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4 MB
- 2022-05-13 10:11:06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风景园林规划原理(第十一章)\n第十一章森林公园规划\n第一节森林公园概况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和工业的发展,快速的城市与人口高度密集化,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受到了严重影响。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心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而现有城市公园在景观及活动内容上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森林公园和森林游憩活动开始渗透到世界各个角落,在国民经济、旅游和林业综合利用中的地位日益突出。美国在1872年建立了第一个国家公园——黄石国家公园。\n德国法定一切森林包括国有林、集体林、私有林都向旅游者开放。目前,森林公园总面积3920000hm2,其中,森林面积2070000hm2,占国土面积的15.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经济迅速发展,国民对参与森林游憩的需求迫切。日本现有92处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达110000hm2,有110个滑雪场,野营地80余处。我国森林公园的建设起步于80年代。1982年成立的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是我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据统计,在我国4200个国有林场中,有600多个国有林场具有丰富的森林风景资源。\n第二节森林公园概念类型及特点森林公园是以森林景观为主体,融自然、人文景观于一体,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及地形、地貌特征,具较大的面积与规模,较高的观赏、文化、科学价值,经科学的保护和适度建设,可为人们提供一系列森林游憩活动及科学文化活动的特定场所。\n1、森林公园的特点森林公园一般多位于城市郊区,属林业部门管辖,与城市有较使捷的交通联系。森林公园面积较大,一般有数百公顷至数千公顷。森林公园的景观多以森林景观和自然景观为主,有时包含文物古迹及人文景观,其规划建设是以科学保护、适度开发为原则。森林公园由于面积较大,环境自然优美,游憩活动项目可有森林野营、野炊、野餐、森林浴、垂钓、徒步野游等活动。\n2、森林公园类型根据我国现有森林公园分布状况,按其地理位置及功能差异有以下分类:\n日游式森林公园指位于近郊或建城区中的森林公园。这类森林公园在功能上与城市公园类似,多以半日游和短时游览为主,公园中仅需提供相应的服务设施。上海共青森林公园布局示意图\n周末式森林公园指位于城市郊区,距离城市1.5~2小时的路程,主要为城市居民在周末、节假日休憩、娱乐服务。这类森林公园往往是为了适应人们对旅游的需求,将原城郊林场改建而成。多以森林和天然景观为主,包含有人文景观。森林以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组成,游人一般以2日为主。因此,在这类森林公园中,除组织开展各种游憩活动外,必须为游人提供饮食、住宿及其它旅游服务设施。\n度假式森林公园指距离城市居民点较远,具有较完善的旅游服务设施,大型独立的森林公园。这类森林公园占地面积大,森林景观、自然景观较好。主要为游人较长时间的游览、休闲度假服务。其功能与风景名胜区相似。\n第三节森林公园设计要点森林公园的规划设计就是要最合理地、科学地利用森林风景资源,开展森林游憩活动,使森林游憩利用与森林资源的保护及多种效益的利用达到和谐与统一。为游人观赏森林风景提供最佳的条件和方式,保证游人的各种必须的旅游服务需求。使森林公园成为环境优美、生态健全、供人们休憩、娱乐的场所。\n1、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森林公园建设以生态经济理论为指导,以保护为前题,遵循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在开展森林旅游的同时,重点保护好森林生态环境。森林公园的建设规模必须与游客规模相适应。应充分利用林业、林场原有的建筑设施,进行适度建设,切实注重实效。森林公园应以维护森林生态环境为主体,突出自然野趣和保健等多种功能,因地制宜,发挥自身优势,形成独特风格和地方特色。统一布局,统筹安排建设项目,做好宏观控制。建设项目的具体实施应突出重点,先易后难。可视条件安排分步实施,做到近期建设与远景规划相结合。\n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内容(1)项目背景(2)建设条件论证(3)方案规划设想(4)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投资估算(5)项目评价2、森林公园可行性研究内容图件材料现状图;功能分区及景点分布图;区域环境位置图附件公园野生动、植物名录;森林公园自然、人文景观照片及综述;有关声像资料;有关技术经济论证资料。\n基本情况调查1.自然地理2.社会经济3.旅游气候资源3、森林旅游资源开发建设条件评价4.植被资源5.野生动物资源6.环境质量7.旅游基础设施8.旅游市场9.障碍因素\n一般林业情况调查1.森林资源调查2.林特、林副产品资源调查景观资源调查1.森林景观调查2.地貌景观3.水文景观4.天象景观5.人文景观\n4、森林公园总体布局森林公园的总体布局应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妥善处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游览、生产、服务及生活等诸多方面之间的关系。从全局出发,统筹安排,充分、合理地利用地域空间,因地制宜地满足森林公园的多种功能需求。使各功能区之间相互配合,协调发展,构成一个有机整体。\n根据《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及森林公园的地域特点、发展需求,可因地制宜地进行功能分区:1.游览区2.游乐区3.森林狩猎区4.野营区5.旅游产品生产区6.生态保护区7.生产经营区8.接待服务区9.行政管理区10.居民住宅区\n四川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总平面与景源分析评价\n5、森林公园保护、防护规划发展森林游憩业,建设森林公园首先要保护好自然资源和风景资源。森林公园的保护,防护规划应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从森林生态环境的保护出发,合理确定森林公园所能容许的环境容量及活动方式。第二、规划时,应由主管部门组织生态学、野生动物学、植物学、土壤地质学等行业的专家与风景园林专家一起进行风景资源的调查评价,并制定相应的保护条例和保护措施。第三、对森林游憩活动可能影响生态平衡及可能带来的火灾、林木毁坏和森林的其它病虫灾害做出防护规划。\n确定合理的环境容量环境容量的确定,其根本目的在于确定森林公园的合理游憩承载力,即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某一森林公园的最佳环境容量。既能对风景资源提供最佳保护,又能使尽量多的游人得到最大满足。因此,在确定最佳环境容量时,必须综合比较生态环境容量、景观环境容量、社会经济环境容量及影响容量的诸多因子。按照林业部《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森林公园环境容量的测算可采用面积法、卡口法、游路法3种\n1.面积法以游人可进入的、可游览的区域面积进行计算:C=A/a×D式中,C为日环境容量(人次);A为可游览面积(m2);a为每位游人应占有的合理面积(m2/人);D为周转率;D=景点开放时间/游完景点所需时间。2.卡口法适用于溶洞类及通往景区、景点必经并对游客量具有限制因素的卡口要道。C=D×A式中,C为日环境容量(人次);D为日游客批数,D=t1/t3;A为每批游客人数(人);t1为每天游览时间,t1=H–t2(min);t3为两批游客相距时间(min);H为每天开放时间(min);t2为游完全程所需时间(min)。3.游路法游人仅能沿山路步行游览观赏风景的地段,可采用此法计算。C=M/m×D式中,C为日环境容量(人次);M为游步道全长(m);m为每位游客占用合理游步道长度(m/人);D为周转率,D=游道全天开放时间/游完全游道所有时间。\n森林公园火灾的防护开展森林游憩活动,对森林植被最大的潜在威胁是森林火灾。森林火灾会毁灭森林内的动植物;还会使游憩设施受损或游客受到伤害。然而,在森林中开展野营、野餐等活动,会大大提高人们的游兴。因此,在规划中应提出安全的用火方式,选择适宜的用火地点,以满足游人的需求,并保障林木的安全。\n森林公园火灾的防护措施及方法:1.在规划设计时,野营、野炊等游憩项目,应尽可能选择在林火危险度小的区域。2.对野营、野餐等活动应有指定地点并相对集中,避免游人任意点火而对森林造成危害。3.在野营区、野餐区和游人密集的地区,应开设防火线或营建防火林带。4.森林公园中的防火林带应尽量与园路结合,可以保护主要游览区不受邻近区域发生火灾的形响。同时,方便的道路系统也为迅速扑灭林火提供了保障。5.在森林公园规划和建设中,应建立相应的救火设施和系统。除建立防火林带、道路系统外还应增设防火瞭望塔(台)。加强防火通讯设施、防火、救火组织和消防器材的管理。\n森林公园病虫害防护森林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方法有:1.在“适地适树”的原则下,营造针阔混交林,是保持生态平衡和控制森林病害的基本措施。2.加强森林经营管理。根据不同的森林类型、生态结构状况,适时地采用营林措施。3.生物防治。利用天敌防治害虫,通过一系列生物控制手段,打破原来害虫与天敌之间形成的数量平衡关系。4.物理、化学防治。物理方法主要利用害虫趋光性进行灯光透杀。化学防治只是急救手段。\n6、森林公园景观系统规划森林公园是以森林景观为主体,其用地多为自然的山峰、山谷、林地、水面。森林公园是在一定的自然景观资源的基础上,采用特殊的营林措施和园林艺术手法,突出优美的森林景观和自然景观。在进行森林公园的景观规划时,首要的问题是如何充分利用现有林木植被资源,对现有林木进行合理的改造和艺术加工。使原有的天然林和人工林适应森林游憩的需求,突出其森林景观。\n在森林公园景观系统规划中,应注重以下几方面:林道及林缘林道和林缘是游人视线最为直接的观赏部分,对森林景观质量有显著的影响。如全部用多层垂直郁闭景观布满林缘,往往使游人视线闭塞、单调,易产生疲劳。在林道两侧,应保留较大的水平郁闭度,为游人提供良好的庇荫条件,感受浓郁的森林气氛。林中空地风景美主要表现为空间和时间。森林中开辟出的林中空地可缓解游人长时间在林中游览产生的视觉封闭感,增加空间上的变化。\n尺度确定林中空地的尺度应考虑土壤的特性、坡度、草本地被的种类及覆盖能力。过渡在林中空地的边缘,应适当保留孤立木和树丛,使其自然地向密林过渡。对于面积较大的空地,可保留或增植适量的庇荫树,为游人休息、活动提供必要的遮挡。开辟林中空地应注意以下几点:形式林中空地林缘应采用自然式,避免僵硬几何式或直线式。\n郁闭度与风景伐林木郁闭度的大小直接影响游人的活动。郁闭度过大,林下阴湿黑暗,不利于游人活动和观赏。郁闭度过小,则森林气氛不足。森林公园中林中空地、风景透视线的开辟均要通过以景观效果为主的抚育间伐——风景伐来实现。风景伐可使林木郁闭度适中,便于游人活动。\n林分季相多数森林公园是在原有林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原有林分不一定适合景观和游憩的要求,特别是人工林和一些景观较差的林地,应从林分结构上做根本的调整。森林植物随季节变化可形成不同的森林季相变化。由于森林公园面积较大,在全面考虑季相构图的同时,还应突出某一季节的特色,形成鲜明的景观效果。\n透景线、眺望点在开辟透景线时,应注意前景、中景、远景,形成富有层次的景象。在地势较高的山地,去掉一些杂木和有碍视线的树木,形成眺望点。俯视森林风景,体会森林的整体群落美,多视点、多视角的观赏可增大游人对景观感受的信息量。\n7、森林公园游览系统规划在森林公园内组织开展的各种游憩活动项目应与城市公园有所不同,应结合森林公园的基本景观特点开展森林野营、野餐、森林浴等在城市公园中无法开展的项目,满足城镇居民向往自然的游憩需求。森林公园中游憩活动项目可分为:典型性森林游憩项目——森林野营、野餐、森林浴、林中骑马、徒步野游、自然采集、绿色夏令营、自然科普教育、钓鱼、野生动物观赏、森林风景欣赏等。一般性森林游憩项目——划船、游泳、自行车越野、爬山、儿童游戏、安静休息、康娱疗养等。\n8、森林公园道路交通系统规划森林公园除与主要客源地建立便捷的外部交通联系外,其内部道路交通组织必须满足森林旅游、护林防火、环境保护以及森林公园职工生产、生活等多方面的需求。游览道路的选线应建立在森林公园景观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景观分析,判定园内较好景点、景区的最佳观赏角度、方式,为确定游览线路提供依据。道路线型应顺应自然,一般不进行大量的填挖,尽量不破坏地表植被和自然景观。\n森林公园内部道路系统可采用多种形式组成环状、网状结构,并与森林公园外部道路合理衔接,沟通内外联系。森林公园内主要道路应具有引导游览的作用。游人大量集中地区的园路要明显、通畅,便于集散。通向建筑集中地区的园路应有环行路或回车场地。森林公园内应尽量避免有地方交通运输公路通过。\n面积大的森林公园应设有汽车道、自行车道、骑马道及游步道。按其使用性质可将森林公园内的道路分为主干路、次路、游步道:(1)主干道是森林公园与国家或地方公路之间的连接道路以及森林公园内的环行主道。其宽度为5~7m,纵坡不得大于9%。(2)次路是森林公园内通往各功能区、景区的道路。宽度为3~5m,纵坡不得大于13%。(3)游步道是森林公园内通往景点、景物供游人步行游览观光的道路。应根据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设置。宽度为1~3m,纵坡宜小于18%。\n森林公园道路应根据不同功能要求和当地筑路材料合理确定其结构和面层材料,其风格应与森林公园的环境相协调。森林公园规划的道路定额,应占全园面积的2%~3%。在游人活动密集区可占5%~10%。森林公园中交通工具的选择应尽量避免对环境的破坏,以方便、快捷、舒适为原则。\n9、森林公园旅游服务系统规划森林公园中旅游服务基地的选址,应避免对自然环境、自然景观的破坏,方便游客观光,为游人提供安全、舒适、便捷和低公害的服务条件。休憩、服务性建筑的位置、朝向、高度、体量等应与自然环境和景观统一协调。建筑高度应服从景观需要,一般以不超过林木高度为宜。宾馆、饭店、休疗养院、游乐场等大型永久性建筑,必须建在游览观光区的外围地带,不得破坏和影响景观。\n餐饮在日游式、周末式、度假式森林公园中均要设置。应根据游览距离和时间,在游人较为集中的地方,安排餐饮供应。住宿在周末式、度假式森林公园中均要设置。应根据旅客规模及森林旅游业的发展,合理确定旅游床位数。旅游床位建设标准要求:高档28~30㎡/床;中档15~18㎡/床;低档8~12㎡/床。森林公园中的住宿设施,除建设永久性的宾馆、饭店外,应注重开发森林野营、帐篷等临时性住宿设施,做到永久性与季节性相结合,突出森林游憩的特色。\n购物森林公园内的购物服务网点布局应在不破坏自然环境和景观的前提下,因地制宜,统筹安排。购物建筑应以临时性、季节性为主,其建筑风格、体量、色彩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医疗森林公园中应按景区建立医疗保健设施,对游客中的伤病人员,及时救护。医疗保健建筑应与环境协调统一。游标志森林公园的境界、景区、景点、出入口等地应设置明显的导游标志。导游标志的色彩、形式应根据设置地点的环境,提示内容进行设计。\n10、森林公园基础设施系统规划森林公园内的水、电、通信、燃气等布置,不得破坏景观,同时应符合安全、卫生、节约和便于维修的要求。给排水森林公园给水工程包括生活用水、生产用水、造景用水和消防用水。其给水方式可采用集中管网给水,也可利用管线自流引水,或采用机井给水。排水工程必须满足生活污水、生产污水和雨水排放的需要。排水方式一般可采用明渠排放,有条件的应采用暗管渠排放。生产、生活污水必须经过处理后排放,不得直接排入水体或洼地。给、排水工程设计包括确定水源,确定给、排水方式,布设给、排水管网等。\n供电森林公园的供电工程,应根据电源条件、用电负荷、供电方式,本着节约能源、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的原则设计,做到安全适用,维护方便。供电电源应充分利用国家和地方现有电源。供电线路铺设一般不用架空线路。必须采用时应尽量沿路布设,避开中心景区和主要景点。供热森林公园的供热工程,应贯彻节约能源、保护环境、节省投资、经济合理的原则。供热方式以区域集中供热为主。集中供热产生的废渣、废水、烟尘应按“三废”排放标准进行处理和排放。\n通讯通讯包括电讯和邮政两部分。森林公园的通讯工程应根据其经营布局、用户量、开发建设和保护管理工作的需要,统筹规划,组成完整的通讯网络。电讯工程应以有线为主,有线与无线相结合。邮政网点的规划应方便职工生活,满足游客要求,便于邮递传送。广播电视森林公园的有线广播,应根据需要,设置在游人相对集中的区域。在当地电视覆盖不到的地方,可考虑建立电视差转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现代设计理论与园林规划设计
- 城市规划杂谈_城乡园林规划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
- 景观园林规划设计概论
- 风景园林规划原理第二章城市园林绿地的效益
- 园林规划实训报告
- 园林规划论文
- 施工组织设计_城乡园林规划
- 漕河风光带调查研究报告_城乡园林规划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
- 风景园林规划原理第九章风景名胜区
- 风景园林规划原理第三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 园林规划设计欣赏
- 景观施工工艺——硬景_城乡园林规划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
- 园林规划设计模拟试卷之三(真题)
- 园林规划设计模拟试卷之二(真题)
- 《园林规划设计》课后题
- 道路设施建设技术标_城乡园林规划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
- 建筑外表皮材料艺术表现研究_城乡园林规划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
- 园林规划中的园路设计方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