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9 MB
- 2022-05-13 09:30:48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ICS93.020P35DB5206市E+山巳铜,,万标准D85206/T114--2020垦造水田及旱地改造为水田工程建设规范ConstructionspecificationfornewpaddyfieIdandtransformationofdrylandintopaddyfieldsproject2020-06-19发布2020-12-20实施铜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nDB5206/T114--2020目次前言..............................................................................................................................................................11I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总则.................................................4.1建设要求...............…........................................….......……........….......…........................................….34.2质量要求…….......….........….........….........….........….........….........….........….......................................34.3工程布局...............…..……................................….......……........….......…........................................….45建设条件........................…........................................…................…...............................................................45.1基础条件...............….....................................….......….......….......…......................…..........................45.2资料要求.............….........….........….........….........….................................….................…...................46土地平整工程...6.1一般规定...............…........................................….......……........….......…........................................….56.2耕作田块修筑...6.3耕作层地力保持..................................….......……........…...............................…................................66.4土壤改良工程.................…...............................................................................................................77灌溉与排水工程…......................…......................…....................................................….......….......…...........87.1一般规定..................................................................................….......…............................................87.2水源工程.........................……........................…......................….......……........................…….............97.3灌溉工程...........................................................................................................................................97.4排水工程.........................…….........….......……........................…….........…......................……...........107.5渠系建筑物......................................I\nDB5206/T114--2020目IJ1=1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铜仁市自然资源局提出井归口O本标准起草单位:铜仁市自然资源局贵州|鼎道实业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罗世彦、李传林、王欣星、罗世友、刘强、邹昆、杨胜强、陈涛、杨武、罗立、张熙。II\nDB5206/T114--2020垦造水田及旱地改造为水田工程建设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垦造水田及旱地改造为水田工程建设的术语和定义、总则、建设条件、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工程生态化及生物多样性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3.17.1<田用于种植水稻、莲藕等水3.2旱地无灌溉设施,主要靠天然阵水种植早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没有灌溉设施,仅靠引洪淤灌的耕地。3.3田坎梯田及梯状坡耕地中,主要用于拦蓄水和护坡的土坎。3.4田埂耕地中高出田面的部分,发挥蓄水、行走、权属分界的作用。\nDB5206/T114--20203.5垦造水田将荒芜的土地、低效建设用地、未利用土地改造为水田的过程。包括宜耕后备资源垦造为水田、土地复垦改造为水田、增减挂钩拆旧地块复垦为水田等。3.6旱地改造为水田通过修建灌溉、道路等工程措施,将旱地进行改造,使其满足水田种植要求的过程。包括|临时种植果树、药材、花卉、经济作物的耕地改造为水田。3.7耕作层经耕种熟化形成的土壤表土层。3.8犁底层耕作层以下,长期受外力作用和阵水时粘粒随水沉积形成的较为紧实的土层O3.9有效土层厚度作物能够利用的母质层以上的土体总厚度。当有障碍层时,为障碍层以上的土层厚度。3.10水田格局水田在空间上的分布情况。受地形、河流、道路、村庄、沟渠等周边地形地貌的限制,与之相衔接构成的生态布局。3.11耕作田块由末级田间工程设施,如末级渠道(管)、林带、道路等所田成的地块,可进行田间作业、轮作和农田建设的基本单位。3.12格田耕作田块内部,格网化细分后的田块。3.13田面平整度水田内任意两点之间的高差绝对值或田面坡度。3.14渗漏强度土壤水分在单位时间内纵向渗漏和侧向渗漏的水量。3.15田间防渗工程为控制农田日渗漏量、提高水田保水能力而采取的工程技术措施。3.16地下水位水田地下水位至田面的距离。3.17田间道路工程2\nDB5206/T114--2020便于田间作业与田间管理而修建的道路体系。包括主要承担运输和农机通行的机耕道、小型农机通行和人工作业的生产路、以及设施维护和田间管理的生产便道、机耕桥、涵涧等工程。3.18基础设施占地率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等工程设施占地面积与建设区总面积的比例。3.19挡土墙支承路基填土或山坡土体、防止填士或土体变形失稳的构造物。4总则4.1建设要求低Jil丘陵区灌溉保证率/%?7.5>8,5地形坡度/。田国高差/cm有效土层厚度/cm耕作层厚度/cm阳渗层/cm二主10土壤容重/(g/cmJ)1.2~1.4土壤质地砂质壤土至壤质粘土砾有含量/%三三5土壤pH{直6.0~8.0土壤有机质/(g/kg)?1,53\nDB5206/T114--20204.3工程布局4.3.1应充分考虑当地社会、经济、自然、环境,结合基础设施现状,分析农业发展潜力,确定土地利用方向,针对性的提出工程建设布局方案。4.3.2应符合现代农业发展需要,有利于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4.3.3应与周边景观及村庄布局相协调O4.3.4土地平整工程应根据地形坡度、土层厚度、机耕条件和水源条件,确定水平梯田、阳坡梯田的规模。4.3.5低山丘陵区耕作田块的长边宜平行于等高线布置,山间盆地区耕作田块的长边宜南北向布置或!顺着主要道路、沟渠的走向布置。4.3.6灌溉与排水工程应遵循"高水高用、低水低用"的原则,做好水资源梯级利用,以天然溪沟、河道作为引水源头布设灌溉工程,推行节水灌溉并合理利用水资源。4.3.7田间道路工程应与地形结合优化和有效划分田块,利于耕作田块布局、生产物资和农产品的运输、有机肥还田,4.3.8沟渠、道路等改变原地貌的线性工程,应布置生态通道,利于微小动物顺利通过障碍区。5建设条件5.1基础条件5.1.1符合水利、农业、林业、交通等法律、法规、规章的有关规定。5.1.2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的要求,并与相关专项规划相协调。5.1.3土地利用分类的认定应以上一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成果为依据。.5.1.4地形坡度应在250以下,地形条件应有利于工程建设、农业生产。.5.1.5建设区内土壤质地应利于水稻及水生植物生长。.5.1.6建设区域周边具备可供利用的、可靠的、能基本满足灌溉数量需求的水资源,或具备相应设施的建设条件,具备一定的道路系统并能满足工程建设对交通的需求。.5.1.7当地政府支持力度大,群众积极配合,社会公众参与程度高。.5.1.8土地权属明晰,具备开展土地权属调整的组织和群众基础。.5.1.9工程规模恰当、保护生态、技术可行、经济合理。5.2资料要求收集资料应来源可靠、计量单位统一,对不符合实际的数据或个别异常值应校正或剔除,井应收集分析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资料:a)地形地貌:地貌类型、;每拔、坡度、坡向、坡型、地形部位等:b)气象:气温、日照、降水、霜期、::?:lO"C积温、气象灾害、施工不利天气等:c)水文:水源类型、水量、水质等:d)土壤:类型、表层有机质含量、表层土壤质地、有效土层厚度、盐碱状况、剖面构型、障碍层特征、侵蚀状况、保水供水状况、砾石含量和地表岩石露头度等:e)地质:岩性、风化层特征、地震烈度、不利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等:f)基本建设:灌溉条件(水源和灌溉保证率)、排水条件、田间道路条件、田块大小、平整度及破碎程度等;g)农业相关资料:各种作物播种和收获时间、耕作习惯和耕作制度、物候、农业气候、灌溉制度、种植结构等:4\nDB5206/T114--2020h)地形图:比列尺不小于1:2000的地形图:i)图件: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壤图、地形图、国土空间规划图及其他相关图件:j)其他:土地利用变更调查资料、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产业布局、乡村振兴规划等。6土地平整工程6.1一般规定的地块宜修建成水平梯田,地形坡度>150的地块宜修建成阳坡梯田O6.2耕作田块修筑地形坡度α田坎坡度β<590~855~1090~801O~1585~7515~253~7O.8~2.875~65注1:土层较薄地区,田而宽度可适当减小。注2:土质疏松地区,田块宽度取小值,田坎高度取小值:士质密实地区,田而宽度取大值,田坎高度取大值。注3:土坎高度一宵<2m,干7坎高度一宵<3mo注4:若加大有质田坎的坡度,可符合挡土墙设计相关规范。5\nDB5206/T114--2020表3水田设计要素要求要求要素低山丘陵民山间盆地厌水田方向)1民等高线方向长边南北方向或)11员等高线方向水田长度/m20~10050~100规模田面净宽/m二三2三5田哽I贝宽/cm::;;:30田埂高度/cm::;;:30平整度田面高差/cm三三3有效土层厚度/cm二;:50土层耕作层厚度/cm二;:15渗漏强度/Cmm/d)5~20评价指标土壤谷重/(g/cm')1.2~1.46.2.3田坎与田埂6.2.3.1田坎6.2.3.l.1士坎高度宜:::::::2m,石坎高度宜:::::::3m。6.2.3.l.2最末一级田坎,宜采用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全高挡土墙。6.2.3.2田埂6.2.3.2.1田埂以土质为主,易造成冲刷的山区可就地取材砌筑石埂,土质粘性较好的区域直采用土埂,土质粘性较差、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区域宜采用石埂、土石混合埂或植物埂。田埂结实、稳定,埂面整齐,不易垮塌。6.2.3.2.2田埂顶宽二三30,田埂宜高于田面30cm以上,无旁侧渗漏。6.2.3.2.3土质田埂宜用粘土穷筑,jÆ层填土,jÆ层穷实,不夹杂树根、草皮等物:士壤含水率宜Cl2~16)%。6.2.4其他田的渗漏量控制在(0.5~2)cm/24ho一次灌水(l2~20)cm,可保水(5~7)do6.3耕作层地力保持6.3.1表土剥离与回填6.3.l.1土地平整前,应剥离表层土壤,自然土壤不需清理草根,并剥离腐殖层和淀积层,剥离厚度(20~30)cm。6.3.l.2旱地改造为水田进行表土剥离时,可分别剥离表土层和犁底层,剥离总厚度(25~30)cmo6.3.l.3坝区表土可先剥离,异地集中堆放,平整工程结束后,再表土回填、平整。6.3.l.4低山丘陵区可划分梯级台面,表土用逐台下移法进行施工:a)第一级剥离后就近存放、进行平整,第二级表土剥离后覆盖在第一级台面上,形成第一级梯田:b)依次沿上坡方向逐级进行,最后将第一级表土覆盖在最后一级台面上。6\nDB5206/T114--20206.3.1.5表土集中堆放场地不应选择土地污染、洪水泛滥或存在滑坡隐患区域,不得毁占生态林、湿地、河湖等生态敏感区域。堆放区设置简易固护,做好水土流失和防尘覆盖等保护,可与有机肥熟化、绿月巴种植同步进行。6.3.1.6如需客土的,客土源不得受污染。客土方案经济合理、生态环保。6.3.1.7分层穷实填方区,每层厚度不宜>30cm,密实度和挖方区一致。回填犁底层时,可引水漫灌进行自然沉实,再覆盖表土层。6.3.2土层重塑6.3.2.1田块耕作层?:15cm,砾石含量ζ5%。6.4.3生土改良3次。多施有机肥,增加土壤有机6.4.4酸化土壤改良酸性土壤可用生石灰进行改良,酸化土壤可用土壤调理剂改良。采用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生石灰用量(2250~3000)kg/hm"0采用土壤调理剂改良,根据测定的土壤理化指标,改良后土壤pH值应保持6~706.4.5土壤培肥7\nDB5206/T114--2020土基培月巴施用腐殖质有机肥,土壤肥力水平应达到当地中等水平O中高肥力土壤保持常规有机肥使用量,土壤培肥连续进行3年以上,不应将未腐熟的有机肥直接使用。6.4.6改良措施土壤改良措施见表40表4土壤改良措施障碍类型障碍描述改良措施耕居浅薄,有机质含量低、养分不足,易导致宜采时秸丰干还田、绿肥翻ffi还田、增施有机肥、F寄薄I击肥型作物生民不良,产量低。深耕、*旱轮作等措施,并应连续实施3年以上。土壤偏砂、养分含量低、保水保阳能力弱,作宜采J+J增施有机肥、塘泥、客士、秸轩j主旧等过砂过粘型物根系难于生长:土壤偏粘、易板结、通气性措施,改善土壤结构,并符合水山耕种要求。差,作物根系发育不良,水稻易倒伏。酸化型土壤pH偏酶,易产生铝毒,活化重金属。宜施用生石灰或碱性土壤调理剂。十壤重金属含量超标,引起稻米污染物含量超应通过工程、生物、化学等方法进行修复,十可修复污染型标。壤质量应符合GB15618的划定。7灌溉与排水工程7.1一般规定7.1.1基本要求7.1.l.1应进行水资源调查分析,区分生活用水和灌溉用水,保留和保护饮用水源和饮用水源地。7.l.l.2如有地区资料的按灌溉设计保证率确定灌溉设计标准,缺乏地区资料的可用抗旱天数确定灌溉设计标准。7.l.l.3水源工程包括容积<1000kmJ的堪塘、小型拦河建筑物和雨水积蓄利用工程。7.1.2灌溉7.l.2.1根据当地耕作制度、作物栽培技术、生育期降水量、作物需水量、灌水方法综合确定灌区的灌溉制度,有地区灌溉试验资料的应引用,无灌溉试验资料可调查拟定。7.l.2.2以灌溉设计保证率作为灌溉设计标准的,灌溉设计保证率和灌溉用水定额参照DB52/T725.1的规定。7.1.2.3以抗旱天数作为灌溉设计标准的,在水资源丰富的地区或以经济作物为主的水回区可取(40~50)d,在可供水资源缺乏的地区或以一般大田作物为主的水田区可取(30~40)d,草水定额和灌水次数根据调查确定。7.1.2.4水资源应进行水田的泡田需水量分析,水固的泡固定额Cl200~1500)m3/hm'.粘性土地区取小值,砂性土地区取大值。7.1.2.5应采取节水措施并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新建和防渗处理后渠系水利用系数应注0.75,小型白流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应注0.70,提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应注O.80,低压管道灌溉、喷j草、微喷灌水利用系数应注0.85,滴灌水利用系数应二三O.90。8\nDB5206/T114--20207.1.3灌溉水质灌溉水质、灌溉水温应符合GB5084的规定O7.1.4防洪水源工程、堤防工程、引水工程、提水工程的防洪标准(重现期a)采用20年一遇。排水工程、灌溉工程的防洪标准采用10年一遇,次要灌溉渠系的防洪标准采用5年一遇。7.1.5排涝生育阶段返青分莫拔节孕穗7.2水源工程7.3灌溉工程7.3.1应有水源保证,合理配置各种水源,以地表水为主,地下水为辅,严格控制开来深层水和承压水,做到蓄、引、提、集相结合,中、小、微型工程并举:发展节水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7.3.2按照整治规模、地形条件、交通与耕作要求,合理布局各级输配水渠道。灌排渠系选择的基本要求如下:9\nDB5206/T114--2020a)综合利用渠道,做到灌溉、水能利用相结合,灌溉与防洪、排水相结合,i草概与供水、养殖相结合,蓄、引、提相结合、一水多用、一渠多利的原则:b)渠道选线应工程量小、满足输水任务、经济合理。灌溉渠道宜布置在垦造水田及旱地改造为水田区的脊线,尽量达到最大自流灌溉面积。排水沟道宜布置在排水区的洼线,尽量达到最大排水效果;c)干渠穿过地形起伏较大、不平坦地区或丘陵地区,线路尽可能沿等高线布置,避免深挖、高填:d)渠线穿越铁路、公路、河流沟渠,尽量正交,避免穿越较大的居民点、沼泽地及地形破碎地带等;e)灌溉渠道线路布置应考虑排水系统的布置和不打乱天然排水流势,并排水通畅。排水沟渠应布置在低洼地带而与灌溉系统相适应:f)地面线路较长,通过山地、丘陵的渠道,可采用隧洞等方式,缩短渠道长度和建筑物数量,达到安全可靠和经济合理的要求。可采用绕线方案,降低跨问(沟)建筑物的高度,并具有适宜的过问位置:g)渠道需采用弯道时,弯道半径在合理范围内选择较大值。7.3.3渠道的横断面可具有梯形、矩形、多边形、抛物线形、弧形、U形及复式断面等,渠道横断面性状图见附录B中的B.207.3.4采用灌排合一渠沟时,应采取全断面硬化或采用U型渠道:排水沟位于山地丘陵区及土质松软地区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基础处理。7.3.5灌溉工程设计参照GB50288的规定。7.4排水工程7.4.1排水工程应满足农田防洪、排涝、阵解和防治土壤盐碱化等要求。农田地下水埋深应满足区域返盐季节地下水临界深度。7.4.2排水工程布置应与灌溉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相协调C内涝区的排水工程可与生态工程配套建设。7.4.3排水工程设计参照GB50288的规定。7.5渠系建筑物渠系建筑物包括水闸、渡槽、倒虹吸、跌水、陡坡等。渠系建筑物设计参照GB50288的规定,跨道路的建筑物设计应符合JTGD60的要求。7.5.17.1<闹水闸包括节制闸、分水闸、排水问及小型进水闸等。节制闸、分水闸和泄水闸建设规模应与相应沟渠规模相匹配。小型进水闸寻|水流量<0.50m3/s,水闸设计应符合SL265的要求。7..5.2渡槽和倒虹眼7.5.2.1渠道横跨山谷、河流、道路时,可用渡槽。所穿越的山谷深宽采用渡槽不经济、或交叉高度不大、或高差虽大但允许有较大的水头损失时,可采用倒虹吸管。7.5.2.2渡槽和倒虹吸建设规模应与相应沟渠输水规模相匹配,结构类型的选择应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择优选用。7..5.3跌水和陡坡10\nDB5206/T114--2020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和上下水面跌差选择跌水或陡坡结构型式。地形坡度ζ150时,优先选择陡坡结构,其他情况采用跌水结构。上下水面跌差ζ5m时,采用单级跌水:上下水面跌差>5m,采用多级肤水。跌水与陡坡下游应设置泊能措施,肤水与陡坡设计参照GB50288的规定。7.5.4泵站及输配电工程7.5.4.1水源地势低、无自流灌溉条件、或自流灌溉不经济时,应修建泵站、机井满足灌溉要求。排水水位低、无白流排出条件,应修建泵站进行抽排。8田间道路工车最大路面宽度桥;函汽车道路类型纵坡m荷载等级m%一级机耕道1.0~6.05.0~8.082010公路II级一级机耕道2.5~4.03.5~5.082010生产路0.8~1.51.3~2.0118.1.4低山丘陵区,道路边线应充分利用有利地形展线,处理好平纵线形。8.1.5道路纵坡>.5%时,连续坡长限制应符合表7的规定。8.1.6田间道路宜设计为单车道,设计速度ζ20km/h。8.1.7田间道路的路拱横坡度应满足表8的要求。11\nDB5206/T114--2020表7纵坡长度限制项H限制要求纵坡坡度/%5~66~77~88~99~10坡长限制1m主主800主主600三三400三三300三三200表8田间道路的路拱横坡度E各拱平均横坡度路面类型%混凝土路面1~2沥青路面1.5~2.5碎石、砾石路面2.5~3.5泥结石路面3~48.1.8单车道行车道路,在距离适当、视野较好的地点设置错车道,错车道路基宽度>6.5m,有效长度<10m,I、同隔500m。8.1.9沿河道路直选在地形宽坦,支沟支流少,水文地质条件好的一岸,线路以低线位为主,路基高于设计洪水位,可选择跨问桥位。8.1.10越岭道路,可选择哑口,控制过岭标高,处理好两侧展线方案。8.1.11道路交叉时,可采用T、Y和十字交叉,交角宜为直角或接近直角。当受地形限制交角小于450时,应采取相应技术措施保证行车安全。8.1.12悬崖、陡坡地段,邻近悬崖、陡坡一侧应加装护栏或防撞墩,并做好安全标志。8.1.13田问道路工程布同时,尽量降低工程对原生态系统的影响,应考虑生物通道。8.2机耕道8.2.1路基8.2.1.1路基高度高出设计洪水位O.5m以上。地面排水良好时,高出原地面(0.3~0.5)mo挖渠土填筑路段高于地下水位O.5m以上。有灌溉渠道时,护坡道高出水渠设计水位O.5mo沿河及受水浸淹的路基边缘高出O.5m的安全高度。8.2.1.2设置路肩挡土墙时,路基宽度应为路面宽度和路肩宽度之和O不设置路肩挡土墙时,路基宽度应为路面宽度和边坡宽度之和。8.2.1.3影响路基稳定性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应设置必要的拦排水设施。路基拦排水设施包括边沟、截水沟、排水沟、涵洞等。边沟深度和宽度二三(0.3~0.4)m,截水沟和排水沟的深度和宽度二三O.5mo排水设施应与农田灌溉,人畜引水等工程相结合。8.2.1.4路基施工可采用压实机具,分层填筑、压实,压实度二三90%。8.2.1.5路基边坡挖方段采用1:0.5~1:0.75,填方段采用1:1.508.2.1.6干砌石路基用砂浆抹面压顶、条石或预制混凝土块作路肩。机耕道路肩用浆砌石或填石混凝土,路肩JìJî宽二三30cm,浆砌石或埋石险E各肩埋入地面30cm。地质条件好又不占用耕地的路段,可采用土质路肩,填土结构,密实度二三90%、顶宽二三50cmo8.2.2路面8.2.2.1机耕道路面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透水性、足够的强度。12\nDB5206/T114--20208.2.2.2机耕道宜采用中低级路面,有条件地区可适当提高为次高级路面。面层类型有沥青表面处理、混凝土、泥结石、ø、砾石、砌块等。8.2.2.3机耕道路面平整度运3cm,适当距离设置错车道。错车道路面宽度>6.5m,有效长度二三10m。结构包括面层和基层,机耕道路面要求参照表9的规定。表9机耕道路面要求道路类型一级机耕道和一级机耕道面层类型基层路生主垫层面层厚度8.3生产路采用8.3.2路面目<40%,最大粒径8.4生产便道8.5机耕牛弄机耕桥宽度~.5m、总长ζ8m、单孔跨径ζ::Jm,机耕桥基础直建于完整基岩或强度满足要求的地基上,机耕桥汽车荷载为公路IT级,应设置安全限载标志和限宽设施。各项指标设定应符合JTG060的要求。8.6涵洞8.6.1田间道路跨越小溪、洼地、渠道、排水沟或不受压管线时,可在路下设置涵洞。13\nDB5206/T114--20208.6.2涵洞跨径运5m,涵洞轴线宜短而直,并宜与道路中心线正交,进、出口与上、下游渠道平)11员连接。8.6.3涵洞进、出口可用圆锥形护坡、扭曲面护坡或八宇墙与上、下游渠道连接。出口流速过大时,设计消能防j中设施。8.6.4涵洞根据水头、填土厚度、建筑材料及施工条件等,选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管涵、钢筋混凝土盖板涵、箱涵或混凝土、砌石拱涵。8.6.5不计淤塞时,道路输水涵洞的跨径直(0.30~0.5)m,道路排水涵洞的跨径直(0.50~0.75)mo8.6.6涵洞宜设计为无压力式,设计的汽车荷载等级采用公路II级。涵洞最小净高豆豆内径宜O.50m,洞底纵坡<5%。8.6.7涵管顶部填土厚度<1m时,采用混凝土全包管等加固措施。9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9.1农田防护工程9.1.1农田防护工程包括农田林网工程、岸坡防护工程、沟道治理工程和坡面防护工程。风害较大区域可种植农田防护林,防护面积二":90%;无风害时可不种植防护林。9.1.2根据实际情况,布置必要的农田防洪、防风、水土流失控制等农田防护措施,优化农田生态环境,配置生态廊道,维护农田生态系统安全。9.1.37}(害较大河段或河岸变动河段,应分析论证洪水和灾害情况,选择经济合理的防护措施,修建小型河堤或坡式护岸。可就地取材,与道路工程合并设计。9.1.4农田防护林走向与主害风向垂直,可种植在河岸、道路、沟渠两旁。应选择适合当地条件的表现良好的乡土品种。9.1.5坡面防护工程布局应根据"高水、高蓄、高用"和"蓄、引、用、排"相结合原则,合理布设截水沟、拦水沟、沉沙油等坡面水系工程,系统拦蓄和排泄坡面径流,构成完整的坡面灌溉体系。9.2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工程9.2.1丘陵地区改造水田应建设成水平梯田,具备蓄水保士、较高的土壤抗性力,应满足保水保土及生态环境的要求。工程措施包括挡墙、护坡、截排水沟、拦时,、坝、沉沙地等。水士保持工程设计参照GB51018的规定。9.2.2挡墙和护坡的浆砌结构顶宽50cm,干砌结构二三60cm。干砌石挡墙高度不宜>6m,断面结构根据当地具体地质情况进行计算确定。9.2.3截排水沟设计参照GB50288的规定,断面尺寸根据截排洪沟的集水面积、坡面最大径流量等要素确定。9.2.4拦砂坝坝高不宜>5m,应根据地质情况计算确定断面尺寸。9.2.5沉沙池应设置在出水口上游附近,呈矩形结构,宽度应注2倍沟渠宽度。10工程生态化及生物多样性保护10.1一般要求10.1.1应符合生态保护要求,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注重保护生物多样性,预留生物栖息地、生态通道。生态通道示意图见附录B中的B.4014\nDB5206/T114--202010.1.2应从小流域、区域治理全同考虑,调查分析生物栖息地、生活特性和迁徙过程。10.2土地平整工程生态化10.2.1根据可供水量和地形坡度,确定水平梯田和隔坡梯田的规划比例。水平梯田的田坎可撒擂本地草种,隔坡梯田的坡地上可开挖鱼鳞坑井种植经果林。10.2.2梯田的田坎,可撒播两种以上的草种。田坎可攀爬藤蔓、蔬菜,提供微小动物栖息地。10.3灌溉与排水工程生态化10.3.1不宜排水的低洼地形,可号叫主在4刑罚博植起生植物,保留或改造为灌溉水源和生物栖息地。开展花卉、中药材、特色农产品种植、乡村旅游等多种经营的区域,可修建体现民俗文化的风雨亭、兼顾展示与防护的花卉栅栏、图案生态护坡等生态化工程。15\nDB5206/T114--2020附录A(规范性附录)梯田施工方法A.1施工工序旱地改造为水田应一次成形,施工工序:田间路网、j草排工程放样定线→表层剥离与保护→土地平整→砌筑田埂→土层重塑→表土摊铺→田间道路施工→灌排设施施工。A.2施工方法及步骤A.2.1土壤处理与保护A.2.1.1结合项目区表士情况、建设标准和工程措施,进行表土供求平衡分析。A.2.1.2需异地客士的,应说明客土源的现状土地分类、数量、来源、土源位置、可剥离量、土壤质量、理化指标,编制土壤分布图,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取土位置需复绿。A.2.1.3异地客土应编制耕作层表土剥离方案,对客土源进行复垦。A.2.1.4无土源情况下,可综合采取物理、化学与生物改良措施。A.2.1.5表土剥离程序按以下步骤进行:a)土壤调查:明确那类表士应剥离及剥离的深度。表土剥离前进行专业的土壤调查,绘制土壤分布图,以保证土壤用途的相容性:b)规划设计:明确表土剥离利用的施工工艺,充分考虑有效土层厚度、土壤质地、砂石含量、土壤紧实度、养分合量、地下水位、地形地貌及地质条件等影响因素。明确施工的机械、方法和程序,尽量不破坏原土基结构和土壤生物网。应防止因表士剥离而使污染土壤和入侵物种扩散;c)表土剥离:所收集的表土应为富含有机质的表层土壤,保水、保肥、通气、透水,不含垃圾杂物、硬粘土块或直径>5cm的砾石。在剥离前应进行清除及掘除,先移除地表植物及树根,再挖松表土表层土壤。清除杂物石块后,将土地表层士壤先行剥离出来,保存或运至事先设置的区域。表土剥离考虑的要素包括分区分地块、剥离的工艺和时期、取士厚度和方量、运输的方式等:d)表土存放:对表土的收集,保存的地点、方式、时间及防护措施等作出计划,表士剥离装运至堆置场所存放。存放表土的地点一般在工地临时设置,堆士的保护应避免破坏表土特性,机械操作时应避免过度碾压。堆置场防护应采取排水、挡土墙等临时防护措施及表层覆盖、植物等稳定土面的措施:e)表土复原:先清除平整田面残留的石块、混疑土块或其他垃圾杂物,均匀回填表土井且压实整平,表土复原地的地基应堆起一定的厚度,以便和复原表土合为一体。土壤密度须适当,以保证根系充分伸长和维持良好的通气性和透水性,避免土壤板结,确保排水性和透水性。j幸好回填利用时间,应避免在干旱或暴雨季节回填表土,以提高利用效率:f)土壤改良:土壤物理改良采用土地平整、客土、漫主!、、漫淤等措施,改良土壤质地:增施有机肥,改良贫癖土壤:修建灌排渠系,改良酸性士等。土壤化学改良采用生石灰、石膏、硫酸亚铁、腐殖酸等化学改良剂,酸性土壤可用生石灰改良,酸化土壤可用土壤调理剂改良。土壤生物改良采用各种生物途径种植绿肥、牧羊粪便增加土壤有机质以提高土壤肥力或营造防护林等。16\nDB5206/T114--2020A.2.2深挖平整和处理底土表层土处理完后,进入底士深挖,既为切高垫低和取料砌埂的方法,又为增厚土层的有效措施。深挖深啄底士办法按以下方式进行:a)下切土垫法(下台上翻法):用于横向中带聚土法,切下台土上带底土直接砌筑上台地埂或向上翻垫于上台土的下带低处:b)上切下垫法(挖高填低法):用于坚向分厢聚士法和逐台下翻法,将高处深挖深翻,垫于低处。平整底土,砌埂材料备足后,应进行平整底土,填平密实靠近梯埂内侧的地带。A.2.3砌筑田埂A.2.3.1基础清理r/.17\nDB5206/T114--2020附录B(资料性附录)有关改造工程示意图B.1垦造水田剖面示意图垦造水田剖面示意图见图B.l。图B.1垦造水田剖面示意图B.2渠道横断面性状图渠道横断面性状图见图B.2。一王三三」三三三孟/一→三王三(...)串串荒草畸哥uñ(d)jI恤噜却生是丑歪曲崎iIíitb(b)~mHfrõõh"'~.到莘舅矗矗立兽南面军且三j4口〉亘~主缸Jfe.圄骨1iil'(f)U置e圃青mr~←」二三1--生一」(g)...a.::国青回国图B.2渠道横断面性状图18\nDB5206/T114--2020B.3机耕道断面图机耕道断面图见图B.30α01盟黯土面Eαo理提土面EE丽右耳m写而西亘哥哥市军商前程亘田i百回I百田面田面图B.4生态通道示意图19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DB52∕T 1333-2018 LTE移动通信终端卫星导航定位模块的测量方法(贵州省)
- DB52∕T 1377-2018 黔北麻羊饲养标准(贵州省)
- DB52∕T 1467-2019 区块链 系统测评和选型规范(贵州省)
- DB52∕T 1512-2020 水利水电工程隧洞施工超前地质预报技术规程(贵州省)
- DB52∕T 1545-2020 堆石混凝土拱坝技术规范(贵州省)
- DB5201∕T 107-2020 中小学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消毒技术规范(贵阳市)
- DB5204∕T 5-2020 紫云红芯红薯种植技术规程(安顺市)
- DB5206_T106-2019 营地型房车酒店 基本要求及服务规范(铜仁市)
- DB5206∕T 116-2020 油茶选择育种技术规程(铜仁市)
- DB5206∕T04—2018 梵净山茶叶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操作规程(铜仁市)
- DB5206∕T13—2018 梵净山无公害茶园土壤管理及肥料使用技术规程(铜仁市)
- DB5206∕T09—2018 梵净山有机茶叶栽培技术规程(铜仁市)
- DB5226_T213-2019 地理标志产品 锦屏腌鱼加工技术规范(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DB5226_T211-2019 地理标志产品 凯里平良贡米生产技术规程(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DB5226_T218-2019 下司草莓 栽培技术规程(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DB5226_T221-2019 黔东南小香鸡 质量控制标准(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DB5227_T 043-2018 都匀毛尖茶园小绿叶蝉监测调查技术规范(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DB5227_T 044-2018 都匀毛尖茶园黑刺粉虱监测调查技术规范(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