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6.20 KB
- 2022-05-13 09:30:48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ICS67.140.10X55DB5206铜仁市地方标准DB5206/T09—2018代替DB522200/T87-2015梵净山有机茶叶栽培技术规程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cultivationoforganicFanjingshanTea2018-12-06发布2018-12-06实施铜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nDB5206/T09—2018目次前言………………………………………………………………………………………………………Ⅱ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茶园种植…………………………………………………………………………………………………25基地规划与建设……………………………………………………………………………………36土壤管理…………………………………………………………………………………………………37施肥…………………………………………………………………………………………………48冻害防治…………………………………………………………………………………………………59病、虫、草害防治………………………………………………………………………………………510茶树修剪………………………………………………………………………………………611鲜叶采摘及运输………………………………………………………………………………………612生产档案………………………………………………………………………………………613附录A有机茶园允许和限制使用的培肥和改良物质……………………………………………714附录B有机茶园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815附录C有机茶病虫害防治允许和限制使用的物质与方法………………………………………10I\nDB5206/T09—2018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代替DB522200/T87—2015《梵净山有机茶叶栽培技术规程》。与DB522200/T87—2015相比,主要差异如下:——修改了标准编号、前言、规范性引用文件,增加了目次。本标准由铜仁市农业委员会、铜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铜仁市茶叶行业协会、铜仁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代刚、温顺位、刘学、蒙天海、陈永前、王慧珍、陈仁杰。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DB522200/T87—2011、DB522200/T87—2015。II\nDB5206/T09—2018梵净山有机茶叶栽培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梵净山有机茶叶的术语和定义、茶园种植、基地规划与建设、土壤管理、施肥、冻害、病虫草害防治、茶树修剪、采摘与运输、生产档案。本标准适用于梵净山有机茶叶的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1767茶树种苗GB/T19630.1有机产品第1部分:生产NY/T277微生物肥料NY/T5196有机茶DB5206/T06梵净山有机茶叶产地环境条件DB5206/T10梵净山标准茶园建设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GB/T19630.1、NY/T519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GB/T19630.1中的某些术语和定义。3.1常规生产体系及其未获得有机认证或未开始有机转换证。[GB/T19630.1-2005,定义3.3]3.2梵净山有机茶以梵净山区域(印江县、江口县、松桃县、石阡县、沿河县、德江县、思南县、玉屏县)为范围,在原料生产过程中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采取有益于生态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不使用合成的农药、肥料及生长调节剂等物质,在加工过程中不使用合成的食品添加剂的茶叶及相关产品。3.3转换期按照GB/T19630.1开始管理至生产单元和产品产品获得有机认证之间的时段。1\nDB5206/T09—20183.4平行生产在同一茶叶基地中,同时生产相同或难以区分的有机、有机转换或常规产品的情况,为平行生产。[GB/T19630.1-2005,定义3.4]3.5缓冲带在有机和常规地块之间有目的设置的、可明确界定的用来限制或阻挡邻近田块的禁用物质漂移的过渡区域。[GB/T19630.1-2005,定义3.6]3.6生物多样性地球上生命形式和生态系统类型的多样性,包括基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GB/T19630.1-2005,定义3.9]3.7转基因生物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导入某种基因的植物、动物、微生物。[GB/T19630.1-2005,定义3.10]4茶园种植4.1茶企范围茶企(茶叶企业、茶叶专业合作社)自有茶园边界清晰、所有权和经营权明确;也可以是多个茶农在同一茶区愿意根据本文件开展茶叶生产,并且这些茶农建立了严密的组织管理体系。4.2产地环境要求应符合DB5206/T06的规定。4.3规划设置缓冲带和栖息地4.3.1茶企(茶叶企业、茶叶专业合作社)自有茶园的有机茶园基地与常规农业园地交界处,应有足够宽的缓冲区域或隔离带,在有机茶园和常规农业园地之间应设置缓冲带,防止邻近常规农业园地的禁用物质的漂移,保证有机茶园不受污染。4.3.2在有茶园地块周边设置天敌的栖息地,供天敌的活动、产卵和寄居,提高生物多样性和自然控制能力。4.4转换期2\nDB5206/T09—20184.4.1常规茶园成为有机茶园需经过转换,生产者在转换期间必须完全按本文件要求进行管理和操作。4.4.2转换期的开始时间从向有机认证机构申请之日算起。茶园的转换期一般不少于36个月。4.4.3荒芜和失管茶园3年以上,按照本文件要求重新改造的茶园,可视为符合有机茶园最低要求而减免转换期,有依据表明多年未使用禁用物质按12个月转换期执行。新开荒的、长期撂荒的、长期按传统农业方式耕作的或有充分依据证明应经过至少12个月的转换期。4.4.4转换期内茶园应完全按照DB5222/T08和本文件要求进行管理。4.5平行生产4.5.1存在平行生产的茶叶基地,应制订和实施茶园管理、鲜叶采收、储藏和运输的计划,具有独立和完善的记录体系,能明确区分有机茶、有机转换茶与常规茶。4.5.2在整个茶叶基地范围内逐步推行有机生产管理,或先对一部分茶园实施有机生产管理,同时制订有机生产计划,最终实现全部茶叶基地的有机生产。4.6转基因禁止在有机茶生产体系中引入或使用转基因生物及其衍生物,包括茶苗及间作物、肥料、土壤改良物质、植物保护产品等投入物质。存在平行生产的茶叶基地,常规生产部分也不得引入或使用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5基地规划与建设5.1基地建设按DB5206/T10中4.5规定执行,且应有利于保护和改善茶区生态环境,维护茶园生态平衡,实现环境的生物多样性。发挥茶树良种的优良种性,便于茶园灌溉和机械化。增设防护林带、绿肥种植区和养殖业区等。新建基地时,坡度过陡,土层浅薄等不宜种植茶树的区域应保留自然植被。对于面积较大且集中连片的基地,每隔一定的面积应保留或设置一些林地。禁止毁坏森林发展有机茶园。5.2道路水利系统按DB5206/T10中4.3和4.4规定执行。5.3茶园生态建设按DB5206/T10中4.5规定执行。5.4茶园开垦及施肥按DB5206/T10中5.1规定执行。5.5茶苗选择5.5.1茶苗应来自有机农业生产系统,但在有机生产的初始阶段,因无法得到认证的有机茶苗时,可选择非基因工程获得的和未经禁用物质处理过的常规茶苗。5.5.2应选择适应当地土壤和气候特点,并满足适制茶类的要求,对病虫害具有较强抗性的茶树良种,进行不同遗传特性品种的搭配,以增加遗传多样。种苗质量符合GB11767中规定的1、2级标准,茶苗规格基本一致。3\nDB5206/T09—20185.6移栽、定植、苗期管理按DB5206/T10中5.3、5.4、5.5规定执行。6土壤管理6.1定期监测土壤肥力水平和重金属元素含量,要求每2年检测一次,根据检测结果,有针对性地采取土壤改良措施。6.2采用地面覆盖等措施提高茶园土壤的保土蓄水能力和土壤有机质含量。杂草、修剪枝叶和作物秸杆等覆盖材料应未受有害或有毒物质的污染。6.3采用合理耕作,施用有机肥等方法改良土壤结构,耕作时应考虑当地降水条件,防止水土流失。对土壤深厚、松软、肥沃、茶树树冠覆盖度大,病虫草害少的茶园可实行减耕或免耕。6.4幼龄茶园或台刈改造老茶园,优先间作豆科绿肥、培肥土壤,防止水土流失。但间作的绿肥或作物应按有机生产方式栽培。6.5提倡放养蚯蚓和使用有益微生物等措施改良土壤的理化现状,但微生物不能是基因工程产品。6.6土壤pH低于4.0的茶园宜使用白云石粉、石灰等物质,调节土壤pH至4.5~5.5,土壤pH值高于6.0的茶园应多选用生理酸性肥料调节土壤pH至4.5~5.5。7施肥7.1肥料选择7.1.1有机肥、矿物源肥料、微量元素和微生物肥料的选用见附录A。矿物源肥料、微量元素和微生物肥料只能作为培肥土壤的辅助材料。禁止使用化学合成肥料和含有毒、有害物质的城市垃圾、污泥和其他物质等。微生物肥料应是非基因工程产物,并符合NY/T277规定。7.1.2选用有机肥7.1.2.1主要来源于本茶场或有机农(畜)场,经无害化处理,且污染物质含量应符合表1的规定。7.1.2.2有机肥堆制过程中允许添加来自于自然界的微生物,但禁止使用转基因微生物及其制品。7.1.2.3遇特殊情况(如采用集约化种植)或处理于有机转换期证实有特殊的养分需求时,经认证机构许可,方可购入一部分肥料;外购的商品有机肥,其污染物质应符合表1的规定,且应通过有机认证或经认证机构许可。表1有机肥料污染物允许含量项目浓度限值砷(As计)/(mg/㎏)≤30镉(Cd计)/(mg/㎏)≤3铅(Pb计)/(mg/㎏)≤60铬(Cr计)/(mg/㎏)≤70汞(Hg计)/(mg/㎏)≤5铜(以Cu计)(mg/㎏)≤250六六六/(mg/㎏)≤0.2滴滴涕/(mg/㎏)≤0.24\nDB5206/T09—20187.2施肥原则7.2.1应通过回收、再生和补充土壤有机质和养分来补充因作物收获而从土壤带走的有机质和土壤养分。施用足够数量的有机肥以提高土壤的肥力、维持营养平衡和生物活性。7.2.2各种肥料的使用条件见附录A。7.2.3微量元素肥料在确认茶树有潜在危险时作叶面喷施。7.2.4限制使用人粪尿,必须使用时,应充分腐熟和无害化处理后施入土壤,不能作为叶面肥。7.2.5天然矿物肥料和生物肥料不得作为系统中营养循环的替代物,应严格控制矿物肥料的使用,以防止土壤重金属累积。矿物肥料只能作为长效肥料并保持其天然成分,禁止采用化学处理提高其溶解性。7.2.6在有理由怀疑肥料存在污染时,应在施用前对其重金属含量或其他污染因子进行检测。检测合格的肥料,应限制使用量,以防土壤有害物质累积。7.3施肥方法7.3.1基肥一般每667㎡施腐熟的农家肥1000㎏~2000㎏,或用经认证的商品有机肥200㎏~400㎏,必要时配施一定数量的矿物质肥料和微生物肥料,于当年秋季开始开沟深施,施肥深度在20㎝以上。7.3.2追肥可结合茶树生育规律多次进行,采用腐熟后的有机肥,在根际浇施;或每667㎡每次施经认证机构认证的商品有机肥100㎏左右,在茶叶开采前30d~40d开沟施入,沟深10㎝左右,施后覆土。7.3.3叶面肥根据茶树生长情况合理使用,但使用的叶面肥必须在农业部登记并获得有机认证机构的认证。叶面肥料在茶叶采摘前10d停止使用。8冻害防治按DB5206/T10中10.1、10.2规定执行。增施肥料时,应符合本文件第7章规定。9病、虫、草害防治9.1防治原则遵循防重于治原则,是从茶园的整个生态系统出发,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草害滋生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保持茶园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多样性,保持茶园生物多样性,减少各类病虫草害所造成的损失。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综合利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措施。引进品种时,应进行植物检疫,不得将当地尚未发生的危险性病虫草随种子或苗木带入。9.2农业防治9.2.1换种改植或发展新茶园时,选用对当地主要病虫害抗性较强的品种。9.2.2及时分批多次采茶,清除假眼小绿叶蝉、茶棍蓟马、螨类、茶饼病、炭疽病、白星病等危害芽叶的病虫,抑制其种群发展。9.2.3通过修剪,剪除分布在茶丛中上部的病虫枝叶,带出茶园处理。9.2.4秋末结合施基肥,进行茶园深耕,减少病菌和在表土中越冬的病虫。9.2.5将茶树根际落叶和表土清理至行间深埋,减少病原菌和表土越冬的病虫。9.3物理防治5\nDB5206/T09—20189.3.1采用人工捕杀,减轻茶毛虫、蓑蛾类、卷叶蛾类、茶纹丽象甲等害虫的危害。9.3.2利用害虫的趋性,进行灯光诱杀、色板诱杀、性诱杀或糖醋诱杀。9.3.3利用机械或人工方法防除杂草。9.4生物防治9.4.1保护和利用茶园中的草蛉、瓢虫和寄生蜂等天敌昆虫,以及蜘蛛、捕食螨、蛙类、蜥蜴和鸟类等有益生物,减少人为因素对天敌的伤害。9.4.2允许有条件地使用微生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和动物源农药等生物源农药。9.5农药使用准则9.5.1禁止使用和混配化学合成的杀虫剂、杀菌剂、杀螨剂、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9.5.2植物源农药宜在病虫害大发生前使用。矿物源农药应在严格控制在非采茶季节使用。9.6防治方法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见附录B。9.7病虫害防治允许和限制使用的物质与方法见附录C。10茶树修剪按DB5206/T10中第8章要求执行。11鲜叶采摘及运输11.1鲜叶采摘按DB5206/T10第12章的要求执行。采用机械采摘的,其采摘机械使用无铅汽油和机油,防止污染茶叶和土地。11.2采用清洁、通风、无毒、无异味的竹篮、竹背篓等盛器装鲜叶,禁用不透气的塑料袋、布袋等软包装容器。鲜叶应轻放、轻翻、防压、以减少机械损失。11.3鲜叶采摘后应及时运抵茶叶加工厂,运输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日晒雨淋,防止鲜叶发热变红变质。11.4运输鲜叶车辆应清洁、卫生、无毒、无异味,并不得与有毒、有害及易污染的物品混装、混运、防止鲜叶被污染。11.5运抵加工厂的鲜叶应及时验收、摊放。11.6必要时应对采摘鲜叶的农药残留进行检测监控。11.7采摘的鲜叶应有醒目的标签,注明品种、产地、采摘时间及采摘方式、采摘人。12生产档案有机茶园生产者应建立生产档案,为有机生产保留和提供有效证据。生产档案至少保存5年,记录包括但不限以下内容:a)茶园种植历史记录及最后一次使用禁用物质的时间及使用量;b)茶树品种及茶苗来源、数量和定植时间;6\nDB5206/T09—2018c)施用堆肥的原材料来源、成分、比例、类型、堆制方法和使用量;d)控制病、虫、草害所施用的物质的名称、成分、来源、使用方法和使用量;e)平行生产记录;f)茶园修剪、鲜叶采摘及运输等;g)购买原材料和生产资料的购货发票。7\nDB5206/T09—2018AA附录A(规范性附录)有机茶园允许和限制使用的培肥和改良物质表A.1有机茶园允许和限制使用的培肥和改良物质类别名称使用条件有机农业畜禽粪便及其堆肥(包括圈肥)体系生产茶树修剪枝叶无病、虫害的物质作物秸秆和绿肥茶树修剪枝叶、绿肥和作物秸秆未有病、虫害及未受有害或有毒物质的污染农家肥(包括堆肥、沤肥、厩肥、沼气肥、家畜粪尿等满足堆肥要求饼肥(包括菜籽饼、豆籽饼、棉籽饼、芝麻饼、花生饼等)未经化学方法加工限制使用,必须使用时,只能用于浇施茶树根充分腐熟和无害化处理的人粪尿部,不能用作叶面肥非有机农未经化学处理木材产生的木料、树皮、锯屑、刨花、木灰和地面覆盖或堆制后作为有机肥源业体系生木炭及腐殖酸物质产的物质海草及其用物理方法生产的产品未经化学加工处理未掺杂防腐剂的肉、骨头和皮毛制品经过堆制或发酵处理后不含合成添加剂的食品工业副产品应经过堆制或发酵处理后鱼粉未添加化学合成的物质不含合成添加剂的泥炭禁止用于土壤改良;只允许作为盆栽基质使用经有机认证机构认证的有机肥天然物质或来自未经化学处理、未添加化学合石灰石、石膏、白垩成物质;用于严重酸化的土壤钾矿粉未经化学方法浓缩的,氯的含量少于60%天然物质或来自未经化学处理、未添加化学合微量元素成物质;只作叶面肥使用天然硫磺天然物质或自未经化学处理、未添加化学合成镁矿粉矿物质物质;只作叶面肥氯化钙未经化学处理、未添加化学合成物质;只能用窑灰于严重酸化的土壤应是天然的并且是经过物理方法获得的,五氯磷矿石化二氧中镉含量小于等于90mg∕kg泻盐类(含水硫酸岩)硼酸盐非基因工程生产的微生物肥料(固氮菌、根瘤菌、磷细菌和允许使用其他物质硅盐酸细菌肥料)经农业部登记和有机认证机构认证的肥料8\nDB5206/T09—2018BB附录B(规范性附录)有机茶园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表B.1有机茶园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病虫害名称防治时期防治措施5月~6月,8月~9月若1.分批多次采茶,发生严重时可机采或轻修剪;虫盛发期,百叶虫口:夏2.湿度大的天气,喷施白僵菌制剂:假眼小绿叶蝉茶5头~6头、秋茶﹥103.秋末采用石硫合剂封园;头时施药4.可喷施植物园农药:鱼藤酮、清源保(氧苦·内酯)水剂5月~6月,8月~9月发1.加强田间管理,及时合理采摘和强采;蓟马类生盛期前。百梢虫口﹥2.秋末采用石硫合剂封园;100头,或虫梢率﹥40%3.可喷施植物园农药:鱼藤酮、清源保(氧苦·内酯)水剂5月中、下旬,8月~91.勤采春茶,采除虫口,抑制虫口发展;月发现个别枝条有为害2.螨类(茶橙瘿螨)发生严重的茶园,可喷用0.01~0.02波美度茶叶螨类状的点片发生时,即应施石硫合剂和硫悬浮剂,嫩叶应喷湿;(其余参见叶蝉类和矿物源农药药防治)5月中、下旬,8月中、1.加强检疫,阻止苗木携带蚧壳虫进入茶园;下旬,卵孵化盛期末期。2.加强茶园肥培管理,提高茶树抗虫力;百叶若虫﹥150头3.对目标明显的蚧壳虫(角角蜡蚧、红蜡蚧),采取人工刮除;蚧类4.修剪下的虫枝,置于远距茶园的空地,待寄生蜂飞回茶园;5.秋茶后若虫孵化盛期用植物源农药楝等喷杀,用波美0.5度的石硫合剂封园5月中旬、9月下旬~101.及时疏枝清园、中耕除草,使茶园通风透光;月上旬,幼虫高峰期。小黑刺粉虱2.湿度大的天气喷施粉虱真菌制剂;叶种﹥2头∕叶,大叶种3.喷湿石硫合剂封园﹥4头∕叶1.人工摘除越冬卵块或人工摘除群集的虫叶,结合清园,中耕消灭各地代数不一,防治时期毒蛾类(茶毛茧蛹,灯光诱杀成虫;有异。一般在5月~6月虫、茶黑毒蛾2.幼虫期喷施茶毛虫病毒制剂;中旬,8月~9月,幼虫等)3.喷施Bt制剂,或喷施植物园农药:鱼藤酮、清源保(氧苦·内3龄前施药酯)水剂1.组织人工挖蛹,或结合冬耕施基肥深埋虫蛹;年发生代数多,以第3、尺蠖蛾累(茶尺2.灯光诱杀成虫;4、5代(6月~8月下旬)蠖、油桐尺蠖、3.1~2龄幼虫期喷施茶毛虫病毒制剂;发生严重,每平方米幼虫木燎尺蠖等)4.3龄前幼虫期喷施Bt制剂或鱼藤酮、清源保(氧苦·内酯)水剂数﹥7头,即应防治等植物源农药1.分批多次采茶摘除虫苞,结合修剪剪除虫苞烧毁;发现1、2龄幼虫叶包时,卷叶蛾类(茶小2.对成虫采用灯光诱杀,糖醋诱杀等;每茶丛虫口﹥10头即应卷叶蛾等)3.喷施Bt制剂或植物源农药防治;鱼藤酮、苦参碱防治9\nDB5206/T09—2018表B.1(续)病虫害名称防治时期防治措施7月~8月,2、3幼龄虫刺蛾类(扁刺期,每平米幼虫﹥10头参照尺蠖蛾类(病毒制剂除外)蛾、茶刺蛾等)即应防治衰蛾类(大衰6月~9月,3龄前幼虫蛾、茶衰蛾、褐参照卷叶蛾类期衰蛾等)1结合茶园中耕与冬耕施基肥,消灭虫蛹;5月~6月下旬,成虫盛茶丽纹象甲2.利用成虫假死性人工振落捕杀;发期3.幼虫期土施白僵菌制剂或成虫期喷施白僵菌制剂5月下旬~6月上旬,81.秋季结合深耕施肥,将根际枯枝落叶深埋土中;茶炭疽病月下旬~9月,在新梢芽2.喷施多抗霉素;叶期施药防治3.喷施多尔波液;春、秋两季发病期,5天1.秋季结合深耕施肥,将根际枯枝落叶深埋土中;中有3天上午日照﹤3h,茶饼病2.喷施多抗霉素;或降雨量2.5mm~5mm芽3.喷施多尔波液;梢发病率﹥35%春秋两季真菌孢子随风1.增施有机肥及钾肥,增强树体抗病力;雨传播,气温16℃~茶白星病2.加强茶园管理,及时中耕除草;24℃,相对湿度80%以上,3.更新衰老茶园,增强树体抗病力叶发病率﹥6%10\nDB5206/T09—2018CC附录C(规范性附录)有机茶病虫害防治允许和限制使用的物质与方法表C.1有机茶病虫害防治允许和限制使用的物质与方法种类名称使用条件多抗霉素(多氧霉素)限量使用浏阳霉素限量使用华光霉素限量使用春雷霉素限量使用微生物源农药白僵菌限量使用绿僵菌限量使用苏云金杆菌限量使用核型多角体病毒限量使用颗粒体病毒限量使用性信息素限量使用生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寄生性天敌动物,如赤眼蜂、昆虫病原线虫限量使用捕食性天敌动物,如瓢虫、捕食螨、天敌蜘蛛限量使用苦参碱限量使用鱼藤酮限量使用除虫菊素限量使用印楝素限量使用植物源农药苦楝限量使用川楝素限量使用植物油限量使用烟叶水只限于非采茶季节石硫合剂非生产季节使用硫悬浮剂非生产季节使用可湿性硫非生产季节使用矿物源农药硫酸铜非生产季节使用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非生产季节使用石油乳油非生产季节使用二氧化碳允许使用明胶允许使用糖醋允许使用其他物质和方法卵磷脂允许使用蚁酸允许使用软皂允许使用热法消毒允许使用11\nDB5206/T09—2018表C.1(续)机械诱捕允许使用灯光诱捕允许使用色板诱杀允许使用其他物质和方法漂白粉限制使用生石灰限制使用硅藻土限制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DB52∕T 1512-2020 水利水电工程隧洞施工超前地质预报技术规程(贵州省)
- DB52∕T 1545-2020 堆石混凝土拱坝技术规范(贵州省)
- DB5201∕T 107-2020 中小学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消毒技术规范(贵阳市)
- DB5204∕T 5-2020 紫云红芯红薯种植技术规程(安顺市)
- DB5206_T106-2019 营地型房车酒店 基本要求及服务规范(铜仁市)
- DB5206∕T 116-2020 油茶选择育种技术规程(铜仁市)
- DB5206∕T 114—2020 垦造水田及旱地改造为水田工程建设规范(铜仁市)
- DB5206∕T04—2018 梵净山茶叶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操作规程(铜仁市)
- DB5206∕T13—2018 梵净山无公害茶园土壤管理及肥料使用技术规程(铜仁市)
- DB5226_T213-2019 地理标志产品 锦屏腌鱼加工技术规范(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DB5226_T211-2019 地理标志产品 凯里平良贡米生产技术规程(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DB5226_T218-2019 下司草莓 栽培技术规程(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DB5226_T221-2019 黔东南小香鸡 质量控制标准(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DB5227_T 043-2018 都匀毛尖茶园小绿叶蝉监测调查技术规范(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DB5227_T 044-2018 都匀毛尖茶园黑刺粉虱监测调查技术规范(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DB5227∕T 049—2014 桢楠容器育苗技术规程pdf(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DB5227∕T 069-2014 荔波枇杷高效栽培技术规程pdf(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DB5227∕T 072-2014 都匀毛尖茶感官 审评方法pdf(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