动植物保护与防止外来物种入侵、噪声控制、开线等共性行为保护环境的指导和攀岩、探洞、溯溪和漂流、攀树等活动环境行为的指导,以及探险过程环境行为记录、评价等方面的指导与建议。本文件适用于在贵州省喀斯特地貌区开展的探险旅游活动。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0416-2006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技术规程GB/T26362-2010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与运营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喀斯特地貌探险旅游karstlandformadventuretourism在人迹稀少的喀斯特地貌环境中,将危险可控与个人挑战结合起来的各类探险旅行活动的总称。3.2旅游环境容量tourismenvironmentcapacity某一探险旅游目的地在特定时期内,在保证该地探险旅游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保证该地生态的完整性和文化的连续性前提下,所能承受的探险旅游者人数或探险旅游活动的强度。3.3先锋pioneer对目标探险线路进行开拓性探索,在岩壁、洞穴、瀑布等有通行难度的场地布设安全保障系统的探险人员。1\nDB52/T1508—20203.4岩溶沉积物karstdeposits发生于岩溶区的,由岩溶水作用和生物作用形成的沉积物,具有不同规模、不同形态,如钟乳石、石笋、石柱、石梯田、石瀑布、钙华等。3.5岩溶峰柱dissolvedpillar沿碳酸盐岩、膏盐岩等可溶岩体垂直裂隙溶蚀后残留的、上下截面基本一致的柱状岩体。3.6耐用地表面durablegroundsurface能够承受较大强度的人为活动干扰的户外地表面,如岩石和砾石地面、沙地、雪地、干草覆盖地面等。3.7火塘firerings火塘,又叫“火坑”,用砂石等建成的用于户外生火的场所。3.8开线boltingroute对所探险线路上的岩壁、洞穴、瀑布等进行探索并布设安全保障系统的活动。3.9探洞caving依靠绳索及相关专业器械进入洞穴,探察洞穴结构、开展科学研究、观赏洞内独特景观、体验洞穴特点、锻炼自身胆识的一种探险形式。3.10溯溪rivertracing由溪流的下游向上游,克服地形上的各处障碍,探寻溪水源头的探险活动。3.11瀑降waterfalldescending借助绳索及相关专业器械,从瀑布上部下降至瀑布底部的极限运动。3.12攀树treeclimbing以绳索作为主要攀爬工具,由地面攀爬到树木一定高度并完成有关附属操作的户外运动。2\nDB52/T1508—20203.13锚点anchor在岩壁上开钻并钉入螺栓、挂入挂片,连接锁具后用于系单绳、保护绳或绳梯的固定点,也包括利用树木、岩石等构建的固定点。3.14辅助锚点auxiliaryanchor在开线过程中,因安全保障系统布设和确保先锋自身安全的需要而设置的临时性锚点。3.15绳保ropeprotection在绳攀运动中,用来减少岩石或天然锚点等对绳索磨损的保护装置。3.16树木保护器treeprotector在攀树运动中,用来避免绳索摩擦破坏树木的两头带着圆环的扁带。3.17胸径diameteratbreastheight乔木主干离地表面1.3m高处的直径。4共性行为4.1探险准备4.1.1制定的探险旅游线路应避开法律法规禁止开展探险旅游活动的区域。4.1.2收集探险线路所在地森林防火、水源保护、野生动物生活习性资料,制定探险活动中的森林防火、水源保护和动植物保护执行方案。4.1.3提前掌握和联系好探险旅游线路上可利用的宿营地。4.1.4科学计划探险旅游行程,合理准备食品、衣物、探险装备等必需品和急救包、垃圾清洁袋等备用品,简易包装,减少垃圾产生量。4.1.5探险准备工作完成后,填写《喀斯特地貌探险旅游准备工作记录表》(见附录A)。4.2行进4.2.1在有人行痕迹的道路上行进,尽量避免新开道行进。4.2.2必须开道行进时,应避开动物栖息地并避免整株砍伐植株,一路纵队行进,减少对植被的破坏和对动物的惊扰。3\nDB52/T1508—20204.3宿营4.3.1优先选择沿途居民用房或搭建的长期性宿营基地宿营。需搭建临时露营地时,优先选择在已搭建过营地的场所或耐用地表面搭建营地,减少对环境的扰动。4.3.2汲水上岸刷洗物品和做个人清洁卫生。4.3.3宿营活动产生的废水、食物残渣应挖坑集中倾倒掩埋。4.3.4在远离营地60米以外的区域挖深坑作为集中便溺场所,挖坑出土应堆放坑旁,每使用一次撒一层土遮盖粪污,撤营时掩埋复原。4.3.5离开露营地时,应将营地恢复原貌。4.3.6露营活动旅游环境容量应符合GB/T20416-2006中附录C露营地容量指标的要求。4.4用火4.4.1在清理干净的裸地、河边沙滩等开阔区域使用已有的火塘或新建火塘用火。4.4.2安排专人负责生火、灭火,用火全过程必须有人值守,用火点应备有用于灭火的水或土。4.4.3用火完毕后,先用水或土将火扑灭,搅拌灰烬,再次加水或土并搅拌,直至所有火苗和火星完全熄灭,待灰烬完全变冷才可离开。4.4.4用火结束后应将火塘内完全冷却的灰烬、木炭等残余物隐蔽分散至取火点周边或掩埋,恢复用火点原貌。4.4.5旱季有风时,飘散的火星和灰烬易引起火灾,不应野外用火。4.4.6使用便携式炉具和化石燃料生火烹饪,用火完毕应将取火设备与化石燃料全部带走妥善处理。4.5垃圾处理4.5.1应将产生的不可降解垃圾、有毒的废弃电池、废弃卫生纸全部带出并妥善处理。4.5.2食物残渣类可降解垃圾收集后选择土层厚的地点挖掘15~20cm深坑填埋,将土回填并平整踏实。4.5.3野外活动需如厕时,应远离自然水体和道路,选择土层厚的地点挖掘15~20cm深坑填埋粪便,将土回填并平整踏实。4.5.4在封闭、半封闭的洞穴、天坑、竖井和石质的河道、人流量较大的溪谷开展活动时,应准备专门的容器将产生的全部垃圾和粪便带出,并妥善处理。4.5.5野外搭建的长期性宿营基地应建设符合GB/T26362-2010要求的旅游厕所,收集的排泄物应定期妥善处理。4.5.6使用生物可降解清洁剂,远离自然水体倾倒洗涤物品产生的废(污)水。4.6野生动、植物保护与防止外来物种入侵4.6.1不应在野生动物繁育季节和冬眠期进入其栖息地。4.6.2不应近距离观察、接触野生动物和破坏动物巢穴。4.6.3不应投喂野生动物。4.6.4不应捕食野生动物和将野生动物带离栖息地。4.6.5不应在猛禽栖息地放飞无人飞机。4.6.6不应携带任何动物、植物进行探险旅游活动,吃完水果后的种子应带出探险旅游活动区域后妥善处理。4.6.7不应采集、攀折和刻划野生植物。4\nDB52/T1508—20204.7噪声控制4.7.1在探险旅游过程中不应使用扩音设备。4.7.2在探险旅游过程中不应有敲击岩石、树干和高声喧哗等制造噪声的行为。4.8开线4.8.1所开线路应避开野生动物巢穴,不应移除线路上的植物。4.8.2应充分利用自然锚点,减少人工锚点的开钻,减轻对岩壁的损伤。4.8.3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应使用前人留下的锚点以减少开钻。4.8.4使用抗腐蚀能力强的膨胀螺栓和挂片,将人工锚点做成可长期使用的锚点。4.8.5在线路布设完成后应将辅助锚点中的螺栓取出,用环氧树脂、胶水等混合砂粒或石粉填充钻孔。4.8.6以树木作锚点时,应使用绳保减轻绳索对树木的摩擦损伤。不应将生长在岩壁上的树木作为锚点。4.8.7开线结束后,先锋应将开钻过程中散落在岩壁上的灰尘清扫干净。5喀斯特地貌探险旅游活动5.1攀岩5.1.1应由先锋先行开线,并在先锋开辟的线路上开展攀岩活动。5.1.2不应在岩溶峰柱上开钻锚点。5.1.3不应在岩壁上开展喷涂、刻画和题词等活动。5.2洞穴、天坑和竖井探险5.2.1应由先锋先行开线,并在先锋开辟的线路上开展洞穴、天坑和竖井探险活动。5.2.2不应在岩溶沉积物上开钻锚点,不将岩溶沉积物作为攀爬抓握着力点。5.2.3需踩、踏通行有保护价值的地质景观区时,应用专用地垫铺设出合理的行走通道。通行结束后,应将地垫收回。5.2.4通过岩溶沉积物区之间的泥泞道路时,应用专用地垫铺设出行走通道。通行结束后,应将地垫收回。5.2.5在有较高观赏与科研价值的地质景观区行走与参观时,应用警示带标识出合理的行走与参观通道,不得在通道以外行走与活动。通行结束后,应将警示带收回。5.2.6攀爬通过有保护价值的洞穴地质景观时,应脱去不清洁的衣物、鞋帽、手套和装备,或者套上清洁的外套。5.2.7不应使用油漆、记号笔等制作路标或其他标识,可利用岩石垒砌路标。5.2.8不应使用乙炔等化石燃料灯或明火照明。5.2.9不应挖掘洞穴、天坑和竖井内岩溶沉积物。5.2.10与蝙蝠等穴居动物保持安全距离,并保持安静,避免惊扰。5.2.11不应在洞穴内生火烹饪和取暖。5.2.12不应在洞穴、天坑和竖井内吸烟。5.2.13对不慎污染的岩溶沉积物应及时用清水冲洗干净。5.3溯溪、瀑降和漂流5.3.1应由先锋先行开线,并在先锋开辟的线路上开展溯溪、瀑降和漂流活动。5\nDB52/T1508—20205.3.2溯溪和瀑降运动中的人工锚点应设置在水面以上,优先在高于腰部的岩壁上选址,增加锚点的可见性。5.3.3不应向水面抛弃垃圾。5.3.4不应直接在水体中使用清洁剂和日化用品。5.3.5溯溪、瀑降和漂流活动旅游环境容量应符合GB/T20416-2006中附录C水浴区容量指标的要求。5.4攀树5.4.1攀爬的目标树胸径应不小于46cm,用于缠绕固定绳索的树枝直径应不小于15cm。5.4.2不应将有病虫害、树皮受损、树干有明显空洞及有大型真菌生长的树木作为攀爬目标树木。5.4.3不应攀爬悬挂有古树名木标识、有野生动物巢穴和生长在岩壁上的树木。5.4.4应使用绳保或树木保护器以防止绳索与树木摩擦造成对树木的损伤。5.4.5不应在树木上钻孔或使用带刺的鞋攀爬。5.4.6不应砍、折树枝,不移除树木上生长的苔藓和附生植物。6探险过程环境行为记录以文字、图片和多媒体的方式对探险过程信息进行记录,填写《喀斯特地貌探险旅游环境行为记录表》(见附录B)。7探险旅游活动环境行为评价7.1评价目的评估探险旅游活动对喀斯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高探险旅游者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和能力。7.2评价要点评价要点包括:a)探险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b)探险行为对野生动、植物的影响。7.3评价方法7.3.1原始记录资料评价对探险旅游队伍记录的探险旅游环境行为原始资料进行检查和评价,填写《喀斯特地貌探险旅游环境行为记录资料检查表》(见附录C)。原始资料包括:a)《喀斯特地貌探险旅游准备工作记录表》(见附录A);b)《喀斯特地貌探险旅游环境行为记录表》(见附录B),含拍摄的图片和多媒体资料。7.3.2野外核查根据需要可对探险旅游线路中的野外露营地、用火地、重点活动区域等开展野外核查工作,重点检查原始资料与现场实际情况的一致性与准确性,评估探险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填写《喀斯特地貌探险旅游环境行为野外核查表》(见附录D)。7.3.3当评价结论判定为不合格时,应将评价情况及时反馈给参与该次探险旅游活动的全体人员,避免在以后的探险旅游活动中再次出现相同的情况。6\nDB52/T1508—2020AA附录A(资料性附录)喀斯特地貌探险旅游准备工作记录表表A.1喀斯特地貌探险旅游准备工作记录表序号探险活动内容备注线路起始点主要景点位置主要景点保护等级选线探险线路所在地森林防火1区设置情况、是否处于高防火期是否穿越水源保护区及水源保护区等级种类保护等级2探险线路珍稀繁殖季节保护动物情况珍稀保护动物发现地点是否为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等级宿营点位置3宿营宿营点类型队伍人数活动天数探险物品准备4食品名称与数量情况装备名称与数量其他物品名称与数量7\nDB52/T1508—2020BB附录B(资料性附录)喀斯特地貌探险旅游环境行为记录表表B.1喀斯特地貌探险旅游环境行为记录表序号活动与环节记录内容记录形式记录人车辆使用情况宿营/露营地与周文字、图片领队1行进与宿营边环境或视频宿营/露营地面积宿营/露营人数用火地点文字、图片2用火情况领队取火方式或视频垃圾收集处理情况野外如厕和粪便处理情况文字、图片领队、队3垃圾处理长期性宿营基地粪或视频员便处理情况废水产生与处理情况遇到野生动物的时间和地点野生动物类型(鸟4野生动物观类、哺乳类、两栖文字、图片领队、先赏类)或视频锋、队员是否惊扰野生动物螺栓、挂片材质5开线文字、图片先锋岩壁锚点分布或视频在岩溶沉积物景观区通行、参观时采洞穴、天坑文字、图片领队、先6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和竖井探险或视频锋、队员活动过程简介锚点布设情况7攀岩文字、图片领队、先活动过程简介或视频锋、队员活动水域面积与活动人数溯溪、瀑降、文字、图片领队、先8漂流锚点布设情况或视频锋、队员活动过程简介树木胸径数据与测量图片9攀树文字、图片领队、先缠绕固定绳索的树或视频锋、队员枝直径与测量图片8\nDB52/T1508—2020CC附录C(资料性附录)喀斯特地貌探险旅游环境行为记录资料检查表表C.1喀斯特地貌探险旅游环境行为记录资料检查表检查项目检查内容评价意见是否有漏项、未填写情况、填写内容是否详细准确线路的特征线路起始点,主要景点位置,主要景点保护等级喀斯特地貌探险旅探险线路珍稀保护动物情况种类,保护等级,繁殖季节游准备工作记录表宿营地特征宿营点位置,宿营点类型探险物品准备情况队伍人数,活动天数,食品数量,其他物品数量车辆使用情况,宿营/露营地与周边环境,宿营/露营地行进与宿营面积,宿营/露营人数用火情况用火地点,取火方式不可降解垃圾收集情况,野外如厕和粪便处理情况,长垃圾处理期性宿营基地粪便处理情况,废(污)水产生与处理情况,废弃电池与电子产品收集与处理情况遇到野生动物的时间和地点,野生动物类型(鸟类、哺喀斯特地貌探险旅野生动物观赏乳类、两栖类),是否惊扰野生动物游环境行为记录表开线螺栓、挂片材质,岩壁锚点分布绳索攀岩岩壁锚点布设情况、活动过程简介探洞、探天坑、探竖井次生化学沉积物景观区通行、参观活动景观保护措施活动水域面积与活动人数、锚点布设情况、活动过程简溯溪、瀑降、漂流介树木胸径数据与测量图片、缠绕固定绳索的树枝直径与攀树测量图片、树木整体图片图片或视频资料是否清晰,记录信息资料要素表达是否全面,与文字记录材料表达是否一致资料齐全,信息记录准确、清晰、翔实,线路选择符合生态环境与动植物保护要求,合格□探险运动旅游过程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科学、有效。资料齐全,信息记录基本完整,线路选择符合生态环境与动植物保护要求,探险运动基本合格□原始资料检查结论旅游过程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尚有待改进。资料不齐全,信息记录不完整,线路选择不符合生态环境与动植物保护要求,探险运不合格□动旅游过程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不科学、造成有害影响。签名9\nDB52/T1508—2020DD附录D(资料性附录)喀斯特地貌探险旅游环境行为野外核查表表D.1喀斯特地貌探险旅游环境行为野外核查表核查对象核查内容核查结果评价意见一致□宿营/露营地实际情况与记录情况是否一致基本一致□不一致□不可恢复破坏□宿营/露营地宿营/露营活动对生态与环境影响评估可恢复影响□无有害影响□一致□用火地实际情况与记录情况是否一致基本一致□不一致□不可恢复破坏□用火地用火活动对生态与环境影响评估可恢复影响□无有害影响□一致□开线场地实际情况与记录情况是否一致基本一致□不一致□不可恢复破坏□开线工作开线活动对生态与环境实际影响评估可恢复影响□无有害影响□一致□绳索攀岩活动实际情况与记录情况是否一致基本一致□不一致□不可恢复破坏□岩壁景观绳索攀岩活动对生态与环境实际影响评估可恢复影响□无有害影响□一致□探洞活动实际情况与记录情况是否一致基本一致□不一致□洞穴、天坑和竖井环不可恢复破坏□可恢复影响□境与景观探洞活动对洞穴生态环境影响评估无有害影响□溯溪、瀑降和漂流活动实际情况与记录情况是一致□基本一致□否一致不一致□不可恢复破坏□目标溪流和瀑布溯溪、瀑降和漂流活动对环境影响评估可恢复影响□无有害影响□一致□攀树活动实际情况与记录情况是否一致基本一致□不一致□不可恢复破坏□目标大树攀树活动对树木影响评估可恢复影响□无有害影响□10\nDB52/T1508—2020核查对象核查内容核查结果评价意见真实情况与记录情况一致,对生态环境未产生合格□有害影响真实情况与记录情况基本一致,对生态环境的野外核查结论基本合格□影响可恢复真实情况与记录情况不一致,对生态环境的破不合格□坏不可恢复签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nDB52/T15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