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7.33 KB
- 2022-05-13 09:30:35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ICS67.140.10X55DB5206铜仁市地方标准DB5206/T08—2018代替DB522200/T84-2015梵净山有机茶叶产地环境条件EnvironmentalrequirementforgrowingareaofFanjingshanorganictea2018-12-06发布2018-12-06实施铜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nDB5206/T06—2018目次前言………………………………………………………………………………………………………Ⅱ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24要求………………………………………………………………………………………………………25取样方法…………………………………………………………………………………………………46附录A有效土层厚度及地形坡度的测定………………………………………………………………5I\nDB5206/T06—2018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代替DB522200/T84—2015《梵净山有机茶叶产地环境条件》。与DB522200/T84—2015相比,主要差异如下:——修改了标准编号、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要求,增加了目次。本标准由铜仁市农业委员会、铜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铜仁市茶叶行业协会、铜仁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代刚、温顺位、刘学、何灵芝、乔渝洁、李晓艳、黄丽、陈学芝、张观胤。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DB522200/T84—2011、DB522200/T84—2015。II\nDB5206/T06—2018梵净山有机茶叶产地环境条件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梵净山有机茶叶产地环境的术语和定义、要求和取样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梵净山区域有机茶叶产地。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6920水质pH值的测定玻璃电极法GB/T7467水质六价铬的测定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GB/T7475水质铜、锌、铅、镉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谱法GB/T7485水质总砷的测定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GB/T9801空气质量一氧化碳的测定非分散红外法GB/T15264环境空气铅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5432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GB/T16489水质硫化物的测定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GB/T17135土壤质量总砷的测定硼氢化钾–硝酸银分光光度法GB/T17138土壤质量铜、锌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7140土壤质量铅、镉的测定KI–MIBK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7141土壤质量铅、镉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9630.1有机产品第1部分:生产HJ479环境空气氮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HJ480环境空气氟化物的测定滤膜采样氟离子选择电极法HJ481水质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HJ482环境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HJ483环境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四氯汞盐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HJ484水质氰化物的测定容量法和公光光度法HJ487水质氟化物的测定水质茜素磺酸锆目视比色法HJ488水质氟化物的测定氟试剂分光光度法HJ491土壤质量总铬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637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的测定红外分光光度法NY/T396农用水源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NY/T397农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NY/T1121.1土壤检测第1部分: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和贮存NY/T1121.2土壤检测第2部分:土壤pH的测定NY/T1121.6土壤检测第6部分:土壤有机质的测定NY/T5010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1\nDB5206/T06—20183术语和定义GB/T19630.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方便使用,以下重复列出某些术语和定义。3.1梵净山有机茶梵净山区域内(印江县、江口县、松桃县、石阡县、沿河县、德江县、思南县、玉屏县)在原料生产过程中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采用有益于生态和环境的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肥料及生长调节剂等物质,在加工过程中不使用合成的食品添加剂的茶叶及相关产品。3.2产地环境条件影响茶树生长和茶叶产量与品质的空气、土壤和灌溉水等自然条件。3.3缓冲带在有机和常规地块之间有目的设置的、可明确界定的用来限制或阻挡邻近田块的禁用物质漂移的过渡区域。[GB/T19630.1—2005,定义3.2]3.4生物多样性地球上生命形式和生态系统类型的多样性,包括基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GB/T19630.1—2005,定义3.9]4要求4.1基本要求4.1.1有机茶产地应水土保持良好,具有生物多样性,远离城区、工矿区、交通主干线、工业污染源和生活垃圾场等,具有较强的可持续生产能力,产地环境条件按NY/T5010执行。4.1.2缓冲带有机茶园和常规农业生产区域之间应有明显的边界和隔离带,以保证有机茶园不受污染,起到有效隔离的作用。以防止临近常规农业生产地块的禁用物质的漂移。缓冲带设置根据污染源的强弱、远近、风向等因素而定。缓冲带以自然山地、丛林、荒地或草地等天然屏障为宜,也可以人工营造树林和种植作物设置缓冲带。4.1.3栖息地2\nDB5206/T06—2018茶园周边的山顶、风口、道路、沟渠、陡坡、坎边或梯壁等,有目的地保留原有植被和生物群落,或因地制宜营造防护林或绿化地带,茶园中适当种植遮荫树,设置天敌的栖息地,提供天敌活动、产卵和寄居的场所,提供生物多样性和自然控制能力。4.2立地条件有机茶园立地条件应选择符合表1的要求。表1有机茶园立地条件及检测方法项目指标检测方法年降雨水量/(㎜)≥1100月降雨水量(4月~9月)/(㎜)≥120按当地气候资料相对湿度/(%)≥80有机质(0㎝~20㎝土层)/(g/㎏)≥15NY/T1121.6有效土层厚度/(㎝)≥80见附录A坡度/(°)≤304.3空气有机茶园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表2的要求。表2有机茶园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及检测方法项目年平均日平均1h平均检测方法3总悬浮颗粒物TSP/(mg/m,标准状态)≤0.200.12-GB/T154323一氧化碳CO/(mg/m,标准状态)≤-4.0010.00GB/T98013二氧化硫SO2/(mg/m,标准状态)≤0.060.050.50HJ482或HJ4833二氧化氮NO2/(mg/m,标准状态)≤0.080.100.15HJ4793铅Pb/(μg/m,标准状态)≤1.001.50(季平均)GB/T152643氟化物(F)/(μg/(dm·d),标准状态)≤2.003.0(季平均)HJ480或HJ481注:日平均指任何一日的平均浓度;1h平均指任何1h的平均浓度。季平均指任何一季的平均浓度的算术均值,年平均指任何一年的日平均浓度的算术均值。4.4土壤有机茶园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表3的要求。表3有机茶园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及检测方法检测方法项目浓度限值试验方法方法来源pH4.5~6.5玻璃电极法NY/T1121.2KI-MIBK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GB/T17140或GB/T镉/(mg/kg)≤0.20度法,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17141汞/(mg/kg)≤0.30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7138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GB/T17134或GB/T砷/(mg/kg)≤0.35法,硼氢化钾–硝酸银分光光度法171353\nDB5206/T06—2018KI-MIBK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GB/T17140或GB/T铅/(mg/kg)≤250度法,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17141铬/(mg/kg)≤150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491铜/(mg/kg)≤150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7138注:重金属和砷均按元素总量计,适用于阳离子交换量>5cmol(+)/kg的土壤,若≤5cmol(+)/kg,其标准值为表内数值的半数。4.5灌溉水有机茶园灌溉水质应符合表4的要求。表4有机茶园灌溉水质标准及检测方法检测方法项目指标试验方法方法来源pH值5.5~7.5玻璃电极法GB/T6920总汞/(mg/L)≤0.001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597总镉/(mg/L)≤0.005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7475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总砷/(mg/L)≤0.05GB/T7485法,硼氢化钾–硝酸银分光光度法总铅/(mg/L)≤0.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7475铬(六价)/(mg/L)≤0.1二苯碳二胖分光光度法GB/T7467硫化物/(mg/L)≤1.0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GB/T16489氰化物/(mg/L)≤0.5容量法和分光光度法HJ484氯化物/(mg/L)≤250硝酸银测定法GB/T11898氟化物/(mg/L)≤2.0容量法和分光光度法HJ487或HJ488石油类/(mg/L)≤5.0红外光度法GB/T164885取样方法5.1环境空气取样按NY/T397执行。5.2土壤取样按NY/T1121.1执行。5.3灌溉水取样按NY/T396执行。4\nDB5206/T06—2018AA附录A(规范性附录)有效土层厚度及地形坡度的测定A.1土层厚度测定----垂直剖面测量法在能代表研究对象的采样点挖掘1.0m×1.5m左右的长方形土壤剖面坑,较窄的一面向阳作为剖面观察面。挖出的土应放在土坑两侧,而不放在观察面的上方。土坑的深度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一般要求达到母质层或地下水位,用长度测量器测量土壤剖面的高度,即为土壤厚度。A.2地形坡度的测定----量角器测定法用一块硬纸板自制一个简易的半圆量角器,在量角器圆的圆心处用图钉和一根小细线悬一重物,站在山坡的一测,双手握住量角器的底边与山坡保持一致,读取细线经过量角器的刻度数,再从该刻度数中减去90°则为山坡的坡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DB5206∕T 124-2020 油茶壳机制木炭生产技术规程(铜仁市)
- DB5206∕T 125-2020 油茶轻基质容器苗木培育技术与质量分级(铜仁市)
- DB5206∕T 126-2020 梵净抹茶 标准化茶园建设技术规程(铜仁市)
- DB5206∕T 128-2020 梵净抹茶 加工技术规程(铜仁市)
- DB5206∕T 131—2021 梵净山 古茶树保护管理技术规范(铜仁市)
- DB5206∕T 132—2021 梵净山 古茶树红茶加工技术规程(铜仁市)
- DB5206∕T 129-2020 梵净抹茶 审评技术规范(铜仁市)
- DB5206∕T05—2018 梵净山无公害茶叶产地环境条件(铜仁市)
- DB5206∕T02—2018 梵净山茶品牌综合标准(铜仁市)
- DB5206∕T11—2018 梵净山低产茶园改造技术规程(铜仁市)
- DB5206∕T15—2018 梵净山茶叶鲜叶分级标准(铜仁市)
- DB5206∕T16—2018 梵净山茶叶加工场所基本条件(铜仁市)
- DB5206∕T17—2018 梵净山无公害茶叶加工技术规程(铜仁市)
- DB5206∕T18—2018 梵净山茶叶初精制加工技术规程(铜仁市)
- DB5206∕T19—2018 梵净山绿茶加工技术规程(铜仁市)
- DB5206∕T21—2018 梵净山直条形毛峰绿茶加工技术规程(铜仁市)
- DB5206∕T20—2018 梵净山扁形绿茶加工技术规程(铜仁市)
- DB5206∕T22—2018 梵净山红碎茶加工技术规程(铜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