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9 MB
- 2022-05-13 10:11:06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风景园林规划原理(第二章)\n第二章城市园林绿地的效益\n城市园林绿地具有多种功能。过去人们主要从美化环境、文化休息的观点去理解和认识城市园林绿地的功能。而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从环境学、生态学、生物学、医学等学科研究的成果中更深刻地认识和估价园林绿地对城市生活的重要意义。\n城市园林绿地的特殊功能1、改善城市环境,抵御自然灾害,为市民提供生活、生产、工作和学习、活动的良好环境,具有突出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n城市园林绿地的特殊功能2、城市园林绿化是全社会的一项环境建设工程,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也是人们生存的需要。城市园林绿化不是单为一代人,而是有益后代,造福子孙,不是一家一户的生活环境美,而是要改善整个城市、乡村,甚至整个国土的生态环境。所以,它的效益价值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具有多层次、多功能和多效益等特点。\n第一节城市园林绿化的属性\n城市园林绿化的材料是有生命的绿色植物,所以它具有自然属性;它又能满足人们的文化艺术享受,因此具有文化属性;它也具有社会再生产推动自然再生产、取得产出效益的经济属性。因此,城市园林绿化具有独特的属性,\n一、自然属性生态环境效益1、城市绿化创造与维持绿色生态环境,保护着具有生命的绿色世界,产生生态环境效益。2、城市绿化的生态效益是多方位的综合体现1)城市是人口高密区,它对绿色植物的需求,不仅仅给市民提供游憩空间、休闲场所、美化环境、创造景观等,更重要的是对改善城市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n一、自然属性生态环境效益2)从城市生态学角度看,城市园林绿化中一定量的绿色植物,既能维持和改善城市区域范围内的大气碳循环和氧平衡,又能调节城市的温度、湿度,净化空气、水体和土壤,还能促进城市通风、减少风害、降低噪音等等。\n二、文化属性社会效益1、城市绿化带给人们对环境的热爱,满足人们得到一种绿色文化的艺术享受,带给人类社会效益。2、城市园林绿化不仅可以创造城市景观,提供休闲、保健场所,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还能防灾避难,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1)城市园林作为一种人工生态系统,凝结着现时的、历史的各种自然、科学、精神价值。城市绿化的发展应与城市文明建设及社会发展同步进行。\n二、文化属性社会效益2)据国家林业局2012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显示,截至2012年底,全国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171.9万公顷,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8平方米。全国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已分别达到39.2%和35.3%,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随着城市绿地在城市用地中所占份额的不断增加,必然会成为影响城市风貌的决定性因素和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成为吸引人才、技术乃至资金集结的重要因素。\n三、经济属性经济效益1、城市绿化的过程,不断促进社会再生产推动自然再生产,让社会持续取得经济效益。2、城市园林绿地及风景名胜区的绿化除了生态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外,还有经济效益。城市园林绿化属第三产业,有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1)直接经济效益是指园林绿化产品、门票、服务的直接经济收入。\n三、经济属性经济效益2)间接经济效益是指园林绿化所形成的良性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间接的经济效益是通过环境的资源潜力所反映出来的,并且这个数量很大。3、经济效益又有宏观和微观之分,微观是指公园绿地中货币的投入和产出的比例,宏观是指综合园林的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全面的经济效益包括绿地建设、内部管理、服务创收和生态价值,它是建设管理的出发点。\n第二节城市园林绿地的效益\n一、社会效益美化城市陶冶情操防灾避难\n一、社会效益1、美化城市环境1)为人为的城市环境引进自然的色彩和景观。在现代化城市快速建设中,随着大量混凝土森林的密集涌现与不断拔起,城镇的景观和特色风貌受到严峻的挑战。通过培育城市中各类园林绿地,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条件,使城市和绿化景观交织融合于一体,让城市绿色化,园林化,使人们身居的城市仍得自然的孕育和绿的保护。\n一、社会效益1、美化城市环境2)形成良好的园林绿化环境。国内外许多城市都具有良好的园林绿化环境,如北京、杭州、青岛、桂林、南京等均具有园林绿地与城市建筑群有机联系的特点。鸟瞰全城,郁郁葱葱,建筑处于绿色包围之中,山水绿地把城市与大自然紧密联系在一起。\n一、社会效益3)丰富城市建筑群体的轮廓线。在现代城市中,大量的硬质楼房形成了轮廓挺直的建筑群体,而园林绿化则为柔和的软质景观。若两者配合得当,便能丰富城市建筑群体的轮廓线,形成街景,成为美丽的城市景观。特别是城市的滨海和沿江的园林绿化带,能形成优美的城市轮廓骨架。\n一、社会效益3)青岛市的海滨绿化,红瓦黄墙的建筑群,高低错落地散布在山丘上,掩映在绿树中,再衬托蓝天白云和青山的轮廓而形成了山林海滨城市的独特景色;上海市的外滩滨江绿化带,衬托着高耸的房屋建筑,既美化了环境,又丰富了景观,增添了生机;杭州市的西湖风景园林,使杭州形成了风景旅游城市的特色;扬州市的瘦西湖风景区和运河绿化带,形成了内外两层绿色园林带,使扬州市具有风景园林城市的特色;日内瓦潮的风光,成为日内瓦景观的代表;塞纳河横贯巴黎,其沿河绿地丰富了巴黎城市面貌;\n一、社会效益4)衬托和装饰各类建筑,影响市容面貌。倘若街道绿化得好,人们虽置身于闹市之中,却犹如生活在传统的园林廊道里闲庭信步,避开了许多的干扰;通过形体、线条、色彩等效果的综合运用,绿化与建筑相辅相成,可以取得更好的景观艺术效果,使人赏心愉悦,获得美的享受。\n一、社会效益5)遮挡有碍观瞻的不良视线。园林绿化还可以遮挡有碍观瞻的不良视线,使城市面貌整洁、生动而活泼,并可利用园林植物的不同形态、色彩和风格来达到城市环境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景观效果。\n一、社会效益1、美化城市环境6)形成良好的园林绿化环境。国内外许多城市都具有良好的园林绿化环境,如北京、杭州、青岛、桂林、南京等均具有园林绿地与城市建筑群有机联系的特点。鸟瞰全城,郁郁葱葱,建筑处于绿色包围之中,山水绿地把城市与大自然紧密联系在一起。\n一、社会效益2、文化宣传教育。1)城市园林绿地是一个城市的宣传窗口,是向人们进行文化宣传、科普教育的主要场所,经常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使人们在游憩中受到教育,增长知识,提高文化素养。\n一、社会效益2)园林绿地中的文化教育内容十分广泛,形式多种多样。杭州西湖景区中岳王墓景点,人们感受到民族英雄岳飞的爱国主义精神,从中深受教育,激发人们“精忠报国”的热情;画展、花展、影展、工艺品展对人们艺术修养的提高都有较好的作用;植物园、动物园、水族馆等,可使游人增长自然科学知识,了解和热爱大自然。\n一、社会效益3、社会交往、游憩休闲与健康疗养1)社会交往是园林绿地的重要功能之一,公共开放性园林绿地空间是游人进行各种社会交往的理想场所。2)城市园林绿地为人们的社会交往活动提供了不同类型的开放空间;3)城市园林绿地,特别是公园、小游园及其他附属绿地,为人们提供了闲暇时间的休闲、保健场所;4)从城市规划来看,主要利用城市郊区的森林、水域、风景优美的园林绿地来安排为居民服务的度假及休、疗养地,特别是休假活动基地,有时也与体育娱乐活动结合起来安排。\n一、社会效益4、防灾、避难、减灾城市也会有天灾人祸所引起的破坏,如地震、台风、火灾、洪水、山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城市灾害。城市园林绿化具有防灾避难,蓄水保土,备战防空等功能和保护城市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作用。\n二、环境效益调节温度、湿度净化空气杀死病菌净化水体净化土壤通风防风降低噪音涵养地下水源保护生态环境\n二、环境效益1、调节温度影响城市小气候最突出的有物体表面温度、气温和太阳辐射温度,而气温对于人体的影响是最主要的。除了局部绿化所产生的不同气温、表面温度和辐射温度的差别外,大面积的绿地覆盖对气温的调节则更加明显。\n二、环境效益1、调节温度不同类型绿地降温作用比较绿地类型面积(hm2)平均温度(℃)大型公园32.425.6中型公园19.525.9小型公园4.926.2城市空旷地—27.2\n二、环境效益1、调节温度城市园林绿地中的树木在夏季能为树下游人阻挡直射阳光,并通过它本身的蒸腾和光合作用消耗许多热量。据前苏联有关研究,绿地较硬地平均辐射温度低14.1℃;据莫斯科的观测统计,夏季7~8月间,市内柏油路面的温度为30~40℃,而草地只有22~24℃。公园里的气温较一般建筑院落低1.3~3℃,较建筑组群间的气温低10%~20%\n二、环境效益1、调节温度据测定,盛夏树林下气温比裸地低3~5℃。绿色植物在夏季能吸收60%~80%日光能,90%辐射能,使气温降低3℃左右;园林绿地中地面温度比空旷地面低1O~17℃,比柏油路低8~20℃,有垂直绿化的墙面温度比没有绿化的墙面温度低5℃左右。\n二、环境效益1、调节温度绿化环境中的气温比较与绿化截断、过滤、遮挡太阳辐射\n二、环境效益1、调节温度规模较大、布局合理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可以在高温的建筑组群之间交错形成连续的低温地带,将集中型热岛缓解为多中心型热岛,起到良好的降温作用,使人感到舒适。城市热岛效应\n二、环境效益2、调节湿度空气湿度过高,易使人厌倦疲乏,过低则感干燥烦躁。一般认为最适宜的相对湿度为30%~60%。一般情况下,树林内空气湿度较空旷地高7%~14%;森林的湿度比城市高36%;公园的湿度比城市其他地区高27%;即使在树木蒸发量较少的冬季,因为绿地里的风速较小,气流交换较弱,土壤和树木蒸发水分不易扩散,所以绿地的相对湿度也比非绿化区高10%~20%。另外,行道树也能提高相对湿度10%~20%。\n二、环境效益2、调节湿度空气湿度过高,易使人厌倦疲乏,过低则感干燥烦躁。一般认为最适宜的相对湿度为30%~60%。一般情况下,树林内空气湿度较空旷地高7%~14%;森林的湿度比城市高36%;公园的湿度比城市其他地区高27%;即使在树木蒸发量较少的冬季,因为绿地里的风速较小,气流交换较弱,土壤和树木蒸发水分不易扩散,所以绿地的相对湿度也比非绿化区高10%~20%。另外,行道树也能提高相对湿度10%~20%。\n二、环境效益2、调节湿度行道树提高相对湿度的作用\n二、环境效益3、净化空气随着工业的发展,人口的集中,城市环境污染的情况也日益严重。包括空气污染、土壤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要改善和保护城市环境,除了通过法制有效控制污染源,还需不断做好防治和处理。根据科学实践证明,森林和绿地具有多种防护功能和改善环境质量的机能,对污染环境具有稀释、自净、调节、转化的作用,特别是郊区森林绿地是一个生长周期长和结构稳定的生物群体,因此其作用也持续稳定。\n二、环境效益3、净化空气维持大气组成成分的平衡吸收有害气体吸滞烟尘和粉尘减少空气中的含菌量健康作用—负离子的作用、芳香草对人体的医学疗效、绿色植物对人体神经的调节作用\n二、环境效益3、净化空气绿化树木起净化器作用\n二、环境效益3、净化空气研究表明,绿地上面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要低于未绿化地区。污染区树木叶片的含硫量高于清洁区许多倍。绿地可以阻留煤烟60%的二氧化硫。松林每天可从1m3空气中吸收20mg二氧化硫。每公顷柳杉林每天能吸收60kg二氧化硫。含硫量阔叶树含硫量最高最低最高最低桧柏0.8600.056垂柳3.1561.586白皮松0.5970.075加拿大白杨2.1490.252油松0.4870.022臭椿1.6560.037侧柏0.5230.054苹果1.2550.058华山松0.3290.070榆树1.2150.066刺槐1.1480.065毛白杨0.6200.057桃0.5420.053\n二、环境效益3、净化空气粉尘是传染病菌的载体,还会随吸收进入体内,产生的肺、肺炎等疾病。绿化好的上空大气含尘量通常比裸地或街道少1/3~1/2。不同类型区域的树种滞尘状况树种区域滞尘量(g·m-2)树种区域滞尘量(g·m-2)马尾松森林区0.3茶树森林区1.1朴树城边缘区0.7国外松近污区2.0杉木森林区0.9麻栎近污区3.6\n二、环境效益4、净化水体城市和郊区的水体常受到工业废水和居民生活污水的污染,使水质变差,影响环境卫生和人民健康。对有些不是很严重的水体污染,绿化植物具有一定的净化污水的能力,即水体自净作用。\n二、环境效益5、净化土壤1)对土壤的净化作用是因为园林植物的根系能吸收、转化、降解和合成土壤中的有害物质,也称为生物净化。土壤中各种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的分解作用,微生物能将土壤中的各种有机污染物迅速分解;2)城市中一切裸露的土地,加以绿化后,不仅可以改善地上的环境卫生,而且也能改善地下的土壤卫生。\n二、环境效益6、通风、防风1)绿地对气流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静风时,绿地有利于促进城市空气的气流交换,产生微风并改善市区的空气卫生条件,特别在夏季,通过带状绿化引导气流和季风,对城市通风降温效果明显;另一方面在冬季及暴风袭击时,绿地中的林带则能降低风速,保护城市免受寒风和风沙之害。\n二、环境效益6、通风、防风2)据测定,一个高9m的复层树林屏障,在其迎风面9Om,背风面270m内,风速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城市绿地的防风与通风\n二、环境效益6、通风、防风3)城市中的道路、滨河等绿带是城市的通风渠道,规划时需注意季风方向、通风、防风。如果绿带与该地区夏季主导风向一致,称为“引风林”,它可将该城市郊区的气流引入城市中心区,大大改善市区的通风条件。如果用常绿林带在冬季寒风方向种植防风林,可以大大减弱冬季寒风和风沙对市区的危害。\n二、环境效益7、降低噪音现代城市中的汽车、火车、船舶和飞机所产生的噪声,工业生产、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噪声,以及社会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带来的噪声,日趋严重。应用造林绿化来降低噪声的危害。绿色树木对声波有散射、吸收作用,如40m宽的林带可以降低噪声10~15dB(A);高6~7m的绿带平均能减低噪声10~13dB(A);一条宽10m的绿化带可降低噪声20%~30%,因此,它又被称为“绿色消声器”。\n二、环境效益7、降低噪音绿化带隔绝和吸收噪音\n二、环境效益8、涵蓄地下水源树木下的枯枝落叶可吸收1~2.5kg的水分,腐植质能吸收比本身含量大25倍的水,1平方米面积,每小时能渗入土壤中的水分约50kg。1hm2林木,每年可蒸发4500~7500t水,一片5万亩的林地相当于l00万立方米的小型水库。\n二、环境效益9、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植物的多样性的存在决定生物的多样性,而生物多样性是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防止水土流失。园林绿地对水土保持有显著的功能\n三、经济效益城市园林绿化具有的第三产业属性,有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直接经济效益是指园林绿化产品、门票、服务的直接经济收入,间接经济效益是指园林绿化所形成的良性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全面的经济效益包括绿地建设、内部管理、服务创收和生态价值,它是建设管理的出发点。\n三、经济效益1、直接经济效益1)物质经济收入城市园林绿地发挥其环保效益、文化效益以及美化环境的条件下可以结合生产,增加经济收益。如结合观赏种植一些有经济价值的植物,如果树、香料植物、油料植物、药用植物、花卉植物等,也可以制作一些盆景、盆花,培养金鱼,笼养鸣禽等,既可出售又可丰富人们的闲暇生活。\n三、经济效益1、直接经济效益2)旅游观赏收入该项收入不是以商品交换的形式来体现,而是通过资源利用而获得。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我国的风景旅游资源成为国内外游客的向往和需求,这部分的经济效益十分可观。\n三、经济效益2、间接经济效益园林绿地的经济功能除了可以以货币作为商品的价值来表现外,有些却无法直接以货币来衡量,但的确有其实际的存在。我们可以通过间接的收益方式来加以体现:1)一株正常生长50年的树木折算出的经济价值:放出氧气价值3.12万美元,防止大气污染价值:6.25万美元,防止土壤侵蚀、增加土壤肥力3.12万美元,涵养水源、促进水分子再循环3.75万美元,为鸟、昆虫提供栖息环境3.12万美元。这株树木的初级利用价值是300美元,而环境价值(高级利用)达20万美元,这是它综合发挥功能所产生的效果。\n三、经济效益2、间接经济效益2)1988年,上海市当时拥有直属公园、植物园和动物园共9家。它们在1988年的全年的直接经济效益为共计收益779.8万元。其中直属公园为188.2万元,植物园130.2万元,动物园461.4万元。上海市当年统计的1988年园林绿化覆盖面积为4877.7公顷。若按当时氧气市价为2元/公斤统计计算:每公顷树林一年吸收 CO248吨放出氧气36吨呼吸放出 CO232吨吸收氧气24吨纯生产氧气12吨,CO216吨价值:11706.5万元\n三、经济效益2、间接经济效益3)上海宝山钢铁厂是全国著名的花园单位,绿化面积达933hm2,其自1984~2000年绿化建设及养护共计投资5.17亿元,种植365万棵乔木、2900万棵灌木和112万平方米的草地,所获取的现有价值11.95亿元;而同时发生的生态环境效益则产生60亿元的价值,环境效益包括制氧、吸收二氧化碳、净化空气、涵养水源、防止噪声、降温、增温等。其直接和间接效益合计价值72亿元,是总投资的13.58倍,体现了园林绿地巨大的经济效益。\n三、经济效益2、间接经济效益4)日本林野厅1972年统计数据分析:当时日本国土面积的森林覆盖率为64%;所起到的效益为,年储水量为2300亿吨,防止沙土流失为57亿立方米,栖息鸟类8100万只,供给氧气为5200万吨。换算为金额为128000亿日元。其结果表明,当年日本国土绿化面积所产生的间接经济效益相当于日本全国1972年的全部经费预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古典园林_城乡园林规划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
- 《园林规划设计》课件及名词解释,真题,试题
- 关于洛阳果树观光园规划_城乡园林规划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
- 园林规划设计的依据原则
- 分析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
- 城市园林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
- 现代设计理论与园林规划设计
- 城市规划杂谈_城乡园林规划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
- 景观园林规划设计概论
- 园林规划实训报告
- 园林规划论文
- 施工组织设计_城乡园林规划
- 漕河风光带调查研究报告_城乡园林规划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
- 风景园林规划原理第九章风景名胜区
- 风景园林规划原理第十一章森林公园规划
- 风景园林规划原理第三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 园林规划设计欣赏
- 景观施工工艺——硬景_城乡园林规划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