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00 KB
- 2022-05-13 09:12:37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滨水道路景观和设计要点 摘要:本文首先界定了滨水区道路的概念,分析了滨水区道路的景观特点,在设计原则的基础上探讨了滨水区道路景观规划设计步骤及设计要点。关键词:滨水;道路景观;设计中图分类号:U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滨水区道路概念滨水区交通体系可分为外部交通与内部交通两个层次。其中外部交通指的是与滨水区相邻的陆上机动干道,而内部交通则主要包括在滨水区水域内的水上游览路线与公共开放空间之内的步行道路网络。滨水区道路景观特点除了满足人们的日常交通需求,滨水区道路景观的规划应主要以亲水、娱乐休闲活动为前提,尽可能使城市居民拥有一个开放空间;而在设计上,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以美学角度为出发点,同时兼顾景观合理性、市民舒适性与安全性、及其视觉享受,多元化、多角度地阐述景观设计的构思与内容。而无论景观规划或者景观设计,都应以充分了解滨水区道路景观特点为前提[1]。具体而言,其特点如下:构成要素多元性7\n道路景观的构成元素复杂多样:人工的与自然的、无机的与有机的、无形的与有形的等等。在诸多元素中,道路景观决定了环境的性质。其他元素处于陪衬、烘托的地位,它们可加强和削弱景观环境的氛围,影响环境质量。空间存在多维性道路景观从空间方面而言,其上与蓝天相接、下与地势相连,无尽无休、连续绵延,起伏转、走向不定,是具有连贯性的带行空间;从时间方面而言,其既有前后相连的空间序列变化,又有时相(每天早、中、晚)、季相(四季)、位相(人与景相对位移)以及人的心理时空运动形成的时间轴。景观环境的开放性城市滨水区具有富含自然山水的景观情趣、历史文化因素丰富、公共活动集中等特点,且兼具渗透性强、导向明确的空间特征,是城市中人工建设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互交融的开放空间。景观评价的多主体性7\n人们对任一景观环境的评价都是褒贬不一的,道路景观也不例外。评价主体、评价主体活动方式与所处位置的不同,往往会使评价出发点与原则存在显著差别。比如,投资者与经营者的出发点多是经济效益与维护管理等方面;旅行者、观赏者大都以个人情感及体验作为出发点;公路设计及建设者更多考虑的是建设可行性以及对行驶技术的要求;而沿线居民考虑最多的常常是生活环境是否优越、出行是否便利等方面。逗留空间的合理及多样性道路空间的边界线,其外凸与内凹区域要为逗留者提供合适的驻足观赏空间,且此驻足空间的存在也是一个景点。设置在滨水步行道上的此类空间,其范围可以由台阶、绿篱高低与铺地变化等进行界定;尽可能多的安排供人们使用的休息设施,同时遵循边界效应理论,做到良好的视野性与适当的遮蔽性兼顾,保证逗留场所的安全与舒适。滨水区道路景观设计原则1生态优先原则道路景观设计要以突出生态为主题,以崇尚自然、生态优先为设计理念。绿化景观主体要包含园林路、草地、树木和水体四大要素。充分发挥绿地功能,以植物造景、绿化种植为主要绿地设计手段。2因地制宜原则尽可能保持原有地形地貌,积极利用现有的文物古迹、古树与乡土植被,充分体现当地风俗民情。.3水乡城市景观特色原则景观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所处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地域特征,运用植物多样性和层次感丰富等造园手法,注意主要选择具有鲜明特色的乡土树种。7\n4经济适用原则景观设计要充分考虑到控制工程造价和建成后维护管理成本等方面的因素,设计方案要经济实用,植物配置尽可能以普通植物品种为主,人工设施、场地铺装基本上避免高档材料。滨水区道路景观规划设计步骤首先,进行现场调查与分析,包括:道路现状分析,交通调查与分析,水岸地形、自然条件、地貌、地质综合分析等。其次,进行初步规划与设计。景观设计师与规划师相互合作,依据上述的设计原则以及调查分析结果,提出景观道路初步方案。再次,和园林设计师一起研究绿化与景点布局。将绿化布局、树种、树形等总体上与环湖景区成为一个整体。最后,对道路硬质景观部件及相关建筑,比如路灯、候车亭、路牌、小品、观景平台、挡土墙、残障通道、扶手栏杆等提出控制性的初步设计,达到水滨观景路在风格上相互协调统一,又与一般道路相区别,使滨水风景区的内在文化语言得以凸现。滨水道路景观设计要点(1)正确处理滨水道路和驳岸空间的断面形式7\n对临水道路和驳岸空间处理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滨水开放空间亲水性设计的成败,而临水道路和驳岸空间的处理的主要体现为对临水空间断面的处理。依据滨水水域宽度、绿地大小以及驳岸类型,临水道路空间和驳岸空间关系采用的断面形式主要有3种:自然缓坡式、台地式与挑出式。自然缓坡型主要应用于比较宽阔的滨水空间,这类岸线大都位于城市郊外,也可局部设置在流经城市水域。通过自然缓坡地形,能够有效弱化水陆之间的高差感,形成自然空间过渡;地形坡度大都低于基址土壤自然安息角[2]。可沿水岸线走向临水设置游览步道,与栽植的植物结合共同构成自然弯曲的水岸,从而使滨水空间开阔舒展、充满野趣、自然生态。台地型主要适用于绿地空间不很开阔且水陆高差较大的区域,采用台地式可以有效弱化空的高差感,避免生硬过渡。通过多层台地将总的高差化解,依据需要可将每层台地设计成铺地、平台或者栽植空间。挑出型7\n对于较开阔的水面,可以通过设计水上或临水栈道、平台满足人们远眺观赏、亲水的要求。一般地,栈道、临水平台的地表标高设计应以水体常水位为参照,依据水体状况,比常水位高出0.5~1.0m;如果临水区有较大风浪区域,应适当抬高,以安全为前提,尽可能贴近水面。为了改善亲水性,临水栈桥可以采用悬挑的方式伸向水面。在水深较深区域挑出的栈道、平台应设置栏杆,而水深较浅时,可以使用坐凳栏杆围合或不设栏杆。(2)增强景观绿化的可识别性将不同植物合理利用到不同的功能分区中,能够有效增强其区域的可识别性。在各功能分区之中,依据植物生物学及生态学特性进行应用植物的科学搭配,兼顾考虑植物配置后的艺术效果,合理搭配高大与矮小、常绿与落叶、阳生与耐荫、观花与观叶等植物品种,使竖向景观上的林冠线有起伏变化;丰富空间层次,将林缘线变的疏密有致;同时通过植物品种搭配,保持植物群落的生态平衡;合理选择树种,增强水乡城市特色。(3)合理设置景观序列作为滨水景观的一个基本单元,景点是可以独立欣赏的完整区域。景点常常作为视觉中心点,通过控制景点空间,能够制约人的视觉和心理,同时兼具标志功能,构成了景观序列中的节点。在对滨水绿地景点进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景点和道路的关系,结合视觉控制要素,依据地域特点进行空间主题的合理分配,使组织而成的道路空间序列成具有流畅感,满足人们各层次亲水行为,增强亲水环境的生气感。6.结语滨水区道路景观的设计作为一个新课题,7\n虽然不存在固定模式,也没有统一的内容,但是应当依据总的设计原则。这就是:道路景观要和当地风土、历史、时间以及周边环境相协调,和时代感相协调、也要和运动中人群的感知相协调。对景观设计要求的提高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对城市景观道路设计上有了更高要求,这就要求赋予其更丰富的内涵,与更加人性化的设计。参考文献[1]郑安生,梁伊任.城市滨水区的视线分析[J].风景园林,2006(6):76-80.[2]河川治理中心编,刘云俊译,护岸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87