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0 MB
- 2022-05-13 09:19:24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老年公寓室外景观及活动空间的探究——以北京地区为例张晓晴2015年5月\n中图分类号:TQ028.1UDC分类号:540老年公寓室外景观及活动空间的探究——以北京地区为例作者姓名张晓晴学院名称设计与艺术学院指导教师郭希铁副教授答辩委员会主席宗明明教授申请学位艺术硕士学科专业环境艺术设计学位授予单位北京理工大学论文答辩日期2015年6月\nSeniorapartmentoutdoorlandscapeandactivityspaceexplore--TakingBeijingareaasanexampleCandidateName:ZhangXiaoQingSchoolorDepartment:CollegeofartanddesignFacultyMentor:Prof.GuoXiTieChair,ThesisCommittee:Prof.ZongMingMingDegreeApplied:MasterofArtDesignMajor:EnvironmentalArtDesignDegreeby:BeijingInstituteofTechnologyTheDateofDefence:June,2015\n研究成果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我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获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文中除特别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学位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北京理工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合作者对此研究工作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学位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特此申明。签名:日期:\n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但现如今精神文明方面的需求比重逐年增大,在老年人的居住环境方面,这个供需矛盾则体现的更加明显。现存大部分老年公寓是根据普通住宅的设计标准,加入老年人无障碍设计原则而建成的,仅靠崭新的公寓、精密的仪器和亲切的服务人员已经无法满足老人在生活环境上的精神需求,居住在老年公寓中的老人们更加重视宜人的室外环境。在室外景观中体现对老人的人文关怀和精细化设计正是进一步提升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的有效手段。然而,北京地区大部分老年公寓的室外空间基本上是由停车场和生活服务设施等功能要素构成,景观设计简单而粗糙,观赏、娱乐、交流、亲近自然等室外功能常常被忽略。所以在物质生活迅速提升的中国社会,如何提高老年公寓的环境质量,让老人们在理想的居所安享晚年,显然是急需改进的民生问题。关键词:老年人;室外景观;活动空间;人文关怀;无障碍设计;I\n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bstractAfterthereformandopeningup,people'smateriallifehasbeengreatlyimproved,butnowthespiritualcivilizationneedstheproportionisincreasingyearbyyear,intheelderlylivingenvironment,thecontradictionbetweensupplyanddemandisreflectedmoreobvious.Mostoftheexistingapartmentsfortheelderlyisdesignedaccordingtothestandardofordinaryresidential,withtheelderlybarrierfreedesignandbuilt,relyingonthenewapartment,precisioninstrumentsandcordialservicepersonnelhavebeenunabletomeettheoldmaninthelivingenvironmentofthespiritualneeds,livinginapartmentsfortheelderlyintheoldpeoplepaymoreattentiontotheoutdoorenvironmentandpleasant,becausefortheelderly,outdoorspace,comfortablesafety,easilyaccessibleandmeetwithotherpeopleandprovidetheopportunitytoexchangeplacesareanimportantpartofimprovingelderlyspirituallifecomfort.Inaddition,theycanalsoenjoythenatural,andwalkingthroughthesunandmakephysicalandmentalbenefit.Intheoutdoorlandscapereflectontheoldhumanisticcareandmeticulousdesignisaneffectivemeanstofurtherenhancethelifesatisfactionoftheelderly.However,theoutdoorspaceinBeijingmostoftheapartmentsfortheelderlyisbasicallycomposedofparkingandlivingfacilitiesandotherfunctionalelementsoflandscapedesign,simpleandrough,notonlyornamental,entertainment,communication,naturaloutdoorfunctionisoftenignored,manyapartmentsfortheelderlybutalsobecausethedesigner'sneglectoftheelderlyrealstickinthemudanddiversifieddemand.SotherapidincreaseinthemateriallifeoftheChinasociety,howtoimprovetheenvironmentalqualityoftheapartmentsfortheelderly,sothatoldpeopleintheidealresidenceage,isclearlyanurgentneedtoimprovethepeople'slivelihood.KeyWords:Theelderly;outdoorspace;landscape;humanisticcare;barrierfreedesign;II\n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目录第1章绪论..........................................................11.1课题研究背景...................................................11.1.1我国大踏步进入老龄化时代................................11.1.2老年人日渐提升的居住环境要求与滞后的物质发展............11.2本课题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21.2.1理论意义................................................21.2.2现实意义................................................21.3课题解析.......................................................21.3.1相关概念的定义..........................................21.3.2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31.3.3研究目的................................................31.3.4创新之处................................................31.4研究框架.......................................................4第2章老年公寓室外景观和活动空间相关理论的探讨................52.1环境行为学和环境心理学的相关研究...............................52.1.1老年人的环境感知........................................52.1.1.1视知觉的深化..........................................52.1.1.2听觉与声景的研究......................................52.1.1.3对复杂性的偏爱........................................62.1.2老年人的空间认知........................................62.1.2.1环境对空间定向的影响.................................72.1.2.2认知距离对行为产生的影响.............................72.1.2.3行为场景理论.........................................82.2老年人在户外空间的行为习惯....................................8III\n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2.1闲坐....................................................92.2.2依靠性..................................................92.2.3观察人的活动............................................92.2.4地域性..................................................92.3基于老年人生理及心理的特殊设计需求............................102.3.1总体布局和集中布置....................................102.3.2寻找公共性和私密性的平衡...............................102.3.3提升室外活动的安全感...................................112.3.4亚空间.................................................122.3.5微气候.................................................122.3.6噪声的危害.............................................132.3.7视觉距离对行为的心理暗示...............................132.3.8时空的变化对造景的影响.................................142.4室内空间与室外景观的联系......................................142.4.1室内外过渡空间与灰空间.................................142.4.2灰空间.................................................142.4.3雨水、大风、暴晒天气等——半封闭式过渡空间.............152.4.4雾霾天气—全封闭式过渡空间.............................152.4.5室内的景观感受.........................................152.5国内外优秀案例................................................162.5.1荷兰弗莱德利克斯堡老年公寓.............................162.5.2北京太阳城老年公寓.....................................172.5.3分析小结...............................................18第3章北京地区老年公寓景观实态调查.............................193.1调研综述......................................................193.1.1采样标准及范围.........................................193.1.2北京地区老年公寓室外环境设施现状.......................203.1.3研究内容...............................................20IV\n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2调研过程......................................................203.2.1实地采样...............................................203.2.1.1四季青敬老院.........................................203.2.1.2北京双井恭和苑.......................................213.2.1.3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223.2.1.4调查问卷............................................243.3数据统计......................................................253.3.1基本信息统计...........................................253.3.2老年人行为方式调研.....................................253.3.3老年人的外出动机及相关地点、时间的调研.................253.3.4受访者对现居公寓环境的满意度及重视度分析...............263.3.5老年人对室外景观及活动空间的偏好需求...................273.4北京地区老年公寓室外景观及活动空间存在的普遍问题..............27第4章北京地区老年公寓室外景观及活动空间的设计原则与方法...284.1老年公寓室外景观和活动空间的构成要素..........................284.2室外景观和活动空间设计的原则..................................294.2.1注重老年人的社交需求...................................294.2.2注重景观的生态性、地域性...............................294.2.3注重室外空间的安全性...................................294.3老年公寓室外景观和活动空间的设计方法..........................294.3.1总体规划与布局.........................................304.3.1.1路径的组织...........................................304.3.2社会交往空间...........................................304.3.2.1过渡空间.............................................304.3.2.2公共庭院的设计.......................................314.3.3休闲活动空间设计要点...................................314.3.3.1健身锻炼空间设计要点.................................314.4室外景观和活动空间专项设计....................................31V\n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4.1“风”的设计...........................................314.4.2亚空间.................................................324.4.3增强室外活动的安全感...................................324.4.4提升室内的景观感受.....................................334.4.5入口空间的塑造.........................................33第5章小汤山老年公寓景观规划设计...........................335.1项目选址......................................................335.2设计理念与原则................................................345.3设计方案说明..................................................345.3.1项目规划分析...........................................345.3.2项目交通分析...........................................355.3.3空间分析...............................................365.3.4景观组团分析...........................................375.4相关图片展示..................................................38总结与展望...........................................................41参考文献.............................................................42附录..................................................................43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45致谢..................................................................46VI\n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1章绪论1.1课题研究背景1.1.1我国大踏步进入老龄化时代2014年7月10日,全国老龄办发布最新人口数据,截止2013年末,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8499亿,同期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抚养比仅为19.67%;北京作为我国的特大城市之一,早在1990年就已进入老龄化城市的行列,1993到1995年三年间,老年人口比例仅增加0.34个百分点;而1995到1997年的三年间,此比例增加了1.46个百分点;1998年北京市常住人口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153万人,占总人数的14%(见表1);有人口预测表明:到2010年将增长到230万人,约占总[1]人口的16.9%;到2025年时,将猛增到416万人,老年人口比例接近30%。人口学界认为,5个年轻人养活一个老人即为深度老龄化的明显特征之一。2015年后,我国将进入人口老龄化迅速发展时期。从2015—2035年的20年时间里,我国老年人口比例将会增加一倍,达到20%。人口老龄化主要引发消费下降、劳动力减少、社会医疗压力,如何减小老龄化带给社会的消极作用已经成为了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据国家民政部门预计,到2035年在我国老人家庭中空巢比例将高达90%左右,年轻人就业观念的转变决定了他们无法对父母尽孝膝前,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也为了体恤儿女选择进入老年公寓生活。但我国现存老年公寓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无法满足这一激增的刚性需求。1.1.2老年人日渐提升的居住环境要求与滞后的物质发展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但现如今精神文明方面的需求比重逐年增大,在老年人的居住环境方面,这个供需矛盾则体现的更加明显。现存大部分老年公寓是根据普通住宅的设计标准,加入老年人无障碍设计原则而建成的,仅靠崭新的公寓、精密的仪器和亲切的服务人员已经无法满足老人在生活环境上的精神需求,居住在老年公寓中的老人们更加重视宜人的室外环境。在室外景观中体现对老人的人文关怀和精细化设计正是进一步提升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的有效手段。然而,北京地区大部分老年公寓的室外空间基本上是由停车场和生活服务设施等功能要素构成,景观设计简单而粗糙。在物质生活迅速提升的中国社会,如何提高老年公1\n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寓的环境质量,让老人们在理想的居所安享晚年,显然是急需改进的民生问题。1.2本课题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1.2.1理论意义本论文在老年人特殊的生活形态需求基础上,对环境行为学、老年心理学、建筑空间环境与行为、交往与空间、人性场所等理论研究进行提取与梳理、与本地区实际情况结合、分析总结出适用于本地区的景观设计方法。首先,基于老年人生活形态、心理特征研究室外景观和活动空间的设计原则和方法仍是较少有人涉足的研究方向,是对老年环境设计理论和研究内容的充实和深化。其次,通过对一些针对老年人的景观细部设计的研究与推敲,完善环境设施设计体系。1.2.2现实意义一个地区的老年人生活状态最能体现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与发达程度,尤其近年来中国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老年公寓的建设存在巨大缺口,可指导实践的理论也存在大量空白,所以研究老年公寓的室外景观和活动空间的相关理论和设计方法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1.3课题解析1.3.1相关概念的定义(1)老年公寓“老年公寓”是针对特定年龄范围(一般指5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住户设计而成的集中式住宅,配有专业的护理人员,拥有满足普通老年人和特殊行为特征老年人的基础设施,同时有着适合老年人的生活氛围、室外景观、活动空间等(2)室外景观和活动空间《空间·设施·要素》一书指出“景观”是建筑室内外环境中一切具有一定艺术[2]美感的、设置成特定功能的、为人居环境所需要的人为构筑物。本课题中的“室外景观”是指满足老年人特殊心理状态和审美需求的景观环境;“活动空间”则是指在公寓范围内,为老年人量身打造的休闲空间、娱乐空间、交往空间、亲情空间等功能性区域以及交通、健身、休憩、信息传达等导向系统。(3)老年人2\n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的年龄划分标准是:44岁以下为青年人;45—59岁的为中年人;60~74岁称为准老年期老年人;75岁以上称老年人;90岁以上称长寿老人,而[3]我国则一般采用高龄老年人(80岁以上)和低龄老人(60~79岁)两个年龄段的提法。1.3.2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本论文的研究对象包括老年公寓的景观及设施设计和老年人的特殊生理及心理特征所衍生出对物质条件的需求。本文所研究的老年公寓是指可以满足健康且生活自理的老年人生活需求、娱乐需求和基本医疗需求的住宅社区。研究内容包括老年公寓室外景观的设计、老年人的活动场地建设以及建筑与景观的关系。1.3.3研究目的探索更加贴合老年人需求的活动空间类型和符合老年的审美的景观环境,从总体布局和集中布置、老年人在户外空间的行为习性、如何提升室外活动的安全感、老年人的环境感知、亚空间、微气候、过渡空间、极端天气、室内的景观感受等方面进行理论的收集和分析,从而总结出一套老年公寓室外景观和活动空间设计的原则和方法。1.3.4创新之处本文以老年公寓这一特殊住宅类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70年代年至今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和书籍,从中提取与老年景观设计相关的理论知识,深度研究了老年人在实际使用中存在问题,并进行多角度的设计分析,例如老年公寓的微气候、室内外空间过渡、亚空间的塑造、视觉距离对行为产生的影响、如何提升老年人在室外的安全感等,从老年人对于物质环境的特殊心理感受和由生理变化导致的活动限制角度出发,打破了以往研究只偏重于建筑和设计规范领域,使老年公寓景观的研究深入到其实际生活中,用设计手段消除老年人室外活动的心理壁垒,优化室外景观的使用感受。此外,还通过调研收集北京地区老年人在老年公寓的生活实态和对公寓景观的期待,以此作为研究基础,最终形成一系列北京地区老年公寓室外景观和活动空间的设计方法与原则来指导设计方案,在设计实践中进行检验。3\n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4研究框架4\n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2章老年公寓室外景观和活动空间相关理论的探讨2.1环境行为学和环境心理学的相关研究环境行为学是一个复杂的学科,由人文学、民俗学、生理学、心理学、风景园林、建筑学、城市规划、室内设计和环境保护等多门学科交融而成。环境心理学家认为:人类通过特有的行为方式理解环境,并通过对环境的观察,从中得到关于行为意义的信息来决定行为方式去适应(或顺应)环境。而环境行为学家认为,环境的的生态构成、形态、尺度、决定着人在空间中的运动趋势和心理感受,强调环境与行为方式是一种交互作用关系(随时间持续和变化的相互作用)。2.1.1老年人的环境感知老年公寓室外景观和活动空间的设计中应考虑的一个方面就是如何通过设计手段,从景观设计、空间规划、导向系统设计等方面入手,帮助老人弥补生理退化所产生的感知缺陷。人用五感来体验和接收周边的环境信息,之后通过生活经验、大脑袋加工,随后反馈到生理,完成知觉过程。对于景观环境而言,人对空间和环境的活动需要、欣赏需要、视觉需要等赋予了公共空间环境的存在意义和价值。2.1.1.1视知觉的深化在老年人逐渐衰退的各种知觉能力中,视觉仍是穿透力最强、感觉最敏锐的知觉,所获得的信息远远大于其他感觉。研究发现,视网膜由中央凹、黄斑和周围组织构成,扫视是眼球的主要的活动方式,可以迅速收集周边信息,注视多为注意力集中于一点时眼球的活动方式,只有当视觉范围内出现与周围产生明显差异的注视点时眼球会不自觉的进行注视。从生理现象的角度而言,视觉对连续的、平缓的线条容易产生视觉疲劳,而跳跃的、集中的事物则会成为中央凹积极捕捉的焦点。据研究,中央凹的扫描方式因对象而异。当目标为大体积的物体时,视线会从形体整体线条开始扫描,随后进行跳跃式观察,并在物体边界略作停顿;当目标为广场等大面积自由空间时,眼球多会对近景和中景来回扫视,关注范围较大。在景观设计中,人的眼球活动方式和注意力的自然反应直接影响了人对景观的形式、组合、各部分的联系等的喜好。所以研究眼睛的运作规律对景观设计有积极而深刻的意义。2.1.1.2听觉与声景的研究5\n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一般人利用听觉进行言语交往、相互联系、辅助视觉体验环境。但是,老年人的听觉退化,接收外界声音刺激的能力减弱,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与外界环境信息的交流,所以,在老年人生活空间中强化声景的设计更能使其体验到环境带来的别样享受。中国古典文献中有不少关于建筑环境听觉体验实例的记载,与空穴传声有关的“地听”和“墙听”(《墨子·备穴篇》);现存的古建筑中,相关实例还有北京天坛的回音壁、三音石和圜丘;山西永济的普救寺莺莺塔;四川潼南的石琴等。在古代诗词中,听觉体验更上升为人生感悟:“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方不虚此生耳···”(引自《幽梦影》)。在古典园林实例中,更有像拙政园的“听雨轩”取“雨打芭蕉”之意,由于北院较大,故在临近听雨轩的南侧小院遍植芭蕉,而在靠北墙仅种植数株以呼应,以求雨打芭蕉之声疏密有致,不与“留得残荷听雨声”混淆(《园冶》)。以上种种说明,听觉体验可以带来文化、历史、记忆等不同的感观意向,甚至体现出对人生的终极关怀。因此,在特定的景观空间中,用特定的文化来解读声音,别有一番韵味。2.1.1.3对复杂性的偏爱人类与自然相互斗争、相互理解与适应的过程中,形成了偏爱较复杂刺激的生理特性,正是周围适度复杂的环境维持了人类的身心健康。“偏爱”相较于“喜欢”,有更深一层的兴趣意味,而且人偏爱适中程度的复杂性(刺激性),例如,走在浦东陆家嘴的大道上,感觉街道和建筑就像天天洗过一样,干净、阔绰,然后难免单调,但如果每日的生活环境像旺角那样嘈杂,人又难免不会觉得烦躁、郁闷。在老年公寓的景观设计中,注重环境对老人注意力的恢复性、精神的治愈性是尤为重要的,特别是应具备以下四个特性(环境心理学,2012)(1)吸引性(fascination):指环境中特定实物、内容、事件或过程能引人注意或兴趣的程度。(2)异常性(beingaway)与日常的生活、人事和不愉快的刺激相异的程度。(3)和谐性(compatibility)感到为周围环境所包容以及与环境和谐相融的程度。“这里需要做的事是我想做的”。(4)拓展性(extent)在物质和知觉两方面感到环境元素可拓展和探索的程度。2.1.2老年人的空间认知老年人的空间认知更多的体现在生理反应上,与环境感知的区别在于,空间认知更多的依赖于人为的设计和引导。通过对所处空间的某一细节或具有引导功能的设施进行识别、理解和记忆,来对这一场所进行定位,老年人的记忆力、理解力、学习能6\n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力等大幅衰退,更需要增强空间中的刺激,比如植物、小品、设施等来补偿老人自身的认知缺失。2.1.2.1环境对空间定向的影响要了解不同场所在空间中的位置,并从某一场所前往另一场所,就要建立定向系统,包括位置感、方向感和距离感。这是识别并理解环境的基础。而在城市空间进行定向则需要知道自身在更大的环境中的相对位置,需要了解环境的性质、各组成元素之间的方向、路径和距离、路途中的指引标志以及实际和人为的障碍。明确的定向系统有助于改善人在环境中的移动,增加对行为结果和环境的控制。在我国南方,城市街道走向大多因山水制宜,主要街道多平行于江河(重庆、武汉、九江、桂林等)或垂直于江河,环山、环湖的地区多设环路,弯曲多变,不拘一格。在上海,黄浦江与苏州河在空间定向、社会意义和价值观念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而在北京,自古城市就以正南正北的棋盘格形式组织路线,近年来的城市建设在旧城的基础上修建大量环路,居民在外出时多以标志性建筑和路名进行定位,同时以东南西北的方位辅助定位。在环境认知中,提示信息也存在“多余度”(redundancy),这一术语来源与计算机科学,有人译为容易引起误解的“冗余信息”。例如一叶落知天下秋、金桂飘香、月明似霜、去燕声遥、落木萧萧等,表面看来,有些信息是多余的,但所有这些似若多余的提示都强化、并宣告了秋天的来临。从这一角度来说,“多余度”应称为“富裕度”更加确切。城市环境中,路牌、门牌、指示标志、交通图、园林绿地、建筑小品、标志性建筑等元素应综合加以运用,适度增加同类提示,会有助于空间定向。2.1.2.2认知距离对行为产生的影响社会交往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变量的影响—实际距离与进行“社会交往”的功能距离并不相等。当居民对靠近城市中心的商业网点比较满意、而起交通比较方便时,就会受到城市中心的吸引,形成“去城市中距离较近”的意想。这些意象反过来影响人的行为,使居民乐于去城市中心购物,从而形成购物行为的向心倾向。多年的环境行为研究证明,对认知距离的判断是环境特征和个人行为的函数。萨德勒等(E.Sadllaetal.,1980)进行过一系列实验,结果发现,在距离等长的情况下,被试者认为,直角转弯多的路径长度更长。而减少环境提示的做法,使认知对象单一而孤立,结果可能导致错觉。人们对距离的认知是长期对环境进行整体7\n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把握和综合后形成的。因此,环境因素对距离所造成的影响有以下两种假设:(1)环境特点积累假设(feature-accumulationhypothesisi)这一假设认为,对特定路段的认知距离与大脑储存的信息有关,对环境的特点了解得时间越长,了解得越仔细,所得出的认知距离越长。因为复杂的对象看上去比简单的更大。在实际距离相等时,有6个十字路口的一段路比仅有2个十字路口的更长。(2)路程分割假设,把已知路程分成若干段,使得每一段都具有不同的感知特点,会增加对距离的主观估计。人们与自身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如尺度)会影响对距离的判断。因此适当的设计手段可以使小尺度的场所和空间看上去比实际更大,也可以用对比的方法使大空间变得更加宜人与亲切。2.1.2.3行为场景理论特定的空间需要上演特定的行为,通过对一个空间所需功能的体会、把握,来定义这一空间的语义,从而吸引为了进行这一行为而前往的人们,实现最初空间被设计意义,在空间内活动的人们,形成了行为场景。以安徽宏村的规划设计为例,村口的两棵大树,就以其不同于其他植物的位置、体量吸引了居民的注意力,从而形成了婚丧要在分别在红杨树和银杏树下转三圈的习俗;一些开放性场所,是天然的或对现有环境加以利用而形成的,其外显功能和和潜在功能往往也不那么泾渭分明,自然环境体现了其公共性,人为改造使其成为了视觉节点,正是这种功能暧昧的空间,吸引了多种行为在此发生。如今四合院的居民大多搬进了楼房,楼前楼后的树荫下和绿树成荫的街头小游园变被定义为邻里间的活动空间。例如北京宣武门西南街角保留了一片茂密的林地,园林部门进行了相关修缮和设计,形成了丰富的空间层次,颇受周围居民的欢迎,被称为“马路俱乐部”。多年以来,只要不是极端的恶劣天气,这里总有许多人在进行各种活动。他们来这里的目的不光是微气功、太极拳、舞蹈等健身活动,还包括老人们下棋打牌、遛鸟,爷爷奶奶带孙子游戏看热闹;老街坊见见面说说话。什么时间、哪块地方从事什么活动,人们似乎早已达成默契。据一位老大爷介绍,最热闹的时候这小小的一块地方竟聚集了370多人。准确的定位可以推动行为的发生,但不合理的设计也会形成对某种行为的阻碍,设计师可以对一个区域自然而然发生的行为加以强化,从而定义这一空间的属性,或是通过策划、设计和管理,形成和谐的场景,使场所得到正确、充分有效的利用。8\n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2老年人在户外空间的行为习惯2.2.1闲坐一部分老年人由于身体素质下降,无法长时间进行活动,所以闲坐成为了老年人最喜欢的户外活动类型,老人们在天气宜人的时候外出闲坐来修身养性,亲近自然。安静又有安全感的户外休憩空间受到了大部分老人的欢迎,所以,老年公寓室外景观和活动空间的设计中,巧妙的运用植物、小品、地形或是廊架来丰富景观空间可以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对各种功能空间的需要。2.2.2依靠性观察发现,老年人偏爱停留在门廊、建筑小品或是室外墙壁附近,从环境心理学[4]的角度来分析,这些依靠物具有对人的吸引半径(阿普尔顿,1975)。心理学家认为,可以提供庇护同时保有开阔视野的场所,是最吸引人前往的地点,因为这类空间在给与人类安全感的同时还能够使其获得更大范围的信息,既具有私密性又没有脱离外部环境,人在其中会感觉到舒适与安全。所以,留心观察日常场所中人的活动惯性会发现,墙壁、柱子、角落等地点,往往聚集着一些人,或是聊天或是等待,而一些空旷的地点,甚至是缺乏庇护的休憩地点则鲜有人问津,因为这些地点无法让使用者占有和控制,反而会让使用者成为比尔观察和控制的对象。2.2.3观察人的活动人在社会交往中有一种浅层次的交往,就是观察其他人。景观建筑师约翰莱尔曾在调研报告中指出:经过调研发现,大量的室外活动者在闲憩时都不会选择一个视觉闭塞的地点,而倾向于停留在人流穿过的地点或是能够观察到他人活动的地点。对于休息状态的人来说,观察“其他人”是最好的放松方式,也是潜意识最感兴趣的活动。因此,设计师为人们提供活动的场所时,考虑业主的心理需求和生理惯性是至关重要的,可以巧妙的安排休息设施和活动场地的相互位置、观赏角度以吸引人来观看人。2.2.4地域性《环境心理学》一书中提到:“在一固定场所发生的有规律的习惯性行为即为地域性行为。”调查研究表明老年人的活动具有显著的地域性特征,即公共空间的某些地点长期被一定的人群所占用,或形成某种特定行为的场所,经过长时间的累积,这种自发性的行为类型最终被大部分人认定,并对这一场所进行功能的默认。有建筑师调查发现,专门为老年人提供的符合老年人特有属性的活动场地竟无人问津,而那些大家认为需要改善或不合时宜的活动场所却常年人满为患,因为当这个空间被拜访、9\n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被接纳、被熟悉后,老人们就不愿再重新了解另一个空间,即使那个空间是专门为他们准备的。2.3基于老年人生理及心理的特殊设计需求老年人在年龄增加的同时,感知能力也逐渐退化,行为能力变弱,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老人对周围环境信息的接收,影响了老年人活动空间的形式和尺度。此外,从老年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多数老年人都有强烈的孤独与不安全感,同时期待他人的关怀理解和环境支持。由于老年人的特殊心理和生理状况以及生活方式上发生改变,其对生活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接受能力也逐渐减退,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很多环境因素都会对老年人生活造成不利影响甚至是导致其发生危险,所以设计老年公寓室外景观和活动空间还需要更加深入和精细的研究和讨论。2.3.1总体布局和集中布置对于老年人来说,简单通畅的公寓布局和明显易达的活动空间是最理想的布局,合理的路径安排可以增强老年人的活动积极性,提升户外活动的安全感,并且能使公寓的服务更高效。(如图2.1)例如将高使用率的活动空间放置在大部分公寓能够看见的位置,或是将座椅、廊架等休憩设施放置在人流量较大的位置,增加设施的使用率,从而提升老人们相互偶遇与交谈的机会。从规划角度上看,在10~20个单元的住宅区,集中布置可使场地更具居住区的特征,给人以社区感,特别是要同时建设小型公共空间时.图2.1室外空间位置关系图2.3.2寻找公共性和私密性的平衡简单而言,私密性就是对接近自己或自己所在群体的选择性控制(阿尔托曼,1974[5]年)。私密性对于人的活动有着促进好限制作用,对个人情感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0\n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比如有助于建立自我认同感,有助于个人自信心的建立和保持自律。居住在公年公寓的老人与年轻人一样,对私密性也有着高要求,自身居所可以满足老人绝大部分私密性的要求,但与家人分开、与社会脱节的失落感使他们同样害怕过分的独立,这就要求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要寻找公共性与私密性的平衡。老年人需要的私密性是交谈和视线不被打扰,但同时又可以快速与外界取得联系。老人在室外活动的类型分为集体行为、小范围交往行为和独立行为。其中集体行为可以理解为与他人进行公开的信息交换、如广场舞、棋牌、合唱等;小范围交往行为可以理解为与三五好友一起交谈、休憩;而独立行为则是只有自身参与的活动。满足这三种行为的景观空间类型分别为广场、半开放庭院、园间小路及其节点。精准的空间定位可以让老人根据自身需要自发前往相应的空间,从而为老人提供对环境的控制感和选择性,使其在生活中更加自由和自信。2.3.3提升室外活动的安全感在一些集中式的老年公寓中,统一又有规律的服务一方面便利了老人的生活,但另一方面也使老年人失去了生活的自主性,降低了以往的劳动强度,可能会给老人带来失落感。所以,在规划服务类型时,应注意保护老人的自主性和劳动性,从而提升其自信和自尊心。从景观设计的角度来说,户外的无障碍设施、突出的导向标识、简图2.2视线与空间的关系单易达的路径,都在一定程度上给与老人慰藉,能够增强其在室外活动时的安全感。11\n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如果室外空间中有不那么适合于老人活动的场地,老人会为了避免受到不可预料的伤害而选择远离那个地方,此外,如果一个被定义为半私密的的空间没能保护好老人的隐私,这个空间也会被老人遗弃。所以,确保景观空间的安全性、私密性与公寓的流通性是老年公寓室外景观和活动空间设计的重中之重。2.3.4亚空间“亚空间”是指在室外空间范畴,各种可用来社交和私交的次一级小空间(<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克莱尔·库珀·马库斯等著,俞孔坚等译,2001年)。老人在进行室外活动的大部分原因是与人见面和交谈。退休、离家和身体机能衰退将老人的主要活动范围限制在公寓内,因此在住家附近与他人见面成为了与外界交谈的极好契机。(如图2.3)“关于老人,有一个普遍的误解,认为图2.3亚空间的塑造他们喜欢安静平和的环境(卡斯坦斯,1982年),”事实上,对许多老人来说,通过见面和交谈来获得参与感和存在感是非常重要的,过于安静独立的空间则会加重老年[6]人的阴郁情绪。“在户外与家庭和孙子孙女们进行短时间聚会或是与三五好友进行私人交流等具有积极意义的行为则可通过设计让老人享有一定小的半私密空间来实现,因为小空间可以阻断外界的干扰,使老人能够专注于享受私人时光。此外,对于那些生性害羞,害怕大空间和大量人群的行为不便的老人而言,小空间也是最适合他们的活动场所。2.3.5微气候老人对温度和气流的敏感程度远高于其他年龄段的住户,季节的变化所带来的气流和温度会给老人不一样的感受:“暖风熏得游人醉”是人们对春日天气转暖时的良好感觉;在炎炎夏日,凉风拂面和热浪袭人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体验;到了秋季,气压的变化带来的徐徐秋风使室外环境变得凉爽惬意;而到了冬日,北方地区凌冽的西北12\n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风则是限制大部分外出活动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对老年居住空间进行设计时,要考虑到夏季的庇荫场所,冬季的朝阳场所和背风场所,必要的时候要应该考虑到避雨、避雪等突发天气的应对方法,此外还可以设计一些赏雨、赏雪的场所来丰富室外空间类型。2.3.6噪声的危害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心境愉快时比不愉快时更愿意帮助别人。噪声会引起不愉快的心境,强背景噪声会掩蔽人的谈话声从而引起交往困难,听清谈话的困难程度一方面与背景噪声的频率和振幅有关(噪声越大,与谈话的频率越接近,干扰就越厉害);长期暴露在高响度噪声的直接后果就是听力损伤,而眼睛是继耳朵之后的又一受损器官。声环境还直接影响睡眠质量,居住于北京二环、三环路边的高层住户,100%的居民都抱怨睡不好觉,许多人不得不靠安眠药入眠,长期缺乏睡眠导致白天昏昏沉沉、烦躁不安,有些老人搬来后神经衰弱、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加重。在住区景观设计中,许多设计师都会忽略声环境的设计,从而使精心设计的室外环境享受大打折扣,而老年公寓的景观设计则更要重视这一点,老人因为生理上的衰退和心理上的不安全感,对噪声更加的敏感,并且大部分老人都患有或多或少的疾病,噪声则会加重病情。北京市的北花园小区由于临近城市主干道和铁路,在设计之初,业主就向设计方提出要通过设计手法降低噪音对住区环境的影响,所以在进行景观设计时,通过专业测声的设备,模拟出地块周围的声环境,利用地形和植物的合理搭配以及建筑的形态削弱了噪声在住区的传播,从而大大降低了噪音给住户带来的不利影响。2.3.7视觉距离对行为的心理暗示视觉具有较大的工作范围,不同的视觉范围会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从而影响人的行为趋势。环境行为中,0—0.5米的范围内通常会发生一些亲密的接触,比如赏花、辨别气味等目的性、主导性较强的行为;0.5—3.75米的范围则属于社交距离,会发生例如交谈、观察、找寻等较短距离的行为;大于3.75米则是沟通性较弱的公共距离,在这一范围内,大部分人会对环境发生无意识的观察,属于休闲性较强的距离。在景观设计中,可以利用不同视觉尺度所带来的心理暗示和行为引导进行景观设施和环境的设计,以鼓励老年人进行多种活动。比如将开花灌木和乔木栽种在距离建筑出出入口较近的位置,透过窗户、阳台等媒介,近距离的视觉感受鼓励行为不便的13\n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老人走出房门,体验花香与植物触觉;尽量将室外活动场所设置在绝大部分住户视觉可达的位置,可以吸引更多老人参与到集体活动中;将从室内和其他地方易于看到的绿色区域设置在远离建筑物的地方,引发老年人的好奇心,以鼓励老人前往运动和探索。2.3.8时空的变化对造景的影响意境是园林中所体现的一种深层次的境界。景是客观存在,而境是不断变化的。境是由景衍生而来,又因为景观中植物、天气、日照等元素是根据时间呈现出不同形态的,所以同样一处景观会根据一天的时间、四季的变化而变化在景观设计中将一天中时间的变化和四季的变化考虑在内,营造富有诗意的景观,从而带给老人们更丰富美好的空间想象和时间想象。2.4室内空间与室外景观的联系2.4.1室内外过渡空间与灰空间老年人相较年轻人而言,对室内与室外的过渡空间更加敏感,眩光、温差、日晒、声音、风等因素,这些有可能导致他们不适的变化会让老人对室外活动产生不自信的心态,从而降低外出积极性。于此同时,一个经过精心设计的过渡空间还可能成为一个小的休憩空间,可以提供老人对室外进行观察图2.4室内外过渡空间、与其他人交流,或者只是一个舒适的观赏空间(如图2.4)。2.4.2灰空间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提出了“灰空间”的概念。“灰空间”一方面指介乎于室内外的过渡空间,另一方面指色彩。而老年公寓灰空间多表现为建筑的衍伸部分围合或搭建而成的通透空间。在天气情况并不适宜外出活动时,或是突发的极端天气时,该功能就显得尤为重要,灰空间在丰富场所功能、加强室内外联系等方面有着具足轻重的作用,此外还为老人营造出一个适宜休憩、观赏、交流和集会的停留地点,辅助老14\n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人在极端天气进行部分活动和锻炼,是老年公寓居住空间中最富“自然气息”的一角。2.4.3雨水、大风、暴晒天气等——半封闭式过渡空间春夏季的雨水、暴晒天气,秋冬季的西北风和雨雪天气,虽然可以为景色注入活力,但对于老人而言,这也是将他们的活动止步于室内的限制条件,所以,设计一些诸如带屏风的门厅、棚架、回廊灯的半封闭式建筑延伸体,或是设计一些庇护性的景观小品,都可以提升老人在极端天气的活动积极性,更好的进行室外体验。2.4.4雾霾天气—全封闭式过渡空间对于北京地区,雾霾天气似乎是怎么也无可回避的客观现实,对呼吸系统、心脏、血管的严重危害使易感人群不得不留在室内来保护自己,而罹患各种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疾病的老年人则是易感人群的主力军,在此情况下,在室内划分出一个较大且通透的空间,配合空气净化系统,以此作为老人提供社交、观赏室外景观的场所,增强室内与室外景观的关联性来改善雾霾天气的景观感受则是目前应对雾霾天气最好的景观解决方案(如图2.5)。图2.5室内外的景观关系2.4.5室内的景观感受15\n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一部分老人可能由于身体机能的衰退不便外出或是较从前大大缩短外出的时间,所以,让老人在室内就可以享受到户外的乐趣成为设计中需要考虑的一个基准点。通过视觉来了解外部空间和环境是其主要方式,而决定观赏条件好坏的因素一个是被观赏的景观和事物,另一个是观赏者的角度与视觉的范围。许多老人由于身体原因大部分时间都只能坐在窗户旁边,在提供精致景观的同时,如果可以利用季节和昼夜变化等第四维度的自然条件来给予景观变化,例如种植变色植物、落叶植物、配合常绿植物,则可以为老人带来更多兴奋的刺激。窗户、阳台作为室内外的视觉媒介,其形式、尺度以及在公寓整体环境中的开口位置要特别进行推敲,以获得最好的室内景观感受。2.5国内外优秀案例分析2.5.1荷兰弗莱德利克斯堡老年公寓坐落在Middelburg镇外的弗莱德利克斯堡老年公寓是一个具有疗养性质的老年社区。设计师特别征求了当地居民和地方政府的意见,并对此项目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之后,提出了他的规划意向—将主要活动空间放置在二层及以上,把动态区域安排在一层,上大下小的空间安排更能保护老人的隐私,同时增加了户外空间的面积,从而使老年人在老年公寓居住所产生的孤独感得到解决。此外,设计师还将建筑语义、社区功能以及绿色生态这三个理念结合在了一起,比如:回收利用雨水以供生活用水使用、统一在屋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以及通过通风系统回收利用制冷设备排出建筑的大量热气等都使老年人的生活更加可持续化更加生态(如图2.6)。图2.6弗莱德利克斯堡老年公寓16\n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弗莱德利克斯堡老年公寓接收两种居住习惯的老人,一种偏爱低密度,相对安静且私密住宅的老人,另一种更倾向于集中式的服务型住宅,所以在规划时设计了两排别墅区与一栋高层建筑,别墅区与对面的住宅相对而视,别墅区穿过公寓的主景观区,最大限度的将景观放置到老人视觉可达的范围,居住氛围与一般住宅无异,这样的安排是为了削弱老人的孤独感;另一个高层建筑放置在停车场和疗养中心附近,为行动不便和对室外活动不自信的老人提供最便利的服务。景观很好地将公寓各个部分连接起来,同时还延伸到公寓以外的范围,周围的餐厅、儿童乐园以及设计感十足的室外咖啡厅,不仅满足了老年人与社区周边居民、儿童、工作人员的交往的需求,同时也提高了社区内部老人的交往频率。老人公寓内除了生活的基本空间,还设置了私人专属的户外空间。老人因为生理机能的衰退,对外界的识别性和记忆力减弱,因此在建筑立面的设计上选取表面粗糙、黄白色相交的砖材和水泥板交替使用,这样即使在光照情况不好的的情况下,老人也易于识别。2.5.2北京太阳城老年公寓北京东方太阳城是国内最早的专业性老年公寓,同时也是规模最大的国际性老年公寓。太阳城老年公寓坐落于北京小汤山温泉疗养区,占地234公顷,容积率为0.05,是一个超低密度的社区,南侧距离亚运村15公里,东侧距离首都机场17公里,交通非常便利。北京太阳城老年公寓的建造初衷是:“要造一座金色的城池,装载进老年人所有的幸福、健康、尊养、快乐。”图2.7北京东方太阳城老年公寓项目周边拥有万亩草坪、百里长河,设计方从基地的自然条件入手,旨在打造一17\n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个环境优越、规划合理又富有趣味的老年社区。整个地块以组团的形式进行安排、划分,每个组团各具特色,例如一部分组团以草原为主题,空间安排偏向开阔、自由;一部分组团以水面为中心,着重刻画自然灵动的规划形态,建筑依岸而生,呈序列形式;一部分组团根据绿地的肌理顺势而建,打造绿色氧吧的区域主题(如图2.7)。图2.8北京东方太阳城老年公寓实景图图2.9北京东方太阳城老年公寓平面图为了改善整个老年社区的微气候,设计团队从山引下了16万立方米的活水,为雨水的排放与储存提供场地。同时,为了提高社区水系的参与度,还设计了湖心岛、赏鱼桥、观荷岛等亲水平台。由于借鉴了美国太阳城的成功经验,北京太阳城着力打造了一套完善的步行及车行系统,并设计各种专用车道,尽量减少或取消人车交叉的18\n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区域。注重无障碍设施的同时,依据老人的视觉识别特点,使用如黄色、红色等明亮的颜色来增强环境色彩,使环境更易于识别(如图2.8、2.9)。2.5.3分析小结国外的优秀老年公寓有许多值得我们的借鉴学习的闪光点,通过对日本、荷兰的案例进行分析,以及对国内一线城市的部分成功案例进行研究,从多个角度分析后,发现在老年公寓景观设计范畴,巧妙运用场所条件、环境优势,可以有效帮助设计师寻找到设计切入点,同时赋予老年公寓不同的建筑语义。如:北京太阳城效仿美国太阳城,旨在建立一个完美贴合老年人生活的主题公寓,日本着重塑造人居环境的丰富感与层次感,帮助老人摆脱生活中的孤单感,而荷兰的老年公寓景观则注重与外界环境的联系,保护私密性又不脱离社会环境。第3章北京地区老年公寓景观实态调查3.1调研综述2014年11月—2015年5月作者以“北京地区老年公寓室外景观和活动空间的满意度调查”为题,对北京地区的三个老年公寓进行了调研,共对16名公寓住户进行了访谈,并对36名公寓住户发放了调查问卷。问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旨在获得老人每日行为的时间分配情况和场所使用率情况,第二部分旨在了解受访老年住户的个人情况,例如性别、年龄、职业状况、文化程度、日常休闲生活安排、休闲偏好以及对现居环境评价等主观问题。3.1.1采样标准及范围本文重点从老年公寓的总体布局、景观要素、空间构成以及使用者状况等方面,依据老人特殊的心理生理状况,并与实地调研相结合,从而检验理论和得到结论,本次调研所采样的老年公寓分别是:公立的四季青敬老院、民营的香山老年公寓和民营的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老年公寓),其中调查人数的分布为:四季青敬老院16人、北京双井恭和苑8人、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12人。以上老年公寓的选取理由有以下三点:(l)经营性质不同,具有特殊性和普遍性,满足多样化取样的需求;(2)由于盈利模式、设计理念和运营模式的不同,这三家老年公寓的景观和活动空间有着较大的区别,可以了解到更多类型老年人的实际19\n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生活;(3)规模和入住老人成份不同,四季青敬老院建筑面积5340平方米,共建房310间,床位756张,入住者最大年龄103岁,平均年龄78.1岁,有农村五保户,城镇和单位孤老户,还有来自家庭有子女的老人,是北京市规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的镇办敬老院;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是一座超大规模、国际化、信息化的绿色生态健康养护中心。这里依照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美国JC养老标准进行管理和服务,按照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质量管理和监控,汲取日韩欧美各国先进的养老管理与服务经验,为入住宾客提供国际一流的老年健康养护服务,入住老人多为高端人士。双井恭和苑位于北京市朝阳区CBD地区,交通便利,生活配套齐全,该老年公寓以多样化的建筑形式打造出温馨又舒适的居住空间,5000平米的绿化面积和丰富的植物品种为老人营造优美的生活环境,双井恭和苑借鉴国际领先的养老服务理念,致力于提供高标准的养老服务。3.1.2北京地区老年公寓室外环境设施现状1998年以来,老年问题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的身边,各类老年公寓陆续投放到市场,尤其是随着北京太阳城国际老年公寓、燕达金色年华养护中心等示范性老年公寓的兴建,高端养老的概念被大部分老人接受,公寓的室外景观和活动空间水平也成为人们选择入住公寓的重要参考标准。北京地区现存的老年公寓水平参差不齐,例如早年间的养老院只提供基本的生活服务,景观环境基本为零设计;到了90年代,新兴老年公寓则具有完善、周到、及时的服务,有较好的居住环境,受到有知识、有品位、经济基础较好、观念开放的老人青睐;今年来新建的老年公寓在服务、配套、设施上则更上一层楼,拥有完善的服务、高品质的住房和先进的经营理念,但从设计角度来看,北京地区大部分老年公寓缺乏完善的无障碍设施、室外活动空间设计不合理、景观设计粗糙并且缺乏人文关怀,没有针对老龄人群进行适合其心理和生理特点的精细化设计。3.1.3研究内容通过选取不同类型实例对老年公寓室外过渡空间、公寓内微气候、噪声控制、空间类型、无障碍设施、信息识别设施和景观系统设施七方面,进行包含如步道、坡道、铺地、座椅、绿化、标识等细部的调查研究,探讨室外景观和环境设施存在的共性问题。20\n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2调研过程3.2.1实地采样3.2.1.1四季青敬老院四季青乡敬老院,位于首都西郊风景区,西山脚下,永定河畔,自然环境优美。院内设有食堂、餐厅、浴池、缝纫、理发、洗衣房、小卖部、医务室,为老人们服务。供老人们文体活动的设施有:门球场、图书室、电视室、棋艺室、多功能活动大厅及健身房等,定期组织老年人健身、定期体检、棋牌娱乐、书法绘画、旅游参观、歌咏看戏活动(如图3.1)。图3.1四季青敬老院实景图景观现状分析:(1)老年人活动和休息空间主要集中在公寓楼前,楼前广场面积略小,缺乏空间提示和软景修饰,室内外过渡空间设计粗糙,整体空间结构简单,缺乏多样性和层次性,除去极好的天气时,室外空间的使用率不高。(2)公寓内内的各级道路均无排水沟,路面宽度略窄,部分小路只能通过一部轮椅,而且坐椅都暴露在阳光下,日晒强烈和天气情况不尽如人意时座椅的使用率极低。草坪旁的硬质铺地上散置了一些健身器械,布局粗糙单调,与普通住宅小区无异,并没有凸显老年公寓的主题。(3)环境中有一喷泉水系,池边均为驳岸和草坪,并没有设计一处亲水平台,并且水系的形状没有与公寓房屋相呼应,水景的观赏度低。(4)户外环境植物配置较为粗糙,没有将植物加入到户外环境和活动空间的塑造中来。3.2.1.2北京双井恭和苑北京双井恭和苑位于北京东三环双井街国贸核心区域,占地13000平方米,筑面积25000平方米,5000平方米园林绿地。双井恭和苑占地以高低错落的建筑布局迎进21\n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更多阳光与绿意;融汇了国际宜老设计精华,以家的概念为设计核心打造出温馨舒适又安全的老年生活环境;雅致的中庭绿地面积达5000平米,结合屋顶花园,在繁华城市中独辟一片绿色的静谧港湾(如图3.2)。景观现状分析:(1)空间:双井恭和苑占地以高低错落的建筑布局迎进更多阳光与绿意,在规划上也参考了国外优秀老年公寓。虽然中庭绿地面积达5000平米,但设计过于单一,组团过于零散,没有很好的利用原有地貌条件。屋顶花园的设计给人新鲜感,但可能并不适合老年人这一适用人群。(2)设施:室外设施数量多,但不成组团,孤零零的座椅,冗长的廊架都显得尤为不适。(3)道路:道路分级简单,铺地变化过多,一些材质的拼接不适合腿脚不便的老人行走。(4)植物:院内植物种类较多,但草坪面积过大,秋冬之际容易产生悲凉之景。园艺区紧贴办公楼,易造成互相打扰。此外,植物配植过于混乱,完全没有体现出自然植物错落的美感,浪费了绿地,影响了公寓整体的品质。22\n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3.2双井恭和苑实景图3.2.1.3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根据不同国籍和宾客居住习惯,设置了中式、韩式、日式、欧式等不同风格的居所。并根据宾客身体状态,按自理、半自理、非自理设置区域。设置的教堂有: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如图3.3)。23\n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3.3燕达金色年华老年养护中心实景图及效果图景观环境分析:(1)空间:燕达金色年华老年养护中心拥有优越的基地条件,所以在规划时,选用中心景观带串联各个组团的方式,在局部空间的设计上,公寓楼前活动空间尺度合理,没有给人以空旷荒凉的感觉,但公寓整体空间过于统一,缺乏二级空间和三级空间,应注重设计一些精致的、富有趣味的小空间和多样化的室外运动空间。(2)设施:公寓内设计有专门的运动场所和健身设施,但部分楼前广场上缺少坐椅设置和遮阴植物,因此大部分老年人都在室内进行性交谈,对喜欢与自然充分接触的老人而言,可选择的活动地点过少,如果能增加庇护性强的设施小品数量,则更能提高老人的室外活动积极性。(3)道路:道路系统分级明晰,道路类型有车行道、步行道、坡道、停车场等,公寓楼前的道路清晰易达,无障碍设计较为完善。(4)植物:整个环境绿化率较高,但植物配置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住宅楼前广场的景观设计略显粗糙,配植略显随意,没有注意到四季的变化和体量的和谐度。3.2.1.4调查问卷3.3数据统计3.3.1基本信息统计24\n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本研究共走访四季青敬老院、香山老年公寓和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老年公寓),其中调研人数的分布为:四季青敬老院16人、北京双井恭和苑8人、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12人,以上皆为有效样本。经整理,数据变量如下:(1)性别:其中男性占24人(占66.7%),女性12人(占33.3%),。由此看出老年公寓的男性显著多于女性。(2)受教育程度:以上三个老年公寓,45%的住户为高中职学历,31%为大学专科学历、8%为初中学历,最后为小学。(3)年龄:60一65岁的老人占调研总数的48%,66—70岁的老人占调研总数的35%。由此可见,60一65岁的老人是老年公寓的主要主要年龄段。3.3.2老年人行为方式调研经过对调查问卷和谈话内容的统计,受访老人的户外活动时间段以早上7点~10点居多,其次为下午2~5点,最后为晚间的6点~8点。此外,作者还发现,不同年龄段的老人其室外活动的时间段、时间长度也不尽相同。年龄大小与室外活动时间成反比。56%的老人户外活动时间为3小时左右,35%的老人户外活动时间为4小时及以上,而l小时左右的最少,只占9%。综上可见,老年人在室外的活动时间长,积极性强,但大部分老人反映,由于环境设施贴合度不高、无障碍缺失、室外空间存在安全隐患等原因,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老年人的活动时间和活动地点的选择,不能充分地放松身心。3.3.3老年人的外出动机及相关地点、时间的调研(1)活动动机通过对已得数据的分析,老年人的外出动机包括以下三点:①社交需求老年人的主要活动类型包括与人散步聊天,独自闲坐和没有目的的随处逛逛3个变项。其中与人散步聊天是具有较高动机的社交需求。②调节身心老人由于生活自由度较高,比较乐于进行室外休闲活动来调节身心,其中通过活动缓解压力、呼吸新鲜空气、运动健身、接近自然生态景观、从事个人兴趣、休憩这6个变项,是老人室外活动的最主要动机。25\n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③进行学习交流该类动机包含实现求知欲、满足好奇心、结识新朋友这3个变项,此类动机也是老人外出活动兴趣度最低的因素。(2)活动地点和内容晨间时段:许多老人偏爱在6~8点这一时间段,在公共绿地、小庭院、露台等开阔的地点进行太极、散步、舞剑等健身活动。上半日时段:许多老年人乐于在8~10点这一时间段,与三五好友一起打牌、聊天、搓麻将,根据参与活动老人的数量可以判断,这是一个户外活动的小高峰时段。下半日时段:下午在室外活动的老人人数也比较多,2~6点为主要活动时间段,这一时段的活动强度降低,内容也相对简单,大多为在半私密空间进行的合唱、麻将、聊天、乘凉、晒太阳等休闲度高的活动。晚间时段:老人在7~8点这一时段最主要的活动是散步,此外还会进行旁观式社交活动,例如听收音机、看电视等;或参与小范围的社会交往活动,如与邻近的老人聊天等。通过分析以上数据发现,老年人的大部分活动以静态形式为主,活动内容多为散步、休憩、聊天、健身,此类活动需要与老人行为模式贴合度的景观空间和优美的环境。其次是歌舞、戏曲、棋牌等集体性娱乐活动,而这类活动需要有较强容纳性的大型场以及地灵活的小空间。此外,大部分老人尤其喜欢健身器材、步行道、廊亭等环境设施。3.3.4受访者对现居公寓环境的满意度及重视度分析(1)整体受访老人满意度及重视度的数据统计老人们对现居公寓室外景观和活动空间的整体满意度为39%,此外,有35%的老人表示不满意,17%的老人认为环境很一般,而非常不满意的老人也占到了8%。结合调查问卷的开放性问题和与老人的访谈内容分析得出,老人还是希望公寓的环境能进一步提升、完善,能够针对老年人这一人群进行设计。在设施方面,老年人提出意见的设施为廊亭花架等景观设施、桌椅等休憩设施、供练气功、打太极、跳舞等活动的场地及健身设施、硬质铺装、无障碍设施、步道及信息标识等。大部分老年公寓住户认为以上设施与场所对他们的日常活动而言非常重要,但目前的情况却明显是不适宜的。老人对公寓内的标识设施满意度也偏低,警示标识普遍缺乏,指示标识也寥寥无几,环境标识(植物解说牌、停车场导向牌、出入26\n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口标识物等)和交流标识严重缺乏。3.3.5老年人对室外景观及活动空间的偏好需求通过对老年人的需求和意见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老人需要足够数量的集健身、休憩、娱乐、社会交往于一身的多功能空间、完善的无障碍设施、体现人文气息的小品、简单易达的通路、明快简洁的标识、精致的景观和功能化的设施、改善恶劣天气的软质景观和硬质景观、噪声的处理、景观的精细化设计、花草种植庭院等功能场所。以上可知入住老年公寓的老人对健身设施、文娱设施和多功能设施有较高的要求,此外,受访者皆期待景观环境能获得改善或增添特色。依据住户对理想居住环境的设想,可以增加饲养宠物设施、花草种植庭院、手工艺设施等丰富老年人生活的室外环境设施。3.4北京地区老年公寓室外景观及活动空间存在的普遍问题(1)老年人的参与度低调研中发现,老年公寓室外景观和活动空间的设计与规划存在安全性差、易达性低,设计单调以及无法有效调动老年人的主动参与到室外活动等问题。由于老年人的身体情况具有特殊性,所医院从根本上影响老人活动的主要因素就是场地的可达性和安全性。即使身体机能有所下降,大部分老人也希望能够独立地完成一项活动,这样可以增加他们的自信心与自尊心。增建一些公共劳作空间,比如宠物喂养区域、园艺种植区域,不仅能起到愉悦身心的作用,同时还激发了老年人的兴致,加强了老人与大自然的交流。(2)舒适性在取样的部分老年公寓中发现,公寓的整体布局规划和植物、水体、设施等的设计没有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生理特点,比如:双井恭和苑中的部分区域没有设置合理的有浓荫遮蔽的休憩座椅或凉亭等,天气情况不佳时,老人只能停留在室内,又比如四季青老年公寓入口距离居住区太远,且沿途没有行列树和休憩设施。不合理的户外设施安排将增加老人外出活动的困难,并且降低老人室外活动的欲望。(3)忽视老年人的人文关怀有相当多老年公寓的规划与室外景观设计忽视了对老年人应体现的人文关怀。一些细部问题诸如忽视老人的使用率、缺乏安全性、室外设施种类贫乏、部分场所有高27\n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差,并且没有进行无障碍处理,也没有安置相应的紧急呼叫装置。以上的问题都直接影响了老年人在室外活动和休闲的积极性。除此之外,一些公寓的也设计风格和特点并不适用于老年公寓这一主题,例如大面积的硬质铺地、几何形的广场和前卫的雕塑。设计团队应着重塑造一些具有文化内涵、历史背景或是符合老年人审美特点的景观小品和场所,更能引起老年人的共鸣,提升环境亲切度。(4)安全性所调研的三个老年公寓中有两个都缺乏无障碍设施,景观和环境设施的设计都缺乏安全性的考虑,这都缩小了老年人的活动范围影响了其室外体验,对老人而言,室外空间最重要的就是活动场所的安全度,无障碍设施缺乏、铺地材质、道路坡度等细部不适宜,都影响了老年人的室外体验,限制了其活动范围。如果不能解决这方面的问题,会助长老人在活动时的不安情绪和紧张心情。(5)空间尺度老年公寓的空间尺度应以塑造亲切的邻里关系、宜人的休闲空间为主,但部分老年公寓并没有根据空间等减来合理划分空间面积和围合方式,或是简单划分出大面积的绿化区域,缺乏适宜老人参与进来的亲切空间。不合理的空间安排浪费了宝贵的土地资源,缺乏推敲的尺度也会使老人远离那个空间。(6)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得不到满足在许多老年公寓中存在部分特殊行为的老人,例如由于疾病只能长时间停留在室内或靠近室内的区域的老人,以及需要靠轮椅出行的老人,他们无法像其他老人一样自由的行走、散步,但在公寓的规划、布局、设施、道路等方面并没有充分考虑他们需求。第4章北京地区老年公寓室外景观及活动空间的设计原则与方法4.1老年公寓室外景观和活动空间的构成要素对老年人而言,在景观环境中不同目的的行为方式和需求有其相应的表现元素和空间形态。老年公寓的景观设计中,入口、节点、焦点、边界等都是组成优质景观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以上元素的巧妙叠加、合理配合可以为老人提供丰富的空间体验28\n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以及感官刺激。与此同时,室外景观的形态特征和组织路线对老年人的活动有极大的抑制或促进作用。在进行老年公寓室外景观设计时应着重打造地区特色、景观符号、主题小品等能够体现老年公寓主题的部分。,通过富有特色的景观细部体现当地的风貌。活动空间的环境要素可以总结为以下三类:①设施小品要素,如木亭廊架、标识牌和提供休息的座椅等;②基面要素,包括停车场、各级道路、绿化带和水系等;③[7]围护面要素,如建筑物外立面、行道树、绿篱、连廊、围墙、水带等。4.2室外景观和活动空间设计的原则4.2.1注重老年人的社交需求老年公寓的住户由于生活结构的巨大变化而产生了强烈的社交意愿,在进行设计时应深入分析研究,如何利用空间和景观的手法为老人提供可以与邻居、探望者、外来人士进行顺畅又愉快的交流空间,消除老人在室外活动时不经意产生的孤单情绪。对老人而言,更希望在室外进行体育锻炼,在接触自然、与其他老年人进行交往的同时增强体魄。所以,增加室外活动场所的类型和多样化应被列入重点研究的行列,除了设计花房、宠物饲养、垂钓等常规空间外,还应发现和增添更多的活动场所。4.2.2注重景观的生态性、地域性美国研究人员表明,生活在生态环境良好地区的老年人拥有更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态,大面积的绿地、精致的局部景观设计、品种丰富的园林,都可以提升老年公寓的景观品质。同时,设计师应利用基地自然肌理因地制宜、延续地域文脉,在景观环境中体现当地的人文情节,选取当地植物品种并与其它景观要素结合进行合理规划。也可选用具有入住老人年代特征的景观元素、物件、甚至是将其活动和生活方式嵌入到景观环境中,以增添人文趣味,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4.2.3注重室外空间的安全性身体灵活度下降、视力、记忆力的减弱、听力的弱化都是老年人在室外活动时的限制因素。因此在设计中要减少、消除一些潜在危险。比如降低道路的坡度、曲度,增加扶手等安全设施的数量,在道路节点要设计明显的导向标识来弥补老人退化的定位能力。29\n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3老年公寓室外景观和活动空间的设计方法4.3.1总体规划与布局4.3.1.1路径的组织老年公寓可依据其以老年人为主,用车量较少、规模大小和布局,参照居住区道路规划降低一级处理,道路分三级来设置,一级道路是老年公寓的主干道,沟通老年公寓内外关系主要满足客货车交通需要。,其路面宽度宜为6—8m,道路控制红线宽度不小于14m,二级道路图4.1空间关系示意图是老年公寓的次干道,是联系组团与老年公寓之间的道路,路面上人车可混行,其路面宽度宜为3.5—5m,道路控制红线宽度不小于lOm,三级道路是进出建筑物的末端道路,其平时主要是自行车及人行交通,但要满足救护、消防和搬运家具等需要,其[8]路面宽度宣为2.5-3m,主要道路以环路为好(如图4.1)。在老年公寓区内,存在二种出行目的的步行人群,一种进行必要活动的步行人群,如老人出入住宅楼和在住宅、食堂、娱乐中心:服务中心之间的往返。主娄通过车行道两侧的人行道和宅间小路来组织。。4.3.2社会交往空间入住老年公寓后,老人大多会伴随一些阴郁情绪,与社会脱节、离开子女、接受全新的生活方式等都是导致这种情绪的原因,所以在进行室外空间的设计时,要着重考虑到利用空间和环境增加老人与他人的交流、接触的机会,创造轻松、温馨的生活氛围,帮助老人摆脱悲观情绪,例如在一个人流量较大、视线易达的区域设计休憩空间,提供舒适的座椅,种植遮阴植物,吸引大量老人前往,从而增加交往机会;或是设计与子女独享的小空间、设置儿童游乐区等都可以提升老人在公寓中生活的幸福度。4.3.2.1过渡空间建筑的衍伸空间、墙壁的围合空间、树荫下、河岸旁甚至是某一交通节点处,都30\n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有可能成为老人聚集和停留的地点,这些地点具有随意性强、空间性质多样化、易于接受等特点。老人们乐于在这里交流、休憩、娱乐,进行非正式性社交活动,所以注重此类空间的塑造可以带给老人更轻松愉快的室外活动体验,非传统的活动空间也可能迸发新的社交灵感。4.3.2.2公共庭院的设计庭院是景观设计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精心设计,这些地方不仅可以成为行为能力较强老人的社交地点,还可以让那些需要方便、舒适和安全而又行为不便的老人很好的参与到公寓的集体生活中去。因此,公共庭院应设置在靠近公寓中心的位置,保证大部分视线可达,从各个位置也已与通达。此类空间也可作为公寓内的提示节点,为老人定位提供帮助。其位置也应选择在往来场地活动的户外步行道的交叉处,在围合形式上,既需要具有一定私密性,避免被他人视线打扰;同时又需要通透的视线,便于观察到周围的情况,所以最好使用廊架、植物等与其他区域进行分隔。在设置一些小空间时,也应该为老人提供一些二级、三级的组合式小型活动场地,此类场地需要确保庭院大空间足够大,以容纳下有组织的大型团地活动,同时又有小空间以提供亲密的人们使用,其中一种处理方法就是利用亚空间来容纳不同规模的群体活动,通过软隔离的手法创造灵活的空间以设计满足个人兴趣和团体喜好。4.3.3休闲活动空间设计要点4.3.3.1健身锻炼空间设计要点所提供的活动应与未来居民的活动水平相符,要认真考虑居民的需要和能力来建设相应的娱乐设施,与此同时,那些能同时提供社交机会的设施往往是最受欢迎的。要确保从室内或庭院里可看到娱乐活动区,这样可鼓励他人参与,也可让工作人员照顾到正在游乐的老人。考虑建设供在恶鋢天气中锻炼使用的带顶棚的拱廊或走廊。在洛杉矶的一个高层老年住宅中,建筑底层后退性的一条15英尺宽的走廊成了一条非常受欢迎的锻炼道路(雷尼尔,1985年)。应为容易疲劳和对光热敏感的老人提供一些阴影下的休憩区。4.4室外景观和活动空间专项设计4.4.1“风”的设计在进行景观设计时,风的因素是被绝大多数设计师忽略的,但在实际使用中,尤31\n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其是针对老年公寓室外景观和活动空间的设计而言,不适当的“风”环境确实会直接影响他们的活动范围和外出积极性。通过在适当的位置设置悬挂物。屏风、植物、墙或小隔板以缓解倒灌风和穿堂风的问题。通过定位风道,精准的设计庭院和休憩空间的位置,充分利用夏日的凉风、将极端天气带来的恶劣室外体验降低到最小。此外,还可以在建筑入口处设置遮阳棚或棚架,使用深色无反光的面砖,以减少眩光问题。4.4.2亚空间对老年人而言,多功能大空间无法完全满足其全部的社交需求,调查表明,一些二级、三级的小空间更受多老年人的欢迎,因为这些空间不仅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与自然接触,还能够适当的保护老人的隐私。户外的社交用地应安排在室内活动区附近,例如建筑的入口、起居室、餐厅或健身空间,同时还要具备足够的面积供不同行为类型的老人使用。座位的安排应避免居民背向开放空间,依靠性和观看他人是老年人的行为特征,同时,能够随时获得外界信息也可以提升老人在室外活动的安全感。作为的安排应避免使用者目光过分接近而产生不舒服的感觉。仔细观察洛杉矶两个有环形座椅的老年住宅后发现,居民们几乎从不使用这些设施,并抱怨这种座椅造成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令人不舒服。“在一些设计中,座椅被设计成了圆环状或大于180°的椭圆环状,它产生了一种封闭感,以及一个小屋似的户外空间,当人进入或是离开时,会让人感觉是在干涉或是忽略别人”(雷尼尔,1985年)。在提供餐饮服务的住宅中,要在餐厅外安排一个休憩区,因为在就餐前后的那段时间,这些空间是很常用的。还应保证这个空间能在午餐时段获得日照,而在炎热的地区则应有遮阳伞和凉棚。为儿童准备的户外有乐趣深受那些来访儿童的居民们的欢迎。对于许多老人来说,私密性、可控制性和噪声是主要的关注点,所以,游乐区应与居民住处和私密空间等安静区分开,在不远处安排步行道和长椅,可以让其他居民观看儿童玩耍。4.4.3增强室外活动的安全感对老年人来说,能够为他们提供庇护的空间最受其欢迎,比如带有扶手的廊亭、设计有残疾人坡道的空间或是墙壁的围合区域。如果可以将陪护人员的工作场地安排在此类空间视线可及的位置,则在精神上能给老人更多安全感。在规划道路时,设计能绕回住宅入口的步行道,防止老年居民困惑和迷路。这对护理设施集中的场所尤为重要。希亚特描写了一个老人中心,在那里,一出手保护的场地坐落在建筑围墙间,北一系列的篱笆、树篱和低矮的围墙所包围。它由几个内有座位的亚空间组成。从任32\n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何一个角度都看不出这个区域是封闭的,因此,人们在这里不会有被限制的感觉。糊涂的居民原本可能会到处乱转,但在这里,他们可在受到最少看护的情况下愉快的散步。4.4.4提升室内的景观感受将户外活动区安排在从室内座位上,特别是透过楼上的窗户可看到的地方。在经常有恶劣天气的地区,用建筑设施确保可以从室内向外瞭望。比如一个日光室,就可通过调整来控制温度和眩光,在天气好的时候则敞开。此外还可以借鉴江南园林的做法,使用别致的窗框和合适的植物,在恰当的位置设计出框景,供老人欣赏,或者将有多人参与的主景观区放置在有室内看室外时的视觉焦点处。4.4.5入口空间的塑造在建筑物主入口处设计一个相当于门厅的空间以提供老人休憩和等候,这样可提供一个封闭的小空间,免受寒风及其他恶劣天气的影响及躲避他人视线(如图4.2)。由于入口空间还肩负着疏通和连接的作用,所以要确保安置在入图4.2入口空间示意图口空间的休憩空间具备足够的面积,切勿出现拥挤、杂乱的空间感受,保护老人的安全心理和便利程度。入口空间应设计有顶棚等提供抵御极端天气、适应室外光线、调和室内外小气候的过渡设施。例如,天棚可以配合侧面挡板在刮风时遮挡雨雪,同时选择天窗的形式和透光的覆顶材料以保证老人的视线不受影响。这一围合空间也可创造用来社交会面、与朋友亲近或独处的亚空间,是公寓内使用率最高的小空间。33\n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5章小汤山老年公寓景观规划设计5.1项目选址本项目位于小汤山顺沙路,净山湖高尔夫球会所旁,距九华山庄2公里,拥有优越的自然环境,周边配套齐全、交通便利,空气清新适于老年人居住。图5.1项目选址示意图5.2设计理念与原则本方案旨在将对老年公寓相关理论的分析、提取和对北京地区的三所老年公寓的调查与研究得出的设计目标、设计原则、设计方法用于设计实践中,用实践来检验理论的真实性、可靠性。规划上,以布局简单、便利、即达为出发点,景观设计上选用组团式与景观带相结合的方式,用亲切的空间尺度、适宜的景观形式,为老人营造轻松、舒适的公寓景观。5.3设计方案说明5.3.1项目规划分析34\n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本方案在规划上坚持以下三个原则场地性原则:使用原有场地的肌理,对地块进行极少的人工改造;功能性原则:通过功能产生形式,最大程度满足老人对室外景观和活动空间的需求,而非简单的进行绿化;生态性原则:尽量避免破坏场地原有生态现状,利用原有植物条件,进行发挥创造。图5.2总平面图根据本文调查研究所得出的理论得出,本方案的规划设计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由于老年人感知能力和环境理解力的下降,应简化公寓的布局,使用北京地区最常见的棋盘格规划手法,方位简单易辨。(2)将类似功能的空间集中放置,不仅可以明确空间性质,帮助老人对空间活动类型进行定位,还可以根据空间性质安排最高效的服务来照顾老人,节约服务成本和维护成本。(3)将景观集中放置,疏密有致,并安排面积足够的活动、休憩空间供老人使用(如图5.2)。5.3.2项目交通分析对老人而言,迂回婉转的通路即使再富有情调也无法满足其对室外活动安全感的要求,连接空间的功能远远大于道路景观的视觉享受,所以,过于复杂的路径并不35\n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适合老年公寓的景观设计。(1)路径简单易达,路线和方向在视线范围内清晰可辨,尽量避免设计角度大、坡度大、行走路线不流畅的道路。(2)明确区分车型道路、人行道路,并注意二级、三级道路的铺地材质,是否防滑,一些有破的的道路是否需要无障碍设施等。(3)尽量为公寓设计环路,即使方向感差的老人也能轻松找到目标地点(如图5.3)。5.3交通流线分析图5.3.3空间分析老年公寓的景观在满足老人对环境和审美需求的基础上,还应通过空间属性、活动类别、空间动静情况等不同合理划分空间,来突出每个空间的功能。并通过植物、围栏等软质手法围合出符合老人使用习惯的空间,增强室外空间的安全感和私密性。合理的空间安排能缩短老人在室外活动时的交通损耗,将体力和精力更好的用在休闲娱乐上。本方案将功能空间全部放置在北侧临近马路的位置,在阻隔道路噪音的同时还有可以增强公寓内部与外部的联系,康体空间和服务空间放置在左上的位置,与接待36\n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大厅相连,可以更好地展示公寓的功能空间,南侧的景观带则可以衍伸视线,突出景观空间,右上的位置设计为员工宿舍和休息区,与接待大厅相连,减少了员工流与住户流线的穿插,同时也能更快速、便捷的为客户提供服务(如图5.4)。5.4空间分析图5.3.4景观组团分析37\n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5.5景观组团分析在景观设计时,根据空间类型的不同,选用不同的树种和配植方式,烘托空间气氛、增强空间舒适性等都是需要深入思考的设计要点。入口区的景观组团需要使用树阵来强化接待空间的礼仪感,需要选取树冠形式整齐、颜色沉稳的树种,以阵列式栽种;服务区的景观则可以选取小乔木、小灌木和丛生植物来营造轻松活泼的气氛,突出服务区景观的精致性、亲切性,带给用户良好的心理感受;运动空间的植物应尽量选取能够提供庇荫功能的大树冠树种,并配合室外座椅、休憩设施,鼓励老人在室外活动,或是观看他人活动,增加偶遇机会也增进交流;员工服务区景观就以高密度种植为主,为员工设计一个生态环境良好的室外空间进行一天工作后的放松,这样的方式围合出的空间具有私密性强的特点,同时也可以保证员工与住户互不打扰,但又没有互相孤立的感觉;中心景观主要水景和绿植为主,并设计有面积足够的活动室、休息室,可以在恶劣天气提供庇护,并且不影响对主景观的欣赏,围湖的休闲步道为老人提供一个散步的空间,平坦的地形和防滑材质的铺地,可以让特殊行为的老人也参与进来(如图5.5)。38\n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4相关图片展示图5.6鸟瞰图图5.7立面图39\n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5.8效果图1图5.9效果图240\n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总结与展望通过对北京地区的三个老年公寓的调查研究,并与国内外相关理论结合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北京地区老年人对公寓的室外景观和活动空间认知度越来越来高,大部分老人评价一个老年公寓好坏的标准包括三方面:配套设施、服务品质、室外景观。并且,大部分老人还表示,如果公寓具备良好的室外景观,他们更乐于走出去进行室外活动、与他人交流、举办活动等等,生活会更加丰富多彩。但是现存的大部分老年公寓室外景观都存在问题,主要为无障碍设施缺乏、忽视老年人的参与性、景观环境设计粗糙等问题,直接影响了老人的室外活动积极性。(2)在研究分析了国内外的文献与书籍后,发现国内关于老年公寓的理论研究还停留在规划、建筑层面,多为规范条例等硬性指标,少有触及到景观方面的研究;国外的研究多与心理学、环境学、人文学等学科进行交融、总结、提炼,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但过于零散,不成系统。(3)通过以上两方面研究,不难发现,中国的老年人渴望优质的老年公寓景观,主要表现在对休憩空间、娱乐空间、健身空间、多功能空间、导向系统等功能性空间的需求强烈,同时也希望其公寓的景观环境能够真正贴合老年人的审美。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学习到了许多关于老年人和老年公寓景观设计的知识,为老年人设计一个符合其审美,满足其心理需求和生理需求的室外景观和活动空间,具有十分深刻现实意义,希望在未来,可以将此研究成果应用在实际项目中,亲身投入到设计实践中。41\n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1]1511211962·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编著·《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2]9787112116027·(美)里德著,郑淮兵译·《园林景观设计——从概念到形式》·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3]9787112125647·德国风景园林师协会编著,刘英译·《德国当代景观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4]9787532366200·胡长龙编著·《城市园林绿化设计》·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5]9787214069726·(德)乌菲伦编,梁楠译《当代景观—水景设计》·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6]9787560835389·陈从周著·《说园》·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7]7503803223·诺曼K.布思著·《风景园林设计要素》·中国林业出版社·1989[8]9787560739335·李仲信编著·《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景观设计》·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扬·盖尔(丹麦)编著,何人可译.《交往与空间》·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9]9787112060894·高桥仪平(日)·《无障碍建筑设计手册——为老年人和残疾人设计建筑》陶新中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10]503803223878·长谷川和夫(日)·《老年心理学》·吉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5[11]9787112002341·胡仁禄·《老年居住环境设计》·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5[12]1592567906473·相马一郎,佐古顺彦(日)·《环境心理学》·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2006[13]19869787112046867·(美)克莱尔·库珀·马库斯,(美)卡罗琳·弗朗西斯编著,俞孔坚等译·《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42\n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4]9787302080794·周维权著·《中国古典园林史》·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7112009723·AlbertJ.Rutledge著·《大众行为与公园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15]9787112131525·孙筱祥编著·《园林设计和园林艺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16]9787112003549·芦原义信著,尹培桐译·《外部空间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17]王江萍·老年人居住外环境规划与设计·武汉·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18]姚时章·王江萍.城市居住外环境设计·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0[19]庞杏丽·住宅小区景观设计教程·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0]梁永基,王莲清·居住区园林绿地设计·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21]0300065663·Corner,James·《TakingmeasuresacrosstheAmericanlandscape》·NewHaven:YaleUniversityPress,c1996·1996[22]9781568981796·Corner,James·《recoveringlandscape:essaysincontemporarylandscapearchitecture》·:PrincetonArchitecturalPress·1999[23]1592530133·DianaBalmori·《Groundwork:BetweenLandscapeandArchitecture》·TheMonacelliPress·2011[24]0135007526·MichaelLaurie·《anintroductiontolandscapearchitecture》·PrenticeHall;2ndRevisededition·1985[25]0750612452·McCluskey·《roadformandtownscape》·ArchitecturalPress;2ndRevisededition·199243\n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附录附录144\n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附录245\n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5.4,第12期总第150期发表《浅析纪念性广场及其设计手法》46\n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致谢两年的研究生生涯要结束了,许多美好的回忆还历历在目,在北京理工大学求学这6年,从一个懵懂少年一路成长,有彷徨、也失落,但欢乐和感恩始终是我学习生涯的主旋律,在大学和研究生期间结下的友谊是我一生的财富。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郭希铁副教授,在专业上对我的指导和帮助,这都使我不断的提高、不断的进步,这两年的学术研究经历将会是我日后工作的巨大财富,此外还要感谢设计学院的老师们给我的帮助与指导,也要感谢同窗好友与师兄师姐的关心与支持。同时,感谢多年来支持我求学的家人,他们的鼓励也是我前进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感谢生命中的你们,给了我幸福和快乐!47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论室外景观视觉中心设计研究——基于视觉心理学的应用探讨
- 某小区室外景观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毕业设计
- 青阳小额工程文化中心项目新增室外景观工程
- 梁平粮食物流园区回居安置小区室外景观工程
- 乐清柳镇便民服务中心室外景观工程
- 硕士论文-华北地区居住区室外景观设计—邻里交往空间设计研究
- 商业楼盘售楼处室外景观设计研究
- 江苏基础测绘中心项目建设工程室外景观设计
- 某室外景观亮化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幼儿园室外景观环境设计研究
- 某广场室外景观广场铺装标段(投标书)
- 三门花桥镇岭南村事务中心室外景观道路扩宽工程
- 豪苑花园室外景观灯合同
-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室外景观绿化
- 泰山会展中心建设项目室外景观工程
- 毕业论文--室外景观泳池水循环净化系统设计说明
- 毕业论文--丽江假日小区室外景观工程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